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孔子世家為何說孔子「貧且賤」?

史記孔子世家中,司馬遷說孔子「貧且賤」,貧可以理解,窮,沒有錢。但為何說「賤」呢?孔子是聖人之後,先輩曾是宋國的貴族,父親好歹也有一官半職,並不是底層階級。到底「賤」在何處呢?


@yolfilm 答得很不錯,問《史記》,引《論語》,這叫經與史相表裹

說經必先通訓詁」

」賤「和」野合「沒有任何關係。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素賤人。

難道藺相如也是」野合「而生?

首先,要搞明白「賤」是什麼意思。

《說文》賈少也。《玉篇》下也,不貴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皇《疏》:「富者,財多。貴者,位高。乏財曰貧。無位曰賤。」

賤,就是無位。

孔子做過委吏、乘田、大司寇,但是沒有爵位,這就叫」賤「。

你就是劉德華,紅了二十年,沒有爵位,也是」賤「。李嘉誠,富甲一方,沒有爵位,也是」賤「。


把「野合」一詞,用現代辭彙的思路想法(野外苟合,不婚而交)來談,實際上和把「賤」字用現代辭彙的第一語義(出身下作,如私生子)來談是一樣的謬誤。

「禱於尼丘得孔子」,說明是孔子他爹是明媒正娶的。

「今此雲『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云野合,謂不合禮儀。故論語云『野哉由也』,又『先進於禮樂,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禮耳。」

——司馬貞《史記索引》

「男八月生齒,八歲毀齒,二八十六陽道通,八八六十四陽道絕。女七月生齒,七歲毀齒,二七十四陰道通,七七四十九陰道絕。婚姻過此者,皆為野合。故家語云「梁紇娶魯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於顏氏,顏氏有三女,小女徵在」。據此,婚過六十四矣。」

——張守節《史記正義》

最妙的考據,某過於按月份來推導:

孔子生辰在陽曆9月28日,往前推10月懷胎,孔子的老爹需要如何強悍的性能力,在寒冬臘月野外苟合去呢?

這裡的野合,指的是夫妻年歲不相當,不合大禮。

即便就事論事的只看《孔子世家》一篇,同樣不能認為此處「賤」字做「出身野合」指。

「…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

然後太史公咣咣咣咣敘述了一通:

「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其父墓處,母諱之也。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慎也。郰人輓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孔子要絰,季氏饗士,孔子與往。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孔子由是退。孔子年十七,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聖人之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茲益恭,故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敢余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余口。』其恭如是。吾聞聖人之後,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及釐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是歲,季武子卒,平子立」

其後,太史公寫到這兒突然又想起來什麼,需要莫名其妙的說上一句「孔子貧,而且出身是野合來的」?

看之後敘述的內容:

「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困於陳、蔡之間,於是反魯。」

敘述的是孔子的卑微官吏履歷。

上下文結合來看,在此處某明其妙的蹦出來點明「野合而來」的意義?


故王者天太祖,諸侯不敢懷,大夫士有常宗,所以辨貴賤。——《史記·禮書》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禮記·王制》

賤,就是身份低微,連下士都算不上。

此前的回答包含不友好內容,放了數日,心中耿耿,已經刪除。

評論里的對話我沒太看明白。


-

一、

「貧」,是說的孔子,不置恆產,不「殖貨」,不像子貢,一邊周遊列國,一邊作生意。

有個故事很好,孔子晚年作到魯國大官,按規定出門要行車,他窮到有車,沒車蓋,得跟卜商借。

另個例子是顏回死了,下葬無措,他老父顏路找孔子借錢,想著,顏回不是孔子最心愛的學生?不料那孔子也窮得叮噹響。顏路就說了,請先生把車子給賣了吧。這話一說出口,把孔子氣的不行。「以我的官位,若出門沒車,不是給國君丟臉嗎?」

就一個車,支微末節的故事,你就能看出孔子的窮(貧),是真窮到骨子裡去了。

沒車蓋,而且,動不動要被送進當鋪。

好可憐的車呀。

二、

「賤」,是說孔子作了很多粗鄙的事。

論語中,孔子自己說了,夫子自道:「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子罕篇)

那個「能」字,是說的「擅常」二字,什麼是擅長?孔子的第一份工作,是給魯國的大臣季孫氏作「委吏」,那是管庫房的,就是放到現在,也是下賤得不能再下賤的工作了,不過是個看門的,因為孔子作的很棒(會計能力很強),所以,季孫氏把他調去作「乘田」,那比看倉庫還下等,就是放牛養羊飼豬的幹活。

孔子說到這些小時候的舊事,他其實是很「得意」的,不然,他不會用上「能」這個字眼,這些下九流的幹活,「孔老夫子我呢,幹得非常利害,利害到像季孫氏這樣的權貴大臣,都會注意到」。

換你是一國重臣,你會去注意到一個管庫房的小民工嗎?孔子偏有這本事,能讓權貴大臣注意到他。

孟子有一段話,形容孔子的利害(孟子、萬章下),說得很入骨:「孔子嘗為委吏矣,曰 ,『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長而已矣』。」

我的翻譯:孔子曾作季孫氏的委吏,管倉庫,他自己說了:「叫我管倉庫,我能把賬算得絲毫不差。」管豬羊牛馬,他自己又說了∶「 太簡單了,叫我管上,就能叫那牛羊豬馬,又肥又壯而己。」

這話說的呀,委實像個下九流的社會底層人仕,一副工人得意的口吻,難道不「賤」?

三、

儒家,按我一貫看法(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011046/answer/20318855),其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平民百姓,可以經由教育,而成為上層結構的一份子,成為政治權利的行使者,最終發揮個人最大的力量,為人民謀福。

孔子說這些字眼「吾少也賤」,就是強調,我出身卑下,但,同學們,看看老師的例子,只要你作的好,就是個看門的,養豬牛羊狗的,也能讓國家的重臣看在眼裡,而後被拔擢。

以一介布衣,最終而成一代人物, (孔子的先祖是宋國人,到孔子時,避宋國內亂,而遷徒魯國的孔家,早已家道中落。),博得司馬遷在史記中,給予孔子「世家」的身份,那是相當於「諸侯」「王」的位階,在史記中,孔子是和「周公」「姜子牙」寫到一起,並列於「世家」之林。

整一本史記,能有資格入「世家」之列的,也不過三十人。

這樣的尊崇,其實是離不開對孔子的描述,司馬遷說孔子「貧也賤」,正是一種無上的尊敬。

「貧也賤」,就是「一代布衣」,而為「一世英豪」的「出發點」。

-


就一個文科生而言,我只能說,貧在古文中是處境困頓的意思,賤是地位地下的意思。。。。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稍理一下孔子的家族史。

孔子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祖上,叫孔父嘉,作過宋國國君宋殤公的大司馬。作為一個士大夫,他是沒有繼承「子」爵的,身份是一個沒有爵位的臣子。後來因宮廷內亂,孔父嘉被殺,家族末落。他的獨子木金父就流落到魯國的鄒邑避難。木金父作為一士大夫之後,避難到別的諸候國,寄人籬下,其社會地位可想而知。從木金父開始,直到孔子的曾祖孔防叔,一直沒有什麼作為。

終於到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才靠文才武功取得封土,當上了鄒邑大夫,相當於現在的一縣之長。但他跟正妻沒有兒子。他的妾生了個兒子,叫孟皮,卻因有足疾,不能承繼家業。直到七十多歲,才跟一個叫顏氏的小妾生了孔子。孔子是庶出,不是嫡子。孔子出生後,他的父親叔梁紇就去世了,「丘生而叔梁紇死」。此後,他和生母顏氏又被生父的正妻趕出家門。可以想見,一個庶出的孩子,生而喪父,隨母生活,境遇是何等悲慘。所以,季氏饗士,孔子與往,被陽虎趕了出來,可見,他連「士」這個地位都不被認可。

司馬遷記載為「貧而賤」,完全符合史實。


賤 這個字眼本來是指身份低微,和人品什麼的沒關係。

就這麼簡單。


一會「君子食無求飽」,一會又「食不厭精」,到底讓人怎麼做?如此雙重標準,肯定稱得上一個「賤」字啊。

抖個機靈,繼續圍觀高人的答案。


樓上幾位貌似都少說了一句。

題主未見得不知道「賤」是什麼意思,但他還想知道為何孔子祖上是貴族,父親也有官職,而到他幼時家道就中落了呢?


沒錢,沒編製,這麼翻譯過來是不是易懂一點


顏氏女,神女也。

野,廟堂。


因為他父族不肯承認。

「野合」,為什麼叫野合?因為結婚手續沒走完。沒把顏家閨女弄回叔梁家,就上床了。

然後叔梁年齡大了,掛了。

沒走完手續,叔梁家不肯承認。


論語,子罕第九: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論語還用科普么?


就是一介屌絲的意思,沒錢沒名。


既循古意解「賤」之意,「野合」難道不當如此?若因「野合」生子為「賤」,那老來得子者生下的都是「賤人」啦。


在孔夫子那個時代

「貧」——指的是沒有錢

「窮」——指的是沒有路。

合起來——沒有錢又沒有辦法可想

「賤」——指的是地位低下,而不是道德低下

所以,孔夫子是說自己沒錢又地位低


在孔子V還是孔子的時候,他只是一個民辦學校的走讀教師,沒有事業單位編製,不上五險一金,那時候的孔子,還比較落魄。

孔子小時候家裡窮,父母為了孩子好養,就起了個鄉土的乳名,叫「種泥」,寓意是在泥土裡成長,與大地同在。雖然充滿鄉土氣息,卻很坦率真誠。但當孔子學會營銷自己之後,漸漸意識到一個鄉土名號對自己身份地位的危害性,於是,他搖身一變,成為今天我們熟知的「仲尼」——而且有人還據此改編了小孩根本不唱的童謠:「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雖然自古以來,童謠就不是給熊孩子們唱的,但這樣拗口而且做作的童謠還真是超出了捏造的底線——作者悍客的二次元吐槽)。

作為民辦教師,孔子最大的特長就是扯淡。各種國家大事,人生哲學,他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隨便抓住一個人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理想,從人生理想談到哲學天文,再從星星月亮談到風雨雷電。即便如此,他的弟子們也都是忠實的聽眾和信徒,而他的顧客們——比如魯國的皇帝,就很不喜歡這個愛扯淡的教師。於是,他就被放逐了。

還好,孔子找到了微博這個平台,他像一隻掉進涸轍里的腫眼泡魚,一頭扎進了微博的唾沫大海里。於是,微博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孔子語錄熱潮,什麼「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不亦君子乎」 ……短時間內,形成了一系列發源於孔子的「 XX體」。人人都能來上幾句之乎者也,彷彿不如此便不會說人話,多年之後的「甄嬛體」曾經再度復興過這種盛況。

孔子以普及常識為己任,漸漸成為聲名昭著的教育學公知,他的認證信息上寫的是「魯國公第一參謀,孔子學院創始人」,而且在名字的旁邊加上了一個大大的V。從此以後,孔子踏上了孔子V的時代,而整個微博,也因為孔子V的粉絲與黑軍之斗,變得血雨腥風起來。

第一次大事件,就是留名青史的「兩小兒辨日」。一個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拍了一張剛剛升起的太陽,說「祖國的文化果然博大精深,這不正是個曰字嗎?」後面有人留言說:「擦,弱智,那是個日!」很快,隨著微博大號匈奴蠻子及姚早晨的轉發,爭論漸漸白熱化。有人說:「早起的太陽比較扁,一看就是曰;而且曰字比較有文化,可見這個孩子是高帥富之後!」另一個人反駁說:「擦,冒充有文化,小心被雷炸。早起的太陽,明明是個日,曰你個頭啊。」

最後,還是文化學大師孔子V老師出來主持公道,他是這樣說的:「日,瘦長挺拔,象徵著青年之氣;曰,溫柔敦厚,象徵著長者之氣。看出日的人,朝氣蓬勃;看出曰的人,善良厚道。」雖然大家也還是不服氣,但礙於孔老師的面子,都紛紛轉發幫頂。孔子V大師藉此又多了十萬粉絲(其實沒人知道,那兩個小孩的馬甲,都是孔老師的弟子註冊的)。

雖然孔老師名聲在外,但畢竟網路是虛幻的,一遇到現實中的生計問題,孔老師就束手無策了。在他第N次被流放之後的某個冬天,饑寒交迫的孔老師縮在一個破落的山洞裡,幾天滴水未進,差點餓死在微博直播頁面上。還好,某個國家的小皇帝良心發現,及時派人送來了食物,而且傳召孔子進宮,加官進爵——其實,那個小皇帝是孔子的粉絲,他實在不忍心眼睜睜看著直播中的孔老師倒斃,他實在想看著他繼續表演下去。

孔子V老來得勢之後,他的徒弟們雞犬升天,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漸漸給老師加封稱號,有人喊出「夫子」的美稱,有人祭出「至聖」的大旗。於是,在春秋末期的微博江湖上,一場關於孔子的造神運動轟轟烈烈搞了起來。一時間,對於孔子大師的敬仰之情有如北京大雨般瓢潑而下,直湧入廣渠門內久久不能散開。

飄飄然的孔老師,做起了美食節目,說出了著名的八不食箴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殪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當他把這些話貼在自己微訪談的主頁上時,當年曾經跟他傳過緋聞的南子小姐,悄悄回復了一句:「夫子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差點餓死的孔仲尼嗎?」這句話後面,緊跟著一個「瀑布汗」的網路表情。


推薦閱讀:

為何漢宣帝評價元帝:「亂我家者,太子也!」?
有哪些不錯的關於國學的網站?
日韓文化中怎麼那麼輕易就允許人下跪磕頭呢?
古人怎麼知道滄海桑田這個道理?
歷史學和金融學在職業發展上存在交集么?

TAG:歷史 | 孔子 | 史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