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和老師經常誇調皮的孩子聰明?

比如我和我弟弟,我比較老實,而我弟很調皮,我成績遠比弟弟好,但很多老師還是誇經常曠課的弟弟聰明,而對於老實的我,很少讚譽,這種事情很多,比如我朋友和他的弟弟也是如此,還有我身邊的同學,似乎調皮的孩子大人反而認為他很聰明,而老實的孩子大人很少說他聰明的。事實上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並沒有多大差別。但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普遍現象呢?


因為只有聰明最廉價啊。

你誇一個孩子善良誠實,那你得了解他;你誇一個孩子善於交際,你也得了解他。這是誇別的優點的代價。

你誇一個孩子善良誠實,你首先得認同善良誠實是一個優秀的品質;你誇一個孩子善於交際,你得認同交際是一項必須的能力。但是很多家長根本沒有這樣的意識,也不懂得這些其他的品質其實比根本不聰明的聰明更加珍貴。這是成年人自身修養的局限性。

所以只有誇聰明嘍,多麼廉價啊,對自己沒有要求,對孩子也沒有要求。


被關注的重點不同。

踏實的孩子,人們往往把他的好成績歸因於「踏實、認學、努力」,是由於日復一日的堅持,智商因素也是主要因素但卻被弱化了。而且,不是同樣付出的人不能理解在取得好成績時智商的關鍵,這包括你的記憶能力、解題能力、已有經驗的運用和慣性思維的突破。再有,你太乖了,你讓人放心,不關注你你也會很好。

而那些調皮的孩子,家人和老師很善意地去發現他的優點,便有了「你很聰明,為什麼不把精力用在學習上?」、「你這麼聰明,只要把精力用在學習上一定會有好成績的!」諸如此類的論調。而事實是什麼呢,1.調皮孩子多數在某個學習階段對自身注意力的控制能力不強,以至基礎薄弱;2.基礎薄弱導致注意力集中時也聽不懂(除非課下自己補上);3.1-2循環。這只是初步階段,後期會有兩種情況:迷途知返和破罐子破摔。無論哪種,這樣的孩子同時兼具興趣廣泛或者「機靈」的特點,而人們所評價的「聰明」也未必是「高智商」,而是為人處事上的情商和你對他低要求的襯托。這樣的孩子也是課堂不穩定的主因之一,你無法不去「哄」好他。

當然,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個體那麼多,我說的只是一點。而且,未來如何,永遠都是掌握在當事人手裡。現在的你和未來的你可能差距很大,而成為你自己希望的樣子,努力是一方面,還有胸懷、眼界、經歷、執行力。


我也很納悶,為什麼很多人除了誇孩子聰明就沒別的好詞了?他們身上明明還有許多優點,熱情、細心、友好等等,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調皮的孩子固然有些是真聰明,可有些是小聰明,誇調皮的孩子聰明,是默認聰明的腦袋才能想出來調皮的事,把調皮與聰明聯繫起來,是名人傳記的套路。

聰明用到今天失去了它的本意,耳聽為聰,眼見為明,它現在就是一個讚美之詞。是讚美就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吹捧,現在誇誰家孩子聰明,聽者千萬別當真,說者不過是客套而已。

如果誰經常誇孩子聰明,給我的感覺是不懂孩子,如果懂,就能看出調皮行為的背後動機是什麼。調皮的孩子比老實孩子得到更多的制止、呵斥和負面評價,他們對誇獎的渴望很強烈,被誇為聰明提高了他們的自尊水平,但另一方面又鼓勵了他們繼續。調皮的行為——得到聰明的誇獎——滿足了心理——繼續調皮的行為。

其實說他們調皮也是不準確的,我通常稱之為不恰當行為。調皮與聰明,都是貼給這類孩子的標籤,然而這兩個詞又經常成對出現,只能說明在一些老師和家長的眼裡,把孩子歸為調皮與不調皮再分別對待是正確的。

哪有這麼簡單。

孩子首先是一個整體,身上包含著無數單獨的因素,有好的,有不好的,有暫時好將來不好的,有暫時不好將來好的,每個孩子都有不恰當行為,在他們成長的不同階段有時表現多一些,有時少一些。與同齡人相比不恰當行為較多的孩子,把他們稱為調皮,那麼相應的另一群孩子自然就是不調皮,兩種孩子的群體立刻形成了對立,只會加深刻板印象。

孩子班上有個男生,好動,我在公開課上觀察過他,很少有集中注意力看黑板的時候,他就是傳說中的調皮但聰明,只要抓得緊就能拿個不錯的成績。把他與我家孩子做個對比,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他不是調皮,我家也不是老實,他表現出的一些行為問題,我家也有,區別在於我家少。如果再往下追根源,離不開家庭教育是否到位的問題。

我覺得對孩子抱有刻板印象的人,能教育好孩子很難。包括斷言一個孩子智商高低,我在一個答案里專門講過,我帶過的孩子也不少了,他們沒有智力高低的差異,只有行為差異,而導致行為差異的原因很多,性別、家庭、性格、認知方式、個體經驗等都在影響著孩子。

再回到題目,經常誇調皮的孩子聰明,是在調皮的標籤上又加了一個標籤,不折不扣的刻板印象。想要教育好他們,必須拋掉這些先入為主的觀念,從一個更加高度的水平看待。謝謝邀請。


一張圖勝過萬語千言:

書上是這樣說的:

舉例來說,即使覺得附近鄰居的小孩很,在他父母面前也一定要說:「真是精神充沛的小朋友啊,呵呵呵。」也就是說:精力充沛就等於壞。

那麼,聰明等於什麼,自己想吧。


《天天向上》裡面,歐弟曾經問過汪涵一個問題:涵哥,怎麼你每次都誇女生長得漂亮,是你對美女的標準特別低嗎?

汪涵回答:我這是日行一善。


大部分時候,這是為了不弄僵氣氛才這樣說的。

那些廉價的優秀品格別人稱讚的話,你基本上可以自己ps掉。

鄰居家的小鬼頭惡作劇了你,你想罵他「小小年紀心眼怎麼就這麼壞」,還上綱上線地想著「一定父母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但話到嘴邊,你會發現在中國你能說的,只能是,「咦,你家孩子挺活潑的/保持和煦笑容,這個惡作劇我都沒想到/驚訝臉,好聰明吶/羨慕臉,我家孩子要有這麼機靈就好了/遺憾臉。」

就好像130分的卷子78分及格,我考了80分剛剛及格出頭,見到因為一個同學考119差一點120而被責怪的她的家長,然後誇我學得不錯,還鼓勵我沒發揮好的話,下次努力就是了。

——這種都是套話。

我可以從她和善的臉上看見她譏諷的笑容:「就多憐憫憐憫你吧。多努力努力,反正你這種材怎麼努力也不值得當我家孩子的對手。」

把社會比作金字塔的話,因為底層的卑微差勁者的沒有放棄,反倒使金字塔足以立起來。

——上層的人需要弱者活下去。不然總高度下降,他們也會掉下去的。

有點跑題,但作為經常說這種套話的人,只是想告訴題主,自己千萬要自覺,千萬不要把這種話當真了。

中國人講究體面,這是不同於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像明朝皇帝,朱祁鎮先生就曾不幸地被人打得全中國跑,驚心動魄的人生,留到史書上卻是「北狩」「靜養」。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但面子死也要保住。

有孩子家長問我孩子這段時間學習怎麼樣。明明成績真的很差。要是倒數五名開外一點,我會說「這孩子還是有潛力的,只是干擾因素太多,沒法把心思放到學習上吧。」

要是再成績再往下的,那我也只能苦笑:「他什麼水平,成績都已經表達地很明顯了,加油吧。」

過年,大年初三我碼字碼了一晚上,早上睡到是十點多,被隔壁家孩子在走廊玩摔炮吵醒。忍著罵人的舉動打開門看到萌萌噠的孩子,千萬句mmp就要奔涌而出。他長輩正好趕回來,看了我一眼就明白過來是影響到了我,不斷教訓那孩子。

於是,答主千萬句mmp,到了嘴邊,卻變成了:「不用訓啦,這孩子還是蠻活潑的,好可愛的。」

那個長輩不為所動,沖我笑了笑就繼續。

——這就是聰明人。

——所以,被不要把別人因為紮根於基因中的屬於中國特有文化的禮貌性的評價,當成了真話。評價70多分的話,真話往往離及格線是很危險的。

總之,要清醒,要自覺,要有正確的自我認知。

——畢竟,最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是你自己阿,不是么。


總是看到人們把聰明和努力對立起來,簡單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世界上聰明人總是少的,聰明是一種稀缺的特點。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經常作出評價的人更大可能是不那麼聰明的人,而是普通人

第二,人人都需要權力感,而普通人的權力來源只能是比自己更弱的人,晚輩,孩子等。通過簡單的評價,隨口一說而不是認真的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和仔細的觀察,獲得了我可以評價他們而他們不能反抗的權力感。我相信不認真對待自己權力的人不配獲得權力

第三,努力比聰明更難。這是更稀缺的品質

第四,人們會對穩定運行的對象有更多期待和信任,對可能的問題來源更多關注


。。。以前我也感同身受。。。我算是不是特別用功的,但成績還不錯的,老師總是表揚我聰明,有時即使考得很差,他們也會錯誤的把我的失敗歸結於不努力。。。

。。。於是在這樣的光環里,我驕傲了很多年。。。

。。。我現在在讀PHD,我發現老闆最喜歡的絕對是用功勤奮努力的學生,稍有天賦但不努力的人大多是不受待見的,未來的職場上也一樣,勤奮努力上進的人一定是最受歡迎,最受尊重的。因為上進不僅代表了你的人生態度,更表示了你對別人的尊重。。一路走來,我見證了太多天賦不錯但最後泯然眾人誒的人。。。


不然呢?直接對家長說:你的孩子很笨而且還很調皮?


因為我說其他的家長不愛聽啊,發到網上來有些人會說我沒愛心不會教書不懂心理學孩子需要鼓勵怎麼可以批評孩子要給正面激勵啊。

當年我做見習班主任的時候,去家訪,有個小男生,高二,家裡寵的一塌糊塗,稍微交流幾句師徒兩就發現在家長眼中小孩什麼都是好的,得了,沒辦法溝通,說點好聽了吧。絞盡腦汁想學生的優點,還真有點困難,終於想起他每次都會把多媒體講台鎖好,於是誇他做事認真負責,如果重視學習肯定會 ?長足的進步等等。

所以,如果你是家長,你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對小孩有清醒的認識,是不是一個一個容易交流的人。


我上小學的時候,有老師經常誇一個調皮的男孩子聰明。他的確反應挺快的,但也沒特誇張。他粗心,考試沒考過我,老師還會說哎呀下次不要這樣了,男孩子聰明,潛力大,不要灰心。。。

因為這些話,這個男孩子再也沒考過我,高中以後,差距太大,已經沒有可比性了。


因為漢語里沒有單詞對應優しい


忘記哪個電影里說過,大概是:

即使女孩子長得不好看,你也要誇她有氣質。


推薦閱讀:

新人或來賓如何能在土司馬斯演講會(toastmasters club )中獲得更多?
作為一個大學女生,如何讓自己變得更美好更優質?
25歲還不拍拖,天理不容嗎?
青春期胸部發育時的脹痛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年輕人是否該脫離父母出去闖闖?

TAG:教育 | 成長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