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讀《論語》,總能品到悲苦之情?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儒家有一種悲情色彩。作為一種信仰,怎麼使別人相信呢?信你的教,未必在俗世中就能順風順水;不信你的教,也未必就日子過不下去。但是,佛教宣稱,修鍊者可擺脫六道輪迴,不修鍊者永受六道輪迴之苦;天主教和伊斯蘭教(這倆其實是同源宗教)宣稱,信者可洗脫罪愆上天堂,不信者則會受到末日審判。可見,這些信仰的教主們,都一種「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大無畏氣概,能不受現實世界的約束,宣講一套類似因果報應的理論,使信不信教的後果有天壤之別。通俗一點講,就是能理直氣壯的對信徒說:「信我的教吧,因為我能許你個好處。」而儒家,則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論,並言之鑿鑿的說:「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一下子就把責任全甩乾淨了。等於對信徒說:信我的教是你的選擇,信教後攤上大事兒你自己得兜著。歷史上,嚴重違背甚至瘋狂踐踏儒家信條、但又活得人五人六的人比比皆是,儒家弟子似乎除了口誅筆伐、說人家「遺臭萬年」之類隔靴搔癢的話,全然不能像其他信仰的教徒那樣氣勢磅礴、振聾發聵的宣判:此賊必下地獄/煉獄/接受天國的審判。總之,在自己的那套話語體系內,佛、天主教、伊斯蘭教都有一個冥冥之中的嚴重後果用以斬釘截鐵的「嚇唬」(形象的說法,不代表我褻瀆宗教或不敬,抱歉)那些膽敢不信自己的人;而儒家,不言怪力亂神,又經常被現實打臉,明顯「嚇」不住人。

更尷尬的是,隨著近年來國學升溫,儒家學說又成為忽悠大眾、佔領德道制高點的利器。工作中,某些領導經常教我:「年輕人,要專註於工作,不要被工資、考評、職稱這些蠅頭小利干擾精力!像我,從來不考慮考評的事!至於出趟差回來報銷的是,完全沒必嘛!為什麼要用這些小事干擾你的發展呢?我就從不報銷!」「你的功勞被別人佔了,你完全可以繼續安心工作嘛!為啥要因為一點蠅頭小利破壞團結呢?」然後就是一大套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子曰」。事實上,每次的考評領導都直接通過,而且有人替領導報銷、領導根本不用自己跑腿,領導自己的親戚沒評上職稱領導能拍著桌子罵一下午。但是,這些人只要一把「子曰」搬出來,說話時立馬就神氣活現、理直氣壯了!說到底,癥結還在於法家對儒家的指摘:你可以「仁」,但你怎麼保證別人也「仁」?

夜深了,每每想到這些,我彷彿聽到冥冥之中一個洞越千年的老者在哀嘆:「吾道窮矣!」


我總結一下題主的觀點:

1、儒家的信仰缺少一個強有力的主宰。

2、儒家的仁太高端,不是人人能做到。(言外之意是儒家用仁來麻醉大眾)

先說在下的觀點:

1、儒家,注意不是儒教,是在所有原始信仰當中,最早脫離原始宗教進入世俗和人文領域的。

2、顯然有很多人看儒家思想只看一面,要麼只看見修身的一面,要麼只看見事功的一面。

3、有很多人言必稱儒家,很有可能只讀過論語。更有甚者論語也沒讀完,只讀完了于丹。

-------------------------------------------------------------------------

觀點1:儒家的人文關懷。

世上很多宗教至今沒有脫離原始宗教的範疇,其特點都是用一個至高無上的主宰,以威逼利誘的方式來使人上鉤。這些宗教描述的前景一個比一個美好,又或者教人討厭、漠視或逃避現實世界。這些教主就沒有想過,眼睛一閉去打坐當然爽,但廣大百姓怎麼辦?誰來管他們?誰來為他們每日三餐真正說過話?佛家的大乘佛法在這方面作了改善,但在具體入世的路線上走的心性的路線,認為事功是等以下之的做法。

儒家則不然。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一早就說過,天道遠,人道邇。又說:敬鬼神而遠之。在言語間更是流露一種對鬼神的鄙視: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

孔子不是不信,而是完全弄懂了之後的過來人語。什麼叫祈禱?正其心,誠其意,這就是天道。關於這一點可以見《中庸》開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所謂「道」,可以理解就是別的宗教里的唯一的主宰。儒家這裡明確的說,如果要祈禱才有,不祈禱就沒有的,那就不是道。可離非道也。所以孔子才對子路說,丘之禱久矣!孔子心裡說,智商問題,跟你沒法談這個。對,孔子終其一生都沒有談形而上的東西,只跟學生們談修養,談人文,談入世的事功。原因是你們這班學生too young了,沒法談。

從這個角度看,由於孔子儒家的努力,使得中華民族很早就從宗教信仰中脫離出來,改為思考人生的哲學,本土的儒道兩家(注意是家非教)莫不如此。換句話說,中華民族一早就脫離了腦殘的、單方面的、不動腦筋的所謂信仰和皈依,直接在哲學層面來思辨人生的意義。所謂的道教,只不過是拉了道家的某些道理來作教義,用來愚昧沒讀過書的百姓以便起義作反而已。而儒家五經,更是明確指出這跟所謂的信仰無關,只是做人的道理(做人包括自我修養以及人文社會),所謂:

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

講的全是這個道理,大實話。後世的《大學》更是直接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跟信仰沒半毛錢關係。

再說生死的問題。

人類是一種有智慧的生物,有了智慧就喜歡瞎想。最能讓人類覺得恐懼、最容易亂想的一種事物,那就是死亡。因為自從有了智慧之後,人類就懂得趨利避害,懂得讓自己過得飽暖,過得更好。

唯獨是死亡無法避免。因此為了避免自己恐懼至死,宗教就出現了。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用兩種手段來建立(或者說保衛)自己的信仰。

1、畫餅。從活著到死亡,到死亡之後,宗教都有對應的教義進行解釋。例如:出門被車撞了,那是因為你不夠虔誠。出門撿到金子,那是因為這個唯一的主宰在照顧你。利用這個說辭,宗教可以讓愚蠢的人們心安理得地活在當下,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有出處,心理負擔就沒有了。

2、大棒。當有一些稍微沒那麼蠢的人產生懷疑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有地獄或類似的描述,總之你不信就不會有好果子吃。

於是宗教麻醉加恐嚇的方式來解釋死亡,於是活著的人就徹底放下心理包袱,或擔驚受怕,或高高興興地活著,直到死亡來臨。

本土的儒家很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

未知生,焉知死?

儒家乾脆認為,這些東西沒用,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治病,更不能解決死亡問題,免談。所以儒家終其一生,都是立足民生,立足現實社會來談信仰。孔子甚至說,拜拜沒有,那是拍神的馬屁,要是幹了壞事,再怎麼拜拜也沒用: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題外話,本土的另一大家道家,更是乾脆,提出的口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認為通過自身的修養,能自我飛升,與仙同列。所以對上仙可以尊敬,可以敬畏,可以學習,但不必去拜拜。所以在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沒有出現腦殘式宗教殘殺,道儒兩家的教化功不可沒。

-------------------------------------------------------------------------

觀點2:儒家的入世事功

儒家的思想對社會的作用,更多的體現在入世事功上,例如范文正公的兩句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為良相,願為良醫。

無數儒生為之折腰。又例如張橫渠: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些都是儒家入世事功的態度。

可以比較一下,兩千年來,誰為大眾的疾苦奔走出力?宗教人士嗎?只有儒家開宗明義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公然挑戰世俗王權。試問哪一個宗教能做到這一點?巴不得緊抱世俗權力的大腿從中謀私而已。

在行事方式上,儒家是明知不可而為之。儒家一向要做清流,要做中流砥柱,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文死諫,武死戰。上馬殺敵,下馬著書,君子不器,允文允武。所謂: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正是儒將入世事功的精彩表現。試問哪個宗教人士能做到這一點?老老實實帶著人在講大道理已經算好了,不用說各種捐款和各種雙修靈修,更不用說罄竹難書的某某軍東征了。

當今所謂的儒學、國學,恕我直言,都是西貝貨。都是在儒家的外皮上裝了不知道什麼玩意。假若儒學真能復興,世上多了許多剛正不阿的清流的話,這個社會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糟。

所以當今把兒女送什麼國學班、女德班,看了之後不禁閃過一句網路名言:沒文化真可怕。

-------------------------------------------------------------------------

觀點3:儒家興起只不過又一種成功學

真正的儒家經典在十三經當中,論語僅僅只是一部語錄體,完全不能表現全部儒家的思想。再說上至孔孟,下至王陽明,中間有一千多年的跨度,其中能稱得上大儒的人物多不勝數。從這些大儒的為人處事中處處能閃現儒家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全有了。只抱著區區一本論語無疑是盲人摸象,坐井觀天。更不說今人大多數不能讀懂古文原籍,所學到的國學,只不過是某位學者吃下去再拉出來的東西而已。當今什麼東西最熱門,就是成功學最熱門。從十年前興起國學而來,現在多了多少個聖人?一個也沒有。倒是這些推行國學的人悶聲發大財,賺了個盆滿缽滿的。正如不久前的《窮爸爸富爸爸》那樣,熱了一陣,有哪位窮爸爸真正變成富爸爸了?這些推行國學的人,不談儒家勇於救世的責任,不談剛正不阿的事功態度,單單只挑修身養性的來說事,其用心可見一斑。

-------------------------------------------------------------------------

總結:不是儒學沒落,而是世人打開方式不太對。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個遠,並不體現在空間上,更多的體現在時間上。我相信目前來說,正確讀懂並理解儒家的人為數不少,而在各個領域發揮中流砥柱的人更是多不勝數。但這些必須要正真承傳儒家精神,想通過報國學班而學得這種傳授,無疑是痴人說夢。


秩序黨真懂儒家?儒家的政治主張一向是湯武革命,順天應人,看中國歷史上走馬燈一樣的改朝換化,比起西方一個王室可延續數百年而不倒,儒家的革命成分比西方的基督教之類教導人民君權神授再苦再難也得尊敬政府的東西多的多,進步的多吧?至於抱怨權勢者用道德制高點來忽悠人民接受不公,又與儒家何干?論語里明確記載: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自己被欺負,卻還阿Q一樣的用道德來約束自己,不去反抗而是逆來順受,對不起,孔夫子實在看不起這種沒出息的人,孔子教導的是: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挨了欺負,得用智慧去干回去,只有仁對自己有利時,才去行仁才對。如果自己沒本事又沒腦子,受了欺負又不敢反抗,那你活該受欺負,儒家才不要與無能之徒為伍。

至於利益方面,領導一句小人喻於利,然後他自己就開心的當小人,自己卻連和小人鬥爭周旋的精神都沒有,真連小人都不如啊。別污辱論語了,論語里講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如果你活成窩囊樣,充分說明你根本不是仁者,智者,勇者。而論語連如何應對那種人都指出來了: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什麼意思?沉迷心機,不走正道,雖一時可佔便宜,但終不可能長久,所以這個社會上人不走正道終要吃虧。可惜當今世上很多人毫不理解聖人之言,把逆來順受當成仁了。所以我同意你最後那句:吾道窮矣。


這個,我覺得你好像沒讀通論語啊。

夫子曰:敏於行而吶於言,儒學是做而不是說的。那些把儒學選做了統治工具的人如何解讀那是他們的事,真正的儒者心中應有自己的信念,而這信念來自你,是你自己,對論語所傳遞出來的夫子的仁心善念,夫子的擇善固執、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所感動,然後反省自躬,想明白自己為何感動、為何努力,然後擇善固執,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夫子曰:樂在其中矣。顏回曰:不改其樂。

你應該從沒有讀論語而反省過吧?!學習、反省,君子之道也。反省什麼?

我安身立命所求的是什麼?

我所堅持的錯了嗎?

我今天堅持我所堅持的了嗎?

你為什麼要管他人說什麼?!你自己想要什麼?!你想清楚了沒有?!

讀論語讀到痛哭流涕,然後方知儒學是教我如何求心安、得快樂的,你找不到你因何而樂,所以才會有這麼奇怪的問題。

儒學只能教會你把心放安穩了,給你一個積極進取、理性平和的心態,給你一個堅韌不拔、努力學習、勤於反省的人生態度,剩下的如何實現你的目標、別人怎麼說你怎麼理解,這和儒學有關係嗎?

我關於儒學的一些回答,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儒學 - 收藏夾 - 知乎


不悲情,先秦開始我們就有了遠超時代的理性精神,將精英從鬼鬼神神中解救出來。

「嚇唬」有用么?!宗教是什麼時候開始乖巧的,大家都知道,往前百年,最噁心的事情都是這幫信教的乾的。

你遇到的噁心事情跟儒家思想無關,只能說是遇到噁心的人了。就算沒有所謂的「儒家熱」,他也可以用佛家、道家、天主等等的思想噁心你,要在教義中找到類似的語句簡直不要太容易。

PS:現在國學熱的那幫子紅人懂個屁的儒家思想!!!


儒家和儒教是不同的,如同道家信的是無為,而道教信的才是三清,然而,儒家又如何弱於其他?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即天地勝過神明千萬倍。

這才是儒家。

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於血淚中齟齬前行,這也是儒家。

宗教控制信徒多是用恐懼,火獄,地獄,撒旦,濕婆,唯獨儒家不同,支撐起它的,是理想。敬鬼神而遠之,重祖先子民,其餘皆去。

夫子道不窮,只不過現在宣揚的並不是真正的儒家,儒家的仁也從來不是忍氣吞氣,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這也是夫子的話。

至於悲涼,春秋亂世,禮崩樂壞,悲天憫人,有何不可!


一句話,沒有好處誰信儒。

學儒是為了得利益,子曰,,吾之道一以貫之。。即儒學有一個完整的連貫的脈落直至使人悟道。

比如道,如果解釋為規律,德,就是合乎規律。。天地有道,而人以其德達於天道。德者,人之道也。

學道德是末,並不重要。明道德才是本才最重要。。。

得道者興,無道者亡。。。真明了道德才是有道德,學道德只作參考,還是別人的道與德,唯有自己的道與德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貫之,簡而易學,,比之讀萬千成功學,倫理學,心理學,,,,知道萬千道理依然不懂生活豈不強了太多,為什麼不學儒家?

人有其道,則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一以貫之。。。修習之行在於格物以致知,,,明道而有德,,王陽明說,格物,規正事物,格者行也,知猶識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也,,,

總結,,,天下有序是天下的,萬物有序是萬物的,我心中有序才是我的,我心中有序是德,天地有序是道,德若合於大道,則明明德於天下。。

學儒是以有道則興為前提的,,,如果認為無道也興,時也,命也,鬼神之力也,,,那也沒辦法,,,確實有許多人發混蛋財,,,而如我輩,還是要窮也窮個明白。。。。


很想答答這個問題,但是積累的不夠。所以只能從主觀層面講講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作為一種信仰,怎麼使別人相信呢?信你的教,未必在俗世中就能順風順水;不信你的教,也未必就日子過不下去。】

因為儒家嚴格意義上本來就不是一個「宗教」,他更類似於一套行為規範。「君子固窮」也好,「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好,是自我約束,本來就不是拿來「約束他人」的理論。所以答主會對領導的行為不滿——你怎麼能拿自我規範的東西來要求別人呢?類似於求人幫忙,嘴上卻說「這對你來說也就是舉手之勞」——舉手之勞是自謙,對他人這麼說是明顯的冒犯。

儒家告訴你,「這麼做是好的」、「那麼做是君子所不屑的」,制定一套仁義的基礎原則,從三從四德發展到五常,始終是一種價值觀。儒家雖然尊聖,但並沒有強調聖人的「超自然能力」。儒家不曰怪力亂神,也沒有一套輪迴的體系。這些都與現存的三大世界性的宗教有明顯區別,因此將儒家與宗教對比,從而認為儒家在道德約束力方面不如其他宗教,繼而認為儒家有悲情色彩,我認為是不妥的。

題算是答完了,但總覺得自己沒說道點子上,就再多啰嗦兩句吧。

我對現存三大世界性的宗教並沒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就我所知,釋迦牟尼最初並不想創立宗教,且他是反對神靈信仰和偶像崇拜的;基督教最初也是一套自我規範,伊斯蘭就不說了,怕。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也是從《道德經》而來。

也就是說,宗教最初都是一套行為規範,至於後世怎麼看待、如何發展、怎樣利用,壓根超出了創造理論之人的控制,甚至多數背道而馳。

我始終認為,宗教就是某個利益代表(個人也好,團體也好)利用人對於信仰的需求為自己謀利的工具。

但人的確是需要信仰的,因為人的精神是脆弱的,在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時需要某種慰藉來幫助自己以免崩潰。如同一個翻不過身的烏龜,四肢亂動,靠自己能不能翻過來?也許能,也許不能,而信仰就像一隻幫他撥動的手,甚至是烏龜想像出來的手,能夠幫助它度過這個難關,最終翻過身。所以我們看到大多數堅強的人,往往經歷過不為人知的巨大苦痛,最終造就自己心理的強大。內心強大了,對精神上的慰藉需求往往就不那麼充分了,直到他的人生中又出現顛覆其認知的事件。

信仰的範圍是很廣的,儒道是信仰,共產主義也是信仰。信仰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它能讓人面壁10年,也能讓人渾身浴火卻不發一聲,直到生命逝去。偉大的不是信仰,是擁有信仰的人啊。

所以,對於那些價值觀低劣,還自以為是的人,答主完全可以一笑而過。

畢竟,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看了諸位知友的答案,本人拜服諸位的學識之淵博。

太多的知識,往往會填滿人的大腦和思維,導致人忘記了最初的事實。

1.什麼是儒家?

如果限定在先秦時期,中國傳統文化跟儒家文化是一回事。

儒家的第一代集大成者,是周公旦,(竹簡能留下來該多好)。

儒家的第二位集大成者,才是孔丘。(克己復禮,周禮,周公旦時期奠定的經典)

2.儒家要幹什麼?

解決問題。

3.問題越來越複雜,怎麼辦?

儒家的知識體系也越來越複雜。

從儒家到諸子百家。從樹榦到樹枝和樹葉。

什麼 ?你說諸子百家不是儒家?

廣義的儒家包含諸子百家。

——————————切一刀————————————

PS:題主讀論語,心情不佳時,可讀莊子。

題主讀禮記,無聊時,可讀孫子。

諸子百家,總有一家適合你。。。

PS: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是怎麼來的?

從儒家到諸子百家的大發展,使得一種意識形態變成了 意識形態體系


為之前抖的機靈抱歉,我就說一句話,我看論語學而篇第一句話看了半個月。


儒家是精英主義。因為人本身的局限性,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做到儒家的要求,成為儒者。

儒家致力於「先富帶後富」,先鼓勵一小批人成為儒者,然後兼濟天下,讓其他人能夠吃飽肚子。

而那些羨慕著儒者身份的人,又無法在行為上真正做到儒者,每天拽上幾句論語,就自以為是儒者了。

就好像幾個上不了華山山頂的三四流武者,只能在華山腳下隨便比劃比劃,「華山論劍」,就算得上是超一流的武林高手了。

至於其他宗教,只不過是給予人心慰藉罷了。你做得好,上帝在保佑你;你做不好,上帝在考驗你。而同時,最牛逼的是,人和人之間,不經常互相搭理的,也沒有多少人會完全信任他人。於是其他宗教創建了一個「上帝」,然後你可以述說自己的不足,述說自己的幸運。這個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上帝,就像有了一個真誠的朋友、兄弟、老爸老媽,然後對著想像中的「它」,傾訴自己。可以治很多心理病。

當然,無論是儒家,還是其他宗教,總是沒法讓所有人類都成為無私的、勇敢的、智慧的人。但最後,總是只有一批無論有沒有宗教或者儒家都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成為優秀的人。剩下的最終都成了路人:平庸、無知、普通、窮、丑。

這不是嘲笑,這只是事實罷了。還沒有聽過什麼宗教、學說能夠解決貧富差距的;也沒有什麼宗教、學說能夠成就大部分人的。留下的,只是希望、夢想,與無奈罷了。

而且,還不能怪什麼宗教、學說。只能怪人類在那麼多智慧面前,最終還是選擇放縱,選擇隨便,選擇懶惰,選擇虛偽,選擇無知罷了。


吾道在己不在人,正己方能正人。

精神信仰不是教你鑽營。

問這種形而下的問題,我有理由認為樓主明顯根本不懂儒家。

儒家作為一種安身立命之道,說通俗點就是教人文明高尚,懂嗎?何必與沒原則的群畜爭個高下短長。


佔據道德高地攻擊別人,古今中外都有的。魏晉有禮法殺人,明清有貞節牌坊,國外有火刑架,有胡克8……


論語者,二十篇,羣弟子,記善言。此書是孔子傳道之書,在魯國與弟子論學,論治,論禮,論樂之書也。分為二十篇,連重出二百五十三章,共計一萬五千九百一十七字,皆是孔子弟子所記之善言也。又有齊論,亦分為二十二篇,其次第章句多與魯論同,今齊論不見於世。孔子生於東周之末,痛諸侯之專恣,於是自衛反魯,作春秋以正王化。四時皆備,舉春秋以為名者,取春生秋殺之義,寓王者之大權也。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也;罪我者,其惟春秋也。孔子作春秋以寓王法,筆則筆,削則削,游、夏不能贊一詞。因獲麟絕筆,故春秋稱曰麟經。通記一萬八千字。』


這個是你論語讀的太少,你們領導似乎是專門受過用論語忽悠人的培訓。

其實論語並不忽悠,比如你們領導說什麼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你可以直接說自己的職位就是小人的水平,領導才是君子,要讓你講義很簡單可以,把領導的位置先讓給你,或者請你們領導狠狠的用利引導你吧。而且論語里還有句"君子使人以義(有限的責任及合理的報酬),小人使人求全責備(要求盡量多,回報盡量少給)「,這應該才是你們領導的管理方式。當然,你不太可能直接和你們領導這麼說,但是你們領導引的論語完全是歪解亂用,你可以考慮當他放屁,或者把論語真實的意思有某種婉轉點的方式表達給你的領導,讓他知道他那玩意忽悠不了你就好。


推薦閱讀:

新儒家和最近興起的"儒憲"有什麼關係?
仁和義的區別是什麼?
請問如何存夜氣和守平旦之氣?
如何看待「繼儒藏、佛藏、道藏之後,又要搞《馬藏》了」?
在工業化、城鎮化時代,鄉賢自治很可怕嗎?和土地流轉有關係嗎?

TAG:儒家 | 論語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