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鑄幣稅?
今天查鑄幣稅的基本概念,在百度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放棄使用本國貨幣,就等於放棄了大量財富。怎麼理解?
鑄幣稅這個詞是從古代的對金屬貨幣鑄造中收的稅而來的。在古代,如果官方壟斷金屬貨幣鑄造,例如銅幣,民眾可以用前朝的銅幣、自己撿的銅這些銅金屬去官方重鑄可流通的官方銅幣,官方要一定比例的稅,就是鑄幣稅;如果官方沒有壟斷金屬貨幣鑄造,就是說你只要有金屬就可以自行鑄造,需要向官方繳納一定的類似於授權費、許可費之類的費用,這也是鑄幣稅;還有就是官方鑄造不足額的貨幣,例如面值十兩的銀錠實際只有八兩,這被稱作鑄幣稅,但其實是超發貨幣引起的「通貨膨脹稅」,通貨膨脹稅與鑄幣稅並不完全是一個東西。
而到了中央銀行與存款貨幣銀行制度的現代,依然沿用鑄幣稅這個詞來比喻政府通過壟斷貨幣發行所獲得的經濟收益。私以為用鑄幣稅來形容這個收入不太恰當,但姑且這麼叫。壟斷貨幣發行是為了保證貨幣的規範性和貨幣經濟的有效性,初衷當然不是為了獲得鑄幣稅,但既然有收益,就不妨留著。但這個收益怎麼界定,就難說了。
首先鑄幣稅中最無爭議的部分,就是中央銀行獲得的經濟利潤。這個利潤來自中央銀行資產的收益減去負債的成本。以我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為例:- 資產端最大頭的部分是外匯(美元)、對存款性公司債權(借給銀行的錢,例如給國開行的一萬億再貸款)、對政府債權(借給政府的錢,就是買的國債)等。這些部分是有收益的,外匯可以進行投資、買美國國債,借給銀行的錢要收利息,買的國債也要收利息。
- 負債端最大頭是存款性公司存款(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貨幣發行(我們手中的現金)、政府存款(國庫存款)、發行債券(人民銀行籌資發行的央票)等。除了現金無需付息是無息負債以外,其他部分負債是要付息的。
- 一般資產的收益都要大於負債的成本。例如資產端最大頭的外匯如果全部用來購買美國國債並且全部持有到期,可以獲得2%左右的收益,而負債端最大頭的存款準備金只需要支付1.62%的利息,中間可獲得40bp息差。而其他資產收益大都高於美國國債,其他負債的成本一般低於存款準備金,所以實際人民銀行的息差一定是高於40bp的。
- 有人測算,每年收益可能是2000-4000億人民幣。
其次,是比較有爭議的部分,就是政府通過向中央銀行融資而發行的貨幣,是否算作鑄幣稅,我個人傾向是不算的。比如中央銀行購買政府債券支付的貨幣,這些貨幣由中央銀行印刷交給政府,政府債券記作中央銀行的資產,政府拿這些錢作為支出來源,流入居民和企業部門,最終進入銀行,變成中央銀行負債端的現金和存款準備金。到了還本付息時間,政府是要向債券持有人也就是中央銀行付息的,但這些債券在滾動中總有一部分是躺在中央銀行的資產端,還了舊的又買了新的,可以認為這部分債券是政府永遠不用還的,也就是所謂政府通過貨幣擴張而獲得的永久性收入。
當然,政府向中央銀行借錢這種事很容易玩脫,造成惡性通脹,戰爭時期很容易造成這種現象,所以大多國家的中央銀行都禁止此類直接操作,多是從市場上購買國債進行貨幣總量的調控。中國的人民銀行法也禁止直接向政府融資。07年成立中投時,財政部向人民銀行發了一筆特殊國債,算是特例。
至於通貨膨脹稅,我覺得不算鑄幣稅了。通貨膨脹有財富再分配效應,例如物價漲、貨幣貶值,對債權方(借別人錢的人)不利,對債務方(欠別人錢的人)有利。具體到中央銀行這裡,因為負債都大部分是以貨幣計價的現金和存款準備金,貨幣貶值中央銀行的負債也貶值,而資產端多是國債、外國資產這種「金融資產」,受通脹影響縮水程度較小,所以中央銀行就獲得了利益。至於政府通過超發貨幣引起的通貨膨脹而對民眾的剝奪,是上一個話題了。
然後中央銀行這些盈利所得也就是鑄幣稅最終去了哪裡呢?上交財政了,財政統一分配支出,就是所謂的統收統支。貨幣作為支付憑證,一國央行發行貨幣,簡單說就是「印幣」、「借出」兩個步驟。
第一步,「印幣」意味著該國央行要承擔同等負債。
第二步,「借出」意味著該國央行已擁有同等資產。
負債端央行不用承擔利息,而資產端央行卻要收取利息。
央行收取利息扣除發行費用,即為鑄幣稅。
鑄幣稅如果上繳本國財政,本國財政還福於民,這無可厚非。
但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美國佬超過本國需求發行貨幣,則意味著向全世界徵稅,且不用承擔責任。更重要是想輸出通脹就輸出通脹,想輸出通縮就輸出通縮,一切為了本國利益。
所以人民國際化不僅是賺稅,而且是不要受制於人。
說實話這問題問得有點棗糕……按照我的理解,題目想要問的是「鑄幣稅的定義」,但是問題描述又轉成問「一個國家可以自己發行貨幣有什麼重要意義」了,這明顯是兩個問題吧。
那我假設題主兩個問題都想問,在這兒先拋兩塊磚~「鑄幣稅的定義」
嚴謹的定義其實各種教科書上已經給出了,在這不再重複;不才也不敢在各位經濟大師面前班門弄斧。一個比較直觀一點的比喻是這樣的:這個比喻其實是「真空中的球形雞」,它忽略了很多細節,比如說,很少會有政府敢如此大膽讓貨幣貶值50%的;又比如說,其實不是每個人的實質購買力都是一樣的……說這個比喻的目的只是為了留個更直觀的印象,就是——可以買到的醬油更少了囧。
「國家擁有自己的貨幣發行權究竟有什麼重要意義呢?」
1.首先,如果一個國家國家沒有獨立的貨幣發行權,它的貨幣政策就受制於人了。比如說,有一天,你到了非洲,來到了一個叫辛巴威的國家(我們假設他們只用美元,雖然實際上他們還用蘭特)。如果當其時,津國的經濟已經有過熱的苗頭,政府想用緊縮的貨幣政策,而美國還在量化寬鬆的話,那就蒸棗糕了——他們發現他們失去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因為失去了貨幣發行權,辛巴威對匯率也沒有話事權——所以,他們的進出口政策也受制於人了。比如說,津國因為物資緊缺造成物價有點兒高,他們政府想鼓勵進口,但是美國還在量化寬鬆(美元貶值),這樣津國的物價就更高了……
2.其實這還涉及到一種尊嚴的問題= =(忽然有點縹緲了)。比如一位津國子民有一天到達了天朝,並遊歷了陸港澳三地,回去可能就會有點兒憤憤不平了:「我【嗶——】,天朝的香港、澳門都有自己的貨幣了,我大津國居然沒有!」分分鐘都有可能切腹自殺的(咦好像氣氛變奇怪了)。
其實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約略轉化為「在蒙代爾三角(好像也叫「三元悖論」吧)中,選擇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動,放棄貨幣政策自主性的缺點是什麼?」,百度百科上的相關描述是:
維持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和匯率的穩定性,必須放棄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資本完全流動時,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本國貨幣政策的任何變動都將被所引致的資本流動的變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國貨幣喪失自主性。在這種情況下,本國或者參加貨幣聯盟,或者更為嚴格地實行貨幣局制度,基本上很難根據本國經濟情況來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調整,最多是在發生投機衝擊時,短期內被動地調整本國利率以維護固定匯率。可見,為實現資本的完全流動與匯率的穩定,本國經濟將會付出放棄貨幣政策的巨大代價。
from:三元悖論_百度百科
知乎上也有一個類似的問題,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蒙代爾三角」理論說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自由流動與匯率穩定這三個政策目標不可能同時達到,為什麼? - 金融時間倉促,兼之所學實為有限,不足之處,還請各位不吝指教。希望可以幫到題主。1.鑄幣稅鑄幣稅(Seigniorage)是指貨幣鑄造成本低於其面值而產生的差額,是由於政府擁有印製貨幣的壟斷權而能獲得的收入。2.鑄幣權
鑄幣權 ( Seigniorage ):以低於貨幣面值去製造貨幣的權利。
鑄幣稅就是央行發行法定貨幣用於流通,由於央行發行法定貨幣表現為央行向商業銀行發放貸款,鑄幣稅就是央行向商業銀行收取的貸款利息。現實中商業銀行貸款記賬創造貨幣,商業銀行收取了絕大部分的鑄幣稅,商業銀行侵犯了國家的貨幣發行權。
如果放棄使用本國貨幣,就等於放棄了大量財富。怎麼理解?
是本國政府放棄了,不是我們,如果中國使用美元,,,中央政府就放棄了大量財富.
所以每個國家都自己印鈔票, 因為100塊面值的RMB成本可能就1毛錢,其餘的99塊9毛9就進了政府的口袋了.(肯定要不了1毛只是打比方)
簡單點說,國家新印了好多錢,每個人手裡原來的錢就相應貶值了。相當於國家從人們手中收了一筆稅,稅額等於貶值部分,是為鑄幣稅。如果一個國家放棄了本國貨幣,採用其他國家貨幣作為本國流通貨幣,那麼就不能再印錢了,也就不能收鑄幣稅了,等於流失了一大筆財富。
這個問題其實在了解了稅和貨幣的概念之後就會比較容易理解,
首先稅就是管理者(政府/封建領主/山大王等)向管轄內的民眾收取的費用,說是保護費也可以
其次,很重要的一點是,貨幣的購買力和自身的價值實質是脫鉤的,最典型的是紙幣,如果不是政府信用作為保障,拿來擦屁股大概還嫌臟...那麼政府的信用從何而來呢?歸根到底是大家相信政府能夠保障貨幣的購買力,這種保障的背後在於政府具有徵稅的能力,因此可以認為貨幣的價值主要來自於人們的信心,而對於紙幣而言這種信心的背後主要是政府的稅收。再早期的金幣和銀幣其實也是同理,只是由於金銀幣長期流通,在人們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貴金屬的印象,其實說到使用價值,金幣連用來擦屁股都不行,還不如紙幣 XD
說到這裡就進入正題了,怎麼理解「如果放棄使用本國貨幣,就等於放棄了大量財富」,首先,幣本身沒有使用價值,但我印出來的貨幣在我徵稅的強制力的保障下,是可以用來流通、儲藏、購買產品的,這就是作為管理者無形的財富。只要政府的徵稅能力不受懷疑,政府就可以通過印刷鈔票來將這種財富兌現(從短期來看這是有效的,但長期來看,會引發通貨膨脹使貨幣的購買力下降,就不再這裡討論了)。放棄本國貨幣,或者採取固定匯率的方式變相放棄本幣,實質上就是把對貨幣的信心掛鉤到其他國家的徵稅能力上,而相應的,本國政府自己是沒有辦法印他國貨幣的,所以也就失去了兌現財富的能力了。
好像有種把簡單的問題說複雜的感覺,見諒~
胡言亂語幾句。為什麼老百姓辛苦工作仍然只是勉強果腹,就是因為我國採取愚民教育,一個連鑄幣稅常理都不懂的民眾自然容易被黨剝削,黨用鑄幣稅每年約剝削老百姓30萬億,何解? 古代一兩金子代表一兩金子的購買力,近代一張100美金如何代表100美金的購買力? 主要通過貨幣的材質和防偽技術,100美金假如需要100美金的材料和技術才可以做出來,那麼他就具備100美金價值,換句話說假幣就沒意義,我國假幣造出來給下家是面值20%的價格批發,換句話說我國的貨幣成本低於20%,黨用20元印刷出一張100元人民幣發行出來,等於剝削老百姓80元,因為材質和技術成本低,所以假幣容易做出來,而且有利潤,全世界貨幣成本最高得是歐元還有泰銖等,所以很少出現假歐元,美元只能排到第三我記著, 總結:鑄幣稅是剝削老百姓得工具,我國為了剝削老百姓,先愚民教育,整體仇日教育,但是連鑄幣稅這種常識都不給老百姓普及。
推薦閱讀:
※假如劣幣能驅逐良幣,那劣幣因何而劣,良幣因何而良?
※美國大蕭條的產生和發展與美聯儲貨幣政策有怎樣的關係?
※為什麼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家說上調利率會加快貨幣流通速度?
※黃金是硬通貨嗎?為什麼盛產黃金的國家沒有和盛產石油的國家一樣富有?
※越南貨幣的面值可以整體縮減1000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