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逼滿足了什麼需求?

滿足了什麼真實需求?


裝逼是獲得尊重的廉價捷徑。


是因為沒有急得,或者因為露不出來急得,回答完畢。


創業界總愛談剛需高頻效率,好像除了擁有這些特性的行業外都不能做一樣。與此同時一些明顯不是剛需的行業,比如奢侈品、微信讀書會社群等卻悶聲發大財。

人們對於剛需的理解常常只局限在人類底層需求,比如吃飯,出行,性

而實際上,大多數人類其實存在三種自我認知:

  • 真實自我概念(自己現實是怎樣的人)
  • 理想自我概念(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幻想
  • 社會自我概念(希望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裝逼

一個人本身什麼樣、和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什麼樣完全是三回事。

  • 100元的襯衫和1000元的襯衫區別可能很大,但超過1000元價位後襯衫的收益沒有和成本呈線性關係,1000元的襯衫與3W元的襯衫質量差別不大;奢侈品產品本身不是剛需,但品牌所展現出購買者的社會地位形象是剛需。
  • 微信讀書會也不是剛需,但是希望在別人眼裡看來是愛學習的人是絕對的剛需(所以總是看見有人在朋友圈分享微信讀書會以及書籍),懂得如何學習的人都知道,讀書會基本上無法提高你對知識的留存,還是得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KINDLE好用,但為什麼在國內不暢銷,因為只有少數真正對"讀書"本身有需求的人才會買(當然某些書是必須買紙質的);而大多數人的需求是向他人展現出他們上進愛學習博覽群書而已,在裝逼效果上3~4本紙質書遠遠大於KINDLE,成本還更低。

裝逼和幻想,也是剛需。

人的慾望可以分為兩種:內心的真實慾望(做了什麼)、掩飾這種慾望的慾望(展示了什麼)。

"我不是為了省錢而去沃爾瑪,而是因為我是精明的消費者。"

"我用蘋果婊,是因為真的好用"(不過坦誠的講智能手錶的確很方便)

那些微信里很牛B的大神和土豪們,基本上只分享他們真實生活的樂趣,因為他們不需要試圖展示什麼來證明自己。而多數人發朋友圈的不是為了分享他們真實生活的樂趣,而是通過朋友圈的展示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比如健身、跑步熱身照、讀書、看似高深的文章等)。

所以奢侈品的目標客戶是試圖通過外部證明自己而獲得成就感的中產階級,而不是李嘉誠這樣的大老闆。

所以為何小米營銷厲害,就是既能滿足他們的真實自我概念,又能滿足他們的社會自我概念-"我不是窮DIAO絲,我是發燒友。"


剛性需求,人類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其他都是為了裝逼,不是在裝逼的過程中,就是在裝逼的路上。


總得有人負責裝逼吧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倒數第二層次的需求。所以會裝腔的人,大多已經實現前三層次的需求,古人裝腔,都乃王公大儒,今人尤甚之。


推薦閱讀:

徒步穿越庫布齊是怎樣一番體驗?
如何看待天涯八卦女看知乎用戶是裝逼犯的看法?
你身邊當過兵的人,或者同學(朋友)在當兵的人都吹過怎樣的牛逼?
如何改掉喜歡裝逼的習慣?
語文課前演講說什麼最有B格?

TAG:社交網路 | 心理學 | 裝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