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哪個時刻讓你突然感覺到:「我的語言學沒有白學」?
讀研的時候,法語課說到名詞陰陽性判斷,我直接對既往根據詞末字母判斷的說法表示質疑,比如一般說-ade結尾的是陰性,jade啥例外;-age結尾的是陽性,cage啥例外。其實這種說法徒增記憶負擔,要知道性往往是詞綴決定的,如果一個字母組合不是個詞綴,它就不能像詞綴那樣決定性別。實際上把本科語言學課最基礎內容運用一下到實際語言學習,就會省很多事,也不用死記硬背複習語言學了。
1.本科時班裡排練大合唱,老師對於唱歌時吐字的口形講解了很長時間,比如「a」要發成介於a與o之間的音這樣,仍然有些詞不達意,很多人都沒有理解(當時講解的原話我現在記不清了),然而我一下就明白了,不就是舌位靠後+圓唇化嘛。
2.跟同學玩猜詞遊戲,總能在避開目標詞中字的情況下找到類似詞典釋義的比較精準的描述,比如猜「班花」時,我說「一個教學單位里最漂亮的女生」,猜「換燈泡」時我說「更替那個發光的東西」。
班裡人為三分塞音苦惱的時候
在國內的法語課上被老師驚嘆能準確發出 /?/ 的時候。
大概是稍微留意到兩種語言的語序問題時:
見到諧音很頭疼,見到IPA很興奮時。
當醫生叫我用舌頭抵住上顎的時候
去醫院洗鼻子,叫我說「開」的時候,我意識到這是要我把軟齶抬起,然後我就一直頂著沒發音完成任務
學習粵語拼音時,aa和a的區別(? a),oe的發音(?)。
這兩個母音在德語里都常見。————————學習德語的反身動詞,各種sich,按照楊威利dalao 的建議參考了日語中的「自動詞、他動詞」。當我能準確地聯繫自己的方言發出法語的鼻化母音/ɑ?/和/??/,輔音/?/的時候。
當我能準確聯繫方言發音以及日語音讀之間的對應關係時候。
作為一枚語言學小碩,講真,每次坐火車和別人閑聊的時候,總是會以方言為契機作為談話的開始。大家好像對方言都還蠻感興趣的。每逢這種場合,作為語言學專業學生的我優越感頓時爆棚(難得有一回優越感)。大家總是會根據對方的口音來猜測所在地方,而我每次猜方言的時候,會根據自己所學的方言知識,大致能夠判斷所在地區,周圍的人聽了之後總會感覺很神奇一般,然後大家就會問我各個方言的特點,然後然後然後……平時所學的語言學知識終於派上用場了,噼里啪啦地講了一遍。方言,民俗,文化三者結合,對於普通民眾來講,就是最接地氣的,恰恰就能夠吸引大家的注意,成為大家共同聊天的話題,給疲憊的火車之旅增添了一絲樂趣。生活中處處充滿著語言學現象,不得不說,語言學真是一門神奇的學科,而方言,更是容易在第一時間拉進雙方的心理距離,各抒己見,談笑風生,滿腹激情,推心置腹!尤其……尤其……對於一直在外求學的學子,真的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而能夠激發出淚眼汪汪的情感,便是雙方共同擁有的方言!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你在成都擺龍門陣,而我卻在上海噶散戶!
看這個問題看出了歧義。
屆不到嗎……
老師說s後面的pkt要濁化的時候
我的語言學沒有白學……沒有白學……沒 有 白 學……(手動再見)————好吧認真答題————
當我教我的同學如何發粵語的oe的時候。
一瞬反應過來為啥圖中小傳馬町的羅馬字是Kodemmacho而不是Kodenmacho的時候(當然後者也沒錯)再補一個
想到「為什麼會這樣呢?」的時候腦子裡只有語言學問題。
本回答有點不對題,預警。
我正在本科學語言學,也勉強能看懂幾種語言。雖然見了墨西哥朋友們也絕對是說英語,但私以為 ————
多種語言讓看片無國界,隨意切換。司機們應該知道像por*h**這樣的根據地在美國的網站是合法的,雖然視頻的質量都很高,但很有局限性,而且你如果愛好清奇,很可能找不到想看的,因為違法。然而西語、俄語世界網站沒有這樣受到約束,反正什麼刺激有什麼。
我尤其不懂的一點是,很多本子日文版的找不到,中文版的更不用說,卻能在youtube上面找到西語字幕版的,而且還是高清。不好之處就在於我的閱讀速度很低,要一幀幀暫停來看。
正經點說,即使不是看少兒不宜內容,你也能用另外一種語言搜索資源。比如想看日劇就用英文搜,日文能聽懂的話不看字幕就行;想看在英語世界受版權保護的劇就用西語或者法語搜,同樣關字幕。這些操作之前先試試用繁體中文搜索,可能會有來自台灣的資源,而且從來沒人管。
現在B站躺了,國內倒不是不能下載資源但就是很麻煩,很多東西都找不到高清的。所以大家利用好專業優勢,哪裡有信息牆,哪裡就有半透膜(??),就有機可趁。
還請各位不要批評我看盜版的問題,就不匿了。「為什麼你這麼熟練啊?」
被問到英語語序的時候,還有被問到為什麼陝西的英語是Shaanxi的時候
噴英語早教機構的時候...
推薦閱讀:
※蘑菇在歐洲各語言中相差很大,是否可以說它作為食物是一個外來品呢?
※語言的演化都有什麼原因?
※這張圖上的漢字注音是什麼?
※如何評價秋谷裕幸構擬的汾河片原始語?
TAG:語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