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不承認客觀存在嗎?

有人答:「佛教承認客觀存在,但不是長住的,諸行無常,物質只是因緣和合的產物,緣聚則生,緣散則滅。」 這回答對嗎?


佛教,尤其大乘佛法,從來不大重視「所」的問題,而是重視「能」的問題。

禪宗稱之為見本心,顯宗稱之為不著相,密宗稱之為初發心,以及各種諸如心物一元,轉識成智……

佛教不是不承認客觀存在,

而是站在更高一步說,那個能夠承認客觀存在的「我」,其實是主觀的……

不是對這個所形成的世界的認知是主觀還是客觀,

而是打掉那個能認知這個世界的各種分別、妄想、執著……


複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如理觀耶。諸菩薩等云何應學。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

觀一切法自性息滅。若如是觀。名如理觀。

觀諸法自性寂靜。是則名為如理正觀。

觀諸法畢竟空寂。是則名為如理正觀。

觀諸法入平等性。是則名為如理正觀。

觀諸法畢竟無生。是則名為如理正觀。

觀諸法畢竟不生。是則名為如理正觀。

觀諸法畢竟不起。是則名為如理正觀。

觀諸法畢竟寂滅。是則名為如理正觀。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作是觀時。亦不見有能觀之者。應如是觀。所謂非觀非不觀故。

若有菩薩作是觀者名如理觀。若他觀者名非理觀。


佛陀的回答是"無記",也就是避而不答,不做討論,因為佛教不關心心外之法。所以同意@才小的答案。但佛教發展到佛滅後越來越感到這個問題繞不過去,比如誰在輪迴; 誰在持戒; 誰在承業。所以圍繞這個問題佛教產生了第二次分裂,上座部分裂為分別說部 說一切有部 犢子部和根本上座部。說一切有部和犢子部認為客觀世界存在實有; 而分別說部認為不全都實有,要分別說; 根本上座部則堅持無記。大眾部方面分裂出一個說假部,認為客觀世界完全不存在,一切皆虛幻,這個觀點後來為大乘所吸收。


是因緣和合,兩個角度很淺來說

比如你看到一個椅子,他的這個已經組成的東西,由種發芽配合陽光水溫度等等長成樹,人再動手切割打磨加上銅鐵等等物質才能製造椅子,這就是有各種不同的條件一起產生的果。

再者我們如何得知外在事物的存在,身體感受到顏色、聲音、香味、觸嘛,若你不具足五根,沒有眼耳鼻舌身的前提的話。沒有這個人身的這些色法跟心法。他椅子再好再美就無法知這些外在物質了。

因緣就是我們有身體的五蘊這個能力,還有這個外在的椅子的和合。

你指的客觀,僅指出物質世界的存在,實際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是如何

我真正想說的是下面這部分。。

在佛法中

無常法定義是:自身剎那變滅之法

常法定義是:非剎那變滅之法

我們人的身體會經歷生老病死,器世界的物質是成住壞空。五根是無常法,外在物質也是無常法。

在色法中找不到一個單獨存在的稱為我的東西,外在的物質不是我,五根也不是我。

那麼,眾生除了有五根還有心識。

心法是我嗎?

從五蘊說,物質、感受、想像、行為、意識其中哪個是我嗎?

看以下圖就明白。

圖1:佛法的三觀圖(暫時僅看上半部分即可)

圖2之後是說意識有現前識與分別心(執著有我的煩惱),分別心的運作、分別心的作用、分別心的好處、分別心的壞處。

認知佛法應該由這個基礎開始。。15分鐘即可看明白

聞法、思維、實際行持、上座修四聖諦才是墜吼的


佛教是唯心主義,它關注的重點不在於物質的存在,而在於人心的解脫,在於我們的心在沒有任何執著的覺照。比如一個杯子放在那裡,佛教關心的不是這個杯子是不是真實存在,它是如何因緣所生,而是關注我們究竟怎麼看待這個杯子,是執著有,還是執著沒有,只有沒有一絲著染的時候就是成了


感覺成佛就是為了能真正的客觀吧。每個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所謂的客觀只是大多數人的主觀。比如成熟的西紅柿,因為大多數人看是紅色的,所以才是紅色的,在色盲看來就是黃色灰色或者別的顏色。如果大多數人都是色盲呢?那西紅柿就是灰色的了。甚至連紅這個色或者這個名字都不會有。餓鬼道里水的名字也沒有聽過的說法一定是真的。所以感覺佛教就是為了打破自我,打破所有參照,才能有真正的客觀吧。只要有自我就會有偏見,有參照就會有角度,遠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到底是嶺還是峰呢?到底是高還是低是遠還是近,哪個才是客觀呢?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大乘佛教里的北斗七星佛?
為什麼印度大乘佛教的僧侶多尊稱為"菩薩",受其影響的漢傳佛教卻沒有這個傳統?
凈土宗佛教徒的「回極樂世界老家」之說,是不是受摩尼教影響?
大乘佛教里的波旬已經信佛,得到授記成為菩薩了嗎?

TAG:大乘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