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川端康成的《湖》?

然後,為什麼反響那麼小?


終於把論文寫完了,來回答下題主的問題吧。

為什麼《湖》的反響在川端中長篇小說中次於幾大名篇,評價也有也要低一些。

那我們就要知道川端康城小說的藝術特色在哪裡,用最簡單的一個詞概括就是東方美。

所以我們評價《湖》的重點不在於巧妙的劇情,對人內心可憎之處的解剖而是美感的表現。至於這幾點為什麼不能成為川端小說的亮點,我在後面會具體分析。總之《湖》相對於《雪國》《千隻鶴》《古都》輸在在於美感分寸的把握上。而這種不足的具體表現在於喧賓奪主。

喧賓奪主的劇情

相對於《雪國》《古都》《千隻鶴》的一句話劇情,千鶴的劇情稍微複雜一些,我也認為千鶴的度是把握得最好得一篇。《湖》以銀平為節點多條線路穿插行進,但鑒於《湖》得篇幅和川端固有得敘事風格,除了久子一條線都沒有給人一個完整的故事的感覺。而這些線之間的關係也缺少收束,當我們看見銀平跟蹤町枝,而町枝正是宮子弟弟同學的女友,宮子依附的老人是銀平的朋友,大膽的想法告訴我也許會發生點什麼,但整個劇情卻就僅此而已了。相比夏目漱石《虞美人草》最後幾輛車載著不同行通的命運匯聚到公寓前,將所有線路收束到一起整個故事也步入高潮,顯得毫無爆發力。

留白的劇情,能給感覺流出回味的空間,緊湊的劇情能讓人達到瞬間的高潮,但也使感官精疲力竭

留白的劇情是川端一貫的敘事風格,不是三島《金閣寺》帶有悲壯感的力道而是纏入人心的後勁。在《雪國》《古都》其實也不過僅此而已,但整個《雪國》《古都》都在一種從容不迫的的筆調里進行,感情表現的側重不是爆髮式而是積累式的,加上這兩篇末了其實也還有」銀河彷彿向島村心上傾瀉下來。」和」在千重子前發上飄落了少許細雪很快就消融了。整個市街也還在沉睡著」(《千隻鶴》後面的《波千鳥》手稿遺失暫不做討論。)雪國結尾還是給了一些力道,古都是從千重子再到整個街市漸漸淡出的背景,個中悠長的物哀自不必贅言。《湖》多線並行,偏向意識流鏡頭切換極快的碎片化敘事,本就不如單線敘事綿長從容,但收尾卻依然沿用單線敘事那種留有餘味言盡三分手法,明顯就很不搭調。」觀眾希望我們把他們帶到極限,帶到所有問題都得到回答,所有感情都得到滿足的地方——故事的終點」(羅伯特,麥基《故事》)雖然和影視文學有別,單但讀者在期望碎片整合劇情高潮時,看見的僅僅市一個面的淡出,而這一個面還是最後新加的一個象徵性的老女人,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整藝術的表現力也大大受挫。

美的回歸出現了偏差

尾行狂魔銀平的死性不難理解是出於一種對於美的追尋,他害怕這種美一旦錯過就再也見不到,同時這種美也對他產生了不可抗拒的魅力。這其實和川端康成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吻合的,川端康城由於是新感覺派——一個現實主義分支而不被嚴格意義的定義為」唯美主義作家」。但我們評論川端時總是愛對他網開一面,有時也拿他和正統的唯美主義谷崎潤一郎一同評述。其實川端康城的作品也正是在尋找美的救贖。

而真正的美由於人性和社會的局限性又是不可得的,這就造成了明明知道自身的醜惡卻還要追求不可得得美,從而更加得覺得醜惡根生蒂固的噁心的受虐傾向。

整個小說基調還是川端那一套,銀平用他那醜陋的腳去尾行純美的少女們,然後作為川端晚年的小說和《睡美人》一樣有一些變態。但是你會發現這條路好像跑得有點偏。文章最終的落腳點好像不是少女們的美,即使這種美是徒勞的,而是銀平的腳。

《雪國》里島村對於駒子抱有一種輕浮同時存有某些幻想得心態。明明自己本就是個不務正業丟了老婆孩子來雪國找小情人得花花公子,卻偏偏強調」只想清清白白和你做個朋友」。而這樣的話也的確是出於真心的。另一方面駒子作為一個五等藝妓,對於島村的愛卻是意外的純潔。以至於不切實際的對於島村抱有一種徒勞的幻想。即使最後一切念想放佛都隨大火燃燒殆盡。但川端沒有描寫火中破敗的殘骸,而是葉子墜樓,」落花猶似墜樓人」本就美到動人心魄,隨即又是文學史上堪稱絕唱的轉筆」銀河彷彿向島村心上傾瀉下來。」彷彿一切的絕望徒勞和罪念都被傾瀉的銀河沖刷乾淨,除了美什麼也沒剩下。這便是美的回歸。

《千隻鶴》里猶一個更有意思的象徵,就是栗本近子胸前的黑痣,這其實是和銀平的腳很類似的象徵。但《千隻鶴》對於痣的描寫只是閃現,和通過菊治想像或者別人交談的話語的側面描寫,而且近子本作為一個配角存在,並沒有那麼多的戲份。這讓稻村小姐包袱上的千隻鶴不近乎人間的美,足以與之分庭抗禮。文章的平衡性做的相當的好,這種平很感讓亂倫都變得優雅。

《湖》中對於銀平腳的執念顯然就要深得多了,文中對於這雙腳簡直到了偏執得地步。從」讓澡堂女用一隻手支撐著修剪腳趾甲,把自己那雙醜陋的腳暴露出來,這是銀平從來沒有過的。」

開始基本十句不離一腳。這種惡魔般的象徵更像是波德萊爾」就像一個乞丐玩弄老妓女的乳房」,好在銀平尾行的都是美少女不是老妓女,可惜最後這點底線也在末尾腳也不怎麼好看的老女人出現時破掉了。收尾也落在」脫下襪子,只見腳脖子有點紅腫了。」這種對於人的局限性和罪的描寫就過猶不及了,我們先不討論這是否更加真實或更有現實意義但至少這種回歸時背離的美的。另一方面川端的筆調無法迸發出波德萊爾那種力量,所以無論如何藝術的成就都落於雪國千鶴之下。

聲嘶力竭的語言失去了餘味

《雪國》的很多東西都寫得似是而非,有一種幽玄得美感,什麼」你還記得我這根手指嗎」(好吧,這句有點污不算)

還是舉最經典的一段

」他強烈的感受到:她這種感情與其說帶著城市敗北者的那種傲慢的不滿,不如說是一種單純的徒勞,他自己沒有顯露出落寞的樣子,然而在島村的眼裡,卻成了難以想像的哀愁。如果一味的沉溺在這種思緒里,連島村自己恐怕也要陷入飄渺的傷感中,以為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但是山中的冷空氣,把眼前這個女子臉上的紅暈浸染的更加艷麗。」

這裡駒子所有的感情好像馬上就要全部吐露出來了,但馬上又收落於」山中的冷空氣,把眼前這個女子臉上的紅暈浸染的更加艷麗。」

島村的心理也是如此

憑著指頭的感觸而記住的女人,與眼睛裡燈火閃映的女人,她們之間會有什麼聯繫,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這大概是還沒有從暮景的鏡中清醒過來的緣故吧。他無端地喃喃自語:那些暮景的流逝,難道就是時光流逝的象徵嗎?

憑藉指頭的觸感感受女人,這種留於肌膚的粗鄙感情卻收束到時光流逝的徒勞中,格調一下就提起來了,讓人好像忘了什麼羞羞的事情。

這就是雪國的意境,就是像手指碰到湖面,但就點了一下盪開幾圈漣漪手又馬上收回,留下幾隻小魚稍受驚嚇卻又不算過激的游開。有一種禪境在裡面。

《湖》的感情就顯得很直接了

這麼說來,跟蹤女子,也是這雙腳干出來的,難道還是跟醜陋有關嗎?想起來了,銀平驚愕不已。莫非是肉體部分的醜陋憧憬美而哀泣?醜陋的腳追逐美女,難道是天國的神意嗎?

包括宮子和老人

年近七旬的老人,一方面切望宮子年輕,另一方面又對二十五歲的宮子渴望著一種母性的愛。宮子並不打算滿足老人的這種慾望,但有時候她也產生一種錯覺,彷彿自己就像母親一般。

宮子在幽暗中點了點頭。宮子的肩膀突突地顫抖,心也撲通撲通地跳動。老人也感觸到了。宮子對把金額說了半數,更加感到屈辱了。那是摻雜著某種恐怖的屈辱。老人用手慈祥地愛撫了宮子。她想那半數大概會得到補償吧,眼淚又奪眶而出了。

其實宮子和老人這一段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但終究是描寫單刀直入不躲不避,而且鑽牛角尖,一條到走到黑。少了幾分欲說還休的玩味,多了幾處聲嘶力竭的吶喊。雖然並沒有吶喊出來,吶喊出來就不是川端了,更像一種無聲的怨念。

以上

差不多就是簡單點了一下《湖》和幾大名篇之間的差距,當然以上的比較是拿《湖》和幾篇也許是文學史上獨出無二的經典作比較,《湖》本身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之處的。老人和宮子對那種母性情節,銀平在久子屋裡被捉姦幻想一把槍射穿久子胸口,最後銀平將螢火蟲籠子偷偷掛在町枝腰帶上都是很有趣的描寫。

而川端晚年的作品包括《睡美人》更多的中心從美轉到了丑,從救贖的徒勞轉到了罪的根生蒂固。或許以前的川端心理還有那麼一絲被美所救贖的幻想,最後才發現只有醜惡的罪。或許《雪國》《古都》太藝術而《湖》才更接近真正的現實,或許也是明白了這些川端才會最終選擇打開煤氣管。但藝術作為生活最後的避難港,我還是希望給他留下一份徒勞的美。


剛剛放下川端康成的《湖》,最深刻的感悟是作者把人物內心的私慾 醜惡揭露的很徹底。

故事從銀平去洗腳開始,也是因為他的腳,他自卑,覺得自己丑陋,卻又嚮往美好。

銀平洗腳在向洗腳女傾訴自己跟蹤宮子,被宮子扔給自己她的錢包,然後銀平停止跟蹤的事。

宮子是一個嫁給有田老人的少女,她搭進自己的青春,去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田老人缺少母愛,借用少女的愛來尋找母愛。

宮子的女僕阿辰,也想靠自己的女兒幸子來做夫人母親,可是有田老人還是有自己的底線的。

銀平在洗腳的時候也在回憶自己幼年和彌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做老師的時候和學生久子的事情。彌生有一雙乾淨的腳,久子是一個敢愛的清純女學生。這些都是醜陋的銀平內心裡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銀平對於彌生的回憶是小時候鄉下的冰湖,蒼白的世界想像起來就覺得很美好。對於久子也是互相喜歡互相愛慕的一段純真的感情,在溫室成長的久子好像一塵不染。

洗完腳在現實中銀平又跟蹤了町枝,町枝是宮子弟弟啟助朋友水野的相好。是一個很愛水野的女孩。學生時代的愛情就是你喜歡她她喜歡他。這時跟蹤女學生的銀平已經不是老師,他是遭女學生嫌棄的。

最後銀平遇到看起來和自己很般配的老女人,被跟蹤。但是他還是不接受不美好,對美好事物一直是在追求中,即使自己丑陋被別人嫌棄。

他的生活出現了一些人,交集之後又各自回到自己的軌道中發展。現實中的人們,在追求什麼,嫌棄什麼,想佔有什麼,犧牲過什麼


第一遍剛讀完,睡不著過來說點感想。

對於川端康成,之前只讀過著名的三部曲,三部曲的風格是美麗凄婉的,日本文化中的所謂物哀,都在這三部曲里詮釋到了極致。盛放又凋零的櫻花襯托著有始而無終的愛戀,這就是川端康成最用心營造的格調。

他筆下的風景,永遠都是靜美柔和的,像山水畫卷一般的,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善良而溫柔,同時又各有不同。他把每個人獨有的,冷靜外表下的,藏在內心深處那些細微痛苦,糾結與掙扎掰開揉碎,展現出來,讓讀者來體會這種美麗的哀傷。

但是《湖》不屬於這樣的格調。

有人覺得《湖》的水平高於三部曲,我不敢妄下論斷,但是它顯然反映了川端康成的另外一種心態。

桃井銀平這個人物,他的掙扎要遠超其他作品的主人公,他一方面懷揣著深切的自我厭惡,一方面又瘋狂地渴望真情與溫暖,他的糾結極端激烈,既撕裂了自己的人格,又招致了俗世的唾棄,既抱著衝破桎梏的慾望,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軟弱。

小說一開始,銀平就在與澡堂侍女的對話中吐露了自己的悲哀:偌大的世界裡,那麼多的過客讓他鐘情,然而卻都只有一面之緣,擦肩而過後便是永世再不相見。

滾滾俗世中,誰會在意這種悲哀呢?

銀平在他人眼裡,不過就是一個卑鄙的濫情者而已。他的愛情永遠不可能成功。他把對姐姐彌生的愛,對學生久子的愛,對少女町枝的愛,與世人投來的惡意,和本身的軟弱自卑都摻在一起,調出一杯苦酒,讓自己被無奈和痛苦包圍,無從脫身。

唯一一個能理解他的人是水木宮子,宮子在她和銀平的唯一一次碰面時聽到了銀平無聲的痛苦呻吟。然而宮子的軟弱比銀平更甚,他們的交流,也就止於宮子慌張中跌落的提包。

在尾聲的部分,銀平逃出螢火蟲大會,對雜貨鋪的老闆娘叫喊:

煙,給我一包煙。

那種被痛苦包圍無處遁形的窒息感從紙上噴涌而出。

讀銀平這個人物,我經常不由得想起《人間失格》,銀平和葉藏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兩人都在各自的愛情中受盡折磨,在俗世之中失去立足之地。太宰治借著葉藏講了自己的悲劇,然後投河而死。我想,川端康成在晚年塑造了桃井銀平的形象,一定也是為了順應自己內心那些無處發泄的吶喊。

這樣的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為不管銀平還是葉藏,我們從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糾結與無奈,那些痛苦與軟弱,都紮根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我們時而嚮往浪漫,轉頭又不得不面對世俗,拿捏著虛偽的社交和一點小小的鑽營來迎合自己所在的團體,只為了掩飾自己的那些吶喊,生怕一漏了餡就成了現實版葉藏和銀平,徹底失去做人的資格。

曾經和前女友聊到這個話題,我覺得從葉藏身上可以看到自己,她也有類似的感覺。當時自己很感動,至少還有一個人可以跟我互相慰藉,一起面對那麼多的無奈。

我們都曾小心翼翼地維護著這份感情,然而太多的糾結和顧慮還是會產生誤會。只有真情,又有什麼用呢?糾結得多了,在別人看來,不過就是一個性格糟糕的人而已。

桃井銀平的悲劇,和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微不足道的悲劇一樣,或許都是源自於一份真情吧。


比起雪國,更加的喜歡湖。因為覺得它的內涵和想要表達的東西更突出一些。雖然二者有共同之處,但是湖的內涵卻更加深刻。湖的內容更加的接近現實,初次閱讀時,我認為銀平就是個噁心的小混混,可看到最後覺得他可憐又可恨,他的有些做法,又能看出他善良的地方。所以,康成就是想表達這種矛盾。這是康成晚年的作品,也許湖想表達的就是這種晚年的他對生活的矛盾心理吧。雪國和湖在最後都是戛然而止,但是我卻能夠思考出很多銀平以後的樣子,雪國就沒有給我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雪國給我的印象就只有純粹的景色美,和對女人描寫的美,而湖卻給我帶來了更多的故事內容,我覺得更加的充實。


昨天剛剛看完,在看《湖》之前看了《千隻鶴》和《雪國》,現在在讀《古都》。對我這個年齡來說,川端康成的書有些晦澀難懂,因為閱歷不足所以我無法做出評價。

全文都在寫銀平那雙醜陋的腳,也是因為這雙醜陋的腳,讓銀平透露出自卑感。我個人不太喜歡川端康成的作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的文章中有很多在描寫一種近乎變態的愛情,比如《千隻鶴》中菊治的感情,而且語言晦澀,對我而言讀起來有些吃力。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很喜歡川端康成對於細節的描寫,有空會再去看一遍的,可能又會有新的體會。


一度以為宮子是女一的飄過。

哎呀還是說回正經吧。湖 我是分成兩個時間段看的,所以其實算是浪費了一些時間。但是既然分成兩個時間段看都可以看完,足以說明它的情節的確很吸引人,至少比雪國 更充實實際一點,不那麼有漂浮感。也許也是因為這個,一度以為宮子是女一。(姐姐我看到這裡面女性角色太多,對她們的描寫又寫得太美,所以不由自主地喜歡給她們排個名莫介意。)

從始至終文章里都在說銀平的腳很醜,我就一直沒明白,川端老先生說它丑就丑唄,為什麼一直說一直說,這不是讓人尷尬么。都要讀到最後了,老先生終於很明了地,用了一個自然段解釋了銀平的丑腳問題:因為踏上了社會。

銀平家世不好,父親早亡,母親回娘家。和彌生相比又有大大的卑微感和挫敗感。然後戰爭里當兵,死了個同伴。然後當了國文老師,在文章里有對他和女學生久子純情戀愛的描寫,此處我要表達對恩田信子這個人設說不出的感謝,如果沒有她故事就很瑪麗蘇了。好吧其實恩田信子就是一種阻力,在現實世界裡也很容易發現的阻力。一個告密的妹妹,要求助貸款讀大學。

銀平被宮子摔包砸臉,然後故事寫了很多宮子的事情,不由讓我覺得宮子很可憐,又很物質。年輕女孩過著太太生活,代價是告別尋找真愛這個過程。並且整體來說,湖 裡面除了久子,啟智(宮子弟弟)水野,町枝,其他人都特別物質。還有一點,因為姐姐是把故事分兩個時間段看的,這個故事人物名字又那麼多,姐姐又懶得翻前面,所以記錯也在所難免。

文章最後還寫了一個腳同樣丑的女人,有一句對白很清晰地說「一個女人要養一個孩子」 背景又是日本,就更可以讓我感覺到社會的複雜生活的艱辛。(唉現在電腦里播放的音樂很襯景,姐姐欲哭無淚)整個大的環境是日本戰敗前後。

總之,主題比雪國更淺顯易懂。情節比雪國跌宕起伏(雪國火災那塊兒我沒得說,突如其來的)


因為它的適用者是少數人群,少數對著女性美有著強烈的嚮往的人(不要想歪),而那些人往往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就像阿銀一樣。書本來就是引起人們共鳴的東西共鳴的人少或沒有共明的話就很危險了。不過就語言和內容上講,我覺得它絲毫不遜色於《雪國》。


我覺得《湖》絲毫不亞於《雪國》,是一部很優秀的作品,尤其是在內容和情節上,對人物內心的描寫更是細膩。我最有感觸的就是銀平回憶起第一次與久子幽會的情景,因為自身有相似經歷因而印象頗為深刻。感覺想要與《湖》產生共鳴或者說讀懂它是需要有與銀平類似的經歷的,例如不幸的童年,成年後人生的大起大落等。《湖》中對人物內心獨白的描寫是亮點,讓我想起了《睡美人》中對老人內心心理活動的描寫,從中看出大師的文筆的確不俗。最後確實如前面那位所說的,我讀完《雪國》留下的更多的是對風景描寫的印象,對情節的印象不太深刻,而讀完《湖》對小說的情節,人物的性格,人物各自的回憶及內心獨白印象是很深的,尤其是銀平內心對愛的渴望、對美好女性的追求以及內心的孤獨。也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 ヽ(`Д′)? ┻━┻ 。


因為許多人沒有讀懂,沒讀懂的人裡面竟然還有許多人鄙視銀平。


我個人不喜歡他的作品,沒什麼可看的地方除了一些讀者人為添加的所謂不明覺厲的「意識流」以外,他的文字不過爾爾。《雪國》也好,《湖》也罷,內容都無法令人在剎那之間有種被擊中的感覺,歡愉或者沉重都沒有;他的文字,他的劇情,他對景物的描繪以及他筆下杜撰人物間的對白都像是無意義的喃喃自語,感覺就像嗑了葯哈了草一樣,太小眾太自我 無病呻吟。


推薦閱讀:

夏目漱石是如何把 "I love you" 翻譯成「月亮真美」的?
《枕草子》中到底有沒有露水這一章?
如何評價西尾維新輕小說作品《戲言系列》?
為什麼村上春樹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里的人物都沒有名字?
村上春樹的《圖書館奇談》的寓意???

TAG:文學 | 日本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