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當班長對一個人有哪些方面影響?

我現在大二了,我想知道一下在大學當班長對一個人有哪些方面的影響,積極的和消極的。還有那些過去當過班長對你未來會有怎麼樣的幫助?


我在大學就是班長,但只是一年,一年大一的班長,但同學叫了我四年班長。

31人7個男生。

搬教材的時候帶頭搬,教學樓到女生宿舍門口(6樓)來回四五次。我是最後拿的一套,已擠壓變形,被挑剩的,裡面缺了三分之一的書,上課沒書坐同學旁邊看,一個月之後自己去教材科補齊。

第一次去看時裝秀,電話通知同學,告知路線,最終還是只能在地鐵口一趟一趟地接同學,進場後坐在最後。

開學一個月,為團結同學秋遊,連夜準備遊戲和道具,背著一大袋零食汽水爬上白雲山。

關於班級榮譽,辯論賽、班風評比演說、職業規劃大賽、籃球賽等等學院要求每個班必須響應參加,沒人願意去,不夠人,自己頂上帶隊,各種通宵惡補。

辯論拿了學院第四,中途換了幾波人臨時頂上,團支書被辯哭;

班風評比三等獎,一手包辦,當晚只有我一個班長是自己去的,別的班都有親友團;

職業規劃大賽學院第三,第一次團隊合作全班響應並認識好幾位畢業幾年的師兄師姐,訪談聊天之中獲益良多;

籃球賽獲得學院第二,決賽惜敗大三強隊,和隔壁班組隊,服裝設計少男生,真正會上籃的只有4個人,每場打足40分鐘,筋疲力盡。打完回來洗澡掩面痛哭,當晚唱K慶祝,人生第一次喝酒喝到吐,隊友斷片,拖回的宿舍。

每個課程第一次上課,老師必定點名班長登記聯繫方式,因為認得,無法曠課。同時與老師溝通得多,比一般同學熟絡,各項課程結課成績不低。然後工作需要與輔導員聯繫,熟絡之後覺得我負責,推薦給專業老師做項目。第二年就拿了三等獎學金和優秀學生幹部,共800,宴請同學,一文不剩。

幫同學們集體買書,先發後收錢,結果沒登記好,有人沒給,倒貼了50塊,沒人知道。

收表收作業各種催同學,宿舍8樓-》教學樓來回10+次,老師各種責問。

掩護同學曠課,凡登記全勾,點名換位置喊到,隨堂作業複製。

無盡的開會,輔導員召集,全校班長、全學院班長、各個學生組織負責人等,因而認識了許多優秀的同學。同時開會後手尾就是各種通知,偶有遺漏,被某同學臭罵一頓,止不住地道歉。

貧困生認定,額定名額9個,14個人申請。班長成立6人小組根據材料結合申請同學的消費情況進行判斷。某次下課後趁人齊宣布結果,沒有獲得名額的某人,指著我的鼻子責問,語言難聽,人身攻擊。其他同學們看傻了眼,只是默言不語應對,不久之後該同學主動道歉。

女生節,為班上的活動向部長致歉,放棄社團活動。帶頭買禮物、想節目、主持班級晚會。

總結一下

1.當班長,身上就有了標籤,有了責任感。全班人里你是紅色的,其他人都是灰色的,有事先找你,要敢於挺身而出。

2.班長,只是標籤,和其他同學是一樣的。紅色只是顏色不同,更顯眼而已,沒有地位的提升,不要以為自己為集體付出更多而應該高人一等,班長的付出在期末的加分和工作上已經是最好的回報。做更多的事=學到更多,這就是班長的收益,積極或消極與班長無關,而是你做事的過程,是否很好地處理好事情。

3.班長,註定要有所作為,接下來是更多的肯定或者更多的指責。普通同學只要對自己負責,可以不作為。而班長,要對老師負責,對同學負責,你出去玩,回不來開會?漏了簡訊通知沒轉發?沒有組織同學活動?然後老師不高興,同學不高興。

這時會想,我要不是班長我根本不用看你們的臉色呀!好好上課,該玩就瘋玩才是剛上大一的理想生活啊。

憑什麼做完作業我還等整理表格,統計核對同學的信息一直到深夜?

憑什麼我沒課打算出去玩或者睡一覺的計劃被一個開會通知就擱置,犧牲個人時間去開會了解通知,然後像傳教士一樣講解給同學,我只有一個,卻有30個同學,有什麼不懂就打我電話問,不論時間,基本一天接幾十個電話,如果不是學校短號估計要接到破產!

後來想明白了,吃得鹹魚抵得渴。當初是自己要做的,就得好好乾。

做得好的時候發現:

老師對我的態度特別好啊!50分的給人情加到60分了呀!遲到本來要唱歌懲罰的被免掉了。有時裝秀的票私人饋贈啊!有項目給其他老師推薦我呀!

同學裡認識的人特別多啊!各種活動的出鏡率奇高!生病有同學關愛,感覺很受愛戴啊,說話有點力了,同學會詢問建議啊!總是幫助完同學,他們真誠地道謝的聲音猶如天籟啊!感覺自己的人生的價值都實現了,被人所強烈需要的感覺非常地好啊!

最後負能量一下,

班長工作的真正意義?無限接近0。所謂鍛煉,花同樣的時間做兼職去學生會一樣可以。班長的工作有苦自己知,其他同學的感受不過是收到通知,參加活動,他們可能不知道你在背後花了大量的個人時間去應付無聊的開會做筆記,熬夜策劃準備活動等等。很多班級榮譽我努力爭取了,結果大部分同學連獎項沒聽過,他們對你辛勤的事毫不關心,本來大學就是高度自由的,他們不理解不在意也是正常的。

我做了一年班長之後,發現自己這一年的大量個人時間浪費在了所謂班級榮譽之中,而大部分同學毫不在意。我希望更好地利用個人時間,班長當過也經歷了,於是召開班會,號召「每人輪流當班幹部「,於是一年一換,我順利下台。

這一年的個人時間的浪費可惜嗎?再選一次會不會上台競選? 會!因為我喜歡我們班的同學啊,這一年在團結同學組織同學活動,拉近彼此的距離方面還是有所建樹的,我這一年絕對可以說是把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兩方面都照顧到了,所以到我當了一年班長,同學們叫了我四年班長。

(建議:和班上的同學關係好的話,去當班長吧。關係不好就別當了,負面的影響比較多,有時同學之間你會需要做兩難的決定,好多誤會的什麼的都會產生。就算要當,記得只要當一年就好,中國大學的教育太多無謂而瑣碎的事項,花那麼多的個人時間,不值。)


晚上睡不著來翻知乎看到這個回答......現在已經大四了,回頭看看大學前三年為自己選擇的經歷還是有很多想法的。有後悔也感覺幸運。特別後悔當時剛上大學時的茫目,多希望當時能有個學長學姐提醒我自己要的是什麼。

那時真是獲得了極大的自由,歡脫地什麼都想嘗試什麼都想抓啊,看到什麼一時興起就去做三分鐘熱度過後就撒手。真正抓住的東西不多。大一時那麼浮躁的心哪還會靜下來學習,後果就是後面的三年拼死拼活拉績點。大二時好像突然間想了一下以後的事,試探性地發現現在的路好像不太適合自己。於是申請換了專業並放棄了學生工作。

對於當班長這件事從我現在對未來的選擇上來看,帶來的收益肯定不如好好刷績點多搞學術研究來得多。所以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啊,不過要是這些都能兼顧,當然最好。

不過幸運的是,認識的那麼多朋友還在,大一時扔下的東西在後面的兩年努力撿回來了一些。

以下是原答案:

大一一年當過班長,當時競選時沒多想,純粹就是想培養能力。當上班長的前兩個月確實被工作量嚇到了。逐漸的,我的目標不僅僅再是培養自己的能力,而是對自己的班負責,因為一個班的風格真的和這個班的班長有著直接的關係。

班裡28個人,20個男生,8個女生,我是女生。其實女班長在男生多的班級里還是很有優勢的,他們對你說的會很給面子。在來大學之前,我什麼事做之前都會詢問爸媽,都覺得有他們在我就沒有後顧之憂。來了大學發現不僅要打理好自己的生活,還要帶著一個班級前進。因為學工科還有各種工作,有時要到夜裡2、3點,還因為生活不規律生過兩次大病。有時也會委屈,想著女孩子為什麼要這麼拼,但我也逐漸發現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不再像原先的玻璃心小女生,堅強果敢的女孩子會更有魅力。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答辯前的晚上,演示文稿沒做完,還有很多瑣事沒處理,家裡還突然告知我姥爺病危,真是瞬間崩潰……我和父母商量後父母覺得我還是先呆在上大學的城市不要趕回去……第二天的答辯雖然不是很出色,但是要是原先的我根本不可能如此淡定。

一年的班長交了很多朋友,包括自己班的、年級的、甚至別的院的,爸媽也發現一年的大學生活我改變了很多。我想我改變最多的,應該就是氣場吧。


以為培養了自己的能力,其實是辦事變做作了


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個無意義的工作

你可能會遭遇同學們的不解與不屑

你可能會感到你所做無法得到回報

有一天當你回顧你當班長走過的道路,你會發現支撐你走下去的完全是當年的熱情與執著

有一天當你探尋你當班長最初的意義,你會發現這不僅是得到輔導員的認可與入黨的便利

有一天當你想起你當班長受到的質疑,你會慶幸深夜裡把盞言歡時不再會是夢破碎的聲音

大學裡當班長是怎樣的感受?我不知道,因為我原先也不知當班長的意義。我只是知道,你所做的一切,在大學的匆匆四年,都有著它獨特的回憶與應有的含義。

不同的班長,造就了不同的班級

人終究是社會性的動物,而如若你這麼認為,又有如此覺悟,那麼,班長就有屬於他的特定意義。


所有人逃課的時候,只有你是必須要去的。。。說多了都是淚


你要給全班同學買粽子/月餅/平安果/棒棒糖blabla,要不然你就會跟團支書/學習委員/生活委員/體育委員blabla……結婚/搞基


這個問題,我根本忍不住不回答嘛!!!

那些快樂,榮譽,不甘,痛苦,都是這份頭銜所帶來的故事.......

前傳:

首先,本人當年是苦逼復讀生一枚,即便是在「高4」的前4分之三時間段,每次模擬考,我都是穩坐倒數前2名,

對了,進補習班之前,大家都會按第一次高考的成績先做一個排名,在這個排名里我離倒數第二名還差了近80分。。。囧。

直到離我的第二次高考還有不到2個月的時候,連著做了一周多的噩夢,什麼噩夢:夢到自己在不斷的高考失敗,不停地在讀補習班,

俺完全被嚇爆了啊,於是發奮自學,第2次高考的排名在補習班的排名是前一半,補習班的班主任還暗示地問我是不是作弊,我說:

「呵呵」

就這樣,走上我自己都感覺是在做夢般的路線,「一無反故」報了死黨所在的學校,

正劇:

A,

接下來的劇情我感覺簡直夢幻,死黨雖然和我是同一所學校,但是卻不是和我同一個校區啊!

做個公交車穿梭兩個校區都要一兩個小時,和死黨混過大學時光的願望完全落空了啊,那時知道真相的我眼淚已經掉下來。。。!

去往學校報到的前一天晚上,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室友先抵達了校園,迎接我們的是本班的短期班主任---Y學姐,

學姐的感覺很成熟,我曾一度錯以為她是輔導員或者老師,

而她---絕對是改變我原本會無比平常的大學生活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個人。

第一次班會的時候,我們班還沒有班幹部團體成立,大家也都還沒熟,做一個集體遊戲的時候,需要有一個人先帶個隊做個樣式,

誰知班主任Y學姐喊了很久,都沒人敢做出頭鳥,只有我嫌太悶了,直接出列叫著大家跟我一起做動作,

現在回想起來,我特么那時候腦子裡到底在想些什麼啊?整個高中時期,我都是隱藏屬性爆表的睡神學渣而已,碰到這種無聊的事情,

我應該第一時間想辦法開溜才對啊!

接下來,大家居然都神奇得很配合我,一起把遊戲完成了,

班會結束的時候,Y學姐說想應聘班幹部的人請留下找我報名,

各位讀者看到這裡,一定以為我很積極的跑過去了吧?

才怪!!!

我可是打算玩過整個大學的人吶!除了應付功課,我想做的只有看片和跳舞好嗎?!

B,

開學第3天,在即將軍訓前的時候,第2次班會召開,議題是投票選舉班長和團支書。

各位候選人同學,輪番上台發表競選演講,輪到最後一個候選人同學上台之前,Y學姐走到我的座位面前,問我說:「你要不要上去選選看?」

我保證我當時心裡想得是「嗯?你這是在找我開玩笑?還是在調戲我啊學姐?」我這渾身上下的挫樣,哪裡可能會寫著「班長」兩個字嘛?

當時坐在我旁邊的是未來大學生涯中,最好的基友之一「J」,J鼓動我說:「誒,不錯哦,去試試看啦?又不會死,搞不好還可以搞個班長當一下啊」

抱著對Y學姐的尊重和基友J的慫恿,我居然就乖乖上台了,

站上講台的那一刻,回想起之前的候選人同學都有在競選演講上好好下了一番功夫,心想我的演講這是絕逼要坑爹的節奏啊。。。。

在一一對視了大部分在座同學的眼神之後,我瞬間決定,美特斯邦威-不走尋常路!

既然都沒準備,不如說些自己真心想講的就好了。

大概的完整內容,我現在已經無法全都記得了, 唯一記得清楚的,只下面的這幾句話:

「大家讀了那麼多年的書,待過了那麼多班集體,而大家的心中能記得的同學名字 ,現在能馬上說出來的有幾個,而在其中,有幾個你們知道他/她的生日,

我想讓大家在畢業之前,知道XX專業XX班(我們班)每一位同學的生日,我的目標很渺小,但是其實我連做到的信心也不是很大,所以,

大家要不要給我機會試試看?」

至此,演講結束,統計選票,我的名字居然出現在了送審老師二次會議測試的名單里?!!!

在看到公示板上,我的選票在一票一票增加的時候,我突然感覺到:好像我的大學未來生活,有可能會進入到不同的世界線誒。。。

C,

軍訓過後,進入到二次候選名單的同學,還要被輔導員老師集體會議面試,才能成為正式確定最終的班長和團支書人選。

在進入這次會議里的時候,我一度以為自己是來陪跑的醬油分子,因為老師對我問的邊緣問題特別多:

學校和同學的利益出現衝突怎麼辦?不同同學出現團體對立怎麼辦?

其他候選人同學被問到的問題都沒有這麼「危險」,而且回答的都還有自己的風格,我就不行了,長篇大論我憋死都憋不出來,因為我人生中經歷過的所有考試,

作文都是我永恆的頭痛難題,於是我破罐子破碎,通篇的回答都是基於一個標準:

誰是對的我就幫誰,即使出現不可估計的後果,至少我在做事的立場上會問心無愧,因為我無法絕對保證能控制他人的行動,

但我起碼能盡量站在自己覺得正確的角度來做事。就算出現不得不妥協的特殊情況時,就往努力減少消極影響的方向行動。

來來回回我只會扯這麼幾句,跟其他候選人作答問題時的氣場比起來,我感覺自己簡直看起來挫到家了。。。。

會議結束後,我已經是可以洗洗睡了的心情。。。。

同寢室的兄弟,K同學,高中時做了3年班長,也是班長候選人之一,

我當時覺得他鐵定是未來班長了,還「討好」地對他說過:「今後就靠你了,K哥」

誰知道正式公布班長團支書人選的那一天:

我擦這是個什麼情況?我居!然!成!為!了!本!班!班!長!?!!!!!!!!!!!!!!!!!!!!

我保證自己當時的心情是一半一半:

一半是班長怎麼當?!我沒做過啊!求教啊!

一半是我這是要誤打誤撞走上大學巔峰的節奏?!

答案先寫到這裡,未完待續。(連續上班好多天,明天好不容易要放假,要養精蓄銳好好玩一下才對)


做過班長,培養過班長,無所謂影響,真正的好班長就是為這個班真心付出,為班裡每一位同學謀划出路。歷經艱辛後,你會知道怎麼跟不同性格的人相處,換位思考顧及每個同學的切身利益,怎麼搞一場基本讓大家滿意的活動,他們玩得開心,你辦的開心。你學會如何處理事務、如何與人溝通,更重要的是,你有信任你支持你的一大班同學。當你成功做到這些,那麼你算是影響了身邊幾十個人的大學四年甚至未來的好幾年。


這個問題,看了忍不住回答。

看了 @VEN0769的回答, 我與他情況基本一樣,也只做了大一一年。不同的是,我所學機械專業,整個班級近40個人,卻只有3個女生。大學班長所做的事基本類似:活動;會議;學校雜事,班級內部事務等等等等等等,多的讓人厭煩。

關於具體的事就不贅述,對於題主的問題作為一個剛剛踏入社會的我來說,我倒可以簡單回答一下。首先,班長這個職務,有用沒用全看自己的心態。就鍛煉程度而言,我覺得大一時候是最鍛煉人的,那時候無論是活動,會議個子那個雜七雜八的事簡直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大二也可以做,也有許多經歷可以讓你鍛煉,最主要靠你去思考如何去做,既要把事做好,又可以調節好裡面的關係。當然,這個在學生會裡也能學到。

好像偏題了。。。。。好吧,言歸正傳,結合我現在工作介紹一下。

積極影響:

1.鍛煉你的人際交往能力。當你處在那個位置的時候你跟老師,導員,其他優秀的人交流的機會就會更多,潛移默化的就會影響你的溝通能力。現在工作,與自己上司,領導溝通不會有壓迫感,能比較自然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2.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帶領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團隊。當你帶著他前進的時候,你就會考慮如何去帶領這個團隊走的更好,當你試圖去學習去改變的時候你的能力就在逐步提升了。對於工作中,無論你創業還是工作晉陞這種能力必不可少,不是嗎?

3.臨危不亂的心態。這是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初入大學時,什麼都是新鮮的,什麼都不懂,當劈天蓋地的事情壓在你身上時,能讓人崩潰,不知所措。慢慢的,慢慢的,你就會達到一種境界,對,就是臨危不亂。有條理的先把所有的事整理出來,分出輕重緩急,逐一處理。反正對我現在工作的影響很大。

消極影響:

1.有點浪費時間。現在大學很多里太多的形式主義,很多活動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學生不願參加,學校有逼迫參加,這時你就要自己挺身而出,花時間,花精力去做策劃,做組織。。。。結果就是課程耽誤,睡眠不足等等等。

2.人際關係把握。當班長要涉及一定的利益衝突,你可能會決定一部分人的利益,如助學金,獎學金、入黨等等等此類。有人得到,就有人失去,其中難免會引起一小部分人的不滿。

不知道是消極還是積極影響:

1.利益得失。想說這個是因為我自己經歷的,不一定都這樣。有利有弊。你可以得到很多一手資源,比別人更有機會,但也有不便之處。如助學金和入黨,因為為了自己避嫌,即不想引起一小部分人的誤解,大一一年做班長時助學金和入黨都是主動退出的。但是這樣,也會引起個別人的不滿,哎。

2.心態性格養成。對於不同的人,對所遇到不同事的理解,養成的心態性格也不同,或無私,或自私,這個要看你找你們去看待了,心態在以後的職業路上還是很重要的。在一些公司里 會做人比會做事有重要的多。

暫時想到這些,再想到再補充吧。


沒當班長的說班長是只狗,當了班長的說班長累成狗。

我想說:沒有走過那條路,你不知道路上有多少荊棘。


我們班長今天還委屈巴巴的給座位上自言自語:當個班長破事兒多的對象都沒了 他娘的分手吵架都不來不及秒回


我想說班長也是人,也只是普通人,也想玩兒,想偷懶,想談戀愛,想像個小屁孩兒撒嬌,想啥也不做,想逃課 哇哇哇~快哭了


在大學當班長對一個人的影響可以說用「深遠」這個詞兒來說並不過分。

先來說好的一方面:

在班長的職務上,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兒處理不當,都有可能導致別人深深地誤解自己。一個人誤解了自己,TA的朋友和室友很有可能也會跟著說班長的不是。

舉個例子,一個化學專業的班級,大家做完實驗要按照學號輪流留下來打掃實驗室。打掃的時候,班長看見某位女同學手上閑著,就跟她半開玩笑地說,「我就看你幹活少」,結果這位女同學急了,「我哪裡幹活兒少,一會兒我要拖地的,我們都說好了,不知道情況瞎說啥?」她的室友也幫著搭腔,幾位女同學在實驗室把班長數落了一頓。雖然數落的言辭沒有過激,不過還是能聽出來,TA們深深的不滿。

當班長,除了言語上會得罪人,辦事時也難免得罪人。

再舉個例子,輔導員老師提出了一個活動方案,在QQ上和班長交代了如何開展。可是老師通知其他班級的時候,直接在那些班級的班委群里說的,老師也沒多想,覺得各個班級都通知到了,應該沒什麼問題。這個活動明顯歸團支書管,於是其他班級都是由團支書上台講述活動如何開展。唯有這個只通知了班長的班級,由班長上台講的,班長以為其他班級也是由班長宣布的通知,沒想到其他班都是團支書講的,結果他們班團支書跟班長鬧意見,因為這個活動沒讓團支書自己講,團支書覺得沒面子。

總之,班長幹什麼事情,只要讓別人不舒服,別人馬上就會給出反饋,弄得班長不舒服。所以有人說班長是一個伺候人的差事,說到底,沒什麼意思,不如不當。

我對這種論調不以為然。

當班長是在和全班幾十位同學發生互動,在上下級關係沒有那麼明確的情況下,互動來互動去,肯定很受傷,但互動的水平肯定會越來越高。所謂的互動水平,其實就是一種與人協作的能力。人嘛,想干成一番事業也好,想維持一個和諧的社交關係網也好,歸根到底,都需要較高的與人協作能力。

當班長得罪人和看同學臉色,是鍛煉與人協作能力必然付出的代價,雖然這個代價也不小,但是跟工作以後比起來,付出的代價要小太多了,因為工作後,得罪了誰,有可能影響的就是自己的前途和薪水。現在,大學畢業了,班級組織不復存在了,一切都成了回憶而已。想獲得什麼收穫,就得付出相應的代價嘛,這個邏輯再簡單不過了。

當班長以後個人時間少,也是必然付出的代價。把時間用在哪裡就好像把錢用在哪裡理財一樣。把時間投入到了鍛煉自己綜合素質的地方,自然收穫的是能力提升;把時間投入到戀愛中,自然收穫的是處理婚戀問題的經驗;把時間投入到學習專業課程上,自然收穫的是高績點和獎學金。有句話叫,心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想來說得也是這個意思。

當班長還能鍛煉基本的職場經驗,會接觸到策劃、會議、解決突髮狀況、寫發言稿、統計信息等工作,這些技能上班以後大多都會用到。干過和沒幹過,起點是不一樣的,同樣是剛入職的新員工,當過班長的人往往比沒當過班長的人入門快一些。

但是當班長往往會耽誤學習成績,這是不爭的事實。很少有人能夠魚和熊掌兼得,對大多數人來說,選擇哪條路得看自己今後的規劃,如果想保送研究生,那每個學期的成績都很重要,畢竟只有四年下來平均成績專業前十名有希望獲得保送研究生的資格,所以每個學期的成績都不能掉鏈子。如果想畢業後靠本專業的專業技術吃飯,那沒有拿得出手的論文或者成果,確實難以出眾。如果畢業以後可以接受銷售代表、營業員、經紀人等工作,那當班長留下的經驗能幫大忙。所以說,現在幹什麼,得看以後圖什麼,如果不知道以後圖什麼,就證明接觸社會還不夠多,讀書還不夠多,對社會現象沒有足夠的思考,那就得多接觸社會,多讀好書,多看社會評論性文章。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希望自己日後是一個不容易引起別人誤會的人,一個不容易得罪人的人,一個受周圍人歡迎的人,一個基本職場能力過關的人,用心地當上幾個學期的班長,也許就修鍊好了。當班長承受的壓力將自己壓成壓縮餅乾以後,自己就硬氣了。話說回來,人無壓力輕飄飄嘛,不當班長的日子就會如自己想像的那麼充實和有意義嗎?也許未必啊。

再來說不好的一方面:

因為大學畢業的時候,有些學校的成績單上會顯示出你的成績是原始成績還是補考成績,這樣,招聘企業就能一眼看出來你掛過多少科啦。再說咱來上大學又不全是為了搞行政管理的不是?畢業後,大多數人還得憑專業吃飯的,千萬不要把青春都用來追逐學生圈子裡畢業後就灰飛煙滅的「小官場」,真的,畢業了以後,團委副書記、主席、秘書長、甚至班長都沒有意義了,一切從零開始。除了有限的經驗教訓,什麼也沒留下。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好好看自己感興趣的書,畢業了,說不定還能靠做個自媒體吃飯呢,你說呢?

無論是班級官還是學生會兵,甚至是學生會的官,除非你真滴很需要靠這份經歷重新塑造下自己的待人接物和口才,要不然還是淺嘗輒止的好,一旦覺得自己在這個職位上收穫的成長越來越慢了,就換個方向征戰吧。大學裡,等著你去修鍊的本事還多著呢,比如加深對商業的理解,對就業目標企業的了解,這些同樣重要,畢竟大學畢業後,多數人還是進企業工作,對市場經濟的主體——公司的各方面不了解,怎麼在激蕩的市場經濟里做弄潮兒?哈哈……

總結:

都說「心在哪兒,收穫就在哪兒」,想必就是人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在哪裡,就會在那個地方收穫一定的經驗教訓,然後提升自己,帶來名或利上的更上一層樓。大學時候,處在最爭強好勝,喜歡標榜自己和證明自己的人生階段。這個力量很強大,這份心理能量驅使我們在大學裡各種折騰,也正因為這股力量很強大,所以要提防自己被爭強好勝的心給霸佔,忘記了大學原來還可以干點兒別的,還可以做很多事情,至少不僅僅是當班長、當學生幹部這一件事情。


最大的影響就是:恭喜你 你會有一個穩定的對象——團支書


本人女,國內一所很低調的985工科院校的文科生,目前大三,從大學剛開始的時候就當班長。


個人感覺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了自己的容忍度吧……


並不是罵我們的同學是傻逼,不是!我很愛我們同學的。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有些人做事或者提問之前就是不怎麼過腦子,明明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還是要提問一些在你看來很顯而易見的問題;或者在班群裡面有相關資料,自己不去找,一定要問你。


微信上看到這些很讓人窩火的問題,我真的想裝作沒看見。但是在一瞬間的惱火之後還是要語氣溫和甚至熱情地答覆;文件啥的自己從班群裡面翻出來發給同學,結尾在加上微信裡面那個呲牙笑的表情。


所以經歷了這些不可勝數的一瞬間之後,自己容忍度迅速提升。現在看到讓自己惱火百倍的事情,也能在一瞬間的憤怒之後,讓理智佔領頭腦的高地,強壓怒火,微笑面對。


其實好多時候,發火都是因為小事,很多人都是在怒火攻心的一瞬間沒有控制好情緒,才讓決堤的怒氣噴涌而出。很多時候我都在慶幸自己沒有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火動怒,不僅傷身,更是傷心。


兩年半的班長經歷,做人做事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在我看來,情緒管理能力的提升更有價值。之前我是個脾氣暴躁的暴力女,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現在雖然不能做到喜怒不形於色,但比起之前還是要好很多。


當然這還遠遠不夠啦!我覺得更高境界是連那一瞬間的怒氣都不曾有。目前我離這個境界還是差一點,嘿嘿,要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知乎小透明,第一次回答,寫得不好,請大家見諒。


在大學裡擔任班長,相當於你成為了這個班的班主任。

如上所言,答主可以想像擔任班長身上所背負的責任。

與班級同學搞好關係,組織各類活動,與學生會各部門做好溝通,兼任應急事件處理人員(同學急病、打架、失蹤等等);

同時你也是個學生,處理班級大小事務的時候還必須兼顧學業,而且不能比一般同學差(否則會被訓話…),以成為班級榜樣為目標。

我在大學也一直擔任班長,同時還兼任了學生會的小幹部,優秀學生幹部每年都拿,從經驗來看除了有時確實會很累,其實也不算什麼,這些壓力也會成為推動自己變得優秀的動力。

從功利角度來看,年度獎學金評選等等榮譽,班長總會被優先考慮。

當然了,班長並不是一個臉譜化的角色,同時要看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我見過學霸類型威嚴十足的班長,也見過懶懶散散得過且過的班長,也有瘋瘋癲癲大大咧咧的班長……總的來說,班長代表著這個班的形象,也決定了這個班的班風如何,是否團結等等。

自我評價的話,我算是個該逗比的時候比任何人都逗比,該認真的時候板起臉也有同學想笑的班長吧,堅持一點原則就是,當班級的利益受到損害時,我必定是站在同學們最前面的那一個。

現在回憶起來,當個班長還是挺好玩的。


十年以後,他們都會記得你。因為在大學裡面,全班只有你是有顏色的。過往的是與非,大家都會忘記,但是你的名字會印到他們心裡。


卧槽大學的班長就是一個坑啊!!

我大一的時候剛報到的時候,班主任看了下我的資料

「高中一直是班長啊」 「是」 「還是黨員」 「嗯」 「你先代理著班長吧」 「啊」

大一剛來的時候嘛,覺著當班長也挺好的,更何況高中也一直是班長

自己也打算好好在大學表現,多結實一些朋友,干!

就開始了班長生涯啊,剛開始就是通知同學們一些事情還好

我們團支書是女生,分管女生部分,我當然就分管男生部分啊

大家都是新生的時候都還比較積極,通知去開班會大家都還很積極去

找幾個人去領教材聽說可以給女生送到宿舍男生們也是灰常的積極啊!

可是沒過一個月就感覺費力了啊!

學院組織聽個講座,那種沒人會去的講座啊

輔導員一個簡訊要湊人數,好,湊!

可是誰理你啊!要坑蒙拐騙加簽到把大家吸引過去,加上籤到威脅

可是這招用兩次就沒人信了啊,於是人到不齊還要被輔導員罵!

上課沒辦法逃課偷懶的老師會讓班長點名啊喂!

組織個班聚活動求爺爺告奶奶一般的求著大家參加啊!

運動會辯論賽沒人報名要自己上啊干!

等等等等。。

大學班長其實更多的是一個跑腿的身份,需要很強的服務精神才行的

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交流的能力,推薦原本性格內向想要在大學裡做出一些改變的童鞋來試試~

如果想鍛煉組織活動啊與人交流的能力啊會不如學生會等學生組織更好一些,至少有一定的執行力有一個穩定的團隊

找工作的話我不認為簡歷上寫個班長能加什麼分,對於工作後的幫助來講其實也比較有限

大學嘛,玩好是很重要的事情啦


目前我都感覺就一個字 累


光會叫喊不會埋頭干,假本事。

光會埋頭干卻不會叫喊,傻本事。


推薦閱讀:

德國人曾經是蠻族,是什麼因素導致德國人文明化之後產生了如此大量優秀的文明成果?
如何領略河西走廊自然風光,歷史文化?
請問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中的星空是指什麼呢?
如何評價The salt of the Earth~地球之鹽 這部紀錄片?
如何看待周冬雨因直呼孫紅雷大名、不認識王中磊被批?

TAG:大學 | 人際交往 | 社會 | 人文 | 班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