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一直無法接受本方的被俘人員?

從古到今中國一直無法接受戰俘這一個概念,好像戰敗了就必須自盡成仁一樣……甚至在中共建立政權之後的朝鮮戰爭和對越戰爭時期,我方的戰俘在被釋放回國之後都會收到不公正待遇,求高人解答這是為什麼……


俘虜也分很多種,文天祥當過俘虜,秦檜也當過俘虜,但是一個是被俘後還尋機逃出再舉義旗,終究不屈而死的英雄,而另一個則是主動投誠,為虎作倀的漢奸,同樣是被俘,這兩者能相提並論么?

假如後者也能當成英雄,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還有什麼戲?這仗還打什麼?一有入侵,乾脆大家就全都投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呵呵,趙軍向白起投降,秦軍向項羽投降,南京向日本投降?下場知道?

從前每次看到這種問題下的那些友善度玩意,都忍不住要上去噴,但是見得多了,反而逐漸不生氣了。岳飛是為了宋高宗?文天祥是為了趙家的朝廷?男子漢大丈夫,做任何事,尤其是決定人生的大事,從來都是自己覺得應該做才去做,至於成敗,至於別人怎麼看,何足道哉?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可是雖然他們不在乎,我還是要致敬。


1、分清楚投降和被俘的概念。

投降是放下武器,放棄抵抗,主動投向敵人從而被活捉,被俘是因為各種因素從而被敵人活捉,也就是說投降是被俘的子集。投降一定是被俘,而被俘不一定是投降。

對於軍人而言,投降是可恥的,因為投降以外的因素而被俘則不然。這裡所說的其他因素包括:因身負重傷,極度饑渴,赤手空拳,彈盡糧絕等客觀原因,失去反抗能力而被俘;遇敵處置不當、反抗不力而被俘或是沒有組織反抗而束手被俘。把被俘等同於投降,把一般被俘人員也按投降人員處理是錯誤的。

2、對於投降者和一般被俘者區別對待。

任何軍隊都不會肯定或者鼓勵投降,打仗哪能沒有困難,哪會不遇到挫折。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投降,這還是什麼軍隊?還打什麼仗?所以寬待俘虜只適用於對敵,而不適用於對己,否則就是自我瓦解,自我削弱。對投降者予以懲處,是軍法所在,絕不是什麼迫害。而對於一般被俘者,失去反抗能力而被俘的不予任何處理,犯有錯誤者最多給予紀律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3、和志願軍被俘歸來人員相比,對對越作戰被俘歸來人員的處理進步很大,合情合理合法。

1979年9月21日,總政治部下發了《關於我對越自衛還擊作戰被俘歸來人員的處理辦法》,文件對一般被俘人員和投降人員均視情節作了明確的區別對待:

(一)關於一般被俘歸來人員的處理問題:

1、作戰中表現較好,因身負重傷,極度饑渴,赤手空拳,彈盡糧絕等客觀原因,失去反抗能力而被俘,被俘期間立場堅定,積極組織參加對敵鬥爭,保持了革命軍人氣節的,一律恢復其軍籍、黨籍、團籍、給予表揚。身體健康的繼續留隊工作。
2、戰鬥中與部隊失去聯繫,在尋找部隊時遇敵處置不當、反抗不力而被俘,或者被俘期間有泄露秘密、說了錯話等問題,情節輕微,態度好的;恢復其軍籍、黨籍、團籍、不給予處分,按正常轉業、退伍處理;情節嚴重的,可恢復其軍籍、黨籍、團籍,但要給予紀律處分,即作轉業、退伍處理。
3、負主要責任的領導幹部遇敵右傾保命,沒有組織反抗而束手被俘,可恢復其軍籍,但要撤消職務,給予黨紀處分,即作轉業或複員處理。

(二)關於投敵被遣送歸來人員的處理問題:
1、作戰中貪生怕死,率部投降的,一律開除其軍籍、黨籍、追究刑事責任,依法懲處。
2、對於積极參与組織、策劃或煽動投降的,開除其軍籍、黨籍、團籍,回原籍勞動。其中情節特別惡劣,民憤很大的,應追究刑事責任。
3、對於被迫或隨從投降的幹部,在被俘期間表現好的,可恢復軍籍、黨籍、給予或免予黨紀處分,作複員或轉業處理。其中被俘期間不好的,開除黨籍,作複員處理。
4、對於被迫或隨從投降的戰士,按一般被俘人員對待,恢復其軍籍、黨籍、團籍,作正常退伍
處理。其中在被俘期間表現不好的,可給予必要的紀律處分。

(三)
…………
關於被俘歸來人員評功、評殘和發放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紀念章等問題:
凡恢復軍籍、黨籍、團籍者,在作戰中有突出功績的,應予評功評獎;在戰場上立功者均予承認。原誤定為烈士追記立功者,應重新評定。
凡恢復軍籍者,均按規定發給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紀念章和慰問品;在作戰中致殘或在被俘期間被敵打成殘廢的,均應評定殘廢等級,按國務院、中央軍委(1979)161號文件規定妥善安置。

4、解放軍和越軍被俘人員數據

中方交給越方被俘人員名單1638名(此為收容數,戰場俘虜數是2700多人,就地釋放了一批),越方交給中方被俘人員名單240名。雙方從1979年5月21日開始分5批釋放交接俘虜,至6月22日結束。地點都在中國廣西友誼關至越南同登公路零公里處。

5、解放軍在回撤時損失一個營,被俘219人。

1979年3月12日,在廣西方向參戰的50軍150師448團奉命從班英地區向北回撤。團和師主張全團一起走大路,但是軍駐師工作組卻要求2營去走小路順便執行搜剿任務,所謂「摟草打兔子」。結果2營在那嘎及其以北地區夜間行動時,遭到越軍阻擊。不幸的是,帶隊的副團長鬍慶忠戰鬥一開始就犧牲了,剩下的副政委龍德昶、副參謀長付培德未能切實掌握住部隊,造成各分隊失去指揮,陷入各自為戰的不利境地。

團主力這邊聽到槍聲大作,知道大事不好,出現了最壞的情況。遂請示全團回援,師同意,軍工作組否決,無奈之下只派了1連和8連去接應,結果全部損失。448團這次失敗,是1979年損失最大的戰鬥,共有542人失散(被俘回歸219名),丟失各種槍支407支。

當時團主力和2營的直線距離並不遠,苦在隔了一座大山。戰後總結,軍事科學院宋老頭拿著放大鏡看著一比五萬的地圖,說,離得這麼近,怎麼……。旁邊的人趕緊說,請老首長看清楚些,那是一條加粗的等高線。宋老頭這才不吭氣了。

總而言之,在情況不明的地區讓一個分隊孤軍行動,又沒有採取有力的救援措施,是448團2營失敗的主要原因。根本責任在軍工作組。戰後處理:兩個副軍長一個撤職一個降職,副政委黨內警告。

其中1連建制較為完整的損失,而且還是在經過支委會討論之後決定放下武器的。支部書記、指導員馮增敏先是以夢誘導,說什麼他夢到知難而進,死,知難而退,生;然後又說聽大伙兒的意見。支部副書記、連長李和平先是主張打到底,後來又改稱聽指導員的,聽大傢伙的。8連副連長王立新表現極為英勇,他槍斃了上來勸降的叛徒,帶領一排的戰友戰鬥到最後一刻。全排除了兩名重傷員外,全部犧牲。戰後,50軍給王立新追記了一等功。

6、一件唏噓之事

對越作戰被俘歸來人員中,被追究刑事責任,判處有期徒刑的基本上都是幹部,從團職到排職都有。其中有一位姓靳的排長,是50軍150師448團1連3排長,他有個同胞弟弟,在13軍39師117團2連,也是3排長。弟弟參加了著名的代乃阻擊戰,在正副連長、1排長、2排長先後傷亡的情況下代理連長職務接替指揮,立下了戰功,戰中代理的職務在戰後得到確認,正式提升為連長。同樣參戰,同樣職務,卻因為部隊不同,命運截然相反。哥哥在看守所里就哀嘆:弟弟成了英雄,哥哥成了狗熊。同胞兄弟,一個功臣、一個罪人,讓人不得不感嘆世事無常,造化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只用乾貨說話。

歡迎關注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歸國戰俘

被遣返回國的志願軍戰俘共三批7110人。第一批是要求遣返的傷病戰俘1030人,第二批是堅持要求遣返的共5640人,第三批是在中立區經過解釋或通過逃出營地或是在印度人「點名」(實質是再給一次選擇機會)時要求遣返等方式遣返的440人。遣返戰俘在開城受到了熱烈歡迎,並受到金日成和喬冠華接見。回國途中受到夾道歡迎,但是到了國內就被關押在了昌圖志願軍歸國人員管理處。這些戰俘歸國後,中共中央制定了「熱情關懷,耐心教育,嚴格審查,慎重處理,妥善安排」的二十字方針。從11月中旬起,開始政審,整個過程分為動員教育、檢查交待、作出結論、安置處理」。然而歸管處後來下發文件,說"共產黨員是不能被俘的",戰俘必須交代問題,沉痛反省。戰俘們開始開會檢討,自我贖罪,寫檢查反省投降行為。但是歸管處在黨籍問題上較為寬大,到1954年2月,80%戰俘被恢復了黨團籍和軍籍。1954年3月高饒事件後,軍區突然要求「提高標準」,原80%保留黨籍的處理結果變成了91.8%開除黨籍,6064人中約700人被開除軍籍,4600餘人僅承認被俘前軍籍。只有30多名連以上幹部和少數人因傷殘得到轉業安排工作其他人一律複員。大部分戰俘被遣返回鄉並在檔案中註明「控制使用」,有一些因為「特務」罪名被判刑。文革爆發後,相當多戰俘受到批鬥迫害,並有多人自殺,吳春生認為「比勞改犯都不如」。例如電影《英雄兒女》中對步話機大喊「向我開炮」的英雄王成,是以蔣慶泉的事迹為原型,但因為他受傷被俘,回國後受到迫害。1980年,中共中央下發《關於志願軍被俘歸來人員問題的複查處理意見》寫道:「始終心向祖國,在一些堅貞不屈的共產黨員、革命幹部的組織領導下,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爭取遣返回到祖國」,大部分恢復黨籍,給予平反。

前往台灣的志願軍戰俘共兩批14,342人,其中四川籍4,449人最多,山東籍次之。原國軍官兵有9,234人,85%都只在共軍服役三年以下,擔任共軍十年以上僅兩人。曾參加共黨組織有3,948人,但有人隱匿經歷。經宣導後,願意辦理脫離共黨組織者有4,410人,後來再推動匪諜自首,有609人自首,其中15人送感訓。第一批為1953年6月李承晚下令打開釜山戰俘營時,隨朝鮮戰俘「突營」的87人,分別於1953年10月、1954年2月被接運台灣。第二批為在中立區解釋結束後沒有選擇遣返的14,235人,分別於1954年1月和2月被接運台灣。晚年定居大陸的去台的志願軍戰俘冉宏圖稱當時許多人實際上並不願意去台灣,有的戰俘在從韓國船運台灣途中跳海自殺。抵達台灣的志願軍戰俘在台灣被稱為「反共義士」受到隆重的歡迎,中華民國政府專門划出「義士村」供他們居住,政府還將1月23日定為「自由日」進行紀念。歡迎之後,由蔣經國主持、谷正綱辦理,對來台戰俘進行思想改造和審查,包括自我清查反省,刺血字、寫血書、舉行向蔣介石宣誓效忠儀式等。被清查及自首的4410名曾加入中共黨團的戰俘被註記檔案後交接編單位,其中被認為情節嚴重的15人被移送「感訓」。在戰俘營時,中華民國方面曾向戰俘承諾去台後可以自由選擇職業,不肯去台灣的則可以選擇前往中立國,但這一承諾並沒有兌現。經過在戰俘中舉行「請纓大會」,97.4%的來台戰俘被補入中華民國國軍,極少數體弱病殘者轉業經商或務農。據去台戰俘趙英魁回憶,到台灣之初,有的戰俘因不願意當兵而遭到幹部的不斷糾纏而自殺,還有的戰俘抱怨「國民黨不守信用」,遭「政治戰士」檢舉,被捕後以「從事非法組織意圖叛亂」的罪名被判死刑或徒刑。

除去返回大陸和前往台灣的志願軍戰俘以外,在中立區解釋結束後,有12名志願軍戰俘選擇前往中立國印度,其中2人後來返回中國。

我只想說,一切為了祖國國防事業做出犧牲的人都值得感激和紀念,這其中也包括被俘虜的人,因為他們能端起槍走進戰場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被俘坐牢是為了祖國被俘坐牢,犧牲不比死去的人少。針對他們的批鬥,一切都是政治鬥爭的需要,畢竟每個政治投機者都需要在批鬥俘虜的過程中彰顯自己的忠誠。


知乎習慣不是先說是不是么?「一直」這個說法就不正確。

1979年9月總政治部下發的對越被俘歸來人員處理辦法的內容:

(一)關於一般被俘歸來人員的處理問題: 1.作戰中表現較好,因身負重傷,極度饑渴,赤手空拳,彈盡糧絕等客觀原因,失去反抗能力而被俘,被俘期間立場堅定,積極組織參加對敵鬥爭,保持了革命軍人氣節的,一律恢復其軍籍、黨籍、團籍、給予表揚。身體健康的繼續留隊工作。

  

2.戰鬥中與部隊失去聯繫,在尋找部隊時遇敵處置不當、反抗不力而被俘,或者被俘期間有泄露秘密、說了錯話等問題,情節輕微,態度好的;恢復其軍籍、黨籍、團籍、不給予處分,按正常轉業、退伍處理;情節嚴重的,可恢復其軍籍、黨籍、團籍,但要給予紀律處分,即作轉業、退伍處理。

  

3.負主要責任的領導幹部遇敵右傾保命,沒有組織反抗而束手被俘,可恢復其軍籍,但要撤消職務,給予黨紀處分,即作轉業或複員處理。

(二) 關於投敵被遣送歸來人員的處理問題:

  

1.作戰中貪生怕死,率部投降的,一律開除其軍籍、黨籍、追究刑事責任,依法懲處。

 2.對於積极參与組織、策劃或煽動投降的,開除其軍籍、黨籍、團籍,回原籍勞動。其中情節特別惡劣,民憤很大的,應追究刑事責任。 3.對於被迫或隨從投降的幹部,在被俘期間表現好的,可恢復軍籍、黨籍、給予或免予黨紀處分,作複員或轉業處理。其中被俘期間不好的,開除黨籍,作複員處理。

  

4.對於被迫或隨從投降的戰士,按一般被俘人員對待,恢復其軍籍、黨籍、團籍,作正常退伍處理。其中在被俘期間表現不好的,可給予必要的紀律處分。

(三)關於處分的批准許可權問題,為慎重起見,可適當提高:

  

開除軍籍的,由軍區黨委批准;給予紀律處分的,由師或軍黨委批准。幹部複員、戰士提前退伍的,由軍黨委批准。

  

關於被俘歸來人員評功、評殘和發放對越自衛反擊、保衛邊疆作戰紀念章等問題:

  

凡恢復軍籍、黨籍、團籍者,在作戰中有突出功績的,應予評功評獎;在戰場上立功者均予承認。原誤定為烈士追記立功者,應重新評定。

  

凡恢復軍籍者,均按規定發給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紀念和慰問品;在作戰中致殘或在被俘期間被敵打成殘廢的,均應評定殘廢等級,按國務院、中央軍委(1979)161號文件規定妥善安置。

舉例子:

汪斌是1984年收復老山時的昆明軍區第14軍40師118團1營2連副指導員。1984年4月28日,汪斌所在連隊隨1營擔負向老山之敵側後穿插的任務失敗被俘。1990年初,雙方交換戰俘,汪斌和第67軍幾名被俘的戰友一同在友誼關被交換回國。部隊對汪斌進行了兩年多的審查,最後報總政批准予以結論:汪斌經審查無投敵叛國行為,恢復其軍籍和幹部待遇,開除黨籍。

補充說明:

汪斌被開除黨籍是因為被俘後他上了敵台對我軍喊話,就是攻下老師主峰第3天,越軍對華廣播就播出汪斌的講話錄音。

戰後汪斌的戰友魏俊超去找花國順{戰時任6班班長,戰殘5級},花國順在談到汪斌被俘時,他離汪斌不到七十米的地方,汪斌還朝花國順喊:向他開槍!花國順不忍心,只好眼睜睜看到越軍特工把汪斌抓走。

根據他戰友的說法,汪斌轉業後回老家開了家小企業。


1949年:做雞是不對的,人應該是人,人不該做雞,我們要幫助她們重新做人

2017年:做雞是沒辦法的,人可以是雞,最好是好看的雞,我給她錢也是幫她改善生活

一個時代整代人的價值觀你用對錯去分析顯得你這個人賤。

--------------------------------------------------------------------------------------------------

三句話拿900多贊顯得沒有誠意。

在我們詰問為什麼中國這麼對待遣返俘虜的時候,我們不如看看對方是怎麼對待我們那些被俘的人。

巨濟島事件:(本來是直接複製文字的,但是由於知乎優秀的關鍵字識別功能,查到關鍵字立刻友善,所以大家將就一下看看圖,實在不行自己搜索嘛,最好順便搜索一下圖片看看。)

-------------------------------------------------

「在那裡,美軍曾向戰俘進行價值觀念的教育,試圖建立反X思想。包括派來教會的神父,曾向zhiyuan軍戰俘傳教,藉此希望藉由宗教心靈的建設,來達到宣化的目的」

看完了上述的文字,會不會覺得有些似曾相識呢?

沒錯,我們這個世界線里,尤里神父一開始就在美國陣營,還有心靈控制儀呢。

---------------------------------------------------------------

「許多後來選擇到xx黨所在台灣的生活的戰俘表示,在xx黨勢力下求生路,不得不將標語和圖案紋在自己的胸口和雙臂上是戰俘眾多表明立場的選擇之一,刺上的標語包括「ANTI-REDS」「殺x拔x」「常委員長萬歲」和象徵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旗圖騰。」

------------

試問你見過幾個美國戰俘身上被迫紋身打倒美國帝國主義?

-----------------------------------------------

在甄別前夜,反gong的戰俘首領以挖心等方式殘暴殺害了多名傾向於遣返的戰俘,大多數戰俘在暴力威脅下沒有在甄別時選擇遣返。

挖心哦,勁爆。是不是還要搞資源回收中心?

-----------------------------------------------

還有人自作多情說為什麼我們不接受題主

境外勢力找不到中國虐待外國戰俘的黑材料轉而把重點放在中國迫於聯合國軍戰俘營慘無人道的迫害不得不加強甄別,有問題嗎?一切的根源不在為什麼我們要甄別,而在於他們自把戰俘營管理成了集中營。

看看問題日誌,一個三無號上來就問這種問題,你說他不是大妓院評論員你信嗎?

就算是老眼昏花如我也要看看問題日誌的啊。

-----------------

嘴皮子還是有點癢,多說一句

要是把真投降的放進來不加甄別一路高升什麼結果?

1996年,榴槤坤

吃的虧還少哦?


古代戰俘跟近現代比????

你還不如拿春秋時代做例子,看看當時戰俘啥待遇。

近現代主要是意識形態啊。效仿偉大的蘇維埃。

1951年5月,21歲穿著破棉絮的志願軍180師戰俘張城垣走進釜山戰俘營時,一位美軍大兵塞給他一份中英文標識的《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上面寫著戰爭雙方對戰鬥員和戰俘的權利。他還從朝鮮人民軍戰俘營得知,根據這份公約,戰俘竟然可以讓本軍隊中軍官戰俘自治管理。

三十年後,山西運城軍分區給張城垣下達了政策平反的通知書,他被告知可以去縣文史館上班,並獲得了300多元的生活補助。在2年多的戰俘營生活和以後長達20多年的上訪歷程中,張城垣明白,這一切,其實都在那份薄薄的公約書里都有寫明,而早在1952年7月,中國總理周恩來就發表聲明承認該公約。

在中共高層謹慎地為朝戰歸俘平反的第2年,總政治部參照該項政策文件,又相應地提出對1949年金門戰役中被台灣遣返的戰俘進行複查處理的意見,3000多名被開除黨籍軍籍的原福州軍區28軍的解放軍士兵恢復了應有的待遇。

由於國家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英雄主義和人道主義在中共軍隊是兩種不同的思想體系。前者被詮釋為「不怕犧牲,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不交槍、不被俘,被俘等於變節」的思想,在這支軍隊內部牢牢駐紮數十年,而後者更多針對的是敵方的優俘政策。

有戰爭就可能有被俘,怎麼樣正確看待戰俘問題,在軍隊內部引導、正視和對待己方被俘人員,在60年後的中國大陸,仍是空白話題。朝鮮戰爭後的三十多年中,軍方曾有開明高級將領上書建議高層,要適應新的軍事鬥爭形勢,摒棄舊有的傳統戰俘觀,建立「尊重人的生命價值」的新戰俘觀,上書文字洋洋洒洒十數萬字,卻因故被叫停,之後便不了了之。

戰前氣節教育

半個多世紀後,志願軍180師老兵張城垣還記得1951年4月,朝鮮漢江那個霧晨,他剛與政治部組織科的幾個同事燒完一大堆的文件檔案材料,準備突圍。卻發現四周站滿了密密麻麻的美國兵——他被俘了。

張城垣50年10月入黨,4月份,他的預備黨員資格剛剛轉正。銷毀的師部檔案材料中,就有他的黨員資料卡片,以後的張城垣為這張薄薄的紙片的曾經真實存在奔波了幾十年。匆忙燒掉的還有一大摞的他編輯的陣地小報《戰士生活報》,以及臨戰前,師政委吳成德讓其起草的志願軍3兵團60軍180師的戰前氣節教育材料。

在他負責編撰的這本小冊子中,他以師黨委的口氣要求全師指戰員發揚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戰鬥中,「絕不交槍,不投降,不被俘」。這批油印好的政治教育材料,已經師黨委討論通過,原準備下發到師所屬的各團營連去的,沒想到,這麼快,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每次臨戰前的戰鬥動員和戰前氣節教育,是中共軍隊戰前約定俗稱的做法。在中共建政前後的數十年間,無論是早期的國民革命戰爭、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還擊戰等大小數百次上規模的正面作戰,這一克敵制勝的「優良傳統」始終沒有改變過。

走進戰俘營的那刻,張城垣有點羞愧,作為中共軍隊的一名政工幹部,他似乎還沒意識到被俘意味著什麼。在集中營內的「回國支隊」,他仍負責政治宣傳,搞的還是氣節教育。戰俘張城垣寫了幾點提法,「被俘之後要堅持鬥爭和信仰,做祖國的優秀兒女,不去台灣,不叛變。」

在一年多後的遼寧昌圖志願軍歸來人員管理處,負責教育審查歸俘的幹部瞪著眼睛向他吼道,「人民軍隊的字典沒有被俘,被俘等於變節……」他傻眼了。

當張城垣在美軍戰俘營為被俘痛苦萬狀時。志願軍碧潼戰俘營地,低矮的鐵絲網內,幾十名美國白人戰俘的籃球體育比賽聲震蕩山谷,彷彿這不是戰俘營,而是一場國際籃球聯賽。

在第一次戰役處於收尾階段的11月5日,彭德懷專門給金日成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竭力向他推介中國軍隊優待俘虜的政策和經驗。彭在信中說,「解放戰爭中,我們的兵員主要是靠俘虜。這些俘虜經教育改造後,很多人都願意參加革命隊伍,以後成為戰鬥英雄,這證明俘虜是可以爭取和改造的。」

為了讓這些聯合國軍戰俘能回去後,把中國軍隊的人道主義精神「告訴你們的同伴」,「敦促你們的同伴掉轉槍口對準你們的軍官」。聯合國軍戰俘每天吃的是自己烤制的土麵包,還有豐富牛肉、鮮魚和雞蛋。

當時志願軍部隊實行供給制,伙食標準營、團幹部每人每月8元,連以下指戰員每人每月12元。而這些戰俘按每人每月15元供給。

昌圖突變之謎

對聯合國軍和自己人採取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戰俘觀,是6000名志願軍歸俘後回國後才比較得知的。

在回國後的頭幾個月,7000多名志願軍戰俘(1千多的傷病殘)享受的也是「中灶生活」。新華社1953年從開城發回的報道說,「在開城招待所,我方歸來人員每天吃到從各地運來的大米、白面,和新鮮的肉類,菜蔬,蛋品及其他富有營養的食物。」

歸俘們吃飽穿暖後,很快又迎開城市各劇團、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部隊文工團的絡繹不絕的演出慰問。東北籍采德江在看到鞍鋼八號煉鐵爐出鐵的照片時,興奮地同新華社記者說:「祖國的建設真是驚人的快呀!我們今後一定要以百倍努力參加祖國的偉大建設,來報答祖國人民對我們的關懷和照顧。」

對自己的前途,歸俘們顯然太樂觀了。管教幹部有一天突然換成了嚴肅的臉譜,在反覆在反覆地學習後,他們被要求交代集中營的各自表現,開始是自查,後來是背靠背的互查。歡愉的空氣降到了冰點。

原南京軍區女作家於勁的《厄運》中,歸俘南陽珍回憶道:「不少人對被俘與投降的概念分不清,不少人認為被俘時沒有負傷,被俘時沒有反抗,舉起手的都是屬於投降行為。大部分同志都交代說: 『貪生怕死,被俘投降』,給自己上綱上線的相當普遍。許多同志對照『軍人氣節』、《黨員八條標準》、《狼牙山五壯士》、《八女投江》都覺得自己差得遠。」

北京歸俘張澤石、湖北趙壁等人在今年6月接受本刊採訪時稱,當年的昌圖對歸俘的認定經過了幾次反覆,「原來內定的方案中處理都妥當,後來標準突然從嚴。」

最後歸俘處理結論下達:恢復軍籍的600人,開除軍籍的700人,承認被俘前軍籍4000多人。湖北籍的一位身上刺了字的志願軍戰俘被開除軍籍處分,開除黨籍。他不服,開始往中央寫申訴,東北軍區把他的申訴打回來,在批轉給他申訴件上,寫著大大的兩個紅字「可恥」。

昌圖政策為何一夜突變,在現在很多健在的志願軍歸俘心裡仍是一個謎。張澤石說,據他當年向總政落實辦打聽,當初歸管處的幾項處理結論層層上報至總政後,肖華主任又上報至毛澤東處,毛圈閱後批示,處理過輕。但時任總政保衛部幹事的靳大鷹卻否認了這一說法。

上海的唐躍的聽說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為戰俘的同志到中組部等地一看,說是#搞的鬼。原來的處理不是那麼回事。」

昌圖歸管處主任、志願軍原179師政治部主任郭鐵在1980年代末接受靳大鷹採訪時說,「對這些戰俘的處理方案,搞了好幾次,最初的方案在1954年2月就定了,但後來又改了,我們按照這個方案報上去的處理意見,被批評說是右了。」

「現在看來,對這些歸來同志處理是嚴了。但是,我們歷來強調軍隊的頑強性,強調革命氣節,不交槍,不變節,不當俘虜。當了俘虜至少把部隊番號告訴敵人了……以前我們就是這麼打過來的,打到最後一個人,像狼牙山五壯士。這個問題,今後還要如此。」接受靳大鷹採訪那年,郭鐵時任總參通信部高職。

新舊戰俘觀

儘管歸管處的幹部對戰俘的處理也有看法,但郭鐵後來一次去瀋陽彙報,一位部長對他說「你們就按上級精神辦,按上級的指示執行。」

事後有著豐富黨內工作經驗的他總結說,中共軍隊對戰俘的處理,歷來是嚴的。文革中西路軍被打成叛徒,奇也被打成叛徒,多少年來,我們黨內對被俘問題,一有運動就說不清。歷次政治運動都是搞這些問題。

中國對被俘的政策,有點近似於前蘇聯二戰遣返歸國的戰俘,《赫魯曉夫》一書中,記述了在烏克蘭發生的事。「那些在集中營里活下來的戰俘的命運是很不幸的,他們一般都被認為是可恥的。軍官一般都要判刑,雖然大多數普通士兵被允許回家,但卻被剝奪了某些權利。」

中共建政前後至今,除朝鮮戰爭、金門戰役外,大規模的被俘上千人的還有1941年的皖南事變,新四軍被俘#千餘眾。抗美援越、中印、中蘇等小規模的幾次入境或邊界作戰,軍方尚無公布有戰鬥人員被俘事件。

對那些被俘人員的處置,軍隊方面依據的是1949年中組部下發的一個《關於對被俘被捕歸來人員的登記處理辦法》。該處理辦法規定:對那些積极參加獄中對敵鬥爭的各種活動,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氣節,經嚴格審查,恢復黨籍;

對被俘期間,犯過錯誤,但情況輕微,旋即改正,又繼續堅持對敵鬥爭,經審查,可恢復黨籍,給與黨紀處分,較重者予以開除。

凡公開表示不願遣返,參加反動組織,並進行反革命活動,在戰場投敵,在戰俘營為敵服務分子,受過特務分子等,一律開除黨籍。

中共對戰俘的處理並不完全依據以此,很多時候看政策形勢和長官意志。在志願軍歸俘平反前一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打響。一年後中越雙方互換戰俘,越南方面交還中方共約400多名戰俘,接受後的這批戰俘中大部分都被留用在原部隊繼續服役,僅有一名解放軍戰俘營長被撤職查辦。

據稱,該名解放軍軍官在一次戰鬥中被圍後,叫嚷著「共黨打共黨,沒意思」後投誠越軍。

對中越邊界我方戰俘的處置辦法比以往幾次更「人道」了一點,但在軍隊內部,戰俘問題一直諱莫如深。聯合國日內瓦公約雖頒布了30多年,中國政府亦很早聲明予以承認。中共軍隊中的一些人認為,聯合國戰俘公約是個地道的舶來貨,中國軍隊是黨領導的特殊軍隊,應該有自己的主意和主張,「不應該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革命軍人怎麼能允許把槍交給敵人,這不等於允許敵人把這些武器來殺我們自己嗎,所以被俘可恥。」

但也有一些開明的軍隊將領有不同的觀點。1998年,河北省軍區政委賀明少將向中央上書他的「新戰俘觀」。賀明原系志願軍65軍193師政委,曾參加過板門店中方解釋代表團,對志願軍歸俘的遭遇,他抱以深深的同情。

對照軍隊現實,賀明反思到,「我軍對歸來人員尚無成熟的處理政策,繼續墨守成規,堅持不能被俘而自殺的戰俘觀,以及把人的生命與被俘絕對立的觀點,是對被俘人員生命的冷血。」

他認為軍隊內部應該改變舊有的戰俘觀,「對被俘過經審查無過錯的人員應留在部隊重用,他們是經過戰爭和戰俘營考驗的寶貴的人才。回鄉戰俘,應與其他複員轉業人員同等對待,不能歧視。要給予統一的公民權利。」

模糊的影子

經歷了朝鮮戰場血肉搏殺的這位中共高級將領說,在戰場上,自殺不是唯一的辦法。應廣泛宣傳被俘人員在集中營鬥爭的英雄事迹。對不幸被俘的戰友,要客觀全面從實是求是出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政審階段,反覆核查,不主觀恐嚇,定調調。區別對待,有功則獎,有過則罰。

他更是建議,軍方和地方法制部門應據唯物史觀來制訂有關戰俘的政策,並納入國家憲法,使之合法化。「把新戰俘觀體現在我軍的紀律條令和政工條例、戰鬥條令中,在部隊訓練進行到一定程度,應分別對官兵進行一定形式的新戰俘觀的教育。」

賀明寫新戰俘觀那年,在貴州省軍區任上離休,享受大軍區副職待遇。

中共軍隊有些不同意見人士,認為賀明搞新戰俘觀,會打擊士氣,部隊不好帶了。他因此言稱,對新戰俘觀的有關觀點,可以公開辯論。在他的《論新戰俘觀》手稿完成後,很多高級將領傳看後,贊同他的觀點。

賀明的著述出版遇到了麻煩,沒有哪家出版社敢出版他的新書。動靜頗大的出書風波,驚動了有關部門,有人上門談話,拿走了賀明的書稿以備參考,原先看過他手稿的人都接到賀明家屬的電話,說是「老同志年紀大了,頭腦糊塗了。」

在朝鮮戰爭50周年前夕,解放軍報副總編吳金鋒採訪了400多大陸境內的志願軍歸俘,在他接集出版的新書前言中,吳闡述說,「抗美援朝被俘經驗告訴我們,必須改進我軍舊有的戰俘觀念,建立與國際接軌,符合現代戰爭新要求的戰俘觀念。」

「舊的戰俘觀已經不適應新的戰爭和新的情況的要求,必須使我軍被俘觀念適應當前的要求。被俘在戰爭規律是常見的事,生還、犧牲、被俘是戰時軍人三種選擇。過去我軍在戰場在前線向來忌諱被俘,以為是損害士氣。因此必須研究制定關於戰俘的新規定和新條令,規定當前階段允許被俘和不可允許被俘的界線,規定什麼是叛、什麼是過,什麼無過,什麼有功,樹立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軍人氣節觀與高尚情操。」

6月19日晚上,山西張城垣又與昔日的180師戰友孟偉哉敘了一次舊。孟偉哉原是張城垣宣傳科的同事,第五次戰役打響前,孟因被叫去軍部幫助工作,而幸免於難。他退休前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兼秘書長。

孟老看了最近大陸正在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在電話中他向張城垣大發感慨,「從現在大陸創作的影視劇來提倡的精神來看,軍隊的戰俘觀,看來還沒什麼鬆動啊。


主要是人的價值沒有得到肯定。從國家層面上來說,不考慮人的價值當然可以對人進行污名化。但社會上對人價值的不重視才是這一切的根源。

而以美國為代表的戰俘處理遵循了一條鮮明可查的邏輯路徑:戰俘數量大—社會影響大—戰俘問題直接影響數量若干的民意—數量若干的民意影響數量若干倍的民意—決策圈考慮壓制和疏導民意的成本收益和順應民意的成本收益以及壓制和疏導民意的風險和順應民意的風險,做出理性決策。

國內曾經的戰俘政策基本也是沿著這條路徑走的,不過在成本收益上,因為體制原因佔了成本的便宜,又因為軍隊風氣問題的收益佔了便宜,決策是同樣理性的。

美國不是骨子裡不願意這樣做,而是做不到。中國現在也面臨著社會轉型,自然而然戰俘政策也面臨轉型。

我可以大膽的給出這樣一個公式

歸國戰俘物質待遇+精神待遇≤陣亡士兵撫恤金+反戰運動維穩成本+因厭戰情緒帶來的政治活動成本+士兵招募培訓成本+戰俘回國成本

其中,還有會計學的問題,例如不等於左邊的數字是走的財政預算的帳目,而不等式右邊某項成本可能不走財政帳目。這一項各國情況的不同帶來巨大影響。


粉紅一點的回答: 因為中共建國至今打的都不是帝國主義戰爭。

歐美那邊打仗,根本原因是利益分配不均,發動戰爭的一方是為了搶錢,搶奪「陽光下的地盤」。中國的抗日,抗美援朝,包括蘇聯的衛國戰爭那是保命,不這麼打就什麼都不剩了...

一邊是「死光印度人也要打下去」的打法,一邊是「寧死不屈,保家衛國」的打法,整個體系絕對是天差地別。對本方被俘將士的態度的差異,僅僅是體系差異中的一部分而已。


因為在理想主義者面前,任何東西都能成為馬爾可夫鏈。


對中國人來說,有兩件事最重要。

一是自己的命;二是別人的氣節。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死道友不死貧道,真真是七字真言。

你的命不是我的,我自然不怎麼關心。但你的氣節,可與我大大相關。你家有老母妻兒你就可以戰敗投降,為什麼不飲彈自盡?我們會給你撫恤金。你彈盡糧絕,四面楚歌,為什麼不引頸成一快,偏偏去做俘虜?

你這俘虜一做,我的顏面可就無光了。以後,我怎麼講雖遠必誅?以後,我怎麼談精忠報國?以後,我怎麼以你為豪呢?

你家有老小關我何事?你爹你媽死個兒子,與我何干呢?做俘虜這種醜事你都乾的出來,你怎麼面對為國捐軀的戰士?

可笑。

俘虜,哼哼。


善待戰俘,本來就是從尊重人權中衍生出來的概念。

凡事都有邏輯起點,比如對於釘子戶拆遷的問題,從社會效率的角度考慮應該強拆,從尊重人權的角度來說不該強拆。這兩個其實都有道理,就看你從什麼角度去思考了。

我國從古至今,都是在從集體的角度思考問題,很少將個人權利當作思考問題的起點。優待戰俘並不是一件明顯有利於集體的行為,故而不會被重視。


大家都黑土共黑的這麼歡欣鼓舞,我來說點不一樣的。

中國有信史(文字)比如甲骨文、金文(青銅器上的銘文)以來,大概有三千多年。

有專門的史書《尚書》,也有三千多年了。

這三千多年,中國本土文化就幾個字:忠、孝、仁、義。

其他禮、智、信……都是後來洐生的。

當然,魯迅先生看來看去只看到「吃人」兩個字。

為什麼呢?

因為,這樣都和人性是違背的。

人性本來是自私、懶惰、殘忍的。

把沒受過教育的小孩子放一起,再放上食物,互相之間絕對不會溫良恭儉讓,絕對會打做一團。

後天的教育才會讓人違背人性,而是遵循社會規範來「存天理,去人慾」。

也就是:天下……國……家……個人。

所以:有「大義滅親」「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寧死不屈」「從容就義」……

從人性上來說:活著是第一位的,強於任何事,對吧。

但是:中國的教育不是這樣,是告訴你: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些事,寧可放棄生命也不能做。

比如:叛變,投降。

叛變不是單單從了那麼簡單。

叛變是要帶著敵人去抓你自己朝夕相處、生死與共,志向相同的戰友。

叛變是要破壞你生存的環境。

叛變是要傷害你的祖國和親人。

有的人叛變了。

有的人寧死不屈。

誰更正確?

誰在吃人?

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

忠: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是不是不對,是不是反人性,是不是吃人?

個人認為:不是。

做為社會的一分子,如果大家都順從內心,見好處就上,見壞處就躲,抓住就投降,逮著就叛變……

這真的是你們覺得對的?

不知道我自己真被嚴刑拷打能不能不叛變。

但是,我尊重那些為了信念,為了國家犧牲自己的人。

世界上有很多文明已經斷絕了,曾經那麼輝煌燦爛,古埃及、古巴比倫、古羅馬、古印度……

只有中華民族一直生存綿延至今,三千年前的文字,現在的小學生、初中生能毫不費力的背誦、欣賞。

這些是不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不絕的原因呢?

人各有志,豈能相強。

願意黑中國傳統儘管去黑。

覺得叛變有理由你。

最後,放一首文天祥的《正氣歌》清清答案中穢氣。

《正氣歌》宋 · 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存,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被俘的為什麼不反抗?死了那叫氣節,你怎麼被俘了呢?大不了以死明志嘛!

被強姦的為什麼不褲襠藏雷般一躍而起?反抗那叫烈女,你怎麼停止了反抗呢?性命事小,失節事大嘛!

總有人偏偏去指責,被俘的都是漢奸,被強姦的都是婊子。這些指責的人都沒死過也沒經歷過。

志願軍戰俘沒有好待遇,乃至被強姦的女性被看客歧視。動嘴皮子還是很簡單的——你反正不能確定我被俘會不會自殺,也不能確定我遭到強姦威脅會不會自盡。但我得要標榜我最革命,我最貞潔。反正,我又不會遇到。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攬功諉過,滿口仁義道德的投機者不計其數。革命風潮中,裸泳者不會暴露。但他們肯定會心虛唱高調。把道德大棒攥在手裡。足以形成共謀。

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被俘後要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不利用自己對己方軍隊的了解來為敵方賣命

一種是為敵人賣命,倒戈殺昔日的隊友

對於前一種情況基本上還是比較寬容的,秦有孟明視,漢有趙破奴,當然也有于禁被曹丕批判一番的


胡說八道,抗日戰爭時期有那麼多國軍投降日本,抗戰結束人家搖身一變又成了光榮的國軍戰士。你說中國人一直無法接受投降人員,蔣委員長就能接受嘛,莫非你的意思是蔣委員長不是中國人?同學,你的思想很危險嘛。


從理論上講。

按照中國文化對戰爭進行解讀,戰爭,尤其是對外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前線士兵的作戰任務,而是舉國上下所有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必須盡心儘力參與的義務和責任,不允許有人保持中立,更不允許有人退怯。任何沒有盡到戰爭義務的人都視作背叛。

戰俘的本質就是出賣友方所有人來獲取個人利益,當一個士兵投降變成戰俘的時候他就已經放棄履行身為士兵的職責,停止戰鬥。

這種行為被視作叛變,但不一定會投敵。

當一個國家所有人都在為爭取戰爭勝利而拚命的時候,戰俘沒有為己方做出任何貢獻,甚至可能在事實上幫助敵方,比如被趕進工廠製造武器。

戰爭勝利之後戰俘想要享有和其他人同等權利,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很困難的事情。

-

從現實角度分析。

戰俘的字面意思就是戰敗被俘,這種結果可以是意外,也可以被人為製造出來。

A與B一同參軍,一同執行任務。

A選擇服從命令,認真執行任務,生死有命。

B選擇殺了A投降。殺隊友太容易了,只要有心,成功率幾乎百分之百。

如果戰爭失敗了,B作為最早投降的人,可能在敵人蹂躪完自己的國家之後分一些殘渣。

如果戰爭勝利了,B可以宣稱在與A一同執行任務時候遇到敵襲,A戰死,B力竭被俘。反正A已經死無對證,戰場上的情景也不可能重現。

當對戰俘沒有任何處罰的時候,B選擇背叛將不會承受任何風險,只有收益。

很快整個國家大部分人都會明白過來。

如果一個國家對戰俘採取寬容的態度,這個國家的軍隊就會沒有士氣。當面臨危機的時候,這個國家將無法持續下去,所有國民都會試圖背叛。

-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之初直到預期未來的相當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去侵略其他國家的打算。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重要的職責是抵抗侵略。如果解放軍輸了,輕則國土淪陷,重則亡國。

沒有哪個國家會去侵略美利堅合眾國。美國的軍隊從來都是在其他國家的領土作戰,美國軍隊作戰的目的不是為了抵禦侵略,而是為了使美國可以獲取更多利益。其實就是一群強盜到處打劫。打贏了就坐地分贓,打輸了就投降保命。

中國的俘虜與美國的俘虜雖然名義上都被稱作是俘虜,但本質上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存在。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和中國人在面臨外敵侵略時最有效、最強力的防禦手段,如果有人選擇放棄戰鬥投降當俘虜,戰爭壓力會直接轉嫁到其他繼續作戰的解放軍和中國人身上。

當不能消滅敵人的時候,敵人射出的子彈就只能用血肉之軀扛下來。如果被瞄準的那個人選擇當俘虜,躲開子彈,那麼這顆子彈就會繼續往前一直飛下去,直到擊中另外一個解放軍,或者普通中國人。

打贏戰爭需要付出代價,侵略者在遭受足夠強度的抵抗和足夠大的傷害之前不會停止侵略。當一個士兵投降,很可能就已經判了另一個士兵的死刑。

美國軍隊在其他國家領土作戰的時候,戰爭結果一定是美國獲勝。只是花多少時間搶到多少利益的問題。美軍士兵只要按照命令完成火力輸出就行了。

當運氣不好的時候,美軍士兵生命受到威脅,選擇投降成為俘虜,本來應該被這個美軍士兵操作射出的子彈可以由其他在安全位置的美軍士兵代勞。反正美軍一向彈藥充足,而且彈藥費是對方買單,用不著吝嗇。只要火力足夠,總有子彈會飛到正確的位置。只不過是投降的士兵戰後分贓的時候會少分一份而已。

在萬里之遙的美國本土,美國人民在享受戰爭帶來的收益的時候,並不會因為一個美軍士兵投降而受到半分影響,自然也沒有理由去責怪他了。

甚至在敵人不顧一切將戰火燒到美國本土,美國人不能安逸享受生活的時候,那些投降的俘虜還會被追捧成為反戰英雄。

-

美國人打仗拚命只是一種修辭手法,拼別人的命為自己獲取更多更多利益。

中國人打仗拚命就是字面意思。


為了死道友不死貧道,總得有人去當炮灰。

孟子講「三不能」,說到底就是強調無論如何不改初心,可以說堅持做自己的主,也可以說無限忠誠。

不過,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大約可知,從大數據的角度來說,「富貴」與「貧賤」對人心的改變效果,是遠低於「威武」對人心的改變效果。

一個人可以不為富貴所動,也可以不為貧賤所移,但是他未必可以不為威武所屈。

或者說,暴力對人心的改變,是精英主義最後的大招。

當然,凡事皆有少數的例外情況。

為什麼中國人,或者準確來說,有些人不接受俘虜?

因為身為俘虜,就有改變「初心」的可能與機會。

當初我還是一個思想上的精英主義者之時,我真心實意地偏激認為,身為俘虜應該第一時間想方設法自殺,不管有沒有自救或自救的可能,為了自證清白。

清白就是,被俘不是自願,被俘以後絕無二心與合作的可能。

這種思想的本質指向了人殉:被俘以前,你是我的人,你若被俘,等於我死,你應該自願在我死後,隨我赴死。

平時袖手談心性,臨事一死報君王(天下?國家?民族?鄉黨?)。


因為中國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

軍隊一直都有兩種,一種是高度職業的軍團,一種是浩瀚無垠的人民軍隊。

軍團是相對獨立於國家的、帶有貴族氣質、帶有十字軍氣質的部隊,他們殺戮,為了榮譽,為了金錢地位,偶爾為了國家。他們會不遠萬里參加一場不人道的戰爭。

人民軍隊是牢牢依附於國家的、來自於人民的、帶有起義軍氣質的部隊,他們殺戮,只為了保護自己的民族與家人。他們永遠不會為了掠奪而跋涉萬里。

人民軍進行的,永遠都是自衛戰爭,背後就是手無寸鐵的百姓。這樣的戰爭是你死我活的,是超越底線的,沒有談判,也沒有和解。因此潰退和投降都是不能容忍的。

軍團進行的,有很多時候是爭奪戰爭。這樣的戰爭是有限的,面對的對手說不定是自己的遠親。而貴族的生命是寶貴的,用贖金去交易戰俘是常年的傳統。潰退,投降,交易, 談判都是戰爭藝術的一部分。

當中國化身為中特帝的時候,中國就會有騎士團,會有酷酷的軍裝,也會不遠萬里去爭奪「陽光下的地盤」。

到那個時候,自然會有投降的中國職業軍人。


優待俘虜,能瓦解敵人抵抗意志,優待己方被俘人員,則會傷害自己戰鬥力。

在武器裝備後勤不如人的時候,戰鬥意志能使軍隊戰鬥力提高至少一倍。這點二戰日軍和解放軍身上特別明顯。同樣的防守,死守到最後一人可能能守十天,並對敵人造成重大傷亡。而如果條件不利就退卻或者投降,不用半天就失守了,造成整個戰局惡化,同胞還飽受敵人剝削。(張學良就是最好的教訓)

基於此,被俘就是恥辱,成仁才是英雄。美國人一直在敵人領土上打仗,失敗投降了國民也不會被屠殺。但美國人對被俘人員也很嚴格,尤其是主動放棄陣地的陸軍,要不停的接受審查,被擊落的飛行員被俘後好點,身價貴,獨自深陷敵後也跑不掉。

至於抗美援朝和金門的俘虜回國後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現在來看,確實做得過分了,當時來看呢,那麼多戰友都死了,你還活著,批幾下還不行?


因為實際上遵守日內瓦公約的國家只有中國和蘇聯。

所以你一旦做了俘虜你只有兩個結果

1,供出秘密,成為叛徒

2,在永恆的酷刑與折磨中輪迴

哪一條都不如死掉的好。

而能回來的俘虜人員除極端開掛人士之外,通常都認為出現了1的情況。


推薦閱讀:

在沒有戰爭的年代民眾如何知曉軍隊是否有能力打贏戰爭?
為什麼大部分恐怖分子和宗教極端分子還有黑幫分子以及非洲戰亂中的武裝分子手中的武器都是蘇制?
對比恐怖分子和二戰日軍誰更瘋狂?
軍用無人機為什麼外形是現在這樣的,為什麼不能像有人戰鬥機一樣設計成氣動布局優秀的外形?
《壯志凌雲》裡面那些人現在都在幹嘛啊?就是那些演員 我覺得除了阿湯哥其他的人演得也可棒了 ?

TAG:歷史 | 軍事 | 民族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