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九齡在牛仙客的問題上堅持認為「小吏不能執掌台閣」?

我一直認為張公雖然權謀有限而人品無礙,但這件事我覺得他還是有失偏頗了,其實能臣未必都要大才啊?


謝邀。

首先要搞清此事情發生的過程。

開元二十四年,此時牛仙客由河西節度使調任朔方行軍總管,後來崔逸希及刑部員外郎張利貞稱河西府庫充盈,都是牛仙客之功,於是玄宗準備授其六部尚書一職,這裡遭到張九齡第一次反對。他的原話是:「不可。尚書,古之納言,唐興以來,惟舊相及揚歷中外有德望者乃為之。仙客本河湟使典,今驟居清要,恐羞朝廷。」注意第一次玄宗是採納了張九齡的進言,沒有給牛仙客晉職,而是想給他晉爵。

第二次反對開始。

上曰:「然則但加實封可乎?」對曰:「不可。封爵所以勸有功也。邊將實倉庫,修器械,乃常務耳,不足為功。陛下賞其勤,賜之金帛可也;裂土封之,恐非其宜。」上默然。

此時唐玄宗依然沒有堅持給牛仙客晉爵,但是李林甫此時進言稱牛仙客有大才,張九齡不識大體,「上大悅」。

第二天,第三次反對發生。

明日,復以仙客實封為言,九齡固執如初。上曰:「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閥閱!」九齡曰:「臣嶺海孤賤,不如仙客生於中華;然臣出入台閣,典司誥命有年矣。仙客邊隅小吏,目不知書,若大任之,恐不愜眾望。」林甫退而言曰:「苟有才識,何必辭學!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十一月,戊戌,賜仙客爵隴西縣公,食實封三百戶。(資治通鑒·唐紀三十)

這個時候李林甫的進言和張九齡的固執導致牛仙客被封爵,同年張九齡罷相後牛仙客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最終拜相。

從整件事情看,李林甫的進言起了很大作用,我以為張九齡極力反對牛仙客入閣的原因有三點,一是要遏制李林甫為首的勢力,二是維護士族對朝政的壟斷,三則是他個人的性格和品行。

1.開元二十四年李林甫已經是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位次張九齡,同是宰執。但是李林甫此人品行不端,「善刺上意,善養上欲,性陰密,忍誅殺,無學術」,屬於典型的奸相。此時開元末年玄宗已經從銳意進取逐漸退化成貪圖享樂,所以李林甫這樣的人極受重用,與宇文融等沆瀣一氣,大肆重用蕃將,串聯後宮,染指太子李瑛廢立事件,對朝政有極壞影響。牛仙客雖然治軍有方但是從他後期為相的表現看對李林甫馬首是瞻,不敢做任何決定,所以張九齡反對牛仙客入閣一方面是要遏制李林甫。

2.牛仙客出身寒族,張九齡雖然出身韶州仕宦家庭,本身並非純正士族,但是他的那一支屬於范陽張氏的旁支,而且由同為范陽士族的張說提拔,李唐建國本身就是取得了關隴、山東士族的支持,因此在科舉制度為發展成熟之時,門閥子弟出仕依然很普遍。在這種情況下,士族左右的政治力量與皇權不可避免的產生碰撞。張九齡反對牛仙客入閣,也是代表了部分士族的政治利益。

3.張九齡本人才華橫溢,有遠見卓識,清廉正直,是盛唐最後一位賢相,以至於罷相之後玄宗用人常問「風度得如九齡否」。但是張九齡身上有著所有文人的共同點:清高固執,拘泥禮法。他一直覺得邊將不可入朝,入閣者必須根正苗紅,像牛仙客這樣的小吏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文人風骨,總喜歡犯顏直諫,而開元二十四年的唐玄宗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明主,所以對張九齡日漸不滿,最終罷相。


他更加有可能是反對邊臣入相 張九齡預測了安祿山會造反 如果內部再有幾個安祿山之流滲入 那李唐或許真就兩面受敵一命嗚呼了


推薦閱讀:

香港選舉委員會內的四大界別與立法會的功能界別是同一概念嗎?
國民黨到底有多強?(認真臉)?
放棄了社會主義的俄羅斯為什麼沒有受到西方民主國家的歡迎?
在越南人看來我們是不是侵略者?

TAG:政治 | 歷史人物 | 唐代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