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心理學領域很少有像物理學一樣的定量的理論?

物理學研究物質的變化規律,心理學研究精神的變化規律。為什麼物理學能夠發展成為高度數學化的定量理論,而心理學(以及社會學)到現在還只是以定性的理論為主。

現在的心理學的理論水平如果以物理學來比喻的話是不是像這樣的?

--「一個蘋果如果從樹上掉下來,會越落越快,其落地時間與蘋果大小關係一般不大」

是這樣嗎?


一是因為學科歷史和物理相比太短,這個就不詳細說了

二是假設檢驗(特別是顯著性差異檢驗)是心理學的主流統計手段,導致心理學研究者在研究的時候過於注重「是or否」存在某個效應,而並不在乎效應的大小

對於這幅圖來說,心理學研究者只關心白色和黑色的柱代表的數值是否有差異,而不關心差異有多少

  我編一個簡單的例子(和上圖無關),一個人去研究性別和外向性的關係,ta找了200個人(兩性各佔50%)填寫了一份人格測驗。假設外向性維度滿分50分,女性在外向性上的得分平均數是23.45,標準差是8.96,男性在外向性上的得分平均數是42.89,標準差是6.98。研究者用t檢驗來進行檢驗,發現差異顯著——結論是「男性比女性更外向」(這是編的不代表實際情況)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即使有些研究者會去計算效應量,粗略來說即男性比女性外向多少(分),也不會被看重。心理學研究者目前看重的是「性別是/否會影響外向性」,而不是「性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外向性」

  即使都換成連續變數也沒有太大差別,心理學研究者只關心實線的斜率是否非0,而不太關心斜率的大小和截距

  再編一個和上圖無關的例子,一個研究者想了解收入和幸福感的關係,ta找了200個人讓他們填寫自己的收入和一份幸福感量表,然後利用t檢驗對兩者的線性相關係數進行檢驗,結果發現r=.45並且顯著大於0。心理學研究者更關注的是「大於0」——收入和幸福感正向線性相關——這個結果,而不太關注「收入上升X元可以帶來Y分幸福感的提升」  所以心理學很少有像物理學那種程度的量化研究結論


1. 心理學中定量研究並不少。可以說,目前的心理學定量研究是大多數,少部分研究才是質性研究。何況,目前一直倡導要質量結合,既要有質性分析,又要有定量研究,二者相輔相成。

2. 研究得出結論最終是為了印證或者證偽某種理論的。 心理學的理論很少能用數學模型進行刻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的心理過程、心理結構實在是太複雜了。數學要求的是一種簡約的美,一個方程可以強有力的解釋很多東西。而心理學恰恰不具備這樣一個條件,即便我們真的能給出一個方程,它的各項參數一定多到可怕。因此,我們只能大而化之的給出一些最為簡單的函數表達式:

e.g. 特質=f (基因×環境 )

這裡的×不能簡單的看做是乘積,而是一種交互作用。研究是說,一個人的特質可以看做是個體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共同交互作用所得到的函數。

3. 一定要定量嗎?一般我們認為,物理、化學這是硬科學,可以有很好的量化標準,1就是1,2 就是2. 而心理學確實達不到這一點。 我倒不認為這與學科發展長短有關,關鍵看我們是否需要。比心理學還不定量的學科還有,比如政治學,法學。只要這門學科可以為人類所用,為人類有益,方法總是為內容服務的,不是么?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學和物理學有本質的區別:心理現象相比物理現象來說更難進行觀察和測量,心理學所關心的變數更多的是隨機變數。

心理學想躋身科學,因此當然也想進行定量的研究。這是為什麼在心理學發展史上出現了心理物理學和後來的信號檢測論,以及為什麼行為主義曾一度盛行。

並且我認為在引入了統計學以後,我們可以認為心理學、社會學等一切研究行為的學科都是在進行定量的研究。


物理學剛起步的時候也是這樣不精確。過些年再看現在物理也一樣。


正確答案請看這:

因為計算複雜度不一樣

舉個例子,天氣預報的預測完全是依靠定量的物理學和化學定理來計算的。

但是為什麼現在還算不準呢,因為預測時,影響結果的變數太多,計算太複雜。

也許上海的一股小風,由於蝴蝶效應,會導致蘇州的一場強降雨。蘇州周圍有多少股小風,誰能算的過來呢?

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人類大腦的結構的複雜度,比天空中的星系還複雜。

更為複雜的結構導致了更強的蝴蝶效應,內容完全相同的一句話,可能僅僅因為語調上的細微變化。通過人類的聽覺器官傳入大腦,經過大腦10的12次方的複雜的神經元細胞的幾乎無限次的排列組合式的處理,可能形成的心理思維過程和反應就完全不一樣。

計算機領域用電腦解決問題,也是要先了解這個問題的複雜度到底有多少,複雜度越高的問題,電腦解決的時間越長。如果時間長到無法接受,就認為是解決不了的。

比如你的銀行卡的加密程序,給我100000年,我是可以計算出來的,然並卵。

人的心理是大腦決定的,大腦是100000000000個神經元細胞組成的,人類細胞組成大概有60000多種蛋白質。單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極其複雜。目前人類用定量的物理學來分析蛋白質的分子結構都算不過來。

所以說,想定量的分析人的心理,還有很長很長的科學研究的發展路程要走。

讓我們一起來嗨吧:)


都是從這種階段過來的,只不過心理學發展太慢,頂樑柱似的人物還沒出,不能像牛頓一樣奠定經典物理學,物理學最新的前沿研究依然是各種猜想假設等等,只不過現在所學到都是已經確定了的,或者說是現階段完全正確的,普通人也不好接觸到最前沿部分,所以認為現在的物理學都是已經確定了的理論知識。

心理學同樣,最基本的東西的定義基本也已經確定了,但是因為太少了,本科生學一段時間就接觸到那些還沒有確定的領域,類似於盲人摸象,物理學已經摸完很大的部分,心理學只摸到了邊邊角角。

從時間角度也是一樣,物理學基本從亞里士多德時代就開始各種基礎研究了,心理學呢,馮特才開始科學心理學,中間這麼長的時間出的成果才奠定了基礎物理學,心理學區區一百年時間,你想怎麼滴!

雖說現在各個學科的飛速發展給心理學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也是需要各種祭奠的,尤其需要誕生一些牛逼人士。物理學諾貝爾獎大把大把,心理學一個都沒有,有的一個還是拿的經濟學的,等心理學也有上百個諾貝爾獎之後,你也會有現在類似於物理學的感覺了!!!


"許多人學習心理學是希望能夠學到一套宏大的心理學理論,以此來概括和解釋人類行為和意識的方方面面。但這類願望經常會落空,因為構成心理學的不是一整套宏大的理論,而是許許多多不同的理論,每個理論僅僅能夠解釋行為的有限方面。"

其實有本書很系統地說了這個問題啦啦啦,《這才是心理學》基思·斯坦諾維奇.竇東徽等譯。其中第一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看完相信會有更深的理解。

如果不想慢慢看(譴責懶惰,但是可以理解),還有什麼問題的話我也可以一句一句引用給你們看。(好意思嗎少年?)


為什麼很少有?因為事實上心理學根本不存在這樣準確、定量的理論

這是由學科研究內容的特性決定的。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學科,不同學科的研究者們觀察不同方面的現象,探索現象背後的原因,總結規律、創造理論。之後,人們就可以解釋現象並利用規律做一些實事。比如在化學領域,研究人員觀察化學反應,通過實驗、演算得出方程式,然後利用這些反應去製造人類所需要的材料。

化學研究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物理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而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

但每一門學科的研究領域之間界限是不清晰的。因為自然是連續的,自然過程的發生也是連續的。比如當生物學研究的細胞通訊展示了受體的合成釋放吸收作用,這發生其實的是一些所謂化學反應。再比如化學研究為什麼有些物質會發生反應有些就不會,就涉及到對化學鍵的研究,而化學鍵是相鄰兩個或多個原子(或離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力,要回答這個問題,似乎還得向物理學請教。

我們看到一個挺宏觀的現象,好奇,不屈不撓地問為什麼,就可能會從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之類的社會科學問到生物學、到化學,最終問到量子物理上,因為微觀粒子是一切發生的基礎。這就是物理學和心理學研究內容的差別。人的心理,是神經的動作,是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也是超級超級超級複雜的微觀粒子的反映。所以人的心理可以用公式簡單準確地推演嗎?讓人心叵測這個成語好尷尬 (?☉? ⊙?)

說白了,這不是「只有某個學科領域適用定量分析可以總結出E=mc^2這樣簡單漂亮精準的方程式」的問題,而是「這樣簡單漂亮精準可以用一個數學公式描述的規律只存在於物理學研究的對象中」。其他反應,不管是化學反應、生物反應、或者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大的社會現象都是它更宏觀更神奇、在不同層面上觀察的表現。要用定量的式子描述它們的規律,沿著這條學科軸,變數越來越多,一切都越來越不簡單,預測也越來越不準確。

雖然用數學建模分析社科問題越來越流行但是私以為這種手段沒有什麼邏輯……要說能從一個公式精準無誤地推出人的性格、下季度銷售額、股票走勢這事誰能相信?!不是反統計學啊只是不喜歡過度地無意義地使用這種分析工具,當然適度地使用(把現象從不同維度描摹再量化成數據進行些簡單定性分析最後做一些模糊預測)無疑給人類發展起到很多正面作用ˇ?ˇ


人心叵測


基本物理學我們可以相較直接看到導致一個現象的因由,而從因由到結果的物理屬性可以定量測量。

心理學研究個體行為,而個體行為本身就是個概率問題。一些明顯的因由例如基因,社會環境,個人經歷都不是能定量測量。而心理學的研究不僅僅局限於這些看得到的原因,更著重於找尋那些隱晦深層的原因。個體行為也有極大的差異性,就像你每次仰望星空也不是穩穩的四十五度一樣。非要把無法定量的原因和結果用一個定律聯繫在一起,也許讓心理學失去了其展示文化生物多樣性的本質。

大腦里的神經元也有隨機波動,就為行為的不確定性奠定了基礎。然而把行為看成大腦的指令直接輸出也過於簡化了行為的複雜性。對世界的感知轉化為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再通過一個動作展現出目的,動機和甚至美感。即使物理學基於數學,它也不能被簡化為數學,因為有更複雜和另外一個層面的世界需要通過物理學解釋。同理,心理學基於可以被定量測量的生物學,而心理學並不能被簡化為生物,因為它從未想要解釋一個定量的世界。


我覺得題主的話不全對。

心理學是有一定的理論的,比如自閉症、多重人格、多動症等許多心理疾病的確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學理論上的。

下面我來說說我對於心理學的理解。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認為,換一種問法更好。「為什麼心理學沒能走入課本」

心理學是一門很神奇學科,正處於上升發展的階段,不比物理學,已經非常的成熟,更為關鍵的是,我們所學習的物理學(尤其是求學時期),是前人在數十年甚至百年前已經研究完成的,出現錯誤的幾率極小,就像1+1=2。而心理學不一樣,很多的東西還在研究,科學家還在探秘,誰也不能作出定論,自然更不可能出現在課本上。

同時,心理學是一門高深的學科,其地位不輸於現代物理學,不感興趣的人接觸不多,就如同有多少人認真研讀過時間簡史呢?只有感興趣的人才會找著作去讀,所以心理學給人留下了定論不多的錯覺,事實上題主可以去書店翻一翻,很多心理學書籍都會提到一些理論(雖然尚未成為定論)。

其實就心理學本身而言,研究的困難程度也可想而知,試想如果心理學家請你去做實驗,要深入挖掘你的隱私,你會同意嗎?心理學家總不能拿自己做實驗吧(會有非常強烈的心理暗示)。物理學不一樣,克服其他干擾,你就可以實驗了,初高中的學生都能做。心理學是用人做實驗的(說的恐怖了一點),而人的心裡是在不斷變化的,加大了研究的難度,更何況有些研究結果要等待數十年。


在下認為,心理學是基於試驗歸納的大概率事件而總結的。結論一般都是大部分、一般情況下等形式出現.還有個人的心理狀態是由當前環境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實一個變數激素,我們可以定量研究,可是基於環境的多樣性,為了方便一般取比較典型的,而這個又決定了如果考慮不典型的,那得出來的結論又是大概率.而不是決定性的

補充:我們只可能去從生物學方面獲得準確的規律去歸納心理學,然後過於肯定就變成生物學了,不是心理學


心理學現在還稱得上是一個黑箱,人們對於大腦的運作機制的了解遠遠不夠,所以就產生了一些類似玄學的理論,當然我說的玄學並沒有任何貶義,只是難以理解的意思。


心理學不同分支之間存在「鄙視鏈」嗎?原因是什麼? - 心理諮詢

從生理入手,研究大腦、體內的化學物質神馬的這些都是要定量的。


心理學這門學科,剛起步,有很多未知的東西需要我們探索到底存不存在,還沒有多餘的心思去搞清楚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的問題。如果像物理學一樣,發展了那麼長的時間後,存不存在的問題差不多沒得搞頭了,就開始關心存在的可能性的問題了。


因為人和物是有區別的。只有物化了人才會有特定規律可循。而心理學大部分流派是反對物化人的。

當然,對於感覺器官的研究是由很多定律的。


因為「人」本就比「世界」複雜多變


人的心理是隨環境時刻改變的.現在為止對人類大腦的研究還沒完善


不可證偽吧


心理這是由太多變數組成的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你可以去通過類似狀況來類比。但你無法像物理在變數較小,且可以控制的情況下去歸納出一般的情況。太多變數導致適用範圍很窄,去定量便很困難且沒有意義了!


推薦閱讀:

研究生階段的心理學有哪些不太常見的有趣分支?
把一個人拉黑之後,為什麼會特別關注TA?
只是不想複合為什麼陳世峰就想殺了劉鑫?
如何看待把微博/Twitter當簡訊一樣私人對話的行為?
如何看待管理心理學鞠強的評價及其知識體系與弟子課程?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