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里有「柳如煙」的說法,柳怎麼就如煙了?

詩詞里有「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夕陽低盡柳如煙」,新白裡面也有一句唱詞是「春雨如酒柳如煙」。百度了一下,有的說是柳絮如煙,有的說是柳樹在霧裡就如煙了.....感覺沒什麼說服力,各位知友有清楚的嗎??求指點。


說的就是柳本身。

初春柳樹剛抽芽的時候,找一片柳樹,從遠處望去,你就能體會到那種如煙的感覺了


最近很忙,很少來知乎,更沒有時間寫長篇回答,不過忽然發現不知不覺間有一萬粉了,感謝各位好友,答一題吧。

古詩中把柳樹形容為煙的很多,原因,一方面是生在水邊的垂柳,往往成片生長,茂盛濃密,遠遠看上去水氣氤氳間如一片雲霧,如「一簇青煙鎖玉樓」;也有說垂柳輕柔,款動如煙的,如「江南柳,煙穗拂人輕」;再有說青翠欲滴,似煙霧洗成的,如「霧撚煙搓一索春,年年長似染來新」

寫柳的詩,舉幾例如下:

《柳》

李嶠

楊柳郁氤氳

金堤總翠氛

庭前花類雪

樓際葉如雲

列宿分龍影

芳池寫鳳文

短簫何以奏

攀折為思君

《楊柳枝》

崔道融

霧撚煙搓一索春

年年長似染來新

應須喚作風流線

系得東西南北人

《曲游春》

周密

柳陌。新煙凝碧

映簾底宮眉,堤上游勒。

輕瞑籠寒,怕梨雲夢冷,杏香愁冪。

歌管酬寒食。

奈蝶怨,良宵岑寂。

正滿湖,碎月搖花,怎生去得?

《點絳唇》

蘇軾

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

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

燭影搖風,一枕傷春緒。

歸不去。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

攤破浣溪沙

徐釚

千頃盂湖水接天

遠山一碧柳如煙

無數布帆隨白鷺,下晴川

《楊柳枝》

李商隱

含煙惹霧每依依

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盡折

半留相送半迎歸

還有一首

《江邊柳》

唐·雍裕之

裊裊古堤邊

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

留取系郎船

關於這首詩,《唐詩鑒賞辭典》里評點得很好,轉貼如下,兼作結語:

古人常借詠柳以賦別,此詩也不脫離情舊旨,但構思新穎,想像奇特而又切合情景。
詩的一、二句,寥寥幾筆,繪出了一幅美麗的古堤春柳圖。古堤兩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體蒼翠,蓊蓊鬱郁,裊裊婷婷,遠遠望去,恰似一縷縷煙霞在飄舞。「裊裊」、「青青」,連用兩個疊字,一寫江邊柳的輕柔婀娜之態,一寫其蔥蘢蒼翠之色,冼煉而鮮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煙」、「楊柳含煙」、「含煙惹霧」等來形容柳之輕盈和春之穠麗,這裡徑以「一樹煙」稱之,想像奇特,造語新穎。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條婆娑裊娜之狀,烘托出春光的綺麗明媚,並為下面寫離情作了反襯。


我懶,隨便說兩句,

題主你可能不是get不到柳如煙,而是沒get到詩詞中的比喻。

大家一直在設法引導題主想像柳如煙,那接下來還有山色怎麼就如煙人怎麼就如煙,蟬鳴怎麼就如環佩如玉箏?……

在詩詞中只要有多且密集特徵的,好像都可以用如煙。

詩詞中的比喻重在表達情緒,而非描摹。為了表達情緒可以一定程度上犧牲客觀性。

個人見解。


請在春天的細雨中觀看


有人說,讓你在春雨中看,我不贊同,這是煙雨不是煙柳。

詩詞中的「煙柳」為你觀景提供了一種視角。

春天柳樹剛抽出新綠,你若是近看,則只能看到一粒一粒的綠芽,但若是遠看,就能體會到「煙柳花橋」的朦朧之感。

另外,柳如煙大多指江南美景。江南多水,春天氣溫升高,水汽蒸發,也會增加這種視覺效果。

我不想說這是一種很好的比喻,因為詩人作詩,就像導演拍攝電影。如果不是專業人士,那些鏡頭切換俯角仰角,你是不容易察覺到的,但你卻受到了這種變化的影響,產生了詩人、導演想讓你產生的特殊感受。

如果你把這些都看透了,美感也會溜走的。

您姑且把功夫放在詩人的鍊字上罷。


上面有人說:古詩一般營造的是意境。一解釋,把味兒全壞掉了。

個人不同意。詩無達詁,有時確實是。但並非不可解釋。敗味是因為沒解釋好。

柳如煙,分兩層說:

1、這個比喻在詩詞里被大量運用,個人有沒有用過忘了。如果不用肯定是因為太常見。為何如煙?其實往往有特殊語境,不一一舉例了,大概舉幾個:

夕陽低盡柳如煙。梅花落盡柳如煙。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看到了吧?第一個:日暮,很朦朧對吧?第二個:早春,柳枝不會很茂盛,朦朧對吧?第三個,結合前兩句(暖香惹夢鴛鴦錦),這是夢境。又是江畔,又是月夜,不朦朧如煙么?所以,柳如煙,要不是虛寫,要不是遠觀。湊跟前看,和認死理,都只會覺得柳是路障。

2、比喻。本體和喻體在某點相似就行了。事實上,比喻是詩詞里極其重要的一種手法。不明白比喻,只怕一多半的詩詞也就不會明白了。以個人詩舉幾個例子吧:

題舊照

燕聲弧影勾連,泛黃照片經年。記得別時微雨,江城青傘如蓮。

圖書館印象

牆上時針在走,屋外星熠花芒。書簡夾如芳草,一人坐在斜陽。

西山

清興年年腰腳頑,鶯聲來抱水來環。西山疑是美人首,三兩紅桃插髻鬟。

途中口號

江南橘綠影重重,嘈雜聲搖睡夢中。紅日一枚瑩似扣,霜娥失手更誰縫?

玩月寄人

霜綠驚風夜作瀾,知君倚檻影痕看。人間有幾無眠者,同領寥天琥珀寒。


柳和煙都給人一種輕盈的感覺


啊!我發過一條微博 配圖如上 文字就是「柳如煙」


池州二中對面有一個公園叫做煙柳園,沿著清溪河兩岸全是柳樹,一到下雨天煙霧繚繞,芳園應賜煙柳園,果真形象。


那得饅頭柳才行,垂柳效果是不好的。頤和園西堤原本是饅頭柳為主,結果後來補栽的都是垂柳,意境大減。萬壽山也有後來增加植被過密和種類搭配使用不當,導致景色受損的問題


一片生長茂密的柳樹林



柳如煙其實就是柳絮亂飛的時候造成的塵粒效果。

看上去很美,但是不健康,現在城市裡一般不種柳樹。


應該是一種意境美。


柳永寫西湖的時候,有一句煙柳畫橋。

在初春的西湖邊,你看一眼,就明白了。


關於這個問題,我說一個我個人的經歷,我家在河北唐山,上學時候路旁全是柳樹,從小看到大也沒有覺得柳如煙,也沒有感受到春風有多醉人,最多就是適合放風箏罷了,不要誤會,我身邊的人都知道我是個無比感性無比矯情的文藝青年,也愛讀詩歌,越浪漫越矯情的越好~

于謙有一首詩

「涌金門外柳如煙,西子湖頭浪拍天

。玉腕羅裙雙盪槳,鴛鴦飛近採蓮船。」

初讀這首詩覺得意境比較美,但腦海並沒有具體的形象。

後來,也許是命運使然,我來到杭州讀大學,在一個春天站在了西子湖畔涌金門邊,同樣是柳樹,給我帶來的是震撼,特別是小雨天氣,伴著湖上吹來的微風,真的是如煙片片柳,請原諒我想不出更好的詞。

再後來,我回到了唐山,同樣的春天匆匆行過同樣的柳林,你們問我為何匆匆?北京刮來的沙塵暴追趕著我,伴隨著金屬鋼鐵的氣息~我不得不匆匆!於是後來在我心中想到柳,就想到涌金門,想到涌金門就想到柳,進而想到西湖,西溪濕地,龍井,天目山,可口的嫩竹筍,野生的銀杏樹,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些事,真的要親眼見過了心裡才有體會,試想下魯迅先生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改成「哈庫拿茴特里克果」的茴字有四種寫法,又會是個什麼效果?

最後順便一提,在杭州我認識了我最心愛的女孩,如今我已失去她,於是我根本看不得電視里放新白娘子傳奇,聽到千年等一回心裡會難過,聽到「杭州美景~三月天吶~春雨如酒~柳如煙吶~」心會碎的稀爛。

世界那麼大,要去看看才知道,愛情那麼美,要去愛了才明白。


我原來的理解,大概是這樣的感覺吧:就是綠色的柳樹剛發芽,離遠看就像蒙著綠色的煙霧一樣,再加上下著小雨,就相當於高斯模糊,更加突出了這種煙霧感。


所謂「柳如煙」、「絮如雪」等等,其實都是來自於生活的,當你在四月的蘇堤眺過湖畔的柳色,又在四月的北京見過漫天的楊花,你就會覺得「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這些詩詞是多麼貼切,同時又是多麼可愛。


細柳輕拂,如煙纏綿。

個人拙見


細雨中拍的柳樹。有如煙嗎?


推薦閱讀:

詩詞鑒賞當中,我們是否過度解讀了詩詞本身的含義?
怎樣理解王菲的《郵差》中「你是千堆雪我是長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這句歌詞的意思?
當代人寫的格律詩、詞有能跟古人普通水平相比的嗎?
有哪些詩詞看上去很有意境,翻譯過來卻大失所望?
古詩詞中有很「雷人」的嗎?

TAG:文化 | 詩詞 | 詩歌欣賞 | 詩詞賞析 | 新白娘子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