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購買力平價(PPP)是以美元為基礎?

在維基上查此詞條看到,「購買力平價是以美元為基礎,即1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為參考基數」,故生此問。

「美國是世界經濟霸主,當然用美元了」 類似的主觀想法很沒說服力,於是我想也許從PPP理論的提出過程找答案。

但查到的結果令我更困惑。此理論提出於一戰剛剛結束時期,當時美國還不是一個「一流國家」。從英國經濟學家H.Thornton在1802年的最初提出到後來David Ricardo及瑞典經濟學家G·Cassel的補充發展使之成為理論,都沒有美國人的參與。

再查下去估計要耗挺長時間,故找捷徑來此發問啦,請賜教:)


1、購買力平價(PPP)理論不基於任何貨幣

購買力評價是一種理論,也可以說是一種計算方法,用來衡量不同國家貨幣的匯兌比率。

這個理論(理想情況下)是通用的,適用於任何國家的任何貨幣,和美元沒什麼聯繫。

2、以美元為基礎的,是國際美元

國際美元也叫做Geary–Khamis dollar,意思是說,1美元在美國買到的東西,在其他國家用其他貨幣需要多少錢才能買下來。比如1美元在美國能買1L裝的可口可樂,同樣的一瓶在中國需要6塊錢,那麼一個國際美元在這裡就等於6塊錢人民幣。

英文版維基說Geary–Khamis dollar這個概念「1958年由Roy C. Geary提出,並且1970到1972年由Salem Hanna Khamis發展了」。那正是美國主導全球經濟的時代,所以選美元為衡量單位是很正常的。

中文版維基的購買力平價詞條是把購買力平價理論和國際美元混為一談了,這兩件事情就好像「質量守恆定律」和「1克質量的具體定義」一樣,有點聯繫,但實質上是不同的兩碼事。

可以參考英文版維基的PPP詞條和Geary–Khamis dollar詞條。


購買力平價是一種方法,一種理論,一種思路。它本身跟美元沒有什麼關係。但這種方法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勢必需要某個計算用的基礎,以美元為基礎是個很自然的想法,也是很方便的做法。你很容易就可以獲得以其他貨幣作為基礎的計算結果,不過這並不能告訴你更多信息。


這個問題 @Luo Patrick 回答的已經很好了,但我仍然想補充三點關於為什麼要用美元的原因。因為我覺得僅僅用美國主導這個原因來解釋,也並不是那麼的清楚。就好像問小明為什麼這麼牛逼,回答說是因為小明他爸牛逼。

那麼下面我就解釋一下小明他爸為什麼牛逼。

1. 美元是美國政府發出的貨幣。那麼我們就可以說,美元的背後有美國政府這個強硬的機構做背書,無論是償還能力,財政狀況,或者信用程度都是一流的,所以美元會比較穩定。只是大家不希望出現剛選出一國貨幣作為國際貨幣單位,第二天這個貨幣就掛掉了的情況。

2. 現在這個世界上的主要商品都是用美元直接標價的。這裡的商品不是指的 iPhone 或者汽車,而是更上游一些的原材料商品市場,比如原油、黃金等等。如果採用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單位,那麼利用購買力平價進行比較國別之間各種產品成產或者原材料採購的問題就簡單了很多。至少不需要再進一步的換算。為大宗商品交易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再向外延伸一點,既然這些交易都利用的是美元,就算交易雙方都不是美國,那我們也可以視為美元參與了這些交易。所以美元參與的交易也可以說是非常多的。那麼大家對美元的接受能力也很高。

3. 流動性強。流動性,一般經濟學的定義是變現能力,但是我覺得在國際社會的宏觀考慮中,流動性就是外匯儲備。因為美元作為 N 多國家的外匯儲備,所以在世界上的流動性和接受程度是最高的。那麼當大家需要做交易或者比較的時候,大家手裡都會有點美元,那麼交易起來也很方便

以上


在早期的購買力平價理論中,並沒有出現以美元為基礎的說法。當時並沒有參考基數的說法。

維基百科中的解釋,可能是後來美元成為國際貨幣後,其他的經濟學家為了方便比較,才有了以美元為基礎的說法。

個人看法,如果有錯誤,歡迎指正。


推薦閱讀:

為什麼知乎上很多人黑宋鴻兵老師?
大家都是在哪兒得到最快、最新、最可靠的新聞?
如何設計網路遊戲中的貨幣體系?
美元加息的含義和目的是什麼?
國民政府那麼多海歸精英,為何金融改革全線失敗了?

TAG:經濟 | 貨幣 | 經濟學 | 購買力平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