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CPI、PPI 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什麼?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經濟數據面面觀,更多「經濟數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不需要解釋著三個指標的涵義;
有時候,這三個指標不是同向變動關係,那分別反映了哪些經濟現象或者經濟問題?
PMI及PPI是先行指標,CPI是滯後指標,前兩者對後者會有一定的傳導性
PMI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並處於上升通道時,經濟有逐漸過熱的趨勢,傳導至CPI,表現為通脹壓力
PPI向CPI的傳導則在於,中間品價格的上漲會導致終端商品價格的上漲。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CPI的構成中,最大頭的是農產品價格,而非工業品價格,而PPI所影響的更多是工業產成品的價格,在這種結構性差異下,PPI對CPI的傳導性並不強,甚至於,中國PPI的影響可能通過出口傳導至美國。正好做過一個說明CPI和PPI關係的科普短視頻,奉上,這倆反映的是通貨膨脹率,PMI是採購經理人指數,反映的是行業景氣度。
微視頻科普請用力戳下面鏈接:
通脹讓你錢包變癟了多少?5分鐘看懂CPI和PPI - 騰訊視頻視頻下面是文字版:
看著CPI天天在漲,很多小夥伴都產生疑問,我存在銀行里的錢是不是貶值了,今天能買包子的錢明天會不會連饅頭都買不起了?小韭今天花五分鐘讓大家了解CPI和PPI。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名字又臭又長,我們只要知道它們都是根據物價漲跌編製的指數就好啦,每月9號左右公布。
例如,2016年12月9日公布,CPI同比上漲2.3%,PPI同比下降2.7%。同比捏,就是與1年前同月相比;一般還會同時公布環比,就是與上個月相比。
1、CPI是怎麼算出來的?在全國500個市縣,都活耀著一個神秘的組織,他們喜歡在超市裡遊盪,從來只看不買,這些就是隸屬於統計局的物價調查員!
好了,你們以為這些調查員每個月去看了物價報告給統計局就編出了CPI吧?敗天真咧,要是這麼簡單還需要講嘛?
首先,CPI的統計範圍並不包括所有消費品,而是選了8大類,262個子類的商品。
然後,統計局根據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給每個分類定一個權數,簡單來說就是人們買某類東西花錢越多,這類東西在CPI計算裡面占的分量就越大。目前我國CPI的權數大概是:
果然是個吃貨的國度,食品佔了34%!特別說明下,圖裡面的居住是不包括買房的,只包括租房裝修什麼的,不然居住的佔比早就逆天了。統計局說了,買房那算投資,不算消費!
這樣調查員了解了價格後,再根據權數加權計算,就能算出每個市縣的CPI啦。最後,再按照各個地區消費水平,給每個地區定一個權數,消費水平高的地方對CPI影響就大,再匯總加權計算,就得到了各個省、全國的CPI。
2、PPI是怎麼算出來的?PPI不像CPI離我們生活那麼近,因此沒那麼有名,常年生活在CPI的陰影下。
CPI統計的是我們購買日常消費品的價格,而PPI則統計的是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的出廠價格。簡單理解,CPI統計的是你買東西的零售價,PPI呢,就是工廠出廠商品的批發價。
計算方式和CPI差不多,只不過不用調查員去逛超市了,直接選擇有代表性的企業,讓他們每個月報來就好。
3、CPI、PPI能反映通貨膨脹嗎?我天朝疆域遼闊物產豐富,如果想了解物價漲跌了多少,總不能一個個商品說吧?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指數,反映物價水平整體的變化,所有就有了CPI、PPI。
物價上漲,道上行話叫「通貨膨脹」,是「流通中的貨幣變多了」的意思,錢多了當然漲價。物價下跌,叫「通貨緊縮」。
嚴格地說,CPI和PPI並不等於通貨膨脹率,因為CPI和PPI都只反映了它們調查對象的價格變化,而不能代表全社會所有商品的價格變化。所以單看CPI和PPI來判斷自己存的錢貶值了多少,是不科學的。但這兩個指數都是反映通貨膨脹的指標,從它們的變化中,是可以看出購買力貶值的大趨勢的。
4、那我想知道自己的錢真的貶值了多少,怎麼辦?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貨幣代表的是購買力,最後一定是要對應到物質財富的。我們每個家庭的消費習慣都不一樣,可能有的家庭買食品的佔比多,有的家庭買汽車的佔比多。而要判斷通貨膨脹對一個家庭購買力的影響,一定是根據家庭消費結構不同而不同的。
舉個例子,小韭家50%的錢用來買吃的,50%的錢用來買書學習。小蔥家100%的錢都用來買吃的。當食品價格上漲一倍的時候,對小韭來說,她的綜合購買力只下降了25%,而小蔥卻下降一半,這就是消費結構不同對購買力貶值的影響。這也是編製CPI和PPI指數的原因,因為實在無法說清對每個人的通貨膨脹程度。5、通貨膨脹好還是不好?
通貨膨脹就是物價上漲,物價上漲了我們能買的東西就少了,當然不好啦!NoNoNo,你這樣回答一下就丟掉了自己卓爾不群的B格。
一般認為,適度的通貨膨脹是有利的。價格上漲,會刺激廠商多生產。而因為擔心未來漲價,人們也願意多消費,這樣經濟中需求供給都會增長,經濟就會快速增長。經濟好,人民生活才好,他好我也好。而如果通貨緊縮,廠商也沒有生產積極性,人們也存錢不消費,經濟就會陷入停滯。
6、有時候CPI和PPI的變化趨勢不一致,怎麼回事?CPI反映的是一些日常消費品的價格變化,PPI是反映工業生產品的價格變化,它們的統計對象不同。當然也有一些統計對象是重合的,因為消費品里也有一部分是工廠生產出來的嘛,所以PPI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CPI的先行指標。作為都能夠反映物價變化的好基友,CPI和PPI應該有一致的變化趨勢。
上面這個圖是從2000年開始CPI和PPI同比漲跌幅的變化,大於0就表示該月同比上漲,小於0就是下跌。之前,這對好基友基本是同正同負,直到2012年3月,CPI天天漲!PPI天天跌!這說明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一天比一天不值錢,哇咧,咱老百姓買的東西還一天比一天貴,仔細想想,竟然悟到一個真相,莫非錢全被淘寶賺走了?
別慌,讓小韭來幫你把這事兒串一下。
2008年的時候,全球經濟危機,國內也不景氣,為了刺激經濟,我國推出了閃瞎眼的4萬億投資計劃。這個計劃簡單來說,就是狂批項目,大幹快上,建建建!
看看上面的圖,CPI和PPI在08年後直線拉起。這麼干雖然在當時刺激了經濟,但也留下了後遺症,就是一股腦建,沒摟住,建太多了,特別是像鋼鐵、煤炭、水泥這些行業,生產出來的東西太多沒人要,賣的比白菜還便宜也賣不出。一句話說,就是供給大於需求。
我國現在提出「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壓縮淘汰這些過剩的生產能力,讓供給和需求重新平衡。
而CPI保持上漲,一個重要原因就是CPI的權重里食品占的太高了,看看超市裡肉價吧,誰讓我們生活在這個吃貨的國度呢?
http://weixin.qq.com/r/vz8cBPDEOa1GrbRn92qt (二維碼自動識別)
首先,需要先了解CPI、PPI、PMI的意思。
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5元的貨品及服務。
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PPI即生產者物價指數或者說是產品價格指數。如鋼鐵、木材、電力、石油之類引致需求的生產要素價格現期與基期的價格和不變的商品種類和權數乘積之比。
客觀上說,這CPI/PPI和股票價格並沒有直接聯繫。只是人們普遍認為CPI/PPI上漲(過高),一般是經濟偏熱(過熱)的表面特徵(排除特殊原因),國家會出台相關政策來抑制經濟過快增長(例如:加息,提高準備金率等),這會影響到股市中的資金量,導致股價變動。
PMI即採購經理指數,PMI是一套月度發布的、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分為製造業PMI、服務業PMI,也有一些國家建立了建築業PMI。目前,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建立了PMI體系,世界製造業和服務業PMI已經建立。PMI是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指數,反映了經濟的變化趨勢。
再者,三者的相互關係可以發現互相影響,互為因果。PMI及PPI是先行指標,CPI是滯後指標,前兩者對後者會有一定的傳導性。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對CPI(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影響有兩種途徑:其一、企業生產者的原材料、工資價格上漲導致企業生產成本提高,那麼企業盈利空間減小,為了保住既有的利潤,企業不得不在銷售的消費品上面進行加價(所謂的價格加成),進而導致一般消費品價格上升(CPI)上升;其二、初級農產品的投入(肥料、農業工具等)價格上漲,導致初級農產品(比如做薯片的薯)價格上漲,和以上相似,又將導致食品類消費品價格上漲。
PMI對CPI的影響則主要由於PMI本身是對某個領域的經濟或者整個經濟榮衰的衡量指數,一般以50為界,低則衰,高則榮。一般而言,當經濟趨向繁榮即超越50時,表明經濟走勢良好,如果大幅度超過50表明經濟過熱,供不應求,CPI則很可能隨之升高;相反,如果大幅低於50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危險,CPI自然降低甚至為負數。
這個問題的答案隨便百度上搜下就有很多答案基本上都是靠譜的,PPI和CPI有一定傳導功能但不完全是,詳細原因就不說了。我想補充的是國內的index成分、比例非但與國外不同,並且是保密的。在這個是保密的情況下一切分析都可能是扯淡,所以大家還是聽統計局的吧。
在CPI和PPI之外還有一個原材料價格指數PPIRM。
把經濟粗糙的劃分為上游企業,下游企業和消費者,那麼粗略的看PPIRM是上游的成本,PPI是上游的收入,下游的成本,CPI是下游的收入,消費者的成本。
PPIRM-PPI-CPI的傳導既有成本推動從上到下的機制,又有需求推動的從下到上的機制,還會受到產業結構的影響。比如這一波的PPI上升並沒有帶動CPI的上升。因為上游企業壟斷程度高,有定價權,能夠將PPIRM的上漲轉化為PPI,但下游的分散度高,更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在利潤空間侵蝕完之前沒法將PPI轉化為CPI,終端需求又不是很足。在中國PPIRM-PPI的機制一般都比PPI-CPI明顯。
PMI則是另一套路子。
好像是09年,樊綱在《經濟研究》上發表了一篇CPI和PPI的關係,做的是GRANGER因果檢驗,那個檢驗本身沒啥意思,不過他談了一些思路,也許會對你有啟發,但是這篇論文爭論也挺大,到底是CPI帶動PPI還是PPI帶動CPI,還是互相影響?數值上體現出的因果關係也許並不能代表全部,我個人認為CPI在先,PPI在後。
1980-2014,中國的物價漲了多少?
(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
1980年 6.0 % 1981年 2.4 %1982年 1.9 %
1983年 1.5 % 1984年 2.8 % 1985年 9.3 % 1986年 6.5 % 1987年 7.3 % 1988年 18.8 % 1989年 18.0 % 1990年 3.1 % 1991年 3.4 % 1992年 6.4 % 1993年 14.7 % 1994年 24.1 % 1995年 17.1 % 1996年 8.3 % 1997年 2.8 % 1998年 -0.8 % 1999年 -1.4 % 2000年 0.4 % 2001年 0.7 % 2002年 -0.8 % 2003年 1.2 % 2004年 3.9 % 2005年 1.8 % 2006年 1.5 % 2007年 4.8% 2008年 5.9% 2009年 -0.7%2010年 3.3%2011年 5.4%
2012年 2.6%2013年 2.6%2014年 2.9%
那麼按照官方數據,34年間中國物價總共上漲7倍;
從2000年到2014年的10年間中國物價僅僅上漲了30%。
呵呵。10倍不止吧?
PMI和物價邏輯上正相關,因為短期看需求,QDQS框架下,量價同向。CPI和PPI,邏輯正相關。PPI高了CPI肯定會高,CPI高了名義工資也會高,反過來影響PPI。高頻數據不一致很正常,有短期干擾也有統計因素。
棉花漲價了,衣服也就漲價了啊
推薦閱讀:
※英文世界中值得推薦的財經博客與財經網站有哪些?
※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有哪幾個主要觀點?
※商用無人機產業以後會有什麼發展趨勢?
※如何給非金融人士簡要解釋 M2 貨幣、GDP 和 CPI 之間的關係?
※如何評價印度宣布沒接受銀行問詢之前 個人存款不得超過74美元?
TAG:經濟 | 經濟學 |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 宏觀經濟 | 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