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差距能有多大?差在哪?

你有沒有在大學畢業後遇上以前的同學?做什麼的都有,有的身價千萬,有的慘不忍睹,也不過幾年時間,同樣的教室走出去,究竟差在哪?


謝邀。

不同的選擇造成的差距。

先說出校門第一個選擇,選工作。這是拉開差距的第一個關鍵選擇。

實驗室畢業的師弟,同一年畢業。

一個回了離老家近的小單位,每月4000元左右的工資,可能一輩子平平淡淡了。

另一個留在了北京,天安門東南角那邊的公安部工作。雖然辛苦,憑能力和這個平台,一定可以大有作為。

還有一個師弟,畢業去了西門子,派出德國工作一年。在德國看上了一個環保設備,覺得大有前途。回到國內融了資,創業了,發了大財,現在深圳幾套房子。

看看這三個人的差距,同一個實驗室出來,都是好哥們,我們會發現這些差距都是因為畢業時找工作的選擇。

當然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結局怎麼樣,誰也說不清。

一孔之見,僅供拋磚。


我有一個高中同學,是我爸爸的同學的兒子,他只在我們高三待了三個月,卻成了風靡全校的人物。

他很低調,並不招搖。但是他好看,好看到高一高二的女生都來我們班外面瞅他,一時間女生廁所里,走廊里,校園裡,操場上,餐廳里,聽到的大部分都是他的名字。

他是從小在濟南上的學,高中學了播音主持,當時個子很高,瘦瘦高高,很白,髮型好看,五官好看,沉默,一個人坐在教室第一排最邊上的位置,上課偶爾聽課,偶爾睡覺。

因為女生沒人敢理他,男生沒人願意理他,所以他沉默。因為下課總有女生在教室外扒頭看他,所以他下課就趴桌子上睡覺。

後來我去了他後面的位子,和他說上話後,發現其實他很幽默,也和我們說笑話。現在還是很後悔,當時沒和他多說幾句話。

他是播音主持專業,來我們班插班三個月,後來被父親叫回家請老師補課,就不再來班上了。

後來得知他當年專業分數是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名,浙江傳媒學院的第二名。

高考分數下來,他父親請客,我父親去參加,說他確實好看,還朗誦了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分數出來後,和他在qq說了幾句話,他說選擇了浙傳,怕文化課不夠中央傳媒。

浙傳學習四年,從他的微博得知,他和女朋友戀愛,平常會開車,養小泰迪,去電視台實習。後來去英國留學讀研,回來後在北京創辦公司,公司賣羽絨服。

我從始至終,就是一隻普通的胖胖的女生,高中,大學,工作,現在是小縣城的胖胖的高中英語老師。

我也不知道差距在哪,可能是他比我好看,家裡比我有錢,比我有自信,生活比我豐富。

但是大家都是芸芸眾生,生活中的苦處甜處,都是會要經歷的吧。他得到的多,付出的也多,生活軌道不同,所感所得也就不同了吧。

希望他可以順順利利,一直努力一直幸福下去。

我並沒有暗戀過他,只是因為人生中有過他的出現,感覺也活在超脫現實了一次。現在偶爾會在qq上給他點贊。不知道他是否會忘了我這個胖胖的高中班長是誰,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子。

青春那麼美好,感謝我們相遇過,於同學。

我是高三十一班的王班長,你還記得嗎?


想起一句話,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謝 @leon 邀。內心有點點雞凍的。嘻嘻。

我所認為的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更具體而言就是同窗之間差別的,主要分兩個方面:

第一,固有差距。

例如出身家世等。我在上大學以後僅僅去參加了一次高中同學聚會,重要的是我高中是我們班班長而且在高中時期和我的同學大都有很多有趣而且美好的回憶。但是我不願意參加高中同學聚會,有以下兩個原因:

1.出身差距導致面對的現實問題不同,所以談不攏。

我生在西北某個欠發達省份,但是由於家境尚可,在上大學以前真的不清楚出身的差別有怎樣的意義。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

「差距一直有,不過那時候大家都太小,沒在意而已。」

大學畢業以前所需要動用的社會資源太少,撐死也就是大學時期的生活費這些微區別。但是一旦大學畢業,社會資源佔有率天差地別的不同就開始彰顯它的作用了。

大一寒假的時候和高中同學出去聚餐,當時高中時與我交好的女生沒帶口紅,我便隨手將我的遞給她,她在看到ysl時眼中的艷羨深深刺痛了我。

臨近畢業,我的高中同學們一個個都顯得無比焦慮,可是當我出言安慰時,他們冷冷的一句「你可真是站著說話腰不疼」。

他們在我心裡啊,都曾是鮮衣怒馬的少年郎,都曾揮斥方遒談天說地,都曾與我日夜相伴奮鬥高考,都曾意氣風發充滿夢想。我怎麼能再看到他們時,他們變得如此不堪?

所以啊,日後,倘若無緣,便此生都不必再見了。

2.溝通成本過高。

由於去的大學不同,對未來的期許也不同,導致了在人生觀價值觀最易重組時期固有價值觀的差別。

況且,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得到和失去的過程,人生而為孤,何必硬拖著舊人上路。

第二,個人努力。

努力真的有用,努力真的有用,努力真的有用。

大學四年,打了三年半遊戲,你同學或者更近的,你室友,學日語練英語學ps,excel網頁製作各種。畢業了他一路升職你去了無數次人才市場灰頭土臉。

個人努力真的有很大差別,坐在同一間教室並不代表你們實力相同。出身階級不能改,但是你甘願自己做廢柴誰也幫不了你。

現在最煩動不動二三十歲就「未曾深夜痛哭者,不足以語人生」這種人,

你能不能語人生我不知道,我就知道老深夜痛哭的,鐵定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人家在學習在努力在考研在磨礪自己你他媽在矯情地痛哭啊。

如果你不努力,大學四年舒舒服服混日子,那麼相信我,你既沒有遠方也沒有詩,前邊兒等你的都是苟且。因為你現在糊弄日子,所以後來才過得那麼熬淘,連搓火的力氣都沒。

以上。

――――――――――――――――

另外,我想要特別申明的一點是,我說的努力,是真正學習到東西,增長能耐的努力,不是成天看看書裝裝樣子在圖書館玩玩手機這種愚蠢的,自我感動式的努力。


謝邀,大體上有三類,一類是差在繼續學習上,差的是畢業就去工作,然後企業不景氣,然後下崗了,好的是考研,上博士,出國留學,在發達國家發展,或者海歸,成為某某學者之類。二是差在家庭條件上,好的有投資的基礎,良性循環,差的生活都困難,結婚生孩子都非常吃力。三是差在機遇上,好的恰好遇到某某好單位招人,從此改變人生,差的回到老家小縣城中學教書。


謝邀。

舉幾個例子:

1.出身的差距

本科舍友,找工作的時候去了某國有行的省行營業部,據他說跟他一起面試的基本是清北人經濟金融專業的碩士。周圍人都很詫異,我後來仔細想了想,在投簡歷的時候,社會關係一欄,我們填的都是「父親,xxx,農民;母親,xxx,農民」,他的社會關係欄是「父親,xxx,x局局長;舅舅,xxx,x行行長」。這一刻,學校和專業都不那麼重要了。這是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出身的差距。

2.選擇的差距

之前流傳的一個段子。A同學在本科畢業的時候,在進企業和讀研之間,選擇了後者;而A的舍友B則直接去了企業工作。等到A同學碩士快讀完的時候,面臨經濟形勢下滑,工作不好找,A就想,索性一口氣把博士讀完,再工作。又過了幾年,A讀完了博士,去找工作。這時候M企業來學校招聘,A投了簡歷,結果發現來面試自己的正是本科的舍友B,而B此時已經是一個部門的領導了。

3.能力的差距

3年前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實習的時候,正值校園招聘季節,前後一共篩選了1000份左右的簡歷,經歷過幾十場面試。確實遇到了一些牛人。比如有些人六級考了600分出頭;還有一個清華的研究生,技術大牛,雖有些傲氣,但確實是厲害,各大公司offer拿到手軟,相比之下,很多人一面就被淘汰;還有些人,擅長考試,考研、公務員、銀行、國企、事業單位的筆試,無一不過,而另一些人不管怎麼複習就是考不過。

4.運氣的差距

本科一個同學。上學的時候脾氣古怪,跟大部分人都說不到一起去。並不是別人太世俗而他不食人間煙火,確實是感覺跟正常人不在一個時空里。經常看那種我侄子才會看的動畫片;跟宿舍人都關係不好,說不到一起;蓋一床很花的那種被子;畢業聚餐喝多了跟一個女生表白被拒,其實已經被拒2年了,可這哥們硬是坐在女生宿舍樓下,拉都拉不走;差點沒畢業。

可這位同學還偏偏在一次面試中被相中了,去了一家還不錯的國企,不久就買了房子,據說混的還不錯。(或許是我眼拙,但跟周圍人聊起此事的時候,無不感到出乎意料。)


在基層,工作了1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老同志,仍然是科員的,大有人在。他們並非不勤奮、不敬業、不聽話,他們往往是老黃牛、是好人、口碑不錯。

我們同時看到,少數年紀較輕的人,工作了三五年,走上了領導崗位。他們發展速度驚人。有人會說,這樣的人是因為光環或者背景。

這是一個「謎」,關於人生、職場、社會的「謎」。

你可以說:一切皆因潛規則、不公平、暗箱操作、光環、背景,等等。或許,都有現實例子的支撐。

不過,我們今天談論的視角與你以往的認知截然不同。為什麼有人基層10年仍是科員,有人剛來3年就彎道超越?我們的答案是:刻意練習。

2016年的年初,我制定了一個計劃:訓練一年、跑馬拉松。這一年,我購買了跑步機,以便下雨天能夠不間斷跑步訓練。每周跑三次以上,每次跑一個小時(不含跑前熱身、跑後放鬆)。一年下來,跑步幫助我控制了體重、我很享受跑步大汗淋漓的那種感受、充滿了力量。但是,最大的遺憾是我仍然不能跑全程馬拉松。

在制定2017年個人計劃時候,我仔細思考2016跑步計劃未能實現目標的原因,我一度認為自己制定的跑馬拉松的目標太高、不現實。直到最近讀了一本書,發現「刻意練習」這一視角我才恍然大悟。

我跑步看似努力、堅持得不錯。但是,也僅僅是跑跑而已,我曾為自己每次堅持跑10公里以上而感到滿意。我沒有刻意練習跑步這件事。與「刻意練習」相比,我僅僅是堅持了跑步的習慣,還遠遠不夠。

這是一組殘酷的結論:時間不能讓你優秀;習慣不能讓你脫穎而出,儘管形成良好的習慣是重要的;經驗不能幫助你成為傑出分子。

你身邊不乏工作10年以上的老黃牛,他們有的在一定領域頗有經驗,比如比領導更擅長、更熟知應對群眾上訪,等等。也許包括你在內有人為之憤憤不平:他幹了那麼多年那麼多活,為什麼領導總是想不到他?

他缺乏刻意練習。他處理每一天的工作可謂勤懇,但是都是自動完成模式;他有經驗,但是僅停留於完成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他勝任工作,但絕不是頂尖專家。他每天向單位貢獻大量工作時間包括負責的工作態度。這些均是美德,但他無法貢獻系統的組織能力或重大突破能力。因為,他從未刻意練習。

你或許一直認為,在中央媒體、省報省刊發表一篇文章,僅僅是形式主義、花拳繡腿。你錯了,至少不完全對。發表文章的人,可能經驗少於前述老黃牛,但他在刻意練習,系統的總結、思考、分析,屬於刻意練習的範疇。相反,每天重複昨天的事情,是自動完成模式。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那些勤于思考、試圖提煉工作經驗和規律的人,往往更容易引起領導的注意和重視。

刻意練習不僅僅是有目的的練習。我跑步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但是與刻意練習的標準還有差距。刻意練習,必須是挑戰自己。

刻意練習,必須走出舒適區、進入痛苦的學習區。

我們甚至可以粗暴的說:凡事做你能力範圍之內的事,你都是停留於舒適區,並不難。

進入學習區的人,則要經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吃力、費勁,他們甚至變態的挑戰自己。他們訂立超出能力的目標,然後通過學習新技能、運用更大的強度訓練自己去達到更高的目標。

每天堅持跑步10公里,對於懶人來說,這還算一個不錯的習慣了。但是,我本應該迅速把目標調整為12公里,然後15公里,再然後20公里,以此類推。在此過程中,我本還應該藉助營養學、運動學專業技能超強度訓練自己。我要主動拋棄跑10公里舒適區那種滿足感、成就感,置自己於挑戰12、15、20公里的痛苦感、挫折感。這才叫進入學習區刻意練習。

一位擔任領導秘書年輕人,其貌不揚,在別人看來談不上有突出、特別的能力。但是,他擔任秘書3年,從沒有出過任何一次差錯,每個通過他聯繫領導的人,他都能一一記住。比他更厲害的是一位領導,他年近五旬,記住了經常聯絡的幾十人的電話號碼。其實,他們和你一樣,都是極普通的人,只是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進行了刻意練習,形成了獨特的能力和個人名片。

刻意練習是要求你像傑克韋爾奇那樣管理企業;像梅西那樣踢足球;像二郎那樣做壽司廚師。在這個意義上,刻意練習是一種極致精神、工匠情結。

或許,你以往學習、工作的方式都不是刻意練習。

一般意義上的讀書看報不是刻意練習。放在刻意練習的標準下,那屬於消遣。那些從事文字工作的公務員,有空的時候,你喜歡看看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的文章。你翻翻報紙看看新聞評論,這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習與刻意練習。恕我直言,你所作所為類似於放鬆,實則很輕鬆,起碼並不難。

每天慣例性的完成工作不是刻意練習。我們每天工作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但是尚難以屬於刻意練習。

大量重複性的工作不是刻意練習。它們看似辛苦,對於職業成長、人生成長來說,卻只能算是舒適區。因為,你只需付出體力、時間的損耗,就可以自動完成,99%的人都在用這種方式度過每一天。

加班不是刻意練習。大多數人的加班僅僅是一種苦勞、苦役。加班往往是完成突擊任務、有的是完成形式主義任務,有的與時間安排不合理、工作方式落後有關。要實事求是的分析5+2、白加黑中有多少是重複性、低效性、形式性、表態性質的成份。

我們要補充指出,刻意練習同樣適用機關人際關係領域。

有人深信不疑:黑馬與領導的偏向和不透明的因素糾纏在一起。現實中不乏其例。但是,絕非全部。撇開不公平的現象,刻意練習會為你指明新的努力方向。

你是否刻意練習過你的機關情商?還是在憤世嫉俗、一味抱怨?你是否刻意練習過你的洞察機關能力?還是依然沉浸在大學時期的思維體系?你是否刻意練習過機關禮儀、機關規則?還是活在自己狹小的個人內心世界?

也許,同齡人甚至比你更年輕人的,正在刻意練習。

千萬不要用你的批判、你的鄙視代替你必須的刻意練習。比如,你本應該在某個領域刻意練習,你先以你的標準否定這個領域的正當合理性,這樣你也就不用刻意練習了。

你不進行刻意練習,也就會「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一年到頭忙忙碌碌,花掉大把大把的時間,但收效甚微,職場沒有大的起色。

青年公務員有必要在機關人際關係、政策研究、政府文案寫作、當眾演講、機關思維、機關規則等領域深入展開刻意練習。

首先,選定刻意練習的領域。越具體、越細分越好。練習長跑,這個目標就優於籠統說鍛煉身體。比如,提高機關人際關係這個目標就太籠統,不如更具體到克服臉盲症一年記住100人,你如果真的刻意練習,你可以選擇在網上列印100個人的照片進行識別。

其次,制定一個階梯計劃。刻意練習必須不斷拔高目標。

然後,你需要一位稱職的導師,導師既可以是具體的人,也可以是物化的書籍、課程等。人們之所以瘋狂的擇校,都是這個原因。

再次,要有監督機制,切忌知難而退、半途而廢。大部分人新年制定計劃時很爽,但年底打臉啪啪啪,原因不言而喻。

最後,不斷的反饋、復盤、改進調整是非常關鍵的。

年輕人不能只是空有一番想成功的心,一個人的優秀必須是建立在讓自己痛苦和煎熬的自律之上,刻意練習真的可以改變你!


當你奮鬥/踏入社會到一定階段,你會很可悲的發現有些東西是無法通過努力而抵消的。

很多人都不願相信不管你怎麼努力你的上限就到這裡了。但這是事實。


長大後

我和她的距離就是一張如家的房卡

她和他在裡頭

我在外頭


差在命運。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曾今的小學校友,初中校友,今年22歲,現在就讀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他公司完成了3千萬美金的最新一輪融資,公司總價值達到11億人民幣。

初中中考沒考上西工大附中,於是家裡賣了一套房子,一個人去了紐西蘭。 每天上學空閑時間,在一家快食小店洗碗、炸薯條。2013年高中畢業,兼職打工兩年多。當年出國,繳完學費和寄宿費,自己只帶有1000元人民幣

後來高中時期,在紐西蘭規模最大的中學Rangitoto College學習,成為該校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最高學術獎"Dux"的國際留學生,也是該校歷史上第一個受邀做獲獎演講的學生。

同時獲得紐西蘭總理獎學金,為全國僅有十人之一,紐西蘭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此獎的國際留學生,也獲得了AP精英學者獎。

在中學與大學之間,為自己設計了一個約8個月的間隔期,以獲取更多商業等方面的實踐經驗。以高中學歷破格在科技和金融行業內多家企業實習工作,包括在紐西蘭最大的IT公司Datacom擔任網站技術支持工作,以及在紐西蘭著名資產管理公司New Zealand Asset Management擔任宏觀貨幣政策、美國及歐洲大型基金等調研工作,

2014年在澳洲國立大學進行高級計算機和會計雙學士學位學習,他是當時該校僅有的兩位獲得20萬澳元全額獎學金的國際學生之一。 (哈佛的通知書拿到了,但是因為資金的問題,所以選擇了澳洲國立大學)

大一,被總部位於華爾街的世界第一投資銀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錄取。該集團基本只從哈佛、劍橋等頂級名校招募,全世界錄取率僅2%,他所在的小組只向全大洋洲招收二人,他也是唯一的大一學生。大二,他曾收到管理諮詢業巨頭奧緯Oliver Wyman提供的實習工作機會,該公司擅長金融業諮詢,世界前100家金融機構中有80為該公司的客戶。大三,也就是今年,將於年底畢業,這也意味著他用3年多時間完成了普通學生4-5年才能完成的兩個本科學位。

2013年與另外兩人共同開始創業,主要是面向教育培訓,有了現在的雛形,2016年底,獲得新一輪融資,公司價值11億人名幣,在11個國家設置了13個辦公地點,2017年3月在國際傑出學生企業家大賽(The Global Student Entrepreneur Awards,英語縮寫GSEA)紐西蘭決賽中一舉奪冠,獲得全國最高獎項——「2017年紐西蘭傑出學生企業家」稱號。 現在爭取的目標是三到五年上市。

現在還在不斷努力,不斷前進。

從小學我見到他的時候他是少先隊長,初中排在我們的學校前十(2000多人的學校,我很差,幾百名,前十名一般都會被西工大鐵一中等學校挖走),不過很可惜沒進西工大附中,不過我想如果進了西工大附中,現在也能很輕鬆的考到清華北大吧。我們初中和小學是我們那裡算是比較好的學校,不過我們那個地方很落後,英語小學三年級開始教,當時英語教學環境很落後,各種學習環境也很差。

現在我是一名本科的學生,21歲,深深的感覺我和他的差距,我的同學很多沉迷於遊戲,感覺很多人也沒有目標,生活很迷茫,不過我從進大學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也有自己的小目標,並且我也在不斷努力。

我最近總在想為何我和他出自同一所學校,感覺差距如此之大?階級的跳躍如此之大,跨越的層次如此之高呢?

大概更多的是差在專註,目標感和機遇。

在他看來

(1)做事一定要有熱情,要真正熱愛它,這樣的話再苦再累也值得,累也只是身體的累,並不是精神上的疲憊。

(2)效率很重要,不做就不做,做的話就全神貫注,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把事情做到很好。

(3)一定要有計劃,最好有一個任務列表,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寫在上面,然後根據重要程度排序,保證自己不會耽誤事情。


他的目標感很強,知道自己想要實現什麼,並會一直為之奮鬥。

我大學在堪培拉,辦公室在悉尼,所以每周都需要在這兩個城市間多次穿梭。最主要的一點是效率,我會在一切能節省時間的地方節省時間,同時讓工作和學習更加具有效率。比如說這些年來無論是乘坐巴士或航班,我都盡量選擇晚上乘坐,這樣可以和睡覺的時間重疊從而節省旅途上所花的時間 。

他的家庭條件一般,但是家裡管教很嚴。

父母對我的要求很嚴格,希望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支持我在學習外發展各種愛好才能。他們送我出國是希望我全面發展,媽媽覺得西方教育比較適合我。父母對我的影響很大,他們給我自由和空間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在背後無條件地支持

現在我想起來一句話,讀書是最容易改變自己所處層次的方式。當然不排除他有很高的自覺性、自律性,同時也有很多機遇。

以上是我最近的一個反思,最近一直在想,比你還成功的人還在努力,為什麼你還不努力呢?

對此自己並不氣妥,也不沮喪,再加把勁,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就好。

希望自己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來吧。

不求能趕上他,只求差距小一點。


謝邀你們這是要強行讓我成為心靈雞湯答主、成功學講師啊。。。談談我的感悟吧。。。。

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價值評判標準的問題。 因為價值評判標準的不同也會造成答案的千差萬別,雞同鴨講。姑且認為題主的評判標準是金錢吧!

人與人的差距能有多大?天差地別。

差在哪?太多可能。

據說 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人與人之間,說大了有差別說小了也沒有差別,於細微處千差萬別,以致最後殊途同歸。

從 一生下來,有的人就輸在了起跑線上,有的人含著金湯匙出生;上學的時候,有的人天資聰穎,有的人天子魯鈍;工作以後,有的人,勤奮好學,有的人卻好逸惡勞;同樣的人卻有著不一樣的機遇和命運,一樣的種子卻因各種細微不同結出了不一樣的花朵。不過在這個信息化、價值觀多樣、兼容並包的現代社會,取得成功的方法變得越來越多,再也不是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的年代了,有時候只是需要變通變通思維罷了,如果你這樣還不能成功,恐怕這真的是自己的問題了,怨不得這個社會。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以前,打遊戲是不務正業的表現,而現在打英雄聯盟打得好可以獲得綠卡,可以為國出征賽場,可以進清華北大這些學府。在這個自媒體的時代,隨便誰都可以成功,打開手機直播,天佑,馮提莫等等,在不久以前,恐怕都只有啃老的份兒。知乎上一個大V一場LIVE可以賺幾萬塊錢一場,一個微信公眾號一次打賞就可以幾十萬上百萬。引用雙城記的話「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有準備的聰明人來說就是最好的時代,對於無準備的笨人來說就是最壞的時代,僅此而已。

差距永遠客觀存在,無法彌補。重要的是你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本人不是成功學講師,沒有給你準備好的心靈雞湯。差距永遠客觀存在,有的是因為你,有的是因為你的家庭,還有的是社會,你無法左右這些,只能改變你自己。說到底你要明白你到底是哪種人,有的人舌燦蓮花,長袖善舞,有的人能另闢蹊徑,而有的人只能墨守成規,你總有長處、喜歡的、擅長的,發現他、找准他、接受他,然後努力做你自己,耐心澆灌它直至他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人間有各式各樣的公平,但只有相對公平,沒有絕對公平,而這就是題主要的差距。就像買彩票,每人中獎的機會是均等,但最終結果卻只有少數人贏得巨款。市場經濟的競爭是機會均等,但最終結果卻只產生少數富人。人們在同一個財富起點上起步,由於能力和機遇不同,其結果就一定不會均等。因此這也不能說是真正的公平。
如果說真的有絕對的公平,那麼便是來自死亡孤寂吧。


謝邀

畢業幾年,越來越相信命運自有安排。

就像前面說的選擇很重要,可是當年的我,哪裡知道要怎麼選。

所以人這幾十年,全靠蒙啊。


人的一生啊,總是要遇到幾個令你絕望的人。

用點矯情的話來說就是「你總會遇到幾個散發著神祗光芒的人」。

你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同學,長相俊朗,體魄健壯,脾氣溫和,性格堅毅,情商在線,智商碾壓,人緣超好,桃花旺盛。

但是給你最後一個暴擊的是,他家裡還有錢。

這種情況下,你心裡不嫉妒是不可能的。

關鍵是人家能力還好,出門混的比你好太多。

這讓的話,你是不是打心裡就不想在聯繫他?

我前兩天看過一組很有意思的漫畫。

大抵是這樣的。

第一個孩子。家裡不富裕,父母的工資剛剛夠家裡的平常開資,所以他從小到大就省吃儉用,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假期不用上補習班,可以擁有一個快快樂樂的童年。努力的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大學。大學裡,靦腆的躲在象牙塔里,年年拿獎學金的存在。畢業後,費盡心力的投簡歷,面試,然後繼續投簡歷,面試,費盡千辛萬苦進了一家有名的公司。家庭情況讓他自卑,不敢與女孩子交往。年紀到了以後相親,結婚。繼續和父母養他一樣的養育自己的兒子。

對比的是第二個孩子。家庭富裕,足以維持他闊綽的生活,所以他是大人們眼裡「見過世面」的孩子。假期要學習小提琴,街舞,奧數。然後,憑藉著地域差距,輕而易舉的考上了和上面那個孩子一樣的大學。有特長,性格開朗,很快就成了風雲人物。畢業後,家裡的關係讓他輕而易舉的進入了上面的那個公司,上面有人,再加上本身也不笨,很快就混上了管理層,成為了人們眼中的成功人士。然後,他的兒子和自己的軌跡也是一樣的。

這篇漫畫的有點偏激,譏諷意味也強了一點,但是,實實在在的擺在那裡的就是兩個字。

差距。

我忽然就想起來了一句話。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功德五讀書。

人吶,生來看命,出身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是最大的。

命不成的話,就看運氣了,運氣好的話,不一定會差了。

實在不成,就得看自己家祖墳是不是會冒青煙了。

風水還不成,就得看前世有沒有積陰德了。

如果都不成的話,那就一句話,滾回去念書吧。

好歹一千年前隋煬帝還開創了科舉,要不然。認命吧。

所以,差距,是不可能沒有的。

但是,社會已經給了我們清楚差距的方法,努力一點,差距是可以縮小,甚至的反超的。

不要氣餒,不要沮喪。

努力就好。


智力的差距才是世間最大的不公平。


人和人的差距,差在格局。

格局決定著一個人的高度。

格局小的人狹隘,做事畏畏縮縮;格局大的人做事敞亮,也更容易成功。

那如何評判一個人的格局呢?一般有這麼幾種情況,符合的格局基本不會大,反之亦然。

1、唯利是圖,沒有利益的事絕對不做。

2、深信叢林法則和厚黑學

3、不相信公平和正義

4、斤斤計較,樂於鑽營。

5、拒絕新事物,懷疑一切超出預想的東西。

6、以不遵守秩序為榮

7、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或思考後出現5的情況。


大一新生,在一個普通的2b大學

同宿舍的現在已經在廣東電視台找到實習工作,所見所聞超過同齡人。

而我還為偶爾去圖書館呆幾個小時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在努力,比周圍的人更好


謝邀,我一個知乎小透明都被邀請了,誠惶誠恐啊!你說人與人差距有多大?很大啊!朋友有出去留學揮金如土的,也有因為窮差點上不起學的。不過家裡人一直教育我一句話: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我覺得靠自己的努力,過上想要的生活,還是想對容易些。有的人一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不必去羨慕。過好自己最重要!


小學時候住我隔壁樓的鄰居,跟我同歲,普普通通毫不出眾,一晃快十年沒見,二十歲成人禮物是保時捷911╯﹏╰


本來就差距很大。只不過在學校,學生的身份,強行掩蓋了這種差距。當步入社會以後,只不過更容易看到了。


推薦閱讀:

如何分析「我不能比別人牛逼怎麼辦,我害怕一輩子的平庸」這樣人的思維?
數據分析的前途在哪? 職業發展之路?有什麼資格認證證書嗎?
怎樣經營個人的社交媒體,能夠不讓人厭煩,但是又能產生有效的互動?
如果可以 想對21歲的自己說什麼嗎?
平面設計是否必然是一個迎合需求的過程?

TAG:職業發展 | | 行業 | 進步 | 收入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