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界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

怎麼才能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互聯網時代,人的眼界這個東西,根本而言,大概只與「自己」這個因素有關吧。

建議:

1. 多看好東西。即使看不懂也努力記下來。

2. 自己去做那個領域的事情,比如,寫作、繪畫、編故事、拍照、譜曲、演奏……然後你就知道那些好東西牛逼在什麼地方了。

3. 別自卑,別偏狹,建立一個「我可以從所有事物中學習」的心態,看到什麼東西,別試圖通過否定它來獲得不必要的優越感,而是先找其優點。


貼一個自己之前做過的回答:

以下是王二妞同學的心路歷程:

在讀初中高中時,二妞接觸到的無非是老師和書本。這時想要的生活無外乎「以後不用學習這麼累、趕緊上個好大學就可以天天玩了、工作多好啊可以賺好多好多錢」等等。

之後上了大學,在這個平台上,二妞見到了更多的人,經歷了更多的事。有騎行環繞半個中國的背包客、有埋頭苦讀最後獎學金全收出國留學的學霸、也有遊走各處憑商業頭腦賺取第一桶金的同學。這時候她知道,原來也可以這樣生活。

工作之後,到了一個新的平台,她慢慢意識到之前在學校里見的那些所謂的牛人生活簡直就是小兒科。原來生活也可以如此精緻與優雅,以前自己想都不敢想,甚至聽都沒聽說過的服裝品牌、生活用品、高質量的聚會活動等等新鮮事物慢慢被她所接受。

而更重要是,王二妞結識了很多與他共事的牛人,這些牛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和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她。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她不知不覺之間也已經成為了牛人中的一員,再也不會迷茫與困惑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生活了。

以下是王大鎚同學的心中歷程:

在讀初中高中時,除了老師和書本之外,更重要的是DOTA。上課時大家都在討論今天又遇到了首選影魔走中不買雞的坑爹隊友,沒有幾個人專心聽課。同學們都這樣說:「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

大鎚的高考成績上不了大學,家裡面給他托關係在一個技工師傅那裡學技術。他工作也算過得去,不過最開心的,還是和同樣喜歡DOTA的小夥伴們一起網吧開黑五連座,跳進泉水ultra kill的激情時刻。

就這樣年復一年,大鎚一直重複著熟悉的日子。有一天有人問他想要的是什麼生活,大鎚用手摸了摸下巴,憨憨地笑著說:「不用上班天天打DOTA!」

==============================================================================

看到了么?你所處的平台決定了你能夠接觸的人和事物,而你會不自覺地向著他們靠攏。

如果想要真正開闊自己的眼界,你就必須要去嘗試不同的平台(注意是不同,而不是更高),不同的圈子,與不同的人打交道。而當你碰到一個能讓你驚嘆並無限神往的人時,他的生活,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他的眼界,就是你努力的目標~

PS:題主的問題補充里,問的是「怎麼才能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我回答的應該還不算跑題……


兩個大方面:先天後天

先天

家庭背景和條件:這個很容易理解,而且這點影響力非常大,甚至是決定因素。

教育背景:呈上一點。其實這個本可以歸為後天,但其實大多情況下,家庭背景很大程度影響了教育背景,所以把教育背景放在先天因素中可能會更合適。

後天

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讀的書多了,你的見識自然會多,眼界也肯定會有提高。

旅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出去,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吧。

心態:興趣廣泛,保持好奇心。智者多趣,多去接觸你沒試過的事情,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比你想像的更有意思。

朋友圈:你的朋友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映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變得理性,變得成熟,你自然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眼界自然也會提高。


青少年時期。

眼界可能主要受家庭及學校影響。之前知乎上看過一個論點: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么?如果可以,該怎麼做?排名第一的回答中有一段話: 進清華以後第一節社會學概論課上,老師讓我們每個人填了一張問卷。

上面有兩個問題是:「你父母親的職業?」和「你上大學以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裡?」

問卷收上去以後,老師對我們說:「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你們的父母。」

他接著說:「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觸到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的學習環境,決定了你上的小學、初中、高中,也決定了你的眼界和見識。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有了上述這些東西。」

家庭和學校教育雖說不是根本原因,但從一定基礎上確定了你的範圍,你的見識範圍。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他有什麼機會去見識肯德基麥當勞,去知曉遊樂園是什麼樣的。初中以前我從來沒去過肯德基麥當勞,高中畢業和朋友去過一次歡樂谷。(在此說明一下,我家在南方的某個小鎮上,現年剛好虛歲21)而且更深層次上,我一直覺得家庭是一個人修養的開始,不光光是眼界問題,也是素質修養問題。-_-||有點跑題,撤

青年時期。

這個時期,我想影響我們更多的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量,這個時侯書籍充當我們進步的階梯,因為中考,因為高考,我們知道學習是對於我們這些平凡孩子翻身的有效途徑(當然不是唯一途徑)我們知道如果你想和那些你曾經仰望的孩子一樣接受更高平台的教育,和那些你曾經仰望的孩子一樣有很多的機會,你必須用知識來鞏固自己,讓自己有資格和他們站在一起,接受同樣的教育,有同樣的機會。

青年之後

我想這個時期重要的應該是人際交往圈,以前看過一則小故事還是什麼,具體的忘了,大致是一對開早餐店的夫婦,從鄉下到城裡,憑藉做包子的手藝養活自己,有了一點積蓄後就在城裡的比較好的小區買房,買之前鄉下的親戚都勸他倆,買這麼好的房子幹嘛,活的那麼累還不如在普通的小區買房,他們夫妻倆沒聽親戚的,然後在較好的小區和鄰里相處,慢慢地鄰里發現這兩人挺實在,便時常走動,會教那早餐店女主人做各式糕點,會讓自家孩子和他們家的孩子一起上學,後來原先早餐店的老闆生意越做越大,就換到了該城市最好的小區,有很多的富人的小區。。故事說到這裡我想很多人都明白或者恍然大悟:哦這個故事我看過。舉這個例子無非是說明生活的圈子真的很重要,不說近朱者赤但近墨者黑也是有的了

中老年時期。

可能就是一顆不斷進取的心了吧。因為一顆不斷進取的心鼓勵自身不斷地習書看報,參與各種活動。或者這麼說吧,為了不讓自己out,不讓自己被這個快節奏地時代淘汰,逼迫自己不斷的學習看書獲取新知識,讓自己去或者更寬廣的眼界,我很欣賞職來職往的劉希平老師,他總是那麼富有活力,總是跟上時代的步伐甚至一直在引領年輕一輩前行的步伐,他總是在不斷地開闊自己的眼界。


心態開放,萬物為師: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深入了解、學習、挖掘,會看到越來越多不曾預料的事物和思想,破除自己的執念。

之前知乎有個問題:博覽群書是一種什麼體驗。 @冷哲 說「讀得越多,就覺得自己知道的越少…… 」。雖然我沒有那麼高的閱讀量,但是的確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自己眼界和思維的局限。當我有此意識,我不會坐井觀天,而是渴望學習和實踐更多的知識。

當然,這個例子不是說非得讀書。我是藉由閱讀發現更大的世界,你或許有自己的途徑: 可能是行萬里路,可能是閱人無數......

此外,方法論不能解決執行力的匱乏的問題。沒有一步步的積累,怎會有一點就通的頓悟呢!共勉


拋卻你的自卑,把自己當成一個永遠的孩童。虛懷若谷。用一雙好奇的眼睛去看世界,生活充滿了新鮮。發現身邊每一個人身上的牛B之處,去喜歡他們,去與他們聊天交流,通過語言邏輯刺探他們與你不同的思維,為之歡喜,汲取能量。對自己也保持高度的好奇,不停地去了解自己,去發掘自身的特別之處,不停地用思考為你的生活帶去跳躍的音符。那樣你的人生會有非常豐富的層次,可俗可雅,可君子可逗比……然後你會為之歡喜並發現來著世界就是一場有趣的冒險遊戲。

哈哈哈。碎叫。


當你不讀書的時候,你單純覺得世界是美好的,當你開始獲取知識後,你漸漸覺得世界原來是黑暗的,但不要氣餒,繼續用知識充實自己,你看世界的眼光又會變得不一樣。


第一家庭基礎,這個因素從人一出生就開始起就開始影響著你,而且幾乎不可改變。比如一個商人家庭出生的孩子,從小見慣爾虞我詐,從小就懂得酒桌上觥籌交錯,從小就懂得如何交朋友,這些技能習得從小就刻在骨子裡,普通人可能還要需要社會歷練很久,吃虧上當多次才能獲得。再比如一個政治家庭出生的孩子往往帶著謙卑,非常有禮貌。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要踏入社會也要摔打多次才懂得謙卑的意義,再差一點可能還需要天天為自己三餐發愁,哪有空去提高見識眼界。

當普通孩子還在忙著考四六級,人家早已考完托福雅思,西班牙語都過了八級,琴棋書畫均有涉獵。當普通孩子花一千元買一個包的時候內心欣喜的時候,人家早已見慣了LV,香奈兒,對你的東西見怪不怪,當你初中才有電腦,人家有認知開始摸著電腦,從小開始學習編程,大學就已經能獨立做很多項目獲得大公司的認可。這些能力和眼界都是家境帶來的。

其次自我學習能力,不僅僅是上課考試。自我學習能力強的人往往具備勤奮,堅持不懈的品質,往往思考力強,領悟力高。優越的家庭環境會給孩子庇護,但不是不是時時刻刻,所以也需要孩子自我奮鬥。在自我奮鬥這一過程中,經濟基礎好的孩子也表現出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強的自我學習能力。特別是高中的時候,很多人自己眼界低,以為人家學習能力一點也不好,你確定你唱歌跳舞學的比人家快,你確定你電腦玩得比別人溜。很多人學習不好只是是因為他們所面臨的誘惑很多,有更多選擇。有的人心思在美術上,準備考清華美院呢;有的人磨刀霍霍不高考準備高中完了出國呢;有的人高中一畢業就開始做投資或者接管家裡的生意呢;再或者像趙家人那樣直接就可以進清華北大呢;根本不需要天天做著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但學習能力這個東西不完全屬於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普通人也可以學習能力好。學習強的人往往具備如下行為:會讀很多書,別人的一言一行無論是可以借鑒的不可以借鑒的都會成為他的的養分吸收掉,還練就各種技能,抓住任何可能學習的機會,最終見到更大的世界。曾經你不知道的你迷惑的問題難題你都一一解開了,這才是學習能力強。而當你回過頭去看那些曾經你所遠遠甩在身後的人,你不會覺得他們比你更有見識,更有眼界。當然只是成績好其他方面很差是不滿足學習能力強這個條件的,因為這說明他只能把精力放在功課上才能學習好,只要可以的話,很多人都具備這個能力。

最後是交往的人。也就是大家認為的人脈,人脈本質是交換,這個社會最頂層的人具備巨大交換資源能力。比如習與人家交換的人東西都是國家利益交換,普通人敢於和他比見識,比眼界么?再次一點就是馬雲,王健林那樣,在中國人家有著最厲害的的企業,一大票小弟,省部級高官有時候都得給幾分薄面,他們的見識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即使這些人退居幕後,他們的話仍然還具備一定影響力,仍然具備資源交換的能力。能力強的人在資源強的人面前這種比拼真的不是一個量級的,幾乎是碾壓式。

想見識更大世界是離不開認識更牛逼的人物的,但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交換。有資源交換資源,有能力貢獻能力,啥都沒有的話那就算了,就不要想著和更厲害的人交往,人家只會對你不屑一顧,自取其辱風險性很高,最後啥也不會得到。

所以又回回到前面兩個問題,家境優越的人往往更拿得出資源,還能拿得出能力,學習能力強的人不一定拿得出資源,但會拿得出能力,拿出能力能交換資源,有了資源更具備交換的能力,眼界見識可以更高更遠,最慘的是家庭條件不好,還不努力學習奮鬥的人,不僅自己這一代無望,下一代也可能跟著無望,這是件非常殘酷的事。

眼界見識的提高就像一隻本性吃肉的卻一直吃素的老虎開葷一樣,開了就再也回不去了,你再也不會滿足於過去那個世界。比如一個姑娘平時買個幾百元的寶,她就覺得很貴了,但是如果他有幸見到了LV的包,她會感嘆LV的材質,感嘆一絲不苟的逼近完美的細節,這種衝擊太大了。如果她非常渴望,再也不會買個幾百元的包包將就了。再比如,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在她沒見過更大的世界之前,和一個普普通通的男友談著戀愛,生活過得很開心也很滿足。但是一旦她有幸見到了更大的世界,見到了更多她曾經所不曾想像,甚至觸手可及的奢侈品,並且有人願意去為她的願望付費,她再回想起曾經多少人告訴她那個男生根本配不上她,她這個時候還能和她的小男友過著開開心心的談戀愛,過著他們曾經的小日子?除非你不讓她見識到更大的世界,但這根本是守不住的,生命總是會找到出路的。


年齡,經歷,見識。


人的眼界的高低,我覺得影響因素按高低程度排,大致是這樣的。

1.出身。家庭背景應該是最影響一個人的眼界,性格,興趣以及未來走向的。不是說家庭環境好眼界一定比家庭環境差的深遠的多,但是出身會決定很多東西,你的父母,父母的眼界,長輩的程度,教育的背景,乃至結交的人,所走的路。不可否認,很多很多知識改變命運的事例存在,但也的確還有更多更多生長在落後地方的人,先滿足溫飽才能後知曉榮辱。我覺得這是影響最大且不可改變的因素。光從出身而論,蓋茨的小孩和隔壁家老王的小孩相比,眼界這種東西從一出身就落得不知道有多少了。

2.知識。大家都懂,看的想的東西多了,不說眼界開闊了多少,但肯定會聽得懂更多東西了。

3.自身的內在驅動力。有些人就是比較好強且好奇,不顧世俗出身,和尚淺知識,就是憑著一股勁,勾搭大碗,補充知識,努力提高自身,再加點不屈不撓,這很重要呢。

唔…其實講了那麼多我覺得人畢生都是在追求遇到更好的人。讀名校是為了遇到更好的校友教師機遇,嫁富人是為了躋身更高的社會階級看到更多以前看不到的東西。別說憑著內在的堅韌外在環境不重要,環境決定你的假想敵你的目標你的危機感你的目的地,當然無時無刻都不要忘記盡所能地利用現有資源更大程度提高自己,不然哪天突髮狀況要你救場,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一戰成名如朗朗。

嗷不小心扯遠了。一句話總結,我覺得是百分之七十的環境和百分之三十的努力,兩者相互影響決定眼界高低。


眼界高低這種事情,大致算下來,與四個東西有關係。

第一,是你遇到的人。

我小時候,和村裡的小屁孩們一起渾身是泥跑來跑去,上山打鳥下河撈魚。玩累了回家,爺爺坐在涼台上,大茶罐里先把茶葉炒香了,然後一壺滾燙的開水灌進去,茶罐茲的一聲冒起騰騰的白汽,香滿四溢。然後他慢悠悠的卷好一支葉子煙,插在那根不知用了多少年的、散發著油光的金竹煙桿上,點火深深抽上一口,緩緩的吐出一口煙霧,說:那天夜裡,委員長來給我們訓話來了。這是他在國軍服役期間的某個夜晚,蔣介石突然到他的部隊視察和訓話。

從那時候開始,我小小的心靈里就覺得,原來蔣介石先生並不像是人們傳說中或者電影里那樣遙不可及,我和他之間,只是隔著一個爺爺而已。

爺爺還會講他在黃埔軍校的事,他在台兒庄與日軍血戰的事,還有龍雲盧漢龍澤會張沖的舊事。

後來我就覺得,我爺爺可以和這些人站在一起,那我也可以。

(未完待續)。


最重要的還是朋友圈子。


經濟基礎

賺錢之後,很多原來固守的東西會被顛覆,例如對鐵飯碗的認識,對人生的認識,對社會的認識,對責任的認識等等。

經濟基礎不同時,眼界就不同了。

建議當然是多賺錢啦!


多嘗試,多讀書。

一個漲膽,一個漲謀。

因為眼界這個東西和經歷以及思想分不開啊


閱讀是前提,閱讀可以讓自己更具判斷力,更加客觀理性。有了閱讀之後,社會經歷就要靠自己去實踐,才能得出自己的人生觀,在觀察和分析思考中不斷修正自己的閱歷,眼界才會逐步提高。


我覺得,一個人的眼界與閱歷和心態有關。如果只是一隻井底之蛙,一生只能看到井口的天空,是沒有眼界的;同是,如果不是保持謙卑的學習心態而是好為人師地去看世界,也只是一隻走遍種地的井底之蛙。


環境,錢,個人能力。

1環境。

在工地上。每天都是跟工人打交道,當然,我也是工人。每天一群人抽著煙,揮著鐵鎚,爆著粗口,做了兩年,我根本沒發覺自己的眼界有提高。

2錢,

工資實在少的可憐,每月大概有三千結餘,這還是不出去玩的情況下。可想而知,我根本不能跟朋友出去玩,也不能談論他們玩的那些遊戲和什麼名牌。都說賺錢的過程越辛酸,花錢的過程也會變得心酸。

3個人能力。好在,工地上是個容易出奇蹟的地方。只要對自己狠心一點,總會熬出頭的。

怎麼開闊眼界呢?

你最起碼得有一顆包容的心吧。不抗拒,不嫉妒。

提高思想?理論結合實踐,實踐結合理論。學會閉嘴,別人家一套近乎就竹筒倒豆子一般。多觀察,多思考。

祝你好運。


說句都知道的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古人誠不欺我,雖然在現代社會讀萬卷書可以有很多種形式,比如:看紙質書,看電子書,看公開課…

私認為眼界是一個很懸的詞,說通俗一點,我覺得它有點類似於你能看到什麼東西,並且認為什麼有價值。

能看到什麼東西取決於你對什麼感興趣,取決於你本身內涵的層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相同場景、信息中獲得不同感受源自於自身的不斷積累。就好比登山,積累的經驗知識等就等同於你前進的腳步,越到高處自然看到的東西就越多,眼界也越開闊;認為什麼有價值取決於你的價值觀,取決於你的人生經歷。有些事情開始時十分看重覺得無論如何都無法忘記無法釋懷,然而經歷越豐富就越容易放下容易坦然面對。

由此:提兩個我認為比較有用建議

1、多讀書,不是看言情小說之類的。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的書,實在不喜歡看書,聽公開課也可以,果殼mooc學院就不錯,可以提升自身內涵。

2、多旅行,實在不行,多出去走走也行。遇到更多的人,經歷更多的事,和其他人交換人生感悟。


你看過哪些人的世界,你經歷過哪些人的人生,你對話過哪些人。。還有你所追求的東西。


所謂的世界,本質性空。不同的人,因為各自的認知或眼界,看到不同的世界。因而,世界是解釋的。一個人的眼界,源於過去認知的積累,而有大小高低之分。過去的經驗和知識構成或決定了現在的認知或眼界。


推薦閱讀:

父母過分溺愛,管得太嚴,很想放空一切怎麼辦?
如何應對老婆玩QQ炫舞結婚?
什麼叫懂事?懂事與否跟什麼相關?
出生在富裕家庭 vs 家裡一夜暴富的小孩,在性格和行為上有什麼區別?
有錢人的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長大了有什麼區別?

TAG:家庭 | 人際交往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