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尹希破華人記錄成為年齡最小哈佛正教授?

尹希: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


寫在前面:新華社已經報道了這件事情,新浪也已經轉了,於是各種似曾相識的評論開始出現在眼前。對於這樣的言論,估計我科人都聽煩了,也不會太在意了,但我還是想來說一下自己的見解。

---------------------------分割線------------------------------

先貼一個科大校友總會的鏈接:

尹希(96少)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

先說一下這件事吧,尹希師兄(還是覺得叫師兄比較親切!)算是我知道的比較早的一個少班牛人,但還不是最早的。我來科大前,張亞勤、庄小威和駱利群等的名字就已經如雷貫耳了,當然也是因為年齡。來到科大之後,記不清什麼時候(不過開學沒多長時間),我偶然看到了尹希師兄的事迹,就是他22歲時在弦理論大會上作報告,下面有丘成桐、Witten等人。當時感嘆一句:少班牛人真多,估計十幾年之後會成為一個學術領軍人物吧。然而我真的沒想到,僅僅在我入學一年後,他就拿到了tenure,31歲。而且,他打破了哈佛的慣例,博士、博後、教授全在哈佛!除了震撼,就是佩服!雖然他少班出身,在年齡上有優勢,但這麼小的年齡能拿到哈佛tenure確實不容易!可以說,六大集中了這個地球上最頂尖的物理學家,這裡的AP每一個都很厲害,想要拿到tenure,不僅需要天賦,更需要努力!而這兩樣,尹希師兄都做到了!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少院又出了一個牛人!?(^?^*)

大家之所以會特別關注尹希,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哈佛教授。其實年齡大小和成就沒有太大關係。如果要比年齡的話,陶哲軒24歲就是UCLA教授,31歲就拿了菲爾茲獎。張益唐歷經幾十年艱辛,依舊在數學路上走著,最終在孿生素數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其實這世上有天才的少年,也有大器晚成的人。在我看來,最關鍵的是堅持和努力,不管遇到什麼困難能始終如一地奮鬥下去!否則,也就只能傷仲永了!

至於說他和庄小威師姐的比較,我覺得真沒太大意義。兩個人本就不一個領域,沒法去對比。如果去對比獎項、引用量之類的,我覺得並沒有太大意義。高能理論在這方面應該是比較吃虧的……大家總喜歡要分個高下,其實這真的沒那麼重要。安安心心在自己領域做好自己的研究,為該領域的發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就足夠了,又何必去追究誰更厲害呢?反正都很牛!尹希自己也說:「人的成就跟年齡無關,我更沒超越庄小威。」如果非要比較的話,我個人認為在各自領域的影響力,尹希是不如庄小威的。可事物總是在發展的,以後誰知道呢?

臨時有事,等會來補充網上各種讓人無語的言論~

---------------------------------------2015.9.20---------------------------------

回來補充了~

順便說一句,今天是蝸殼57周年校慶啊!^_^生日快樂!

我最早是從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的微信公眾號上得到尹希師兄任哈佛正教授的消息的,估計是國內最早發布的。一個小時之後,朋友圈和空間就已經被這個消息刷屏了……(雖然我是第一個轉的……)看大家的評論,基本上就是佩服啊,膜拜啊,大神啊之類的,都看得挺開的,也都是真心為尹希師兄感到高興。

然而,在這個信息暢通無阻的時代,各大媒體第二天就得知此事並爭相報道。並冠以「中科大少年班神童成為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之類的標題。於是,各種熟悉的言論開始出現……接下來是從新浪上截取的評論。

  1. 白培養幾十年幫敵人去了。

  2. 不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想證明什麼 說明什麼 但是這個人留在了美國 成為了敵人的幫手 這難道不是正好證明了少年班的失敗么?給自己的敵人培養了一個博士後?教授?這就是少年班的成功?

  3. 一個中國人,為老美出力,有些中國人以此為榮,這令我不禁想起了魯迅筆下的阿Q。

  4. 不能為國效力,然並卵?

這裡沒有截取多種觀點,但是大部分人的觀點和這個類似,不少人也在批判中國體制(這裡我不對其進行評價),極少數人會有比較理性的觀點。這是新聞鏈接:中科大學霸31歲成哈佛正教授 破華人記錄(圖)|中科大

對於這種言論,我想大多數人應該比較熟悉,因為這不光是在學術圈出現。我第一次接觸類似的言論是我大一開始用微信後,最熟悉的就是:不轉就不是中國人!可以說,現在有不少人動不動就把一些事情和愛國扯上關係,這也恰好激起了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我不是說愛國不好,但愛國也要講求理性,而不是盲目愛國。

再回到這件事上來。大家難道不覺得這種言論很似曾相識嗎?想一下楊振寧先生的評價就知道了。多少人因為他在老了之後才回來而罵他,多少人把他說的一無是處,多少人認為他只為美國做貢獻,卻沒有為中國做貢獻,多少人認為他不愛國。可是我就想問:這其中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去了解過楊先生的生平的,有多少人了解楊先生為發展中國科學而做的貢獻。知乎上有很多關於楊先生的討論,也有關於他的評價,我這裡就不再贅述。

接下來,回到尹希師兄。其實我覺得這些言論是很滑稽可笑的!

第一,尹希師兄的領域是高能理論。我不知道評論的人中有多少人了解這一領域,我也不是太了解,只能淺顯談談我的看法。高能理論是純理論性質的,和純數學的性質相差無幾。限於現在的實驗水平,該理論暫時無法用實驗驗證。而且高能理論沒有任何保密的需要,現階段也很難看到在應用上的需求。所以無論尹希師兄在哪裡,他所能做的只是為這個領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無關國家。以現在的信息暢通程度,他做出來的成果,中國科學家也能在第一時間得知。說他為美國效力,我想不通。就算他在中國,也並不能為中國的發展做出太大的貢獻(僅僅是從其領域性質做的一個推斷)。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不給他一個好的環境讓他為物理學的發展甚至整個人類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第二,難道那些人真的很了解尹希師兄所做的事?他們是從哪裡得出他沒為中國做貢獻的結論的?據我所知,尹希師兄是科大嚴濟慈班國際合作交流委員會成員,曾在2013年回科大講授暑期課程。這只是明面上的,嚴班有很多交流項目,可以說這絕對不僅僅是科大校內人的功勞,在國外任教的校友也功不可沒!其實,科大很多交流項目都是通過著名校友個人來聯繫學校從而獲得的。我不了解其中的具體情況。但想必,委員會的每一個人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可能又有人說,這只是為科大做的貢獻,沒有為中國做貢獻。我只想說:科大難道不是中國的大學嗎?如果不算,到底怎樣才算為中國做貢獻?這裡我想再說一句:一些人總是以國籍論英雄,似乎保持著中國國籍是愛國的前提。你在美國,你怎麼可能愛國?而在我看來,愛國無關國籍,重要的是你有一顆赤誠的心!楊振寧先生一手推動建立了清華IAS,幫助清華物理都達到今天的高度;丘成桐先生一心關心中國大學生髮展,創辦了丘賽……這樣的科學家還有很多,哪怕他們沒回中國,也都在大洋彼岸儘可能多培養中國學生。我想他們的貢獻並不比那些評論的人少!愛國不是嘴上說的,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當然,也有人在藉此黑科大。要滾去寫作業了,有時間再繼續回答~


想當年,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女的時候,滿懷期待地走入了遠近聞名的經典力學課。一位和我們同齡人模樣的陽光大男孩走上台,打開Mathematica,演示並講解了幾個轉來轉去的星星,語速很快,很有熱情。具體內容我現在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當時的自己坐在台下張大嘴看著精彩的展示,同時,什麼,也沒有聽懂。

我並不太清楚美國高校物理學界評選tenure的慣例,也不是很了解尹希教授的研究,但是這兩年來聽到的一些趣聞,也大概可以略略說上幾句。

-後來我並沒有去上那門經典力學。之後和同學聊到這門課的時候,大家反映一致都是,「哇,好難,但是好炫酷!哎呀,其實尹教授很努力把這個課變簡單了,當然是以他的標準......」

(在他教這門課之前,經典力學的名聲一直都是一門簡單又有趣的課。在他教的那一年,同學結課後的課程難度打分翻了倍。第二年又變回原來的教授教,所以經典力學又變正常了……)

-有一次在學校附近的攀岩館遠遠地看見他,和他的夫人一起。

-有一次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他的新聞,隨口在餐桌上和另兩位歲數較大的教授說起來,他在中國還蠻有名的。一位教授問,為什麼?因為又年輕又聰明?這也太沒勁了。我說,不,因為他跑馬拉松。

-我校的tenure,不僅委員會需要贊同,同組其他正教授也擁有一票否決權。我不了解尹希教授的課題組,但是顯然沒有人否決他。

-在大家還都用人人的時候,尹希有的時候會髮狀態發表一些對中國和美國物理研究、物理教育的看法。我看有些觀點很受啟發。

現在就想到這些零零散散的八卦,其他的想到了再補。

聽說他被tenure我很開心,希望以後有機會能真正和他一起上一門課,被他的熱情陽光感染,感受在他心裡物理學的美麗。

(雖然按照他現在教Conformal Field Theory的這個節奏下去,我畢業之前是沒有希望了.....)


波士頓跑步圈子的人跟他有接觸,我是直接聽他們講的。

跑步圈兒的老人都以跟他一起跑過為榮,聊起來滿滿都是敬仰,講傳奇的感覺。

他是波士頓馬拉松可以跑到三小時以內的人。

後來馬拉松已經覺得跑到頭了,現在主攻超級馬拉松。

學術不提,單單跑步已經很牛了。

腦體一起發展。厲害。

據說老婆是同學。


哈佛正教授,好厲害。

半馬1h24min,全馬2h53min,好厲害!!!!!!!

未滿三十二女兒已經七歲,我膝蓋自己挖出來了。

聽說尹希學長註銷人人一年後就正教授了,我一激動也註銷人人了。

順便如何註銷知乎?


歡迎和樂見這些高智商人士從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有很多遺留難題的解決是只能等待天才的,而世界這麼大,高智商人士未必都會選擇投身科學研究。那些崗位,頭銜,光環,庸才們孜孜以求,津津樂道,對這些以超群工作證明了過人智商和無限潛能的天才們,既是理所當然,又是次要的。


2015. 9. 18早 第一次編輯

微博上今天又看到了這個新聞,只是看到評論裡面很多人嘆息我國為歐美培養人才。這樣的觀點放在一個國際化的今天個人認為略顯狹隘,多少我國的科研人員在攻克一個個學生險峰時還要考慮怎樣突破國內資源和條件的限制,他們在選擇出國尋求發展的決定又有多少是無奈的決定,國外的學生學者生活的個中艱辛又怎為旁人所知。然而他們在利用海外資源名就之後又多為國內學術和教育發展投身,楊振寧先生等前輩已經以身說明,學者大師們這樣的精神和奉獻實乃我國科技研究之幸事,早已超出了他們是否入籍等淺顯的考慮。

------------------------------------------------------------------------------------------

2015.9.19早 修改 (對以上我原回答感同身受的讀者可忽略一下贅述)

看到評論裡面對我說的一些話有疑問,我還是覺得再深入解釋一下比較好,希望能夠解決你的疑慮吧。

關於「選擇出國尋求發展的決定又有多少是無奈的決定,國外的學生學者生活的個中艱辛又怎為旁人所知。」

其實這句話我個人覺得真的沒有言過其實。可能我應該申明一下,我主要指的是現留美的上一代華人學者們,由於上世紀我國經濟發展的不足和較低的英文教育水平,這一批人大多既沒有雄厚富足的家庭條件也沒有現在新一批留學生們出國之前就已經比較流利的英文水平,他們出國時的狀況可能和現在大多數留學生都不一樣:付出很多以爭取極少數的公派公費資格,在學術研究之外還要攻克語言障礙,甚至作為共和國前一批出國的先行者面對很多未知的挑戰和變數。請問如果國內可以提供之頂尖的科研環境和支持,這些學者又有多少會選擇國外深造?這樣的狀況下出國尋求發展怎能不是一個無奈的決定呢?不同於現在大部分的新一代留學生,家庭條件至少小康,出國更多的考量是鍍金或者體驗生活,最起碼是不用為海外生活和經濟所迫的,如果拿現在出國留學的眼光去考量上一代海外科研人員的狀況的話自然是不合適的。其實現在新一代留學生中也有很多學術派,生活真的算的上是艱辛:除了將大量精力投入到課業和科研中還要省吃儉用甚至打工掙錢貼補日用,和當地外國學生同為一校卻兩種截然生活狀態,這樣的狀態稱之艱辛也不過分吧?

關於」頂個高尚的帽子「

我不認識尹系,也絲毫不了解此人高尚與否。更不知道他以後是否會如其他有些海外科學家一樣對我國科研發展湧泉相報。我只是肯定了楊等既行者的行為,闡述了大多數他們這樣的學者們在海外的不易,還有就是表達我個人(應該還有很多國人吧)對於這些有成就的科研人員的期待。最重要的就是」對於這樣一件事,我們應該是一種高興和有希望的態度,比較對於中國的科研不是一件壞事,甚至很大可能上將是是一件很多的好事。」

自由交流,歡迎評論。


哈佛大學31歲華人物理教授,最讓同行嫉妒的不是他年少有為,而是那頭飄逸的長髮。。


我post一下這位學長原來發在Facebook上面的一句話,翻譯過來是, 無論你想要什麼,總有人比你有更強的慾望想要它; 無論你多努力,總有人比你更努力。

理論科研也是個競爭極其激烈的角逐。在這行混需要的是強者思維。

像我這種明顯玩兒不過的還是洗洗睡了


這個新聞可以用來打那些說「少年時天才有什麼卵用,長大都混的平庸」的人的臉了。

既然有人提到還是很多少年天才長大後還是混的不怎麼的,我也補充幾句吧:

少年天才的人這麼少,哪怕只有幾個,長大後依然成才的比例也大致高於普通人的比例。何況,很多天才的「中年失志」只是因為後面獲得的成就匹配不上他們少年時獲得的光輝,但比起大多數普通人,還是綽綽有餘。少年世界冠軍長大後要街頭賣藝的事例還真是少,而且那只是少年培養的好,雖然某些人是有天賦,但很難算是天才的程度。就算是十七八歲被稱為球王再世然後二十五歲混的不好,但至少能打個二流的聯賽,拿個幾十萬的年薪,比起普通人來說,還是可以的。

當然,我也承認以上就是少年天才中年平庸的事例,但這種平庸,還沒到某些鍵盤俠能夠企及的地步。


他的網站和CV都是極簡風格。。。

http://www.people.fas.harvard.edu/~xiyin/Site/Home.html


已婚,女兒今年七歲。


我科少年班出神人,大家被艹啊艹的都已經習慣了,還挺享受被艹的快感的……


這個我覺得我有些發言權,因為他就住在我家樓上,我們小時候一起玩。

聰明是一方面,努力更重要。小時候很少見他出來玩,都在家學習。


能夠在哈佛這種學校拿到教職就已經是很牛逼的人了,何況32歲的人。很多人32歲還在讀博士吧。


真正努力過的人,才明白天賦有多麼重要。

x="Youth Class";

switch(x){

case "talented ":x+="miraculous";

case "diligent" :x+="good job";break;

default:x="FangZhongYong";

}


怎麼沒人吐槽,尹希是美籍然後吐槽國內學術氛圍不行?


可喜可賀,但沒有什麼參考價值,這體現的就是一個天才的成長曆程,當然他本人不努力是不可能,但是天才的基礎依然秒殺一切

然後我們看到老師依然在不遺餘力地想把天才的苗子砍倒,好在失敗了


華人的驕傲,證明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努力。


高情商版sheldon...


看我名字…今天微信都炸了


推薦閱讀:

有一個年紀輕輕就評上了副教授的老師有什麼特殊體驗?
父母是大學教授是什麼體驗?
為什麼高銘暄老師被抨擊,辱罵的那麼嚴重?
如何看待清華教授被騙後網上諸多質疑其財產的言論?
安徽大學有哪些老師的課會讓你激動不已?

TAG:物理學 | 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教授 | 神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