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不是史上第一?

原帖發在虎撲開放區,結果回復讓我開始對自己的三觀產生懷疑

分割線——————————————————

原貼內容

這兩天突發奇想把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看了一遍,順帶把雅典的也看了,倫敦的也看過不過跟這前兩屆差距太大暫且不表。先說北京,亮點是開頭的五環和活字印刷的表演,還有中間一段飛翔的鴿子,其他部分只能說表現平平,打太極用萬人是什麼意思?道家強調的就是個人修養結果國師來了個萬人打,不倫不類。而且節目編排順序比較亂,有點像土豪炫家底一樣,沒有重點,大雜燴一鍋端給你看,每個還都是一萬個人端給你看,想看大型體操表演去看阿里郎得了。

再說雅典的,五環的科技感雖然不如北京的,但是那個如彗星一般的火光在水中點燃五環的時候也足夠震撼,然後的雕塑,還有在立方體上行走的人,以及後來的文化展覽,和北京比也不遑多讓。

老外沒見過人海戰術驚嘆一下也就罷了,我們自己在還不清楚自己?我覺得目前的網民大部分都是在為自己的所站的立場說話,沒有客觀的去看待,比如所謂的愛!國者,聽到說國好必贊,聽到說國壞必罵。

扯遠了,在說北奧開幕式,樓主不是說它不好,五環和活字印刷在lz看來也是奧運史上極燦爛的一筆,但其他的表演,國師只表現出了我國古文化的形,不知者可能認為中國古文化就是人多,衣服艷麗。相反,雅典奧運會我認為抓住了古希臘文化的神。

分割線——————————————————

在房區首先讓我震驚的不是他們有不同意見,而是態度,大多都是看標題黨,看完標題就噴,其次是防區的輿論導向,記得在零八年之前防區還是經常有好帖,漲工資等一批寫手會不時的在上面發一些文章,水貼比較少,零八年開始有金三水的趨勢,但沒現在這麼又紅又專,現在……不好說,看看知乎對此事意見如何?


以Olympic games opening ceremony top 5/best為關鍵詞在google上搜索,絕大部分網頁給出的排名,第一都是北京奧運會。


只看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無法評價它是否為史上第一,借題發揮,記錄下自己的看法吧。

八年前,中考完的暑假,一個人在家看完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年紀小,領悟力不夠,再加上CCTV的解說乏善可陳,很多內涵沒看懂。

近日回顧,看了NBC版 NHK版 TVB版 ABC版 BBC版 MBC版,有了不少新感悟。

個人最喜歡NBC版。解說員三位,一位深諳中國文化,一位報道過多屆,一位首次參與(新記者看完後問是否開幕式都這麼精彩,老記者答你很幸運這是我看過最精彩的開幕式),解說間帶有美式幽默。私以為對於太極一段的解說很精闢。歪果仁驚嘆於上千人打太極拳,動作整齊劃一,體現了中國人的紀律性和集體主義。太極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一文化內涵與後面的孩子環保主題結合的很好。

NHK版解說得很溫柔,有日式的細膩。但他們把孫大聖解說成士兵(雖然表演者確實是兵哥哥),實在不能忍啊……2008年中日關係不錯,解說間透露著滿滿的善意。

擊缶而歌 夢幻五環 四大發明 絲綢之路 五朝雲裳 和平鴿 太極 點燃聖火,每個節目都力求創新,新技術的運用是最大的亮點,形式上突出了中華文化的象徵符號,貫穿始終的畫作點明了主題。開門見山,起承轉合,首尾照應,升華中心,彷彿一篇中規中矩的高考作文。它或許不是上乘的藝術作品。它太俗,太好懂,只因它的觀眾是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不同階層的幾十億地球人。它不需要陽春白雪,要的就是雅俗共賞。所以,它仍然是優秀的,不負眾望的,值得銘記的。

又看了紀錄片《NHK張藝謀口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張藝謀的2008》《解密開幕式》《奧運檔案》,了解到更多幕後故事。誠如張藝謀所說,這次開幕式的王牌是新媒體技術,前無古人,令人耳目一新,沒有技術的支持,不過是傳統的集體操,沒有什麼意思。但是,技術之外,浮華背後,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才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所在。

一個以習大大為首的領導層,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創意團隊,幾千名演員的不懈努力,無數幕後工作人員 製造工人 安保人員的辛勤付出,以及天公作美。大概真如一些網友所說,這樣的開幕式只有在中國才有可能呈現。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十三億中國人的期盼,造就了這場盛會。

奧運會開幕式之外,我對中國人又有了新的理解。經常聽人說中國人吃苦耐勞 勤勞勇敢 上進努力,這次開幕式充分體現了這些特質。張藝謀及其創作團隊不知疲倦,演員們日以繼夜的訓練,就連平時嬌生貴養的引導員們也在辛苦的訓練中堅持下來。似乎每個中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聽從國家意志,服從上級領導,努力做到最好。

而這又是為什麼呢?有人給出答案是儒家思想深入中國人的骨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積極的入世的務實的儒家思想使中國人甘於奉獻自身,成為優質的勞動力,符合工業化的整齊劃一磨滅人性,成為舉國事業的一顆螺絲釘,而又毫無怨言,反而認為光榮無比。

我的理解是:1.中國人太多,要想出頭不得不努力,你不想做總有人替代你。2.中國人好面子,自尊心強,家人 朋友 學校 單位,沒有名譽等於在中國社會再無立錐之地,要想融入社會必須做好事當好人。3.家庭觀念,使得中國人不自覺的想要光耀門楣。4.在集體中,特別是在為同一個目標奮鬥的人數不少的集體中,你會獲得安全感,每個人都在努力你也會努力。

話說回來,我認為這個問題就是個偽命題。藝術不是競賽,競賽有第一,藝術無止境。奧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強。也希望未來的開幕式更好更新更有趣。


『『即使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也有男人說她丑的。』』


有人需要浪漫的情懷,有人需要震撼的效果,有人需要歷史表述,有人需要人文故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從雅典的8分鐘開始,就絕不是張藝謀一個人的開幕式。但是結果不好,絕對就是他一個人的錯。

一場給42億人看的晚會,往大了說是世界文化的交流,往小了說就是一場眾口難調的春晚。藝術創作對於平頭百姓來說,也許僅僅去欣賞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於藝術家來說,如何讓大眾理解和接受或許才是創作的難點。對於我這個平頭百姓,對於我身邊這些平頭百姓,對於西方網民以及西方媒體那些平頭百姓,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就是牛逼的。足矣。

至於張藝謀,北京奧組委選擇他作為開幕式總導演,至少事先是做了功課的。電視畫面的構圖,色彩的應用,大場面的宏觀把控和細節處理,這些都是張藝謀的強項。如果當初北京奧組委想要一個有故事的開幕式,那麼坐在總導演位置上的也許會是陳凱歌。

華夏五千年,這句話我們從小就知道。五千年從何時開始?裡面都有些什麼?也是從小就學過。既然學過,那就給大夥講講吧。小學生會給你講一個一個的歷史故事,中學生能說出幾個歷史事件。到了大學,幸運的話被歷史系錄取,可能還會分古近代史。若是繼續深造,或許會在某朝代某一時期更加細緻的學習。於是,你就會發現。五千年的歷史,就被這些故事,事件,朝代,零零散散的印在我們身上。而這些能被大家記住的,口頭傳送的就是文化符號。北京奧運會是我們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國,這麼好的機會,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想法。就像一個男生和女孩子相親,第一次見面,總不好從幼兒園講到大學畢業。

說了這麼多也許,都是不成立的假設。事實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很成功。世界上更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國,了解中國。這個擁有了5000年文化傳承,愛好和平追求發展的國家,逐漸被接受。我相信,未來全球文化差異的縮小,會將世界各地的距離拉的更近。2008也終將成為歷史,成為為世界的文化符號。


看到有答案把開幕式說成元素堆砌,自己看不懂,這我就不開心了,你得提高自己姿勢水平儂曉得伐,你不能讀不懂紅樓夢你怪曹雪芹不會寫先有鴻鈞後有天這種爽文曉得伐。

擊缶士兵的妝容,請對照戲劇武生面妝。服裝是現代裝,長款收腰配合士兵的固有氣質會顯得非常挺拔修長,同時這套服裝裝飾物極端之少,這是為了節目效果服務,這樣避免了個體的突出,更具備統一性,在迎賓環節中使用是整個節目整體氣質看起來昂揚向上,

飛天與五環的關係,請你自己百度夢幻五環的歌詞,祝願和內涵,以及為什麼有飛天都在歌詞了寫的明明白白。

至於什麼畫卷打開的時機,呵呵,那完全是你自己沒有仔細看開幕式,你看到的電視轉播的開幕式其實分為若干個部分與儀式,如擊缶其實是屬於迎賓環節,五環展示儀式,升旗儀式是固有流程,之後才是文藝表演部分,從造紙影片播放開始,才正式進入了文藝表演「」「美麗的奧林匹克」部分,這個部分其實只有五十分鐘。

在畫卷,也就是答主所說的天人合一這一環節,展示的是我國文化誕生之初的內容,這個環節led上顯示的影像內容包括岩畫,青銅,陶瓷,那張畫紙上的水墨筆觸粗拙,是近乎抽象的大寫意水墨山水,這個環節選取的背景音樂是古琴演奏的,古琴在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知道了嗎,這個環節展示的都是商周戰國時代等古代史的文化。

後來的活字印刷部分,活字印刷只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傳播用具,就像筆和紙張一樣,本身是代表不了文化的,其創作出來的內容才是文化。這個環節重點是這個節目中表達的文化內涵,演員吟誦的「子以四教」「仁者不憂」「四海之內皆兄弟」「和為貴」等論語經典,是代表著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的著作,配合的就是在字塊上不斷演化進步的那個和字,而這個環節最中心的詞就是那個和,以和為貴,和諧的和,出於我們這流傳千年的和諧思想,我們願意化干戈為玉帛,長城(戰爭)也將開滿桃花(和平)。

一帶一路這個環節,這裡是分為兩個部分展示,舞者不是踩在羊皮卷上,那是代表著沙漠,而且你沒有注意到下面演員的裝束,是持節使者,代表著出使西域的使者,舞者也不是什麼唐裝美女,是敦煌舞者,敦煌文化的興盛於絲綢之路有很大關係,是中國與多國文化碰撞的產物,你可以更抽象的看成,長安城出發的使者駝隊經過敦煌,遙遠高聳的沙丘上一名敦煌女子在黃沙驕陽中舞蹈翩躚,絲綢之路是我國成功的文化輸出,敦煌文化就是這樣乘著使者隊伍傳播到西域各國。

一帶一路之後還有個很重要的禮樂環節你提都沒提,這是文藝表演上半部分的最後一個節目,這個環節。演員唱著孤偏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led上出現了《游春圖》、《清明上河圖》、《大駕鹵簿圖》、《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乾隆八旬萬壽圖卷》五幅國寶級國畫,伴隨著太廟龍柱的升起,盛裝女子的入場,這裡展示的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繁榮綻放,禮樂之邦中的氣度。

到這裡,古代文化的展示環節就結束了,上一環節張繼剛是副導演,後面這部分展示現代的內容,是陳維亞搞得,我是一個陳維亞黑,這廝還導了廣州亞運開幕式,南京青奧開幕式,把演員吊起來飛跳團體操他張藝謀拿手多了,所以出於個人情感我也懶得講下半部分到底講了啥。

後面的現代部分,其實更加凸顯了我國的奧運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這是當初申辦奧運會時提到的。

朗朗那個環境,風箏飛過鳥巢,led上放著中國居民的現代生活。

太極那個環節,地面上先出現了周易的投影,然後是太極的表演,最中間其實是在表演課外課的場景,孩子和老師念的是,大氣變暖了,冰川融化了,土地變小了,鳥兒不見了,我們來植樹,我們來種草,大地變綠了,天空變藍了,春天又來了,鳥兒又來了,全篇描述了中國人的自然觀,闡釋了下綠色奧運的理念,今年裡約奧運會那個海平面上升和這個如出一轍。

最後的主題曲前探索宇宙的部分,科一開始劉歡站的那個球是太陽,後來在唱我和你的時候變成了地球,是為了配合歌詞,那個永遠一家人的概念。

我覺得最悲哀的就是,所有人都在吐槽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轉播央視的解說太多,可惜倆解說從頭嘚啵到尾,居然還有人一丁點都么看懂。

------------------------------------------------------------------------------------------------------------------------------------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流程,是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結合,一方面要按時間進度講,一方面又要完整的講完文化,可是中國的文化並不是流水線上誕生的,這時候在細節上就會出現跳脫雜糅,比如提線一帶一路怎麼出現在一場里了啊,但是我覺得我國接受完整義務教育的人都是看得懂和理解的了的。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在一開始題材的選取上就是難以抉擇的,五十分鐘是壓根講不完五千年的,所以只能泛泛的講,挑外國人知道的或者能理解的講,那個舉例雅典奧運會的,先不說中國神系的龐雜,外國人連盤古是誰都拎不清,我們按開天造人的套路講,還沒講到西天取經估計現場看的濤哥就去找國師談話了,而且08年中國形象差到什麼樣?差到西方世界抵制北京奧運會的地步,這個開幕式必須展示我國溫和的文化,必須要塑造一個正面的 國際形象。

隨著我國對集體主義的逐漸拋棄,北京奧運會這種拋棄個人展示集體的表現形式將會越來越少,而且或許就在十年後,二十年後,甚至就在下一屆奧運會以後,那個時候人們的價值觀和審美或許就難以再理解這種高大全的節目了。

但是在我心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對於中國文化的選取,展示形式,宣傳效果,永遠是一個經典。


北京開幕式我至今看了數十遍了,我還能再看無數遍,一打開就停不下來。

索契冬奧會我能從頭看到尾,隔段時間再看一遍,也能愉快地看完。

至於其他的開幕式,抱歉,光從頭到尾完整地看完一遍就已經需要很大的毅力了。哪怕它們充滿人文思想與人性關懷。

奧運開幕式,是個什麼東西?

這位 @MI-Feng 朋友像寫初中作文一樣把北京奧運開幕式解讀了一遍,

首先吐槽一下,他可能沒有看仔細,把絲綢之路那張紙說成羊皮卷、毯子,然後演員退場時跳到架子上的舉動被他解讀為 從大毯子跳到小毯子上,並且試圖從中解讀出什麼意義出來。可我想說的是,這真的只是演員退場而已,她表演完了總得從巨紙上面下來吧。

回到正題,這位 @MI-Feng 朋友一直在說他看不懂,為什麼他會看不懂呢?

我打個比方好了,這就像是有一個人看春晚,一邊看一邊思索:這個唱歌節目與那個跳舞節目有什麼關聯呢?趙本山小品結束後就開始唱歌跳舞,這種安排有什麼意義呢?那個舞蹈演員揮臂扭腰這個動作,意味著什麼、暗示著什麼呢?

用這種方式去解讀一個晚會,等你能看懂的時候,你差不多也就……了吧。

這是一場表演,節目與節目之間,需要的是只是一個過場,你一定要問這個節目與那個節目之間有什麼形式上的串聯?我無法回答,就像我無法回答春晚上這個唱歌節目與下一個跳舞節目在形式上是怎麼聯繫起來的。

至於這位 @MI-Feng 朋友說的:「無論是形式上的連續性,還是內容上的連續性,都找不到除了時間線索外,還有什麼脈絡」

我的意見是:沒有一點說對了。

形式上的連續性:有!

內容上的連續性:有!

偏偏整場表演的時間線索,可以說並沒有。

當然,整場節目可以分隔為古代部分與當代部分,你非要說這是一條大的時間線索,當然也沒錯。但細到各個節目之間有什麼時間關係,則確然是沒有的。

為什麼畫卷之後是活字印刷?為什麼活字印刷之後是絲綢之路,這裡面有什麼歷史順序嗎?

沒有的,整場表演一個節目與一個節目之間,有的只是文化符號的羅列,這些文化符號之間並沒有什麼時間關聯,更沒有什麼邏輯連續性。

但你不能說整場表演只是一個個節目的凌亂拼湊而已,因為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整場表演都被某些東西串聯在一起了。

我相信但凡眼睛沒瞎的人都能看出來,整場表演的形式上的連續性,就是那幅畫卷。

如果你覺得太牽強,那我就說畫卷上那張紙。 從第一個節目,象徵墨跡的演員畫下一幅山水畫的線條,一直到小朋友為它塗上顏色,一直到運動員進場時,腳踩顏料走過那張紙,在紙上留下一串串彩虹般的色帶,畫作完成。

這張紙這幅畫串聯起了整場開幕式,而不只是文藝表演部分而已。一個一個的節目,一個一個的環節,共同完成了這幅畫,這是不是從形式上的一個大串聯?甚至,不只是形式而已吧。

回頭來說那幅畫卷,那幅畫卷,既是整場文藝表演的舞台,同時也是歷史,不只是古代的歷史,而且是延申進現代的歷史。

在這幅歷史的畫卷上,一個一個的符號鋪排開來,每一個符號都華麗無比,精彩絕倫。

批評的人都說整場表演都在陳列著空洞的符號,缺乏人文內涵。

錯了嗎?某種程度上說,沒有錯。

因為說到底,國師只是想藉由這些美麗的符號,將觀眾帶回到這些符號後面那段共同的輝煌歷史而已。真正綿延在整場文藝表演,特別是古代部分 之後的,是歷史。

過度解讀一下,如果說有什麼從歷史中浮現,並串聯起古今的人文精神,那必然就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了,呼應著「綠色奧運」的主題。這股人文精神在現代部分的「自然」這個節目中集中體現,在古代部分則很淡薄。

有個細節我不說可能一般人注意不到,《禮樂》那一部分,升起的32根盤龍柱,每根柱子上都站著一個人,他們的表演動作中,有一個動作是舉起一隻手,伸出三根手指。這個「三」代表的是天地人三才。這不是我開腦洞,這是國師自己說的。

另外,活字印刷這個節目一直在強調「和」,和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可以指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

多說一點,活字印刷這個節目,我來解讀一下。

這個節目中,活字的起伏表演,有兩個意象:

第一個是「水」,這個非常清楚,各種波浪,漣漪,一看就知道是水。

但還有一種意象,一般不太容易辯認,那就是「方」。不信你們回頭去看,各種波浪漣漪之後,是不是 不斷起落的方形。

水代表柔、變化,方代表剛、不動,這是陰陽互補,這是傳統文人理想人格中的兩種特質,既剛直不阿,又不失柔性與圓融。這也是中國文明的特質,既善於變化,又有所堅守,故文明能長盛不衰。

在現代寫法的「和」字出現之前,一圈圈的波浪從四角向中心匯聚,但這一圈圈的波圈不是圓形,是方形的。到這裡,水的意象與方的意象結合了起來。波浪滾著滾著,忽然定住不動了,這是動與靜的結合。

剛柔並存,動靜合宜,這是「和」的精神。這就是為什麼整個表演中一直出現「和」字。「和」不是和稀泥,和而不同,堅持自己(剛/靜),又不死板,能善待接納他人(柔/動)。「和」是外柔內剛,而不是只有柔軟。

至於後面的長城,長城代表的是自守,而不是主動進攻(當然這只是大多數人的一種直觀的印象,長城在戰略意義上其實是有主動性的,這裡按下不談),長城代表和平的意願。長城之內,桃花盛開,一片詳和安樂的世界。

(長城這裡可能有點過度解讀,也許國師並無此意,只是覺得長城是一個中國的代表性符號,所以用了而已,未必有什麼象徵意義。)

做一場節目,乃至於任何大的藝術作品,都是抓大放小,只把握住大的氣質內涵,細節之處則未必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像@MI-Feng 朋友的解讀為什麼在我看來像初中生寫的觀後感,十分幼稚呢?因為他總想從任何一個細節中讀出內涵,從任何一個安排中讀出意義。

搭起鳥巢與和平鴿那些綠衣人,像征什麼呢?代表什麼呢?@MI-Feng 朋友認為代表音符,其實綠衣人只不過是一個個的表演單元罷了,他們未必代表什麼的。

其實多了解一些幕後故事的話,許多的過渡解讀是可以避免的,就像那些綠衣人為什麼是綠衣。了解過幕後故事之後你會知道,其實最初是設計成黑衣的,但黑衣亮度太底,最後改成了鮮亮的綠衣。當你了解了這些之後,對於 「綠衣是代表環保」 這樣的解讀不免莞爾一笑。

許多的藝術創作都是這樣,一些細節之所以是那樣子,可能就是類似於上面的例子,為什麼是綠衣不是黑衣,無他,現實原因。但解讀者總是傾向於從紛繁的細節中解讀出過多的意義。我說的不只是這場晚會,還包括許多的電影。

活字模表演時,三千孔子門徒在四周唱rap,這個安排代表什麼呢?孔子和活字印刷有什麼關係嗎?

我說出來可能有些人不信,其實不代表任何東西,只是把兩部分表演合到一起了。字模表演不能無聲地表演吧,需要BGM吧?所以需要有人唱rap,唱rap的是孔子門徒。如此而已,並沒有其他意思。我了解過開幕式一些幕後的事,我保證確實是這樣的。

一場大型表演,有些細節是關鍵細節 ,有象徵意義,但同時有很多細節和安排是無意識,無「意義」的,純粹為了好看,或者受現實因素限制不得不呈現為那個樣子罷了。很多細節是經不起解讀的。

抓大放小,只要能保證一些關鍵細節能恰好地呈現出你想表達的東西,只要能保證你的整個氣質和風格基本完整,就可以了,細節之處是允許隨意發揮、純粹追求炫目好看的。

你讀一部小說,裡面也有很多插科打渾的情節,純粹為了有趣吧?未必與主線有關係吧?但一部小說有時也正因為這些看似無關的精彩旁枝而更顯豐富多彩。

一場大型表演當然也如是。

不能理解這一點,想得太多,當然就會有很多的「看不懂」,「想不明白」,「無法理解」。

-----------------------------------------------

----------------------------------------------

OK,內涵解讀的東西,我其實並不喜歡談,因為談得太多總給人一種 「不就一場表演,虧你能解讀出這麼多?」 的意味。

我來說說另一個更值得談的問題:開幕式是拍給誰看的?

大家別忘了,開幕式的觀眾其實有兩種:一種是電視機前的觀眾,一種是現場觀眾。

電視機前的觀眾可以藉由攝像機,「近距離」地看清表演細節,現場觀眾呢?特別是最後排的觀眾,場中的人在他看來,可能小得跟螞蟻一樣,你讓他看什麼。

所以,作為開幕式的導演,你的節目是做給哪種觀眾看的?

倫敦的開幕式,很多喜歡的人都喜歡說它體現什麼什麼精神,什麼什麼內涵,什麼什麼個性,但請你站在現場觀眾的角度想一想,你坐在觀眾席上,就算配給你個望遠鏡,能看清憨豆先生的臉嗎?

工業革命那部分,一大幫演員,有的扮演工人有的扮演資本家,還有一大群羊在吃草,有的在干這個有的在干那個,各演各的角色,請你站在現場觀眾的角度想一想,你眼中除了亂糟糟的一大堆人,還有什麼??

當然,現場也有大屏幕,但你讓所有現場觀眾坐在現場看電視嗎??何況那電視還離得很遠,視力差一點的都看不清。

我很討厭倫敦的開幕式,不只因為它很難看,還因為它是一場完全偏向電視觀眾的表演,說到底,導演所導的其實是一場電視節目,它不適合現場觀看。

我不是在胡說,倫敦導演完全是用 拍電影的意識 導一場現場演出。

工業革命部分一大幫不同的角色,各演各的,對於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說,鏡頭會幫助他們羅列各組演員表演的先後順序,這順序可能是有意義的,為什麼先拍這些人,後拍那些人?可能是有邏輯順序的。

OK,也就是說,現場正在上演的是一大堆雜亂的素材,必須由鏡頭去有意識地賦以邏輯順序,一個完整的敘事才算宣告完成。

也就是說,即使現場觀眾能夠下到場中近距離觀看,他依然只能看到一大堆未經處理、同時上演著的影像素材。

至於說憨豆,則將這場表演的電影本質顯露無疑。一個樂隊正在表演,鏡頭忽然轉向鋼琴演奏者,此時,觀眾才忽然發現,那是憨豆!

也就是說,整個過程的戲劇性,喜劇感,完全是鏡頭的安排所賦予:

先拍樂隊再突然特寫憨豆,這是鏡頭的安排;為什麼特寫憨豆不特寫其他人,這是焦點的選擇。憨豆先生出場的整個戲劇性喜劇感,完全由鏡頭處理造成的。

而現場的意義就是:沒有鏡頭。

也就是說,這種戲劇性和喜劇感是不屬於現場,只屬於電視機的。這是電影,不是現場演出。

嚴重點的話,你可以說導演並不尊重現場觀眾。

一場節目,又要照顧現場觀眾,又要照顧電視機前的觀眾。

照顧電視機前的觀眾其實簡單,只要攝像大哥賣力點專業點,就行了;

照顧現場觀眾的話,最好就是大型團體操了。儘管在很多國人看來,大型團體操代表的是沒有個性、人海戰術、統治者視角……我看到最極端的評論,是將之與納粹聯繫起來(納粹的基礎是集體主義)。我說,你們為了污名化團體表演也太無所不用其極了吧! 與之相比,西方人反倒沒有那麼多偏見。

國師的開幕式,為什麼動不動兩千人擊缶,兩千人打太極,三千孔子門徒唱rap?

這當然也與國師的偏好有關係,但我想更多的是,國師在設想階段,腦子裡的目標觀眾本就是現場的人。我猜他在創意階段的視角是一種俯視的視角,假設自己就在觀眾席上俯視這場表演。

相反,倫敦奧運的導演,則仍然是一種電影導演視角。

我不想把這解釋為國師尊重兩方觀眾,但至少,我們無法說國師不尊重任何一方的觀眾吧。

如果你是花了大錢從黃牛手裡拿到的 漲了幾十倍價格的門票,我相信,只有國師的這場演出能讓你值回票價。

我看到有些人說,讓他選的話他會選擇去看倫敦的開幕式。我完全相信,但同時我也想提醒他一句:記得買個高倍望遠鏡,最好還能有個「憨豆定位儀」,否則在一大群演員中找到憨豆先生也是件難事啊。另外,祝你在亂糟糟的現場表演中感受得到濃濃的人文情懷。

至於說雅典的這場開幕式,總的來說,作為一個現場觀眾,雖然會很無聊,至少你還能看清那一個個雕像。畢竟雕像才是主角,人都是配角。

總而言之,我想,作為一場開幕式表現,無論你看出有多少人文精神和內涵,也別忘了,這是一場表演,精彩好看才是第一標準。

北京開幕式那一個一個的節目,被很多人認為是空洞的符號展示。但至少,老謀子把那一個一個符號玩出了新意,玩出了花樣,玩得精彩絕倫,玩得極富創意。

好的理念也要有好的包裝,有個好理念不易,有個好包裝更不易。就比如雅典開場,那陣屏幕內外穿越古今的鼓聲合奏。老實說,理念不錯,但是眼高手低,做得真一般,毀了一個好想法。

或者應該這麼說,什麼才是一個好想法?無法用精彩的方式實現的想法,可能也不是一個好想法。既要內涵高,又要有足夠的 用現實手段去精彩呈現 的可能性,這才是一個好想法。

總而言之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確是史上第一!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不是史上第一這個定論非常難下,因為大家都沒有一個公認的評判第一的標準,這種討論就很容易變成雞同鴨講和撕逼大戰。

不過題主的批評只關注人數和所謂傳統文化的核心這點問題相當大。

而奧運會開幕式是在一個體育館這種超大場地中進行的,用人數的堆砌來營造盛大的效果這是一種非常符合常理的做法。這也不是只有中國人會做的事情。而太極拳作為一種運動,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和道教關聯不是很大,只是一個老外和中國人都知道的文化符號。

至於傳統文化的神和形,中華文化的核心我們不談。但是古希臘文明的神在於理性,思辨,邏輯,自由民主這些。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真的表達了這些東西嗎。。。。

一個開幕式而已就像爆米花電影一樣,看的爽是最重要的。。。對本國人你也不會從奧運會上了解本國歷史文化,對外國人你也不可能從奧運會上讓他明白連中國人自己都不一定明白的本國文化核心。找幾個符號耍耍不是蠻好的


然而就是你所謂的土豪現家震撼到了那些歪果仁,重鑄了中國的國家形象。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反正我就覺得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最好的,你們怎麼噴它我都這麼覺得~( ̄▽ ̄~)


啊 好激動 ≥﹏≤ 第一個回答要獻給北京奧運會了 開心~~~

—————————分割線————————

重溫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NBC轉播、NHK轉播、BBC轉播之後來知乎看到這個問題,一定要回答一下。

首先,題主說,除了一些亮點外其他表現平平,are u kidding me?什麼叫表現平平?我個人覺得萬人擊缶無論是聽覺還是視覺上都震撼了我,想像一下這麼多人只靠節奏,練習,團隊配合能把缶擊的這麼齊,聲音這麼乾淨利落又頗具氣勢就很不容易了啊。還有同樣的孔子周遊列國的千人舞蹈,鄭和下西洋時的千人舞蹈也是很宏大好伐?當然,中國就是人多有優勢,所以才要把我們的優勢發揮出來啊~只有這樣才能把中華五千年歷史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把一個大國的氣勢展現在世人面前。關鍵是我們不僅有優勢,還能把優勢發揮到極致 ,千人的舞蹈整齊度這麼高必然是長期刻苦練習的結果 。

其次,題主說萬人打太極不倫不類。???請問什麼叫不倫不類?太極講究個人修養什麼的我不太懂,但是就是萬人打太極才能圍成一個圈然後通過變換位置體現太極中「陰陽」的融合啊(NBC解說在這一段一直驚嘆表演者們圍的圈好圓哈哈)而且他們變換位置的時候速度變化之快,走位之精準,也很令人讚歎啊!(還是NBC 就在說變化之後還是那麼圓 哈哈 解說也是萌)我覺得,這個時候表現的主題應該是人與萬物的和諧相處,尊重自然規律吧。他們表演的時候中間是小學生們在朗誦的環保相關的課文。總之,我就覺得太極這部分很精彩。能不能萬人打這個嘛,百度了一下沒查到,哪個大神知道可以回答一下。

第三點,題主說編排亂,沒重點。恩,講真可能會有一些,但大體上是分為歷史和未來兩部分,歷史部分基本也是按時間順序來的。說到編排,其他幾屆奧運會我也沒有感受到很清晰明了的時間線啊,畢竟表演時間長,看過去估計大多數觀眾都不會清楚地記得哪一部分連接哪一部分吧。土豪炫家底這個說法我認同啊哈哈,歷史悠久我們任性啊~還有,題主還說沒重點,恩 我覺得沒重點是因為每一部分都足夠成為亮點。

第四,糾正一下題主,開幕式演員總共大約15000人且不重複表演,沒有每場都上萬。大型體操表演的說法,不知道題主是出於戲謔還是什麼,黑的有點過了吧~

第五,我很想問什麼是古希臘文化的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形神兼備好么,形在場面宏大 ,神在儒家「和」的理念,儒道佛思想的融合,中國對和諧社會的追求,以及當年的奧運主題「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展現。本人拙見,觀點異同請勿噴。

第六,題主說有兩個亮點,我覺得,就這兩個亮點,已經完全可以排在歷屆開幕式的第一位了。因為其他奧運會開幕式的亮點會讓你感覺精彩,拍手叫好,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亮點,會讓人覺得震撼,不可思議。

個人認為,這屆奧運會堪稱完美。種種細節,例如29個腳印煙花,2008個太極表演者,鳥巢頂部環繞LED播放的各種應題畫面,老謀子確實把握的非常好。況且,畢竟預算擺在那裡啊哈哈哈。一份價錢一分貨能這樣說嘛。另,像我這樣膚淺之人,關注更多的是開幕式好不好看,視覺聽覺的體驗,這些好就足夠了呀,並沒有想到什麼文化的神,寓意啊。帶給更多像我這樣單純享受又不那麼學識淵博的觀眾如此恢宏的開幕式,如此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我認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足夠成為Top1。

我承認我是個熱血的愛國青年,但我不認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史上最好」的觀點與愛國與否有關,也不會因此說題主不愛國。只是,看了些外國對這屆奧運會開幕式的評價後,我更有底氣,客觀理性地說,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真的很棒,後無來者不知道,肯定的是,前無古人。

ps:小女才疏學淺,還望大家多多指教 (/ω\)

以上。


可以說是毫無爭議第一

翻看越多海外媒體報道以及網友點評就越會發現,儘管歷史第二、第三的歸屬眾口難調 (候選者包括雅典、悉尼、倫敦),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歷史最好已經是統一意見。


你可以說性價比不高,畢竟相對於其他開幕式,北京奧運開幕式花的錢要多很多,但是質疑精彩程度就不可理解了。。倒計時,煙花腳印,巨幕等等等等全是亮點和創意,並且整個故事是連貫的,並且寓意深刻。。看一遍NBC轉播的吧,三個主持人在開始前放了一陣厥詞,畢竟是中國的東西美帝不黑下是不可能的,但是到最後全是溢美之詞,並且他們是在不大理解中國文化歷史的基礎上。


今天重看了一遍,哭了,真看哭了!說到愛國情懷真談不上,只是覺得我們中華民族絕對是一個偉大的民族,百姓兢兢業業,充滿智慧,還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燦爛,特別,一直閃耀至今。從強盛到衰落,再從凋敝一步一步走向繁榮,作為這個民族的一分子,我真心感到自豪,驕傲。於是就留下了眼淚,是那麼情不自禁!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看個人審美。

老謀子混了一輩子,基本視覺風格就是大紅大紫,色彩鮮明。喜歡的人覺得好,不喜歡的人從色彩觀感開始就覺得是元素堆砌。

客觀而言。。。。我就屬於不喜歡大紅大紫的。。。。老謀子電影里看的最順眼的就是那部沒有什麼色彩衝擊的《歸來》。

然後是線索上

帝都奧運會開幕式我十年來沒怎麼看過重播,記得不是特別清楚了。樓主覺得亂應該跟國師本來就不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導演有關。加上天朝能表現的也就是古文化了,後來英帝的開幕式放了一堆在現代文化上面。這點天朝先天劣勢太大,近代以來幾乎都沒什麼拿的出手的。

其實,我倒覺得當年林妙可同志假唱的那段挺驚艷的,畢竟屬於那屆奧運會為數不多的小視角了,林妙可能夠憑藉那一兩分鐘混跡娛樂圈這麼多年,證明還是不錯了。

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審美傾向的問題,帝都奧運會開幕式玩的就是大場面,對這類表現手法不感興趣的,自然不會喜歡,感興趣的自然也有揚我國威的感覺,很正常。只不過無腦吹捧和打壓他人觀點不可取罷了。


這屆奧運會開幕綜合參與人數、投入費用、準備時間和誠意,調用資源(人才和道具)等綜合因素考慮,真的是前無古人,後也很難有來者了


不知你看的是哪個版本。在我心目中,當時播出後流出的各個高清版本中,

美國版第一(主持人偶爾俏皮解說下,幾乎全程保持冷靜,能夠讓你全程安靜欣賞震撼畫面,10個g的高清版本至今還收藏在我硬碟里),

日本NHK第二(讚歎語氣太多,有些角度沒找好,但因為同是東亞文化所以講解比較到位,鏡頭也很美),

中央電視台倒數第一(全程鏡頭亂切,角度無序,大段廢話解說,垃圾)。


首先,我不明白,好好的「北京奧運會」,為什麼會有「北奧」這種如此不符合語法邏輯和約定俗成的自造縮略詞出現。


一分錢一分貨,這話不假。


八年過去了 我現在看北京奧運開幕式還是全程張著嘴。。


剛看了遍NHK的轉播,人家都一個勁的說厲害厲害。通過08年的開幕式我感受到的是集體主義的力量,5000年的燦爛文明,磅礴大氣,壯麗典雅,幾乎囊括所有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元素。最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無限的潛能,強勁的綜合實力。而你落入那種讓人很不舒服的糾結中去。。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里約奧運會中國國旗被懸掛在加拿大國旗下方?
里約奧運會中國國旗出現問題應該是誰的責任?
里約奧運會拳擊 49 公斤級 16 強賽中呂斌受到的判罰是否符合奧運會拳擊比賽規則?為什麼?
嚴肅問,如何能一步步追到張繼科?
為什麼像舉重這種觀賞性不高、普及性不強,且運動員身形不美觀的運動項目能入選奧運會?

TAG: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 | 虎撲 | 奧林匹克運動會? | 張藝謀 | 奧運會開幕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