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動漫作品中是如何將一個形象轉變成另一個形象維持很高識別度,這些高識別度特點是如何選取的呢?

在變換形式之後,在觀眾主觀感覺上依然能辨認,新形象保留了很高識別度的特點,舉例如下:

艦c,看過打傘大姐姐大和的形象之後,就可以辨認出歷史照片中真實的大和號。

jojo奇妙冒險,老二喬印象曲OH MY GOD,JAHHHHHHH!

蝦米音樂播放器

第一次聽的時候是盲聽整張專輯,直接能感受到這首歌就是喬瑟夫的。


這是女兒。。。。

這也是女兒。。。。。。



我理解問題的大概意思是:將角色「感覺」化,並將這種「感覺」轉移至其他載體上仍具有辨識度是怎麼做到的?

第一,原角色需要有辨識度

第二,製作組的企划水准

第三,具體載體創作者的了解程度、喜愛程度和專業程度。比如大和的立繪,第一你要了解大和,了解娘化,第二需要抱有一定的喜愛,才會有一些點睛之筆般的點,第三不論是繪畫還是對大和的了解都要有一定專業性,使得從大和轉移到艦娘立繪時能在腦中充分把握這個過程,如果繪畫專業度不夠,是不能想出有想法的立繪的,如果對大和了解度不夠,立繪中又會沒「梗」,失去了一定的精彩度。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種「感覺」的傳承是建立在具體載體創作者對原有事物(角色)了解充分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技巧(或繪畫,或作詞作曲,或演唱)表達心中的感覺所達成的,重點就是在於我上面提到的一二三三大點。這並不是多麼神奇的事情,就像看到一副名畫,作曲家有可能會以此為靈感創作一個曲子。而你聽了這曲子會讓人聯想到這幅畫,也只是因為你確實看過這幅畫,並且你和作曲家兩人對這幅畫的「感覺」是相通的而已。假設你沒看過那副畫,或者你和他對那副畫的感覺並不相通,對你來說,就不是「感覺」的傳承。所以這玩意兒還是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在內。打個比方,如果二喬的印象曲講述的是他的外遇,那麼很有可能你不能找到共通的感覺,不會認為這是二喬的印象曲。至於這種「感覺」是什麼,這就很難說了,或許這就是藝術所探求的東西。


不知道,反正我現在喜歡的動漫不敢期待他換真人版,因為看著都有點崩 別說了 我去靜靜

最近上映的寄生獸的真人版,光是看了劇照就沒點播放啊,這種心情,你們懂嗎?



不光是新形象的創作,還有新形象的宣傳。

比如本多高達,官方玩梗的傑作。


推薦閱讀:

《飢餓遊戲》女主不討大部分男生喜歡是否是因為她身上很多貌似女權主義的體現?
為什麼電影或動漫里的主角遇到比較強的對手時都要被打得半死後才突然爆發或者發新招?
《復仇者聯盟》里的 Stark 大廈為什麼沒有在《鋼鐵俠》系列中出現?
《飢餓遊戲》電影裡面他們上廁所的時候怎麼辦,也是全國公映嗎?
如何評價電影《分歧者》?

TAG:電影 | 音樂 | 動漫 | 艦隊Collection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 戰艦少女RWarshipGirls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