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ICO眾籌?

最近開始研究所謂的ICO眾籌。目前國際上比較有名的好像是以太坊的The DAO的眾籌了吧?號稱史上最大眾籌。國內的話比較有名的好像是一個叫小蟻的區塊鏈項目ICO,號稱是全球首個可退回眾籌。不過還是不太懂到底什麼是ICO,目前網上也查不到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有沒有大神來解釋下?


以下來自小蟻博客,本文為《區塊鏈:新財富密碼》部分內容

ICO的定義: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簡稱。ICO是國際上數字貨幣/區塊鏈社區的產物,至今為止沒有一個正式的官方或者詞典定義。

「ICO改編自證券界的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一詞。就本質上而言,ICO也是一種『公開發行』,只是把所發行的標的物由證券變成了數字加密貨幣。」

——世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孫銘律師

ICO的來由:

所有成功的數字貨幣以及區塊鏈(本文區塊鏈指「區塊鏈公有鏈」)項目無一不是社區項目。常見的ICO里,數字貨幣和區塊鏈項目向早期愛好者出售項目代幣。項目團隊通過ICO獲取技術開發和市場拓展資金;而項目愛好者通過ICO支持項目,同時也可在對應代幣進入交易市場後選擇交易退出。

ICO和比特幣的關係:

可查的首個ICO來自於Mastercoin項目(現已更名為Omni),其在13年7月時在Bitcointalk(最大的比特幣和數字貨幣社區論壇)上宣布通過比特幣進行ICO眾籌,並生成對應的Mastercoin代幣並分發給到眾籌參與者。本質上來說這次ICO是一種以物換物的行為,即參與者用比特幣換得Mastercoin項目里的代幣。一開始ICO只是數字貨幣愛好者的一種社區行為,隨著數字貨幣以及區塊鏈的不斷發展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並參與。絕大部分ICO都是通過比特幣或其他數字貨幣進行的。

幾個著名的ICO案例:

以下按照時間順序,列出有代表性的國際ICO案例:

- 2013年7月,Mastercoin(現更名為Omni):可查的最早ICO項目,通過meta-protocol拓展比特幣功能,募集5000 BTC。

- 2013年12月,NXT(未來幣):首個完整的PoS區塊鏈,曾經神秘的開發者,持續發展的強大社區。ICO神話:募集21 BTC(是的你沒看錯,21BTC,約等於當時6000美元),市值峰值曾到達過1億美元。

- 2013年-2014年,Bitshares(比特股):曾經的「數字資產二代幣三劍客」之一(另外兩個為NXT和CounterParty),國內數字貨幣界口水之源,毀譽參半。其社區培養了國內大量早期ICO以及數字資產愛好者。

- 2014年7月,Ethereum(以太坊):ICO時募集3萬餘個比特幣曾創下紀錄。將智能合約理念推進到極致的區塊鏈項目,讓全世界重新認識區塊鏈公有鏈的項目。近兩年最成功的ICO,也是至今為止除比特幣以外市值最高的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近期由於TheDAO事件影響晴雨不定。

- 2015年3月,Factom(公正通):雙代幣設計,首提存在性證明的區塊鏈商業化以及由此導出的基金會與公司雙機構設置。

- 2016年3月,Lisk:以太坊挑戰者,利用側鏈的Dapp解決方案。

- 2016年5月,TheDAO:等值1.5億美元破世界紀錄的ICO眾籌,非典型ICO(其本身不是區塊鏈)。向世界大聲宣告智能合約時代到來後一個月即被黑客攻克,在歷史上刻下了深深的雙重驚嘆號。

ICO的專業網站:

ICO發自社區來自市場。如果你有耐心且懂得科學上網的話,可以在Bitcointalk上找到專區和項目,那裡是所有數字貨幣和區塊鏈ICO的大本營。你也可以在以下三個網站找到經過篩選的ICO項目:

- Cyber.fund

- http://Smithandcrown.com

- http://Icocountdown.com

以上來自小蟻博客關於ICO的介紹片段,完整版詳見:

小蟻Blog

陶榮祺:關於ICO這裡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國內另一篇關於ICO的分析,非常專業:

ICO市場的法律分析(一) ChainB.com


ICO最近很火,由於我去年機緣巧合在一個論壇上看到了小蟻的陶總說ico,我第一反應是,卧槽這個東西能賺大錢。後來就參與了小蟻和元界的ico。之後年底由於監管嚴格,投的也不多就一直沒放在心上了。

結果4月底,順手看了看屏蔽的群,咦,怎麼元界20了,小蟻也4塊多了(成本都不到1快吧)再看看其他的幣,都是幾十倍的漲,正好沒事在家,於是開始研究了一下。

什麼是ICO呢,很多是相對於IPO來說的,是利用數字代幣作為融資媒介的一種新型的融資形式。有什麼好處呢?

1、監管比較寬鬆:如果直接用錢來眾籌的話,會受到國內股權眾籌等政策的限制。而通過ico來實現的話,無法可依。

2、無地域限制:一個項目如果推廣做的好,全球各地的投資者都可以用手裡的btc或者eth來投,而不會收到地域限制。目前來看,越來越多的項目重視國內渠道的推廣,比如最近大火的status、ae等,都能在iceago看到相關宣傳,官網和白皮書也都有中文(翻譯的略生硬)。而國內的項目也越來越多開展海外的推廣,比如黃金鏈和openledger的合作等。

3、投資門檻低:由於區塊鏈數字貨幣的分割性,基本上可以達到金額上的0門檻。當然投資門檻還是有的,各種信息搜集、網站註冊,提現規則了解等等還是挺麻煩的,特別是很多網站特別坑,不穩定。

4、大大提高了流動性!:通過ICO的形式,投資者通過持有數字代幣獲得了項目的收益權,同時由於區塊鏈技術,投資者拿到幣的同時,就可以在市場上進行流轉,而傳統的投資,從VC到ipo公開流轉往往要5~8年左右。流動性的提升也大大提高了項目溢價,所以目前價格虛高,泡沫橫行。說白了就是一二級套利在數字資產上的翻版。

5、提高項目運行效率:通過ICO,項目團隊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在項目運營商,而非放在ABCD輪和投資者談判上,也省卻了大量中介費用。

當然目前還存在各類弊病:

1、政策風險:目前市場還屬於小眾市場,但是隨著ico越來越火,肯定會出各類風險事件,到時候國家如何定性,進行監管是個懸而未決的風險。當然,從目前國家對區塊鏈的態度來看,一刀切封死的概率並不是太大。

2、缺乏披露:目前的信息披露基本靠項目團隊自覺,而沒有太硬性的規定。而投資者由於大部分是散戶,再和項目方的議價能力上和傳統的投資機構相比弱勢很多。所以如何加強ICO項目進度、資金管理的信息披露是個很重要的課題。

3、各類跑路風險:相對於國外ICO是已經醞釀一段時間並且有項目落地才ICO相比,國內很多花個1周來「套路」ico圈錢的案例也很多,反正目前階段都是博傻遊戲,只要會忽悠,讓初期的投資者賺到錢,之後團隊拿到錢跑路就行了,比如很多團隊過幾個月換個馬甲又ico一遍吸引新韭菜。另外,交易平台跑路的風險也很大,各類平台都想率先上熱門幣種或ico蹭熱點,一旦吸引了資金,平台跑路,那資金就都打水漂了。最好選擇比較靠譜的主流平台進行投資。

4、項目風險極大:本質上還是VC投資,普通投資者根本無法辨別,應該做好資金打水漂的準備。而非包賺不賠的買賣。我看了很多ico的白皮書,基本上就是跨行業嫁接,實現起來極為困難,如果是通過從前面相專業VC來融資的話,估計不會通過,但是由於現在是ICO熱潮,很輕鬆就融到資了。項目失敗的概率極大幾大。

個人的看法:ICO目前遇到的問題還很多,比如投資人風險匹配、信息披露、政策監管等等。但未來一定會成為公司融資的主流形式,同時會逐步嫁接現在主流的融資方式。因為通過區塊鏈技術,很方便的解決了基金份額確權流轉的問題,而流動性是非常重要的金融屬性,試想一下一個資產,3年後才能ipo上市退出,和第二天我就能退出,你更願意持有哪個?另外,由於相當於直接打通了VC到IPO的中間環節,理論上雖然初期ico的溢價會過高,但是投資者能更早接觸到國內外優質項目。也許比現在盲目買機構的股權類產品去接估值特別高,不知道已經幾輪的PREIPO類項目更靠譜也說不定。

當然,ICO說到底還是一個融資手段,本質還是要辨別項目本身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所以我認為未來ICO嫁接目前主流的投資機構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比如已經有VC機構嘗試用ICO來給自己融資了。

starta:一個新的VC機構,原先成立了一個SPV基金,主要做將東歐技術授權到美國並孵化的優質企業,這次要通過ICO來投資,佔SPV33%的份額。當然看了白皮書以後覺得有點套路,比如都是16年年底投的,總份額300萬美金,投了200萬。這次33%份額的ICO150萬,整體SPV已經估值450萬了,去掉100萬的現金,等於項目升值了150萬,相當於升值了75%。雖然清楚列明了項目公司,但是到底是給他們當接盤呢,還是真的增長了,就不知道了,反正沒人評估。

blockchain capital:一個專註於區塊鏈的VC,去年也通過ICO融了1000萬美金。

我認為未來,對於沒有項目識別能力的投資者來說,通過ICO參與到VC投資可能會是一種方法。另外對於VC或者戰略投資者來說,讓項目方對其增發特定ICO,也可能成為他們願意投資的一種方式。


關於ICO的解釋,陶總說得很清楚了。但單解釋ICO是什麼應該是不能完全解答題主的疑惑的。所以,這裡增加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ICO為什麼成為一種「現象級」的現象,ICO項目為何普遍會有高估值,從而作為行業參與者的角色,來向旁觀者解釋「ICO到底是什麼」。

先說斷定,再來論證:ICO的高溢價在於創造出巨大的用戶想像力市場,並以代幣發售形式將其提前兌現過超額兌付。對於優質社區項目來說,ICO本身即是利好。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些簡單的數據,試著來推論下,ICO為什麼能有這麼高的溢價?溢價來源於哪裡?合理性如何?

以下兩張圖展示了國內外ICO項目基於USD,BTC和ETH來做測算的ROI前十排行:

確實,可以看到,ICO投資回報率普遍高得嚇人,並且,這可是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兩年就做到的,完全和傳統投資不是一個路數。要知道,從彼得泰爾PeterThiel 04年投資Facebook,到12年Facebook上市,即便就是這樣極其極其優質的項目,八年的時間,投資回報率也不過7000倍(當然這已經非常非常高了)。而在加密數字貨幣,這並非是遙不可及的,甚至stratis一年間翻了1512倍。再看看以太系最近的幾個項目如Gnosis、Aragon(且不說誇張的BAT),其中極為高昂的社區參與熱情不禁令人咋舌。諸如此類受社區高度認同的ICO項目,不僅融資周期、融資成本較之以往大大降低,早期融資額看起來也是大大提升,事實上再加上一輪社區預售,基本也就是直接從種子輪吃到上市(上線交易市場)。這樣一想來,似乎區塊鏈與加密數字貨幣領域的融資額並沒有大家想像中得那麼不靠譜。所以,其實就長遠來看,區塊鏈初創企業比起互聯網初創企業,所需的總融資額可能是要低的,至少在某些特定領域已經是這樣了(想一想NXT及Ethereum,在互聯網行業,耗費同等級別的早期投資資金,要搭建類似的生態,基本是不可能的)。另外,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成功項目的早期投資,在互聯網行業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取得高額利潤回報,而在區塊鏈與加密數字貨幣市場,藉助於ICO與交易市場,兩三年的時間便可以部分地提前兌現甚或是超額兌付,那現有行業的種種巨額融資也就不足為奇了。換言之,ICO價值兌現所需的時空跨度上是大大減少的,它創造出全新的增量市場(其中用戶想像力扮演著生產要素角色),進而重新定義了用戶、組織與市場三者間的連接(用戶行為推動市場預期的實現),深度重塑整個行業結構及市場紅利。當然,這些並不是最近才開始出現的,只不過互聯網以消費者福利的名義來實現寡頭壟斷,而區塊鏈則以代幣權益的形式來實現數字化賦權。

具體展開來說,ICO的高溢價主要來自於以下幾方面:第一,ICO帶來的市場流動性及網路效應的增加。市場流動性當然是不言而喻的,網路效應在這裡則指的是,投資人參與一次ICO(只要不是爛尾項目),很大程度上就能「變相」地共享整個行業發展紅利,相當於投資股市中的「龍頭股」。為什麼會這樣?因為ICO有著很強的市場集中化趨勢,也就是說,融資輪次必然會減少,每條賽道上的參與者同樣也會屈指可數。這時,用戶預期又開始起作用了,結果,可想而知。所以,也就是第二點,ICO大大地減少了市場摩擦,提升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如果不考慮早期市場因素和不規範行業因素,ICO實質上大大減少了投資市場中的資金損耗,在整體上應該是會提高初創企業存活率的,且其巨額融資所將帶來的市場競爭力與進入壁壘,以及由此而來的利好兌現,都大大推高了ICO項目的高估值預期。這裡,再次強調,對於優質社區項目來說,ICO本身就是極大的利好,看看status、bancor及EOS所激發的市場參與熱情。在ICO市場,預期本身推動預期。所以也很容易預見到,ICO市場中的馬太效應較之其它是更為凸現的。但這對於嗜血的資本來說,當然是件好事。也就是第三點,ICO消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所有權,將用戶認知及用戶行為納入到價值創造的範疇中,並以代幣形式予以數字化確權,從而重新定義了市場行為邊界,最大化產品效用及價值。另外,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做技術底層要比做商業應用的有更高溢價,並不僅僅是因為商業應用一時間還難以看見明確的方向。當然,還不僅於這三點,比如說ICO降低了投資成本、縮短了回報周期,提供多元化變現渠道,甚至於散戶博弈等等,這些也都有助於其溢價的實現,但並不是根本性的變革,也就不展開分析。

總而言之,毫不避諱地說,ICO是在炒預期,但又不完全如此,至少有些事情並非無跡可尋的,只不過其中有著多大的泡沫罷了。然而,那不是我們所需要過分擔心的,該交由市場的事情,便交由市場吧。


ICOs是區塊鏈社區的熱門新事物。ICO背後的思維是,公司承諾構建基於區塊鏈的產品或服務。

為了籌集執行其發展方案所需的資金,公司會發行數字代幣並將它們全部出售給投資者。然後,當服務開始運行的時候,投資者可以使用這些代幣來運行服務,也可以通過持有或出售它們來獲利。

ICOs被認為是眾籌的替代方案,正在改變初創公司資本化的方式。它基本上是區塊鏈初創公司在認證體系之外募集資金的一種方式。

雖然代幣的運作方式與股權相同,但這兩者並不相同。事實上,要出售證券,他們需要向證券交易委員會註冊。代幣則不同,它更像是人們用來訪問區塊鏈上特定應用程序的許可證。

規則缺失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目前正在調查這種資本化方式,但在相關決定做出之前,投資者們的投資都得不到任何保護。

馬來西亞投資者協會副會長Aaron Ting認為:

「對於那些趨向高風險,高回報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投資選擇。」

「即使白皮書聲稱通過購買ICOs代幣,投資者會擁有初創公司的部分資產和負債,並可對其利潤提出要求。但是如果項目沒有實現,而項目背後的人拿走你的錢然後跑路,對此你也無計可施。因為沒有規則和條例管理這一領域,」 Etherscan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atthew Tan解釋說。

新的模式

拋開ICOs引起的所有風險,它們特別適合在排除第三方時籌集大量資金。初創公司現在不需要與傳統風險投資公司分享收益,而是可以回報他們的早期採購商和最早相信他們項目的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代幣是被客戶用來接收服務,而不會被賣給少數的金融機構投資者,他們買入代幣只為了從公司未來的發展中獲益。 ICO現象證明了在認證體系之外自由投資的需要。區塊鏈生態系統甚至自行調節了該領域的不良行為。

「儘管ICO競技場存在合理數量的直接騙局、哄抬價格以及公然的龐氏騙局計劃,但通過來自社區自發組織的眾籌盡調以及在外部方面如Smith and Crown公司和ICO評級的幫助下,許多的犯罪活動得到了打擊,」Blockchain Partners的創始人Richard Kastelein敘述到。

正如風險投資公司正在對這一融資新領域進行認真考察,我們也應該如此。不僅僅是關於賺錢,而且有關一個區塊鏈資本新模式的產生。這一模式不僅可以為區塊鏈項目提供資金,還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為初創公司,甚至為互聯網提供資金。


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也叫crowdsale , Token sale)

是區塊鏈行業里的一些區塊鏈公司在項目正式推出之前銷售代幣(Token),旨在為這個項目的開發籌集資金,也可以拿來測試大眾對產品的興趣。在許多情況下,在crowdsale買了token後會被拿到交易所上購買和出售,會獲得獨立於應用程序自己的市場價值。這也是吸引早期adopter的一種方法,他們相信這個token的價值,有升值空間. 還有crowdsale能夠讓那些投資者很快將持有的token在數字貨幣交易所中進行交易。而且token流動性極強的優勢也會導致項目估值產生更好的溢價。

最有名的Crowdsale是2014年9月的以太坊,大概籌集了價值1800萬美元的比特幣

現在有很多奇怪的ICO籌得錢非常恐怖的高,


進入2017年以來,隨著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的暴漲,作為新型數字加密貨幣主流的發行渠道,基於區塊鏈的ICO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不過,由於數字加密貨幣本身的高投機性、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跨境特徵以及監管的缺失,ICO的風行,很快引發了兩極化的評論。

對於ICO,讚譽有加者有之,認為其為區塊鏈創業企業開啟了新型融資渠道,助力區塊鏈的商業化進程;深惡痛絕者亦有之,認為其成為騙子們圈錢的工具,99%的項目都不靠譜,必須嚴加監管甚至取締。

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不妨往下看一下

迎合加密數字資產投機心理,ICO迎高速發展期

ICO,英文全稱initial coinoffering,即首次公開募幣,是以初始產生的數字加密貨幣作為回報的一種籌措資金的方式,是幣圈類比IPO(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創造出的一個概念。

從大類上看,ICO的模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創業企業在官網或論壇中直接進行ICO項目發布,一類是通過第三方平台進行項目發布。早期的ICO項目多是區塊鏈企業自行操作,隨著項目的增多開始出現第三方平台,現在的主流模式是同時在官網和第三方平台上進行項目展示,多渠道引流。

在具體業務流程上,ICO項目主要包括預熱、開售、投後管理三個階段,如果是在第三方平台展示,還需要經過ICO平台的形式審核。為了激勵投資人積极參与,ICO項目通常採用分階段發售的方式,即包括早起鳥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等,其定價原則是,越是早期參與,便能以更低的價格獲得項目代幣。

在ICO項目中,區塊鏈創業企業平均募集約2000BTC左右,按照目前市價,摺合人民幣約4000-6000萬元。對投資者而言,通過支付比特幣BTC或以太幣ETH,獲得區塊鏈企業發行的代幣,其回報主要體現為代幣的幣值增值和區塊鏈企業自身的項目分紅。

考慮到區塊鏈企業就其自身業務而言,在短期內很難實現盈利,投資者看中的主要還是代幣自身的幣值增值。隨著數字加密資產市場的整體火爆,ICO作為加密數字資產發行的主流渠道,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據Coindesk ICO跟蹤工具顯示,2017年4月以來,ICO月度融資金額出現快速上漲,當月融資金額1.04億美元,5月份環比增長123%至2.32億美元,6月份環比增長99%至4.62億美元,7月份環比增長24%至5.74億美元。

泥沙與黃金俱下,ICO到底合規嗎?

ICO第三方平台則定位於信息中介,只是提供項目展示窗口,不承擔實質性審查責任,也不對投資者損失承擔責任。比如,ICO第三方平台幣眾籌在《投資風險揭示書》中就明確寫道:

幣眾籌平台僅為您提供公司及項目信息。雖然幣眾籌平台努力通過制定規則等方式使掛牌公司的信息披露真實有效,但幣眾籌平台對於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及時性和有效性不做擔保,您對上述信息的理解和利用應當依賴您獨立的思考、投資經驗和投資判斷。幣眾籌平台對投資收益不做任何承諾,同時對投資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從業務屬性上看,ICO與股權眾籌有高度的相似性,與IPO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考慮到國內並未出台股權眾籌相關的監管框架,在合規性分析上,主流的著眼點都聚焦於ICO是不是變相的IPO行為?是否需要納入IPO相關的證券發行監管框架之中進行管理?

儘管ICO生態圈內的企業以支付手段為加密數字資產而非法幣為由,認為ICO與IPO有著本質的區別。但隨著ICO項目的日益火爆和詐騙性項目的增多,監管機構開始傾向於將ICO視同證券發行行為進行監管,以保護投資者利益。

2017年7月25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一份監管報告中明確表示,「ICO代幣應被歸類為證券,向美國投資者出售證券的人,需在證券監管機構進行登記。」8月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亦發布聲明稱,該機構的監管規定下,某些代幣出售等同於證券發行。

就國內而言,對於ICO仍然沒有統一的監管規定,不過,在當前金融強監管和金融防風險的背景下,將ICO納入監管應該是遲早的事情。

就當前市場情況來看,絕大多數ICO項目自身並無發展前景,只是數字加密資產市場的暴漲使得ICO逐步淪為投機性工具,為了投機而投機,很少有人去在意項目本身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ICO逐步呈現泡沫化趨勢。在這場泡沫中,既便是用常識判斷就不靠譜的項目,也能得到投資者的熱捧。

就著投資者的狂熱,各種詐騙性項目湧現出來,最典型的,便是打著ICO的幌子搞加密虛擬貨幣傳銷,搞起了龐氏騙局,和P2P火爆時e租寶們打著P2P的幌子搞「互聯網理財」如出一轍。相比P2P行業當時20%的年化收益率,打著ICO幌子行傳銷之實的傳銷項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再加上巧舌如簧的宣傳,誘惑性更大,危害也更大。

迄今為止,恆星幣案、萬福幣案、中華幣案,百川幣、維卡幣、珍寶幣、五行幣等等,均是已經被查獲和曝光的數字貨幣傳銷案,更多地則尚未浮出水面,等著投資者以身犯險。

哪裡有風險,哪裡便有監管,不難預測,監管的大棒就在不遠處

泡沫破滅,也許是ICO行業的成人禮

金融行業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所有的泡沫最終也都會破裂。無論是有實物支撐的鬱金香、郵幣卡,還是缺乏實物支撐的加密數字資產和ICO項目,均是如此。有很多時候,人們明知自己在玩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也知道遊戲不可持續,只是都不相信自己會成為最後的接棒者。

就ICO的前景而言,若要回歸助力區塊鏈創業企業融資的初心,刺破泡沫便是不可避免的行為。泡沫的破滅需要一個導火索,就ICO熱潮而言,這個導火索要麼是監管的突然出手,要麼是爆發類似e租寶波及面巨大的風險事件。只是對投資者而言,到了那個時候,一切為時已晚。

就區塊鏈創業企業而言,ICO泡沫的破滅雖然會提高融資門檻,降低融資金額,但只有把魚目混珠的眾多劣質項目清除出去,真正有前景的項目才更容易脫穎而出。

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微信公號:洪言微語

——————————————————————————————————————

PS:歡迎去我的LIVE分享頁,系統了解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 相關知識


發一篇這兩天翻譯的一篇關於ICO的文章吧,原作者Tm Swanson,R3的市場研究部總監,先居舊金山灣區。

希望各位剛開始關心ICO,或者已經參加了ICO的朋友們,可以通過本文重新認識到ICO的潛力和局限,冷靜看待。

原文地址:http://www.ofnumbers.com/2017/06/02/a-high-level-overview-of-icos/

原文標題:a high level overview of ICOs

以下為全文翻譯:

【寫在前面:我並不持有任何加密貨幣,也不進行加密貨幣交易。以下的所有觀點都僅為個人觀點,不能代表我的僱主或任何我提供建議的組織的觀點】

類似去年我寫的COIN ETF提案,今年我又寫了一份50頁的文章來深度分析現在的ICO世界,作為內部使用。

我不知道我是否或何時會公布該文章,不過這裡我想指出幾點:

  • ICO是首次代幣發售(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縮寫。視不同ICO背後的加密組織的不同,ICO可以作為公司股權交易或其他,但很多時候代幣的控制本身與該公司的股權或財務業績直接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合約關係……因為通常他們不會給投資者提供正式合同。並非所有ICO都是相似的,所有潛在用戶和投資者都應該具體研究項目的業務及其資金安排。
  • 從2017年1月1日起,十幾個ICO項目獲得了共計多達2億美元的融資,而該數字在夏季結束前很可能翻一倍,並在年底再翻一倍。畢竟最近會有很多重要的新項目,如Prism、Swap、0x和Iconomi。
  • ICO融資的主要渠道是比特幣或以太幣存款,這促使(大多數)散戶投資者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中建立新賬號,來購買比特幣或以太幣,然而這些交易所中的大多數都有不良記錄,比如Bitfinex。這些需求反過來成為許多加密貨幣(包括比特幣和以太幣)達到歷史新高的驅動力。
  • 對於這些代幣發售,現在的監管和獨立監督還非常少。很多項目都通過建立非營利組織或者基金會來防範證券、商品和匯款監管機構的審查。這些基金會通常都在幾個特定的國家註冊,而每個國家都已經有十幾個專門管理ICO的非營利組織。此外,ICO的組織者通常會把發行的東西委婉地稱為「代幣(Token)」而不是「貨幣(Coin)」(譯者按:為表述方便,下文仍把「Coin」譯為代幣),並把該募資活動稱為「眾籌」、「捐款」或者「捐獻」,所獲款項由該非營利組織在ICO後進行再分配。
  • 其中一些非營利組織會(基金會)與另一個由同班人馬組成的盈利性實體簽署獨家開發合同,也就是說,該基金會僱傭該盈利性實體來進行這個經過大肆宣傳的ICO項目的開發和顧問,而常常缺失第三方獨立監督。
  • 無視資信認證。只有少數幾個ICO達到了了解你的客戶(KYC, Know Your Custoner)、反洗錢(AML, Anti Money Laundry)和打擊資助恐怖主義(CFT, Combating Financing Terrorism)的信息收集和分享的要求。這是會有大麻煩的!比如,去年有超過10億美元的軟體勒索款通過加密貨幣(在很大程度上)變現,因此作為壞人(黑客),他們很容易通過ICO將手上的比特幣或以太幣變現,同時因為區塊鏈上的活動與現實身份並沒有直接聯繫,他們很難被抓到。

上周,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分散式賬簿小組負責人Valerie Szczepanik多次公開發聲,其中包括:「不論你是否受到SEC監管,你都對你的投資人有信託責任。如果你想這個行業持續發展,那麼工作重心應放在保護投資者上。」

截至目前,只有少數ICO明確地通過完全將其組織透明化來保護投資者利益。大多數ICO並不會透露組織的負責人、主管和內部人士。一些項目甚至在私下有所謂的預售,預售可以讓參與者低價購入這些代幣(例如,預售期的投資者可能花同樣的金額能夠得到ICO投資者兩倍之多的代幣)。此外,預售的參與者名單通常不會在公開發售前公開,而他們對所持代幣的出售條款通常也不會被披露。

在歷史上,要在公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必須向其監管機構提交S-1文件(註冊上市聲明)或其他同等類型文件。S-1文件對於市場的其他部分很重要也很有幫助,因為它會指明項目的內部人士都有誰,誰是負責人和主管,項目管理如何進行,項目由誰負責,項目的業務是什麼,項目有否負債等等……

相反,今天大多數ICO故意採取模糊管理,因為運營者不想讓任何人因為項目失敗或者代幣價格下跌而負責。這個遊戲的名字叫「買家自負責任(Caveat emptor)」。

鬱金香狂熱

每一個月,我都會收到有關ICO的內部信息。陌生人會發給我一些投售簡報,說明他們的預售機制和上市機會。

沒錯,會有人給一些交易所點錢來使自己的代幣上市,通常是交易所和運營者在事前溝通好一個點數。還有一些做市商和承銷商會以家庭辦公室、高凈值人群或小型對沖基金的面目示人。這是一個完整的不透明的生態系統,而且他們有意做得不透明,有的參與者因為要防止自己因為幣價崩潰或項目失敗負責,有的則因為他們的融資不符合各項規定(例如逃稅、自利交易、內幕交易等等)。

一個正在設計分散式計算機的項目最近想要在六個月內給我大概5萬美金,除此之外還有他們正在向公眾宣傳的代幣。而他們想讓我做的僅僅是:假裝是他們的顧問,並且在社交媒體上推廣他們的代幣。

雖然我對所有這些項目都say no了,但還是有人say yes。而且上述項目眾籌獲得了數百萬美金。

上周,我參加了幾個活動,包括Consensus(譯者按:應該是ConsenSys)的活動和另一場私人會議。在其中一場活動中,我作了簡短的演講,隨後我到會議室外面的自助餐區就餐,就在我拿烤魚的時候,活動的音頻視頻操作員跑來跟我說:」Tim,我剛買了100刀的比特幣和以太幣,你覺得我還要再買多少?「

我的演講甚至與加密貨幣投資和ICO完全無關,但這可以看出當前市場的泡沫。很多人都害怕錯過,然而沒幾個人會去真正研究這些通過ICO融資的平台或項目到底是做什麼的。但如何能讓沒有經驗、不懂技術的人弄明白這些項目呢?

通過媒體出版物?但這裡存在利益衝突。

我在過去幾年中不只一次提到過,很不幸,許多」代幣「媒體網站和雜誌並沒有在盡職調查里提供幫助。大多數」代幣「記者(如果不是全部的話)本身就持有加密貨幣,因此會從加密貨幣增長的需求中直接獲利,但他們基本不會披露這一點。事實上,他們經常就自己或其母公司持有的代幣進行報道。一些小型買方分析師及其公司也曾為加密貨幣發表無關痛癢的宣傳資料,而且其中有的並沒有說明自己持有代幣的事實,也沒有表明運營這類網路所涉及的風險,從而在事實上洗白了無政府狀態鏈的風險。

其他身居特權職位,包括一些在該領域活躍的VC,現在也開始推廣ICO了,但沒幾個人會披露他們自己的多頭或者空頭。有些VC本身是轉型多次的企業家,而這就是拯救他們手中正在下滑的投資組合的最後一次努力。

你是真的不理解這項科技!

我反覆聽到ICO的推崇者說,ICO是一種新的科技形式,賦予了散客投資者前所未有的力量,而傳統的法律和制度在新科技中沒有任何地位。還說反對和批評者都是因為不了解ICO和加密貨幣的變革力量。

也許的確有人不夠了解,但這個人絕不是我。

在2014年年底,我與一個叫Melotic的公司有過合作。Melotic是一個科技創業公司,在2014年夏天融資了120萬美元來建立一個數字資產交易所,也就是說一個可以上市新加密貨幣的交易平台,GDAX之前的GDAX。在大約9個月的時間裡,我花了大量時間與幾十個加密貨幣項目的運營著會談,想知道他們的公司有什麼獨特之處,為什麼他們要在Melotic上市。結果幾乎所有的這些項目都是些半生不熟的騙局,剩下的也都不切實際(Urea Coin)。

2015年5月份,Melotic宣布關閉交易所,並開始從事跨境支付行業,以品牌Kleering在運營。

當然,Melotic值得擁有自己獨有的一席地位,而我們那段時間裡了解到,交易者(大多數的用戶)只關心兩件事:

(1)匿名性。一些交易者會在我們進行KYC和AML政策時抱怨,他們說我們不應該理會政府和銀行,應該讓交易者能夠不需要遵守地方和國家對於身份識別和驗證的法律就可以進行加密貨幣交易。這種觀點至今仍然非常普遍,詳見/r/bitcoinmarkets和/r/ethtrader。

(2)哄抬出貨。當日交易者最愛波動的股價,而加密貨幣大都能提供這種波動的環境。因為像ICO後的加密貨幣通常比比特幣(相對不流動)更加不流通且成交量小。沒有等待和鎖定期的大戶和內部人員能夠通過持有的大量代幣迅速讓市場波動,讓許多普通交易者享用他們帶來的繁榮與蕭條。但在Melotic,我們對於光明正大地上市所有加密貨幣表示擔心,並嘗試過濾出我們認為有獨特用途和較穩定的項目,最終我們只上市了約10個項目。但從經驗上說,最成功的交易所(以交易量為標準)是那些上市了所有發售代幣的交易所。直至今日,他們把數量看得重於質量,因為交易所的競爭點就在於新代幣的交易量和流動性。這與受監管的交易所如納斯達克(pdf)和紐約證券交易所(pdf)形成對比,他們有上市要求,包括公司負責人的透明。大多數加密貨幣交易所並沒有類似要求,事實上,某些交易所甚至會拿走他們上市的代幣的一部分——類似payola(受益推銷)。

兩年多以前,我曾寫過一篇博客,回顧了大概20個不同的ICO和一些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了代幣公開分布的項目。我的新文章進一步細緻分析了這些項目,讓我們來看看我都發現了什麼?

在我公開發表該文章前,我要指出另一個重點:幾乎沒有項目實現了他們廣告中的功能,或者說達到他們的推廣者給社區和投資者設置的期待。但多數加密貨幣,甚至尚未形成一個開發社區的那些,紛紛在加密貨幣市場中達到了他們的最高點。

也就是說,代幣的功能與其市場價值已經完全分裂了,而且在段時間內這一現象看起來不會改變。

又因為ICO本質上並不是為了現金流或優化利潤而設計的,這使得情況更加複雜。

為什麼呢?因為從它的核心來看,那些運營ICO的非營利實體從定義上就是非營利的。造成的結果是,這些項目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代幣持有量和由此帶來的價格上漲。由此導致了這些項目專註於市場營銷和製造輿論熱點,並讓代幣價格進一步升高。

忽略上述的信息不對稱,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小細節值得我們關注。

這周的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個fintech座談會,在討論環節中,簡要提到了一個ICO,基本注意力代幣(BAT)。BAT背後的公司——Brave,剛在眾籌(未註冊證券?)中獲得3500萬美元融資。值得注意的是,ICO相關的交易里有超過6000美元是支付給礦工的交易手續費。

Vitalik Buterin ?@VitalikButerin https://etherscan.io/tx/0x64438300bb4db46715f2e1d919e3d6f5434981a8e40a78a046c1f9e16e05eff6 … This is a $2220 tx fee, used to cut in line in BAT ICO. "Ethereum avg txfee $1" statistics include stuff like this.
6:44 PM - 31 May 2017

在高需求時段,一個以太坊區塊中到底能裝下多少交易?這取決於交易合約的複雜性。對BAT來說,大約是90個。大約90個人成功參與了BAT ICO的第一個區塊,而這90個ICO席位給予了附加最高手續費的交易。

在需求量很大的時候,投資數百萬的大戶可以支付1000美金的手續費來提升他們得到第一個區塊里稀缺席位的幾率,普通散客投資者則需要有很大的內存和運氣。這可能意味著,從長遠看來,所有「好」的ICO都會被知道這些限制的有資信投資人買光,而欠佳的ICO則有更長的時間(大於1個區塊)讓不懂行的散客投資者入手。

結論

ICO組織者經常用代幣來交換外部背書和遊說(比如,顧問和有影響力的人常會拿走代幣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員、監管者、開發人員和潛在投資者們在看一個ICO時應該注意標明投資者、用戶、組織者、內部人員和潛在惡意行為的文件,還包括可能在虛擬貨幣上市前數周就知道上市細節和不對稱信息的交易所運營者和負責人。

投資者還應該自己研究一旦發生硬分叉,會有哪些風險和追索權,如果投資者的資產在分叉後在棄用鏈上怎麼辦?如果投資的是ERC20代幣,哪條鏈會被開發者定義為「合法」鏈?去年到現在,以太坊已經分叉了數次,基於ERC20的ICO投資人幾乎在ICO組織者不能履行其承諾,出現技術故障時沒有保護和追索權。想像一下,如果網路中投資過多,被套牢了怎麼辦?誰應該付法律責任和追索責任?

ICO在現有技術下就能夠進行,不需要區塊鏈(就像Beenz和Liberty Reserve),但由於ICO是在無政府的區塊鏈上進行,而區塊鏈的可逆性在經濟上很難處理,區塊鏈中又不存在身份驗證,這對投資者來說也是新的風險和挑戰。潛在投資者需能夠回答以下問題:在項目出現分歧的時候,如果主要合約方的身份無法驗證,那要如何行使追索權?

加密貨幣和網路背負的代幣還是很可能持續的,只要這些非營利實體有足夠的代幣可以變現,以支持市場營銷和廣告,只要還有其他人願意來買他們的代幣(比如因為其流動性)。

雖然現在具體來區分那些經營不善的ICO可能還為時過早,但請記住,1997年幾個龐氏騙局的失敗導致了阿爾巴尼亞大規模動亂和內戰。我們已經目睹了加密貨幣社區里的巨大壓力和虛擬鬥爭(例如永遠停不下來的比特幣區塊大小之爭,以太坊因為DAO攻擊事件導致的硬分叉),如果幾十個ICO(不論是否龐氏騙局)的投資者和內部人士嘗試將他們持有的代幣清算到一個不流通的市場中,那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會發生什麼?

如果你喜歡嘗試極度興奮且不需要投資者保護,那ICO的世界會有你所想要的。但如果你在尋找有重複盈利和現金流與主流實用性和責任制相結合的可持續運營的項目,又稱Business,那你也許會想再確認一下。

轉載歡迎私信或聯繫http://ETHFANS.ORG


非眾籌的本質,只是披著眾籌的幌子。


ICO 是一種類似 IPO 的融資手段,區塊鏈公司通過出售代幣(類似於 IPO 語境下的股份)從投資人那裡獲得融資。投資人得到的好處,可能是可以成為公司的會員,有某項產品或服務的使用權,或最直接的金錢利益。

需要進行 ICO 的公司,往往會 「倒騰」 出一些代碼和代幣,這些代碼代幣可能是公司自身開發的,也可能是基於已有的像以太坊這樣的現有平台。區塊鏈公司在啟動 ICO 時,出具出一份白皮書(類似於 IPO 語境下的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的業務情況。

我之前寫過一篇ICO的介紹短文,literally五分鐘讀懂什麼是ICO哈:

五分鐘讀懂:什麼是ICO(Initial Coin Offering)

另外,有一篇介紹最近美國證監會SEC對ICO界定報告的解讀,這個比較深了,親可以參考看看哈:

其實有兩種 ICO:一種SEC管得著,另一種管不著?


目前為止,問這個問題的人,和這個問題下大部分回答的人很有可能是一伙人,但,水平太低,說不明白事情


加的ICO群里看到的,太逗了,不過確實有很多人通過ICO翻了很多倍。

http://t.xiaomiquan.com/ZjI2bAM (二維碼自動識別)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覓羅寶 創始人 申恆;歡迎個人轉發,媒體、網站和其他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用微信搜索「覓羅寶」或「MILOBAL」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以獲取更多資訊。

寫在前面

最近關於ICO的信息量實在是「爆棚」。8月14日,一位香港的朋友在「覓羅寶跨境投資群里」問大家是否有投資比特幣的經驗,我還納悶為什麼會對這個東西感興趣,因為這位朋友的投資風格還挺保守的,算是「理性投資人」。而且香港金融投資品種特別多,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無聊時候還能去澳門賭一把。。。當時群里另一位朋友就回復四個字:「刀口舔血」,我猜這也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想法吧。

然而從那天起,朋友圈、頭條、知乎等媒體上關於比特幣、ICO的內容開始瘋狂湧現, 「委內瑞拉:人們瘋狂湧入比特幣」、「愛沙尼亞政府考慮以國家名義發起ICO,叫Estcoin 」、「某某某醒來,賬戶里多了2億」......這些令人驚嘆到窒息的訊息,讓我們感覺比特幣,以太幣,ICO成了「一夜暴富」的代名詞。

雖然不排除幕後有一個全球聯動的大莊家之手從多角度,多維度進行推動,以製造財富效應,但不能不讓人驚嘆在「巨大財富效應」的驅動下,信息瘋狂的傳播速度。特別是當你嘗到甜頭的時候,就會激發人最原始對物質的追求和對資源的佔有慾,這種慾望永遠是不會變的。

泡沫的膨脹和破滅是資本市場永恆的話題, 例如歷史上「荷蘭的鬱金香狂熱」、「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時間」、「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美國科技股泡沫」、近期的「擔保小貸公司」、「P2P」、「互助社」等等例子,數不勝數。因此批判ICO的文章隨即湧現,ICO被貼上「非法集資」,「詐騙」「龐氏騙局」等標籤。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存在即合理,當一個新興事物出現,一定有它出現的原因和積極的一面。人類社會就像一個能自我修復、自我進化的體系一樣,所以我們才從類人猿進化到人,成為地球上最聰慧的生物。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新事物的出現一定是現有系統中出現故障了,或者不通暢了,從而需要一個更好的方案去改進,來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戰爭促進了科技的進步,南海泡沫時間催生了現代股份制公司體系的建立,巨大財富效應可以引導資本(資金+人才)流入新興行業中,來創造出更好的東西。

好了,說了半天,各位看官注意,本文暫且拋開成見,不去探究ICO究竟是不是龐氏騙局,而是一篇從技術的角度全面分析ICO的科普文,文中提到的ICO項目僅作為示例,不代表投資推薦,再說就算你想投資什麼,起碼要搞清楚投資的是個神馬東西。(想了解區塊鏈技術概念及應用的朋友請點擊前往)

準備好了么?注意:

前方高能預警!

前方高能預警!!

前方高能預警!!!

入門級概念

首先我們回顧一些基本概念。

1什麼是ICO?

ICO的英文全稱是Initial Coin Offering或者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的簡稱,其高大上的中文翻譯為:首次代幣發行(ICO)。至今為止沒有一個正式的官方或者詞典定義。但為了不引起誤導,我不願意稱呼他為ICO,省的有些大媽以為這是IPO的一種。。。我們稱呼它為:代幣銷售。

2什麼是代幣(Token)?

不太好理解,但是Token是很重要的,你的錢都買了這個東西。

Coin = Token = 代幣 = 加密貨幣代幣,統稱為Token, 為了好記,我們稱之為「豆根子」。

豆根子不是代碼,從概念上來講,它們是一個總賬(區塊鏈)上的記賬權,代表你擁有並可轉讓給其他人的數字資產,記得上集中講到的「脫鞋子寫正楷字」的故事吧?你「寫字」這個動作產生的報酬就是一個「豆根子」。

你擁有「豆根子」,正如你擁有了一個鑰匙,可以讓你在總賬上創造一個新的賬目,重新分配所有權給別人。所以,最簡單的講:豆根子 =在特定區塊鏈上的記賬權利,如果非要死啦硬拽,豆根子的類似於「股份」在現在公司制度中的含義。 (股份就是你作為股東對於公司權益部分(總資產減去總負債)的權利)。

這些『豆根子』是區塊鏈真正的核心部分,沒有它們,區塊鏈就無法運行。它們通常會是激勵計劃的一部分,激勵人們幫助系統驗證交易,創造區塊。

3豆根子與區塊鏈及協議之間關係?

圖1 三者之間關係

綠色代表去中心化應用DApps (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黃色代表豆根子, 藍色代表區塊鏈協議,灰色代表區塊鏈。下面簡單總結及舉例每個代表什麼意思。

DAPPs:去中心化應用或「dApp」是構建在區塊鏈之上的應用, 例如錢包和交易所(Coinbase,Kraken,Poloniex和GDAX等),以及臭名昭著的絲綢之路。

豆根子:代表你擁有並可轉讓給其他人的數字資產,例如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幣等

區塊鏈協議:是指通過區塊鏈來實現的「加密經濟規則」,以便在區塊鏈的點對點網路中保持分散式的一致性。簡單來講,就是設計一套超複雜的密碼來確保信息傳遞的一致性。例如中本聰就是建立了一個泊松分布的概率模型(Poisson Distribution),假設了誠實結點計算出新的哈希頭的概率p和不誠實結點計算出新的Hash頭的概率q後,算出了一個N值。 這個N值的含義是給出了當一個新的哈希頭部 h1 計算出來後,其後追加N個頭部(h2,h3,h4....),網路才應該承認這個新的頭部 h1. 因為此時,攻擊者要想成功發動攻擊,至少需要計算出一個長度大於N的分支, 這個概率在攻擊者沒有掌握全網算力50%的時候是很小。--解決的就是上集講述的「拜占庭將軍問題」。

區塊鏈:不可逆,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記賬賬本。

一個例子表明:小明通以最快的速度用他的腳在賬本上記錄了「2017年9月2號,老王今天沒回家」並通過加密的信息傳送通道,將這條信息傳送到了全網路,並且全網路的賬本都記錄了這條信息。這時候,小明得到一個Token作為獎勵,這些豆根子可以換成資源(法幣,比特幣等)來開發去中心化應用(DApps)。

理解進階

1ICO中豆根子怎麼創造?

有多種方法可以在區塊鏈上創建豆根子。例如,最容易理解的是比特幣這類內在豆根子,它直接構建在比特幣區塊鏈之上。你也可以選擇分叉比特幣區塊鏈,並創建新的豆根子,例如ZCash(代號)、萊特幣(代號)、Monero(代號)等。或者你可以構建一個全新的區塊鏈技術,並在此之上構建豆根子,比如以太坊,在以太坊區塊鏈之上的豆根子是「以太幣」。

這裡的主要要點是,每個豆根子都基於某個底層的區塊鏈——無論是比特幣區塊鏈、以太坊區塊鏈,還是其他的分叉/新區塊鏈。也就是一種區塊鏈體系對應一種豆根子, 但是這種豆根子的名字可以被五花八門的起名字,比如說項目公司叫淘氣鏈,那麼他的豆根子可能就叫淘氣幣,同理,也可能叫開心幣,無聊幣。

現階段大部分ICO項目都是建立在以太坊區塊鏈的技術上。為什麼?

因為創建智能合約很簡單, 與比特幣不同,以太坊的編程語言類似於JavaScript的Solidity和Python的Serpent,看起來不像比特幣區塊鏈代碼這麼不友好。

以太坊類似的JavaScript語言如下:

document.getElementById("demo").innerHTML="Hello World"

比特幣區塊鏈代碼語言如下:

0xb08dae9aaagf98ea9xss

以太坊區塊鏈具有程序員習慣於開發的語言(如JavaScript或Python)的表現力和功能。 此外,它可以讓你做任何高級編程語言能做的事情。 因此,它是「圖靈完備」的。

更重要的是,以太坊區塊鏈有一套標準化的開發流程,以馬上要發行的星雲鏈豆根子舉例,在其技術白皮書第42頁指出:星雲幣最初在以太坊平台上以ERC20豆根子的方式發售。

ERC20全稱是Ethereum Requirement for Comments第20個版本。是在以太坊上面發行豆根子的標準,在2015年11月份推出的。簡單地說,任何 ERC-20 代幣都能立即兼容以太坊錢包(幾乎所有支持以太幣的錢包,包括Jaxx、MEW、imToken等)

按照ERC20標準創建出來的的豆根子能夠無縫鏈接電子錢包+無縫鏈接交易平台,不恰當的比喻:有IP地址的網站就能被所有連接到互聯網的用戶打開。

所以ERC20標準的豆根子開發也很容易,開發者需要將一組特定的函數(介面)集成到他們的智能合約中:輸入豆根子數量,豆根子名稱,豆根子符號等等。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Youtube上Shlomi Zeltsinger提供了一個簡單創建Token的視頻教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FHESj6D3k),感興趣的朋友可複製鏈接前往觀看。Zeltsinger認為,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些豆根子的生成是非常容易的。很多ICO項目只是簡單地重複使用這個通用的代碼,他們只需輸入變數即可,例如豆根子名稱、豆根子符號、豆根子總量等。

以下是在這個視頻中創建豆根子的最後一步截圖(忽略粗獷畫質)。截圖左邊的內容=智能合約,左邊深藍色的按鈕(第7、5、62、94行)就是生成合約「確認」按鈕,下面從123行到126行是幾個可以變的參數,比如說你想開發一個開心幣,你可以在第123行的綠色引號內輸入「開心幣」,124行輸入幣種代號「KXB」。

圖片右下角標註(highlight)出來的是一個地址,那就話意思就是:簡單的豆根子存在了地址為:Ox84...................obo的地址上了。

圖2 創建Token 視頻截圖

好了,希望大家看懂了豆根子是怎麼來的,是不是感覺有點像「創造空氣」或者上一集裡面講的「A對大家說我有50個DX」,沒錯,所以你要參與的ICO確實在現行法律體系不完整的情況下可以被描述為「空氣」,豆根子到底有沒有價值取決於很多因素,最本質的因素是所在區塊鏈所開發的技術和應用是否有價值。

豆根子的最終價值來自於對應的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本身。舉個例子,以太坊作為世界頂級的區塊鏈,其市值是由所有以太坊的豆根子——以太幣(ETH)構成的。以太坊的例子告訴我們,擁有世界級別價值共識的區塊鏈項目,其總體市值和豆根子價格也會是世界級的。

2誰來銷售豆根子?

從前文可以看出,ICO指區塊鏈初創項目在區塊鏈平台上發行項目獨有的加密豆根子,投資者通過使用指定的電子貨幣(例如比特幣、以太幣)購買豆根子的方式為項目進行眾籌融資的行為。 所以是項目團隊憑藉一個白皮書(white paper)在銷售豆根子,不是某個公司,也不是某個人,可千萬別虧錢後說要起訴誰,估計你連起訴的對象都沒有。。。

3豆根子如何轉化為資金?

當投資者想要在ICO過程中購買豆根子,他們會把自己的以太幣從錢包當中轉移到項目豆根子(例如開心幣)的合約地址當中,項目方會設定一個兌換比例,例如一個以太幣 = 66個開心幣(拍腦門子定價)。然後,投資者就可以在支持這些豆根子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上進行交易。

項目方拿到投資人的比特幣後可以兌換成法幣。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不就是一個募集資金的過程么,有點像眾籌,有點像VC, 但是又以公開發行的方式還沾點IPO的味道。您說的沒錯,從募資形式上看,ICO確實有其獨特之處。

4ICO的創造力在哪裡?

ICO的資金募集過程中兼具IPO的流程+VC的項目階段+眾籌的方式,打破了基本所有現行的法規、行規、和習慣:例如IPO的項目階段一般是成熟期,而不是早期項目,投資人一般需要是合格投資人而非散戶。

而且ICO募集之後,其豆根子可以快速在網上交易平台(元寶網,鏈行,Poloniex)進行交易,解決了一級市場投資流動性差的問題。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ICO和IPO挺像的,但是其實兩者是完全兩碼事,下面我們來比較下ICO和IPO的不同。

5ICO vs IPO

你可能知道「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一家公司通過出售部分股份給投資者。公眾對IPO感到興奮,因為任何有經紀帳戶的人都可以購買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的股份。

ICO也需要提供白皮書(類似於IPO的招股說明書),路演(類似於IPO的路演),平台公開眾籌(類似於IPO的認購股票)、項目上線(類似於交易所掛牌)、豆根子公開交易(類似於IPO後二級市場交易),整個時間在數月不等。 但是與IPO在監管、流動性、投資階段和投資者資質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例如,融資方式是眾籌,全程無監管,豆根子可以迅速公開交易,投資階段一般位於種子期,投資者理論上可以使任何鏈接網路的用戶等。下面是一個總結(沒有想到的地方還請大神們補充):

圖3 ICO和IPO區別

ICO項目

1ICO流程

對於ICO的的流程沒有統一的概述,但基本可以分為準備期,窗口期,測試期和項目運行四個階段。

準備期:ICO發起人設計區塊鏈項目的架構,擬寫《白皮書/White Paper》,通過路演等方式對項目進行宣傳

窗口期:ICO發起人向眾籌平台遞交《白皮書》,ICO在各平台同時進行。投資者支付比特幣,以太幣等被接受的數字貨幣,按照設定的比例兌換購買項目豆根子。支付過程可以將自有的數字貨幣網路地址發送至ICO公開網路地址,或者是ICO項目為每個投資人設立一個網路地址。

測試期:募資完成後,項目轉入開發和測試階段,一般在數個月,項目可能通過召開「豆根子持有人大會等方式讓投資者參與經營決策」。依項目不同,豆根子可能同時可以上線交易,或是尚未轉入錢包中。

項目運行:項目經過測試後上線運行,舉例測試器的時間間隔可能是1-2年,此時豆根子已經被發放入投資人的錢包,根據項目ICO規定可以立即或者經過一段限售期後在指定交易平台上線買賣流通。

下圖為ICO的流程圖:

圖4 ICO流程圖

所以在ICO過程中有幾個核心角色,包含ICO項目發起人,ICO眾籌平台,豆根子,豆根子錢包(部分就是項目運行平台中的功能)等。我們重點對ICO的發起人及豆根子(前面已經講過了)這兩個概念進行闡述。

2ICO的發起人

常見的有兩類發起人,第一類是公有區塊鏈,最早的是比特幣區塊鏈,其他代表例如以太坊區塊鏈,目前大部分ICO項目都屬於這一範圍。

第二類是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DAOs ),代表是前一段被黑客攻擊導致崩潰的The DAOs。DAOs是架設於區塊鏈系統的組織,類似現實中的公司,基金機構等。The DAOs是建立在以以太坊平台上的去中心化應用上(DApp),實際運營中相當於一個對以太坊項目進行風投的基金。這一基金通過ICO融資,投資人根據其持有項目豆根子(DAO)的數量代表對這一組織相應的經營決策投票權。

3ICO方案的基本要素

目前市場沒有統一的ICO方案樣式,一般來講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眾籌時間,眾籌數量與價格機制。以上三者分別決定了ICO項目募集資金的窗口期跨度,募集豆根子的總量與分配原則以及購買價格。

圖5 ICO基本要素

以6月25日國內眾籌平台ICO365上開啟ICO窗口的項目IPC知識鏈為例,該項目豆根子名稱為IPC,接受投資人在ICO中支付比特幣與以太坊幣購買IPC。ICO購買的豆根子在項目上線之前無法交易,部分項目還有限售期。

數量方面:項目總豆根子數量為9800萬,其中ICO部分認購4800萬,非ICO部分通常分配給早期投資者、開發團隊或作為社區獎勵資金等。眾籌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鎖定時間到ICO開始前,投資者可以提前凍結資金預約購買豆根子;Pre-ICO與公開ICO I輪分別投放1800萬與3000萬IPC,未認購的豆根子將在ICO II輪進行認購。兌換利率方面,Pre ICO階段的早鳥(early bird)優惠價格為1比特幣=1萬IPC。下表包含一個ICO主要信息:

圖6 ICO

說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大致明白什麼叫ICO了,下面我們來看下ICO最近的事情情況及研究下為啥這麼火?

ICO近期市場熱度高

ICO眾籌速度快,募集金額不斷提高,常出現哄搶一空的情況。

小編為了深入研究ICO,「犧牲」自己打入前線、進入項目群,以下給大家截屏幾張感受下火熱程度,小編已蒙圈。。。。

2013年7月募集了5000個比特幣的Mastercoin (現名為Omni) 是收個有記錄的ICO,而以太坊在2014年7月超過1500萬美元的ICO開啟了ICO快速發展進程。2015年The DAO實現高達1.5億美元融資,但後因受黑客攻擊失敗。2016年以來,ICO熱度不斷提升。Lisk、ICONOMI等項目均獲得百萬美元融資,去中心化算力平台Golem幾分鐘就完成了860萬美元融資,而後GNOSIS和BRAVE、WAVE等項目更是屢屢刷新全球募集記錄。2017年3月,量子鏈ICO項目僅117個小時就累計籌集近億人民幣,創造了國產ICO項目最高紀錄。下面是ICO項目發展情況一覽。

圖7 ICO示例

ICO項目融資已超過VC融資金額。根據CoinDesk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全球主要ICO項目(25000美金以上的融資額)有91個,合計融資金額為3.37億美金,ICO占風投資金比接近50%。2017年初至5月17日,區塊鏈VC融資為1.07億美金,而ICO為1.25億美金,實現超越。下圖為部分主要ICO項目信息。

圖8 部分ICO項目

ICO憑什麼這麼火爆?

投資者對於ICO的狂熱可能來自於短中長三個因素,用A股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短線交易看的是快進快出的市場價差收益,中長線看的是公司基本麵價值實現,而長期投資則關注大行業和宏觀周期。

不少ICO項目短期可以提供超高的投資回報;中期來看,即便退去了短期的狂熱,ICO也確實打通了區塊鏈項目和資金的通道,好的項目能被更好的挖掘並在博弈中留存下來實現價值;從長期來看,如果區塊鏈有潛力在未來成為互聯網一樣的底層架構,那麼現在的投資無疑佔據了極大的先發優勢,二者三個因素的疊加推升了投資者熱情。

短期因素:低門檻,無監管,高流動,高收益

相比於傳統投資,ICO項目回報率無疑很高。根據CB Insight統計顯示,從2013年至2017年2月,成功募集資金超過10萬美元的ICO項目有40個,其中65%的項目獲得超過1倍的市值增長,21%的項目市值增長超過100倍。下面為回報率分布圖:

圖9 ICO回報率

中期因素:ICO打通區塊鏈項目與資金的渠道

ICO短期的狂熱導致的超高回報顯然是不可持續的,中線投資人應更加關注的是ICO本身的項目價值。全球對區塊鏈技術和去中心化思想的認同不斷加深,區塊鏈應用的到不斷升級,這一領域必然會誕生出眾多極具價值的項目。他們試圖從眾多的豆根子中挖據出第二個比特幣或者第二個以太幣。

長期因素:區塊鏈去中心化,提高效率等優勢對現有系統造成巨大衝擊,並重構信任體系和信任互聯體系。其首先進入的金融業中,各大巨頭已紛紛試圖用區塊鏈技術取代傳統金融底層協議(詳見第一篇:)。長期來看,如果區塊鏈有能成為下一個「互聯網」的可能,此時投資將會是一幣千金。谷歌上市至今增長20倍,蘋果35年增長300倍,微軟30年之內增長1000倍。

圖10 蘋果和微軟股價走勢

除了以上三點,我還認為比特幣的近期火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2008年之後的金融監管日益增強,比特幣等數字化貨幣作為全球範圍內的支付手段,可以巧妙的規避掉嚴格的反洗錢及合規行監管。

我們如何看?

那麼作為我們,該如何看待ICO當下的火爆和將來的走勢?網上很多大罵ICO的文章評論,小編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希望不要被打。

凡事都有兩面性,過熱不僅代表泡沫的膨脹,其背後也是某種意義上變革的序幕。但凡是新興事物,在發展初期都不那麼平坦,首先必然會對現有體製造成巨大衝擊。ICO當下的情況趨勢讓人想起了歷史上多起經濟危機、泡沫、龐氏騙局。暫且不去糾結是不是騙局,照現在的態勢,ICO必然會對現有金融行業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如同南海泡沫時間催生了現代化公司制度的建立,互聯網泡沫在摧毀很多人的財富同時,也推進了網路技術的發展。故而無論ICO、區塊鏈將來走向何方,合規與否,多年後再來看,它都會對金融業、區塊鏈和商業形態的發展有積極促進的一面。

但是,不要一切向「錢」看,投資需要非常謹慎,謹慎再謹慎,別聽別人賺多少錢就心裡痒痒,是自己的永遠都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急死你也不是。畢竟很多ICO,從傳統意義上來講,就是「空殼」。其團隊的能力,項目的前景,技術應用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不適用於任何估值模型,而且ICO在法律上還是真空,所以在參與ICO或者數字貨幣之前還是需要好好的做作功課,下面是《財經》雜誌在6月5日問佔中給出鑒別風險的參考建議:

圖11 《財經》雜誌的幾點建議(2017年6月5日)

與其對ICO進行全盤否定,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應該逐步建立起一個生態系統來「管理、引導ICO向正確、積極的方向發展」。例如建立起像三大評級公司那樣的專業的項目評估機構,研究出台管理辦法來明確ICO的法律框架。無論ICO是曇花一現,或者是一次變革的興起,它所帶來的思想變革都將對金融行業產生巨大影響。讓我們靜觀其變。

註:上文提到的各類ICO項目都僅僅是引用為目的,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投資推薦。

請用微信搜索「覓羅寶」或「MILOBAL」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以獲取更多資訊。


所謂ico眾籌 英文全稱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其方式是將融資人持有的一部分資產(實體資產,智力資產,軟體,虛擬資產等)進行代幣化(tokenization)。其過程類似於資產證券化,但更為靈活。ICO眾籌藉助區塊鏈技術唯一不可更改賬簿的屬性,能有效保證代幣發行的公開透明,並可以藉助智能合約技術實現自動分紅,自動執行能功能。更重要的一點是,資產代幣化為參與眾籌資金提供了靈活退出機制,只要有交易所或者通過OTC即可出售代幣。但技術上的優勢不能保證資產質量,也不能保證融資發起者對分紅,技術實現,軟體交付的有效實施,代幣價格容易受操縱,在沒有資產質量保證情況下,價格及其不穩定,交易流動性較差。只能說ICO眾籌是眾籌和資產證券化技術手段上的飛躍,降低了成本,為參與眾籌者提供了靈活的退出機制。

總的來說,ICO眾籌是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興起後的一種新興融資方式。

目前國內有相關ICO眾籌導航資訊 比如 btc12 區塊鏈.ICO眾籌 區塊鏈ICO發布 眾籌ICO導航 數字資產ICO


ico 實質內容就是脫監管的融資活動!但是目前的來說已經變異成了龐氏騙局和直接的圈錢活動


CO到底是什麼?市場上,關於ICO鼓吹者很多,唱衰者也不少,它是下一個超級風口,還只是夏日的一陣短暫暴雨?(目前全國知名的ICO平台有幣眾籌、幣認購、幣投資、立方投、ICO365等等)

近日,比特幣開掛,價格一飛衝天,一度暴漲到3000美金,吹皺了資本市場這一池春水。而錯過這波紅利的人群,並不甘寂寞,紛紛將眼光瞄準了其他加密貨幣。一時間,各種ICO和背後的加密貨幣破土而出,據統計,現在活躍的加密貨幣多達800餘種,價格也直線狂飆。

根據研究公司Smith+Crown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17年ICO規模超過了5.6億美元,遠超過了通過VC融資籌集的2.95億美元。

ICO到底是什麼?市場上,關於ICO鼓吹者很多,唱衰者也不少,它是下一個超級風口,還只是夏日的一陣短暫暴雨?今天,就和大家談談我的看法。

ICO的突然崛起

ICO從2012年誕生以來,一直不溫不火,甚至有一段蟄伏期。但今年5月份以來,ICO進入快速階段,整體呈現井噴的態勢。在區塊鏈投資領域,它的融資總額已經超過了傳統VC的投資總額,從目前的趨勢看,ICO已然像是一個新的風口,只要有一個項目,稍稍看上去靠點譜,吃瓜群眾基本就是一哄而上,動作慢些,湯都撈不到喝。

目前,全球同一時期進行的ICO的項目一般能維持在20個以上,計劃在一兩個月內ICO的項目能維持在50個以上。如此多的企業或團體一窩蜂的湧向ICO,除了ICO本身帶來的吸引力,更多的還是資本或市場帶來的盲目跟風。

ICO最初的初衷,是希望通過結合區塊鏈的方式,讓ICO本身更加透明,開放,實現了民主參與、民主管理;因為在區塊鏈的世界裡,代碼即法律,ICO通過新技術規則,建立出來的這麼一套自治體系,在建立信任的同時,也降低了信任成本。在我看來,ICO的思想和初衷都是很好的,但在今天,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ICO與IPO

ICO全稱是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也是一種「公開發行」,只是把所發行標的物由IPO的證券變成了數字加密貨幣。一個完整的ICO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眾籌、發放代幣、代幣登上交易所。相對於IPO的拿錢買股權,ICO的玩法是,將股份或收益權,變成加密貨幣,公開出售——你買的是加密貨幣,實際上相當於買了沒有「決策權」的股權。

創業公司獲得天使、VC、PE的青睞,一路打怪升級,最終獲得上市勳章。IPO後,前期機構投資者就可以套現退出,投資人看好公司前景,持續持有、買入。說白了,IPO的公司,都相對比較成熟,通過了監管層層考核,最終上市,運營較穩定。

相對IPO,ICO自有其優勢,不然也不會如此迅速的崛起。這些優勢大體分為三個方面,一是,ICO更加方便、快捷的解決了部分企業從VC那邊拿不到錢的窘境;二是,因為區塊鏈中的資金往來都是透明的,減輕了監管的壓力和難度;最後一個則是對於投資人來說的,因為ICO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發起的,這給投資人提供了更為靈活、輕便的退出機制。

ICO的問題

說了幾個關於ICO的優勢,並不代表ICO就沒有問題。舉個例子,今天區塊鏈的鏈和資金鏈的鏈是隔離的,那這些發起ICO的這些公司,集中到的資金是怎麼花的?監管的空白,只能完全依靠這些公司的自律,但區塊鏈依靠的是自治而不是自律,在區塊鏈的世界裡,代碼即「法律」,比如比特幣的體系就是「自治」的一個體現。所以說今天的ICO是不完整不成熟的,還是有問題的。這些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管理方面,一個科技方面。

從管理方面來說,目前ICO處於起步階段,很多機制都不是很完善。尤其是監管這一塊,在沒有相關權威部門介入的情況下,ICO如同一片野蠻生長的土地,莊稼肯定有,但雜草也不會少。

從科技層面來說,ICO要依靠區塊鏈的底層技術來實現,在區塊鏈技術尚且不成熟的當下,若說ICO是完善的成熟的,顯然是睜眼說瞎話。就像是古代的鳥銃,沒有成熟的工業體系支撐,造出來的火藥武器也只能是樣子貨,無論在質還是量上,都不能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保證。ICO若是沒有成熟的區塊鏈技術支撐,就無法去談用戶管理,用戶體驗更是無從說起。

看好ICO的思想與初衷

資本是個很有趣的東西,英國工會活動家、政論家托馬斯·約瑟夫·登寧說過:「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在數字化世界即將到來的現在,很多東西如果完全依靠一些中心化機構來處理,效率是非常緩慢的,而通過市場和科技創新來提升效率,則更為有效。ICO作為市場和科技創新帶來的產物,在加快資本流動速度方面優勢明顯,但其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否認的。

人性的貪婪是驅動資本的原動力,沒有監管的資本市場是黑暗而血腥的。這一點,ICO亦不可避免。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任何一個新生事物都不可避免的,新事物的成長不能只在實驗室中摸索,而是要在市場中不斷碰壁,不斷試錯,不斷完善。

我很看好ICO的思想和初衷,也期待ICO模式能夠健康成長,但也不否認現階段的ICO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希望未來的ICO,能在科技上積極的改進,在管理上積極的去自律,從而不斷完善並走向成熟。


最近熱愛的大號《混子曰》更新了肯定10W+的《突然就看懂傳銷了》,附贈你一個《一分鐘了解比特幣區塊鏈》。

前些日子,我媽在電話里給我說,他的姐妹遊說她買黑茶,首期投資2萬,然後收益怎麼著云云之類的。結果是,她婉言拒絕了姐妹。加之老爹被忽悠去廣西傳銷窩點,痛斥騙子,全身而退的經歷。細思極恐,一個連線都排不上的小城市,居然也被滲透了各種各樣的騙局,布滿陷阱,隨時有可能萬劫不復。於是趕緊和爹媽約定:此後家裡只要動用大錢,務必要相互告知!!!

P2P、菜特幣、區塊鏈、各種寶、各種什麼奇怪的交易市場、什麼炒匯專家群、什麼美女股神、什麼各種名義的ICO、什麼裂變銷售模式,動則標榜自己百分之幾十的收益率,要麼拉來一串中字型大小抬頭的機構站台,或者請來一群類似郎X平(雖然被大媽撕的衣服都不剩)的熱衷刷臉的「磚家」背書。多麼靠譜,多麼優惠、多麼投少博多!就問你心動不心動?

但是現實很殘酷,經濟下行時「傻子太多,騙子都不夠用」。這些花招,統統都是割韭菜!那麼我們怎麼才能,珍愛智商,不做韭菜被收割呢?

梳理一下,割韭菜的幾大坑(敲黑板、劃重點了):

1.不勞而獲的快速富裕

面對日益激增的慾望,做什麼最賺錢,教你賺錢最賺錢,這個是剛需!

但請你不要忘記,所有快速賺大錢的方法都寫在刑法里

你的朋友圈裡,有沒有這樣一群,彷彿實現了財務自由的成功者,做頭等艙,住五星級酒店,成日的出沒於各大景點、海灘、城堡、酒會的?

羨慕不?相信我照片是會騙人的。

另外不要和名片太多頭銜的人,走的太近。

難免有裝成功人士,狂打標籤,兜售成功學,教你快速致富的嫌疑,一夜暴富的可能性有沒有?有!

BUT,第一,不可複製;第二,真的賺錢憑啥告訴你?

2、貪小便宜,吃大虧

朋友圈,各種群,每天總有幾個「韭菜」,分享什麼一元奪寶,免費流量!

我能再說一遍么?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在你點擊鏈接的一剎那,作為一枚枚編程小白,你知道發生了什麼?鏈接了什麼?在你分享的一剎那,你知道會禍害多少親朋好友么?

收起你的好意,因為你不是真的為我好,而是你不分享,你就得不到!

貪小便宜不一定是壞事,但有一點很重要,如果這個便宜,便宜到不合理,那這個便宜還是不要貪的好。

3、長命百歲

歷代君王的終極夢想!典型的心理騙局,這東西萬一有效呢?王某林好像才咽氣沒多久~,那些推銷的小年輕們嘴可甜了,幾個爸媽叫的,老人紛紛掏腰包。這茬韭菜就算割完了,甚至有些老人明知是割韭菜,還要主動送去被割,為啥?千金難買我樂意,除了小年輕們,也許沒人能再把爸媽叫的這麼甜了。

4、屋中那點事

突然有個美女要加你好友,不是賣茶葉的,也不是做微商的,還允許你查看10條朋友圈,條條都是積極向上,輕鬆通過你的好友申請,然後各種曖昧。你心動了?認為自己終有一日,可以進化為韭菜收割機了?圖樣圖森破!

其實你成為一顆養熟的韭菜,等著屏幕後方的摳腳大漢來收割。

另外,最近身邊有人在問菜特幣,在這剛好再多說一句,不要相信這些局,也不要信了自己不會是最後接盤俠。不要一棍子打死,也不要各種追捧。

1、比特幣不是騙局,但不保證你不會被割韭菜,其本身的底層邏輯,註定其是小眾流通,不可能替代主流貨幣。

2、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金融的未來,不然那些「大而不倒」的金融機構、IT巨擘、甚至是各國政府不會這麼急切。比特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邏輯產生的,但各種幣不一定是區塊鏈。

3、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縮寫),首次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別聽他們瞎BB和A股市場「打新股」一樣,都是耍流氓的割韭菜。

某培訓機構借北郵名號組織的「區塊鏈總裁班」,學費12800元,各位土豪老闆不介意就打賞我個塊了八百的,我也不介意!

市面上大多數「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ICO眾籌」,都是打著「區塊鏈」幌子進行的投機遊戲,買賣雙方屬於完全不對等的信息博弈,無任何監管保證,風險極高。你絕對是屬於信息蠻荒的韭菜貢獻者,不然你不可能看到現在,還在聽我瞎BB!

韭菜收割了這麼些年,哪有那麼多人傻錢多呢。只不過是,都想讓別人傻,然後讓自家的錢多多。奉勸一句珍愛智商,不做韭菜(我會說這些都是被割韭菜後的血淚?)

建議將這篇文章轉給你的父老鄉親、爸爸媽媽、親戚朋友們,我真的沒有在割韭菜。

http://weixin.qq.com/r/Gkxyah7E70OQrVoJ9xkI (二維碼自動識別)

更多思辨,請君掃碼移步。


隨著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的火爆,很多圍繞區塊鏈技術的創業項目也火了起來,ICO這個詞也漸漸的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那麼到底是什麼是ICO呢?ICO的英文字面意思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翻譯成中文就是首次代幣發行,對應股票市場中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募股,指一家企業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 舉個例子,假如我想開一家賭場,我會告訴大家我的賭場各種好,而且我的賭場的籌碼是固定的,比如1000個,想要來我的賭場賭博需要買籌碼,如果我這個賭場運營的好,而且隨著想來我這個賭場玩的人越來越多,我這個賭場的籌碼也會越來越值錢,但是我現在還沒開賭場,我要先拿出來500個籌碼低價來賣給大家,用這筆錢來開賭場,如果運營的好,你手裡的籌碼就會不斷升值。

其實ICO就是這麼回事,ICO的項目一般會發行一種數字貨幣,然後用來對外幕資,一般不會直接募集人民幣,而是虛擬貨幣比特幣或者以太幣。最早的一個ICO項目是2013年的萬事達幣,曾在bitcointalk論壇募集了5000個比特幣,但是現在來看該項目應該是失敗了。然後是2013年12月的NXT(未來幣)籌資了21個比特幣,相當於當時的6000美元,但是它的市值最高達到了1億美元,如果當時投了一個比特幣,你也差不多財務自由了。之後的各種項目ICO不斷出現,李笑來創立的一個名叫EOS的區塊鏈項目僅僅5天就融到了1.85億美元,7月2日市值衝到了50億。ICO歷史上比較成功的還有量子鏈、公信幣、小蟻幣,都已經漲了30倍以上,雖然有人靠ICO發家致富,但是也有很多項目失敗破產,而且ICO現在沒有法律政策的監管,所以投資ICO風險很大,看不懂就不要玩了。


註明轉發而來

很多人一聽說數字貨幣,就覺得是炒比特幣的,是不務正業,是投機。

當然這也正常,新聞媒體報道的關注的都是比特價格的漲漲跌跌,一會兒翻了幾倍,一會兒又跌到你懷疑人生。

但,數字貨幣背後的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簡單來說是通過區塊鏈的分散式賬本技術讓所有行為和交易記錄都通過一種共識機制實現無法作假無法篡改,這讓原來需要通過中介來達成信任的事情變得毫無必要,只要採用了區塊鏈的技術,人們可以不用通過中間方就可自由交易,比如買賣不用通過淘寶京東,打車不用通過滴滴等。

如果說人工智慧是在提升效率,提升現有世界的生產力,而區塊鏈就是要改變生產關係,改變原來人與人合作的關係,人與人的信任的關係,人與人溝通的機制,最終體現到了力量的轉移。力量由中心化的機構和組織,轉移到了去中心化的合約上,沒人能夠控制的一個合約世界中。

就拿不算很大的博彩行業來說,像博彩業發達的澳門和拉斯維加斯等,這麼多的賭場要設立規則來控制博彩的正常運轉,這裡的賭場,莊家都是力量的中心。在線的博彩業,每年也有幾百億美元的產值,這些博彩網站的程序和規則是如何構建的,對於所有參與者來說,確實是無法完全信任的。又比如在線德州,它的發牌規則是怎麼制定的,程序是如何寫的?它會不會為了讓用戶更多消耗點數,在規則里增加出現冤家牌的概率等,這些都是黑盒子。但如果採用了區塊鏈技術,都無法作假。伺服器是去中心化的伺服器,沒人能夠控制,開源的代碼和規則都是透明的。參與者可以不用擔心任何幕後的黑手操控。

區塊鏈的魅力就在於這裡,可以保證真實性,可以通過幾乎零成本的信任提高交易效率,同時把交易的權力由原來的中心節點轉移到無數的去中心化節點中,最終消解原來的力量中心,形成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機器信任機制,從而完成對生產關係的變革。

從目前看,區塊鏈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應用是比特幣,但比特幣畢竟只是數字貨幣,由於它目前更具有投資價值,在支付等生活和工作場景中無法高頻嵌入人們生活,所以它對現實世界的影響還是相對有限。

但隨著以太坊等區塊鏈底層系統的發展,基於以太坊等平台的去中心化應用越來越多。目前全球有上千種區塊鏈資產和數字貨幣,比如數字資產流轉的應用、去中心化預測應用、去中心化在線遊戲及彩票應用、去中心化的雲存儲、去中心化的計算、去中心化的內容分發平台,去中心化的廣告平台等等,幾乎每天都有基於區塊鏈的ICO項目上線。

從目前看,特別成功的,對現實世界和人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力的項目還沒有出現,但從成千上萬個項目的試驗中,相信一定可以跑出一些殺手級應用。

現在的比特幣越來越像皇室,象徵性的意義越來越大,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數字貨幣的錨定標尺,是風向標和旗杆。而以太坊等競爭貨幣越來越像內閣大臣,掌握了未來區塊鏈的發展的真正實權,不管未來是以太坊,還是EOS,還是其他,最終能夠跑出來的,一定是能夠構建整個生態體系的,能夠給人們的現實生活帶來實質影響的系統或應用。

但現在是ICO泡沫期,有很多純粹來圈錢割韭菜的項目,有些項目名字里就洋溢著濃濃的山寨味,對於只是炒概念發行數字貨幣的項目要遠離,這些項目既沒有具體的應用場景,也沒有解決任何痛點,也沒有技術含量,只是忽悠概念。

看一個ICO項目是否靠譜,要看項目是否有實際的場景應用,團隊是否有足夠的技術儲備,之前藍狐的文章《靠譜的ICO項目一般長什麼樣》也有過簡單描述。即使是這樣,也不能保證投資一定會有回報,ICO項目就像是早期天使投資,絕大多數項目都可能是不成功的。

對於區塊鏈的ICO投資來說,目前絕對是有泡沫的,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公司動不動估值10億美金,跟那些工作了很多年的才略有小成的獨角獸怎麼相提並論?這些獨角獸都有了成功的商業模式,有足夠的用戶支持,有現實的應用場景,解決了某一個群體的用戶需求。

目前1000億美元市值的區塊鏈資產和數字貨幣肯定是虛高的,水分一定會被擠掉。當然一旦以太坊、EOS等區塊鏈生態起來,這些估值還不算什麼,還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間,但就目前而言,泡沫有點大。

有泡沫也是好事,給這麼多早期的ICO項目進行項目實踐,最終會有幾家大的區塊鏈項目跑出來,甚至形成繁榮生態。這個時候的區塊鏈整體市值超1萬美元應該是大概率事件,而時間也不會太長。

對於想做區塊鏈投資的人說,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關注每天過山車式的漲漲跌跌,最重要的是找到有價值的區塊鏈資產和數字貨幣,長期看好它的價值,長期投資和長期支持。同時,對於區塊鏈投資也要有良好的心態,就像早期天使投資一樣,絕大多數的項目都是失敗的,投資ICO項目也是一樣。

只要投資的不是圈錢割韭菜的項目,投資給正經想做事的團隊,有一定技術含量、有一定的應用場景項目,最終沒有起來,也是情有可原,也算是為區塊鏈行業發展做貢獻了。這是區塊鏈投資要有的平常心態。

當然投資也要講究回報,有的項目確實能夠有幾十倍的回報,最好的回報就是看好自己認可的項目,從團隊、技術、項目發展、競爭環境等諸多方面有深層研究之後,長期持有,而不是什麼熱投什麼,而不是整體追漲殺跌,最終頻繁操作累成狗也沒多少回報。

最後,

如果你相信區塊鏈技術能對現實世界未來的生產關係變革產生真正的影響,那麼,你最好參與進來。因為,對於不是那麼有錢的人來說,區塊鏈可能是少數幾個能夠有較高回報的投資窗口。因為,未來的人工智慧由於它的技術和高度壟斷性,從回報角度,可能跟絕大多數人註定是沒有關係的。

如果你不相信區塊鏈可以改變未來的世界,那你最好不要參與進來,因為這裡的漲漲跌跌,這裡的過山車,這裡一些真真假假,會讓你覺得這是一群瘋子的世界!


我的理解是把自己的鏈虛擬資產化了。你是這個鏈的「股東」,解釋成貢獻者也許跟好。未來只要有客戶使用這個鏈,比如花錢做了基於小蟻鏈的行業解決方案,這錢應該按參與鏈ico貢獻大小分給貢獻者們。@達鴻飛 達叔,對咩。


你以為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

實際上ICO是Initial Con Offering(首次詐騙發行)

下面介紹兩個幣圈大牛:

1、李笑來

李笑來這種出門踩到狗屎,借著入市早在BTC里賺了一波的人,走知乎大V的老路收智商稅再發一波,受泛濫的流動性推動和無監管漏洞的紅利大玩ICO發第三波。真以為李笑來這種所謂的「成功」是不要代價的?

一次偶然的成功、一套完美的包裝、一次史詩般的詐騙!

無話可說!

2、薛蠻子

最新的消息是李笑來夥同薛蠻子投了不少ICO,呵呵,薛蠻子,六七十歲的人了也是可笑,早幾年借著微博的東風把自己打造成公知大V,口出狂言曰:「微博上我有一千萬粉絲,憑什麼不讓我進?」。創造微博計量單位:

一千萬粉絲=一薛

與同年的潘石屹的貨幣單位一潘堪稱一時瑜亮。

就這麼個銀樣鑞槍頭的貨,在順我者昌逆我者嫖娼的滅公知浪潮中旋即被朝陽群眾舉報,於是,微博的熱搜變成了薛蠻子嫖娼、樓鳳、賒欠嫖資、Charles薛……事了以後倉皇離境,回美療養。現在又來湊ICO的熱鬧,還說什麼ICO讓他實現了財務自由,我特么的還能說什麼?

現在世界各地密集出台ICO監管政策,國內早就開始吹風了,雲幣網更是暫停了所有ICO項目。泛亞倒閉後受害者索賠之聲言猶在耳,怎麼還看不清形勢?兩個騙子湊在一起搞得項目這麼受歡迎,真的是傻子太多,騙子都不夠用了。

Charles薛53年的人,早就過了不惑之年,卻還拖著孱弱之軀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在詐騙一線發光發熱,簡直是詐騙界的勵志之星!可惜個人的發展沒有考慮歷史的進程,如果ICO像P2P一樣被剿滅了,建議知乎開一個live,邀請Charles薛來講講「50歲之後連續被剿滅兩次是什麼樣的感受?」(想想都刺激,劉備打算去交州的時候都沒蠻子老,:P)

所有命運饋贈的厚禮,冥冥中早已標註了價格!


推薦閱讀:

現在入手比特幣會不會太晚?我是小白,還來的及上車么?
微軟或各運營比特幣交易的公司有沒有可能參與 WannaCry 病毒的製作、傳播過程?
比特幣分叉是怎麼回事?
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動機、原因是什麼?
比特幣密碼忘了怎麼找回來?

TAG:比特幣Bitcoin | 區塊鏈Blockchain | 股權眾籌 | 數字化資產 | 首次代幣發行I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