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認同知乎採用的信息流模型?
知乎的信息組織方式是以時間為軸線的信息流模型,跟其他sns一樣。但是我覺得像新浪微博,每一條微博特別是個人的隻言片語有的很強的時效性,內容很快就會過時變得無用。而知乎不一樣,我個人認為在知乎這個高質量問答社區,知識(具體指問答)的有效時間相對長很多,所以知乎也採用以時間為軸的信息流模型就會帶來一些問題,例如問題是否得到好回答會很大程度受到你發問題的時間的影響,如果你在深夜發的問題到了早上在別人的信息流裡面已經被刷到很後很後的地方去了。又例如你在比較後期的時候回答一個問題,就算你回答很好也不一定得到大家的賞識,因為很多人不會一直看到頁面底部。雖然知乎很大程度上在弱化問答的時間屬性,例如僅僅在問題詳情頁面顯示問題最近活動時間,但是仍然無法解決上述問題。不過我也沒有想到有什麼更好的模型,大家有什麼看法?
問題比較長,我說的也比較分散:
1,信息流適合用戶活躍度高、停留時間長的網站,因此適合知乎知乎的社區屬性強於工具屬性(wiki、google),用戶活躍、登陸頻率高,目的性不強。對於高活躍用戶來說,瀏覽間隔的增量內容對他們更有價值(老內容已經看過了),而feed就是呈現增量內容用的。相比分類內容、搜索等形式,信息流更利於活躍用戶獲取新信息,用在知乎這類社區比較合適。
2,關於知乎內容時效性
題主說知乎是「高質量問答社區」,所以時效性長。但其實,知乎的答案一般不是「結論」,而是「討論」,討論就需要人不斷的參與,有更新、有反饋,所以時效性很重要!3,內容的排序是一種取捨
信息一般來說是過量的,用戶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只能取捨。比如,論壇的置頂呈現的是人工篩選的內容,reddit是用演算法呈現最新+最熱的內容,搜索呈現的是相關性最大的內容。但對社區來說,一般認為內容產生有一定的密度(時間上)才有效(熱鬧)。所以,就採用以時間為主的排序,這樣的確喪失了一些經典內容,但也沒辦法。
----------------以下內容可能跑題,但可能更有趣-----------------
4,有沒有更好的模型
信息流/關注 這種形式,的確有很多缺點。比較常見的情況: 1) 新用戶難入門,不是feed空空如也,就是feed被過量的、無關的內容充滿。2) 內容固化。當feed內容增長到一定程度,人會滿足現狀,新增關注放緩,很少能夠發現新來源。
除去引導、推薦功能做的水平之外,我覺的引起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follow這個行為不是個所見即所的的行為、不是日常行為。比如搜索,輸入關鍵字---得到結果,很連貫。但是follow之後,什麼都不會發生(直到內容有更新)。同時,follow也不是日常行為,瀏覽信息流是日常行為(被動的),而follow是主動的、創造性的,所以更難。
改進follow/feed模式1) 將feed可以觸及到的頁面做好,觸發更多的follow行為。feed是入口,從feed進入一個人的頁面時(例如個人資料、話題),如何組織、展現內容,彌補feed的不足。2)通過其他的方式補充信息流的不足。比如搜索、推薦、人工內容聚合等。3)新的發現內容的模式,還沒想好,總覺得有一種主動(搜索)、被動(feed)之間的形態去發現內容。
也許信息流模型是我們普遍接觸到瀏覽知乎的方式,鄙人使用知乎開始的一段時間,也發現會陷在已有的圈子裡。再使用知乎一段時間後,發現信息流不是我們接觸知乎的唯一平台。另外的平台還有:
1.知乎發現http://www.zhihu.com/explore2.知乎閱讀http://www.zhihu.com/read3.知乎每周精選
4.收藏(鄙人僅僅是知道有這個功能,能看到其他人的收藏,暫未深入挖掘。)5.鄙人還不知道的平台……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接觸到的,所以有意識地接觸其他的瀏覽方式,就能跳出已有的關注圈。私以為,知乎每個獲知平台,都是有一定受眾的。
比如信息流模型,多針對於活躍的回答者,能把最新的問題篩選出來。又如知乎閱讀,用戶在想要了解其他知識的時候會想起它。而收藏功能和每周精選,能把精彩的答案積澱下來。所以,一方面,知乎可以多設置一些「跳出已有關注圈」的門路,另一方面,用戶不一定要把所有的比重都放在信息流模型上,多使用其他的瀏覽平台,關注其他感興趣的一些領域,並豐富自己的信息流。現在有投票功能,還有每周精選,如果還是在時間軸里會淹沒,考慮再加同行評審,如果不行說明問題和回答還不夠好。
推薦閱讀:
※知乎能否依據用戶的「答過」,用圖形將其顯現的知識結構展示出來?進而通過匯總用戶關注的人,分析 feed 的營養成分或用戶個人的知識偏好?
※知乎的密碼是明文保存的嗎?我用了一個叫 SaferChrome Security Report 的軟體,居然在登錄的時候警告說知乎是明文的。這是真的嗎?
※知乎里用到「瀉藥」一詞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