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海拔徒步有哪些注意事項?

本題已加入圓桌 ? 挑戰山野,更多「徒步」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謝 @戶外探險雜誌 邀。

從2006年「五一」帶隊貢嘎徒步穿越開始,我幾乎每年都要帶隊1—2次高原徒步,走過的高海拔徒步線路有貢嘎徒步、雲南滇西北徒步、尼泊爾珠峰地區徒步、夏特古道穿越、龍眼穿越、蓮花湖—伍須海穿越、墨脫徒步、南迦巴瓦大本營徒步、喜馬拉雅「四大名溝」徒步、巴基斯坦K2大本營徒步,尼泊爾安娜普爾納大環徒步,貢嘎大本營徒步,新疆K2大本營 克勒青河谷徒步,格聶大環徒步,梅里外轉,尼泊爾喜馬拉雅東段;四川四姑娘山二峰登頂、雲南哈巴雪山登頂、青海玉珠峰登頂,四川雀兒山登頂;新疆阿爾金自然保護區探險、羅布泊探險等。

高海拔徒步與一般徒步不同,有以下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1. 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是指人到達一定海拔高度後,身體為適應因海拔高度帶來的氣壓差、含氧量少、空氣乾燥等變化而產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應。高原反應癥狀普遍出現在海拔3000米以上到達高海拔6-12小時後,少數在1-3天後發生,一般3-7天內恢復,情況嚴重的恢復時間可達2周以上。

高原反應較為普遍的表現有:胸悶、氣短、乾咳、頭痛、頭昏、乏力、厭食、噁心、嘔吐、嗜睡、失眠、微燒等;多數人會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發紫,有的人還會因空氣乾燥而出現皮膚粗糙、嘴唇乾裂、鼻孔出血等;嚴重者會出現感覺遲鈍、情緒不寧、精神亢奮、思考力、記憶力減退、聽、視、嗅、味覺異常、產生幻覺等,也可能發生浮腫、休克或痙攣等現象。高原反應視個體情況不同,癥狀和程度會有所差異。有的只出現上述單個或少數幾個癥狀,有的則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強烈,有的則較輕,甚至幾乎沒有。

預防高原反應的要點:

保持良好的心態、足量飲水、注意防寒保暖、合理膳食、晚睡早起、必要的藥物輔助治療、通風透氣、及時溝通。

高山病也稱「高山適應不全症」,是人體對高山缺氧環境適應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各種臨床表現的總稱。主要癥狀有頭暈、頭痛、耳鳴、噁心、嘔吐、脈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木,嚴重的可引起昏迷。吸氧後癥狀可緩解。又可分為高山反應、高山脈水腫、高山昏迷、高山高血壓、高山紅細胞增多、高山心臟病、慢性高山適應不全混合型等七種類型。最要命的當數高山肺水腫和高山腦水腫,這兩種高山病發病快,死亡率較高,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警惕。對付高山肺水腫和腦水腫,要積極預防、注意觀察、儘早識別、及時治療、迅速下撤。

輕度急性高山病除多飲水補充因出汗、呼吸加快和空氣乾燥損失的水分外,不需其他治療,一兩天後就會好轉。服用布洛芬、飲大量的水有助於減輕頭痛。如果癥狀更嚴重一些,可服用乙醯唑胺、地塞米松或其他藥物。

高山肺水腫有時有生命危險,必須密切觀察,卧床休息、給氧。如果無效,應將患者轉移到低海拔地區,不要延誤。心痛定作用很快,但只能維持幾小時的療效,不能取代把癥狀嚴重的病人轉移到低海拔地區。高山腦水腫也可危及生命,可用地塞米松治療,如果病情加重,應轉移到低海拔地區。如果病情惡化,延誤轉移到低海拔地區,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轉移到低海拔地區後,癥狀一般都能迅速好轉,若無好轉,應尋找其他的原因。

關於高原反應,有很多誤區:什麼體質好的人更容易得高反,男人比女人更容易高反,大多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從書本到書本,沒有什麼根據的,只會把一些想去的膽小者嚇倒。至少在我十幾年來帶隊幾百人去高原徒步,最高海拔6000米以上,比如喜馬拉雅東段,在海拔6136米露營,從未發現這些現象。我覺得應對高原反應,主要把握兩點:1.循序漸進,慢慢適應;2.一旦高反嚴重馬上下降到低海拔。

案例分析:2015年8月,義烏一驢友在龍眼平台死亡,據當地嚮導講,該驢友因為下河洗澡引發了肺水腫,身體失溫,在做了復溫和藥物治療後,情況得到好轉。但當天晚上星空很漂亮,該驢友又出去拍星空,引發了重感冒,第二天下撤的時候就失去了生命體征。

經驗教訓:1.到了高原,身體沒有適應之前不要瞎折騰;2.高反嚴重的時候應該立即下撤。

2.失溫

失溫在高海拔徒步中是最容易發生又最容易被忽視的危險。比如今年「五一」的鰲太事件,死亡的三人全是因為失溫!

失溫就是身體產熱和保暖的能力長時間小於散熱的能力,而導致核心體溫越來越低的現象。這一過程通常是緩慢發生的,但也有快速發生的情況,例如失足落水。長時間暴露在雨雪、大風和寒冷環境下的登山者,很容易陷入失溫狀態。在寒冷大風的山上,天黑降溫但仍穿著汗濕的內衣,服裝又不夠保暖,躺下後不再運動,身體產熱低於散熱,就容易導致失溫。

失溫取決於兩個因素:身體產熱、保暖能力和散熱速度。

造成失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衣服濕寒、體表風冷、飢餓、疲勞、年老體弱等均可引起失溫。比如,在高海拔地區,雪線高度以上空氣含氧量低,登山者的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影響,假如長期暴露於低溫、大風、缺氧環境,加之缺乏適當的保暖措施,也極易發生失溫。

失溫可分為輕度失溫和重度失溫。輕度失溫時,患者的體溫下降到33~35℃時,癥狀有:產生劇烈的寒戰、四肢冰涼、臉色蒼白、嚴重疲勞、語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識控制、獃滯、記憶力減退、情緒改變或者失去理智、脈搏減緩、幻覺等。重度失溫情況是指患者體溫下降到32℃以下時,患者失去意識,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具體表現為肌肉不再痙攣、脈搏和呼吸速度放慢、體表血液循環大幅度下降、喪失意識等,嚴重時,重度失溫患者會喪失一切生命體征,此種情況下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搶救。

1、預防手段

針對失溫產生的原因,預防主要從濕、冷、風三方面入手。不要讓寒冷、大風和濕衣服三者同時出現。在寒冷、大風天氣,要注意保暖,即使更換濕衣服,尤其是雨雪天氣,不要穿著濕衣服繼續行進或休息。

行軍途中要密切關注自身及隊員身體狀況,及時發現並處理;合理安排行進路線及作息時間,避免長時間暴露於低溫環境中,及時休息並補充熱量;勤換衣服,保持身體乾爽,注意保暖防寒。

2、救護措施

1)保持體力,停止活動或者緊急紮營,不斷進食高熱量食物。

2)脫離低溫惡劣環境,及時脫下寒濕衣物,更換保暖溫暖衣物。

3)防止繼續失溫,協助重獲體溫,進食熱糖水。

4)保持清醒,給予消化熱食,平卧往睡袋裡丟熱水瓶或者施救者體溫傳導。

5)意識迷糊,狀態嚴重者,採用40度溫水浸泡。

6)失去意識,人工呼吸,40度以下溫水從肛門大腸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溫。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案例分析:2017年5月,雲南8名驢友AA約伴鰲太穿越,半路遇到暴風雪,隊員走散,3人失蹤,最終被找到遺體,裝備和人分離,全是失溫而死。

經驗教訓:1.按最壞的打算帶足裝備;2.保護好裝備不被淋濕;3.發現失溫,在有能力之前及時使用保暖裝備,比如就地紮營,在帳篷中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

3.野生動物攻擊

一般情況下野獸總是在你發現它之前已經發現你,野獸對人的害怕程度遠大於人對野獸的害怕程度,但也有例外。一旦遇見獸類,應迅速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正視它的眼睛,讓它看不出你下一步的行動。你要保持警惕,但不要主動發動攻擊,這樣會暴露自己。不要背對對方,在自然界中這樣做等於表明自己是被獵者。面對對方,慢慢向後退。同時不能讓它看出你想逃跑(自然界中某些動物後退的時候表示它準備發起攻擊,獸類都知道這一點)。如果它跟進則應立即停止後退。注意:後退時一定要以勻速慢慢的走,即使對方沒有跟近也不要快跑。野外是野生動物的天下,它可以輕易的追上你。儘可能不要上樹,除非它沒有發現你,或者你自信後援小組能及時趕來。上樹等於自斷退路,獸類善於等待。如果它不認為你是食物,並且發覺你不會對它造成傷害,觀察一下之後它就會離開。你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讓它明白這兩點。

熊:經常聽到有熊闖入戶外營地的事,這是因為以前有人用自帶食物喂熊,後因此舉危險而被禁止。但熊可不知道這一點,它仍然以為您的野營飯盒是為它準備的,於是大飽口福。要說明的是:熊不會主動傷人,在它眼裡人並不好吃。

(1)一般只在兩種情況下主動襲擊人類:你站在母熊和小熊之間(母子問題);

(2)你站在熊和熊的食物之間。所以當你在有熊出沒的地方行進時,最好在身上帶上鈴鐺,一路上吹口哨,熊能聽見,知道是(可怕的)人類來了,會躲開的。

(3)但一定要記著:童話寓言說的「趴地上裝死」是絕對行不通的,因為真的有人試過,結果是:他在被熊扇了一巴掌,並少了一大塊頭皮之後一躍而起大叫一聲然後爬到樹上去了。當然,在他爬樹的時候熊也沒閑著--它被那一聲驚吼給嚇跑了。記往:熊出沒注意。

狗:一般來說狗都很可愛,只要你不去惹它就不會咬你,但瘋狗除外。當你在路上看見有垂頭喪氣、伸出舌頭的狗時,請遠離它。當給狗追時,馬上蹲下,並撿起石頭扔過去。實際上你只需要緊記「蹲下」即可,不管有沒有石頭都蹲下。狗馬上就會跑開。遇見人家門口的狂叫不止的狗,只要不進入狗繩範圍,應該沒有事,狗也知道,掙脫狗繩是要挨打的(警犬除外)。

狼:狼是最危險的動物。一頭狼並不危險,但是,狼大多是群體活動。如果在行進中發現只有一頭狼,千萬不要輕視它,特別是當它遠遠跟隨的時候。狼很少獨自發起攻擊,當它認為不能獨立獲取獵物時,會通知其所在群體,並遠隨獵物之後,在路途中留下記號,吸引更加多的狼加入,入夜時分即會發起攻擊。當發現有狼跟隨時,儘快回到公路或安全營地。狼怕火,可以利用這一點脫險。千萬不要想著把那隻跟隨的狼消滅即可脫險,相反,這樣只會引發狼群的仇恨,當狼群想復仇或想救援被捕捉的狼時,會召集其它狼群(直到它們認為有絕對實力獲勝為止)一起進攻,這時,火也無法讓其退縮。古印第安部落流傳這樣一個忠告:千萬不要無故傷害野生動物,大自然是它們的天下,自然界同樣有著「法律」,狼就是它的執法使者。

案例分析:我本人的兩次經歷:2007年阿爾金無人區穿越,一次遇到熊,當時嚇我一跳,不知道如何應付,好在熊自己跑走了;之後看見一群野氂牛,我們開著越野車,靠近拍照,哪知氂牛生氣了,直接沖我們而來,把越野車差點拱翻了。

經驗教訓:1.不要主動招惹動物;2.遇到野生動物,不要輕舉妄動,先保持冷靜。

4.溺水

很多高海拔徒步線路都要反覆涉水,比如狼塔、烏孫、夏特、環博等。為了避免發生溺水事件,以下幾點需要注意:避免雨季徒步;選擇水面較寬、水流較緩的地方過河;過河前先做好保護;救人前先做好自我保護。

案例分析:2010年6月,8名驢友AA約伴在夏天穿越夏特古道,在渡過木扎爾特河時,山頂冰雪突然崩塌,包括領隊在內的6名驢友被衝到河裡,最終兩名驢友溺水而亡。

經驗教訓:1.雨季不要走涉水線路;2.選擇有經驗的領隊;3.過河時要做好保護再下水。

5.滑墜

高海拔徒步時滑墜事件也常有發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預防:不要一個人去走非成熟線路;探路時帶上繩索安全帶等技術裝備;在危險的地方先做好保護。

案例分析:2017年「五一」,青島女驢友獨自穿越洛克線,迷路滑墜摔傷失聯,9天後被找到,腿部骨折且氣息微弱,隨後,她被救下山,送上救護車,緊急趕往醫院搶救,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

經驗教訓:1.不要一個人走非成熟線路;2.到無人區穿越最好帶上衛星電話,隨時求救。

6.迷路

短暫的迷路雖然不會立即致命,但如果你碰巧受傷,手機失聯,彈盡糧絕呢?

在人跡罕至的野外環境中,尤其是在灌木從生的樹林里或是遍布大石頭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跡而在不知不覺中迷路。有時也可能在雨中、霧中或傍晚時分因視野不開闊而迷路。

迷路時,絕不可慌亂而到處亂走,這樣只會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須安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後,盡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點。沿途要做好標記。並在本子上記錄這些標記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點後,再一次先擇方向進行嘗試。在沿途做好標記,並注意觀察周圍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況,直到找到正確的方向,並在適當時候發出求救信號。當然,如果你手機還有信號,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離你最近的領隊或同伴。


謝 @戶外探險雜誌 邀。

第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高反。

不管你在平原上的體能有多牛逼,還是你走過什麼牛逼的線,但只要你是初次上高原(或者不經常上高原),第一件事兒就是適應高海拔。

之前有幸帶過一個馬拉松國家隊的退役隊員,體能不用多講,牛逼的不行,但是因為沒有進行高海拔適應,高反了一樣歇菜。

對於初上高原的新手,我的建議是,把行程延長2至3天(最好是3天)。第一天原地休息,第二天進行低強度的徒步(海拔要比第一天多上升3至500米),然後返回第一天休息的地方休息。第三天的強度比第二天再高一點,但別徒步太久,海拔比第二天也要再高一點,然後再返回第一天休息的地方休息。

同時每天注意少食多餐,多喝水。切記,絕對絕對不能洗澡、洗頭。

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就是失溫、感冒。

高原除了早晚溫差大以外,晴雨天的溫差也很大。加上徒步過程中身體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哪怕是在冬天徒步,可能都會出一身汗。這時稍微停一下,吹下風,就有可能感冒。感冒+高反=肺水腫=死。

所以徒步過程中少穿點衣服,保證自己走起來的情況下,身體不覺得冷就行。然後一定要把防風的厚衣物(比如軟殼、羽絨服)放在隨手可取的位置,一旦停下來,立刻加衣服。

對於初上高原的新手,還有一點特別需要注意,就是高原上夏天其實也是非常冷的。這張圖上的雪,最厚的地方沒膝蓋,我不說的話很多人肯定以為是冬天。然而這是我上上周拍的。

所以即使是夏天徒步,也要記得帶厚衣物,防止失溫。

大家在出發前,可以使用晴天鍾、meteoblue等氣象軟體查詢當地的天氣。在查詢到的氣溫的基礎上,再降低5~8度,然後按照這個溫度去準備衣物,不然怕是要翻車。

(註:不要看最上面的那個溫度,要看那個體感溫度,就是一隻手下面有一個溫度的那個。)

第三個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線以及各種惡劣天氣。

西藏的紫外線強度我就不用多說了,除了要帶好防晒霜以外,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眼睛比較敏感,一定一定記住要帶一副好點的墨鏡(個人推薦Oakley帶przim鏡片的眼鏡)。

我個人眼睛比較敏感,晴天的情況下,看一會兒馬路,眼睛就會火辣辣的疼,更不要說有雪的路段了。。。

註:如果徒步過程中有冰雪路段,一定一定記住帶一副好點的墨鏡,千萬不要圖便宜淘寶隨便買一副。萬一雪盲了,你就GG了。

然後就是惡劣天氣,比如夏天的暴雨、冰雹、雷暴,很容易導致塌方、落石,一旦遇到這種惡劣天氣,一定要遠離容易塌方、落石或者懸崖路段。

冬季的惡劣天氣只有暴雪,要是點兒背遇到,最好立刻找一處避風的位置就地紮營躲一下(不然真的可能被凍死)。

最後需要注意的就是寄生蟲、傳染病什麼的。

千萬千萬不要喝生水!!!除非到了不喝水會立刻死的情況下。

不要以為是冰川融水什麼的就很乾凈,因為你不知道上游是不是被牲畜的糞便污染過,不曉得水裡面有沒有什麼致命的寄生蟲卵(比如包蟲)。

另外就是千萬不要接觸野生動物!!!特別是文青們最愛的土肥圓!!!其他的傳染病就不說了,這貨是鼠疫病菌的主要宿主。甘肅這幾年不曉得因為鼠疫封了多少次城了。

還有野生的鳥類也千萬不要碰!最近阿壩州就因為禽流感搞的,好多地方都沒得雞蛋、雞肉吃了。

至於其他的注意事項,比如小步伐跟著自己的節奏走、休息的時候不要久坐(寧可站著也不要坐著)、徒步之前一定要充分熱身、注意補充電解質這些通用的注意事項我就不啰嗦了,大家百度一下就好了。。。


首先是高海拔的定義:海拔3500米~5500米。一是體能準備。不同人進入高海拔地區,會有不同的反應,因此搞清楚自己的適應力很關鍵,適應力弱者應帶上抗高反的藥物備用。練好體能對徒步肯定是大有益處的,海拔5000米的氧氣濃度幾乎為0海拔的一半,不想喘不過氣來就必須加強心肺功能的訓練。

二是裝備準備。高海拔地區天氣多變,要做好防晒,防風,防雨雪的準備。首先的強烈的紫外線會灼傷你的皮膚,所以防晒霜和頭巾是必備的,要注意的是某些多雲乃至陰天條件下依然有紫外線,我的同伴就曾遇到陰天仍然被曬脫皮的情況。高海拔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突如其來的妖風,因此衣物的選擇很重要,一件抗風能力強的硬殼或羽絨可以給你很多保護,特別要注意在大風下不要因為耍酷而穿著單薄、避免失溫。還有就是雨雪天氣,選擇好的衝鋒衣褲很重要,防水透氣強的為最佳。以及帳篷睡袋防潮墊,不要在這些東西上節約成本,防潮墊可以選擇蛋槽、銀搓或者R3以上的充氣墊,睡袋沖絨600~1200g,600pf+(根據季節選擇)。帳篷也選擇可以信任的品牌,一個可靠的帳篷可以陪你渡過惡劣的天氣。

三是路線規劃。出發之前就應熟悉路線,合理分配時間,選擇合適的營地(有水源,風小,落石風險小,風景優美)。每日徒步應留有體力,以備不時之需。

當然最重要的是,享受高海拔的風景~


推薦閱讀:

徒步期間遇到地震等地質災害,應該怎麼做?如何最大程度進行自救?
想徒步加搭車進藏新手希望大家給點建議?
timberland的大黃靴適合長時間徒步旅行嗎?
淡季去尼泊爾ABC+PH徒步無嚮導背夫是否可行?從拉薩-尼泊爾是否很難找到人拼車?
我想一個人徒步內蒙庫布齊沙漠,之前沒有過徒步的經驗,晚上在沙漠露營,求前輩給點建議或攻略。?

TAG:徒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