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無邪的小孩子是怎樣一步步成長為虛偽無聊的成年人的?

究竟是什麼,讓曾經的我們,變成了現在的我們。


謝邀,我說的可能大家不贊同。我覺得小孩子也並非都是天真無邪的,大人也不都是虛偽無聊的。


瀉藥,在這周末的晚上,我覺得回答這樣的問題這是心曠神怡!

在我小時候我一直在窺望成人世界,我從來不覺得變成所謂「無聊」的大人是什麼傷心,悲哀的事情。

我一直認為,我要是經歷過那些「無聊」,「虛偽」的大人曾經經歷過的事情,我可能會比他們還壞的多。

好,究竟一切變成這樣,為什麼?

1,當你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世界對你是寬容的。別人會比較容易原諒你犯的錯,因為你還小。而成年之後犯錯了就要承擔責任,你老闆會罵你半死,利益相關,摩擦大,自然要處處留意。

2,你還小,父母保護著你的天真。而你長大的時候,他們老了,你得自己堅強了。

3,成年之際,18歲,不管18歲以後幹什麼,之前的大部分時間,你都差不多是待在學校里學書本上的知識,不那麼需要在社會上打交道,生活就是這樣簡單,你又哪裡需要什麼複雜,虛偽呢?

世界,是個太大的地方,所有的人生活在一起,你難以決定你會遇到什麼人,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你可以堅持善良,堅持純真無邪,

只是,你要有智慧保護你的純真無邪,因為純真無邪,非常脆弱。


我沒覺的是天真無邪演變成虛偽無聊

只是長大讓我們擁有了更多的保護色讓我們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生活


謝邀。天真無邪的孩子是什麼概念?我試著解釋一下:

所謂天真,是指把世間的事物分為好和壞,並且認為壞離自己很遠。同時相信壞人的本質並不是真的壞,可以通過說服等文明的方式來感化,壞的最後也會變成好的,世界一片光明。

所謂無邪,是指心裡沒有邪念。值得一提的是,邪念是個相對的概念。有人人為地給你確定一個正念,才會有邪念的概念。

歷代封建統治者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為自己的統治服務,他們把「自己就應該高高在上,指揮一切。」作為正念灌輸給整個社會,讓人民認為「弒君」為邪念。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想法背離了當前社會所須遵從的道德,這個想法就是邪念。但是孩子根本不了解這個社會,心裡還沒有所謂的「正念」,那麼也就沒有邪念。所以,「孩子是無邪的嗎?」,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孩子有的只有自己天真的念想。

隨著孩子是成長,他必然失去那一份天真。取而代之的是「知道這個世界的黑暗,但仍然相信著光明,並為之努力」。

但是正如題目所問的,為何一些人卻成長為「虛偽無聊的成年人」了?

這就要提到本次回答的重頭戲--「犬儒主義」,所謂犬儒,是指當面對一個欺負弱勢群體的壞的制度、黑惡勢力時,首先自己向壞的制度、黑惡勢力屈服,然後將自己變成壞制度、黑惡勢力的一部分,欺負比自己更弱勢的群體。

那個前些天打了快遞小哥的那個人,你信不信,在自己領導面前肯定笑得像條狗一樣。俯首甘為領導添,橫眉冷對孺子牛。

也就是說,他們的喜和怒已經不是基於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標準,而是事物能不能給我帶來利益。所以這種人的喜怒哀樂就顯得虛偽。

犬儒主義的另一個癥狀是「娛樂一切,玩世不恭」,因為自己屈服於惡勢力,為了不讓自己良心上過不去,就假裝自己對良知道德毫不在乎,他們不僅嘲弄權貴,也嘲弄良善。對權勢輕蔑的同時也伴隨著對理性的消解。在這方面很突出的就是網易新聞下的評論,沒有他們不敢開玩笑的。但是隨著成長,就會發覺那些人其實很無聊。因為壞制度、惡勢力並不害怕你對它嘻嘻哈哈。他們怕的是人民嚴肅地對它說「不!」

避免「犬儒主義」就能避免成長為一個虛偽、無聊的人。

一種與生俱來的韌性,使我們不願同流合污;一種深埋心底的道德,讓我們不會對它挖苦嘲弄。

生而為人,堅守自我。


參加越來越複雜的學習、工作、生活;見過了世間的美麗的景色、醜惡的犯罪;我們失去了父母羽哺育下的天真無邪,但是迎來了更加真實,在世界上頂天立地的我們。

總的來說,我不太同意題主的這種「一步步成長為虛偽無聊的成年人」的提法,因為我覺得小孩再怎麼天真無邪也只是暫時、不獨立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自父母、學校、生活環境,社會背景,新聞媒體…多重方面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而幼兒到成人的變化就是逐漸社會化的過程,幼兒剛剛對社會有認知的時候,是來自父母和家人,隨著幼兒成長,收到的影響,接收到的外界信息越來越多。當幼兒開始見識到不同的人性,不斷更新對世界的認知。可能也越了解這個世界的規則。在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不像當初的自己,也變成了一個現在的自己。所以,負面的結果就是成為冷漠的成年人。並不是停留在赤子之心就是好的,而是在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後,依然保持赤子之心,對這個世界有所尊重。


人的成長往往發生在不經意的時候,我並不願意變成現在這樣,但是,有些時候自己的決定還是會讓自己大吃一驚。我不以最深的城府去面對我所應該面對的一切,而他們卻以最深的城府揣測我的一切。變化的不是自己,而是旁人的眼光。


同意@退休老頭說的:小孩子也並非都是天真無邪的,大人也不都是虛偽無聊的。

天真無邪是要勇氣和自知的:當你察覺到現實,仍然說真話做實事,就是天真無邪。大人的天真無邪是敢看敢做敢笑敢哭。孩子的天真無邪是要看要做要笑要哭。


所有珍視的一點一點破碎


天真無邪的小孩子怎樣成長為我是地球中心的中二少年的。


謝邀。

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成年人不全部是虛偽無聊的,哪怕對一個人虛偽的成年人在對待另一個人的時候可能就是真誠天真的。

不過是小孩子沒學會戴上面具,而成年人學會了對待不同的人戴上不同的面具罷了,幸好大部分成年人都有一兩個能卸下面具的朋友。


謝邀。

我覺得你的補充說明作為問題,可能比現在作為問題的句子更好,也許更符合你的本意。

小孩子也會無聊的,無聊這個事似乎與年齡無關。

那麼剩下天真和虛偽,我覺得是環境使然吧。人是群體性動物,幾近一刻不停地與這個世界在互動,其中大部分是與人互動,且隨著年齡增長,與人互動的比例也在增加。在互動中人們形成彼此的界限,因界限而分隔出不同的利益,然後本著自身利益盡量最大化的天性,虛偽這種互動中學會的技巧狀態也會慢慢熟練。

當然有成年人不虛偽,只要其有足夠的實力、資源在互動中即使不用虛偽這種技巧也一樣不影響自身利益,或者即使影響了,也可以不在意,而選擇棄用虛偽這種技倆。

同時,也有小孩子虛偽,特別是那些沒有得到所謂無條件的愛的孩子們,如果天生又比較敏感的話,那麼對如何與大人互動來獲取到對自己有利的方面,這些小孩也是學得會虛偽的。小人精,是很會哄人的哦

如果回到你的補充說明,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問題。

這裡插入一個故事。

前幾天跟高中同學見面,他說他review他的人生里走錯的幾步,首先就提到對資產增值這個事沒有意識,或者說意識得太晚。他說的有些文鄒鄒,我白話翻譯一下就是後悔自己沒有早幾年買房子,現在就可以像另一個十幾年前就炒房的同學一樣身價幾千萬。

當初的起點可能是差不多的,那麼10年時間,為什麼身家就相差這麼大捏?怎麼回想,都想不通啊,自己怎麼不開竅呢。我理解老同學感慨的是這個。

沒有人可以開上帝視角,那些彷彿穿越了的人,在人生每個關鍵節點都做了最偉大、英明、正確的決定,確實很令人羨慕啊。

但對普通人而言,過好每個當下,可能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那些所有曾經的當下變成過往,就是過去的我們。過去彷彿跟我們的現在有關,可能是時間給我們的錯覺。我有時候甚至覺得,過去的我們和現在的我們並沒有什麼關係。這其中沒有必然的規律在驅使著我們從過去就長成了現在。

可能很多人會說怎麼可能?家庭出身,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大部分。我基本上同意,馬克思恩格斯們思考了那麼多年,已經很深刻地意識到社會階級這個事,還做了大篇幅的論述。上中學時背啊背,可能根本不理解,然後全還給老師了。如果有人願意重新認真讀讀馬列主義,一定會有新的收穫和啟發。(此處扯遠了)

還是有好消息的,畢竟世界是平的了,比馬克思那個年代,進步了很多。所以我們所受到自身所處階級帶來的天然約束也小了很多。我們還沒有完全是生而自由的,也不是長而自由的,但是,我們所得的自由確實是更多了,尤其當拉長時間線來看這個問題的時候。

so,我確實越來越傾向於認為,不必去追求過去如何演變為現在,只要過好當下,期待未來就好了。可能,心想確實會事成的,那就是我們建立的規律。


推薦閱讀:

遊戲《Alan Wake》最後的一句 "It"s not a lake. It"s an ocean." 是什麼意思?
有木有對你影響很大的哲理小故事呢?共同分享一下吧!?
對真正愛的人真的不能太在乎是嗎?
你知道哪些發人深省的小故事?
生活里什麼樣的現象或者場景會讓你聯想到鹿晗?

TAG:生活 | 故事 | 人生 | 生活經歷 | 人生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