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體現冷漠感或者距離感的藝術作品?繪畫 服裝 雕塑都可以。?

藝術 繪畫 服裝設計


謝邀

我說一個吧。美國的水彩大師安德魯懷斯的作品。

剛學水彩那會兒就驚訝於他竟然可以把水彩寫實到這種程度,之後買了他幾本畫本,愈發覺得儘管他畫的都是最平凡,最尋常的事物,看似表面上的寧靜純粹,但實際上畫面背後總隱隱透漏著緊張孤獨壓抑的感覺


說到距離感啊……

最近迷上了弗里德里希的作品,一幅一幅看下來,心都會漸漸靜了下來。不是平靜,而是冷,是疏離。作為19世紀德國的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弗里德里希(1774年-1840年)給人帶來的感覺,跟同時代另一位偉大的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透納(1775年-1851年)完全不同。透納是充斥著光與影的,感覺滿是氤氳的。而弗里德里希,則是蒼茫,且孤獨的。

說回距離感。我覺得,弗里德里希的作品所給人帶來的距離感,有三種層次。

《霧海上的旅人》,1818年

《橡樹下的寺院》

《冰海》

《遠山》

第一種,是畫中景與人的距離感。

不同於同時代的風景畫家,弗里德里希總是喜歡描繪那些人們不曾熟悉的風景,高山,冰川,荒原,日出前霧海瀰漫的山峰,夕陽落下後冷寂的叢林,或者是夜晚平靜的水面。這些天然給人一種不可觸碰的疏離感。而他也常常喜歡在風景的前景中安插幾個人物。這些人物往往是渺小的,在宏大、空曠的大自然面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有意思的是,這些渺小的個體似乎並不在意眼前的景色,任其自然生長,日升日落。他們雖在畫中,卻在景外。

Moonrise by the Sea, 1822

Sunset

The Chasseur In The Forest

Woman before the Rising Sun, 1818-1820

第二種,是畫中人與觀者的距離感。

我從未見過一個畫家如此喜歡描繪人的背影。弗里德里希的畫中人,大多是背向觀者的,並且採取逆光處理的效果,沐浴在晨光或是夕陽之中。我們看不見他們的面部表情,也不知道他們面對眼前的景色有何感想。他們背過身去,拒絕與我們溝通。

《海邊的僧侶》

羅斯科作品

第三種,是現實與宗教的距離感。

很多評論人都說,他們在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里看到了宗教的崇高感。很奇怪,明明弗里德里希的作品裡沒有耶穌的聖像,也沒有畫聖徒,可就是能夠品味出宗教的意味。直到後來,我看到有人比較了羅斯科的抽象畫和弗里德里希的《海邊的僧侶》這幅畫,豁然開朗。那一片片的色彩,就像羅斯科的色域畫塊一樣,如幽靈般,漂浮於畫布之上。深色的大海慢慢的向上過渡成淺色的天空,連成了一體。海是蒼茫的,天空是無盡的,而大地是蜿蜒的。除了自然之景,唯有一個微小的僧侶矗立在海與陸之間,宛若一尊雕像。這幅畫我盯了很久,久久不能抽離。比宗教更偉大的信仰,是自然。


張曉剛的作品經常帶給人一種疏離和冷漠感,即便他所畫的是家庭這樣溫暖的題材。他總是用灰藍色調勾勒出一張張空洞的出神的面孔。

作為當代藝術風潮中的「浪尖」人物,很多人稱他為「當代藝術領袖」。他的作品從最初紐約蘇富比以98萬美元成交開始,一路高歌猛進。然而他的作品從始至終體現出對於個人經歷的表達,他筆下的人物都來自他的記憶深處。

他從過去父母年輕時候的老照片中找到了感覺。

他發現當時所有私密的家庭照中,無一不透露著社會所賦予的一股濃烈的時代氣息。

他以中國生活中常見的家庭合影或個人登記照作為素材,畫了一大批木然,死寂而又俊俏,標緻的肖像,傳達出極具時代意義的集體心裡記憶和情緒。

這些人像的裝束和表情,都帶著濃烈的20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的痕迹,它們以一種具有穿透力的目光頑強注視著看畫人,試圖觸動觀者內心的傷痕。

那些彷彿來自於斑駁老照片中的人物,擁有被時代整齊劃一的外形。

那些單眼皮的眼睛,微微凸起的眼仁,無一不顯得冷漠而警覺。

張曉剛極具夢幻色彩的《失憶與記憶》系列也帶有和人物畫一樣的冷漠感。

之後,他又創作了《綠牆》系列,反映的是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回憶。作品裡的綠牆,正是文革期間出現在所有私人與公共建築中的顏色,以此來混淆私人空間與公眾領域的界限。

張曉剛的這種特殊的繪畫語言,帶有某種隱喻,作品通過對記憶中歷史的解讀,用現代藝術的方式再現了那個充滿巨變的國家和時代,那個傷痕纍纍的時代。

張曉剛說:「我們正處於時代斷裂的矛盾中。」他的作品想表達的正是這種矛盾的曖昧,一方面我們的記憶在喪失,一方面我們又在選擇記憶。

【書記和小寒是兩個愛說藝術的女孩。不知道沒關係,讓我來告訴你】

公眾號搜索:buzhidaoart

合作/投稿請聯繫郵箱:buzhidaoart@hotmail.com


安塞爾姆·基弗

孤獨和距離感這兩個詞讓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就是他了,作品多為表現二戰對德國帶來的傷痛,還有反思諷刺等等。。。我就不多介紹了,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自己了解一下,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表現主義藝術家之一,二戰戰後出生,不要被時間誤導了現在還活著。

作品放下面

【圖都是網上找的,侵刪。書就不拍了效果不好】


高行健

Edward Hopper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Giacometti, Alberto,1901~1966),瑞士超存在主義雕塑大師,畫家。

作品多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普遍存在於人們心理上的恐懼與孤獨。

高瘦頭像,1954,銅

鼻子,1947(version in 1949),銅

行走的人,1960,銅

三個行走的男人,1948,銅

賈科梅蒂在布置展覽,布列松

賈科梅蒂與《瘦高的女人》

從外形上看,賈科梅蒂雕刻的人物都是一致的細長身軀。作為人物,並未變形,但作為人體,卻不再符合達·芬奇留下過的比例。在賈科梅蒂手中,出現的個人也 好,個人組成的群體也好,人物全部細長得令人擔心會突然折斷。但不論多麼細,都能一眼看出,那些人從頭到腳布滿粗糙的顆粒,彷彿古埃及一具具吸干水分的木 乃伊乾屍。但這些乾屍要麼站立不動,要麼在行走。只是沒有人知道他們要走到哪裡,就作品來看,那些被雕刻出的人甚至也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他們都只在茫然 中想尋找某個方向。但在觀眾眼裡,他們其實都不可能找到方向。

燃生活

精選藝術生活方式

燃生活致力於為追求品質生活的用戶提供精緻的藝術生活方式。使喜歡藝術、熱愛生活的人們在接觸更多高品質的藝術生活方式的同時,提高自身藝術修養,讓藝術浸染生活的每一個部分,為生活增添更多色彩與樂趣。

| 公眾號搜索「燃生活」(ID:iloveran2014)即可報名參加藝術體驗活動 |


侵刪。


克萊因的

還有這些 平時保存收集了

畢加索的藍色盤子

還有很多 但是 找不到了


最有距離感衣服的就是西裝

最有距離感的設計就是玻璃

最有距離感的繪畫就是相框


Light pink vs dark blue

Round vs straight


孤獨感跟冷漠感是不是還是不太一樣的啊?…

嗯…

不過冷漠的東西一般看著也是挺孤獨的

說個孤獨的檯燈吧…

(圖來自網路,侵刪)


武漢創意天地,名字我忘了。很久以前去的


大約在午夜


沒有什麼可以比這更讓人感覺孤獨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沒有紡織面料專業的窗口來供大家學習呢?
為何很多人喜歡納粹的軍服?
怎麼評價我的服裝設計效果圖?
服裝設計師是如何知道接下來流行什麼款式的?
怎麼從零基礎學服裝設計?

TAG:藝術 | 美術 | 服裝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