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和維基百科有什麼區別?


  1. 知識點的組織方式:Wiki技術上很關鍵的一點在於命名,一個名字可以在Wiki的文章里自由鏈接,從而形成知識的概念體系。所以Wiki是以概念為組織的,以概念的命名來串接。而知乎是以問題(句子)來組織知識點的。
  2. 知識點的可達性(findability):舉例來說,在維基百科寫文章「哲學」,引用到了「蘇格拉底」,我可以完全不知到「蘇格拉底」寫的怎麼樣,就能輕鬆建立知識點之間的鏈接;而在以問題為基礎的分享工具中,沒有那麼方便的可達性,很難形成超文本,舉例來說,我不知道究竟在知乎有多少個維基百科和知乎比較的相關問題,所以也無法容易的建立超鏈接。
  3. 知識點的歸屬及其效果:維基百科裡詞條是共有的,因此有相應的開放式的版權協議,有對公共空間的爭奪現象—編輯戰,以及由此應允而生的中立原則和相應的價值追求;知乎的知識點是私有的,可以形成多種觀點的有益補充,但也無可避免的是相對雜亂的知識。(當然相對雜亂並非無用)
  4. 價值觀念的差異:知乎更加工具性;而維基百科還是追求知識的豐富和完整。


謝謝把問題扔給我的黃繼新。

其實知乎和維基(以Wikipedia為代表)的區別,就像馬和兔子之間的區別一樣明顯。對絕大部分用戶來說,訪問維基,跟從書架上取下一本辭典沒太大區別,你確切地知道,關於無窮大(Infinity)這個詞,維基百科會給你一個完整的解釋,包括它的歷史源流。但訪問知乎,動因顯然更加複雜。我試著從這樣幾個角度去看知乎和維基的區別:

  1. 目標。維基是工程,以建設並維護整個工程為目標;知乎是社區,其目標不在問答本身,而在問答的方式和過程,以及由此帶動的整個社區的運轉。
  2. 用戶。維基有兩種用戶,作者和讀者,這兩種用戶都是隱身的,所以維基基本不存在關係網路;知乎也有兩種用戶,問者和答者,但其角色不是固定的,幾乎時時發生轉換,而且他們都是有名有姓的,彼此構成一個關係網路。
  3. 資源。維基所依賴的資源,是無組織的組織力量;知乎所依賴的資源,是用戶間的人際關係網路。
  4. 運營。維基的運營,圍繞工程質量進行。知乎的運營,圍繞社區質量。前者是運營物,後者是運營人。

想法粗略,請拍磚。


對於上面大家的看法,我說幾點:

  1. 知乎是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來給出答案,發表不同意見;而維基百科則是不同的人將各種不同觀點歸納總結,形成一篇表述中立的文章。
  2. keso的看法基本上贊同
  3. 關於社會性,wiki社群的社會性更加隱秘和地下一些,因為維基百科的首要目標是建立和完善內容,社群關係是第二位的。用戶之間的交流是以條目如何撰寫為中心的,知乎則是以解答問題為中心
  4. 再說一下有關用戶的事情,維基百科用戶之間的關係更加扁平,從網站的運營、內容的建設、技術維護和開發等等,基本上都是依賴於維基百科的用戶來做。在這一點上,知乎基本上還是一個傳統的網站模式。

其實二者比較的基礎比較薄弱,尤其維基百科是NPO方式運營的,而知乎則不是。運作方式、理念上都不是一種模式。


維基更適合來解答自然科學方面的問題,它們大多是事實性的。

知乎/Quora更適合解答社會學、歷史和新聞方面的問題,因為這些答案大多受人的意見左右。

知乎/Quora產品對技術和規則設計的難度要比Wikipedia高,但知乎/Quora用戶問答操作的門檻要比wikipedia低很多,甚至比百度知道低。

知乎/Quora關心的是誰知道,wikipedia關心的是知道什麼。

知乎/Quora試圖達成理解,Wikipedia試圖達成統一標準。


社會化問答網站Quora或知乎的三個主要功能:關注話題、關注問題,關注一個用戶的所有問答,讓使用者可以有的放矢的學習。

搜索引擎Google 用 Pagerank 重建了信息與信息的關係。

社交網站Facebook 重建了人與人的關係。

社會化問答網站Quora或知乎則重建了人與信息的關係。

維基百科wikipedia利用大眾智慧整合了人類的全部知識。


維基有一種權威性的外觀,就像KESO說的,像字典。而知乎提供的東西,更像是"另一個人的另一種意見「。


知乎的目標是幫助來此尋找答案的人得到的不僅是事實陳述 (facts/statements), 還有更多的個人化的「經驗」、「認知」和「觀察」(experience / cognition / observations)。

另外,通過提問,回答和話題系統(Ontology),知乎的內容組織方式會比條目式的百科大全要靈活。


維基擅長 「what」 類問題

知乎擅長 「how」 類問題 (如同我們社會學,哈哈)


前面有人已經談到了中立、版權和社交功能。我認為對於離題內容的處理,是知乎和維基百科的主要區別之一。

一個網頁的信息量,不應該超過正常讀者的注意廣度。人的閱讀速度有限,提高閱讀速度則會降低理解率。假設將讀者的最低門檻放在注意廣度為一堂課的高中學生,理解率最低放在半知半解(也就是50%),那麼一個網頁里的信息量上限,大概是數萬字,而知乎問題下的網頁內容,經常大大超過這個數字,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知乎對於學生這個讀者群體,並不友好。

本問題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在知乎類的問答社區理論上是應該以範圍過於廣泛的原因而被關閉的,因為問題沒有真實性和針對性,沒有提問者自己的思考和使用場景(參考知乎官方的知乎的提問規範有哪些?)。貢獻者受自己的認知局限限制,經常只能寫個人體驗,造成大把的針對性低下的雞湯文(本答案也是其中之一)。對於讀者來說,則經常需要在數十甚至數百個回答中一個個看哪個符合自己的使用場景,時間利用率低下,不論是雞湯文還是抖機靈,讀者都只有捏著鼻子看完才能看下一個答案。因為提問沒有針對性,所以答案很多都是雞同鴨講,不是討論的同一個東西,沒有形成一個討論的氛圍。儘管可以給問題加上關鍵字吸引人來回答,但是在防止問題被跑題答案注水這一點上,知乎做得比一般論壇還要差,因為它的獎勵和推薦系統會鼓勵抖機靈這樣的跑題答案。

相反,維基百科歡迎這樣的主題,因為它可以把跑題內容移動到更加切題的條目,讓讀者自行選擇閱讀深度。因為條目之間有緊密鏈接,一個主題的篇幅實際上是無限的。只對條目概況感興趣的,可以只看前言;需要深入一點的介紹的,可以看條目內容;需要某個方面更加深入的介紹的,可以點擊條目內的鏈接跳到相關條目。對於編者來說,因為條目之間鏈接的存在,深入介紹一個主題的內容可以只放在一個最相關的條目中,在其他條目根據對主題的重要性不同僅放鏈接或者簡介,減少維護的負擔。

無論對於提問或者回答的人來說,查資料的時候上上維基百科,都是比較好的。提問者可以避免提出像本問題這樣針對性不強的問題,而回答者則應該在回答時避免以偏概全。

利益相關:維基百科執行編輯。

===分割線===

維基百科要求內容都已經在別處發表過,禁止原創研究,而知乎的政策,則是鼓勵原創。對於原創內容的態度,也是兩個網站的差別之一。在知乎這樣的問答社區,可以看到一些即將被可靠來源採用的內容。但是從個人體驗來說,維基的內容門檻可以篩選掉很多雞湯,時間利用率高一些。


維基是一本擁有無盡知識的書.知乎是一個不斷思考的大腦.


維基百科是參考答案,知乎是探討問題,前者重點在於結果,後者重點在於過程。


維基百科和 Quora / 知乎都有社區,不過維基百科的社區基本是地下的,也很少用實名。Quora 的用戶不但實名,身份也都很明確。

維基的編輯方針似乎比 Quora 更嚴格,比如大段拷貝粘貼是不允許的。


維基給出某個事物的官方描述或者叫做標準答案。

維基百科更加正式和客觀,易於引用。

知乎則是一群人圍繞某一問題智力風暴,讀者要從所有回答中提煉出自己認為的合適答案。

知乎得到的答案有很多是不適合在正式場合引用的,因為太主觀。

但是知乎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就某一具體問題得到相對靠譜的答案。


差別很大啊!

「知乎」是問答類網站,而「維基百科」是百科全書類網站。


一個力求客觀

一個力求交流


一個問題維基百科只有一個答案,而知乎有多個。

每個人站立的角度不同,因此答案的豐富性也是一種價值。

而且很多時候,我會在知乎上找問題,而不是找答案。

因為有時候,一個正確的問題要比一個正確的答案更有價值。


知乎加上了SNS,大家可以討論,這就是區別。還有,知乎是中文的,要不我就去Quara了....


  1. wiki是客觀題的標準答案,知乎是主觀題答案,點到即可。
  2. wiki可以弄成書教育人,知乎可以說算是個手冊指導人。
  3. wiki供人查看,知乎不但看還能互動,並且問答者逐漸相互借鑒成長。
  4. wiki如造樓,供大家見其宏偉;知乎如一沙龍,彼此交流促進。

胡說一氣,呵呵!


個人原因:

1.品牌:我傾向於專註某一個領域專業的網站,而不是某一個巨頭的旗下的某一個產品。

2.百度知道其實也用,但是我不會成為回答者。

3.百度知道水不少,賺分才是主要回答動力,答案質量不高。


這裡不僅是為問問題而來,一個社交化平台,看問題也是有聽多樂趣的。並且興趣和關注的集成,也使得問題的回答更加專業,更少扯淡。


推薦閱讀:

知乎首頁每個答案摘要最後的「顯示全部」是不是好的用戶體驗設計?
知乎添加@功能之後,之前出現的那些@會不會全部生效?知乎何時才能推出@功能?
如何看待很少回答問題卻頻繁修改別人問題的行為?
「知乎日報」App 的圖標是什麼意思?
知乎吉祥物劉看山中的「看」是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

TAG:知乎 | A和B有什麼不同 | 維基百科 | 知乎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