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劣幣」的存在反而有利於整個系統/環境/平台的發展?

比如,對於一個平台而言,雖然我們都擔心劣幣會驅逐良幣。但,有沒有可能,存在一定量的低質量用戶,反而對平台有利呢?

也可以談一談在對生態環境/金融市場/商業案例等的研究中,發現了哪些 「劣幣有利」的現象?

如果這種機制是存在的,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平衡良幣和劣幣之間的關係呢?


上周去了一趟杭州,和 @馮晗 老師聊天的時候提到了發表論文的問題,覺得似乎可以作為一個答案。

很多研究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可能並不需要有論文寫作的能力甚至進行研究的能力,但是在短期內大學一定要求研究生髮表論文的情況下,一些「水」期刊的存在可以使得這些人能夠得以順利畢業,並進入崗位發揮自己的能力。

後來我又想到之前自己常用的一個例子:

如果某地的行政制度過於嚴苛,通過一些違法手段來繞過制度限制,最終反而可能達成有利於當地建設的結果——姑且稱之為「賄賂」的正外部性。

這兩個例子可能太過嚴肅(而且也很負面),來說一個生活中的例子:

最近去某家商城買衣服,正好商城各個櫃檯在搞活動,我去看的那個櫃檯是買2件打6折,但是我只看中了一件衣服,怎麼辦呢?結果銷售員表示不用擔心,她可以按照6折給我計算,只要把我這件算成是和別人一塊兒買的就可以了。從廠家的角度來說,這顯然違背了政策的經濟學初衷(二級價格歧視),但是反過來這又確實增加了銷售額和利潤——如果是原價我可能就不買了。

我覺得總結起來就是,如果制度不合理,那麼「劣幣」——違反制度的行為有可能反而有利於系統的發展。


順著 @司馬懿 的思路來強行建模。

考慮存在一個平台,比如菜市場,它對接商家與消費者。平台上買賣的商品是標準化的。

商家可以選擇對稱做手腳來通過缺斤少兩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而消費者如果認為存在缺斤少兩,可以選擇投訴。投訴後平台會檢驗商品的斤兩,如果的確存在,就懲罰商家,並給予消費者一定補償。

但投訴對平台和消費者都存在一個嚴格大於零的成本。而消費者對重量的感知存在誤差,因而只有當他們有足夠把握時才會選擇投訴。

這樣在均衡下商家會選擇一個嚴格大於零而又不太大的缺斤少兩數,消費者此時沒有確切把握,只能選擇忍讓。但消費者事後可驗證斤兩,所以結果就是平台本身的競爭力受到影響。

而如果存在一些消費者,他們無論買到多少東西都會選擇投訴,那麼,如果這些人足夠多、平台施以的懲罰足夠大,商家又無法區分他們與普通消費者,那商家最優的策略就變成了足斤足兩。

此時,在均衡下,雖然表面上看這些消費者的投訴行為在無謂地浪費平台的資源——因為此時商家是沒有缺斤少兩的——但他們的存在對平台是有利的。


我比較喜歡這種腦洞題,考驗強行建模能力的時候到了! 多謝 @星日馬 的邀請。

假如存在兩種消費者,支付能力高的和支付能低的。和一個壟斷企業。假設這個壟斷企業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時候應該服務所有的消費者,而壟斷企業為了利潤最大化選擇了只服務支付能力高的消費者——因為生產線是統一的,為兩種消費者分別生產兩種質量不同的產品進行價格歧視不划算。

現在支付能力高的消費者裡面有一些「劣幣」,也就是劣質消費者,比如喜歡買了之後亂退貨。那麼企業如何處理這些退貨呢?其他的支付能力高的消費者是不會要的。於是企業只能打折處理,銷售給支付能力低的消費者。最後形成的均衡就是消費能力高的消費者購買新貨,消費能力低的消費者購買功能基本相同,但是被拆過封的退貨。也就是說,這些支付能力高的消費者中的「劣幣」就客觀上幫助了壟斷企業實行了二級價格歧視,提高了社會總福利

繼續,我們考慮一下信息傳遞。有一個信息發送者,一個信息中介,一個信息接受者。

如果信息中介非常精準的把信息發送者的信息傳遞給信息接受者,那麼當發送者和接受者之間存在利益衝突的時候,效率損失是很大的。可以想像一個專家,一個信使,和一個決策者。決策者和專家之間存在利益衝突的時候,專家建議A,那麼決策者可能想選B,然後專家預計到決策者選B,於是可能還會建議C…… 這種現象在Crawford-Sobel模型詳細的討論過這個問題,最後的均衡就是決策者劃定幾個範圍,讓專家只選範圍,不選具體的值,然後自己對範圍內的數字取一個均值作為最終的決定。這就是利益衝突導致明明很精準的信息變模糊的原因。

但是如果中間這個信使是一個很差的人,有的時候傳遞專家的信息是準的,有的時候就忘記了專家的信息,自己隨便找一個信息彙報給決策者呢?

這可能是好的!因為當決策者拿到信使傳遞過來的信息的時候,決策者要考慮:1. 這個信息可能是真的專家傳遞來的,2.這個信息可能是信使瞎給的。考慮到瞎給的可能性, 所以決策者就會認為這個信息不一定代表專家的意見,而正因為如此,專家給意見的時候反而就可以給出更真實的意見。

所以存在一個信使犯錯誤的最優概率,能夠讓這個信息傳遞過程反而比信使完全精確的傳遞信息更加有效。可以粗略的想像一個給女神表白的場景,如果微信有一定的小概率自動發送表白信息而雙方都知道這一點,是不是羞於表白的人可以減輕很多的壓力,從而更願意表白了。


幾年前,還在國內上課的時候,我們基礎經濟老師下課瞎侃說過 「劣幣定律」 。

原句我忘了,意思就是:

逐底競爭意味著更高的風險,更惡劣的友商環境,比做高大上小眾更難生存。所以這些劣幣本身具有很多良幣該有的特點。

有劣幣存在的土壤,才會有劣幣吃掉良幣。

比如,你們玩遊戲就是為了攀比裝逼,潛意識這樣,哪怕嘴裡罵著低端遊戲也是為了鄙視別人。那麼你的身體就是會喜歡簡單暴力爽花錢就能攀比的吸血遊戲,而高大上遊戲你也玩不下去,這就叫土壤。而大量同質化換皮遊戲里能殺出來的廠商,本身製作實力絕對在平均線之上很多。


黃牛

中介

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


就是diversity的作用啊,沒什麼可多說的吧。

另外,經濟學裡的劣幣驅逐良幣這個說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劣幣能驅逐良幣說明所謂的「良幣」並沒有競爭優勢並不適應環境,「良幣不良」本就是個屁股問題。


就是diversity的作用啊,沒什麼可多說的吧。

另外,經濟學裡的劣幣驅逐良幣這個說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劣幣能驅逐良幣說明所謂的「良幣」並沒有競爭優勢並不適應環境,「良幣不良」本就是個屁股問題。


有的,比如解放初期,實際上廢除中醫是醫學界的主流態度,甚至於計劃實施,但是單憑當時的現代醫學資源是遠遠無法提供足夠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這可以看成良幣。

那麼一共的解決方案是,西醫不足中醫來湊,西藥不夠草藥來頂,甚至赤腳醫生也大規模上崗,這些就屬於劣幣。

但是本質的問題在於通貨緊縮(醫療資源嚴重不足),所以劣幣的替代效應也多少起點作用。

那麼到了二共時代,醫療資源依然相對不足,所以仍然需要劣幣進行適當的補充,只不過把赤腳醫生淘汰了。

但是醫療這個行業是最不講究性價比的,大家都是儘可能的選擇高收益的醫療方案,價廉並不是核心需求,生病喜歡往大醫院跑就是這樣的邏輯,這也意味著醫療行業的劣幣在理論上是無法存活的,同樣類似的是教育行業內得民辦教師,這些行業裡面劣幣能佔據一席之地,完全是良幣不足,所以良幣越多則劣幣越少,但是在良幣不足的情況下,這些劣幣是可以進行流通並保證體系運作的。


必須先定義「劣幣」,「劣幣」是「冒充良幣」的東西。

系統參照物,良和劣是相對的。

一個系統總有性價比,不可能無限提升質量,

所以那種「石油採光還有更先進手段代替」的想法,不一定能存在,很可能搞完了石油人類根本毫無解決能力。

劣幣的存在在於信息不對稱。

所以劣幣的關鍵在於它偽裝良幣,

所以是沒有存在價值的。


就材質而言,劣幣是比良幣更適合流通的貨幣。誰更劣質誰就更適合充當貨幣。

貨幣就是一個價值符號,它的材質本身不應該有任何商品價值。如果它的材質有商品價值,那麼當它的商品價值大於貨幣價值時,就會被有心人收藏,退出流通,因此可以說它是個不合格的貨幣。劣幣的優勢在於它材質本身是無價值或低價值的,只為流通而生,如果無法流通就什麼都不是。紙比金屬劣質,所以紙幣更適合流通。現在連紙都不需要,貨幣就是顯示屏上的一串數字,你說劣質不劣質?

之所以人們不喜歡劣幣,完全是另外一個原因:低劣材質的貨幣容易被發行者濫發,引起通貨膨脹。


有啊!渣男的存在,反而讓老實人獲得了接盤的機會。不然隔壁老王哪有什麼故事?


恕我直言,目前的高票都不太對。

劣幣之所以叫劣幣,是因為在短期內它可以代替良幣使用,且區分成本高。缺斤少兩的商家不是劣幣,因為它們很容易被區分。三流出版社不是劣幣,因為它們不能替代主流出版社。它們都是定位不同的相似商品,而非劣幣。

毒奶粉才是劣幣。

我認為劣幣是不可能起到良好作用的,因為它們通過替代性一定奪取良幣的生存空間,事實上獲得更多剩餘而提供更少價值,使得社會總效用降低。

三流出版社能對社會帶來一些好處,是因為它們的生存空間釋放了低需求的消費者剩餘。一流出版社在沒有這些競爭的時候可能也能捕捉到一部分這些剩餘,但終究那只是額外盈利,與其核心服務關係不大。

這時如果開了一家劣幣出版社,營造了一流出版社的氛圍,但夾雜靠出版社口碑才得以出版的學術騙子文章,終有一日東窗事發,此時很多發了文章的人都要受害,其他真一流出版社可能都已經倒閉了。

菜市場的例子也類似。短斤少兩商家不是(準確說不嚴格是)劣幣,賣毒菜的是。

只要擠占良幣的生存空間,一定降低社會整體效用。然而,非劣幣,也就是提供低檔服務的,只要存在對應的需求則一定提高社會總效用。


想什麼呢?所謂劣幣就是必然客觀存在的生態/環境/系統中的短時間尺度,和有限範圍內適應系統暫時合理現象。

被稱為劣幣就是因為它會限制,減緩整個系統長遠的良性發展。


我看完各種答案之後腦子裡浮現出的是2015年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當時的結論之一是:

「混蛋打了傻逼一頓,挺好的。讓傻逼知道這世界上有混蛋能治你,讓混蛋知道這世界上有法律能治你。他們都有所畏懼,老實人就能活得舒坦一些安全一些。」

如果默認這個結論對混蛋和傻逼都是貶義,在一定的條件下,社會群體可能需要混蛋違反法律來維持道德。


當年的山寨機最典型啊……

山寨手機低價低質量,侵犯知識產權,擾亂市場秩序,破壞行業競爭,順帶抹黑國家影響……簡直被手機行業口誅筆伐啊,妥妥的劣幣。

但是,華強北的存在,客觀上滿足了三四線人民群眾的通信需求,促進了手機業功能拓展,對整個行業、平台或環境來說,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完整成熟全體系的手機(配件)製造產業鏈。以至於在功能手機轉型智能手機的風口上,中國國產手機迅速完成彎道超車,誕生了小米魅族OV等一系列國產品牌。

喏,市場上的良幣們如諾基亞蘋果三星等眼睜睜看著一群low貨攪混水從擾亂秩序到搶佔市場份額結果還洗白了?我們的手機行業也得益於此沒被國外大廠徹底壟斷……


假設一個網遊裡面的平民玩家全都不玩了

那麼RMB玩家找誰來吊打?找誰來秀優越感?

那麼問題來了,相對於一個網遊來說,那些占著伺服器帶寬,又不給遊戲裡面充錢的玩家,那麼他們這樣獨立出來說算不算劣幣呢?

那如果沒有絕大部分的平民玩家在,遊戲裡面的流量廣告給誰看,頂級裝備賣給誰?

所以一定程度下,劣幣是驅動優幣的

而另外一個方面,如果我這個屌絲平民玩家老是被吊打,一怒之下充錢了,我對整個遊戲產生了收益了,我就變成了優幣?

所以一定程度下,劣幣是可以轉化成優幣的


最近讀到一個例子,關於偉光正的斯大林同志。斯大林同志怎麼得到列寧同志賞識的呢?和他喬治亞人的身份以及他的寫作能力當然有關,但是最主要的是,布爾什維克里基本都是知識分子,說起來一套一套的,但是不會搞錢啊!沒有錢組織怎麼運作下去,怎麼發展壯大?斯大林同志上學時候做過小混混,也頗為認同小說里讀到的一些復仇者的冷酷,有膽有謀,於是在其他布爾什維克大佬們主要都流亡西歐安安全全做寓公的時候,他就到處搶劫沙俄政府的運鈔車,記得好像十月革命前十幾年搶了1000多次,為布爾什維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經費。布爾什維克的勝利,這個令很多人側目的小混混恐怕確實居功甚偉。當然,二十年後他把當年的布爾什維克再一一清洗掉,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不過無論如何布爾什維克依然繼續偉光正,直到1991年。

我覺得這個例子里,為什麼劣幣有價值,是平台/組織自身發展所需的重要支撐力量良幣不能完全供給,而劣幣提供了這部分資源。tg發展歷史上無論是早期的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還是澎湃等人,包括蔣介石清黨前很多國民黨人,都提出要發動地痞流氓搞土改,不然不足以土改成功,也是這個道理。最后土改乃至整個共產主義革命確實是靠發動地痞流氓成功的,太祖講話也是肯定了這一點的,之後後來的選集里被紅色秀才刪去了。


劣幣之所以被認為是劣幣,很有可能是因為跟主流的¨良幣¨們或者生態的基調不符合。這種格格不入最有可能引發的是一些良幣與劣幣間的衝突。

而衝突可能創造的價值是:

1)衝突會激起良幣們強烈的情感,促使良幣們在極短的時間內更加赤裸裸的展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展示有助於良幣們之間的互相了解,進而產生更深的認同感。良幣們之間關係的加深,自然有助於平台/生態持續的發展。

2) 平台的基調/環境可能在一開始的時候是模糊的,不清楚的。每一次的衝突都是對平台運營方的一次考驗,每一次的裁決都是在逼迫著平台方更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態度。

P.S. 經驗之談,不喜請輕拍~


屎的存在有利於人的生存么?其實是人的生存導致屎的存在。


看了很多答案,感覺都有點意思,但和我想的不太一樣。

什麼是劣幣?也就是格雷欣法則,意思是份量不足的貨幣會被人收藏起來,把那些磨損的缺邊少棱的貨幣拿出來流通,最後份量足的貨幣在市場不見是綜影流通的全是份量不足的。引申下,劣幣可以是那些缺斤少兩商人、山寨冒牌貨、打學術雜誌名義的九流刊物,也可以是劣的制度等等,換句話說,不講市場經濟或者現代政治社會規則(破壞信用體系、市場體系、損害公共心理或者物質健康的一切導致信息嚴重扭曲使社會生活交易成本過高的行為)的可以統統稱之為劣幣。所以我並不同意上面匿名哥們說的,個人認為缺斤少兩商人是典型的劣幣,三流雜誌(三流還勉強吧,九流也很多,當然每個人的流等級不同!)也是。如果說低質低價可以說是定位,但是影響市場信用和公平的就不能算,如果嚴重加大了交易成本就更加不能算定位了。以雜誌為例,三流雜誌存在是有他的市場空間這確實不假,這隻說是劣幣制度下的劣幣行為了,如果三流雜誌加上扭曲的評價體系,這種劣幣危害性更大,尤其對於新手研究者。

回到正題,有沒有劣幣的存在反而有利於整個系統發展呢?

回到正題,有沒有劣幣的存在反而有利於整個系統發展呢? 第一,劣幣始終存在;第二,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那麼兩者是如何形成聯繫的就相對簡單了。首先從直接影響上,格雷欣法則多少促成了金屬貨幣轉化為符號貨幣(紙幣)。引申廣義上看,社會制度、市場規則和許多技術一直是在識別、避免、打擊各類「劣幣」的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進和優化,劣幣在變,社會系統和各類技術也在不斷提升,從而促成新的產業和新技術的出現。

儘管學過經濟學,但是實在對建模傳遞什麼的一點不懂,所以感覺 @司馬懿 的回答好高大上,可惜看不太懂!


推薦閱讀:

地質學本科生一枚,將來準備從事氣候變化這方面研究,類似電影《後天》那種。哪些學校適合我?
對科研無感,跟一個脾氣不好,團隊散亂的導師讀生態學博士,與生態學碩士畢業直接進入社會,怎麼取捨?
有哪些曾被認為已滅絕但實際未滅絕的物種?
家裡窗檯出現喜鵲窩該注意什麼?
為什麼要保護大熊貓?

TAG:互聯網 | 經濟學 | 生態學 | 產業經濟學 | 環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