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等問題,讓我們得到真實不被欺騙?

現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大多數就是搜索引擎,

各種搜索引擎,可以看作是獲取知識的入口。

現在的情況是,入口被劫持hook掉了,我們又怎麼得到真實有效的信息呢?

比如我想買一款性價比高的筆記本擼著玩…

我會在x度上輸入"想買一個性價比高的筆記本來開擼"。

點擊"百x一下"後,由於競x排名,蜂巢系統,水軍5毛等原因,展示給我的卻是固定的那麼幾個爛貨,而且評價都是千篇一律的好(比如,"x度知道"中的,一看就像是托的回答,)…

尤其是在作出選擇迷茫之際,比如搜索"房地產趨勢分析",總會搜到房產商想讓人們看到的東西,來遮掩他們真實的囧境,給人以虛假的信心…

活在這種信息不對等的世界裡,就像是被關在了牢籠里一樣,太可怕了。

所以有沒有什麼方法來分清眼前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呢?

如果知道眼前的信息是虛假的,我又如何進一步得到真實的信息呢?

============================================================

2014 09 16 新增:

這個作為補充說明吧,

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我在提出問題之前的一天,曾經想要在淘寶上買一款xxx牌子的按摩披肩。

在淘寶和其他搜索引擎中搜索這個牌子的信息,得到的都是這個牌子好,買給媽媽,買給爸爸,賣給老婆,都說好,下次再買,推薦,你不後悔這種字樣,千篇一律。=_=這裡不吐槽了,槽點太多不知從哪開始...

而對於按摩披肩,我在意的是購買人(使用者)的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並不是說一個好字就能解決的,到底怎麼好?能給人怎樣的體驗(是舒服,還是疼,還是揉捏的不到位,又或是力度剛剛好)?最重要的是,人無完人,產品也不可能有完美的產品,所以他的缺點在哪裡??在搜索引擎的前三頁,根本沒有任這樣的信息。

面對這種現象,總是給我似曾相識的感覺,不明覺厲的想起了腦白金...

從此時開始,我主觀上就已經沒有任何購買慾望了。

但是到這裡,我仍然在客觀上沒有弄明白,到底廠家有沒有使用手段來污染搜索?有沒有加大「嫌疑犯」嫌疑的砝碼?如果找到了這樣的砝碼,那麼這個找砝碼的規律是否可以用在其他的產品上?

(ps:之所以是尋找嫌疑而不是尋找證據,因為我,沒時間,也沒經歷,更沒有方法和條件去找,所以只能找增加嫌疑的東西而已)

為了尋找這樣的砝碼,推理開始了:

推理的目標--&>找到增加嫌疑的砝碼--&>存在這樣的砝碼么?--&>如果存在,那麼可能存在於什麼地方?--&>既然是污染搜索結果,那麼假設我是xxx品牌的老闆,我要污染網路,我在什麼地方可能留下線索?換句話問:"想要污染搜索結果.我都需要做什麼"--&>知道自己有什麼,和沒什麼,以及怎麼做,才能弄明白我需要什麼--&>我有錢,有產品,但是不知道怎麼網路推廣才能省時省力--&>看來我需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或者更有效的方法,是找明白人來做?--&>如何找明白人?--&>招聘,,

於是我搜索了下這家公司的招聘信息,發現從三年前這家保健器械公司就開始招聘大量的網路文員,一直招聘到2014年..

做保健器材的為啥,需要這麼多網路文員?其用意不言而喻..

看來這個砝碼找到了.

綜上所述,突破這種封鎖,只要掌握了方法符合了道,就是可以的做到的,而且不用太費什麼功夫...

所以,我在此有了這麼一個提問.


謝邀。

《安德的遊戲》在1984年出版,是科幻小說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是當今美國科幻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在美國科幻史上,從來沒有人在兩年內連續兩次將「雨果獎」和「星雲獎」兩大科幻獎盡收囊中,直到卡德橫空出世。1986年,他的《安德的遊戲》囊括雨果獎、星雲獎,1987年,其續集《死者代言人》再次包攬了這兩個世界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項。

這本小說在1984年就準確預測目前的互聯網世界,VPN技術,互聯網的輿論導向與輿論控制,已經題主說的信息不對等。此書曾經是微軟總部內部MBA的培訓教材,我讀過不下20遍。其實有一句話影響極深:「在互聯網紛雜的信息中,如何分辨出來真實客觀,是這個時代的必備技能」 (大概翻譯過來是這個意思,原話不去找了。)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我覺得主要有三點可以說說:

1. 辨別商業利益驅動的信息。

互聯網已經由自由變成了利益驅動,流量費用越來越貴,所以任何很容易展示出來的信息,都價不菲。比如說,不管是SEM還是SEO,幾乎任何商業相關詞只要排在百度的前3頁,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和代價;微博上的大V的意見可能是廣告,大多數人都明碼標價甚至是著名兒童醫生推薦的奶粉;大多數論壇上的帖子都需要一定的費用;網路媒體就更不用說了,本來就是針對B端收費;大多數評測性質的網站都形成了產業鏈。

如何辨別這些信息呢?其實很簡單,用一個網路公關的思維去看待這些信息:目前國內互聯網上,大多數輿情都是有價值的,這個價值就是如何干擾輿情,讓網友看到信息的時候產生商業價值。而這樣的輿情都可以交易的。比如你看到了筆記本評測,就想想如果這個評測很牛逼,廠商是不是收益?比如看淘寶,那麼多好評,很容易相信。那這些是不是被刷的?

2. 辨別群體特定心理的干擾。

除了商業信息,還有大量知識性信息。這時候需要辨別是不是有群體的特定心理的干擾,比如說從眾心理,比如說道德綁架,比如說故意利用人的懶惰心理。

比如大量的朋友圈轉發信息,類似如何教育孩子,如果養生,是中國人就如何如何。這是非常可笑的,因為你無法辨別真偽。這裡面利用了群體性信任和脫離群體的恐懼等等。比如,有人有嚴重強迫症,去醫院看,醫生說有病,需要吃藥,不信覺得是醫生要賺錢,但是看朋友圈說這樣沒事,大多數天才都有強迫症、處女座必須是強迫症,就信了,覺得自己是正常的。我靠,一個朋友圈的段子比醫生都有力量,大家別笑,這樣的事情我見過好多次了。

3. 用演繹法推理代替歸納法。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思想家伯特蘭?羅素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火雞問題(Russell"s
Turkey):在火雞飼養場里,一隻火雞發現,每天上午9點鐘主人給它餵食。它並不馬上做出結論,而是慢慢觀察,一直收集了有關上午9點給它餵食這一事實的大量觀察證據:雨天和晴天,熱天和冷天,星期三和星期四,各種各樣的情況。最後,它得出了下面的結論:「主人總是在上午9點鐘給我餵食。」可是,事情並不像它所想像的那樣簡單和樂觀:在聖誕節前一天的9點,主人沒有給它餵食,而是把它宰殺。

羅素提出這個火雞問題是諷刺歸納主義者、歸納推理,和各種歸納法的濫用。什麼是歸納法呢?歸納法也叫歸納推理,就是從個別性知識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種個例事實,就習慣性的用這一種個例來解釋一系列現象,總結出來一些規律。比如在羅素的火雞問題中,那隻火雞就使用了歸納法,觀察到了在一段時間內都是每天上午9點有食物,於是得出了這個結論。

互聯網上大多數信息都是類似的,經不起推敲,例如:張亞勤離職了,外企被反壟斷調查了,所以外企完了!幾乎所有的媒體都是這樣的論調:xxx火了,所以xxx行業牛逼了,所以xxx行業已經昨日黃花了。我艹,我記得在小學的時候老師都教過如何寫議論文吧,論點和論據的關係應該不是這樣的吧?還有一些更奇怪的:我同學的同學的鄰居搞比特幣發了,所以比特幣才是未來!我同事的老婆的閨蜜在微信上賣蛋糕發了,所以我們也這樣干吧!對於這些我就不說什麼了。

昨天就寫了個標題,今天補一些細節,中午約人吃飯,要是大家有興趣,晚上再寫點吧。謝謝。

-


人類補完計劃就是用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雖然是動畫,但是這個實現了的話,真的是能解決信息不對稱。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人類共享所有信息,甚至包括情感、記憶。

信息不對稱包含的東西很多。 不僅僅是你能有效地分辨東西真假、好壞的問題。可以說,如果真的實現消除信息不對稱了,整個世界一半人將會失業。

因為現在真的有一半人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包括黃牛,很多靠關係、推薦項目生存的介紹人, 美麗說蘑菇街這種,甚至google都是解決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公司。還有股票市場靠內幕消息投資的那些人,公司上市(要是信息都特別對稱,我敢說現在很多公司都上不了市)。


大多數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懶得去思考

只要邏輯完整,正確,謊言就不會被識破。

答主舉得搜索的例子

搜索性價比高的電腦

你不會去搜索他的製作工藝,使用材料,生產地

一味的相信評測文章給出的XX寸屏幕,四核八G,2G顯存

卻不願去思考影響性能是否是四核八G,2G顯存

商家作的惡,你何曾問過一句「為什麼」。


很多公司現在都學壞了,知道在互聯網的各處都刷自己的正面信息。

但是只要他做過惡,有上當的顧客在網上罵過娘,而這些信息沒有被全部公關掉,你就能找到蛛絲馬跡。

一般吧,在谷歌搜你要找的東西+騙子,你都會有驚喜的。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買的是很大眾的產品,優先問一下你朋友圈裡見多識廣或者多金的朋友推薦他們用過的同類產品,會有答案的,當然前提是他們不叫你挑最貴的拿走。。。。

至於網購,看完你能找到的所有電商平台上該產品的差評,然後去該產品的貼吧里看看用戶平時都怎麼罵,這東西能有多壞,基本就這樣了。

當然我還是建議你多攢點錢,不一定買最貴的,但也要你買業比較貴的。圖要貪小便宜,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是真的。


假如我是我是某產品的官方, 我說某某某產品好, 我就問題主你信不, 如果信了請屏蔽我, 不信請繼續看↓

—————我是傳說中的分割線—————

時間: 二零一四年九月二十日十二點二十分

關於信息不對等這一現象的產生和原因, 這個時間之前的答案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我主要說下如何避免被誤導, 純你明天就要入手某某產品不然就會死但是此時此刻你還對這個產品一無所知看了這個你就什麼都知道了向乾貨.

首先在百度搜索" 手機" , 結果中第一頁的網站大可以不必去, 贊過百詳細解釋.

蹭書看一會答


解決信息不對等問題所付出的努力有可能遠遠大於你所得到的收益


這麼說吧,我買到現在用的這台筆記本的經歷是:

因為我從事的工作與信息化設備有關(通俗的說就是修電腦的),於是我去問公司的老同事們(同樣也是修電腦的),得到品牌推薦——戴爾

然後到網上尋找戴爾筆記本的相關信息,在4500—5500價位內找到一台——所以題主想買筆記本的話,請在設定好使用目的之外,指定一個心理價位,不然的話不太好找

然後,我發現昔日在工廠工作的某同事已經在上級指導下轉任採購工作——接下來我只要把找到的機型信息告訴這位同事,讓他幫忙買回來就行。當然,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我選擇了不帶任何操作系統和預裝軟體的「裸機」(不過到手的時候還是裝了Ubuntu,以證明電腦硬體工作正常),然後自己慢慢折騰裝好系統,裝好各種軟體之類的,一直用到現在。

所以題主如果不知道如何尋找有用的信息,何不去找能夠接觸到此類信息的人呢。


某種程度上,這個社會正是由信息不對等所推動的

正如財富無法平均,人們所接收的信息亦無法等量


信息不對稱是造成社會差異的一個很本質的因素,我覺得題主這個問題很有宏觀、前瞻意義,尤其是咱們這個信息泛濫、獲取成本又很低的時代里。但是這裡提到的信息不對稱與傳統的那種高低位置造成的還不太一樣,這裡的更像是信息混亂,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這種泛濫也有個好處:逼著我們思考。題主說的我不知道這,不知道那只是我們的慣性思維。你看,你這麼一「折騰」也發現結果了。想要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就是要付出多思考的代價。我是這麼認為的。


無知即使罪,因為利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已經脆的連哈口氣都會斷的地步了。所以現在在對一件東西毫不了解情況下,相信品牌是比較好的。當然了解清楚的人,會有更好的選擇。畢竟品牌也不是萬能的,至少成本要高點。


信息不對稱是一種常態,俗話中隔行如隔山,其另一層含義就是作為個體你不可能了解的全面,一單範圍廣了深度也就淺了,同理也成立。


這本是一個童話的世界,你非要問皇帝有沒有穿衣服、灰姑娘有沒有水晶鞋?這又是何苦呢?首先你買東西的時候心裡有個價值區間,在你的價值區間找好評多的購買就對了,至於你說的求真相,你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與經歷去做這事情,有這些時間與經歷你用來好好學習或者好好工作不是比什麼都強?最後說一句:好評多的不一定好,好評少的不一定差,只要你購買的時候爽就行——有錢難買爺高興。


你怎麼不說怎麼有效解決財產不對等問題呢?這個世界上有窮人,有富人,自然也有騙人的人和被騙的人。


推薦閱讀:

1.作為新人,剛加入互聯網公司怎麼能迅速了解業務並熟練掌握?2.老成員怎麼能讓新成員迅速了解並掌握業務。
為什麼有了趕集、58同城等信息高度聚合的網站,還有人去「豆瓣租房」小組裡收發信息?
為什麼中國還有這麼多人在使用IE6?為什麼幾乎只有中國人還在使用IE6?
「360 搜索」為什麼推出新的獨立搜索「好搜」?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為什麼 DuckDuckGo 的 logo 是個紅綠配的小萌鴨?

TAG:互聯網 | 電子商務 | 搜索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