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阿里雲的ET城市大腦?

10月13日,在2016雲棲大會上,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項計劃,在杭州這座城市將安裝一個人工智慧中樞——杭州城市數據大腦。這個城市大腦將用於解決杭州交通擁堵等問題,目標是讓數據幫助城市來做思考和決策,將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夠自我調節、與人類良性互動的城市。

  據悉,城市大腦的內核採用阿里雲ET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Bug,最終將進化成為能夠治理城市的超級人工智慧。

  城市大腦項目組來自阿里雲、富士康、依圖科技、數夢工場等13家企業。據悉,交通擁堵問題是城市大腦面臨的第一個難題。荷蘭交通導航服務商TOMTOM在2015年發布的全球擁堵城市排名中,杭州擁堵程度在全球排名第30位,全國排名第5位。

  城市大腦項目組的第一步,是將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連接散落在城市各個單元的數據資源,打通「神經網路」。

  城市大腦計算平台採用飛天操作系統。城市大腦涉及的數據量巨大,僅視頻攝像頭就有5萬多路。飛天(Apsara)是由阿里雲自主研發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系統,它可以將百萬級的伺服器連成一台超級計算機,提供源源不斷的計算能力,以保證大腦能夠「眼疾手快」、「當機立斷」。

  據IEEE院士、阿里雲機器視覺科學家華先勝介紹,城市大腦是全球唯一能夠對全城視頻進行實時分析的人工智慧系統。阿里雲ET的視頻識別演算法,使城市大腦能夠感知複雜道路下車輛的運行軌跡,準確率達99%以上。

  結合手機地圖、道路線圈記錄的車輛行駛速度和數量,公交車、計程車等運行數據,城市大腦即可在一個虛擬的數字城市中構建演算法模型,通過機器學習不斷迭代優化,計算出更「聰明」的方案:每個路口紅綠燈設置為多長時間通行效率最高?哪些路口應該禁止左轉?公交車輛和線路如何調度更為合理?道路修建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2016年9月,城市大腦交通模塊在蕭山區市心路投入使用。初步試驗數據顯示:通過智能調節紅綠燈,道路車輛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


做個搬運工(逃……

阿里NASA計劃:城市大腦成智能研究第一平台_科技_環球網
http://tech.huanqiu.com/news/2017-07/11010459.html

7月20日,據阿里雲方面消息,城市大腦三項技術論文同時入選國際頂級學術會議——第25屆國際多媒體會議ACM Multimedia(簡稱ACM MM),論文研究成果將用於智能判斷交通事故、人流軌跡,同時將解決研究過程中交通數據樣本不足的等問題。

三篇論文的同時入選,證明了將城市作創新平台的城市大腦,已經成為智能研究的第一平台。

據了解,ACM MM今年共收到675篇論文,經審慎的多重評選,最具價值的論文才有機會受邀參加大會,其中僅7.5%的論文可在大會上做口述報告。城市大腦入選的其中2篇論文已獲口述報告資格。

這三項研究結果均由城市大腦項目組核心團隊、NASA計劃的人工智慧大腦——阿里巴巴iDST(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成員得出。

城市大腦於去年杭州雲棲大會公開亮相,採用阿里雲的ET人工智慧技術,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Bug。

交通事故、人流軌跡是交通場景中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城市大腦項目組成員採用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單點攻破,如通過數據建模與視頻中的物體運動趨勢進行比對,產生明顯誤差即可判定為交通事故,對相關路段的紅綠燈設置、路線推薦等作出快速反應。

如果車輛數秒後的運動趨勢與模型產生誤差,達到一定閾值後即判斷為交通異常

通過識別同一人出現的時間、位置來判斷人流軌跡,進行紅綠燈、公交站點等調整

ACM MM會議由世界最大的科學教育計算機組織ACM(美國計算機學會)主辦,該組織歷史悠久,成立於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問世的第二年,圖靈獎即由該組織頒發。

同時,ACM MM是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推薦的計算機圖形與多媒體領域四個A類會議的第一位,為該領域的最高世界級學術會議。

城市大腦視覺智能負責人、iDST副院長華先勝也是這三篇論文的主要指導者,他向記者表示:「這三篇論文的研究起點都來自城市大腦的應用場景,其研究成果都將幫助到城市大腦的落地。」

華先勝是IEEE院士,曾獲ACM2015年度傑出科學家、MIT TR35大獎(全球35位35歲以下的傑出青年創新人物)等榮譽,是視覺識別和搜索領域的國際級權威學者。

論文作者將於今年10月赴美參加大會。去年,該大會在阿姆斯特丹舉辦,吸引了全球知名科技公司如Google、Microsoft、IBM、Adobe、Yahoo、Flickr、Qualcomm及全球頂尖高等學府如劍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參加。


時隔一年,總裁辦主任引用《人民日報》11月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近兩年,由於人工智慧的火爆,有的媒體甚至寫出了「互聯網終結」這樣的標題。事實上,正是由於互聯網的發展沉澱了海量數據,雲計算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才讓人工智慧這個並不年輕的學科再次遇到了一次歷史性發展機遇。

媒體的這種說法也反映了人工智慧的喧囂背後,大家的另一種迷茫。沒有了互聯網的人工智慧,很難說清它的路在何方。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剛提出人工智慧時,由於機器的計算能力等各方面的極大限制,大家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讓機器模仿人的智能,著名的圖靈測試本質也是在講機器如何模擬人的智能。

但互聯網和計算技術發展到今天,除了模擬人的智能以外,我們迎來了一次巨大的發展機會,有了萬物的互聯和海量的數據,能夠利用機器的計算能力解決僅靠人的智能解決不了的問題。

就像人類有了鋼鐵和電動機,利用機械裝置解決了自身的體力不足一樣。在這個意義上,今天許多人講的人工智慧問題,用機器智能這個詞來定義更加準確。

今天,世界各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很多困難,沒有進一步突破性的技術創新,我們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這些挑戰也帶來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就是利用基於互聯網、數據和計算的機器智能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許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各國都沒能解決好的交通治理。

在解決這些重要問題的同時,也是像機器智能這樣的新一代技術發展成熟、智能產業崛起的機遇。這正是我全身心推動城市大腦的初衷。

過去20年,中國持續投入城市信息化建設,特別是公安交警部門始終走在前列,為城市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但是沒有機器智能的幫助,一個城市一天產生的交通攝像頭視頻,靠人可能100年都看不完,這些寶貴的數據,絕大多數還沒有發揮過作用,就已經被默默地刪除了。

在去年10月召開的雲棲大會上,杭州市發布了全球第一個城市大腦計劃。會上我曾感慨,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從南極到北極,而是從紅綠燈到交通攝像頭,它們在同一根桿上,但從來沒有通過數據被連接過,攝像頭看到的東西永遠不會變成紅綠燈的行動。數據不通,則交通不暢,這既浪費了城市的數據資源,也加大了城市運營發展的成本。

城市大腦要做的,就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利用豐富的城市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即時分析。用城市的數據資源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未來,在城市發展中數據資源將會比土地資源更重要,這是城市大腦的基本思考。

在杭州,城市大腦從城市攝像頭的視頻得到了即時的交通流量,第一次讓城市的交通信號燈能根據即時的流量,優化路口的時間分配,提高交通效率。依靠驚人的計算機視覺分析能力,利用每一個交通攝像頭對道路進行即時交通體檢,就像一個個的交警全年無休在路上巡邏。

今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杭州城市大腦交出了用數據資源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與交通數據相連的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大大提高執法指向性。目前杭州市交警支隊已經在主城區通過城市大腦進行紅綠燈調優,並即時提供出警決策。

蕭山區還創新實現了120救護車等特種車輛的優先調度,一旦急救點接到電話,城市大腦就會根據交通流量數據,自動調配沿線信號燈配時,為救護車即時定製一條一路綠燈的生命線,並可減少對其它交通的影響。實際結果表明,救護車到達現場的時間比原來縮短了將近一半。

交通治理只是起點,更重要的是數據開始為社會產生價值,解決今天僅靠人腦無法解決的城市發展問題。就像沒有機械設備的發明,很難有二十世紀的城市建設發展一樣,城市大腦將為城市發展帶來三個重要的突破:

第一,城市治理模式的突破。以社會結構、社會環境和社會活動等各方面的城市數據為資源,向數據要人力,向數據要服務能力,解決城市治理中的突出問題,實現創新的人性化治理模式。

第二,城市服務模式的突破。城市大腦是政府服務好民生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依靠城市大腦可以更精準地服務好企業與個人。城市的公共服務,如交通,將進入精準和高效服務時代,杜絕公共資源的浪費。

第三,城市產業發展的突破。開放的城市數據資源是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創新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資源,就像石油和半導體材料對產業發展的帶動。

以蘇州為例,最近明確了要在城市大腦的整體框架下,以交通治理為重點,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公安部門將聯合交通運輸、市容市政管理、旅遊、軌道交通等部門先行開展試點,把來自各個部門的海量數據匯聚到城市大腦,利用大規模的計算能力和機器智能,幫助城市高效平安運轉。

隨著城市大腦體系擴展到社會治理的各個領域,蘇州將有機會成為利用數據資源進行城市治理、社會治理和行業治理的典範。

城市大腦不僅是科技創新,也是機制創新,加速了從數據封閉到數據開放的觀念轉變,通過打通城市的神經網路,對整個城市進行即時分析和研判,讓數據幫助城市思考、決策和運營。

今天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一個城市把城市大腦當作「必需品」。城市大腦能夠最早出現在中國,得益於我國發達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今天,當中國的老百姓已開始用手機付錢買烤紅薯的時候,美國大部分老百姓還在用支票付水電費。

這種看似很小的差異讓中國擁有了獨特的競爭力。我們的城市數據資源的積累將比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快,這給我們一個重要的機會,用比發達國家更先進的辦法解決城市發展問題。

城市大腦不僅對中國城市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為中國的科技創新提供了一個規模巨大的探索場景。60年代的登月計劃催生了通訊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一系列重要創新。

今天,互聯網在中國已經成為基礎設施,我們擁有了空前的計算能力和數據資源,城市大腦不但能夠造福百姓,也會像登月計劃一樣,成為機器智能未來10年最重要的研究平台。

10年前,阿里巴巴率先投入雲計算研發,是想讓中國的年輕人在全球競爭中擁有跨國巨頭才擁有的計算能力。今天,城市大腦會讓中國在即將到來的全球智能時代擁有先發優勢。

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推動城市文明前進一步。蒸汽機時代,城市的標誌是修公路;電力時代,城市的發展是鋪電網。

我們身處的互聯網時代,數據成為重要的資源,城市需要構建一個數據大腦來再一次提升文明。就像160年前倫敦第一次建設地鐵,135年前曼哈頓第一次建設電網,城市大腦將成為一個全新的城市基礎設施,是中國應該為世界做出的重要探索和貢獻。

****************

我是BAT總裁辦主任,歡迎關注,和你共同聊聊互聯網的那些事兒~

更多熱文:

剛剛!阿里做了內部人事任命!

招商銀行「番茄炒蛋」廣告刷屏,為何褒貶不一?

前方第一手消息!阿里巴巴大軍「攻佔」廣州南站

騰訊公益「『小朋友』畫廊」1元購畫狂刷朋友圈

BAT總裁辦:目前你聽過最搞笑的段子是什麼?


謝邀。

社會發展的必然。


杭州城市數據大腦如果真的成功,那麼杭州在把雲計算大數據運用在民生上的這項舉措,絕對是世界領先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這意味著人類社會正式進入了DT時代。這也意味著互聯網+政務邁出歷史性的一步,這應該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大量數據的儲存處理,必然有他的弊端,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也要理性全面地來看待。至少有了這項技術,我們就可以對未來的生活更抱有一種期望,這就是技術的力量。


內部人透露,阿里在杭州布了那麼多攝像頭以後,這個項目平時是關的,領導來了開一下。原因據說是內部鬥爭,導致無心管理。


是朝廷提高行政效率的利器。


2017年12月20日阿里云云棲大會提出ET大腦,並宣稱為全球首個類腦架構AI,本文詳細介紹了類腦AI系統的理論研究和發展現狀,分析了ET大腦理論的沿襲與借鑒。並指出企業為提升影響里推動新概念新理論無可厚非,但涉及到科學問題,還是應該准守基本的科學規範和商業道德。

阿里云云棲大會2017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上阿里的專家介紹了阿里雲人工智慧ET大腦。2016年阿里雲發布了人工智慧ET,整合了阿里巴巴的語音、圖像、人臉、自然語言理解等能力,被定位為全球首個類腦架構AI;而2017年,阿里雲將ET從單點的技能升級為具備全局智能的ET大腦。

阿里專家表示,「阿里雲ET大腦將AI技術、雲計算大數據能力與垂直領域行業知識相結合,基於類腦神經元網路物理架構及模糊認知反演理論,實現從單點智能到多體智能的技術跨越,打造出具備多維感知、全局洞察、實時決策、持續進化等類腦認知能力的超級智能體。」

一.互聯網與AI類腦巨系統研究進展

從科學史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規律,每一次人類社會的重大技術變革都會導致新領域的科學革命,互聯網革命對於人類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工業革命。與工業革命增強人類的力量和視野不同,互聯網極大的增強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知識。而智慧和知識恰恰與大腦的關係最為密切。從本世紀處開始,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機器人,虛擬現實,工業互聯網等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互聯網類腦架構也逐步清晰起來。

2008年開始科學院研究團隊在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發表論文《互聯網進化規律的發現與分析》,第一次提出「互聯網正在向著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進化,它將具備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神經系統,也會擁有自己的神經元網路,記憶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並由此繪製互聯網大腦架構。2015年研究團隊基於互聯網大腦架構,將智慧城市與腦科學進行結合,形成城市雲腦體系。

在過去的10年時間裡,關於互聯網和AI的類腦架構,研究團隊發表SCI,ISTP,EI,中國核心期刊論文近20篇,專著一部,科普文章近300篇。在數十場會議,論壇和專家研討會上介紹互聯網雲腦和城市雲腦理論框架,多次受邀(2012年到2017年)在阿里巴巴集團向其高管和研究人員闡述互聯網,人工智慧和城市形成類腦巨系統的原理和產業影響。

互聯網大腦(雲腦)理論的核心架構除了互聯網中樞神經系統,視覺神經系統,聽覺神經系統,軀體感覺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的描述外。重點提出類腦神經元網路(大社交)和雲反射弧是互聯網類腦AI系統的核心。

1.科學院研究團隊關於類腦神經元網路的闡述:(更詳細的介紹參見附錄)

我們知道,神經網路是大腦中最重要的結構和功能。動物機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有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互相聯繫、互相制約,實現這一需求就需要生物體有統一的神經網路系統。

互聯網的類腦神經元網路是由社交網路發育而成,無論是世界範圍的個人用戶、企業、政府機構、路燈、車輛、工場,都要以互聯網神經元的方式加入到互聯網(城市)雲腦神經元網路中,這些互聯網神經元的互動,聚合,鏈接將使互聯網或智慧城市真正變得更為智慧。它也是後續我們要探討的雲反射弧能夠正常運轉的基礎。

2.科學院研究團隊關於雲反射弧的闡述(更詳細的介紹參見附錄):

神經反射現象是人類神經系統最重要的神經活動之一,也是生命體智能的重要體現,與人體的神經反射弧相對應,

雲神經反射弧作為互聯網與人工智慧結合的產物,在互聯網的未來發展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實踐上看,總共有9種不同種類的雲反射弧,這些雲反射弧的成熟依賴與互聯網與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結合。

雲反射弧的建設反應出互聯網和城市在提供各種智慧相關服務,處理各種問題過程中的種類和反應速度,雲反射弧的種類越多,反應速度越快,其智慧程度也會越高。例如包括安防雲反射弧,金融雲反射弧,交通雲反射弧,能源雲反射弧,教育雲反射弧,醫療雲反射弧、旅遊雲反射弧、零售雲反射弧。。。。

三。如何評價阿里的ET大腦

在過去的5年里,互聯網類腦架構的研究者多次受邀在阿里巴巴集團向其高管和研究人員介紹互聯網雲腦和城市雲腦的理論架構和產業影響。

對於互聯網雲腦體系中核心的兩個要素:類腦神經元網路和雲反射弧,阿里ET大腦對應提出了類腦神經元網路物理架構及模糊認知反演理論,為了避免完全雷同,阿里ET大腦用新創造的模糊認知反演理論對雲反射弧核心觀點進行了包裝和隱含。

阿里集團研究人員這樣描述「ET大腦誕生背後的主線,是躺在大英博物館的書架上一百多年無人問津的愛因斯坦對於布朗運動(被分子撞擊的懸浮微粒做無規則運動的現象)理論分析的論文,當年受限於計算力,愛因斯坦不得不放棄了對這一理論的研究而轉向相對論,今天我們已經有了強大的計算力。如何在一個巨大的網路上,從傳播的表象上找到最核心的路徑,這正是ET大腦最核心的能力。」

如果拋開那些燒腦的,令人眼花繚亂的高深辭彙,按照奧卡姆剃刀原則,如果請求阿里的研究人員清晰的說明到底什麼是模糊認知反演理論,可以預見的是其背後就是雲反射弧所描述的類腦AI巨系統的智能現象。

從概念和理論建設看,阿里ET大腦沿襲了互聯網雲腦的架構體系,將互聯網雲腦基本思想應用在阿里ET大腦的體系中,未來阿里的ET大腦依然要處理與互聯網雲腦架構高度吻合的局面。需要面對的問題有,

1.阿里ET大腦第一個理論基礎,類腦神經元網路物理架構與互聯網雲腦架構中的類腦神經元網路(大社交)是什麼關係?

2.阿里ET大腦第二個理論基礎,模糊認知反演理論與雲反射弧的關係?

3.阿里ET大腦如何形成完整的類腦系統架構圖?與互聯網雲腦的架構圖有什麼區別?

4.阿里提出開展AI領域的「登月計劃」,但是面對10年前已經開始的「」登月行動」,為什麼對應約展示的」月球土壤」視而不見?

應該指出,一個企業為了擴大影響力,爭取更多市場份額,推出新概念、新理論無可厚非,但涉及到科學問題,包括沿襲和借鑒了哪些理論研究,他人已經做了哪些成果和工作,無論是研究機構還是知名企業,應該還要要按照基本的科學規範進行說明和體現。

四,世界類腦巨系統研究編年史(公元前--2017年)

1. 古希臘時代的古希臘:

歷史上很多人獨立揭示了社會可以看作為帶有神經系統有機體的概念。例如認為國王是頭,農夫是腳的觀點,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人

2.19世紀 法國等國家:

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提出《社會是一個有機體》;進化論神學家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關注社會是一個有機體的精神組織,稱之為「心智界(noosphere)」

3.1983年 英國:

彼得·羅素(P.Russell)撰寫的《地球腦的覺醒——進化的下一次飛躍》從哲學的層面探討地球存在的本源和意義,他提出人類社會通過政治,文化,技術等各種聯繫使地球成為一個類人腦的組織結構,也就是地球腦。

4.2008年1月,中國:

《世界第一個互聯網大腦進化示意圖》在新浪博客發布,作者劉鋒,用圖示的方法從互聯網大腦的發育角度闡述了互聯網的發展歷程。

5.2008年9月 中國:

論文「互聯網進化規律的發現與分析」在科技論文在線發表。首次通過學術論文提出互聯網正在向著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進化,它將具備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神經系統,也會擁有自己的神經元網路,記憶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作者:劉鋒,彭庚

6.2010年年3月 中國:

複雜系統與複雜網路期刊發表的論文《互聯網虛擬大腦的功能與結構》詳細闡述了類腦神經元網路,互聯網視覺神經系統,聽覺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互聯網反射弧,以及互聯網對腦科學的啟發等問題,作者:劉鋒、彭庚、劉穎

7、2011年5月 美國:

谷歌大腦誕生,成為包括視覺識別,語言翻譯,文字識別,語音識別的互聯網AI系統,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谷歌眼鏡也能通過使用谷歌大腦性能提升,可以更好的感知真實世界中的數據

8.2012年年7月 中國: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互聯網進化論》,對互聯網,人工智慧,腦科學關聯的互聯網類腦架構進行的深入闡述,作者,劉鋒

9.2014年2月 中國:

百度大腦誕生,到2017年開放了80多項百度大腦的能力或API,包括語音識別的能力,OCR的能力,人臉識別能力,知識圖譜、自然語言理解、用戶畫像等等各種各樣的能力,有37萬多個開發者在使用百度大腦各種各樣的能力。

10.2014年4月 中國:

訊飛超腦誕生,打造人工智慧生態;在萬物互聯和人工智慧浪潮的推動下,面向教育、客服和醫療行業以及翻譯、汽車、移動端和家庭等消費者場景,發布、升級產品和解決方案。

11.2014年8月 中國:

《互聯網大腦的功能與結構》英文論文《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et Virtual Brain》在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發表,詳細闡述基於但社交網路的類腦神經元網路架構與互聯網視覺,聽覺,軀體感覺,運動神經系統的關係,作者劉鋒等人

12.2014年10月 美國:

http://Web.com前CEO,美國鄧白氏集團的董事長兼CEO傑夫.斯蒂貝爾出版的《斷點:互聯網進化啟示錄》,提出互聯網向類腦架構進化的觀點。

13.2015年7月 中國:

城市雲腦提出,基於互聯網大腦架構建設智慧城市,提出類腦神經元網路和雲反射弧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關鍵

14.2016年11月 中國:

阿里提出城市大腦,基於阿里雲的人工智慧系統對城市數據進行處理

15.2017年7月 中國:

《新版互聯網雲腦架構圖發布》,解讀物聯網、雲機器人、AI等前沿科技的關係,作者劉鋒

16.2017年9月 中國

《城市雲腦,基於互聯網雲腦的智慧城市新架構》的英文論文《City Cloud Brain, a New Architecture of Smart City Based on the Internet Cloud Brain》在美國康奈兒大學預印本網站http://arxiv.org發布,作者:劉鋒等人

17.2017年10月 中國:

《從腦科學的角度分析人工智慧與互聯網的關係》的英文論文《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Intern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ain Science》在斯普林格出版社《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發表。作者劉鋒等人

18.2017年12月 中國:

阿里ET大腦正式發布,提出基於類腦神經元網路物理架構及模糊認知反演理論,實現從單點智能到多體智能的技術跨越,打造出具備多維感知、全局洞察、實時決策、持續進化等類腦認知能力的超級智能體。

附錄:互聯網雲腦架構關於類腦神經元網路和雲反射弧的詳細介紹

1.科學院研究團隊關於類腦神經元網路的闡述:

我們知道,神經網路是大腦中最重要的結構和功能。動物機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有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互相聯繫、互相制約,實現這一需求就需要生物體有統一的神經網路系統。

互聯網的類腦神經元網路是由社交網路發育而成,一直以來,社交網路被認為就是互聯網上人與人的交互社區。但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現象的出現,社交網路的形態也必將發生改變。當物聯網,工業4.0,工業互聯網與社交網路融合時,每一棟大樓,每一輛汽車,每一個景區,每一個商場,每一個電器都會在SNS網站上開設賬號,自動的發布自己實時的信息,並與其他」人「,和「物」進行交互.社交網路的定義將不再僅僅是人與人的社交,而是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範圍更大的社交網路.我們可以稱為「大社交網路」(Big SNS))。

大社交網路是互聯網類腦神經元的重要基礎,無論是世界範圍的個人用戶、企業、政府機構、路燈、車輛、工場,都要以互聯網神經元的方式加入到互聯網(城市)雲腦神經元網路中,這些互聯網神經元的互動,聚合,鏈接將使互聯網或智慧城市真正變得更為智慧。它也是後續我們要探討的雲反射弧能夠正常運轉的基礎。

2.科學院研究團隊關於雲反射弧的闡述:

神經反射現象是人類神經系統最重要的神經活動之一,也是生命體智能的重要體現,與人體的神經反射弧相對應,互聯網雲神經反射弧主要由如下三個方面構成:第一.雲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由聯網的感測器(包括攝像頭)組成,第二.雲反射弧的效應器主要由聯網的辦公設備,智能製造,智能駕駛,智能醫療等等組成。第三.雲反射弧的中樞神經是互聯網雲腦的中樞神經系統(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邊緣計算將加強雲反射弧感受器和效應器的智能程度和反應速度。

雲神經反射弧作為互聯網與人工智慧結合的產物,在互聯網的未來發展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實踐上看,總共有9種不同種類的雲反射弧,這些雲反射弧的成熟依賴與互聯網與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結合。

雲反射弧的建設反應出互聯網和城市在提供各種智慧相關服務,處理各種問題過程中的種類和反應速度,雲反射弧的種類越多,反應速度越快,其智慧程度也會越高。例如包括安防雲反射弧,金融雲反射弧,交通雲反射弧,能源雲反射弧,教育雲反射弧,醫療雲反射弧、旅遊雲反射弧、零售雲反射弧。。。。


看過電影虎膽英雄4, 黑進交通系統 ,那就爽歪歪了 ,萬一AI出問題就是大事


很多都是小時候寫的作文里的想法,總會實現的,趨勢


只是一個宣傳型項目,對於解決實際問題作用不大,可以理解為花高價錢做的一個廣告


過於頻繁地變動相位配時,對於提高通行能力有所裨益,但是對於機動車及行人可能會有所誤判以及等候不及,可能會提升一定的事故概率。有利有弊,但創新總是好的。


森羅密布的電子眼+精確的圖像識別技術+阿里雲的計算能力,把交通路況數字化,建立模型,實時分析判斷,根據路況智能調節交通燈。

這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技術可行了,利民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玩過看門狗么?有那麼點像CtOS了。

坐等某天被黑掉。


車多時,過兩個紅綠燈之間的時間,等於綠燈時間,於是---成功解鎖了所有的紅燈!!!(′д` )…彡…彡 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技術上是完全可能的。全城的紅綠燈根據流量做出調控才是正道啊。(利國利民)


人類往腦後插管又進一步啊哈哈哈哈哈

等我們全插上了管子

英特納雄耐爾就實現啦!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阿里雲2015年6月21日香港節點網路故障超過12個小時以上?
阿里雲服務為什麼總是那麼不穩定?
雲主機、集群主機、VPS等伺服器產品,到底有什麼本質區別?
c++程序員如何在阿里巴巴發展?
為什麼CDN會出現圖片雲、視頻雲這樣的細分?

TAG:人工智慧 | 阿里巴巴集團 | 杭州 | 阿里雲 | 資本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