Twitter 不再鼓勵第三方客戶端發展,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嗎?
Twitter新的不再鼓勵客戶端的政策,我怎麼看怎麼覺得是有所指的。Twitter的確控制了大部分客戶端的流量,但別忘了另一個人控制了兩成的流量,這個人是Bill Gross。
從上個月Twitter以違反協議為由,突然禁止UberTwitter和Twidroyd,到最近特意修改API條款,是針那些原本就沒多少用戶的客戶端嗎?顯然不是,那些客戶端的存在,只是增加了用戶的選擇,並不會觸及Twitter的利益。
沒人看得懂Bill Gross葫蘆里的葯,Twitter估計也看不懂,但他們知道,面對一個有相當能量的老狐狸,你必須儘可能掐斷他的所有念想,否則很可能不知什麼時候你就被他咬一口。Twitter對客戶端動手,而且以那麼牽強的理由,瞄著的一定是Bill Gross,但傷及的是大片無辜。
此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把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總是一件挺危險的事;
- 給別人做客戶端終究不太靠譜,不管你做的是TweetDeck,還是珊瑚蟲,除非你是出於興趣,做著玩兒;
- 也沒必要對開放失去信心,客戶端之外仍有很寬廣的天地。
應該是不鼓勵越來越同質化的客戶端,鼓勵數據挖掘優質內容等。早期開放圈地,後期收緊優化,我覺得是可接受的行為。沒必要大而全,知乎不也一樣?
放水養魚,魚肥收網
上周Twitter發布了一個非常強硬的政策:Twitter官方將不再支持新的、非官方的、第三方的客戶端。瑞安薩夫-Twitter的平台主管在Google Groups上表明了官方在態度,其歌詞大意是:
Twitter已很大了,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不同的方式使用Twitter,我們也開發出了不同的客戶端(Mac、iPad、Android、Windows以及與RIM合作的黑莓客戶端),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了,一些非官方的客戶端不遵循我們的設計準則,並加上了別的形式的服務,使整體數據流混亂,造成用戶使用上的不一致。比如有的非官方的客戶端上顯示「評論」,「喜歡」,或與其他方面的功能,而不是我們特有的: 「跟著,最喜歡的,轉推,答覆」 ,這會改變Twitter的原有數據特點。
因此我們為了保證用戶使用上的一致性,乃至整個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決定不再支持新的、非官方的、第三方的客戶端。
一石千層浪,各第三方的開發商都用不同的方式叫著:尼瑪!卸磨殺驢!!有木有!!!!!
的確回顧整整4年的Twitter發展史(http://t.sina.com.cn/1642051034/3f4e2lq6c2),可以說基於Twitter開放平台的第三方客戶端給忠實的用戶帶來了方便,更使Twitter不僅僅是一個網站服務,並成為了一種用戶通訊方式,成就了Twitter在社會化媒體領域的強大地位。
Twitter被大家一起養大了,這位平台主管有底氣地說:每月有90%的活躍用戶鳥鳴官方Twitter應用服務,然而又有科學家在Twitter更新其服務條款後的3月11日做了科學實驗,並在3月15日跳出來帖了這個圖:
http://cnsns.blog.techweb.com.cn/files/2011/03/twitter-client-usage-v2a1.jpg
哦,科學家們的意思是:別扯淡了,我們發現在3月11日發出的2500萬條信息中,有42%來自於非官方的客戶端,事實上這42%的用戶是非常活躍的Twitter用戶了。
同時科學家們又玩起擅長的邏輯批駁:你丫說90%的用戶都用你們的,要真是這樣,你丫就不會發布這麼不自信的新遊戲規則了,這不是逗嘛?( http://blog.sysomos.com/2011/03/15/non-official-twitter-clients-still-widely-used/ )
作為準科學家的我,看了看天相,繼續演繹這段故事:
Twitter創新了一種信息產生、交換、呈現、傳播模式,造成的結果是以單一節點為核心的信息順關係鏈幾何倍數的高效傳播。
同時早期的Twitter全力致力於這種模式下的邏輯構建,並開放了基於節點的信息介面,使信息元能很好地被第三方使用。
第三方服務商,必定會在Twitter的基礎信息邏輯結構之上,根據自己對用戶需求的理解,構建自己新的信息邏輯的應用,使其越來越貼近自己的用戶需求,也越來越貼近商業應用。關於這一論述的理解,可以參考TCP/IP、W2W等的互聯網的基礎邏輯,以及現在豐富多彩、商業疊出的互聯網應用。
以下是一幅全面的Twitter生態圈圖:
http://ww4.sinaimg.cn/large/61dfb5dajw6dd06t4l060j.jpg
但是有一個巨大不同的是,Twitter是一個商業機構,不可能一直把自己沉下去做基礎邏輯,它想上市,它要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因此他不得不向上走,走到應用層邏輯,走到與原來的第三方競爭的位置上。這也就是他們說的:希望第三方與自己一致 的內在原因。
平台、開放、共贏,是現在互聯網的主題,但這不是那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共產主義,是一個相對的,是平台與開發商共同博弈的過程,同樣這次Twitter的行為也是博弈的過程。我想此刻Twitter的那幫人,還在想FACEBOOK是如何博弈,且現在平衡得還好的?是信息結構上的優勢?是人際關係體系的優勢?還是說馬克.扎克伯格們,在信息結構和人際關係體系下還有一層更底層的東西?
同樣的思考,也會在新浪(他們才起來一年半的微博最近也關閉了與一家第三方服務的介面)、騰訊、搜狐、淘寶、人人、開心這幾家號稱開放的中國社會化媒體企業。在遠離世界的中國大陸互聯網環境下,相信他們會比Twitter更早地考慮在基礎信息邏輯之上的商業應用邏輯,雖然他們中的代表人物說:我們暫未追求盈利。(http://tech.sina.com.cn/i/2011-03-16/10045292705.shtml )
嗯,如果我們認為該代表人物說得是真,那進一步思考的是,你是不是會因你的不追求,而影響、限制了別人的追求或不追求?
放水養魚,可以滴
魚肥收網,也可以滴但不要竭澤而漁!否則就真沒有那個美好的生態環境鳥!請繼續看《新浪的漸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a0aee30100jt0u.html ),會對你對本文的理解有所幫助。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cnsns這個問題是個無解的問題。Twitter不是第一個,它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如果看看科技產業的發展史,基本上就是這麼一個類似於「盜夢空間」的上層建築吞噬底層基礎的」覆蓋史「。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外部對平台商的競爭者所起的作用往往到不是特別大,而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幹掉統治者的往往恰恰是它們的供應商或者開發商。
當初微軟和intel就是從IBM的供應商里因為IBM的一個小疏忽而脫穎而出,並顛覆了IBM統治的。Google也同樣在小心謹慎中潛伏了多年,才終於從微軟的Windows裡邊的IE瀏覽器里成長壯大起來,干起了和微軟對著乾的工作。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作為平台商,它沒有理由不扼殺對其構成威脅的應用開發商,但對於應用開發商來說,它除了壯大擺脫對平台商嚴重依賴也沒得選擇。因此,這個事要怪就怪Gross和Uber Media做事太高調了。而低調和避其鋒芒、攻其軟肋才是應用開發商自保和顛覆平台商的核心所在。
在和第一方產生利益衝突的時候,第三方和第三者是一樣的
最初Twitter在開發者論壇中建議第三方不要在開發Twitter客戶端了。最近Twitter平台/API團隊的Ryan Sarver 對此事及其引發的擔憂進行了詳細解釋。
Twitter不會要求任何人關閉自己的客戶端,只要他們不超過API規定限制。你可以開發新應用,但Twitter不鼓勵這麼做,因為這不是「長久之計」。當被問到為什麼不是長久之計時,Sarver稱因為「那是我們的核心領域。生態圈內還有更大、更好的機會。
Sarver堅持認為這並非Twitter擠兌開發者,而是「做到儘可能透明,給合作夥伴和開發者提供他們想要的指導。」
比如Sarver把Twitter客戶端定義為:「再現Twitter體驗或者『主要體驗』。所以我認為Instagram和Foursquare不屬於這類應用。我說的是那些渲染用戶時間線的應用。往Twitter上發布內容的應用很棒,在郵件最後我們已明確列出。」然後,他特意提到新『規定』僅限於面向個人用戶的應用。「我們這裡談到的是個人應用。正如我在郵件最後所言,HootSuite和Seesmic更專註於企業用戶和營銷者。」除非必須,最好別在別人家的平台上創業。
如果必須,做可以形成不可替代性的服務,且最好不會侵犯平台原有用戶體驗。
Twitter 超越 Facebook 是沒戲了!等新浪也把各個平台的客戶端開發了一遍,也會幹出相似的事情吧,反正國內的大公司本來就沒啥開放的精神,該收穫客戶端用戶來提升各種收益的時候,也會毫不留情的。
這是必須的措施,很容易理解,比如國內的淘品牌,一開始都會到處到代理找分銷,就是為了鋪貨,曝光度,品牌以及傳播,但一旦品牌打響了,就需要客戶迴流到自己的商城上面去,從而就K掉所有的網上分銷渠道。做生意的人都很精明,公司的利益比一切都重要,防範於未然。
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我只能對Twitter感到噁心,真的是噁心。真不知道Twitter的大生態系統還能否發展,甚至還能不能維持現有的規模?之前有人總是說FB自閉,不夠開放,說騰訊不開放,現在看看,像Twitter這種行為不一的企業,真的是更害人的玩意兒;除了把更多的小兄弟綁上自己的戰車外,別無它用。
推薦閱讀:
※為什麼windows的dll要區分導入導出?
※關於APP token驗證的疑問?
※代碼耦合是怎麼回事呢?
※能否比較一下常見C++開發框架的API風格?
※Web API介面如何防止本網站/APP以外的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