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營銷中的「最小化可行產品」(MVP)?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產品)概念最早由埃里克·萊斯提出,刊載於哈弗商業評論,並有出版物《精益創業》
和常規產品不同,MVP更側重於對未知市場的勘測,用最小的代價來驗證你的商業可行性。舉個例子,如果你希望做一個圖片分享網站,那麼作為產品原型,MVP僅僅包含最基礎的功能,形態或許就是一個提交圖片的按鈕以及圖片的展示。藉助MVP,經過一系列實踐,產品的設計思路將被一次次整改,最終完成正式版的開發。
MVP的目的——更快的接觸客戶
按照常規的開發方式,從調研、到設計、到開發再到推向市場,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很難有人會保證成功率。但當換一種方式,以MVP進行小樣調研,快速進入市場、接觸客戶並得到反饋。透過反饋不斷修改原型,並進行不斷地的迭代開發,極大減少了試錯成本。兩種MVP——Validating MVP 和 Invalidating MVP
MVP的模型分為兩種,Validating MVP 和 Invalidating MVP。第一種是Validating MVP(可行的MVP,無對應中文,斗膽翻譯),也是是較為常用的MVP:接近你的目標客戶,把現有未完成的產品低價出售。如果他們樂意接受,則產品驗證成功;反之,失敗,但這並不影響項目的進程。
舉個例子:小明做了一款社交付費APP,目前做好了文字溝通功能,語音通話尚未解決。此時的小明希望知道這個方案是否靠得住,於是走訪了多家企業出售他的半成品APP,市場反饋良好。於是小明拿到了第一筆錢,繼續研發。第二種是Invalidating MVP(昂貴的MVP,亦無對應中文,斗膽翻譯),講究的是高大全:將所有部分開發好,接近客戶並嘗試以高價推銷出去,期間通過不停地修改產品的功能和定價,最終實現產品驗證。
舉個例子:小明做了一款社交付費APP,不僅完成了通話功能,還做出了打賞功能。此時的小明希望知道這個方案是否靠得住,於是走訪了多家企業出售他的半成品APP。很多企業很滿意,但覺得價格過於高昂,於是小明將部分功能刪減,APP折價繼續推入市場。滿足客戶需求——何為好的MVP
一個好的MVP一定要做到滿足客戶的必要需求。儘管許多人客戶的意見各異,調和其中需求是不可能的。但事實往往相反,通過多次市場測試,得到更多的市場意見,我們可以獲得越來越直觀、高效的MVP。而這種MVP,又將會將會成為面向市場的第一款產品。
資料來源:《精益創業》by 埃里克·萊斯《哈弗商業評論》《構建強大MVP的商業技巧》by Jonathan Gilligan給你看一張圖就明白啦。
假設汽車還沒出現之前,你怎麼通過MVP測試汽車是否是可行的?
第一種方式:你建一個輪子,看用戶喜不喜歡?或者兩個輪?或者一個汽車殼?
第二種方式:你看用戶喜不喜歡滑滑板?然後省力推車?自行車?摩托車?
發現了嗎,第一種方式一定是測試不出來的,它就不是一個好的最小可行性產品,而第二種是的。為什麼呢?因為MVP本質上是測試你想要解決的需求是否真實成立的,而這個背後的需求是最難想清楚的。
如果你想要測試汽車是否可能,那麼背後的真實需求其實是「出行」,幫助用戶更好的出行。那麼一個滑板、自行車、摩托車等等就是比較正確的最小可行性產品,因為如果用戶用它們,說明更好的出行這個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那麼,第一種方式的輪子是為了測試什麼需求?---&>暫時還沒有想出來...
另外,國外有一個比較知名的博主,他在uber等一系列的初創公司做過產品經理,他提出了一個叫做MDP的概念,下面是PPT,感興趣你可以看看。
歡迎添加我為好友,我會定期將海外比較優質的文章整理成PPT的方式來呈現,他們一路從各種大小公司打拚過來,身經百戰,大多數人在職業生涯中不僅僅只擔任產品經理,還擔任過VP, Director等等,包含戰略,增長,市場,創業等等的話題,也有一些頂級公司的增長案例分析。
- 決定愛情成敗的,是「要不錢、要不愛、要不滾」;
- 決定營銷成敗的,是「要不創意、要不資源、要不滾」。
- 愛情中的最小化可行產品是「錢換愛」;
- 營銷中的最小化可行產品是「創意換資源」。
時值雙創亂世,
多說大而無當,多做勞而無功,以下最小化可行5步,讓營銷最小化可行:Step 1、市場紅海,劈開腦海行業終會淪為農林牧漁,至少讓品牌有經典回憶。品牌創意,無非「找定位(差異化)、定形象(理念、視覺、行為)、切市場(因果、主次、先後)」。- roseonly先定位愛情信物——然後用「一生只愛一人」的理念感動顧客、性冷淡風視覺顯逼格、上百明星收/送的行為傍大款——切鮮花玫瑰,衍生出玫瑰珠寶、星座禮盒、音樂盒市場(因為先用鮮花拓新客做形象活著,所以能後有珠寶禮盒做利潤活好)。
- 河狸家先定位上門美業——然後用「解放天下手藝人」的理念吸引員工(及顧客)、小河狸萌系視覺破心防、致敬Uber的行為刷存在——切美甲、後衍生出美睫、護理、造型、美容市場(因為先用美甲拓新客做形象活著,所以能後有美業做利潤活好)。
Step 2、產品過剩,質造口碑
這一秒幾萬兆產品出生產線,下一秒你產品如何活在亂世?
產品創意,無非「存」使用價值,「增」體驗價值與傳播價值。- 700bike,使用價值是人力代步工具;卻不是又一輛自行車,因為體驗價值是設計感、舒適性、安全性、易維護、適應性,傳播價值則是互聯網功能。
- 小牛電動車,使用價值是電動代步工具;卻不是又一輛電動車,因為體驗價值是工匠之心,傳播價值則是百公里續航。
Step 3、價格跌停,做多價值
誰都能給更低價格,你要證明更高價值。價格創意,無非讓「肉體、靈魂、心理」感覺超值。- 調動多層感官讓「肉體」感覺超值MM"s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暗示了觸感,馬卡龍天然讓人眼饞——色聲香味觸,或眼耳鼻舌身,調動顧客越多感官產品越超值。
- 滿足多層需求讓「靈魂」感覺超值如果杜蕾斯滿足了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那關聯APP的電子鰻魚則滿足了社交需求……呃,不戴套套滿足了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給出多層理由讓「心理」感覺超值比如從眾(百萬好評)、權威(明達人專家主推、央視合作、銷量第1佔比70%)、同儕(閨蜜力薦)、稀缺(最後1套、最後1天)、罪惡(老闆跑了)、特權(合作款、場景款)、動情(萬寶路男人的世界,香奈兒解放女體之後,誰手握大象興風作浪)……
Step 4、渠道不暢,借勢算賬
賺吆喝一百萬種,賺錢只能靠渠道。渠道創意,無非挾大客群、大傳播、大背書、新奇特、大單品、大品牌、小品類大勢,讓給渠道算賬、讓渠道買賬給資源——要不給他名,算給他們主推你能獲得的:- 大客群顧客價值(例如劉看山,可借知乎宣傳及引流向天貓要平台型旗艦店);
- 大傳播媒體價值(例如一葉子,借天價冠名打通嬌蘭佳人等大型連鎖系統);
- 大背書權威價值(例如某國貨化妝品,借國母國禮引領國貨復興浪潮);
- 新奇特內容價值(例如日銷千萬大聖歸來眾籌,讓淘寶首頁種桃);
要不給他利,算給他們主推你能獲得的:
- 大品牌利潤價值(沒有大品牌一手貨源搞不定的渠道忠誠度);
- 大單品銷量價值(沒有大單品獨家貨源搞不定的渠道忠誠度);
- 小品類補缺價值(沒有小品類補缺貨源搞不定的……渠道試銷機會)。
Step 5、宣傳泛濫,引爆媒體
煙花飛機稿一天十版,炸裂大創意十年一遇。宣傳無非為媒體匹配創意,然後引爆三種媒體——自媒體、口碑媒體、付費媒體。- 自媒體的導火線是顧客與粉絲若創意能像本來生活般借褚橙定製箱給網站導入顧客,像杜蕾斯般給微博導入粉絲,像一條每天一視頻般給微信導入粉絲,像羅輯思維般每天一語音把粉絲導入為顧客,像豬哼少般分旺旺群分QQ群分簡訊組分郵件組運營顧客的,拿牌就不差。
- 口碑媒體的炸藥包是受眾若創意能像大聖歸來般沸騰自來水,像陳歐海底撈凡客般自發UGC,像獵豹火車賣Wifi般順勢應景,出牌精彩。
- 付費媒體的蘑菇雲是大V、企業、媒體若創意買1位數的節點,蹭2位數的節點,讓3位數的大V、企業、媒體爭相轉發,穩贏牌局。
作業:每周拆解「百度風雲榜」七日關注,各則「創意是什麼、資源是什麼、為什麼火、我怎麼學」,不會作案也會YY。
Step X、最小化,故可行你的營銷最小化產品,無非答題:- 找什麼定位(差異化)?
- 定什麼形象(理念、視覺、行為)?
- 切什麼市場(因果、主次、先後)?
- 怎麼給產品使用、體驗、傳播價值?
- 怎麼讓價格肉體、靈魂、心理感覺超值?
- 怎麼給渠道算賬,讓渠道買賬?
- 怎麼為宣傳匹配創意,引爆媒體?
然後自查十遍,然後請老師批改,然後照做,然後再答題,然後自查十遍,然後請老師批改,然後照做……案例用你自己的補上。
別看我短,我粗我久。花最少的錢,用最少的時間,試出一條有點希望的路。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imum_viable_product
波大大的題需要認真答一下。
在回答什麼是營銷中的「最小化可行產品」之前,首先我認為要找到營銷的最小單位是什麼?
廣義營銷是Value Creation, 所以我認為可以沿用產品開發中的理念,把User Story作為最小單位。從一個Story來說,通常包含Character、Plot、Moral三個要素,所以User Persona、User Journey以及Pain/Solution Fit便是User Story的三個核心要素,所以從廣義營銷的角度來說,其最小單位是User Story, 最小化可行產品MVP便應該是去掉產品外在的Bells and Whistles,針對某特定User Persona及其User Journey中的一段,提供Pain/Solution Fit。
由於MVP本身便是來自產品中的理念,如果專門提出問營銷中的MVP,我猜想題主的用意有可能是指狹義的營銷。
狹義上的營銷是Content Creation, 所以其最小單位是Content。對於Content而言,通常包含了Context、Audience、Purpose三個要素。所以如果要回答什麼是狹義營銷上的MVP,我認為是以Content為形式,在一定Context之下,鎖定某特定Audience,實現傳播或互動等Purpose。
既然分別從產品和營銷兩個角度談了最小單位和最小化可行產品,那自然有疑問什麼是銷售中的最小單位和最小化可行產品?
敬請關注我和我的專欄「敏捷銷售」,或微信公眾號:敏捷銷售什麼是最小化可行產品
在市場不確定的情況下,貿然傾盡全公司之力,投入資源大規模進入是危險的。驗證產品方向是否可行,可以通過「更聰明」的辦法來完成。這就是矽谷作家埃里克·萊斯在其創業學著作《精益創業》中提出的「最小化可行產品」(簡稱「MVP」的概念) 簡單地說,精益創業是指開發團隊通過提供最小化可行產品獲取用戶反饋,在此基礎上持續快速迭代(或謀求轉型),直至產品達到PMF階段。可參考案例:
1.Dropbox:同步雲儲服務2.大眾點評3.微信遊戲推薦一本書《增長黑客》 全都是乾貨!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快速變化,甚至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快速變化。這就導致我們無法像傳統行業那樣,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然後根據用戶需求開發出完善的產品,然後投向市場,如果你那樣做,等你開發出來,市場早就被別人佔領了。MVP(minimum,最小化可行性產品),概念最早是由eric提出,這本書比較詳盡的介紹了精益創業的三大法寶,最小可行性產品、客戶反饋、快速迭代。
mvp是什麼?
MVP,簡單的說法就是用最小的成本開發出可表達項目創意、可用且能用於表達核心理念的原型產品,功能極簡而且能用於快速驗證想法的最小化產品。
舉個例子:
小張做一款找活動的app,目前做好了發布活動、瀏覽活動、報名活動功能,然後這個產品上線了,使用這個產品的人越來越多,於是小明順利拿到一筆錢,繼續新產品的迭代。
小明做一款找活動app,前期做好了發布活動、瀏覽活動、報名活動功能,同時為了成員活躍做了社區功能,等研發出來以後,市場的半壁江山已經被小張佔領,由於並沒有獲得大量用戶,導致社區活躍度不高,數據不好看,錢也沒有融到,逐漸退出市場。
一個好的mvp只需要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抓住產品的主流程,通過多次市場測試、得到更多的用戶反饋,將獲得越來越直觀、高效的MVP。
MVP的目的——更早的接觸用戶
更早的接觸用戶有兩個目的:
1、佔領市場。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在你想到的任何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idea,全世界最少有五個人同時在想。如果你無法儘早的接觸你的目標用戶,在你的目標用戶心智中打下你產品的烙印,這個市場就會被別人佔領,所以更早的接觸用戶可以達到佔領市場的目的。
2、驗證需求。傳統的瀑布式開發流程、從調研、到設計、到研發、再到推向市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先不說你調研的結果準不準確,退一萬步說你通過調研確實發現用戶真實疼點,也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相反你通過MVP進行小樣本調研,快速進入市場,接觸用戶,獲得反饋,不斷的修改產品,將極大的減少試錯成本。
MVP產品形態
一、產品介紹視頻
風靡全球的文件共享產品Dropbox,當時在想法初期,其實並沒有開發一個產品出來,而是採用了MVP的方法,他們製作了一個3分鐘的演示視頻,描述他們產品內容,並留下產品註冊方式。註冊用戶一夜之間從5000暴增到75000。
這種視頻介紹的好處就是你有數據作支撐,不討論註冊用戶數,至少你有視頻播放量這種簡單的數據吧,所以視頻播放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mvp形態。
二、高保真原型
現在的原型製作工具都很強大,墨刀、flinto、mockplus等都能製作高保真的原型,模擬實際的使用情況,從而發現用戶的需求。
三、紙質原型
如果覺得高保真原型太浪費時間,那麼紙質原型也可以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獲取用戶反饋意見。但前提是你的紙質原型畫的好,別畫一堆用戶都看不懂的東西。
四、虛擬的mvp
做一個視覺效果沒有問題,但功能是假的虛擬產品。讓消費者感覺他們在體驗真實的產品,但是實際上產品背後的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
比如電子郵件營銷公式sendwithus案例就很經典、他製作一個高保真的使用界面,但功能都是假的,當用戶點擊某項功能的時候,就彈框提醒用戶,提示用戶申請成為他們早期服務的測試資格。
統計這些用戶的點擊動作,則是他們用來分析哪些功能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數據,並且他們還得到了一批早期用戶的測試申請,可謂一箭雙鵰。
五、眾籌
比如你想製造一款高科技的自行車,沒錢,你就可以把你的想法拿出來眾籌,支持你的人多,說明他們覺得你這個項目靠譜,你就可以做。同時眾籌還可以接觸到對你產品感興趣的早期用戶,都省得你去找種子用戶了,同時他們口口相傳和對產品的意見反饋對你產品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如何實現mvp
1、前期用戶調研
雖然mvp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用戶調研的一種延伸,但並不代表它能代替用戶調研,畢竟它本身是一款產品,為了降低你的試錯成本,前期調研比不可少。
2、藉助外力
如果有第三方插件、或者工具可以藉助,就盡量去用。比如別人的某些地方設計比較好,有源代碼,你就可以直接買過來用,這個時候的核心目標是快速上線,不用盡善盡美,如果市場驗證不合格,你做的盡善盡美,最後推到重來,反而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3、選擇平台
現在有很多平台,ios、安卓、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H5網頁,這些都是平台,根據你的預算和時間要求,酌情考慮選擇哪個平台。這裡建議用微信公眾號,因為改起來方便,不需要像ios和安卓那樣發版,ios發版還需要長時間的審核,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H5的體驗接近於原生,所以微信公眾號H5網頁是MVP的首選。
不要讓mvp成為你的借口
雖然mvp這個理念很好,但現實中被很多人當作定位不清晰,需求優先順序模糊、業務邏輯不周的借口,你這樣做不僅無法搶佔市場、驗證需求,同時讓你的團隊疲於奔命,打擊士氣,而且上線的產品也會漏洞百出。
所以產品經理,不要讓MVP成為你的借口。
總結:如果你有更多關於mvp的想法,歡迎加微信yw5201a1交流。
更多幹活可關注微信公眾號:chanpinliu880
http://weixin.qq.com/r/xUi6ohPENE5LrVfB9x3X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為一個小白,需要一輛怎樣的自行車?》
有本土初創運動自行車品牌——
優勢:外貿代工起家,善成本控制/懂戶外,懂時裝設計,研發能力強;
劣勢:啟動資金有限,背書資源有限;
機遇:作為一種低成本、低門檻、高可玩性的生活方式,騎行越來越流行。
挑戰:前有捷安特、美利達兩座大山,後有越來越多的跨界玩家(樂視、小米)入局。
如何設定首代產品系列,才能在市場中搶得一席之地?從市場、用戶、產品三個角度切入:一,市場競爭捷安特、美利達針對的是有一定消費能力、有一定運動基礎的用戶;樂視、小米針對的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無太強運動基礎的用戶;此產品設定為消費能力一般、無太強運動基礎、但希望體驗騎行生活、對逼格有一定訴求的年輕用戶。二、潛在用戶:
挖掘動機:普通玩家說,因何樂在其中?
—— 「自行車上手快,相對便宜,可以暫時逃離城市的紛紛擾擾,放鬆身心——順便還能發個朋友圈讓朋友覺得自己很健康。如果車子還很有逼格那就更爽了。」
找突破口:普通玩家說,當前產品與服務體驗如何?
——「自行車只是個『玩具』而已,現在高端的太貴,低端的看上去掉價;車行組織的騎行活動形式千篇一律,每次都是那些人,玩兩次就膩。」
三、產品設定:1.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若只能做一款產品,它該是怎樣?
——針對沒有購買過運動自行車的普通人,前期只開發一款拳頭產品,價格低於普通人預期,外觀超出普通人預期,做工合格。
2.精簡成本:哪些環節大多數客戶根本不關心?
——前變速器有多少人用?說明書有多少人看?包裝箱有多少人留著?
——包裝。
3.增值服務:如果產品本身不賺錢,要怎麼賺錢?
——構建城市、遠遊等多個騎行場景,與第三方聯名出具升級產品。
4.營造氛圍:怎樣讓客戶對產品服務產生依賴感?
佔便宜——鼓勵客戶以個人數據與分享傳播行為,實時換取禮品優惠;
被尊重——告知客戶的信息清晰、有效,不販賣情懷,不利用信息不對稱;
好好玩——官方出品的活動夠刺激夠有趣,受眾紛紛主動傳播;激勵粉絲之間的互動,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你跟妹子表白之前,不要準備好房車鑽戒戶口本再過去表白,先捧著一束花問妹子喜不喜歡你,如果她喜歡你的話再去準備房車鑽戒戶口本
就這麼點事兒,何必說那麼複雜試銷典型案例——腦白金
沒必要就糾結這些概念概念是由人創建的
針對於營銷MVP是沒有模板的 在實業中則能達到可視化如果非要在營銷中找到MVP,那麼應該就是客戶見證了,也就是曾經的成功案例,因為營銷是為企業產品服務的,沒有成功案例,就難以解決信任問題,換個角度可以說是營銷人的MVP
簡單點說下個人的理解:MVP即可以最「簡化」(最易展現及易識別的形式)表達產品最核心最基礎功能或服務內容的產品版本。它的出現是為了使得產品能夠儘早投入市場進行可行性及受眾接受度驗證,並能快速收穫意見或反饋信息,以指導完整產品的完善及優化工作。幫助產品實現快速更新迭代,加快試錯頻次,提升進步速度,實現小步快跑。「MVP的目的不是為了回答產品設計是否優雅,技術實現是否高效這樣的具體功能問題,或者過渡許諾未來將承擔的重任,而是解答商業產品開發中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一是價值假設,這款產品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二是增長假設,用戶是否願意為產品買單?」「MVP三大必備模塊:反饋渠道,公告看板,自動升級」——《增長黑客》
題主說大家太複雜,那就發揮一下本人不愛廢話的特長,斗膽答一下好了。
facts的部分大家都答得差不多了,我來答理解吧。個人認為mvp就是一個通過試錯構建產品生態圈系統的方法,核心在於點,線和面。
任何一個公司或者一個產品都有它都core competency 。這個core competency是匹配一定市場需求,由公司leverage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等各方面資源獲得的。
mvp的打法就是先找點: 找准一個core competency。然後鋪線:嘗試用不同的方式leverage各方資源,同時將可持續的最小投入就能收集到最多用戶信息和反饋的方法融入進產品設計,更新迭代產品。最後形成面: 聚集用戶以及用戶分層。有些用戶回成為產品更新的核心驅動力,有些用戶成為了產品很好的宣傳者,不一而同。這樣一個產品就有了它自己的生態系統。
很多互聯網產品都用的這麼一個方法。
看到有人說mvp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使用的方法。我不太贊同。商業的目的是利潤最大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是永恆課題。當然不排除國內一些企業的確走的是有錢任性的style。但是一般有一定商業素養的企業都會明白add value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所以lower cost格外重要。消費者體驗產品的全過程。從消費流程、客服體系、UI設計、宣傳單頁/廣告、包裝等等,眼耳鼻舌身意傳達給消費者的價值都可以小範圍創新、接收回饋、再修改在創新。口碑是這一切的集合結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