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和俞平伯《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誰的更好一點?

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兩個人不同的風格,有人說,朱自清的作品過於注意修辭,有點做作,大家能評價一下這兩篇嗎


謝邀~

若以朱自清先生和俞平伯先生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誰的更好?這樣一個話題展開討論,無疑四字:各有千秋

但,說到朱自清先生的作品過於注意修辭,有點做作,我的看法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色:縝密,細緻,真實,細膩,文采華美,平淡見神奇,淡雅而不顯俗,也正是這平易自然,流露出的真摯深沉的感情讓先生的作品給人眷戀,思慕的感受,正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讀到這樣的句子,引發讀者聯想到自己的父親,從而深思,這是先生文對人的影響

朱自清先生的文似乎畫面感很強「文中有畫,畫中有文」「我們這時模模糊糊的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艷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里所載的。我們真神往了。我們彷彿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於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了。」朱自清先生的文也就像他所說的「彷彿親見

論俞平伯先生寫作風格:「就論這一次秦淮夜泛罷,從來處
來,從去處去,分析其間的成因自然亦是可能;不過求得圓滿足盡的
解析,使片段的因子們合攏來代替剎那間所體驗的實有,這個我覺得有點不可能,至少於現在的我們是如此的。凡上所敘,請讀者們只看作我歸來後,回憶中所偶然留下的千百分之一二,微薄的殘影。若所
謂「當時之感」,我決不敢望諸君能在此中窺得。即我自己雖正在這兒執筆構思,實在也無從重新體驗出那時的情景。說老實話,我所有的只是憶。我告諸君的只是憶中的秦淮夜泛。至於說到那「當時之感」,這應當去請教當時的我。而他久飛升了,無所存在。 」
俞先生喜歡明清的小品文,文中無不體現出他古典文學的修養。俞先生的文會給人空靈,朦朧的意境,文風冷靜,理智,委婉,給人捉摸不定的感覺,我個人喜歡俞先生的文,但也不代表所有人的想法,只是個人喜歡罷了
所以,只說論《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這篇文,喜歡俞先生文風的人多還是朱自清先生的多而已,至於誰的更好,我覺得無需一較高下,各有千秋。


朱自清那篇像荷塘月色,俞平伯那篇更絮絮叨叨。

所以我更喜歡俞平伯那篇。

但是私以為人家寫了兩篇東西不是讓你們比哪個好的!

明明是把兩個人對於歌女的那一段拿出來對照一番,頗有意趣啊喂


謝邀,個人覺得俞的要一些。


謝邀。我表示沒有看過,無從評論。有空拜讀了回頭再寫。


推薦閱讀:

想要學寫古體散文,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我經常覺得自己的詩寫得比毛澤東的詩要好?
荷爾德林的詩句「在人間建立天堂,便是打開通向地獄之門」的完整出處是哪裡?
想去德國大學讀日耳曼語言文學專業,現在起該做什麼?
有什麼很文藝而且很浪漫的梗,類似於夏目漱石那句今夜月色很美的?

TAG:文學 | 文學評論 | 散文 | 朱自清 | 中國現當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