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飛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超能特工隊里看到了。。好好奇。。。


前段時間有幸在德國腓特烈港(Friedrichshafen)乘坐過一次商業飛艇。從技術手冊得知,該飛艇長75米,高17米左右,最寬處約為20米,充氣氣體為氦氣。該飛艇為14+2座(含一名飛行員和一名乘務員),可載重約2.4噸。最高速度125km/h,最高巡航高度2.6km,航程900km。

下圖為實拍圖片:

登艇之前,由乘務員在地面房間進行安全講解示範。類似於飛機起飛前乘務員的安全示範。教如何使用安全帶和救生衣以及注意事項。然後我們就是走出房間到外面空曠的草地上等待登艇。當時飛艇從遠處緩緩飛來,然後準備降落。飛艇降落時是以一個很大的傾角(大概有30°)頭朝地靠近地面,利用艇體中間和尾部的螺旋槳來控制姿勢(見上圖中的飛艇中間和尾部的螺旋槳)。頭部靠近地面後再控制艇體尾部慢慢下降然後達整個飛艇的水平。螺旋槳發出的雜訊很響,類似於一個重型貨車從你身邊駛過的感覺。這段時間我們在離飛艇約二十米遠的地方等待。

等飛艇穩定後我們靠近飛艇,排隊登艇。由於飛艇上有上一批的乘客,為了維持飛艇的重量的穩定,採取的是先下去兩名上一批的乘客,再上兩名新的乘客,如此反覆直到新乘客都登艇。

飛艇乘員艙相對於飛艇艇體來說是很小的,見上圖。裡面座位分成兩排,見下圖:

登艇就坐後,艙門關閉,有一個乘務員做指令,系好安全帶,然後飛艇起飛。飛艇起飛時很緩慢,甚至感覺不到是在上升,跟飛機起飛不一樣。有點像坐電梯的感覺。看到窗外地面的物體越來越遠才感覺是在上升。這期間大家都很興奮,不斷拍照。乘務艙內座椅很舒適,很寬敞。每個人靠近一個很大的窗戶,適合觀景拍照。飛行員在最前方左邊,右邊是乘務員。等飛艇升到一定高度,大概是300米高左右,就開始水平飛行,這時候可以解開安全帶在乘務艙內移動拍照了。允許跟飛行員合影。當然飛行員不會轉身。我拍了一下飛行員的工作照和飛行儀錶,如下圖:

感覺飛行員的視角真的很贊,這儀錶看上去也是帥氣。

之後就是飛行階段。乘員艙內噪音不大。其中有幾個窗戶上有小窗口,可以打開,伸出相機去拍照,打開窗戶後,噪音變得很大,因為上方艇體中間的螺旋槳很大聲音。這螺旋槳是可以處於水平或者垂直兩個方向朝向的。在起飛和降落階段時有時候會處於垂直方向鼓風的位置,水平飛行時,螺旋槳向後鼓風,如下圖:

當天天氣風不大,飛行階段很平穩,沒有感覺到顛簸,就跟坐汽車在高速路上平穩直行時一樣。轉彎時也沒有感覺到很急,緩慢的轉彎,轉彎半徑很大所以基本感覺不到轉彎。飛行時可以盡情的拍照,下面就是一個用手機加魚眼鏡頭拍的:

該湖為飛艇基地附近的博登湖。在乘員艙上往左右兩邊看看不到艇體,在乘員艙後面往後看,能看到飛艇巨大的尾部,如下圖:

在飛艇上完全沒有恐高的感覺。自己本身恐高比較嚴重,十幾米高的玻璃站台就會覺得腿軟。雖然在300米高的飛艇上風透過小窗呼呼的吹,往下看感覺也很高,但是當時在飛艇上完全沒恐高的感覺。可能是因為心裡對這飛行器很放心:1是因為知道充的是氦氣,不存在爆炸的危險。2是因為心裡想即使有漏氣,也只會慢慢的下降,不會突然一下子掉下來。相反,乘坐飛機的時候心裡還是有點擔心的。

整個飛行過程有種奇特的歷史穿越感和未來科技感夾雜的感覺。一方面,飛艇幾乎是一百年前的科技了,乘坐飛艇體驗到了百年前人類自由在空中飛行的感覺。另一方面,雖然這是很古老的飛行技術,但是現在的科技和建造技術賦予飛艇更好的性能和很有科技感的外形,再加上只有很少的地方運營飛艇,所以有種體驗未來科技感的感覺。此外,想起之前有一部科幻紀錄片《異形星球》里,人類往距離地球幾光年外的一顆行星派出了機器人探測器。該探測器也是利用飛艇的原理而飛行的考察的。

轉一圈後,飛艇開始飛回基地準備降落。前面說過,降落時,飛艇的頭部下頃以一個很大的角度靠近地面。在乘員艙內部時 ,感覺身體要向前滑落出座椅,當然,因為系著安全帶所以不會。

等降落平穩後,開始出艙。由於我們是最後一批乘客,所以出艙後可以看到飛艇收回和入倉庫的過程。下圖為地面工作人員準備收回飛艇:

飛艇入庫時是系在一個跟起重機類似的卡車上的,靠卡車牽引飛艇推回去機庫。如下圖:

差不多就這些了。


然而並沒有坐過…

全世界的載人飛艇寥寥可數,體驗過的人可不多…

類似坐大型輪船的感覺,偶爾不劇烈緩慢地波動。不過運氣不好,碰到亂流比較麻煩,感覺身體被掏空~


看過名偵探柯南……


引用一句飛艇行業的前輩的原話說:I"GOD in air。有一種上帝視角的感覺。


推薦閱讀:

飛機飛行時機身上的燈是用來幹什麼用的?
為什麼飛機要客改貨?
普通旅客如何合法進入或參觀飛行中的民航客機駕駛艙?
機務維修的 CAAC、EASA 和 FAA 三個執照各有多大價值?獲取難度如何?
航空公司里,機務為什麼得不到重視?

TAG:飛行器 | 航空 | 飛艇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