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家的熊孩子總是來搶我家寶寶的玩具,這類行為家長該不該出手干預?


謝邀。

關於幫孩子建立「拒絕」的意識,與教孩子「分享」的意識,兩者的矛盾,補充在最後面。

我的觀點,一直是認為,兒童時期是為了成人社會做準備的。父母在孩子幼年時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孩子逐步適應社會規則,掌握一些技巧和套路。當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長大後遇到危險或者挫折的時候,不會毛逼不會害怕,而是順其自然的想起父母是這麼做的,我就這麼做。

而不是讓父母虛構一個美好的童話世界,完美的溫室給孩子。否則,孩子總有長大的那一天,他會發現整個世界如此殘酷,人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奇葩,他會不知所措的,甚至會受傷害怕自閉。。。

題主描述的熊孩子,會永遠存在的。高中大學宿舍會有很多奇葩同學,拿你孩子的日常用品。

工作後,會有各種奇葩同事奇葩領導奇葩客戶,習慣性的壓榨你的孩子的勞動力,還覺得理所當然。

你孩子結婚後,還會有奇葩親戚們,莫名其妙的朋友,會覺得拿走你孩子的東西是看得起你孩子。

所以,題主,你打算保護孩子,到哪一年呢?

祝福題主。

我的建議是,題主必須干預。但是不應該你去面對熊孩子。

而是應該給自己家孩子建立起「我的東西」的觀念。我的東西,就是我必須保護,守衛的。不僅僅是玩具。我的食物,我的衣服,我的爸爸媽媽,我的家,我的身體。。。都是我必須保護的。如果鄰居孩子喜歡,告訴我,經過我的認真考慮,我可以借給他,也可以拒絕。拒絕他,是我的權利,我應該拒絕的理所當然,理直氣壯。如果對方不接受,可以先給對方講道理,也可以根據情況求助於別人(對方的父母,幼兒園老師,我的父母,甚至將來的警察)

最重要的一個關鍵信息是:我有說「不」的權利。而且這是我最重要的權利。

「拒絕」與「分享」之間的矛盾:

VIPC(2014)指出,人們在社交中最常見的互動模式可以被分為四種:被動接受型、被動攻擊型(passive aggressive)、主動攻擊型以及自我堅定型(assertive)。具體的內容,可以自己百度谷歌或者知乎各種查詢。

讓孩子學會「拒絕」,其實是希望孩子能夠成為自我堅定型的模式。在涉及到我的底線之前,是可以合理的分享的。涉及到我的底線之後,必須嚴格拒絕。

而不懂分享的人其實是「主動攻擊型」。兩者的區別,自行百度谷歌知乎。不複製粘貼了。

而絕大部分人際交往困惑中,知乎天涯各類網站或者APP的人際關係求助中,都是由於「被動接受」型導致的。而且我發現,很多的人生悲劇,也是這類情況。

在職場裡面,最受排擠,最被領導厭惡的就是「被動攻擊型」。我能力有限,不能通過簡單的面試發現這類人。但是只要發現了,一般就會想盡辦法開除他的。因這類人對整個團隊,整個公司的影響都是極壞的。

以下內容引用https://zhuanlan.zhihu.com/p/24730230

希望大家都能認真看看。我一直很刻意的培養強迫自己成為「自我堅定型」。

引用:

最實操的一個關於自我堅定的技巧,就是從「我」的角度陳述(I-statement),例如,「我最近手頭上的工作也很繁重,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和時間了」,這樣的陳述就比「你也不看看我有多忙,不要再來煩我了」聽上去更沒有攻擊性但同時也堅定地、有理有據地表達了自己的拒絕。

最後給你 4 個在具體的場景中,將「不」說出口的 3 個 tips(Clay, 2016):

1. 不要總是立刻回答對方的請求。

你需要思考自己目前最需要優先處理的事情,以及答應了對方請求之後需要付出和犧牲的東西。不過,回應的時間也不宜拖得過久,因為遲遲不給答覆才更有可能導致人們最害怕的那些負面結果的出現,比如傷害了對方感情。

2.當你決定拒絕 Ta 時,誠懇地說明原因。

具體地告訴對方你是如何考慮的,並同時給出可能的建議。如,雖然我不能幫助你,但可能還有 xxxx 這些資源可能能幫助到你。因為通常當你拒絕了對方之後,對方最關心的往往是「接下來應該找誰幫忙」。

3. 不要過度道歉。

在你和說明原因時,盡量避免過於冗長的借口、頻頻道歉等,因為這些借口就有可能讓對方找到更多可以說服你的點,也讓對方感覺只要多費些唇舌便可能說動你,甚至給對方一種「你不幫我真的是你的錯」、「本來幫我就是你應盡的義務」等不健康的錯覺。

4. 對方的確可能三番五次地提出請求,而你需要做好準備三番五次地反覆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求。

對於那些太在乎他人感受、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的人而言,你需要明白,你以及你的價值並不取決於別人怎麼看待你。拒絕並一定不意味著你不夠好(Blikman, 2016),相反,正因為你足夠好、足夠成熟,才能夠做出在他人與自己的需求之間的平衡與取捨。因此,你不需要因為拒絕而感到內疚或自責,也更不必陷入自我否定。


女兒一歲半時候在公園玩,旁邊大的小孩子搶她的球。弱小的女兒知道自己搶不過,就抓我的手去碰她的球。儘管大孩子的媽媽也在旁邊。這個時候,如果我為了所謂的「大人面子」不去干涉,可能會在無意中造成女兒不信任我!認為我解決不了她的麻煩。以後在學校,在社會,她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告訴我。所以我立刻就跟那個大孩子說:「不好意思哦」就拿過了球。我覺得養娃就是「愛」與「耐心」以及給她提供足夠的「安全感」。


再來更一波,也是前兩天的一件事有感而發。

上周朋友帶兒子來我家玩了,走的時候她兒子想要一個小混凝土攪拌車。

她兒子問我,阿姨,這個車我能拿走嗎?

我說,寶貝,這個車是哥哥的,你去問問哥哥吧。

這時候她媽媽使勁攔,不讓要。

我跟她媽媽說,你別管啦。讓他自己問。

他兒子走到我兒子跟前。哥哥,這個小汽車我能拿回家嗎?

我兒子沒說話,看著小車思考著。

就在這時,著實也是讓我很生氣的。我的朋友對我兒子說,xxx,你說不行,不給你!

然後我兒子立刻學她說的大聲說,不行!

我朋友高興的說,對!

然後把她兒子手裡的玩具奪了過來放下,抱著哭鬧的孩子走了。

求此時我的心理陰影面積……

我埋怨我的朋友,她還說,不能讓他養成要東西的習慣。

我鄭重的對我朋友說:

1 想要什麼東西就努力去爭取,又不犯法不違背良心道德原則,有什麼錯!

2 你不能對我兒子那樣教他蠻橫說不,你剝奪了他自己做決定的權利!

3 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規則,大人能不摻合就別摻合!

不知道她會不會跟我絕交哈哈哈

以下是原答案

————————————————————————————————————————————————————————————

沒想到這麼快過百。

這樣做有兩個目的。

一是讓大寶意識到自己的東西他說了算,要懂得說不。

學會拒絕別人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讓他明白世上不是什麼事情都是他說了算的。

要能接受被別人拒絕。

這兩點對他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我覺得

一 很多人被很多東西束縛,被各種綁架,所以活的太累。

二 現在很多孩子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認識自我並且接受不完美,是我想教給他的。

此外,評論區有朋友說會不會不懂得分享。

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目前來看應該不會。

因為他願意和小朋友交換玩具玩,有多餘的玩具也會願意別的小朋友玩。

以後我也會多留意和培養,謝謝知友提醒。

還有,第二張圖嘴巴上的不是口水,是吃麵包吃著吃著睡著了,抹在臉上的麵包醬哈哈

以下為原答案。

~~~~~~~~~~~~~~~~~~~~

大寶兩歲半在小區里開他的挖掘機玩。

有個小男孩,奶奶帶著的,看到我家大寶的車,非要上去玩。

他一抓大寶的車,大寶皺著眉頭把他的手推開。

他奶奶一邊說你想玩這個車啊,一邊看我。

我笑笑,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

我蹲下來,問我家大寶。

大寶,這個車是你的,你有所有權。這個小哥哥想玩你的車,如果你願意,就讓哥哥玩一會兒,如果不願意,那就跟哥哥說不。

大寶搖頭說不。

然後我看著這個奶奶和小男孩。

小男孩一直哭鬧。

然後我解釋給那個小男孩,這個車是弟弟的,弟弟現在想玩,所以你沒辦法玩。如果你下次帶你的玩具來玩,也許弟弟很樂意和你交換玩具玩。

他奶奶聽我這麼說,只能抱著哭鬧的孩子去別的地方玩了。

還有一次是好朋友夫婦帶他們的兒子來我家玩。

他兒子比大寶小一歲。

走的時候想要大寶的一個小汽車,大寶不給他。

夫婦兩個也不讓他們的兒子要。

我沒有因為是好朋友礙於面子的原因就讓大寶謙讓給弟弟,仍然像上面那樣跟我兒子說。

最終車還是沒有拿走。

此外,大寶在外面玩的時候,如果想玩別人的玩具,我會讓他試著和小朋友交換玩。

如果遇到別的小朋友就是不給他玩的時候,我就解釋給他,這個玩具是那個小朋友的,小朋友有所屬權,他不願意給我們玩,我們不強求他。也許下次再交換玩具他就願意了。

目前還沒遇到因為別人不給他玩具玩他就哭鬧撒潑打滾的情況。


題主這個家長智商有問題……

我真沒法理解,你不同意,隔壁家的孩子怎麼能去你家?這種孩子,你為什麼要讓他到你家裡?

孟母三遷就是為了孩子一個好環境,你放任熊孩子自由出入你們家,居然還希望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猶豫自己該不該管……

熊孩子進門之前,你就應該盡父母的責任,拒絕他們進入你們家了。

這麼一個窩囊的家長,你怎麼好意思來知乎提問的?

看到一群高贊回答,不得不說現在窩囊的家長還挺多的,而且都還能為自己的窩囊找出來各種理由。


不干預,

你只需要用東北口音。大聲詢問。

「嘿!干哈呢!我問你干哈呢?你在干哈?」

一般小孩頂不過第一波。

但是有些熊孩子會回答玩呢。

這是繼續大聲詢問。

「玩啥呢?誰讓你玩的?誰的東西讓你玩了么?你就玩?我問你?誰到東西?讓你完了嗎你就玩?家長怎麼教孩子的?你家長呢?沒讓你動你懂啥?」

稍強的孩子會折在地第二波詢問。

不要臉的熊孩子會接著說「要你管/我就玩/關你屁事」。

這時。你就可以干預了。但是是干預你自己的孩子。「寶寶~收拾彎舉,不跟這種沒禮貌的壞小朋友玩,我們找別人玩。」然後就收拾。不過這裡我本人已經一個耳光上去了。

一般不要臉的熊孩子也就折在這一波了。

但是還有更牛逼的熊孩子,霸道不要臉型。他會抓著玩具,不讓拿走。這時。

我本人會一個大耳光子抽他小孩。

「給爺,放開,他媽的給你臉了」

但是為了社會的和諧,和照顧比較慫的人。我還是講講,下一步,這時我們就詢問對方父母,「看你孩子挺喜歡這個玩具的,也不撒手,我要不出來,你幫我要要,要不出來我就賣你啦~」

一般父母也就折在這一波了。

不過混蛋父母會「呵呵」你,我肯定是一個大眼泡定上去「呵呵尼瑪逼不明白啥意思啊是不是傻?吃屎長大的?」

或者會說「」小孩子玩嘛」面對「「呵呵」」以及「玩」,這是你可以說「我趕時間,你趕緊要出來還我,或者給錢」對付如果給錢。你就被打敗了。有錢就是牛逼。


先幫他擋一兩次,讓孩子知道對方熊孩子是錯的,你是值得保護的,而且父母是照顧你感受的。

孩子會潛意識判斷,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然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會他,自己設置邊界,處理這類問題,學會捍衛自己的權利。

適應這個社會。

自己的東西就要勇敢地好好保護。

自己愛的人也要勇敢地好好保護。

就像爸爸媽媽保護你一樣。

就像爸爸媽媽教會你如何保護自己一樣。


我會直接干預,告訴熊孩子,這是我家寶寶的玩具,不能給他,然後把買玩具的網址發給他媽。

如果他家長夠自覺,基本就沒有下一次了。

如果他家長不自覺,就自己麻煩點,盡量避開他。


這樣做是不對的哦,如果喜歡搶玩具,別的小朋友會討厭你,要麼換著玩,要麼一起玩,不聽話阿姨下次不會給你開門的。


謝邀。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分享是建立在明確所有權的基礎之上,且必須是自願的,不然根本不是分享。所以教孩子分享的第一步是教會孩子捍衛自己的所有物,對孩子不分享的權利予以完全尊重,後面才可能讓孩子體會分享相對於獨佔的樂趣 ,進而願意分享。

回到這個題目,如果孩子對於自己的所有權是明確的,只是由於客觀條件無法捍衛,那家長一定要干預啊。搶錢有人管,搶玩具難道就沒人管了?

如果孩子對於自己的所有權並不明確,這是一個補課的好機會,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明確,給他說不的理由和勇氣,這個時候可以先不干涉,回家談。談好了,孩子知道為什麼需要說不,也敢說了,這就回到了第一種情況,家長看時機干涉。

以上不成熟的個人意見。


養出這種孩子的家長,如果你出面干預了,無論說的是孩子還是家長。

結果都只有一個:「小孩子嘛,你這個大人怎麼能和他計較。」

你說了孩子,孩子回家學舌。

你說了大人,大人直接懟你。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你教育你的孩子:「打他!就打臉,牙扇掉了算完事兒!但是別說是媽媽教你的!就說你自己想打他!」


你用了一個字,搶

如果兩個寶寶互換玩具,或者孩子給的心甘情願,這個不用干預。如果是搶,絕對不能袖手旁觀

首先告訴孩子,學會拒絕。

告訴寶寶,這個玩具是自己的,不想給別人,就拒絕他,守護好自己的寶貝

熊孩子不聽硬搶的話,讓寶寶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解決

如果覺得都是鄰居不好意思拒絕,就委婉的說:我孩子的東西一向他自己做主,我和他媽/他爸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輕易動他的東西

如果他們了解你家的套路,或者熊孩子實在鬧個不停,就假意告訴他們:如果你孩子實在喜歡,我們給他買個新的,但是我孩子的玩具,不能亂動

到了這個時候,熊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會不好意思,玩具的事就會不了了之。碰到臉皮厚的,真的要新玩具,這種人就不必交往了

有些大人認為的小事,可能給孩子留下一生的陰影,改變孩子的性格,讓孩子變得唯唯諾諾,沒有安全感,不相信父母。沒必要為了所謂的面子,傷害自己的孩子


謝邀

我的建議是必須干預,但不是幫孩子直面熊孩子,而是幫助孩子建立主權和界限意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個熊孩子的出現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並不是孤立事件,與其幫著孩子對付這個熊孩子,不如教會他以後如何應對這類熊孩子。

我在抱寶寶去小花園玩時曾經看到一幕場景。有個大概四五歲的小男孩想玩一個兩三歲小女孩小推車裡面的玩具,小女孩不答應,小男孩就要搶。畢竟有體力優勢,小男孩是很容易搶贏的,可是這時候小女孩大聲說:把你的手拿開,不要碰我。小男孩估計沒有反應過來,愣了一下說:我只是想玩玩那個玩具。兩個人的爭執就這樣結束了。

這個小女孩就示範了一個很好的處理方式,擲地有聲的直接回應,情緒平穩卻充滿力量。如何我的孩子以後遇到熊孩子,我希望他能夠有這個力量去回應。但這個力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父母幫她養成的習慣,肯定花了很多心思。最用心的地方當屬於父母幫助她培養好了身體和主權意識,保護了孩子的界限感。

當孩子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後,就可以幫孩子引入界限這個概念了。我們大人有親密距離一說,假如有人闖入了我們的親密距離會很不舒服,孩子也同樣如此。我很喜歡界限這個詞,身體主權就跟一個國家的領土完整一樣,是不容侵犯的,只要有所侵犯,就應該強烈譴責,聲明立場。這份譴責聲音就散發出來這樣的信息:不要惹我,我不怕你。

要讓孩子保護好自己的玩具,保護好自己的身體,第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明確身體的領土意識,理清楚邊界在哪裡。界限不明朗的孩子,當玩具和身體被人侵犯時,會猶豫自己該不該反應,會遲疑做出決定,於是傳達給了其它孩子軟弱可欺的形象。要想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和自己的物品,也是要從這點入手。

界限感這個概念的引入,我曾看到一個媽媽做的很棒。小朋友都喜歡吹泡泡,她會以泡泡來隱喻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都有一個看不見的泡泡。泡泡裡面的空間,包括你的身體,都是你的,如果你不願意,任何人想戳破你的泡泡都不可以。

這個例子很好理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邊界的意識,同時在生活中可以不斷的強調。

媽媽會戳破你的泡泡,但寶寶不介意,寶寶很開心,那這就是允許的。寶寶不想要陌生的叔叔阿姨抱的時候我們就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勉強他了,因為那是孩子在保護他的泡泡,他不願意讓這個叔叔阿姨戳破。寶寶喜歡這個小朋友,想把所有的玩具分享給他,寶寶不介意被他戳破自己的泡泡,這是很好的。寶寶不喜歡這個小朋友,不想讓他玩自己的玩具,這也是可以的,我們可以不分享。

只要他不願意、不開心,他就可以說不,每個人都有權力保護自己的泡泡。

「不,謝謝。」「不行,這個玩具是我的。」我們可以教寶寶這樣直接回應。

只有教會了孩子的主權意識,培養好了他的界限感,讓他有勇氣去拒絕並懂得何時該拒絕,才能在滋養出孩子的精神力量,幫助他以後行走江湖,不做熊孩子虐的對象。

值得強調的一點是:孩子的這份勇氣是你幫他建立的,切忌因為你的面子強迫他分享玩具,跟陌生人擁抱親吻,否則習慣了父母強權的孩子在面對別的強權時也難免屈服了。


這個問題還是要看具體情況而言,可能還需要題主先思考幾個問題:

  1. 孩子多大?

  2. 被「搶」玩具是爸媽認為的,孩子孩子認為的?

  3. 你所認為的「干預「是怎麼做?

如果還是比較小的寶寶,一般是三歲前,還沒有發展出足夠的自我意識和應對能力,這個時候,孩子和爸爸媽媽還是處於較為依賴共生的時期,家長一定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的。

這個時期孩子還在觀察這個世界呢,當外界出現難以避免的「侵犯」(熊孩子來搶我的東西了),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孩子知道,這個時候應該維護自己,建立自己的權力「邊界」,當爸媽的就是孩子很好的觀察學習的榜樣。如果這時候爸媽袖手旁觀,強行讓孩子自己解決,各位爸媽,孩子還沒這個能力啊,就只能被迫接受這種「侵犯」,時間久了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不知道個人的安全邊界在哪裡,嚴重一點,再往後可能發展成「總有刁民想害朕」的欺凌受害者,總是被「熊孩子「盯上;也可能發展成「以暴制暴」的欺凌發起者,自己就變成了「熊孩子「。

如果孩子開始進入幼兒園、進入學齡期了,這個時候是一個緩慢的過渡時期。

孩子和家長從絕對依賴到了相對依賴,逐漸走向獨立。這個時候爸媽是要逐步放手的。當熊孩子再度出現,我們自家孩子可能在以往的生活經歷中有了一些應對方法,這個時候爸媽可以「伺機而動」,先看看孩子的反應。也就是我一開始會問,被「搶「會不會是我們家長的想法呢,也許孩子認為這是一種同伴的互動,也許孩子有自己的方法,願意去分享。如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體驗是積極的,家長何必自尋煩惱。但是如果孩子的體驗是消極的,表現的不知所措、慌張、委屈、甚至哭鬧,家長就該出手了。讓孩子知道這個時候,自己的權益是可以,而且應該受到保護的。

那麼怎麼干預呢?

我猜題主的意思就是直接出面對付「熊孩子「或者」熊孩子的爸媽「。可是,干預也是有講究的。你要是每次都直接站出來,把玩具從熊孩子手裡奪過來,可能會讓孩子覺得我總是可以受到大人的保護,潛意識裡覺得我自己是沒有這個能力的。而熊孩子也會知道,你家孩子只有在有大人護著的時候才厲害,一沒人保護了,我又可以欺負他了。所以,干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我自己有能力保護自己。也就是不斷地推動孩子走向獨立。提個醒,這種自己相信可以保護自己的感覺一定是在先要被別人保護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家長干預的時候,如果孩子被「搶」的反應不是很大,可以在事後和孩子探討,肯定孩子不開心的情緒,鼓勵他自己想想辦法,下次可以怎麼做,這也是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到適當的不舒服感。如果當時孩子的反應就很大,這種不舒服感已經很強了,父母就要及時出面保護了。

所以,家長到底該不該干預?真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吶。教育沒有萬能良方。要根據情況,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謝邀

需要。

首先,和熊孩子的家長溝通這一情況,由他的家長出面管教他。如果熊孩子家長置之不理,那可以拒絕這孩子來家裡玩。

然後,事後和自己的孩子溝通,告訴他他的委屈你已經看到了,你很心疼他。告訴他熊孩子的行為是錯的,他不可以學習,但是如果以後熊孩子再有這種行為,他可以明確告訴熊孩子他不喜歡這種行為,並且拒絕把玩具給他甚至不和他玩。

兩歲的孩子就有物權概念了,玩具對孩子更是朋友一樣的存在,保護孩子的玩具就是保護他的自尊。再誇張一點說,不早一點維護他,他以後被校園霸凌的可能性也會變大。


男孩子小的時候,很容易一言不合就打起來。我小學的時候也是這樣淘氣的人,而且打打鬧鬧其實有的時候隔天就忘了。

直到有一次,我跟一個痞痞的小孩打了起來,兩個人打了算五五開吧,最後各自說著狠話散了。其實我當時也不懂什麼事,也沒放心上當時就忘了。

直到我一個下午被三個小孩架起來打了一頓,我才知道有的人說的狠話,是真的。

被怎麼打?兩個人一人抓一邊,另外一個人一腳過來踢到肚子上。然後就是倒在地上被壓著打,我捂著頭不知道什麼感覺。

心裡很不服氣。

男孩子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吃了虧挨了打不吭聲,心裡卻想著要是一打一我肯定不會輸。

那天我捂著肚子回家,晚飯吃了幾口,我媽收拾碗筷說我不好好吃飯的時候,一向寡言的我爸看了我一眼很輕地說了聲,打架了。

我點了點頭。

他接著問,打輸了?

我點了點頭,又搖頭說他們三個打我一個。

他又問了我,嚴不嚴重。

我覺得肚子疼,但是也還可以忍受就搖搖頭。

他點點頭,然後沒說話。

第二天,我爸問我打我的是誰,然後後來,那個小孩哭著跟我道了歉。

我爸當過兵,沒有誇張的肌肉但是力量很恐怖,有一次騎著自行車載著我的時候他單手擋住了對面撞過來的自行車。

我不知道我爸對他說了什麼,但是當時就覺得,我身後有一隻手,在我承受不住的時候撐住了我不讓我跪下去。

家長,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堵保護的牆。

有的時候,一些問題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他們需要成長,需要空間去自己反思。

但是當孩子處理不了的時候,就應該出面,讓孩子知道自己背後有一堵牆。

有的孩子心裡是很倔強的,當他發現沒有人會來保護自己的時候,他就會用各種方式來自己保護自己。缺乏正確的指引之下就特別容易做出極端的事,這樣的教訓不在少數。

為人父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出面保護孩子是一堂必修課。從一個問題里的描述再詳細都是不全面的,真正的答案,在於題主自己。

謝邀

以上


謝邀,我只帶過別人的娃,自己的娃還木有生,噗。

我爹是教我以暴制暴的。對方搶的話,大聲說不並且警告【不要搶我的東西】佔據輿論優勢,接著武力反擊,打痛點不打致命點。

親測好用。

所以應該也會這麼教我娃。

我媽同事家寄養在我家一星期的那個乖爆了的三歲小男孩我也是這麼教的,他媽領他回家時,他爺們了很多,有底氣了很多,沒啥人敢招惹他了。

反覆情景模擬和訓練,讓他能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反應,打擊熟練。

打完後還可以給對方個棗——這個真的不能給你,但是我們可以交換。你把你喜歡玩具的和我換著玩一天可以,只能玩一天。

這句話可以大人介入時說,也可以娃自己搞定自己說。

但是大人真的要做的事情是告訴娃:大膽地吼出來【不】,大膽地還手!就算打不過他,也得讓他知道搶你東西會挨揍,他自己會疼。

並且和熊孩子家長說【不好意思我孩子比較獨,他的東西誰都不能動,愛打人。你看好自己的小孩。這東西在哪兒哪兒買的,你可以去給他買一個。】

不要怕那些熊大人說你娃自私,說你娃暴力。

咱巴不得別和這種人有來往。

對他們家那種缺管教的熊孩子就得自私暴力才有威懾力能自保。

友情提供小朋友之間打架的不致命的痛點哈。

小姑娘沒力氣可以用掐的,掐對方上臂內側,掐住再擰半圈,哇哈哈。

小男孩可以用手肘去撞擊對方上臂內側,用腳踩和踹對方小腿內側。

都不需要很大力,但是真的疼。


謝邀。

今天上班有點負面情緒,就寫點負情緒的吧。

事不過三,今天搶你孩子玩具,明天搶你孩子零食,長大後搶你孩子喜歡的男女朋友怎麼辦。

真假如有這樣的事。要不就讓你孩子早點反抗鬥爭,要不就趁早讓ta看看《賢者之愛》吧。

可能有點過激哦。

不過有些時候真的不能因為一點面子,想著做別人眼裡的好人,就放縱。

孩子在小的時候唯一的依靠只有爸爸媽媽啊。

不必要的朋友可以絕交幾個。不友善的鄰居可以關上門。

孩子只有一個。


教孩子自己解決的方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行,那就出手相助


謝邀。這類行為干預是必須的,干預強度取決於雙方年齡以及父母情況。

目前孩子只有2歲多點,被搶玩具從來沒有過,當我面被人欺負一共兩次。然而我個1米8身材勻稱的成年男性並不太適合於直接對抗熊孩子,畢竟一般來說,我只要定睛看小朋友一眼就會讓他悻悻的躲開,如果真的把持不住自己,拎著熊孩子問他是不是活膩味了,然後拖著他去找他家長,估計會造成不良影響。

這兩次衝突,一次是孩子在滑梯上被推了一把,對方家長在場,而且家長比較有素質,我剛準備怒氣迸發,對面家長就跑過來道歉並帶走孩子;第二次,6-7歲的熊姑娘家長不在,在跟自己的朋友跳格子,我家寶寶看著好玩,站一邊也跳跳跳,這倒霉孩子就指著我家1歲6個月的寶寶說「你什麼都不懂,跟著跳跳跳什麼啊,一邊去」,我當時正拿著扇子跟在寶寶身後扇風,僅僅是走近了,然後目露凶光的盯著那熊姑娘,問:「你家大人呢?」,她就閉嘴換地方了……

當然我覺得這跟我這形象有關,要是我這外貌更親民點,長相更和善點,可能會有溫柔些的話術之類的。可即便如此,我也不會手下留情,我中學後就不喜歡打架,但要是我家姑娘被欺負了,那種怒氣頂腦袋然後失控的場面可能還是會有的。

而且我就是真把你家熊孩子嚇傻了打傷了又怎麼樣,不傷害你是我仁慈,不代表我沒能力干你……非得為點破升級衝突的話,就得亮亮背景了,論起平事的能力我也不虛市面上的多數人。畢竟是孩子的爸爸,再想怎麼柔和對待萬物,也得有點硬核的東西。

話也說回來,我家寶寶去別人家玩,自1歲3個月起就總喜歡搶別人玩具來著,而且,是人家寶寶玩什麼她立即就去搶。說她了,制止了,也跟人道歉了,然而她搶了人家東西被制止後,她還會覺得委屈。

只能等她心情平復了,再給她講道理,希望她慢慢的明白公平對待他人,尊重他人私有財產是很重要的事。而她現在2歲了,也有理解這些事的趨勢。

我還是得盡量和氣點,一遇到孩子的事就容易發火的毛病真的得改改。以後嚇跑女婿就蛋疼了。跑題。


擴展一下問題,孩子遇到問題父母應該做什麼。。

舉個例子,我跟兒子進小區時碰到我們小區的某個小保安,他總愛逗我兒子玩。。那個小夥子其實沒什麼惡意只是表達的方式有點問題,所以兒子有點怕他。。這件事我並沒說什麼,而是某次兒子對這件事顯露的有點害怕的時候告訴他。。你不想叔叔逗你,怎麼不跟叔叔說點好話呢,你不是每天都說媽媽好漂亮么,你說叔叔好帥,叔叔就不逗你了。。第二天,五歲的兒子見了保安並沒按我說的做,而是非常禮貌的離很遠就喊叔叔好。那小夥子就不好意思逗他了。。

我覺得,授人於魚不去授人予魚,別把孩子當弱智,孩子其實比你想的聰明的多。。


推薦閱讀: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恐龍?
有哪些適合兩三歲孩子的英語動畫片推薦?
女孩子究竟是扁頭好看還是圓頭好看?
如何看待「高磊鑫把孩子生下來了」被秒撤熱搜?她真的生下了薛之謙的孩子嗎?

TAG:育兒 | 孩子 | 家庭教育 | 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