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醫學生和醫生是不是更容易抱怨自己的行業?
學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咖喱雞的回答
題主觀察到的現象大體上是可以肯定的,即網上可以看到很多醫學生、年輕醫生的抱怨。提問本身有意義,但問題描述太失敗,容易吸引火力。
你把工地民工被磚頭砸死、過勞死跟醫生被病人砍死來類比,這個,畢竟邏輯分析和歸納能力是智商的一部分,往深了說就不友善了,我就不吐槽了;程序員輻射大生女兒什麼的(你跟吃 X 射線的醫生比嗎),民科都會忍不住的,也不需要親自吐槽了;還有你覺得高中畢業生選擇專業的時候,真的知道那些選項背後對應的出路和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嗎,算了不說了,馬上有一群學生物的過來砍死你。
就糾正幾點,說清楚了,這個問題才能回答:- 醫療本身不是福利,醫生的工作也不是你的福利,別人選擇做一個工作,咋會是給你當福利的呢?蒼老師、波老師給你的福利也是要拿錢買盤的對不對。醫療服務本身不是福利,政府補貼你看病、幫你付看病的賬單,補貼初級醫療保健以保證醫療公平性,這才叫福利,搞清楚。
- 幹活當然不是純粹為了錢。但是「純粹為了錢」的對立面顯然不是「完全不care錢」啊 ,錢還是很重要對不對,要吃飯啊,要養家嘛,還想過得稍微人模人樣一點嘛,本事強的人,還可以奢望下體面富裕的生活,這一 點 都 不 可 恥。
- 好像沒見誰抱怨持續學習這點。
- 「忙說明有活干,有錢拿」,那不一定。如果一個工作的薪酬是計件的,那可以這麼說。如果一個工作加班有加班費,像貴行業一樣,那也可以這麼說。但這些不是醫療行業的普遍規則,對於年輕的來說,邊際收益不遞增。
開始回答問題,剖析下抱怨的來源,我個人並不感到煩惱,所以不是變相抱怨。
1、每個行業都可以聽到抱怨,抱怨的東西不一樣。所有人都幹得笑嘻嘻,賺得樂呵呵的,那是泡沫經濟,要不就是龐氏騙局。醫學行業的抱怨有時代特殊性,也就高發於這幾年,不是常態,未達頂點,也不會一直這樣下去。
2、我跟你一樣,也很討厭聽到抱怨,尤其是那些跟我毫無關係,或者我無力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十分理解外行人看到某個行業的人經常抱怨的時候的那種厭惡,就像我聽到別人抱怨自己婆婆如何強勢,自己老婆如何控制欲,聽一遍表示同情,聽第二遍表示 Shit happens,第三遍表示 I don"t f**cking care. Don"t wash your dirty laundry in the public。即便你真的苦,聽眾也是會煩的,誰喜歡祥林嫂?有比抱怨更高明的方式。
3、這一開始是媒體的進攻,和醫療界的被動反彈
醫療界向來不善於與媒體打交道,前幾年的輿論環境,那是不忍回顧的,可以說是極盡抹黑之事。醫患糾紛的報道,第一時間只採信患方一面之辭,寫出來的報道相當聳人聽聞,群眾被忽悠得慘。還記得有個新聞,農婦吞魚刺卡在食道,刺穿了食道背後的主動脈,造成一個假性動脈瘤,非常危險,需要做主動脈弓置換,這個手術連同人工血管等高值材料需要二三十萬。網易當時的標題大概是:農婦魚刺卡喉,取刺起步價30萬。更別說 柴會群 記者這樣,炮製「縫肛門」報道的人渣敗類。
所以,你不佔領輿論,媒體就要吊打你,你打不還手,輿論環境就會促進成現實中的傷醫暴力。醫療界的抱怨聲,是這幾年大量曝光的醫療暴力事件才引出的。發聲不是為名聲,是為切身利益。當然,正了視聽,難免矯枉過正。苦水一倒,就一發不可收拾。都說了,醫療界向來不善於藉助輿論,更別說醫學生了。我都感到捉急。
3、年輕人是抱怨的主力,年輕醫生待遇確實不好
醫院是財政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越大的醫院,越是醫院自己掙錢養自己人。理想的收入分配,就應該是醫生提供一份服務,你給相應服務的錢,而葯錢是葯錢,你自己去買也一樣。但醫療服務的價格是被嚴重壓低的,比如你去協和看個專家號(不是特需的那半天),才 14 元,這個錢顯然不足以養活相關人員。那麼醫院就得在葯上再賺一截(15%),才養得起一個醫院幾千萬把人。政策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國家聰明。醫療服務的錢,醫保是得給你報銷大部分的。葯錢,那不一定。這樣一來一回,其實省了大筆醫保開支,剩下老百姓自己承擔了。相應的,醫院內部,主刀、帶組的醫生,其產生的效益是很容易量化的,能做到多勞多得。而不主刀、不開藥的年輕人,很難量化其工作量,工作多少都從屬於其老大工作的一部分,其角色也容易被其他人所替代,所以具體的收入分配就很有差異性了。對於多數醫院,年輕人都沒有什麼議價權,往往拿得很少,維持一個基本水平,直到獨當一面才明顯改善,這個明顯改善,在很多大醫院會到 35 歲以後。你想啊,收入低的時候,正是成家立業的早期,那壓力是很大的。
4、整體從業環境普遍惡化
不同層次醫院的醫生,面臨的從業環境各有各的不好。小醫院患者缺乏信任,大醫院擁擠不堪,工作量過飽和,醫生也煩躁,患者也煩躁。刁的人越來越多了,必須非常謹慎,否則法律風險,人身風險,稍有不慎就要把自己搭進去。以前沒那麼兇險。真是不在這個位置體會不到這種壓力。我不抱怨,但有人會說出來。
5、轉型期的政策折騰和門檻提升
醫學生、研究生、規培生、年輕醫生,這些人抱怨的並不是你說的,干雜活什麼的。近十年學醫的人正經歷著我國醫學人才體系的巨大的轉型,這步子邁得之大,可以說扯到了每個人的蛋,其中有一部分人的確是被反覆折騰了,為了當醫生,經歷的培養期比後輩都要久,也比前輩長得多,而且效果並不保證。這兩個回答下面已經詳述過:如何看待「5 + 3」住院醫師規培後再加 2~4 年專科規培? - Luxenius 的回答 、 為什麼很多人本身是醫生,但都勸別人不要學醫呢? - Luxenius 的回答 。
政策導向一度未能理清學歷培養和規範化培訓之間的關係,處於轉型期的人被坑慘了,我看到很多抱怨的人都出自這部分。在很多人的期望中,學醫就是讀 5 年醫學院,考取醫師資格,然後在一般醫院行醫,或者再讀個碩、博,去更好的醫院工作。這在他們入學的時候的確如此,但到畢業的時候就變了,比如 3 年規培變成硬性要求(博士也是 3 年,只是一些地方可以酌情縮短而已),這對他們來說是額外的 3 年。而再晚一些入醫學院的卻可以 3 年同時拿到碩士學位和規培證書。現在還出了個額外 2-4 年的專科醫師規培制度,什麼時候成為硬性條件還未知。然後中間還出過學術型碩士學歷不能用於報考醫師資格證這種幺蛾子。延長了培養周期,推遲了就業,這段推遲期的待遇是遠不如直接就業的。衛計委給每一個規培者撥了 3 萬元一年的培訓經費,但是各地方執行各異,有的醫院就是直接把自己本應支付的錢給省了,甚至還有到手不到 3 萬的。你體會下。培訓效果好也就算了,實際上多數醫院是沒有教學條件的,這部分人就成了打黑工,幾年廉價勞動下來也沒有應有的成長。
以後政策把學歷培養跟規培整合了,以及培訓更規範了,勞動保障健全了,你就看不到這類抱怨了。所以,我們都希望這是暫時的。
拋開規培不看,從業門檻也是極速攀升的。十幾年前,醫學人才是主要靠學歷和出身分層的,而且要求還沒那麼高,我選擇學醫的那會兒,我們醫院主要科室還招過碩士。到我讀完博就業的時候,名校博士是起點,且必須拿出足夠的成果以體現發展潛力。我同屆同學 11 篇第一作者 SCI 的 Article 未能競爭到我們醫院的崗位。晉陞的話,留洋是硬性要求,臨床工作、教學、發表和基金不說了,都是基線條件。其實我大致認同這樣的門檻,但這種門檻與很多人的初衷不一致。
6、急驟的公立醫療改革的是背後的原因
看病難的本質原因是什麼?全國 13000 多家公立醫院中,三甲醫院只有 700 多個,這些年大家習慣的看病模式,都是大病小病都直接去本地區最好的醫院。這註定了看病不可能不難。政策制定者早就知道這一點,決定效仿發達國家,實施分級醫療改革,希望把小病、初診、慢性病穩定期等都留在下級醫院,大醫院集中精力解決下級醫院解決不了的問題。理論上這的確可以大大優化醫療資源的分配,減少浪費。
但是群眾不會買賬啊,基層水平有多差,傻子才看不出來。於是政策制定者又搬來了北美的畢業後規培制度,希望通過至少 3 年的較規範全面的臨床歷練,提升醫生的基線水平,把剛培訓完的醫生放到任何醫院去,起碼能直接用,能規範行醫。
可是,人往高處走,下級醫院待遇那麼差,畢業生誰願意去呢,相應的,群眾也不願意去。按理說,應該是給予基層更多財政補貼,提高待遇吸引人才。但衛計委是個拿不出錢的部門,也就只能制定政策。用了一招叫嚴控公立醫院規模。再好的大醫院,非但不可以擴張,近兩年還要求大醫院必須縮小。比如我們醫院,要求縮減 30% 的床位數。這樣你們去大醫院,更掛不上號,住不上院,還不只能往下級醫院去了嗎?人才也是一樣,大醫院沒有那麼大規模了,也就不需要那麼多新人,就業的人多怎麼辦,只好抬高門檻,碩士不行要博士,博士不行,要博後,土博不行,要海歸,要科研成果。夠不上要求的,只好往下考慮,最終逼迫一部分人到基層去。
分級醫療、規培制度,長遠來說是正道,但也需要較長一段時間來逐步準備和過渡。可是,國家衛計委定下的 Deadline 是多久呢?2020 年。這兩年才開始大規模鋪開規培,到 2020 年就要建立好分級醫療,這麼短時間,人才儲備哪裡來,人才缺口怎麼補?除了從頭培養的以外,當然必須把現有的年輕人拖出來改造了。
大概就是這樣,很多人對這行的期待是穩定,而這幾年發生的是動蕩。現實變化速度快,「以為的」和「實際的」普遍 mismatch,這是我理解的,抱怨的最大原因,單純的「葉公好龍」或者「信息不對稱」不足以解釋。其他的,抱怨學業壓力的,我不認同。抱怨科研壓力的,我理解,但也不認同。
最後,你提到發達國家的醫療的弊端。我從來不敢黑美國的醫學,人家總體上就是做得更好。水平高不說了,要不我們去學別人什麼呢。你看到的國內相對於美國的那些便利和廉價,恰恰來國內自對醫務人員的壓榨,這不是什麼優越性,就像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樣,終究會轉型的。你聽到那麼多抱怨,這是壓榨的外在表現,伴隨的其實是剝削帶來的「紅利」。我跟你一樣不喜歡這些抱怨,但作為外行人你應該也理解了,聽得到抱怨的時代,是紅利的時代,你賺大了。中國有一句話叫「悶聲發大財」,這是最好的。—————————————————————16-2-12更新—————————————————————
如果前一次更新講得都是醫護群體抱怨的根本原因,那麼此次更新我要講的就是我剛剛意識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誘因。那就是——我們面對的指責和猜忌真的太多了!
親愛的同道,請你們仔細想一想,在不面對那些無端指責和猜忌的時候,你們抱怨醫生這個職業所帶來的種種不公的情況總共有幾次?
對於我個人而言,真的少之又少。我也翻閱了一些醫學同道的回答,多數抱怨也都是由這些指責和猜忌引發的。客客氣氣的問題下沒有幾個回答帶著抱怨。
題主,在你面對不公和委屈的時候,難道不會為自己聲辯嗎?既然你也會為自己聲辯,為什麼別人就不行呢?你這也太雙標了吧?
—————————————————————16-2-9更新—————————————————————
講真,我說這幾句完全是因為題主選了一個特別不恰當的提問時間。擱平時我可能也就看看別人罵他就得了,但是他非選在衛計委剛發完文這幾天來這麼一出。本來衛計委發文通知我們5+3規培改成了5+3+X,醫學博士基本得到35歲才能不靠補助過日子。對於任何一個對家庭有責任感的人而言,這個消息帶來的打擊都是無比沉重的。在大家心情都不好的時候他站著說話不腰疼地來了這麼幾句,不罵他罵誰?
不瞞大家說,在剛得知這個消息的最初幾天,我真的覺得前途突然變得一片灰暗,用「崩潰」這兩個字真的毫不為過。選擇從醫之路會終生學習我知道,可是我不知道上學這件事居然會演變成五年之後又五年,五年之後又五年啊!
題主講,你不容易別人也不容易,要忍。然而就算忍過去,前程又能好到哪裡去呢?以前總以為醫鬧是因為受教育程度低所以才打打殺殺。可是你看,中科院都當醫鬧屆的帶頭大哥了,政府公職人員都把護士打癱瘓了。人不講理起來啊,就算有了知識有了文化,不也還是那個德行嗎?真的,我第一次動了要放棄的念頭。
所幸的是,在家人的安慰和支持下,我終於能夠安下心來,繼續前行。最起碼,先把第二個五年熬過。
明白了嗎?我們之所以抱怨,是因為類似這樣讓人對前途失去信心的事情發生得實在是太多又太頻繁了!
從07年到16年,醫患矛盾愈演愈烈,到現在每周三四起傷醫事件都不能算多的。這個現狀並不是我造成的,卻害我的父母親人每天擔驚受怕,完全不敢看任何和醫鬧有關的新聞;
原本重科研型和輕專業型研究生的政策支持在13年說變就變,打了我們這些剛讀了幾年科碩的人一個措手不及,根本就是坑爹;
「5+3+X」意味著我在畢業之後要再吃五年基本工資加補助。可是這點錢,說實話,也就夠我自己活著罷了。然而我已經27歲了,我需要供養父母,面臨著生育問題,可我拿什麼錢來做這些事?我們這裡已經算是情形很好的地區了,最起碼這一年兩萬的補助還能發放到位。可是放眼全國呢?多少規培生連這點補助和基本工資都拿不到。深圳規培生市政府門前拉橫幅討薪的新聞剛過去沒有幾天啊!
題主,你講醫療是公益事業,這不假。但是把醫療衛生事業做成公益事業這件事應該由政府操持,而不應該讓普通醫護來承擔。我們每一個醫護都是普通人,也要吃飯,也要奉養父母,也要照料子女。所以我們需要我們的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最起碼讓我們能對這麼多年默默支持我們的親人有所回報。我們的親人支持我們只是因為愛我們,他們不是醫生,也並不愛你們,有什麼理由要求他們跟著我們一起受罪,一起奉獻?
你又講,國外醫生不也是這樣過來的?並不是,國外的醫生實習之後就有一筆不菲的收入了。
你還講,在國外醫學學費高昂,我們換成國外那種模式可能根本學不起醫。人家學費高是因為收益高啊!你擱在中國學費那麼高、收益那麼低、風險還那麼大,那也得有人學才行啊!如果中國醫生的收益高到美國醫生的程度,我們不說絕對數,就說相對比,即便其他條件不變,也不會有現在這麼多的不滿積壓在心裡。
你又說其他行業也有風險,我說,那風險不一樣。被你幫助的人反咬了你一口,那是什麼滋味你能明白嗎?那和被砸死能一樣嗎?
中國的醫鬧對醫護的所作所為已經讓世界稱奇了,只說lancet就已經發表過多篇相關文章了。中國的醫護收入水平之低比照尼泊爾、巴基斯坦都差得太遠。作為被衛計委和醫鬧進行精神和肉體雙重摧殘的群體,難道不應該用我們微弱的聲音,表達我們的不滿嗎?
當我們的不滿匯成江河,那是不是有可能「上達天聽」,改變我們目前窘迫的處境呢?有可能的,具體事例詳見刑法修正案九(管不管用放一邊,有了就已經是個進步)。你以為我們真的只是在抱怨嗎?
所以,我們表達不滿,首先是因為確實處境窘迫,第二是為了宣洩情緒,第三是為了改變處境。這樣的回答夠了嗎?
————————————————————
原答案————————————————————題主,我就問你三個問題:
1.你左一個公益,右一個不求回報的,在道德制高點上站著你冷不冷?
2.抱怨兩句怎麼就不行了?抱怨是比得過殺人了還是比得過放火,都值得你寫篇征討檄文了!3.人家抱怨自己的事情跟你有什麼關係啊?人家抱怨完不該怎麼幹活還怎麼幹活!你不愛看不會不看啊!管地怎麼比衛計委還寬啊!友善度不要了,愛咋咋地!長文,不喜勿入。
首先回答「為什麼部分醫學生和醫生喜歡抱怨」的問題。
誠然,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難處」,而各種「難處」集合在一起的職業恰恰是醫生。
1. 收入相對於學歷來講較低,接觸人員成分複雜。
首先,與「學土木」的比,醫生收入確實比題主所說的「一個月兩三千」多一點(答主接觸的是省級醫院新入員工月薪水平,不清楚基層醫院情況;規培期間有的醫院可能不到2000),但是醫院就業的起始學歷是碩士,省級醫院基本是博士。土木工程領域的碩士和博士月薪是多少我不知道,我主觀臆斷覺得至少能超過3000吧。其次,題主說「學土木」的人"還要在工地上和民工混",除外題主對「民工」的歧視不說,醫生接觸的人不止是「民工」(絕無歧視意思,引用題主描述),還包括罪犯、吸毒者、妓女、流浪乞討人員等等生活在社會最陰暗面的人員,最可怕的是有的患者根本不知道職業,不排除有殺人犯、黑社會、吸毒者之流匿名就診的可能,這可能是「學土木」的人所不能、不屑、不敢接觸的人。2. 非正常死亡事件多。
首先,「學土木」「有被砸死的可能(可能這個和醫生會被醫鬧砍相似)」,在同情「學土木」的人有可能產生這種不幸之外,我要指出的是被「砸死」與「被醫鬧砍」是不同的意外死亡類型:「砸死」是意外,按照嚴格的操作規程,發生意外的概率會降到最低;而「被醫鬧砍」則是人為事件,即使按照嚴格的醫療規程操作仍不能得到保護(更有甚者,有醫生正是因為開具醫療常規所包含的檢查、藥物而被人為是過度醫療被砍)。此外,在「砸死」和「被醫鬧砍」而死亡之後,對家屬心理上的創傷後者遠遠大於前者。其次,過勞死確實在醫生和「四大」都存在,區別是「四大」收入高、地位高、成長快,而醫生收入低、常常有醫患矛盾、成長慢;如果說「四大」是「在競爭中拿命換錢」,則醫生是「在醫患矛盾中賣命還不掙錢」;在「四大」干幾年跳槽去任何一家公司都是骨幹,在醫院干幾十年才有向下級醫院跳槽的希望。第三,題主說「程序員也抱怨死得早,輻射大,全生女兒」,我敢說和平年代接受輻射最多的絕對是醫生。醫院裡的輻射源是現代社會裡最容易接觸到的,X片、CT、造影是X線,放療是Gamma射線,131I治療是Beta射線,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各種核醫學檢查者身上發射出來的射線;在傲嬌的「程序員」早已拋棄CRT顯示器的今天,很多基層醫院還在CRT前接受X射線(謝 @楊桓 指正)。相比這些,「程序員」還好意思說「輻射大」嗎?至於「全生女兒」是無稽之談,也沒見心內科、放射科、放療科醫生「全生女兒」的,不表。第四,醫生接觸到的危險遠比其他職業多。除了上面所說的,常規傳染病、耐葯菌、新型病毒、化療葯等也在默默侵蝕醫生的身體。但是因為選擇了這個職業,就不得不接受這些危險,所以也鮮有「抱怨」這些危險的。3. 工作環境臟累差,非本職工作壓力大。
確實「各行各業剛畢業的學生都會被支遣來支遣去做最臟最累的活」,事實上醫生一輩子都在干比你想像的更臟,比你想像的更累的活。首先,醫生的工作環境之臟是你想像不來的。你認為「學機械的要下工廠摸機油」就是臟,我想說你還是太年輕了。不要說手術台上滿肚子散發著陣陣惡臭的大便、感染傷口積存的一抔黃色膿液、膽管炎病人膽管里抽出的黃綠色稠稠的感染膽汁,單是讓你面對一個尿毒症患者交談你都受不了。而醫生要一輩子面對這些患者,並且不能漏出厭惡的情緒。其次,醫生,尤其是外科醫生,年資越高工作越累。你也能不信,事實上確實如此。一個高年資醫生帶兩個中年資醫生,每個中年資醫生手下有3-4個低年資醫生。低年資醫生只上自己負責病人的手術,而高年資和中年資醫生必須要上全組的手術。所以做醫生必須要老當益壯,直到退休。有幾個人敢終生在「四大」?第三,醫生之累除了臨床工作(本職工作)外,非本職工作也很多。絕大多數大學附屬醫院醫生除了醫療之外還有科研和教學任務,所謂「醫教研」全面發展。教學不說了,各行業老帶新是慣例。現在說說科研,你不能想像程序員白天寫程序晚上寫論文、土木工程除了上工地畫圖紙還要去做實驗發論文、會計業餘時間還要搞研究,而作為全能的醫生,我們要掌握專業英語來閱讀文獻、掌握生物專業的實驗技術來做實驗、掌握數學專業的統計方法來分析數據、掌握英語專業也不要求掌握的單詞來撰寫論文。科研實際上是半強制的,不搞科研不能升職稱,即使通過職稱考試也不聘你,你有什麼辦法,只能搞。其他行業有幾個是這樣的?4. 政策變化頻繁。
「別的專業也有像醫學一樣要不斷學習的」,醫生更是如此,大多數醫生會自覺學習,作為醫生也希望自己的醫療技術能夠從學習中得到提高。題主的意思說醫生抱怨活到老學到老,這是對醫生「抱怨」的曲解。醫生抱怨的不是終身學習的工作性質,而是頻繁變化的政策。身為無力改變政策的醫生,看到對自己不利的政策抱怨兩句都被有些人看不慣,那麼7800萬中國股民豈不都是怨婦?醫學生選擇醫學專業確實像題主所說的是「自由意志」,「沒有人強迫」,也沒有「高考時信息不對稱」。但是目前政策變化像變天一樣,高考時的制度與現在完全不同,是醫學生、學校、醫院,甚至當年的衛生部都沒想到的。如果高考時知道政策要變臉,我們這屆又是變臉後的前幾批小白鼠,我的「自由意志」是絕對不允許我報臨床醫學專業的。回答「如何看待衛計委發布:在規培之後多加2~4年專科培訓? 」時已經吐槽了醫學教育政策的變臉,不贅述。對於這樣一個收入相對較低,接觸人員成分複雜;非正常死亡事件多;工作環境臟累差,非本職工作壓力大;政策變化頻繁的工作,醫生護士們不但沒有放棄,反而保持一顆積極的心,肩負起重擔,認真負責地完成工作,儘力讓患者滿意。難道這些人不是最可愛的人嗎?
再回答「很盲目崇拜西方國家的醫療體系」的問題。
現在的中國醫生和醫學生確實崇拜西方國家醫療體系,但絕不是盲目。
首先,在西方國家,醫生的社會地位、收入和認可度是相匹配的。不是說收入越多越好,而是各方面相匹配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現在中國的醫療制度:醫生教育定位於精英階層,政策是最高要求,工作強度直逼「四大」,收入是服務業一般水平,醫鬧警察不敢管,有糾紛不管青紅皂白一律賠錢。這就是我國醫療體系的狀態,只強調高質量,沒有經濟保障和安全保障。身處這種狀態中,你讓我不崇拜西方?
其次,任何制度總有弊病,比如像題主所說「福利國家如加拿大,澳洲,看病一般都等待很長」、「美國的醫療收費是畸高」,這也不是醫生希望看到的,也不是醫生能解決的。各國大選的醫療政策都是引人關注的熱點,但這是「肉食者謀之」,與醫生沒有半點關係。在西方,醫生看好病,管他政府怎樣改革。在中國,暴民們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從來不是找政府,從來是砍醫生。身處這種狀態中,你讓我不崇拜西方?第三,西方醫學教育產生的「巨量貸款」在工作後能迅速償還。美國醫療教育的瓶頸在於入學要求高,而不在於學費。美國私立醫學院一年費用4萬美金,而畢業後從事Primary Care每年收入195000美元,專科醫生平均收入284000美元,也就是說工作1年就能回本,即使有「巨量貸款」,工作幾年之內也能迅速償還。在中國上醫學院每年花費按RMB 10000(絕對良心價)算,按最快畢業的8年制算,畢業月薪RMB 5000,償還時間甚至比美國還長。身處這種狀態中,你讓我不崇拜西方?第四,中國有些醫療政策實在無腦。作為政策制定者的衛計委官員竟然沒有一個從事臨床醫療的,所以制定出來很多無腦政策。比如前幾天,兒科醫生崩盤後,衛計委要求內科醫生湊。這就好比後端程序員不夠了讓前端去湊。這不只是無腦,也是違法的,早就有人吃了大虧。湊出來的兒科醫生你敢帶你娃去看病?什麼時候衛計委沒人了,我也去湊湊。身處這種狀態中,你讓我不崇拜西方?我也是醉了!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難處,學土木的可能一開始也就一個月兩三千,還要在工地上和民工混,有被砸死的可能(可能這個和醫生會被醫鬧砍相似)四大經常有過勞死新聞,學機械的要下工廠摸機油,程序員也抱怨死得早,輻射大,全生女兒 。
區別大了,醫生面對的是來自他們試圖去幫助的人的不信任甚至惡意,注意直接面對的是人,而不是機器電腦,並不是所有醫生都曾被病人拳腳相向過,但現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對醫生精神上的傷害是所有醫生都會面臨的問題,這種壓力恐怕你們外行很難想像吧?
不管怎樣,各行各業剛畢業的學生總是會被支遣來支遣去做最臟最累的活。不然還指望老闆去干? 為什麼知乎上大量的醫學生,比別的行業要多的人老在抱怨?
剛畢業並不具有什麼可比性,那請問畢業十年後呢?
人命關天,如果你們純粹為了錢,為什麼還要選這個呢?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道德綁架。
而且這樣的選擇本來就是自由意志,並沒有人強迫他人當醫生,是否是高考時的信息不對稱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你可能是小學生,並不知道大學志願會被調劑。
別的專業也有像醫學一樣要不斷學習的,也沒有看見他們多抱怨自己要活到老學到老
我還真很少見過有醫生抱怨這個的,主要的不滿還是對醫患關係和待遇。
醫生每天很忙難道不是好事?不忙了估計又要擔心自己被裁員了。忙說明有活干,有錢拿,哪個人希望自己的行業蕭條,每天沒事情干?
有錢拿?我就笑笑。那點加班費還不夠吃個夜宵的呢。
而且醫學生醫生總喜歡說美國如何如何,西方如何如何,要考USMLE,美國的醫療體系真的沒有問題嗎?福利國家如加拿大,澳洲,看病一般都等待很長,澳洲醫生看病總是推薦panadol, 美國的醫療收費是畸高,不少人因為看病而破產,這是你們願意看到的嗎?
題主看你這口氣對我國醫療體系很滿意啊,那你為什麼對醫生怨氣這麼大呢?
而且在西方國家,醫學生要付出高昂的學費,按照美國的玩法,不少中國醫學生都上不了醫學院,只有中上階層的子弟才能學習醫學,畢業的不少醫生都身背巨量貸款,這可是國內沒法比的,不知道中國的醫學生到了那樣的情況下會不會抱怨。
事實是對的,不過你有邏輯嗎?就現在這待遇,如果從明年起中國醫學院全線提分,學費每年十萬起,那恐怕中國根本就不會有醫學生了,呵呵。
————————————
說實話我有時候挺不喜歡同行過度敏感的,知乎上確實存在這種狀況。但題主你這個問題,太過分了。現在還能堅持在臨床上的醫生,如果心裡沒點奉獻精神的話早就轉行了。連這最後一點執念你們這群刁民都不放過?真難伺候啊。首先想和題主談談你的描述
1. 被病人砍死是人禍(有意),被砸死一般屬於天災(無意),真要類比,我覺得「包工頭去開發商那幫工人討款未成,發不出錢,工人覺得包工頭拖欠工資,把包工頭砍死了」可能更合適。
2. 沒有哪個行業本身就是公益,而是某些存在(如政府、宗教、個體)利用某個行業回報社會,這個行業在特定的時候就扮演了公益。
3. 關於累,其實倒是真的大家都累,無可厚非。
4. 關於輻射,你真的打算用電腦輻射和醫療輻射比?而且醫生也是天天面對電腦的,好么?
其他的就不說了。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難處」這句我挺同意的,所以我一直給大家說的是不要盲目轉行,也不要以為轉行就輕鬆了。 這方面就參考這個回答 作為前醫生/前醫學生,你現在轉到了什麼行業?可以分享一下相關經驗與知識嗎? - 刀逼的回答
正兒八經的回答下問題。
為什麼部分醫學生喜歡抱怨,還很崇拜西方國家的醫療體系?
1. 抱怨是特殊時期的產物
醫療是一個關係民生的話題,也是一個人基礎的生存需求,應該說僅次於吃喝拉撒睡,所以醫改則是一個很大的話題,牽扯著每個人的利益,基本上不可能把這碗水端平。你以為只有國內抱怨?09 年觀海剛剛實行美國醫改時,美國醫療論壇上的罵娘那叫一個精彩絕倫,當年上網還挺方便,我特地去圍觀了一把。
PS:09 年也是我國新醫改正式執行的年頭。
很多政策從多年前開始嘗試,於最近幾年陸續浮出水面,並且挨得還挺緊,可以說讓人應接不暇,而醫療人員少有主動關注這種政策的(關注了也不一定看得懂公文),顯然沒有一點點防備。
某些大招確實讓人難以信服,比如降低兒科線、兒科缺少內科頂,這就降低了整體政策的公信力。
公信力降低,自然造成了從業人員的迷茫和悲觀,加上轉型期的動蕩,抱怨由衷而發。
這個轉型期還未完全攤開,2016 年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各行各業的改革都將逐漸面世,所以抱怨還會繼續存在,並且完全可能持續升溫。
2. 抱怨是「自媒體」時代的擴大化效應
以前我們從未聽到過如此多的聲音,醫療圈也沒有自己的話語權,因而哪怕有不滿,都是私下裡聊聊,無法形成群體效應。如今「自媒體」時代,醫療圈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一開始是和不良媒體的對抗,如「縫肛門」、「八毛門」等轟動一時的假新聞;還有打破謠言和醫學科普的走向,積累下來的用戶無疑將醫療圈的聲音擴大了 N 倍,也利於形成群體效應。
之前有不良傳統媒體在消費醫患關係,為醫患關係惡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積累了醫療從業人員的原始怨氣;而現在也有不良自媒體繼續消費醫患關係,以一些虛假或半真半假的信息,看似為醫務人員叫屈,實則售賣血饅頭,無疑為醫務人員的怨氣增添了強力助燃劑。
前後對比,顯得如今的抱怨尤其強烈。
自媒體時代同時還帶來了信息爆炸,以前有個醫鬧估計除了本科室的人,連本院的醫生都不一定完全清楚;現在十萬八千里以外的醫鬧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
這樣做帶來了好處,至少不再是任何一方的一面之詞,讓事情能夠更加公正、透明(當然不能完全);但也帶來了另外一個效應,彷彿整個行醫環境糟糕透了,處處都是醫鬧,嚴重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幸福感。
3. 抱怨以年輕醫生為主
我現在能接觸到許多年輕醫學生/醫生,他們存在以下特點:(1)不少人是仰望著父輩的榮光進來的,那個年代醫患和諧,醫生有著不錯的社會地位,沒有如此多的醫鬧曝光,結果一進來就迎來了變革和醫鬧集中爆發,落差太大了;
(2)年輕人確實待遇差、學時長,醫生需要熬年頭,現在醫生不讀個碩士,壓根不敢出學校大門,出去之後發現完全比不上高中同學,這是一種巨大的落差;
某些年輕護士的境地我完全看不下去,有興趣可以去搜一搜「護理培訓生」,一個比「住培生」更凄涼的存在。
(3)年輕人未定型,前面說的轉型期造成的迷茫,多半是發生於年輕人身上——當前有落差、未來不可期,擱誰身上都要抱怨幾句;
(4)醫改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年輕人,尤其是醫改里非常重要的醫學教育改革:「5+3」為主體,「3+2」為補充;「x」為延續的培養結構。可以說形成了和以前完全不同就業條件,對於年輕人的衝擊和影響都是巨大的。
4. 抱怨還來自於醫生神化後遺症
以前一直烘托醫護是「救死扶傷白衣天使」,是「在崗位上無私奉獻的道德標兵」。我從一開始接觸醫學就很反感這類說法,我們一群有血有肉、有欲有求的普通人,怎麼就是天使了?於是患者就認為醫療應該免費或者公益,不管什麼病,你怎麼能收費呢?什麼挂號還要好幾十?!你們不是天使么?不是應該無私奉獻么?
鼓吹了多少年的美國免費治療,我以前還被患者在門診強行安利過「看人家美國治病不要錢,你們應該學學。」這個謠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出國的人越來越多才不攻自破。
醫生不過是一個職業,干這行的人自然要求生活,這一點都不可恥,然而總被要求無私奉獻,活生生的把一個技術型職業搞成勞動密集型。
那麼為什麼羨慕西方國家呢?
因為人家搞得好唄,醫療人員的培養體系和工作環境都甩了國內幾條街,為什麼不羨慕?難道還不能考 USMLE 追求更高的技術和更好的生活嗎?至於你所說的弊端,那是如何保障基本醫療的問題,這是政府機構應該乾的事,這個鍋醫生背不起。
而你所說的優勢,正如@Luxenius 這是國內對醫務人員的壓榨形成的畸形結果,遲早得變,根本不是制度優勢。
最後的最後,我也討厭無端的抱怨。連抱怨下都不行,連吐槽下都有罪
那你覺得我們應該只講情懷,只講道德,不講金錢,一直付出,那請問,那我苦哈哈的學醫幹嘛,你TM總得讓我有點爽的地方吧!!!
拿自己的道德觀點去要求他人該如何做,這是標準的聖母婊的做法
不管你做什麼,說句高大上的話叫做,你都是在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是吧,那你談什麼錢呢?那你自己都站在道德高地讓我們不談錢,只談情懷道德,那閣下你自己又做到了么?
趙老爺我也不是謙虛,您還是另請高明吧醫生被砍是針對特定群體的蓄意傷害 工地上被砸是意外 性質一樣?更何況醫院本身就比工地危險除了研究人員和高校教師 只有醫生所需的教育水平最高就業年齡最高 但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卻遠遠不如一個文明社會應該給予的 政府把醫務人員當奴隸使 媒體把醫務人員妖魔化 毫無醫學常識的造謠被各種轉發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必須堅守崗位的除了邊防軍人和基層警察只有醫生 因為別人可能會生病醫生就得犧牲自己的休息和健康來服務西方醫療體系好不好我沒實踐過 至少西方醫務人員可以有尊嚴的工作 不用擔心門診有患者拿著刀過來捅人 不用擔心政府一個政策逼著他們去做不合理的安排然而我國醫務人員群體正常的呼籲和訴求被當成發牢騷 呵呵恐怕樓主也覺得20世紀黑人民權運動的領導者們是發牢騷不知滿足吧 要吃住就行了 尊嚴有什麼用?
其實這個問題提得不錯,但是問題描述實在太欠,大過年的不想開火,特地拿手機來答,不然怕鍵盤受不了。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辛苦,這是實話,我也經常拿這個來勸服自己(莫名心酸)但是舉的例子實在…從各個方面體現出你不了解你所提到的任何一個行業。你說四大的人也有過勞死,我承認,我同學今年剛進的四大,他的正常工作時間是到每天晚上12點。過了12點才算是加班,累的時候要到凌晨3.4點,我聽到都嚇到了。但是(喜聞樂見的轉折來了),他們這種超高強度的加班是有時限的,剛入職那幾年這樣,按他的原話是「年輕時候拼一點沒啥,過了30歲誰還熬的起」。四大的工資,隨便打聽一下。入職兩年後可以秒殺多少醫生?而30歲以後的醫生需要繼續熬熬熬的還有多少?程序員那個輻射我就…不好意思再說你了,醫生每天寫病程對著電腦,查資料寫論文對著電腦,更不要提各種介入治療和放射檢查,這輻射得拿多少台電腦對著照?真的,如果沒做功課,不要用那麼義憤填膺的語氣提問,我看著都尷尬。至於那個學土木的出來被磚頭砸死什麼的…這可比性在哪…醫生被醫鬧捅死了,是一個人被另一個人奪去了生命,這是謀殺,是犯罪;飛來橫禍出了意外,這是天災,沒有人的主觀能動行為在裡面,這如何能比?除非你覺得被醫鬧捅死應該被列入醫生的常規職業風險,唔不知道這算是誰的悲哀。真不想鬧心的但是實在忍不住,但是也不想再多說什麼了,總結一下就好。我們作為醫學生,小醫生,為什麼對現存的醫療狀況如此不滿,成天找西方做對比,不是因為這個職業剛開始起步時的辛勞,是因為這種辛勞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及回報。你在四大,熬到30歲,月薪可以養一家人,周末有空出去踏個青,平時還可以辦個健身卡,我在醫院,熬到30歲,月薪勉強養活自己,生了孩子估計還得問父母拿點支援,周末上班,平時排夜班,健身房是什麼,還沒有時間去看過;你學土木,一開始跟我一樣灰頭土臉,3年後你自己買車,我還是灰頭土臉,10年後你買套房子假期出去旅遊,10年後我的生活剛有點起色,假期依舊在值班;whatever什麼其他工作,熬過起先那幾年,不論工資待遇還是社會地位,都是穩步提高,我熬到做了主治醫生,指不定哪天看門診還被醫鬧捅了,被捅完還能恍惚著聽到圍觀人群說,殺得好,這樣其他醫生就會給我們好好看病了。大兄弟,你摸著心頭認真想想,如果你10年後、20年後的生活,是這個樣子,你什麼感覺?曾經有考u出去了的師兄,說過一句話。他說,在這裡,我才覺得我的所學與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應有的尊重。這種尊重,不僅僅是工資條上的肯定,還有來自整個社會,體制,民眾的肯定。這些,才是我們在努力去爭取的。胡適先生說: 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 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 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髒國家。
呵了個呵。
首先,同樣是剛出來的大學畢業生,規培生的收入比農民工都還要低這個是一個事實。省醫院的規培生月工資不足2000。其實那個不是工資是補助。其次,學醫五年,畢業後數年工資比不上農民工,工作量大壓力大,責任重,還得面臨整個社會的指責甚至生命受到威脅時很可能孤立無援。這種性價比已經低的離譜。第三,醫療是帶有公益性質的沒錯,可是道德綁架使我們難以養家糊口,醫生賺錢就是不道德的,當醫生絕對不能為錢否則滾蛋。好,如你所見,當醫生的人只有越來越少,兒科已經開始崩潰。第四,老百姓才是總拿美國的醫療系統做比喻,覺得人家全民醫保就是好,醫療保險報銷高就是好,醫護人員態度就是好。好吧,真實情況你也知道了,排隊就醫可以把腫瘤拖到晚期。這樣的醫療體制真的是老百姓想要的嗎?而毫不避諱的說,衛計委當前的做法就是把公立醫療系統徹底搞垮,肥了私立醫療機構,最終受害的還是老百姓。至於我為什麼還要學醫,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不是為了狹義的治病救人,而是為了在中醫學術方面有所建樹。這也算廣義上的治病救人吧。今年年初情緒不太穩定,也有考慮過是否轉行到保險公司。但想想還是算了,畢竟要實現自己的夢想,總要盡人事才能聽天命。我就想問問題主其他那幾個職業需不需要經常連續48小時不睡覺,24小時幹活吃不上飯以及春節除夕值班。如果你今年除夕能在家過年,那你就閉嘴吧
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美國臨床醫生$200k,程序員平均收入$90k,中國臨床醫生是¥78k,把程序員工資按比例縮放一下,一年3萬5人民幣,他們也抱怨啊。或者倒過來,把美國醫生收入調到$50k,你猜他們會不會罷工
題主可能忘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我們熱愛自己所愛的東西之時,需要不遺餘力去堅持。可惜無論是什麼專業,到最後能堅持自己執著愛好的畢竟極少。每個職業,情懷都不能當飯吃。【但情懷對於醫學生而言十分重要】
作為體制內的人,我覺得醫療體制已經開始崩潰了。作為醫生,看到很多同事因為現在的醫患關係,看病時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保護自己,而不是看好病。
題主,我來告訴你答案吧要麼給我們錢要麼給我們尊嚴可別拿走了我們的錢,再在我們臉上踩兩腳"還不是你自己選的,活該"
1.抱怨不抱怨還是看人,我微信朋友圈裡有各種醫生,愛抱怨的就那麼少數幾個。確實有時看他們左一條、右一條,很Eggache
2.在我國網路社區,只有佔領地位的低點,才能佔領輿論的高點,而抱怨就是佔領地位低點的絕佳途徑。
3.題主長文抱怨醫學生與醫生愛抱怨,也屬於抱怨的一種,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難理解為何題主看到的抱怨會如此多了。完全不認同題主的說法
首先,題主在問題描述里貼出了咖喱雞老師既往的一個回答,的確,此回答略帶一些戾氣,不過問題在於,咖喱雞老師在回答的開頭便已經說「上完夜班心情不好,來開一記地圖炮」,你拿人家略帶著氣話的回答出來想藉此說明所有醫生的心態,有失偏頗。
其次,你只看到了咖喱雞老師的這個回答,你沒有看到咖喱雞老師開扒莆田系醫院時的一生正氣,你也沒有看到咖喱雞老師扯淡醫院科室鄙視食物鏈時的逗比與歡樂,你同樣也沒有看到咖喱雞老師在講述伍連德先生抗擊鼠疫時的情懷滿滿。人都有積極的與消極的情緒,除了表達當時的心情,都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我得回答也同樣如此,既有關於碰到醫鬧事件時的惱火撒氣,也有對於大眾不了解醫生工作狀況時的失望至極,也曾經不理智的說自己在也不想幹了。但是,我的回答例同樣也有與患者悉心溝通時的溫情,也有這麼多年來的感悟與感動。不管歷經什麼,一日為醫,終身為醫!
最後,我想說的是,大部分的醫生都是如此,會有抱怨,會有不滿,但更多的,肯定還是激情滿滿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對了,也別說中國醫生的抱怨就一定比國外醫生多,我在德國和俄羅斯工作的同學也在抱怨每天忙成狗!
所以啊,這個大新聞就別搞了。
題主你說的很有道理,所以我也懶得抱怨了,我直接不幹了...雖然我輕如鴻毛草芥,不會對你和你親人造成任何實質影響,有我與否這個世界根本就毫不在意
但
從我自己看來,能夠投身為扔向這個駱駝的一根稻草,雖然不是最後一根,但我還是充滿了惡意滿滿的小激動
老子不幹了!
老子不幹了!老子不幹了!反正我自己會看病,我能給自己和家人提供最優化的醫療決策,你們這幫道德表就去排隊去吧,看不看得上病關我屁事……「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難處,學土木的可能一開始也就一個月兩三千,還要在工地上和民工混,有被砸死的可能(可能這個和醫生會被醫鬧砍相似)」
——工地上被砸死和在醫院儘力救人後被砍死是不一樣的。更別提那些被無緣無故砍死的了。
「四大經常有過勞死新聞,學機械的要下工廠摸機油,程序員也抱怨死得早,輻射大,全生女兒 。」
——為什麼不順便比較一下這些行業和醫學相比的培養時間和收入情況呢?
「不管怎樣,各行各業剛畢業的學生總是會被支遣來支遣去做最臟最累的活。不然還指望老闆去干? 為什麼知乎上大量的醫學生,比別的行業要多的人老在抱怨?
——我沒看到很多人在抱怨老闆不幹活。你真的看懂他們在抱怨什麼了嗎?
「醫學本來就是很專業很特殊的領域,人命關天,如果你們純粹為了錢,為什麼還要選這個呢?」
——要求與勞動相對應的報酬,怎麼就是純粹為了錢了,這個邏輯我理解無能。
「醫療本來就是帶有福利性質的,而不是趨利的,而且這樣的選擇本來就是自由意志,並沒有人強迫他人當醫生,是否是高考時的信息不對稱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首先國內醫療是否是福利事業,這是個理想與現實的問題。不是你說福利就福利(不然你出錢好不好)。其次自由意志的同時人也有自由話語權。
「別的專業也有像醫學一樣要不斷學習的,也沒有看見他們多抱怨自己要活到老學到老,例如:計算機程序員要不斷學習新的編程語言,新的演算法,結構,會計要學習稅法的改變,會計準則的改變,建築施工要學習新的工法,規範。」
——大實話,但是醫學生/醫生證明自己學得多的目的是什麼?還是那句話,題主你真的看明白他們在抱怨什麼了嗎?
「醫生每天很忙難道不是好事?不忙了估計又要擔心自己被裁員了。忙說明有活干,有錢拿,哪個人希望自己的行業蕭條,每天沒事情干?」
——拋開收入談工作量都是耍流氓。而且正常的忙和畸形的忙是兩回事。
「而且醫學生醫生總喜歡說美國如何如何,西方如何如何,要考USMLE,美國的醫療體系真的沒有問題嗎?福利國家如加拿大,澳洲,看病一般都等待很長,澳洲醫生看病總是推薦panadol, 美國的醫療收費是畸高,不少人因為看病而破產,這是你們願意看到的嗎?」
——你說的這些問題,中國醫生出不出國,它們都存在。不願意看到所以就不去了?我沒覺得美國醫療收費畸高,倒是覺得國內收費畸低(我是說診金部分)。題主認為醫療應該是福利是公益,又便宜(如中國如福利國家)又快捷(如中國)又高質量(如美國如福利國家),我給題主你的理想主義點個贊。
「而且在西方國家,醫學生要付出高昂的學費,按照美國的玩法,不少中國醫學生都上不了醫學院,只有中上階層的子弟才能學習醫學,畢業的不少醫生都身背巨量貸款,這可是國內沒法比的,不知道中國的醫學生到了那樣的情況下會不會抱怨。」
——與主題關係不大。
-------------------------------------------------------------------------------
題主其實你的嫌棄可以理解。部分醫學生和醫生的抱怨確實只是一種抱怨。因為不滿,因為對自己不利,因為私人的負能量。因為想博得關注,得到更好的對待。(我不覺得這有什麼錯,頂多就是有點煩……)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他們的發聲是因為身處其中,真真切切看到了這個行業存在的問題,而且確實自覺觸目驚心。現在所謂的規培專培所謂的低工資所謂的各種問題對他們(的年資收入和地位)來說真的不是問題,只是他們擔心這樣發展下去最終大家都是輸家。他們才是心疼普通患者的人。
對於這部分因對人民仍抱有熱愛而發聲的人,希望題主理解。不要像那些一看到女權二字就炸毛就罵女權癌的人一樣。(大家都冷靜一點好嗎!!!)(我好像又偏題了)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
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的,那就蜷伏於牆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Nelson Mandela其他幾條我就不噴你了,第一條,你在工地被砸死跟被醫鬧殺死是一個性質?砸死對應的是院內感染,被手術刀割傷,懂?你要是去搬個磚被買房的打死再跟我說,謝謝,
推薦閱讀:
※長期鼻塞會造成腦缺氧進而影響記憶力嗎?
※如何評價鼓勵西醫離職學中醫?
※批評中醫的都是什麼人?
※兒科醫生檢查時有懷疑輕微褻童,如確有其事,應當如何求證、如何保護孩子?
※如何看待「西醫治標,中醫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