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 Gap Year 經歷是怎樣的?有哪些心得分享?

我自己大學未畢業,正在經歷間隔年,所以很有興趣了解其他有間隔年經歷的朋友都做過什麼。


小夥子,請你看這裡。

這篇文章很可能佔用不了你打一局爐石的時間,但是卻有機會幫助到你。希望你能讀完全文,不要嫌我太啰嗦。

結論:

Gap year不要盲從!

Gap year不要盲從!

Gap year不要盲從!

如果你想直接看原題答案的話請直接翻到Part.2。前面的part.1是我為了講清楚Part.2,不得不做的鋪墊。關於部分私信的回復在原答案最後,關於一些認識自己的方法也附在最後,個人之見,多多包涵。

這個問題我是要很認真的答一答的,少有的正經。雖然很可能有違你的初衷,但我還是要說:

Part.1

Gap year 一定要謹慎。從結果來看,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很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以下是正文:

我和你年齡相仿,剛剛大學畢業在Gap期間居住於香港,現在申請完畢準備回歸學校生活。要說到Gap,這話可就長了,咱們一點一點來說,希望你有耐心能看完,很感謝你。

Gap year: In the professional or career world, a gap year is a year before going to college or University and after finishing high school or taking a year off before going into graduate school after completing a bachelor as an undergraduate.

(From Wikipedia: Gap year)

題主應是上文敘述中的第二種:在完成一個或一個以上學士學位之後,進行為期一年的間歇,然後進入研究院學習。這中間的間隔年我們稱之為,Gap year。這裡我們發現這個定義涉及的不單單是間隔年,還有大學生活和即將到來的研究院學業

其實觀點很簡單,想弄明白Gap year,必須先得弄明白上大學。

那麼這個問題就要從大學開始說起了。你要我回答Gap year有什麼經歷,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不如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你上大學是為了得到什麼?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繼續探討要不要Gap year以及,如何利用好Gap year。我們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上大學、Gap year也是一樣的道理。在做事情之前想清楚,我通過這件事能收穫什麼,為此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僅此兩點,就能幫你過濾掉很多錯誤的決定。

在你往下看之前,請你先認真的思考一下我剛剛的問題。

上大學,你為了得到什麼?

如果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我們也可以換一個簡單的:

上大學,你得到了什麼?

別心急,想好了,或是想不出答案,就請往下看。

別心急,想好了,或是想不出答案,就請往下看。

別心急,想好了,或是想不出答案,就請往下看。

我個人的觀點是:大學,最重要的不是學到知識和技能,而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健全完整的人格。

注意,我不是在說學知識不重要!

注意,我不是在說學知識不重要!

注意,我不是在說學知識不重要!

反覆強調是為了表明知識和技能依然是大學主要的學習對象之一,只是不是本篇的討論內容,因此後文不會再解釋。

當今這個時代,如果你上大學還是為了學習一門知識或是技能,畢業之後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成家立業,那我得說你的想法沒有任何的問題,這確實也是很多人的生活需求。因為家庭可能需要你供養,父母的殷殷期望你不能辜負。我講真,很多時候詩和遠方並不比生活的苟且來的浪漫和高貴,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對於那些有一些思考,想要探討的同學們,我想說的是現在知識和技能並不是大學能獲取的最重要的資源了。

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時代變了。

我們想一想,以前大學生為什麼搶手?不單單是一句物以稀為貴就能解釋的完全的。以前的大學,是獲取進階知識、成為高級人才的唯一途徑。僅僅是十年前,在互聯網還沒有如此威力的時候,大學是你能夠進修的唯一地方。因為那個時候,大學是知識流通的唯一渠道。大學生不是勝在上過大學,而是勝在其他人沒有學習這些知識的渠道。因此,大學畢業生總是炙手可熱。而反觀現在,互聯網的普及,導致知識流通的成本大大降低。網上數不清的公開課和電子教材,甚至還有完備的網課學制,獲取知識對人們來說不是只有大學這一種途徑了。這導致的結果是:沒上過大學or大學牌子不夠響亮的學生與那些真正985/211學生之間的差距更容易縮小了。因為知識的成本降低了,人人都可以獲取了,只要你有心。所以人們現在感嘆大學生質量一年不如一年,不是因為大學生真的都去打遊戲了不學習了,不是這樣的。核心是,其他人和大學生的知識差距縮小了。

有的老派人群可能不服,表示早些年的大學學風端正,學生刻苦用功,各個勤奮上進。哪像現在的學生這樣懶散,這話我接受一半。現在的學生確實大多沒經歷過苦日子,包括我在內,多數人上大學確實迷失懶散,找不到方向。但是我也想強調的是,老派大學生的努力更多的是出於想要改變命運的願望。而過上小康生活的我們,並沒有老一輩大學生那麼強烈,但是我們努力的程度一樣不比你們差,我們努力不再是為了改變命運,而是為了做我想做的事情和成為我想成為的人,目的不同,奮鬥的道路卻總是一樣。更何況,以前的教學設施和現在的根本沒法比。便利的網上學習系統和龐大的圖書館資源是二十年的大學生不可能具有的,因此這樣的比較不在一個層次上,不討論也罷。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為了說出那個核心觀點:現在的知識獲取太便利,成本太低,幾乎只需要時間成本,因此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已經不再是所具有的知識水平。當然,我要強調的是這只是針對二三本普通院校以及專科職校的學生,985/211的教學資源和學生知識水平依然大幅領先於社會平均水平,此話不錯。更何況,知識水平也只是構成能力水平的一部分,這裡就不再展開贅述。

說明白了這個觀點,我接下來要討論的就是,既然知識水平不再具有競爭優勢,那麼我們大學更應該獲取的是什麼呢?

這裡我的結論是母校中山大學的校訓之一,陳寅恪先生的一句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為什麼這麼講呢,主要分以下幾層含義。

1. 自恢復高考以來,國內大學建設逐步走上高速發展的道路。新校如雨後春筍,名校也適時設立分校擴招。(沒錯,我就是在黑中山大學)造成的結果是幾乎人人都能上大學,其實這也是市場需求的一種體現。我們的義務教育在高考那裡戛然而止,許多人對大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我要考上大學。然而進了大學之後,紛繁的生活和選擇讓人眼花繚亂。大家都信這句話:要多嘗試,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而這也是一些人會選擇Gap year的原因之一。然而我要強調的是,這句話說的不錯,但它是有前提的。

前提是,你已經足夠了解自己。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不是要多嘗試多發現,才能了解自己嗎,這句話是不是說反了?我想強調的是,你沒有聽錯,當你足夠了解自己之後做的嘗試,才是有意義的,才能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

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主要原因之一是會思考。無外乎思考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開始思考這三個問題,才表明你有意識真正的去探討自己了,也開始真正的成長了,雖然這思考對我們的生活可能並無幫助,但卻是最應該在大學進行的。

我想許多人都經歷過面試,不管是社團也好,找工作也好,每每被問及請描述一下你自己,你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不免心中一緊。在東拼西湊講過自己的經歷,講過自己的愛好,甚至講過自己的理想之後,心裡也不禁在反問自己,我真的是這樣的嗎?

這不好說。你要明白的是,了解自己,是一件費時費力,過程痛苦,結果可能也並不如意,但是你還是應該去做的一件事情。我的方法是反思。思考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思考自己的每一次選擇,甚至可以做到思考自己說出的話,寫過的文字。這個過程必定是痛苦的,你會發現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錯過了無數,也傻逼了無數。可是不打緊,很快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也曾做對過這麼多選擇,把握住這麼多機會。而這,才是更關鍵的。因為你會發現這次生命里我有很多事情是沒可能完成的了,但是相比起那些無盡的體驗,還有一些小小的領域是我可以涉及並且做得很好的。

一句話總結就是,我們的人生更應注意到的不是尺有所短,而是寸有所長。我能做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講到這裡才能解釋我剛剛的觀點,為什麼要足夠了解自己之後才去做嘗試。因為這種時候的嘗試是有目的性的、高效率的。或許是為了補強自己的短板,或許是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優勢,總之這樣的嘗試才是有足夠收益的。而不了解的自己時候做嘗試,最終的結果不是發現了更大的世界和更好的自己,而是多有涉獵,少有所長,淺嘗輒止,最後依然迷茫踟躕。

換而言之,對自己的認識伴隨著三觀的建立和人格的完整,這一步是獨立之精神

而說回到Gap year,盲目嘗試,去旅行去支教去打工,我不是說這樣的選擇不能給你帶來收穫,我只是不推薦。因為目的性太弱收益太低。倘若我上面描述的步驟沒有完成,這時候選擇Gap year最該做的事情先是認識自己,反思,看書。把想到的東西寫出來做整理,建立起自己的三觀,弄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將要做什麼。

這裡送給大家一句話,第一次看見是在飄燈短篇《聖誕禮物》而不是泰戈爾作品:

如果黑暗中你看不清方向,就請拆下你的肋骨,點亮作火把,照亮你前行的路。

2. 倘若在大學裡完成了上一個步驟,那後面的過程就簡單多了。我隨便說說就好,因為最艱難的時期已經度過。尋找獨立人格的路上猶如舉著火把蹣跚前行,無人相伴只能靠自己堅持。而後一步,自由思想之萌發就彷彿高朋滿座濟濟一堂,既可獨酌亦可共飲。除了自己思索,與人交流也是很有效率的方式。

多讀書多看報,少生孩子少睡覺。差不多就這麼回事了吧。

有了對自己的思考,自然也會有對他人的思考。這時只要輔以大量的閱讀,自然對每件事情就會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認識,能做到不人云亦云已經是極大的成功。

總結這一部分:其實我講了這麼多有關大學的事情,聰明的知友可能已經意識到這些事在Gap year 做也一樣。所以我這一部分主要要說明的是,Gap year先去填坑,把以前該做的做好,該想的想明白。這些遠比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更重要。生活沒那麼多詩和遠方,腳踏實地最好。

Part.2

這一部分是針對問題寫的,也是寫給完成了Part.1的朋友們看的。我就簡單談談我Gap year的經歷,只作為分享,不作為參考。做得不對,說得不好,還請多指正。有什麼建議也請告訴我,我一定虛心接受。

說起來Gap year這個決定我也做的有些倉促。是決定不去讀博士之後決定也不讀碩士了,先休息一年,學學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者說,套用前面一句話:多做嘗試,發現更多的自己。

我主要做了三件事:

1. 學編程和經濟學(Python、C、博弈論 etc.)

2. 閱讀和寫作 (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和少量的文字輸出..不提也罷)

3. 打遊戲 (是的,你沒看錯,打遊戲,很多很多遊戲)

一條一條挨個說。

1. 編程、經濟學。理由如下:

a. 這些知識屬於以後的common sense。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我覺得簡單的編程原理,還有經濟學知識,是以後人們生活必備的技能和知識。就如同考計算機二級證明,英語四六級證明之類,已經成為了幫助你生活的一種工具,而不是一項優勢。以後的社會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智能設計和產品越來越高端。但是終究科技產品是為了使生活更簡單便捷而不是更複雜。但是廠商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因此能學會一些編程知識我相信對自己的生活很有幫助,在以後的產品應用里,程序猿朋友輕噴,這只是我的淺見。如有錯誤,還請指正。

b. 我學編程、經濟學其實並不是為了以後嘗試做這方面的工作。只是因為想學到其中的思維模式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前文提到過的了,現在的知識獲取成本基本就只是時間成本,因此更具有價值的是思維方式和思維深度。如何更高效的解決問題,如何調用現有的資源,在我看來這更像是在學管理。有助我提升自己把握問題的能力,所以要學。

c. 純粹是因為我感興趣。我喜歡一切logic的東西,像寫程序,像博弈論,像數學。這個過程我不覺得枯燥而是享受。

總結起來,這一分類是說我在豐富自己的武器庫,人說行走江湖,技多不壓身。Gap year年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拓寬自己的寬度。

2. 閱讀和寫作。

這一年我看了許多好書,舉幾個例子:

《溝通的藝術》

《Thinking, fast and slow》

《How to manage yourself》

《大江大海......XXXX》

不一而足。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思想要成長,不能沒有養料。思考的過程就是吸收消化,轉化為自身的過程。而寫作,既幫助自己理清頭緒,凝練思想,又是一次純粹的價值輸出。獲得了養料也要給出回報,光合作用不是。更何況,這種寫作的方式,幫不幫得到別人暫且不提,對自己得思想提高是有很大幫助的。很多事情,自己明白,能不能講得清楚讓別人看得明白,這就見功力了。

這一部分總結就是:Gap year年要堅實、凝練自己的思想。更好的完成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目標。提升自己的深度。

3.打遊戲

為什麼打遊戲呢,我這有一個傳送門:

為什麼一定要玩遊戲? - 崔bobby 的回答

然後我想說的是,打遊戲對我來說不是娛樂。而是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和另一種思考。玩過的遊戲我基本都寫過自己的測評,遊戲里的設計哪裡合理哪裡吸引我,哪裡不足可以怎麼改進。如果是我來做這個遊戲我會怎麼設計,諸如此類。上一張圖吧:

也沒有總是在打遊戲,大概玩了這些吧。還有爐石、俠客風雲等等。

因為我真的很喜歡玩遊戲,並且不是為了玩而玩。電腦里常年放著一個三國志11。可我知道我以後應該也不會進入遊戲行業去做開發,這很可能是作為我的一個愛好。或是我的人生成就榜單,我有生之年一定會寫一款自己的遊戲。所以學編程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同理的還有練琴練字等等。對我來說這都是完成生命里的一個個小人物,為了最終能達成一個個小成就。

我是如此的熱愛著這生活,以至於有好多事情想做,有好多事情在做。

這一部分總結就是:Gap year年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但是不是自己以後主業的事情,算是給自己的夢想或是給自己的人生一個交代。能夠少一個遺憾就少一個遺憾吧

總結:

Gap year年最重要的還是填坑。再次強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為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機會去面對自己了。完成了這一步的朋友們,利用好這一年補強自身,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接下來要做什麼,關鍵的還是思想。另外,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嘗試自己的夢想也是極好的。前提是上文提到的,你已經足夠了解你自己,不要胡亂涉獵,淺嘗輒止。

最後,Gap year不要盲從!不要看見別人Gap了覺得好爽,自己也去來一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其實還是直接工作或者繼續讀書的好。因為太多人這一輩子就圖個高興,不用想這麼多也可以過得很好。還是省了這一年別浪費了吧。對於真正想要成長想要思索的同學來說,Gap year 可能是認識自己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最後我還想補充的是,我覺得各位看官主要應該看的還是Part.1。畢竟大多數人該做的應該是填坑吧。而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寫的不全的話,我這還有一個我半年前寫的東西,大家可以隨意看看。2015年11月3日

再次感謝看到這裡的朋友,感謝你們願意花費時間在這麼一篇不怎麼有趣的文章上,感謝你們理解我的啰里啰嗦。因為這個問題是個嚴肅的問題,涉及到這些未曾謀面的陌生人一年的時光,所以我不得不謹慎謹慎再謹慎。生怕因為我的問題帶來了錯誤的引導。文中所有觀點均為我個人觀點,不針對不撕逼,歡迎交流。最後,也希望你們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不好意思,我還想打個小廣告~ 我還有其他的答案,也歡迎各位關注我和我交流,想加微信的私戳我。

————————————————分割線————————————————

部分私信回復:

@芝麻開門 :這位知友,你好。看了你在GAP year話題下的回答,有些想法希望與你交流……

其實,我自己身邊就有幾個選擇GAP year的同學。起初,並不是很理解他們的做法,後來在相互間的交流中漸漸有些感觸。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到大,被灌輸的理念就是,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過上高質量的生活;什麼時候幹什麼事……也許這些話並不一定符合時代特徵,但是確實有許多人按照這樣的軌跡取得了所謂的成功。這又牽扯到到底什麼才是成功?或者說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會憑空產生,需要經歷生活的磨鍊,需要捫心自問。我不喜歡人云亦云,但是如何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那條路,並不簡單。你在回答中提到「……前提是要了解自己」,問題是如何了解自己。我感覺不能整天坐在那裡苦思冥想,需要投入生活,跳出自己的comfort zone。,不斷探尋新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GAP year也不失為一種選擇。畢竟,絕大部分同齡人並不會選擇這條路,甚至不知道這條路的存在。因此,對大部分人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挑戰自我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探尋真正的自己,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感謝你的回答,不知你對我這些想法怎麼看?

回復:朋友你好 抱歉這麼久才回復你。我對這些問題認識也不深,只是一個年輕人的一點淺薄之見。歡迎交流,這段回復很長,我也補充進了我的原先答案里,希望你能同意,謝謝你~

關於什麼是成功,我沒有資格講,因為我還沒經歷過。而對於每個人來說又都標準不同,難以用量化的程度來描述。因此我只能送給你一句我欣賞的話,有點雞湯不過就是現實寫照:成功其實很容易描述,不外乎是在你二十多歲的時候有人願意教你,在你四十多歲的時候有能力教別人。

我主要還是想和你說說了解自己。誠如你所說,這件事確實太難了。古往今來,我覺得這是區分平庸和卓越的第一步。這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麻木庸碌的過完一生,卻也安逸幸福,實在不知這是他們的幸運還是不幸。你有一點說的很對,不能坐在那裡冥思苦想,需要投入生活,跳出Comform zone 確實也很關鍵。

但是我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方法是我自己經歷過的,針對我自己很適用。由於我身邊的朋友之間的交流還沒達到這麼深層的地步,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實現自我認知的,所以我只是給你一個建議,具體適不適合你就見仁見智了。http://weibo.com/p/1001603905199616959133 這是我以前微博上寫的關於我自己的想法,幫助你理解我接下來要說的話。

其實認識自己,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不是經歷,而是反思。

為什麼這麼講,理由如下:

任何的成長都經過 輸入→轉化→輸出 三個階段。

每個人的的人生經歷其實都足夠多了,在輸入這個環節,可以說我們並不比王思聰弱勢。每個人獨特的經歷都是足夠多的資源,完全夠自己認識自己了。生活過的地方,認識的人,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做過的選擇,還有最重要的,犯過的錯。受到家庭環境、身邊眾多因素的影響,可以說在二十歲出頭的年紀,你的價值觀念已經基本有了一個框架,很難做出巨大的改變了。就像是一棟大樓,已經打好了結構,以前經歷的種種都是一磚一瓦,你要不斷的拼湊上去還原出這棟大樓本來的樣貌。這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但是這一步就是我所說的轉化。

這其中,要思考的問題很多,最根本的一個是發現通過什麼途徑實現自我價值,這是認識自我的核心問題。我們說人活著是為了快樂這沒錯,實現自我價值就是獲得快樂的唯一途徑。

思考。

思考自己犯過的錯誤。我出於什麼原因犯錯。這其中,捨棄掉所有因為不知道而犯的錯誤,不知者不罪。思考這些,我明知道會犯錯為什麼還這麼做。理由很簡單,從這些錯誤中最容易發現自己的弱點和短板。是不是高估了自己,是不是不自量力,又或者是虛榮驕傲,懶散不決,做事沒有目標。等等等等。找到一個缺點遠遠比找到一個優點容易,而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和職業規劃,就是盡量避開自己的缺點,而不是突出自己的優點。因為在我看來,雖然人們總是說批評別人容易,批評自己難,但當比較對象不是別人和自己,變成自己和自己的時候,那還是批評自己比表揚自己來的容易。因為我不確定有哪些是我的優點,是我比別人強的,但我卻一定知道哪些是我的缺點,我比別人弱的。補強、改正。

思考自己做過的選擇。我為什麼這麼做?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厲害?是為了出風頭吸引她的注意?是為了獲得一次機會讓自己學到東西?或者是我真的對這件事感興趣?這背後最重要的是,出於哪一個目的,讓我感到快樂要去做這件事。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你會發現你做過的90%的選擇都是出於年少的虛榮和想出風頭並且完全無意義。沒關係,直面自己的過去。排除掉這些幼稚的虛榮心之後,你會意識到有些事情,即使你沒有觀眾,即使你做的不好,你依然覺得很有樂趣去做。比如打球,音樂,寫作,etc. 對我來說,就是閱讀,打遊戲甚至做PPT..這就是俗稱發現自己的興趣。為的是找到一些事情是你可以長久堅持、樂在其中、獲得滿足的一輩子的事業。這些事情,是你實現自我價值的來源。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事情和上一步對自己缺點的認識結合起來,進行自己的職業規劃,找自己樂於去做的,避開自己不擅長的。有點類似排除法,排除掉所有不適合去做的工作,剩下的唯一(也可能不止)就是你應該做的。

同時要分清楚,我想做什麼和我適合做什麼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前面的兩步思考,我不說哪一個更重要,但是若二者不能統一,我建議你選擇適合做的事情。另外還要提醒的是,如果你沒有經濟獨立,那你沒得選。先有了經濟實力再去重新選擇工作就好。另外,經濟原因真的是制約很多人的最重要因素,我不得不告訴你。

所以我覺得Gap year這一年呢。對於你來說,若是經歷的不夠多就去多經歷。旅行,打工,實習,寫作都是很好的方式,選擇你喜歡的。若是你覺得自己的經歷夠豐富了呢,就思考。人是太容易忘記的生物,一點要寫出來,想到了什麼寫出來。慢慢整理就會發現自己的真實樣子。不過也別想著一勞永逸,自己總是在變的。總之還是那句話,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多和自己相處,朋友家人導師,沒有任何人能在這件事情上幫你,多和自己相處,多和自己相處。

最後一步,輸出。已經不是這時的討論話題了。

還想補充一點的是,這不是一個能一步解決的問題,像解數學題一樣條理清晰邏輯分明。不是這樣的,認識自己更像是用排除法不斷的排除自己的生命可能性,剩下的那個情況,才是最真實的自己。這其中路途艱辛,耗時費力,希望你能堅持過去,此後就是一馬平川,海闊魚躍,天高鳥飛。

說的不一定對,多多包涵。

————————————————再次分割————————————————

再次補充一些我和知友的交流,涉及個人信息已經刪去。

Gap目的性一定要非常非常強。因為目的是你的源動力,目的性不強再有自控力也沒用,因為目的性是本,自控力是末,當人有動力驅使的時候,甚至不需要計劃不需要管理就能孜孜不倦的學下去,而自控力唯一的作用就是體現在短時間內,當你有厭倦退縮情緒的時候,可以幫你維持住學習的狀態,注意,只是短時間內,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源動力。Gap只是一個開始,上了大學之後,比拼的更多是自己的自學能力,自控能力,而人的意志力其實相當薄弱,非常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在做出選擇的時候,要仔細的衡量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動力走下去。你說你是希望Gap year所作所為符合你的長期目標,我是很認可的,希望你能堅持下去。這裡推薦你一本書,《Thinking, fast and slow》,值得一看。所以Gap year,其實是一次很大的挑戰。我們身邊的朋友同學倒是還好,最大的阻力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長輩,二是自己。

a. 長輩通常不理解這樣的行為,認為我們是純粹為了歇一年或者放鬆去旅遊等等而Gap。別人還好,主要是這件事情一定要得到父母的支持。我自己的做法是,除了爸媽和幾個關係極好的長輩之外,隱瞞了我的詳情,所有人甚至我外婆,都認為我依然在讀書,並沒有進行Gap year。這樣可以免去不少麻煩。關於爸媽,一定要把他們勸明白,這個過程不難。我相信你的父親也是一位相當明事理的人,你說清楚間隔年究竟要做什麼,目的是什麼,投入什麼產出什麼,只要言之有物,我相信父母大多不會阻攔,反而是支持。父母最欣慰的就是看到你找到喜歡做的事情,然後堅持下去。

b. 自己。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這句話只有真正獨立開始做事情之後,才能體會。這也是我強調的,為什麼目的性一定要非常強的原因。想做一天事情,保持住三天的勢頭很容易,保持住三個月就很難。所以這個根本動力一定要非常足,學CS,你得了解足夠多的信息之後,確定了,這就是我想要的,是我喜歡的。然後再來談Gap year。不要僅僅因為看到CS從業之後就業前景好等等,一定要自己真的渴望真的喜歡。不然Gap year是很容易虎頭蛇尾的。最後CS若是沒轉成,你將面臨很艱難的境遇,我看了很多這樣的情況,所以希望你考慮清楚。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你開始自學了之後,發現越是了解就越是喜歡CS這個領域,那自然是更好的。

因為從你的梳理中,我發覺你有些執著於自控力包括時間管理這個話題了,所以特意提醒。目的性才是關鍵問題,自控力是輔助。解決了根本問題,再去進行目標的分解,劃分不同階段去實現,相信這些你可以做得很好,我就不再提了。

還有我個人的經驗是,我平時做什麼事情都是相對自由度大一些,其實目標具體到每天要完成什麼任務就好,至於何時完成,不同目標的先後順序這些,我沒有很明確的做出時間管理。不過也看你個人習慣了。我得提醒你的是,太用力的人走不遠,堅持下去往往是靠的本心真正的喜歡,因此效率時高時低、斷斷續續也分階段性,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有些目標做得到做不到,其實不太是能力問題,是心境問題。

然後,我本人是支持你進行Gap year的。我感覺你是有目的性有規劃的進行,只要不盲目,這件事情益處是很大的。關於你提到的一些問題,我逐條回復如下:

1. Gap能不能讓我自己申請到更理想的學校?

你說擺脫了被推著走的狀態,我是要恭喜你,你完成了很關鍵的一步。這也是成為一個獨立個人的第一步,要加油!然後我想說的是,上交已經是一個值得自信的學校了,同時認識自己的過程,回過頭來看確實是很有意思的。Gap這種經歷對於面試官來說,可能是加分項。因為國外還是比較推崇這種經歷,有助於獨立人格的培養。我要提醒的是,最重要的不是Gap本身,最重要的是GPA。GPA是你申請的關鍵,不乏有大神3.0GPA上藤校,那是人家,我們要做足準備。

3. Gap有啥風險,自己有沒有需要付出的代價?

這個問題,其實代價只有一條,一年時間這個機會成本,別的都不算代價。你付出了一年,是放棄了工作的一年or讀研的一年or創業的一年,等等等等。至於金錢之類的,結合自己家庭因素,這代價不大。我是選擇居住在香港,和同學一起合租。平時基本只去自習室和圖書館這樣,你可以參考。

風險你說的很對,也只有一條,就是自己堅持不下來。還是那句話,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我建議你先足夠的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再做決定。然後你給出了三條解決方案,最重要的其實是第一點,找到志同道合的戰友。為什麼這條最關鍵,因為人們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並且低估了環境的影響,這一點我有很深的體會。至於時間管理和計劃,重要,但是不根本。大方向走的對了就行。

4.自己思維的局限性

這一點永遠都無法解決。往往是打破了一個局限,陷入了下一個更大的局限。究此一生,我們都在為了打破局限性而奮鬥。因此我也沒有很好的建議,多交流。總有比我們厲害的人,多和他們交流就好。然後就是閱讀和寫作,不要停止。

還有一點就是,閱讀寫作鍛煉這三點,都是終身的活動。英語你要是準備GRE,我的建議是拿出一個暑假不做別的,就準備GRE,這個事情戰線不能拉長,閃電戰迅速解決。我用了三周解決了GRE,成績夠申請,155+168=323。完後我還有一個建議,就是真的想進入CS,不要只是在想,去做。真正的學兩門語言感受一下,自己利用所學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或者寫個遊戲看看。然後再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走這條路,再決定Gap與否。

與人交流是屬於畫龍點睛,不在於量而在於質。往往是自己積累到一定程度進入瓶頸期,才需要和人交流,來一下那個醍醐灌頂。平時,都是自己埋頭苦幹,和朋友互相鼓勵支持。GPA很重要,加油。

————————————————再再次分割————————————————

祝好。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

不勝感激。

以上。


正在gap year,已經從北往南走完了六個城市,年後繼續走二十個。辭職 旅行,我覺得比即將開始的深造讀書要重要,教給我生命的意義,也可以讓心靜下來。這個環境太嘈雜,一不小心就會迷失,旅行攝影做義工,你會很容易滿足~


工作3年後,去紐西蘭打工度假15個月,認識了很多歐洲美國高中畢業,或者大學休學去紐西蘭打工度假的間隔年實踐者,慶幸自己實踐了打工度假!
one of the best decisions i had ever made so far. 收穫更多的是一種心態,自己非常享受這種狀態。


好奇題主的Gap year經歷,希望有時間能分享下

@黃海


去年大學畢業,度過了一個gap year

前兩個月,在之前打工的地方接著幹活。老闆對我挺好,工作也不算太累,一方面積累一些積蓄,另一方面也規划下接下來的生活。

之後的三個月,花了一個多月在巴西的貧民窟里做志願者,剩下的時間就在南美到處玩。

然後回了家,沒有呆了多久就又跑出去繼續背包旅遊。愛玩的天性擋不住。

元旦過後還算相對安穩,回到了原來的地方繼續打工,期間找了另外一份相對正式也是校園之外的第一份工作。同時也在一邊上課,申請研究生。七月辭掉了工作,陪著爸媽到處走走到現在。

於是又要開學了……

雖然gap year的初衷並非我本意,但是經歷了這一年的我毫不後悔,這一年讓我成長太多。


gap year之後,再也不是應屆畢業生……找工作再無優勢……


實實在在gap了一年,只說自己的情況

1,上班一直盼著能退休就好,gap時才發現,如果上班時不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gap時同樣也不能。理解了我爸媽作為公職人員退休在家的痛苦。

2,gap時摸到了自己的潛意識,凝望了深淵,凌晨四點極其痛苦過。後遺症是現在的心在深海里,很平靜,也很難起波瀾。不傻白甜了,沉默寡言。慶幸沒在碰到潛意識時廢掉

3,清楚的看清了自己的能力。更了解了自己。認識到自己有點小機靈但是沒有毅力和自控力的人,努力在技巧的改變。

我重新上班一年多,比gap期間努力很多。


半年中國,半年南亞+東南亞


出國黨。也算有gap year吧。

在家裡院子種菜。

買了本 博弈論的書正在修行。

還有逛知乎啊,長知識。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何新的1990在北大的《我向你們的良知呼喚》演說?
什麼是當代青年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TAG:旅行 | 文化 | 青年文化 | 成長 | 間隔年GapY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