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效的引導需求方把需求敘述明白?

做PM不僅需要自己把需求細節理清楚,很多時候還要想辦法引導需求發起人把自己的需求敘述清楚,很累,誰叫很多時候天朝PM只是產品設計師而不是需求的原始發起人?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有效的引導需求方把需求敘述明白,而不是落入假大空的套路?經常遇到「基本的要求就是這樣,具體怎麼做就不多講了,這個是XXX應該考慮的問題」,然後等設計完成需求方又是各種這裡那裡不夠高大上的挑剔,淪為乙方實在有夠苦逼啊。


謝邀

1. 你要做到能夠有效的引導需求,首先就是你要是這個業務領域的業務專家,只有這樣才可能盡量多提偏封閉式的問題而非開放式的問題。

2. 引導需求來說任何時候的重點都在於兩個,一個是業務場景,一個是原型講解。


謝邀。

做過兩次乙方,其中一次甲方是蛋疼的政府部門,說說處理經驗吧。

政府的需求拿簡直是相當模糊,他們自己其實都描述不大清楚。負責對接的A和我們談需求,做出東西了A檢查要讓修改,A驗收了要交給領導B檢查,領導B給修改意見,我們修改了領導B驗收後又給領導C檢查給修改意見(領導必有修改意見,好像不給點意見會顯得自己沒文化似的)……

這簡直就是折騰無極限的活,後來我們是這樣處理這個事情的:

  • 用腦圖和對接人梳理功能點,梳理到很細,然後把腦圖放進合同

  • 簽好合同過後,負責這個項目的產品直接蹲在甲方那出DEMO,讓對方確認簽字蓋章
  • 設計師按照DEMO出設計圖,對方確認了的必須給我們蓋章
  • 工程師也按照DEMO開發,開發中途不和甲方溝通

按照這個流程把項目搞定了交給甲方驗收的時候,甲方必然會有一大堆修改需求(特別是領導肯定有意見),因為我們合同里把功能點列得很細,又有對方蓋章的DEMO和設計圖,所以不費什麼事的小需求我們給落實,難搞的需求要對方加錢才給開發,我們占理對方硬氣不起來。


基本甲方或者用戶提的需求都起於使用場景,當對方無法說清需求的時候,你就問產生需求的場景,在場景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後預想的效果。如果這個也說不清楚,那就在了解到產生需求的場景後,去該場景親身體驗,反覆體驗。

如果連為啥會有這需求(產生需求的場景)都說不清。。。那還做個P啊,做了有啥用。


大部分時候,用戶不知他們要什麼,直到你直觀地呈現。

----------------------史蒂芬·保羅·喬布斯


遇到這樣的問題,其實往往是有潛台詞的:

首先誰是用戶沒有搞清楚,很多產品比較複雜,比如說有買單的人和使用的人不一致,滿足用戶需求,到底是滿足哪個「用戶」的需求?所以第一步是明確誰是用戶?

我的觀點:一個產品設計永遠只為一類用戶!如果用戶沒有搞清楚,需求永遠是混亂的!

所以這個問題第一步是定義清楚用戶。定義清楚用戶才能選擇用戶進入Primary Market Research階段。

接下來,我想說的是:需求方的描述永遠是呵呵。產品經理不是記錄員。不管你用哪種Research方法,無論是客戶拜訪、焦點小組、用戶需求研究、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和調查,我們核心調查的不是用戶說我要什麼,用戶知道要什麼,還要產品經理幹嘛?我們核心調查的是用戶環境、用戶在這個環境中的行為,然後發現她/他的痛點,梳理出他們的真正需求。

建議樓主可以系統學習一下新產品開發的流程和方法,推薦國際新產品開發與管理協會的NPDP認證,這是一個國際上認可度很高的產品開發認證:http://www.peixun.pro/


這是一個好問題。

我司(聯想)是華為的乙方,由於身處服務行業,所以也時常遇到題主的困惑。

甲方需求時而膠著時而隱晦,常常讓我們束手無策。無數個夜深人靜的深夜,我扣問自己,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引導甲方將需求言而簡之,簡而明之?

實不相瞞,入職初期,由於一直無法很好的看待甲方乙方這層關係,吃過很多人情虧(因為事情沒做錯,只是方法欠考量)。

但虧,讓我成長。

事後我慢慢發現,如何引導其實不難,說白兩點:

1、你想要什麼結果

(我不要聽你講過程,我不聽我不聽)

2、你想要我做什麼

(我不需你教我咋做,我會我會我會)

可話又說回來,只要自己足夠專業,甲方提筆四字:媽(馬)的巴(八)子。

你都能席地作一幅,《八駿圖》。


需求工作的核心是挖掘,而不是記錄。記錄是被動的,挖掘是主動的,當你發現你在做需求時一直很被動,那說明你對用戶的場景和行為思考的不夠,老生常談的4W1H確實是前人做的最精闢的總結了。共勉!


最完美的情況是你本身既是一個業務專家同時又是一個技術專家,那基本就不用引導了,perfect!

次完美的情況是訪談對象有豐富的被訪談的經驗,甚至他都知道用例是怎麼回事了,excited!

再下來就是傳統的問卷,訪談,熟悉業務,查看老系統等等這些手段,不過我覺得的,特別是在企業開發中,牢記一點。業務天生就在那裡的,不是因為你做了一個IT系統,就會產生什麼新業務。老的業務模式做不到,新的IT系統一樣做不到。

我去做需求,遇見搞不清的問題,我一般問他們以下問題:假如現在沒有IT系統,你打算怎麼做這個業務?假如現在停電了,老總要看報表,你怎麼給他出個報表?假如這個系統老總要求明天就上線,我只能完成A,B,C這三個功能中的一個,你選擇哪個?

一般迭代幾周問下來就差不多了。


首先要把零散的原始需求匯總,這個階段可以用腦圖整理,然後經過初步的理解分析,將大致的業務流程勾勒出來,這時候與客戶最好是面對面溝通,引導客戶來描述業務流程,這裡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把自己理解的流程當作正確的,否則可能把客戶帶進溝里。這個過程中還要將流程中的5w1h 明確

接下來是重點,推薦使用UML來做具體的梳理,具體方法可以去搜索下, 這個階段應該會產生很多問題,全部記錄後,再次和客戶溝通, 注意提問時,要重點在how , 舉個例子,比如流程某個環節不通,AC兩人中間缺了一個角色,這時候不要問「是不是這裡要加個B」 而是要問「A怎麼來把這個事情進行或推動到C」 。 這時候你可能會聽到很多種方法來完成A到C, 其中包括增加一個B, 如果你直接問是不是加個B, 那麼客戶的回答一定是「對」, 其他的方法甚至隱藏的需求就可能被疏漏了。


這個問題讓我笑死了,感覺真的好悲催好心酸


需求規格說明書SOW


推薦閱讀:

Twitter 的新功能 Moments 前景如何?有哪些潛在商業價值?
霍炬寫了一篇《microblogging 和微博信息架構產品差距和影響》的文章,比較了在 twitter 和微博這兩個平台信息不同的「待遇」和流通效率、民主程度)。請問這樣的產品 UI 分析是合理的么?
知乎有沒有必要做一個轉發的功能?
從產品設計上分析,為什麼我們願意在知乎上回答問題?
UG有什麼奇淫技巧?

TAG:產品經理 | 產品設計 | 溝通 | 需求 | 產品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