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首頁每個答案摘要最後的「顯示全部」是不是好的用戶體驗設計?

它很小,它的位置不固定。Fitts" Law 認為這對於減少移動是不利的。


我覺得很討厭的一點是, 收縮時換行什麼的都沒了, 點 "展開" 後排版會發生很大變化, 比如之前正在看的一行字突然不知道跑哪去了, 還得重新定位. 如果收縮時不改變排版, 只是控制一下內容長度, 相信會更好.


Fitts" law強調的是滑鼠的移動,距離和大小會增加或減少點擊的難度。

在實際設計中,需要考慮用戶場景和具體的任務。

用戶在實際使用中的場景可能是這樣的:

從上往下瀏覽,迅速根據標題判斷有無興趣,有興趣的話,再瀏覽答案摘要;判斷對答案是否感興趣,是否進入題目瀏覽更多答案;如果想先看看答案,或僅對本條答案感興趣,才點顯示全部。

可以看到:

  1. 瀏覽標題和瀏覽答案摘要是最頻繁的任務,維持標題位置左對齊和答案摘要的形式,可以讓用戶維持在無意識狀態,提升用戶瀏覽的速度。

  2. 相對來說,顯示全部是個頻率不那麼高的任務。更重要的是,這個任務發生的幾率和時間是不定的。它並不是一個每30秒就一定要進行一次的任務。所以每當要進行這個任務時,用戶已經從無意識操作中轉化成有意識的行為。

  3. 在這個過程中,滑鼠可能是無意識地,或者跟隨閱讀點而隨意移動的。Fitts" Law在這裡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

因為不少同學談到:收縮功能

順便接著場景和任務分析聊聊個人看法,來自對@林茜茜答案的評論

點擊展開是因為對「題目」以及「該答案」感興趣,

那麼在閱讀之後用戶下一步的任務會有幾種呢?根據背後4-5種不同的細節場景可以分析得到:

1. 想進一步關注問題:瀏覽更多答案、或關注問題、或評論

2. 不想進一步關注問題,繼續看其他問題:對問題無興趣、或對答案無興趣、或已經了解過問題....

現在的設計對第2種情形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第1種情形的用戶就非常不友好了,尤其在答案比較長的情況下,用戶需要滾動多次滑鼠返回到題目位置,這個位置還是非常不確定的。

如果從這樣的角度來審視的話,解決這個問題未必只有縮起一種解決方案:快速回到題目的按鈕是一種方案;展開答案下方有查看更多答案和關注題目的入口也是一種方案;可能還有其他更多的解決方案....

因為有了展開功能,所以縮起功能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一種方案。

但如果和其他幾種方案來一起對比,未必是最合適的方案。


我覺得這個設計還可以接受,讓我鬱悶的是為什麼可以展開但卻不能收縮呢。


從瀏覽上來說增大了信息密度,從體驗上來說做到這幾點可能會更好

1、前三個答案全部顯示

2、增大顯示全部的點擊範圍(在手機端比較常用,其實我不知道Web上是否支持)

3、支持快捷鍵操作(就像google reader上使用J、K來進行上一條、下一條,同樣不清楚Web上是否支持……)

不太理解為什麼大家希望展開以後收縮,展開以後閱讀完畢一般不是向下瀏覽么?或者是希望收縮以後回去投票?求解釋~~


推薦閱讀:

知乎添加@功能之後,之前出現的那些@會不會全部生效?知乎何時才能推出@功能?
如何看待很少回答問題卻頻繁修改別人問題的行為?
「知乎日報」App 的圖標是什麼意思?
知乎吉祥物劉看山中的「看」是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
如何逛知乎的時候隱藏知乎上面的藍色logo條?

TAG:知乎 | 用戶體驗 | 網頁設計 | 交互設計 | 用戶體驗設計 | 知乎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