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百年翻譯運動為什麼會以蘇菲主義全面戰勝理性主義而告終?


謝邀~~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覺得好大,不太敢答。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人答,而我最近正好在看這方面的書,也正好學了一門「ta?awwuf」(蘇菲)的課程,試著來答一下,不敢保證全對,我盡量把我所知的有關這份方面的東西都講出來。能力所限,如果講的不好請見諒!

———————————————————正文—————————————————————

首先的話先來解釋下問題中的三個名詞:

1.伊斯蘭翻譯百年運動,這是在被稱為「伊斯蘭黃金時代」(又為「伊斯蘭復興」)的阿巴斯王朝的"哈里發"哈倫.拉希德在當時首都巴格達所興起的翻譯運動,將諸多外國書籍翻譯為阿拉伯文並加以發展。包括哲學、數學、天文學、醫學、化學、動物學及地理等等一系列的學科。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由哈倫.拉希德之子麥蒙做創立的圖書館和翻譯機構,被稱為「智慧之家」或者「智慧宮」。但是在1258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屠城巴格達時大量學者被殺,智慧宮也被摧毀,據說大量書籍被扔進底格里斯河,河水被墨水染黑了長達6個月,這也是伊斯蘭學術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蘇菲主義: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全部說完那是不可能的,題主的問題是說「蘇菲主義對理性主義的攻擊」,現在一般被認為是蘇菲主義第一位攻擊者,應該就是在伊朗出生,被稱為「伊斯蘭千年的宗教復興者」的蘇菲學者安薩里。前不久看張信剛先生的《大中東行記》,裡面提到伊斯蘭理性衰落的原因就是以上我們所提到的巴格達被屠城和安薩里對哲學的否定。這個我們後面會討論。

3.理性主義:這裡所指理性主義,應該指的是就由翻譯運動所傳入阿拉伯的希臘哲學,由伊斯蘭的哲學家肯迪、法拉比、伊本西納(又稱「阿維森納」)這三位比較典型的哲學家所倡導的亞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圖主義等。

理性主義的發展:

一:倭馬亞王朝(公元661年-750年)

伊斯蘭理性注意的發展,起源於倭馬亞王朝,在當時產生了一些伊斯蘭教中的哲學教派。其中最早的名為「蓋德里葉派」,因其否認伊斯蘭教中的「前定」(既宿命論)、信仰自由意志而得名。其中倭馬亞王朝的數任哈里發(領袖)都是此派成員。

而後來的在阿巴斯王朝最為盛行的宗教派別——「穆爾太齊賴」派也是源於倭馬亞王朝。瓦綏勒.伊本.阿塔,此人是「穆爾太齊賴」派理論的奠基人。「穆爾太齊賴」意為「分離者」。最著名主張的是穆斯林犯了大罪,他就脫離了信徒的行列,但是不能算為不信道,居於信道與不信道之間。還有一條原則是:否認能力、智慧、生命等德行與真主並存,因為這些會破壞真主的統一性。這種唯智主義運動,在倭馬亞王朝出現,在阿巴斯王朝達到頂峰。

二:阿巴斯王朝(公元750年-1258年)

在公元750年,阿布·阿拔斯建立了阿巴斯王朝,中國史稱「黑衣大食"。而第二位哈里發曼蘇爾,此人和曹操有一個相似之處,因為活著的時候殺伐太盛,死後都挖了上百個墓穴,為了不讓別人能夠找到他的屍體。

從第三任哈里發邁赫迪(775 - 785)與第五任哈里發哈倫·拉希德(786 - 809),穆斯林對戰拜占庭取得了勝利。然而最這段期間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伊斯蘭史上最重要的智識的覺醒,被認為是「世界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因為領土的擴大,開始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敘利亞、波斯、印度,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來自於希臘的哲學思想的影響,大多是從波斯語、敘利亞語而翻譯成的阿拉伯語,其中大多是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與新柏拉圖派。

而在第七任哈里發馬蒙(813 - 833)時代,希臘的影響已經達到了頂峰。馬蒙更是將主張經典應與理性相符合的「穆爾太齊賴」派定為國教。在830年,他在巴格達創立了「智慧館」,一個翻譯、圖書、科學院的機構。而在這之前,已經開始的翻譯運動大多是自由、散漫、目標不明確的。智慧館成立之後,就有了嚴密的組織、明確的目標。其中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翻譯了多重的書,就可以得到多重的黃金。

智慧館在馬蒙的繼任者穆阿台綏姆及瓦提克治下持續繁衍,但到穆塔瓦基勒統治時期始衰落。這主要是因為馬蒙、穆阿台綏姆及瓦提克都依循穆爾太齊賴派,而穆塔瓦基勒則依循正統伊斯蘭教穆塔瓦基勒試圖停止希臘哲學的散播,希臘哲學正是穆爾太齊賴派的重要一環。

眾所周知,經院哲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將哲學與宗教調和。而在阿巴斯王朝時期,把希臘哲學與伊斯蘭調和的,有這麼幾位哲學家:

1.肯迪(796年-873年),因為有純正的阿拉伯血統,因此被稱為「阿拉伯哲學家」,他是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曾用新柏拉圖派的方法,試圖把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主張結合起來。除此之外,他也精通光學、音樂理論等等。是公認的「希臘哲學與伊斯蘭教調和的開端人」。

2.法拉比,是一名「蘇菲」,他的哲學被認為是柏拉圖派、亞里士多德派與蘇菲派的混合。有著作《哲理的寶石》、《政治經濟學》等。被認為是繼肯迪之後最著名的調和人之一。被尊為伊斯蘭哲學的「第二導師」(「第一導師」為亞里士多德)。

3.伊本·西那(980年-1037年),伊斯蘭教中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將對亞里士多德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以及卡拉姆(伊斯蘭學派之一,以辨證法尋求伊斯蘭神學原則的哲學)的成功調和,從而確立了伊斯蘭哲學的主流,也成為了伊斯蘭哲學中的權威。

蘇菲主義對理性主義的攻擊

前面說過,蘇菲主義對理性主義的攻擊的開端是蘇菲學者安薩里(公元1056-1107年)。因為在此之前的蘇菲學者,要麼本身就是哲學家,要麼就是不懂哲學從而無從反駁。但其實我認為用「蘇菲主義對理性主義的攻擊」這種表達方式並不正確,我認為應該是「蘇菲主義對於理性主義中神學與形而上學部分的教義問題的否定」。

而在安薩里之前,有一位叫艾什爾里(873/874年-935/936年)的學者,開啟了對「穆爾太齊賴」的攻擊,此人原為「穆爾太齊賴」一位學者的弟子,後來轉向了正統派,運用從「穆爾太齊賴」派中學到的邏輯與哲學論證與被正統派視為異端的「穆爾太齊賴」派戰鬥。他希望把伊斯蘭的宗教信條與希臘哲學調和。

繼艾什爾里之後,便是安薩里了。安薩里原為一名正統派成員,後轉變為一名蘇菲派成員,他在巴格達的尼查姆大學任教,此大學是「中世紀時最大型的大學」。他在那裡變為一個懷疑論者,此後他經歷一段思想上的鬥爭,使他精神萎靡,而後他又再次回到蘇菲的道路上。辭去了講師的職位,他拋棄財產,過上了苦行僧的生活,返回家鄉隱居。這些都記錄在他的《迷途指津》之中。十二年後他重回巴格達任教,並寫出了至今在伊斯蘭世界裡影響巨大的《聖學復甦》,這部教義學巨著不似以往的教義書籍死板與枯燥。它賦予了教律生氣與靈活。隨後又寫出了《哲學家的矛盾》、《信仰的節制》等書,其思想是對基督教經院哲學產生最大影響的一位穆斯林學者。可惜的是,隨著基督新教的產生,基督教已經突破了自己的經院哲學。而伊斯蘭世界自安薩里達到頂峰後,卻一直止步不前。

那麼,安薩里對理性主義,或者說是哲學有攻擊嗎?有的!在他的《迷途指津》中,他把哲學分為:數學、邏輯學、物理學、神學、政治學、倫理學,並對其一一分析。其中他否定了神學或形而上學的地位,認為這部分是錯誤的。不可與伊斯蘭教相調和,同時也抨擊了上面我們提到的哲學家法拉比和伊本.西納,認為他們在一些方面放了錯誤。但與此同時,他肯定了其他幾項學問,並認為它們在某些時候是穆斯林必須去學習的。因此,正如上面所說,安薩里對於哲學的攻擊,主要是集中在以伊斯蘭教義不符的神學。而非全面對哲學否定。

一件事情的發生,往往存在著多個原因。綜上所述,我認為,並非是「伊斯蘭百年翻譯運動為以蘇菲主義全面戰勝理性主義而告終」,伊斯蘭百年翻譯運動所建立起來的理性主義之所以在後來沒落,是因為:

1.在阿巴斯王朝後期,伊斯蘭教中正統派逐漸建立了優勢地位,以理性主義而著稱的卡拉姆學派(既「穆爾太齊賴」派)被壓制,希臘學術的傳播受到影響。

2.雖說安薩里並沒有對哲學進行全面攻擊,但是依然使得本來就式微的「穆爾太齊賴」派一蹶不振。而安薩里將蘇菲與正統派相靠攏,使得兩者各自發展但是保有對彼此的接納而不互相攻擊。很多正統派學者將安薩里看做自己人。

3.1258年的巴格達戰役,巴格達被屠城,智慧館被毀壞,阿巴斯王朝百年來心血毀之一旦。

參考材料:1.《阿拉伯通史》——【美】菲利浦·希提(Philip K. Hitti) / (譯)馬堅

2.《迷途指津》——安薩里

3.《伊瑪目安薩里》——薩利赫.艾哈邁德

4.維基百科


結論在前:因為純粹的「理性主義」(?aqlānīyah, )在當時已經產生了危機,走入了死胡同。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了解在這一進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學者安薩里(al-ghāzalī, )的思想,以及當時伊斯蘭世界主要的哲學流派。

按照安薩里本人的劃分方式,當時伊斯蘭世界的哲學(此處用的是「哲學」一詞的今意)流派主要可分為以下四種:

  • 辯證學派(或譯「邏輯學派、神學派」,穆爾太齊勒派和由其產生的艾什阿里派均屬於此,al-mutakallim, )
  • 內隱學派(或譯「巴頹尼亞派」,伊斯瑪儀派的神學學派,al-bā?inīyah, )
  • 哲學派(阿拉伯世界的希臘哲學流派,al-falsafah, )
  • 蘇菲學派(al-?ufīyah, )

以「理性主義」與「神秘主義」的二分法,可將辯證學派和哲學派歸為理性主義,而內隱學派和蘇菲學派歸為神秘主義。由於內隱學派教義的政治成分遠大於其哲學成分,且其思想和本文的主題沒有直接的聯繫,故接下來的分析將圍繞著其他三個學派的思想展開。

首先要澄清這樣一個觀點,即認為安薩里的思想是導致「伊智提哈德(創製,ijtihad, )大門」關閉、伊斯蘭世界的學術由盛轉衰的「罪魁禍首」。事實上,安薩里是促使伊斯蘭哲學中興的重要功臣,可以說是後來伊本·赫勒敦、伊本·阿拉比、毛拉·薩德拉等的大家的思想的重要淵源。

安薩里的代表作莫過於他的《迷途指津》(直譯「迷途的救贖」,munqidh min al-?alāl, ),而《迷途指津》中的精髓則是第十章「先知本質(或曰啟示本質)的真實(?aqīqah al-nubawwah)」。在該章中,他把人的認知過程分為了三個階段(tawwar, ):

  1. 感性階段,即人從嬰幼兒時期開始發育產生的各種感官,包括觸覺、視覺、聽覺和辨別力(tamyiz, );
  2. 理性(?aql)階段,即感知必須、可能與不可能的階段;
  3. 宗教或啟示階段,或者按安薩里的原話說,是「另一隻眼(?ayn ukhra, )被打開」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可以見到未見(ghayb, )與未來。安薩里在這裡使用了一個類比論證,他認為,這個階段是理性無法企及的,正如理性是感性與人的感官無法企及的(對於後者,安薩里使用了當時天文學上業已知道的「星體的實際大小遠大於我們的感官的判斷」的例子,來論證感性(感官)相對於理性的無力)。

不知道各位發現沒有,此處安薩里的三階段劃分,和祁克果(Kierkagaard)著名的「三階段理論」有很強的相似性。當然,不論是兩者是不謀而合,還是祁克果對安薩里有借鑒,兩者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不同、或者說是後者對前者的發展之處。那就是祁克果認為第三階段的宗教體驗相對於第二階段的理性或道德而言是「荒謬」的、在某種程度上宗教體驗和理性看起來似乎是「矛盾」的;而安薩里則認為第三階段是「超越」於第二階段的,也就是說宗教體驗是純粹的理性沒有能力涉足、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的,也就談不上「矛盾」與否。換句話說,安薩里絲毫沒有否定理性的重要性,就像他絲毫沒有否定感官的重要性一樣,而僅僅是讓理性擺正位置,研究其該研究的可見世界,從未知世界的無謂研究抽身出來。

除了使用感性-理性的類比,安薩里還運用了另一個著名的比喻來論證第二與第三階段的關係,亦即蘇菲主義的核心,這就是「醉漢比喻」。醉漢在喝醉的時候,並不知道是什麼,但是他卻處在「醉」的狀態中;反之,當他在清醒的時候,他明白一切關於「醉」的知識與定義,卻不處於「醉」的狀態。也就是說,知道(即理性)與體驗(即超越理性)兩者是分離的。你的宗教體驗(安薩里用的詞是dhawq,,字面意思是「品嘗」)永遠是你自己的,換句話說,個性化的宗教體驗是無法用普遍共享的知識明晰的。

而「理性主義」,不論是辨證學派還是哲學學派,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將「理性」這一工具不恰當地一味用於形而上的,或者說是未見的世界,使得理性與未見世界這兩者糾纏不清。就像伊本·赫勒敦指出的,理性和思辨對未見的世界有其嚴重的局限性:

這些哲學家研究的是天上神界,他們提出的學說和論點,連他們自己也無法證實。我們應該研究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遠遠超過對神界和理念的了解,我們可以根據我們的觀察和感覺,認識到許多具體的事物,這些事物是可以證實的,我們可以分析出它的前因後果。

安薩里和伊本·赫勒敦的哲學革命,等於將(至少在當時而言是)無解的理性主義與未見世界的糾纏做了很好的解決。安薩里把宗教中未見世界部分所匹配的實踐方式由理性替換為個性化的體驗與品嘗,使得當時的伊斯蘭教世界普遍的空談與教條主義泛濫中走出,獲得新生;而伊本·赫勒敦則將理性的施用對象從未見世界中抽出,回歸已知世界,進行實證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某種程度上說,這兩位哲學家實質上將柏拉圖主義以降的兩者的糾纏做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開啟了另一種哲學形式。

可以這麼說,從安薩里開始,不論是理性主義、神秘主義還是伊斯蘭希臘哲學,這三者不再像之前一樣是併流的三條之流,而是各取其長,合流為一條新的哲學,並不是說誰戰勝了誰,誰又最終消失。而是從各自的極端化(不論是極端的理性主義,還是極端的神秘主義)中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哲學史上很自然的進步。

PS:所以說,部分人所說的「科學證實(純粹理性意義上的)經典」的說法,其實還停留在前安薩里時代。

PPS:關於兩種哲學定義的解釋,請移步: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沒有哲學? - Mustafa Xia 的回答

參考文獻:

《 》兩種阿拉伯語版本;

《Deliverance from error》Watt譯本;

《歷史緒論》李振中譯本;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第八冊.


從教義上說說吧。參考一位中穆網吧友的文章便知道了。

「理性信仰」不但違背經訓,也違背理性

我們認為,理性信仰是反理性的。理性在真主上沒有最正確的判斷力, 理智不能知曉一切,因其幽玄的制約。 受幽玄制約的事物,僅憑理智是無法感知的。因為真主給你的理智是有限的。他想獲得一個最終的答案,而理智卻不能認識「無限」,如果再繼續下去,就會陷入虛假的自相矛盾之中。假如理智相對無限的東西進行判斷,則必然受到迷惑,陷入無法擺脫的矛盾之中,如果深究下去,只能是無止無休的謬誤。總之,理智只能對有限物質進行認識和甄別,至於物質背後的幽玄世界,理智是不能認識的 。因為真主說:「你說:除真主外,在天地間,誰也不知幽玄」(27:65)。真主又說:「在真主那裡,的確有關於復活的知識,他降及時雨,他知道胎兒的[情況、狀態];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明日將做什麼事,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將死在什麼地方」(31:34)。總而言之,後輩學者把有限的理智置於經訓之上。如果古蘭、聖訓與理智抵觸時,以理智為標準,把古蘭經、聖訓加以曲解或革止,至此學者們已理屈詞窮。儘管如此,還有人理直氣壯的說,我們的誠信是馬圖裡迪的誠信。

我們說的真主升上寶座是指造化天地萬物以後的事情,至於以前的事情,真主的本體在高上。聖訓學家們認為:真主高的這一屬性在未造化天地萬物前就是高,只是沒有顯現而已,造化天地萬物後,才得以顯現。所以阿爾什之上是造化天地萬物以後真主高的最有力證據。所以聖訓學家們一致認為,不歸信真主高的人,他沒有歸信真主,將他應該以卡非爾(非信士)對待。他不能做證人,在他後面不能跟拜,不吃他所宰的肉,不跟他通婚。

聖訓學家們又認為,將不歸信真主在阿爾什之上的人們一分為二地對待,因為這裡絕大多數的人是因無知、或受一些經書的蒙蔽,他們不是故意的,所以將這些人,我們還是向真主作好杜阿,願真主引領他們!使他們確信真主,確信聖人!歸在經訓的信仰方式上來。

所以我們只有按經訓描述的去歸信,而凱倆目作者將造化天地萬物以後的事情拉到造化天地萬物以前的狀況,然後說來說去借用希臘哲學的無處不在又無一定的處所代替「升上寶座」。這裡面他的一個重大錯誤就是把阿爾什降在宇宙內去對待,因此,他的一系列錯誤認識從此而生。

真主說:「傷哉!否認真理的人們,除《古蘭經》外,他們要信仰什麼文辭?」(復活章50節)。

經觀察,我們發現,後輩學者們把阿爾世同地球一樣放在一個空間里了,怎能不喊「位分」、「方向」等等呢?其實。阿爾世之上與任何被造物分離了,真主的本體在阿爾世之上,他的知識在宇宙內各個角落都有。


歐洲文藝復興為什麼最後以理性主義最後全面戰勝神性主義為終


推薦閱讀:

對習五一教授怎麼看?
如何總結評價台灣的「太陽花學運」?
阿拉伯的女性都戴面紗那阿拉伯男人怎麼挑選老婆?怎麼知道好不好看?
法蒂瑪王朝和馬穆魯克蘇丹國有什麼聯繫?
伊斯蘭教哪些服裝代表極端主義勢力?能否詳細介紹一下伊斯蘭教不同服裝的含義?

TAG:伊斯蘭教 | 阿拉伯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