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突破自己的社會階級,開拓自己的眼界?

在知乎看了幾篇海外經歷的文章有感,並說說自己心裡的困惑。

本人即將大二,在一所小城市的本科院校上學。我的一些高中同學有的已經在海外留學,有的在努力奔赴海外院校的路上。而我大學比較要好的朋友在飯店打著工,按照歐元來算一天工資不超過7歐元。本人家庭經濟情況只能用比大多數人好一點來形容,達不到出國的條件。

最近看知乎的文章,講的大概是一個人難以突破他家庭的那種社會階層,如果一個人出生在旺門,那麼他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是比我們這些人要多得多。那篇文章那樣寫道:這件事之後我就初步明白,為什麼處於社會不同層次的人難以(不是不可能)成為至交好友。一是階層不同帶來的視野、經歷、生活方式等的懸殊,會導致少有共同話題。比如我可以和一些朋友聊五星酒店住宿體驗和各國學校教育差異,和另一些朋友就沒法聊。二來源於我的一個觀察。我和家境沒我好的人交往過,也和遠比我有資本的巨富二代交往過,發現:家境有一定差距的兩人交友,經濟條件相對差的人容易心存芥蒂。受過良好家庭教育、樹立了正確財富觀的富二代往往不會因有錢自覺高人一等,但經濟條件沒那麼好的一方很容易感到自卑。

自己是改不了自己的出身的,但是我們該如何突破自己的社會階層、即使你學業再優異,但你本質上的思想還是達不到他們去海外所經歷到的思想、及他們家庭的熏陶思想,我們該如何做呢?


壞消息是:階層越低級的人思維越固化,同時耐心也是最差的。

好消息是: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時代級的打破階層劃分的機會。

具體解決辦法是這樣的(內容太多,如果真想打破自己所處的階層,請耐心讀完):

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樣幾個現象:

1、有些超市已經有了電腦自動結賬收銀,對應的是以前的收銀員失業了。這背後意味著什麼呢?

2、很多人在朋友圈分享雨果獎作品《北京摺疊》里的階層劃分,感嘆無法進入上一階層。卻沒有認真思考過: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該如何突破你所處的階層?

3、現在我們常常聽說中國人口紅利消失了,有多少人認真想過人口紅利消失後的機會在哪裡嗎?甚至,很多人連什麼是人口紅利都不知道。

我將通過思考、書籍閱讀,以及過往經歷將這些現象背後的底層邏輯分享給你。如果你有足夠耐心看到最後的話,你將明白在這樣一個時代級的機會面前,該如何突破階層劃分。

為何強調耐心呢?

因為,在這個信息繁多,充滿焦慮的年代,有耐心的人更能突破自救。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是經濟學家Bloom和Canning等人在2003年提出的概念,它的含義非常直接:勞動年齡人口(15歲-64歲)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上升。

其實,每一個國家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首先由於醫療、衛生水平的上升,死亡率開始下降;在一段時間之後,隨著整體教育水平提高,生育率也開始下降。於是會出現像下圖的兩個階段:人口紅利階段,人口紅利消失階段。

我們來看看這兩個階段,能分別帶給我們什麼機會?

1 人口紅利階段

在這一階段,出生率下降速度 &< 人口老齡化速度。

在人口紅利期間,勞動力供給充足,同時,老齡化人口較少,使社會負擔相對較輕。

拿中國2000年人口的產出和消費舉例來看下人口紅利的現象:

(數據來源《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橫軸是年齡,縱軸是2000年中國人口的產出和消費)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

1)在0-22歲以及60歲之後,人口的消費大於產出

2)而在22歲至60歲的區間內,人口的產出大於消費。當這一部分人口的比例較大時,就是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會有以下效應:

  • 由於總產出大於消費,投資更多,資本積累更快;

  • 子女數目減少,就業機會增多,尤其是婦女的就業機會增加;

  • 勞動力的教育投入更多,人力資本存量更高。

這就是中國在過去30年所經歷的事情:

人口紅利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

2 人口紅利消失階段

當人口紅利窗口關閉時(出生率下降速度 &> 人口老齡化速度 ),人口紅利就會轉變為人口負債,即人口紅利消失。

這個階段,勞動年齡人口佔比開始下降,老齡化人口增多,我們就必須用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增長來維持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下降,一個國家便開始償還人口負債。

例如,從1990年開始,人口紅利階段為日本每年帶來了1.6%的額外增長,人口紅利消失階段的作用就是為1990年之後的日本帶來每年1.6%以上的衰退。

人口紅利消失,會產生以下效應:

  • 老齡化加劇,絕大多數社會資源要投入到養老中

在人口紅利期間,那些計劃生育的父母,由於生育數量的減少,使得他們撫育孩子的負擔減輕,因而他們從少生孩子中得到了許多「收益」。

但是在人口紅利消失期,當計劃生育的父母進入老年時,將不再能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從子女那裡得到那麼多的經濟支持、生活照料與精神慰藉。其結果必然是增加對政府與社會的依賴。

  • 人力成本增加

如果你去過韓國,或者日本,就會發現超市,餐廳都是自動化靠機器來實現的,因為這些國家的人工成本太高。

那麼,現在我們中國處於人口的那個階段呢?

沒錯,我們正處於人口紅利消失的階段。

其實,中國的「人口紅利」在2012年已經關閉了。

2012年中國15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為9.37億人,比上年末減少345萬人,下降幅度為0.6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表示,這是多年增長後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

你看到現在超市正在用電腦自動結賬來取代人工,因為中國的人力成本已經是越南的3倍左右。

在人口紅利消失階段,我們面對老齡化,人力成本增加,是不是沒有機會了?

其實不然,人口紅利有它的機會,那麼人口紅利消失對個人也有著新的機會:

1)人力成本增加,對應的是新技術變革的出現

2)人口老齡化,對應著是中國3億中產階級的崛起

其實,明白道理和知道如何做是兩回事,這也是為何那麼多人是知行不一的。

所以,我們先看一個人是如何利用時代級機會突破階層劃分的的,然後在回頭來思考我們該如何去做。

正如喬布斯是手機行業的顛覆者一樣,美國時代周刊的創始人 亨利是出版行業的顛覆者。

他創辦了以《時代》周刊、《生活》周刊、《財富》為標誌的出版王國,重塑了內容產業的面貌。他成立的時代公司,就是現在全球最大傳媒集團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的前生。

你可能會有點很奇怪,在20 世紀 20 年代的美國也有很多人從事出版行業,那為什麼亨利卻成了最有影響力的人呢?

這要從他大學畢業說起... ....

亨利大學畢業以後,雖然有很多想法,但是當時的社會創業氛圍並不濃厚。那時候,「活著就為改變世界」的人,一般都在當傳教士,而不是商人。

當時,他愛上了一個心愛的姑娘,姑娘的父親嫌棄他是個窮小子,死活不答應把女兒許配給他。

(當然,他後來有錢以後,還是娶了那位姑娘。)

畢業後,亨利也找過幾份工作。

但是,雜誌社只想要一個編輯,不想要他這樣有想法的人。再加上他本身有點孤僻,走哪都不受人待見。以至於,他都想過:總的生活下去呀,不如俺去工廠當工人吧。

就在混的最慘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貴人。這個人其實是他的大學同學,叫布里頓.哈登。

布里頓對他說:我想創辦一份雜誌,你做我的合伙人吧。

兩個連學都沒上過幾年的小夥子,一出手就想辦自己的雜誌。要知道,當時辦一份雜誌的啟動資金,就是10萬美元,這的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呢。除了錢不說,人家其他的雜誌社有幾百人的隊伍,大量的編輯人才,而他們就兩人,這也太自不量力了吧。

所以,當時的朋友和親戚看他兩的眼神是這樣的~

不過,這個事對亨利吸引力卻非常大。因為他從小就想做影響他人的事情。而雜誌和影響力正好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

兩人一拍即合,決定自己創業。

創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沒有錢,該怎麼辦?

亨利四處給人說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親戚,朋友,同學,甚至同學的親戚都借遍了,幾百美元幾百美元的湊,湊了快一年的時間,終於湊夠了10萬美元啟動資金。這就算融資成功了。

接下來遇到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他們兩個人怎麼競爭過那些老牌的雜誌呢?

他們沒有選擇做和其他雜誌一樣的事情,而是進行了破壞式創新。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他們從五個方面對傳統的雜誌進行了創新:

  • 文體的創新

因為沒有錢雇記者給他們收集信息,他們就從其他的雜誌上面扒拉新聞,進行改寫。但是他們的改寫可不是簡單的改動字數。

當時的新聞普遍的一個特點就是枯燥,而且特別長。他們決定要把它改成一種生動簡短的文體,稱為「時代體」。它的特點是每一段新聞的字數嚴格控制在400個字以內,而且必須要用生動幽默誇張的語言。例如說一個人眼睛大,就要說成大如棒球的眼睛。

經過改編後,原本的新聞讓人讀起來不再像是讀新聞,而更像是看故事。

(如果你有仔細觀察我的文章「猴子聊人物」,就會發現,我也是通過一個人物故事經歷,來幫你快速打通一個陌生的領域知識。)

這麼一來,新聞這種平時讀起來枯燥的東西,一下子就生動起來了。這種全新的文體非常吸引人,甚至一度變成當時最流行的文體。

  • 觀念的創新

他們的新聞總要加上編輯的個人觀點。要知道,當時的新聞報道可都是沒有編輯的個人觀點的,這是一個大膽的突破。由於這個改變,亨利直接把新聞產業變成了教育產業,不斷的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影響別人。

他曾公開說,我這個雜誌就是有強烈的傾向性,新聞雜誌的定位就是要教育茫然無知的讀者。

  • 更新頻率的創新

其他雜誌大多數都是月刊,而時代變成了周刊,一周出一本。可別小瞧這點微小的頻率變化。

這種變革是針對當時人們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所作的調整。非常符合人們的生活節奏。

一個月一次的信息更新,早就不能滿足人們的胃口了。所以,就的用更加簡短,更加標準的格式化

的東西給人們信息。

  • 篩選機制的創新

在50年之前,亨利就觀察到幫助用戶省時間是一門大生意。

信息變的越來越多的時候,時代周刊的編輯們就充當了人肉篩選器,把當時最值得看的新聞,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來,幫助用戶節省時間。

  • 對新技術的擁抱

從一開始的銅版紙印刷到後面的圖片雜誌,亨利總是第一時間去擁抱新技術的出現。因為他知道,每一次技術的升級都會帶來一波機會紅利,他對新技術永遠抱著開放的 態度。

亨利對新技術的積極擁抱和應用貫穿了他整個的商業生涯。

有了這5個創新,時代周刊一經推出就賣到脫銷了。他們的事業也有了起步。

不到30歲,亨利的財富就已近讓他覺得賺錢是一件沒意義的事情 了。

在後來,亨利每7年發布一封雜誌:

1923 年,創辦《時代》周刊

1930 年,創辦《財富》雜誌

1936 年,創辦《生活》雜誌

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抓住了一個時代性的大機會。這個機會就是美國中產階級的崛起。

隨著中產階級收入的提高,中產階級這個群體的消費能力被釋放出來,他們對知識和信息的需求都在全面的提升,這個機會是百年難得一遇的。

如果你有認真看我開頭寫的內容,就會發現,中國正處於人口紅利消失的階段,而這個階段正是中國中產階級崛起的紅利期。

沒錯,你現在就是和亨利所處的那個時代一樣,中國正在經歷一個時代級的機會:中國三億中產階級正在崛起。他們的需求在升級,這也意味著各個領域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面對這個時代級的機會,你應該用什麼方式去把握呢?

我們從亨利打破舊雜誌的創新過程中,其實可以看到作為個人,在這個時代級機會面前努力的方向。

你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把握住這個機會。

  • 第一個是「技術」

現在的新技術是什麼呢?

一個是阿里巴巴,一個是微信,一個是大數據。

(關於大數據及其思維,我在以前的文章《大數據時代,個人該如何選擇》中有提到,在「猴子聊人物」里回復「大數據」可以獲取到)

其中,阿里巴巴,微信已成為新的基礎設施,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在這些新的基礎設施上去發展自己。

記得小時候,小鎮上一片荒涼的地方因為修建了一條穿過的鐵路線。後來圍繞這條鐵路線發展出很多小生意。

如果把鐵路線比作基礎設施,那圍繞鐵路發展起來的各式各樣的小生意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設施上的點。

現在的阿里巴巴,微信,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新的基礎設施。

圍繞這些新的基礎設施你該如何去建立自己的「點」生意呢?

如果有機會寫作的話,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深耕。因為微信為你提供了新的連接機會。

同時,微信正在全方位降低個體成功的成本。這不,最近又推出了微信小程序。

這個新技術意味著什麼機會呢?

過去個人搞公司是很困難的事情,你需要很多人一起協作才能完成:web前端,後端,設計師,iOS 端,Android 端,市場營銷,財務,客服等等。

有了微信小程序技術,如果你有個好想法,直接開干就行了。因為你只要會 javascript就可以搞定一切了,而單幹的合作成為為零。這也就是你是自己的CEO,這比你招一票人每個月花幾萬元才能養活划算的多!

最先運用新技術的人,總會把同行甩開八條街。因為在這個時候,你的同行還在各種偏見中糾結。

而無法擁抱新技術的人,遲早會被淘汰。就像鄭智化在《中產階級》這首歌里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我害怕過了一夜就被世界遺忘。

  • 第二個是「影響力」

稀缺性是商品的核心價值。

互聯網讓交易變得便捷,所以流量不是問題。當錢和支付能力也不是問題的時候,我們思考下:什麼才是這個時代的稀缺性呢?

是讓人覺得信任的「人」,是稀缺的,你看看現在自媒體有多繁榮,就會深有感觸了。

傳統的交易入口,靠流量和性價比(如店面和集市),但人格化的交易入口正在崛起。

人格化的本質是要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因為建立了影響力,你才會變的稀缺。

我見過一個90後的小姑娘,憑藉自己在美妝領域三年的堅持,成為一個網上的美妝達人,同時這導致她的淘寶店鋪生意非常火爆。現在已經80萬買了豪車,並在上海買了房子。

所以,想想你現在做的事情,是否可以加強你個人在互聯網上的影響力。

未來的社會,只會分為兩個階層:有影響力的和沒有影響力的,而建立在影響力基礎上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將使你有機會突破階層的劃分。

現在,你明白了要使用新技術,走在建立個人影響力這條道路上。

接下來你可能會問?我該從哪個領域著手呢?

亨利創辦《時代》周刊正值美國中產階級的崛起。一如現在的中國。

中國三億中產階級正在崛起,他們擁有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他們的需求也在升級,歸根到底,就是認知的升級。

同時,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加快和不確定性增強,人們普遍都會越來越焦慮。

為了應對這種變化和焦慮,崛起的中產階級會更重視提升自己的能力、存在感和認知。那麼,給人賦能的事情會更有市場和機會。比如,如何教人編程?如何提高演講和說話的感染力?如何健身?等等。

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你就會變的稀缺,有了一定的用戶群,你的商業模式自然而然就會建立。

要記住,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成正比,而是和你的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 第三個是「耐心」

巴菲特說,從 A 點走到 B 點,你窮,只能走過去,你有錢,就能開車過去,你更有錢,就能乘飛機過去…… 所以,這是一種不平等的博弈,是有捷徑的事情。做這種事情意義不大,在這種事情上,有錢更重要,所以得去賺錢。

那麼,什麼事情值得做呢?

就是那種無論是誰,都只能耗費相同的時間精力才能做到的事情。

對巴菲特來說,去投資標的公司實地考察就是這樣的事情。當然,許多年後,巴菲特再光顧某個公司,所受到的待遇,其實是他之前多年積累的結果。

再好比,跑步這件事情,理論上每天跑5公里,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加上「耐心」這個維度,能每天堅持跑5公里的人其實不多。

我就是從一天1公里跑步都喘氣,到現在堅持了一年,每天跑步5公里,甚至在冬天都沒有停過。

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不管你是誰,反正得花時間去做一件事情,這事兒沒啥捷徑。所以,我們最終拼的不是其他,而是在時間這個維度上誰的耐心更大,誰就不會被落下。

凡是需要耐心去積累有效果的事情,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才能集聚勢能,早晚爆發。

舊機會不再。但是亨利對我們這代處於「中產階級崛起的時代級機會」的啟發卻擺在面前——

1. 技術正在飛速進步。

2. 時間正在極度地碎片化。

3. 中國三億中產階級正在崛起。

面對時代級機會,你要做的就是:

在新的連接技術上,選擇一件有積累效果的事情,去慢慢建立你的影響力,一直耐心的去做,然後等待時間的回報。

作者:猴子 微信公眾號:houzichedan 微信搜索:猴子聊人物

--------------------------------------------------------------------------------------------------

回複評論里各位朋友的問題:

@雷州漢問題:想請問一下,你的數據都在哪裡查的?

猴子回答:數據來源書《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人物來源亨利自傳《出版人》

@張零瘋問題:30億中產階級?

猴子回答:是三億中產階級,是我的筆誤。已經在文中修正,感謝幫忙指出錯誤。


倆字 「掙錢」, 好圈子只會容納有價值的人,有好的圈子你才會真真切切地開眼界。別問怎麼掙錢,全中國人都想知道。只送一句話: 想獲取資源,就得抗爭,所有原始資本的積累,都是血腥的。


權 錢 暴力 錢應該是最好走的一條路了


我想給題主講個身邊的故事,我也是一名大二學生。我有一個室友,大概來自很貧窮的地方吧,怎麼形容呢,我初中開始玩微博,她上了大學才知道微博這個軟體。她不知道出門查路線可以用百度地圖這個軟體,她大學以前從沒用過這些軟體,也沒聽過,有一天她問我,什麼是騰訊微博。。上大學前她沒有用過護膚品,上了大學才知道bb 霜,我們用什麼牌子的東西,她就跟著買。

然而我們成了朋友,每天上學放學的寢室朋友關係,我們在一起只能聊我們都知道的東西,聊的範圍非常小,跨越了範圍,變成了我說,她聽。

我一直很難忘,她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很喜歡和你在一起,能從你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當她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是很難過的,她並沒有考慮我的感受,我並不想讓她從我身上學到任何東西,因為我從她身上學到的東西太少,不管是哪種朋友,彼此身上有閃光點值得對方去探索才會慢慢吸引吧,換句話求,還是交換,我沒有的,你有。你沒有的,我有。

幾年的相處讓我深刻體會到社會等級這個問題,舉個日常例子,每次我買護膚品也好,化妝品也好,她會看著我拆快遞,問我這是什麼,什麼牌子。她的日常口頭禪,好用嗎?我也想買個。

我們日常討論的東西,她大部分插不上嘴,卻又要裝作很懂,很符合的樣子。

她說過,我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融不進你們的圈子,所以每次你們說什麼我不懂的話我就會虛心詢問你們。

面對朋友的這番話,我覺得挺悲哀的。


卸載知乎!去當兵。

別人有的是背景,我們有的只是背影。

從今往後,拚命往上爬 ,眼色獨到背靠有上升能力、背景、人脈(缺一不可)的紅二代的司令、政委。

這是中國底層人民現階段最現實、直接、高效、穩固的跨越階級唯一辦法。(找靠山)

實在能力有限爬不上去,還有軍隊、軍轉幹部、退役軍人.....的名號做一個支撐點,這才能讓你不至於以後生活中人見人欺、窩囊墮落永遠看不見生活的曙光。雖沒富貴權勢,也給後代留一個可突破命運的羊腸小道。

祝他日衣錦還鄉


去社會固化還不明顯的地方搶奪資源


看人物傳記,看歷史書,遊歷四方


你可以考慮報一個MBA班,認識一些商人


很有啟發性啊


我和題主一樣,在思考這個問題。可能每個人在社會上的位置不一樣,我們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後再不斷奮鬥吧,


推薦閱讀:

說出你心目中覺得最好的古詩詞?
為了旅行路上更好的凹造型,你都做過什麼?
知乎站內會有抄襲的情況存在嗎?
燕麥可以和豆奶粉一起泡水喝嗎?
用心和用腦的區別是什麼?

TAG:生活 | 教育 | 家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