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對德國「一個民族,兩個國家,三個政府」的描述?

翻譯或不準確,以下原文: "ein Volk, zwei Nationen, drei Staaten. "


我咋覺得應該是vier Staaten 呢?我大拜仁就這樣被忽略了? 看最近拜仁一眾州長市長跟中央撕逼的架勢,分分鐘甩開德國自己過啊。

當初還是語言生的時候,老師不假思索地提過: Bayern? Bayern ist nicht Deutschland!


Es gibt ?drei Staaten「 (die BRD, die DDR und ?sterreich), ?zwei Nationen「 (die ?sterreichische und die deutsche Kulturnation) und ?ein Volk「

三個國家:聯邦德國+民主德國+奧地利

兩個民族:奧地利+德意志

一個人民:德意志人民

Karl Diettrich Erdmann在80年代描述過。

———————————————————————————

第二種理解:

三個政府:聯邦德國+民主德國+奧地利

兩個民族國家:奧地利+德意志

一個民族:德意志民族

可惜沒有辦法獲得原作,難以判斷作者是以文化民族劃分還是語言民族劃分,是否認同Nation的現代性

————————————————————————————

發現很多朋友對Volk和Nation在這句話中有不同的理解,我談下我的觀點:

Volk和Nation到底該怎麼翻譯?早在上世紀60年代著名民族學家、人類學家林耀華先生就在其文《關於民族一詞的使用和譯名問題》中指出對「民族」的翻譯不一致帶來一定困難。

他將德語單詞Volk複詞Voelker或俄語單詞народ複詞народы以民族1來代表;Nation(由拉丁Natio轉變)Nationaitaet俄語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以民族2代表;俄語нация現代民族以民族3代表;德語Voelkerschaft(Voelkchen)部族以民族4代指。

《Nation(民族)概念辨析,葉江》

民族國家的形成於近代,中國在此之前是天朝體系中國人的民族認同也是近代後才逐漸形成,單以漢字「民族」以覆蓋Volk, Nation等詞不免忽視了其背後的民族學、人類學意義。

具體到德國或德意志語境下的「民族」就更為複雜。

德國人的特點在於,「什麼是德國的」這個問題在德國人當中從未絕跡。

——弗里德里希·尼采

要知道題目中的這句話是產生於冷戰東西德分裂期間的,距離二戰結束也不過30多年。過去一個世紀以來三個德意志民族國家都以失敗而告終,現在面臨的是東德還是西德哪個才是德國?作者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80年代德國人的認同感降至低點。作者是否將奧地利與德意志作為兩個民族看待?是否認同東德的合法性?都需要原句全文加以驗證。

參考文獻:

[1]李伯傑. 「一個麻煩的祖國」——論德意志民族的德國認同危機[J].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2:105-123+160-161.

[2]林耀華. 關於「民族」一詞的使用和譯名的問題[J]. 歷史研究,1963,02:171-190.

[3]葉江. 「Nation」(民族)概念辨析[J].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2:60-65.


這不是對德國的描述,而是


......對於我們的標題最重要的是Erdmann的論文中提及的:1945年後的德意志歷史,是關於三個政府(國家)(聯邦德國、民主德國及奧地利),兩個國家(民族)(德國人和奧地利人),還有一種人民(只關於德意志人)的歷史。

這個說法可能出自Geschichte in Wissenschaft und Unterricht: Zeitschrift des Verbandes der Geschichtslehrer Deutschlands, K. D. Erdmann,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蘇東劇變前的德國(和奧地利)。

上面的截圖來自Nation ?sterreich: kulturelles Bewusstsein und gesellschaftlich-politische Prozesse, Ernst Bruckmüller.

我沒讀過這兩本書,暫不能細細分析這句話的道理。但是我贊同它,德國和奧地利同文同種,的確是一種人民。不過,這句話中的「一種人民」或者指「中歐熱愛和平的人民」也不一定,畢竟也有寫「三個政府,兩個國家」,有可能是把德國和奧地利分開看的。

讀了其他答案我意識到有人可能拿德國與奧地利的關係類比中國的現狀,於是再順便說一下。德國奧地利一個民族,這沒錯,法定領土涵蓋整個中歐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全稱就是Heiliges R?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德意志民族的國家。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德國在普法戰爭之前一直是鬆散的小國邦聯,雖然是一個民族,但是羅馬帝國之後,就再也沒有真正統一過。除了納粹的德奧合併。這明顯和中國不一樣。現在的兩岸,是被政治生生地割裂開來的,是二戰的歷史遺留問題。類比東西德國要更好(但是要注意,兩岸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各國承認的合法政權),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必然的歷史趨勢。


明顯是中華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民國政府,新加坡政府


中國政府歷來反對用兩德統一的歷史經驗以及德國公法史上的「屋頂理論」來解決兩岸統一。本提問的三點恰好是後者立論的三個方面。

「台灣問題不能和德國、朝鮮問題相提並論。中國政府歷來反對用處理德國問題、朝鮮問題的方式來處理台灣。台灣問題應該也完全可以通過兩岸的協商,在一個中國的架構內求得合理的解決。」

(《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一九九三年九月一日)

「『兩德模式』不能用於解決台灣問題。台灣有些人主張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被分裂為兩個國家後又重新統一的所謂「兩德模式」來處理兩岸關係。這是對歷史和現實的誤解。戰後德國的分裂和兩岸暫時分離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主要有三點不同:第一,兩者形成的原因、性質不同。一九四五年德國在二戰中戰敗,被美、英、法、蘇四個戰勝國依據《鑒於德國失敗和接管最高政府權力的聲明》及其後的波茨坦協議,分區佔領。冷戰開始後,德國統一問題成為美蘇兩國在歐洲對抗的一個焦點,在美英法佔領區和蘇聯佔領區分別相繼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被分裂為兩個國家。顯然,德國問題完全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而台灣問題則是中國內戰遺留的問題,是內政問題。第二,兩者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不同。德國的分裂,為二戰期間和戰後一系列國際條約所規定。而台灣問題,則有《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條約關於日本必須將竊取於中國的台灣歸還中國的規定。第三,兩者存在的實際狀況不同。在美蘇兩國對抗的背景下,兩個德國都分別駐有外國軍隊,被迫相互承認和在國際社會並存。而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李登輝上台前的台灣當局和李登輝上台初期也承認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一個中國原則也被國際社會所普遍接受。因而,德國問題與台灣問題不能相提並論,更不能照搬「兩德模式」解決台灣問題。」

(《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二〇〇〇年二月)


我覺得nation和volk應該同義


佔個坑先…

但是可能要過很久才填…


推薦閱讀:

好像很多語言叫爸爸媽媽的讀音相近,為什麼?
如何評價日本的精中分子?
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土耳其帝國都信什麼教?其衰亡與宗教有內在聯繫嗎?
以中國人角度看,如何評價赤軍?
如何評價微博用戶『近代史』?

TAG:歷史 | 德國 | 德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