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上海的外來人口攀升的困惑?

我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現在已是奔三的年紀。上海越來越讓我感覺不是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了。小的時候外來人口沒這麼多(這裡說的外來人口僅指剛剛來到上海生活的這一代外來人口,不包括上一代、或者祖先由外省市遷徙至上海的人口),隨著經濟的發展,外來人口越來越多。現在的上海物價高,生活環境差,到處都擁擠。

一般來說,假如面前有兩輛可以坐的公交車,一輛設施好點,但是擠滿了人。另一輛設施差點,但是沒什麼人,甚至能坐到位子。一般不都是會選擇後者嗎?

以目前的環境,上海就像那輛豪華但擁擠不堪的公交車。為什麼任然有那麼多的外來務工人員,甘願租在小房子里,吃著簡陋的食物,也要在上海生活下去?在他們家鄉雖然工資可能低一點,但是住大房子,吃得也好。為什麼不願意回去呢?

相關問題 為什麼很多人工資不高,卻還是要擁擠在大城市生活? - 生活方式


上海應該控制人口嗎?

今年做了一項關於上海市人口問題的研究,這裡分享一個有趣的小結論。從過去30年看,上海市各年齡階段人口的席位數只增不減,也就是說各年齡段的人口都呈現出了凈遷入狀態。即便是老年人口也呈現出了凈遷入狀態(剔除了死亡率後),考慮到上海市工作崗位(包括適合老年人口的非正式就業崗位)的吸引力,公共服務水平的吸引力,以及跟中青年子女隨遷和團聚等因素的推動,也就不難理解這一現象。那麼,我們做一個更保守一些的假設:接下來20-30年,上海的老年人口仍然呈現出「不凈遷出」的狀態,也就是生活成本不斷攀升等負面因素不能抵消崗位吸引、公共服務水平吸引和跟子女隨遷團聚等正面因素的拉動,導致老年人口席位數不減少(剔除死亡率後)。隨著中年人口進入老齡階段,勞動力必然短缺,且僅靠內部生育率無法滿足勞動力供給(從上海百歲圖也可以看出這個趨勢)。全球經驗來看,一個婦女的全部育齡年齡內,總和生育率要達到2.1才能保障人口的代際更替平衡,在中國男女不平衡的狀態下,總和生育率要達到2.2才能滿足更替水平。然而中國六普時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18,其中上海只有0.83,遠遠達不到代際更替水平,必須保持外來的勞動年齡人口遷入才能維持某種目標狀態。如果上述假設成立,我們便可以進行一些推論。

第一個推論:如果我們確立人口目標,即上海至少保持勞動力不減少(維持在六普的1600萬左右),那麼我們必須通過「外部輸血」來實現,即每年引入適量的勞動力。這樣必然帶來人口總量的繼續增長,根據Cohort人口模型計算,到2040年上海人口將達到3000萬左右,而且老齡化接近30%。

第二個推論:如果我們確立更激進的目標,保持目前的勞動年齡佔比不變(主要全球城市基本都保持在70%的勞動年齡結構穩定不變),那麼我們每年要引入更多的勞動力,到2040年上海人口將達到5400萬左右。

姑且不說5400萬這個狀況,就算是3000萬人口的高度老齡化的上海也是我們無法承擔之重。通俗的講,如果未來的老年人不會大規模離開上海(凈遷出),上海要麼接受嚴重老齡化,要麼接受海量人口(可能還是主動引入)。從如此一個單一狹小的角度窺視,我們都能感受到上海人口全局的戰略困境!所以,我們真正值得追問的問題是:上海應該控制人口嗎?


我是一個長在上海的外地人。說說我的父輩和同學們為什麼不願離開上海。

擁擠在上海的外地人其實有三種人。

一部分位於整個上海社會的頂端,包括一些公司高管和企業家。他們看重上海國際化的平台和機遇,享受著上海最優越的資源。他們不願意離開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流連名利場的奢華,他們也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個城市立足,並為之創造價值。

另一部分可以說是這個社會的中產階級。他們有文化,有技術,渴望現代都市的生活,熱愛上海無限的活力與機遇。他們是最符合這座城市氣質的一群人,也是這座城市繁華的創造者。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也許可以更優良的生活環境,但卻不一定能得到與之相配的發展機遇和各類生活資源。至於生活和事業孰輕孰重,每個人有不同的人生觀。

還有一部分生活在這個社會的底層。我的父輩就屬於這個階層。他們來到這個繁華都市的原因很簡單,很多只是為了擺脫赤貧的命運。他們是最典型的「外來務工人員」,只為務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或做一點小生意。他們也許在這個城市生活了十幾年也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較低的生活質量與固定的交際圈子時刻提醒著他們「外地人」的身份。他們是這座城市中最沒有歸屬感的人。

我多次勸說過父輩回去家鄉。但是多年在滬的生活使他們對家鄉這座城市已經非常陌生。他們在這座小城沒有人脈,沒有經驗,也沒有了歸屬感。他們也許厭倦了多年的漂泊,但想要安定的時候卻發現屬於他們的那個「家鄉」已經沒有了立足之地。

這個群體中還有我的一部分同學。我們一同接受了上海的義務教育。(我的整個童年時在上海度過的。我至今懷念那些日子。之所以懷念,是因為在校園中沒有地域歧視,沒有經濟歧視,沒有小團體,沒有欺凌弱小。感謝為上海義務教育公平作出努力的老師們。)我們的成長軌跡在初三那一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部分外地的孩子和我一樣選擇了回家鄉繼續學習。這種選擇是迫於戶籍的原因。目的是繼續教育參加高考。還有一部分同學選擇了留在上海,當然是無法就讀本地高中也無法高考的。他們念了兩年職校就畢業了。又重新踏上了父輩的道路,開始打工生涯。他們熟悉並且喜愛這座城市,對家鄉卻有一種陌生感。他們完全沒有想過回到家鄉生活。他們生長在這座城市,卻無法融入這座城市。他們的境遇甚至比他們的父輩更尷尬。

我的觀點是任何人都有選擇自己在任何一座城市生活的自由。是人選擇城市而不該是城市選擇人。沒有任何人有任何權利去限定哪一類人或哪個地域的人應該生活在上海這座城市。儘管有物價高,環境差,人口過多,戶籍制度等等諸多限制。卻不該成為阻礙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在一個美麗城市的夢想的工具。

錯不在人。在制度。

——————————————————分隔線————————————————————

最後一句主觀了些。但並非把一切責任推給制度。我想表達的是制度的不合理性(戶籍制度,改革初期的資源分配對北上廣嚴重傾斜等)。的確制度人為,但制度更該為人。


簡單說:相對公平-外地拼爹,上海國企拼爹,但是老外那還是看能力的。

前幾年的逃離北上廣(其實我很想說應該是京滬穗),和一年後的返程流就已經剖析過這個問題了。

有個好爹在外地很爽,看過很多,不幹活幾十萬/月,但是沒好爹的化,很多外地人(也只能)留在上海,因為在上海起碼還有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放眼全中國,法制環境、契約精神、政府工作效率,江南地區-上海及周邊(江蘇長江以南,浙江除去麗水等山區)絕對第一。

人類都是趨利的動物,來上海是因為上海起碼還有機會,有些三線城市,你連機會都沒。

不過,進入21世紀,上海無論是治安還是社會環境真的是越來越差了,一言不合拔拳相向也比過去多了,總體公平性有降低的趨勢。(原因不多談,這算夾帶私貨,不討論,我還是不要開地圖炮了;)

本人,80後,祖籍江蘇,兩代上海人,認同這種文化,常年和各地政府打交道...


哪天中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有三個上海 兩個北京 若干個寧波 廈門 大連 青島 蘇州

這個問題就能解決了

說到底還是在整體並不富裕的大背景下,地區發展不均衡造成的

為了直觀領略下中國地區發展不均衡的誇張程度 還是直觀的用圖片來說話吧

PO三張圖

第一張是2011年中國500強分布圖

可以看到除了遼寧 福建以外的沿海省市500強企業數量是很驚人的,哦,對了 還有那個拔地而起的紅色帝都

國內的情況我就不累述了 容易挑地域口水 也容易碰高壓線 大家自己感受下就好

第二張是美國的知名大企業總部地圖(本來還有一張更詳細的,詳細到連總部所在地和本周其他知名企業所在地都仔細羅列出來的地圖,但是找不到了 先發這張吧)

可見 大部分知名企業並不是如中國一般扎堆集中在傳統意義上的發達地區(東北部 五大湖區 加州)

比如耐克的總部就在波特蘭(我敢肯定有80%以上穿過耐克鞋的人不知道耐克的總部在波特蘭 甚至連波特蘭在哪裡 是不是美國的城市都不知道,不過這80%的人裡面不包含知乎用戶 )

比如BOBCAT這樣著名的公司總部在北達科他州 這個州在大多數國人的意識里估計也是個小透明,拿中國省份類比的話,地理位置應該在西內蒙和部分寧夏

還有全球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總部在阿肯色州,阿肯色州的地理位置類似於我國的江西 湖南(沒有黑江西 湖南的意思 只是就事論事,by the way 湖南也有過三一重工,可是後來總部還是遷到帝都了,真是讓人唏噓),可是除了留學生之外大概很多的中國人也不知道阿肯色這個州吧

還有阿拉斯加不僅有雪橇 哈士奇 阿拉斯加犬 還有CARRS和全美第二的人均GDP。。。。。

還有很多很多知名的大企業總部在大多數國人不知道的各種透明州,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只想說明一件事:美帝的發展均衡程度 真的是我天朝望塵莫及的,也無怪乎上海這樣總部雲集的大城市會讓題主這樣的本地人發出」上海越來越讓我感覺不是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了「的感慨

最後貼一張美國各州人均GDP圖,再次感受下美國各個州發展的均衡

由圖可見 除了首善之地哥倫比亞特區驚人的富裕以外,其他各州大多處在35000-50000的合理區間,當然也有南部幾個窮出翔的屌絲州,也有小底特律 克利夫蘭這樣的破落戶,可是這肯定不是主流現象,美帝大多數州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還是不大的

當然我不是說美帝就是天下大同的完美社會,美國也是有窮州和富州 也有權貴和屌絲 也有階層固化政治世家財團世家,可是與中國相比 美國的地區發展均衡確實要好很多很多


題主和部分答題的老鄉看來是在抱怨外來人口流入帶來了種種問題。

先看看這個「新華網上海4月10日電(記者吳振東)10日發布的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齡化事業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上海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共計387.62萬人,佔全市戶籍人口27.1%,比上年新增20.30萬人,老齡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再想一下我國現收現付為主的社保。(樓上高路拓的答案數據更詳細。)

物價真的不高,小城市的物流成本其實更高,買東西更加不方便。

擁擠?大都會通病,你不能又想門類齊全,什麼專業都能找工作,什麼店都有,又要人少。

環境變差?完全不同意,綠化覆蓋率,工業企業外遷,棚戶區改造,都有據可查。要知道世紀公園顧村公園以前都是什麼破地方。

題主的年紀應該經歷過「藍印戶口」時期,有倒因為果的看法認為藍印戶口送外來人士「抄底」房產,倒貼戶口,簡直喪病,然而不去想想當初為什麼要搞藍印戶口政策。對魔都來說,如果哪天外來人口流入的趨勢嘎然而止了,恐怕才是大問題。

最後發現這題是個兩年前的墳啊........................


以下回答純屬此刻條件反射出來的想法,就事論事而已無意冒犯。

我想知道如果所謂得外來人員全是企業高管,巨匠富豪的時候,你還是會這麼得「想不通」呢還是會覺得更加自豪?


「外來人員」選擇上海不是因為它是上海,而是因為它是國際化商業城市,「外來人員」為的是在這個城市中的各種機會和發展空間。而不是像提問者一樣因為它是你的家鄉。如果有可能,誰不想留在自己家鄉沒事的時候就回家和爸媽一起吃飯?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側重點。


況且,我很同意以上答案所說的「應該是人選擇城市而不是城市選擇人」,沒有人該被規定是屬於哪個城市的。不然的話,豈不是移民的人都該被唾罵!

不好意思,憤青了。。。


我知道,從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來說,上海的外地人口自然越少越好。金山奉獻等郊區的存在大大拉伸了上海的經濟總值,不過這和市民實在沒什麼關係。外地人走,上海縮減回外環以內,這貌似也沒什麼不好。生活、工作都在小小的市中心,通勤壓力小,房價指不定也不漲了,生活應該很美好。

但是,這意味著工作機會大大減少,於是,一切又開始拼關係。要知能接手的,就是掃馬路、看廁所、送快遞、理髮、修腳,這些現在外地人乾的活了。相信我,覺得外地人的存在影響到了生活上海人包括我在內,都是既沒資格拼關係又沒資格拼能力的。

所以,雖然我也不喜歡擁擠的城市,但是沒有他們,社會的最底層就是我們這些人了……


排斥所謂的「低端」人群,是本地居民的淺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臟、累、有危險的工作本地人不願意干,正是因為有外來人員,才壓低了成本。你只看到超市排隊人很多,卻忘了因為人多,超市才能運營賺錢,否則早就關門了。正是很多「低端」外地人充當服務員,才壓低了成本,商品價格才會低。你把大量「低端」人群趕出上海,很多商店顧客就會大幅減少,而且由於只能僱傭本地人,讓本地人去做服務員、建築工人,一定會抬高成本,最終反映在價格上,衣食住行價格都會大幅提高。

一個城市不能只有「高精尖」,假設上海都是所謂的「精英」,誰去搬磚、打掃廁所,樓主願意嗎?

外來人員確實帶來了擁擠等問題,但總體一定是利大於弊,他們為城市做出巨大貢獻,如果有一天沒有外地人來上海,意味著上海開始衰落了。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因為其特殊的城市定位獲得政府扶植和發展契機,

大量的人口,吸引了各地的人才,拉升了消費,刺激了服務業,創造了財富,也讓戶籍人口享受了更好的生活。

也就是說獨特城市定位給北京上海即帶來了好處,也帶來了壞處,

但不能只想得到好處而將壞處踢開,

踢開了壞處,好處也沒了。

同樣在北京上海,為什麼外地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卻享受不到平等的待遇。

消除人口流動最好的辦法不是製造壁壘,而是天下大同。

如果本地人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大可以放棄特權,賣掉房子,搬到其他地方去住,賣房子的錢每年的利息都足夠不工作吃一生了,依然比那些離開家鄉到北京上海的人過的更好。

北京和上海就像一條地鐵,

人很多,大家都往上擠,

先上車的總是不希望後面的人繼續上來,

他們還會抱怨人為什麼來這麼多人,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如果沒這麼多人,根本就不會有這條地鐵。


馬上自貿區掛牌,洋大人來辦租界了,您怎麼看?


兄弟,你有個幾套房子供出租,或者有若干待發展地段的商鋪,你會巴不得商鋪的周圍住滿外地人。

用聖經的話叫:得地為業。


之前我跟朋友談論過這個問題,覺得可以分爲部分:

  1. 我處在的三線城市身邊的富二代真的很多很多,朋友,朋友的朋友都是;去唱K一群人,最差的煙就是芙蓉王(我們戲稱「腐敗王」),談論的話題媽的都是誰誰誰回國了,然後誰誰誰買了新車,誰誰誰買了房子,沒錯,這都是花他爹的錢,就算結婚擺酒也是他爹的,我不是羨慕他們,也不是嫉妒,感覺很奇怪不會形容,但我更喜歡在深圳與同事朋友相處的感覺。

  2. 關係與人脈,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麼樣,但我家鄉很多事情的確用錢就可以搞好,也沒有什麼大企業,都是很多家族生意,招聘合同都沒有,做得好還要靠做人。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我起碼是願意在一個做事比做人重要的地方發展,在一個相對公平的地方發展。
  3. 城市各方面的差距太大,有人說上海北京治安環境都不太好,……你覺得全國那麼多城市,北上廣深還真好了;我去書店找書,全是輔導書怎麼弄;我去所謂高檔的飯店吃飯,服務員半天不來我怎麼弄,催半天我自己又像什麼東西;逛商場好歹還有一些真牌子,國內國外貨差距咱就不談了,可是這裡商場一大堆國企業洋牌子怎麼弄,還有其他大家回家鄉應該也能明白,不說了。

去一個大城市,犧牲一下,換來更好的環境與更公平的待遇,這有什麼不好?


印第安人對題主觀點很贊同。


這問題太難了。

考大學他們勸我去京滬,

找工作他們勸我去北上廣,

到了北上廣,發現當地人又勸我「滾回去」

誰能告訴我,該怎麼辦?


公交車這個比方不準確。

不止是豪華一點、簡陋一點的區別。事實上,您所提及的兩台公車行駛線路、停靠站點是不同的,豪車可以帶人去喜歡的商場公園高檔會所,簡車只蹭到這條街口。

這樣想想,明白那輛簡陋點的車為何還有大把空座了么?


既想享受人口帶來的紅利又不想承擔人口帶來的弊端是不可能的。


他們都回去了,你就不開心了~


人口,尤其是年輕勞動力人口的大量湧入會強烈拉動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可惜有很多人不明白。不知道是真不明白,還是裝不明白。


「上 海 人」 ╮(╯_╰)╭ 眾所周知


推薦閱讀:

上海有哪些不錯的居酒屋?
家中失竊如何提高破案的幾率?
如何評論管虎的《外鄉人》?
上海市內有哪些地道的小吃?
上海地名「龍陽路」有何寓意?

TAG:上海 | 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