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老子的思想核心是無為、順其自然。 我看了道德經怎麼覺得老子霸氣十足呢? 是我沒看懂么?


老子並不是霸氣十足,而是比較悶騷

實際上無為不能按字面理解為什麼都不做,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什麼叫無為

好比一個元帥,選擇任命好軍長,師長,團長然後讓這些人去自己帶兵;然後選擇好後勤部長讓後勤部長去管後勤;最後元帥自己只考慮戰略層面的大問題:怎麼打仗?用誰去打仗?這就是無為

一個元帥,團里的事情也要管,師里的瑣碎事物也要插手,後勤事務也要事事過問,連戰士吃什麼怎麼走正步都要親自示範,事事顯示自己;這就是有為

運用無為不但能解放自己,整體行政和做事效率都會很高;而有為的下場就是焦頭爛額日理萬機卻效用低下

老子所宣揚的是一種舉重若輕、善於順勢借力的處世態度和領導風格


恭喜題主,你已經比很多人高得不知道哪裡去了。

我們太祖武皇帝曾經就說過這道德經是一部兵書,至於太祖的哲學和軍事水平有多高你自然知道。

老子是中國哲學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必然與中國的歷史息息相關。中國的歷史又充滿了紛繁,巨大的對內對外戰爭,而且漢族又是一個具有世界上最多沒有之一的戰爭經驗並且不斷地擴展的民族,我們的哲學思想或者老子的哲學思想自認而然地充滿了兵家的思辨。比如我朝太祖的唯物辯證法,我們漢族可以對任何一個自認為是戰鬥民族的民族們說你們都是辣雞,遲早會被我們耗死。

老子中關於軍事的內容是非常的豐富的,並且有著很強的兵家和中國本土哲學思辨的技巧。比如,故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這是很明顯的兵家的哲學。唐堯在(老子兵略哲學)中講明了,德經是通過總結軍事戰爭規律引申出人生觀和歷史觀。

漢書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厲記成敗,存亡,福禍,古今之道,此君人南面之術。可見老子所著,囊括之廣,思慮之深。

再比如孫子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老子又雲,以正治國,以奇用兵。這些和孫子不謀而合的地方更是比比皆是。

還有老子的哲學思想根本不是用來修身養性,而是思考宇宙,平天下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簡單的幾個字就把我太祖的唯物辯證法就給概括出來了,一即宇宙,二即事物的兩面性比如黑白長短好壞,而事物的兩面性就造就了"三"矛盾,萬事萬物就是為解決矛盾而生的。

所以那些人說老子是在那修生養性的,不是扯淡就是騙子。老子是兵書更是政治哲學書。


順其自然規律自然是無為,知曉了自然規律自然無所不利。

老君爺在《道德經》中是直接給出答案,沒有論證過程。

司馬遷把老君爺韓非放在一個傳中,認為他們是一路的,也就是所謂的道生法。從老君爺的道中生出治理國家的方法,而這個也是為什麼你覺得霸氣。

前面也有人回答了,說太祖說道德經是兵書,韓非憂心治國把道德經變成了治國的藝術,

有人在別的地方問貧道說道德經是不是太消極了,貧道舉太祖覺得道德經是兵書的例子。

道德經闡述了最根本的道理,有很多看法很正常。


因為老子本來就是大大大大大大的狡猾老頭

無為是手段,無不為是目的。

不爭是手段,天下莫能與之爭是目的。

把手段當目的,萌呆們也是夠可愛的。

道德經這本書本來就不是我們這些萌獃痴笨能夠全部理解的

它主要是講怎麼認識規則,怎麼利用規則。若你把道德經當一本世俗善書看,就是一個大大大的可愛萌呆。


謝邀。題主的直覺很對,老子給人的震撼感覺與其說是霸氣,不如叫王氣。以上答案都沒有真正理解老子。

什麼是無為?

《道德經》五千言,說盡世間道理。用莊子的話來說就是:至矣,盡矣,弗可以加矣!五千言,不多的文字,可謂至簡;而其理極深,以其深故,五千言猶顯繁複,蓋老子怕世人不懂其理,苦口婆心、翻來覆去不斷重複也。如果讓我來總結《道德經》的中心思想,那麼我會把它總結為「無為」二字。《道德經》多次提到無為,下面把關於無為的經典語句依次列舉:

(第二章)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第三章)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二十九章)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 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

(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

(第五十七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無為」,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說什麼也不做,像塊磚頭一樣?這麼理解是幼稚的。還有人說無為就是自由主義,這更是文盲之論,妖言惑眾。那麼無為和西方的經濟學、政治學裡的自由主義有什麼區別呢?如果把這個區別搞清楚,就會深刻地理解道德經。

「無為」又有個說法是「無為而無不為」,可見,無為本來就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會根據情況,有時候不做,有時候做。怎麼理解呢?可以參見《莊子·雜篇·徐無鬼》的一段話:

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雖然,請問為天下。」 小童辭。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在這裡莊子給無為打了個比方,無為就像放馬,馬兒吃草養身體,就要不干擾它們,要是有壞東西來害馬,那麼就要行動,把壞東西除掉。通過這個比喻,我們就知道,道德經與自由主義恰恰是截然相反的,而且道德經針對的對象就是人類社會。因為除了人類之外,其他萬物,的確可以讓其放任自然,因為它們都不會逾越天道的界限,動物植物的相生相殺不會出現一隻老虎佔有天下的獵物,並餓死其他老虎的情況。而人類卻會經常逾越天道的界限,因為人有機心。君不見「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君不見歷史上時時天下大亂,殺人盈野?可以說,其他萬物都可以給它們自由,但對人類則萬萬不能給他們自由。而西方的自由主義則恰恰是要給人類的機心以自由,資本主義就是這麼來的,所以現在我們深受蠻夷文化荼毒之苦。與有人認為的道德經是弱者哲學截然相反的是,真正的道德經其實是殺氣騰騰的,「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道德經是針對人類社會而寫的,所以無為絕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要讓人類絕棄機心,復歸天道。無為可以變得很激烈,打土豪分田地,也是符合無為思想的。

對天下王來說,無為是這樣的:首先自己要無欲、不爭、去奢、去泰,也就是不與民爭利,以百姓心為心,讓百姓自由地欣欣向榮,繁衍發財。如果與百姓爭利,那麼就會造成百姓的匱乏,百姓匱乏了,就會相爭,天下就會大亂。同時,統治者如果沉迷於慾望,那麼他就不再神靈,就會失去對天下局勢的掌控力。以上是天下王的不爭之德。那麼,王不爭了,臣民開始爭了怎麼辦呢?一般的競爭,能者多得是正常的,但像和珅那樣的巧取豪奪就不正常了。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但人類恰恰是最喜歡「作」的。所以,《道德經》說: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這時候王就要採取強硬手段了。

以上是天下王的無為。那麼普通人可以無為嗎?當然是可以的,因為一道可以多用。王是天下之君主,每個人也是自己身體的君主,可能也是家庭的君主,可能是一個公司的君主,無為之道對這些對象都是適用的。就拿一個公司來說,和治天下的道理也是相似的。治天下是為了天下繁榮富足,太平安康。假如有人「作」,就要幹掉這些「作」的人,因為這些人會影響天下繁榮。就拿現在的買辦來說吧,他們發財了,但人民卻貧窮了,孩子都養不起,那麼華夏的未來發展就受挫了。無為治天下是為了天下的繁榮,無為領導一個公司也是為了公司的發展。領導的無為體現在不要越俎代庖,而要讓員工儘力發揮自己的能力。如果有人危害公司利益了,就要採取措施。如果員工的工作遇到阻礙,就要設法排除這些阻礙。

對每個普通人來說,最首要的就是修身了。怎麼用無為來修身呢?身體的君主就是心,那麼心就要無為。具體的方法聖人們說過很多。《陰符經》說:「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老子說:「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黃石公說:「絕嗜禁慾,所以除累。」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伯超說:「信哉!孔子之言!然猶未盡也,何則?非禮勿思也。」實際上,做到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那麼非禮勿思也是自然而然的。《陰符經》說:「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閉外眼耳口三寶,養內精氣神三寶,精足神全則通天徹地。做事,則遊刃有餘,得心應手。讀書,則一目十行,萬卷收納於胸。真正的無為,是什麼樣呢?「讀書如山倒,務策如有神」「坐在屋子裡,等世界飄過來」。


題主悟性很不錯呀,大概是讀出了《老子》中的人君南面之術,所以才感到老子霸氣十足,其實《老子》中的確也蘊含著這部分思想,因此才可以與法家思想相結合,產生稷下道學乃至黃老之學。

只是今人常老莊並提,突出其精神修養部分,卻忽略了其政治哲學部分


道德經試圖描述天道,裡面的作為都是天道的作為,裡面的原則也是天道的原則,當你在閱讀的時候把自己代入,那麼你自然會覺得很霸道,因為作為人來講,接觸到天道的思維本身就已經是一種超越,而如果凡人之身以天道的方式思考,那麼你就會成為非人,遲早將自己撕裂,心聖者,怪也。

而以人身去行天道,人心自然覺得天心霸道,而以天心而論,不過視之為芻狗罷了。


從語言的結構來說,簡短的話和直接的斷語會給人強而有力的感覺。

比如 :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語氣雖然平靜,但不容置疑。不需要解釋,我說的就是事實。


什麼東西最霸氣?最不容置疑?

自然

宇宙真理

他告訴你的就是這些東西,你只能乖乖接受,一點反駁的餘地都沒有。

在思想上強*你,你還覺得對,當然是他霸氣了。

霸道總裁李耳,精幹秘書孔丘,吟遊詩人莊周,全勝將軍孫武;

全能技師魯班,物理大聖墨翟,黑白雙煞王詡,回春聖手扁鵲。

都是洗腦能力一流的人物啊 o(*≧▽≦)ツ


所謂無為,不是指完全無作為,而是不妄為,何為妄為?逆道而行即妄為。所謂道者,自然之勢,順其自然,即順勢而為。自然之勢就好比海中巨浪,你若迎浪而行,結果就是被巨浪吞食,你若騎浪而行,借巨浪之勢,一瀉千里,毫無阻礙。自然之勢幫你掃除一切阻礙,勢如破竹,猶如歷史巨輪向前,無人可擋,這就是霸氣。你能感受到霸氣,說明很有悟性,但你對老子思想理解還不夠深,繼續努力。


道德經有一個前提,是利己。

或者說,如何能避免不利己。

這是作者與讀者的交流基礎。

歸根結底,道德經只是告訴讀者,如何做,才能讓自己舒服些,避免使自己不舒服。

所以,無論做的事情是利人還是損人,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利己,

這並不偉大,但是自然。

既然核心是利己,又不考慮是否對他人有損(以百姓為芻狗),自然稱得上是「霸」。

另外

無為,不是不為。

不因為自認為正確而做事,不因為自認為正確而做錯事。是無為。

不以自以為的正確去干預勢態的進展,到頭來反倒不利了自己,是順其自然。

用白話來說,就是告訴你,少折騰。


我覺得無為是盡量剔除個人的感情,從全局全面的角度來看待事情。這需要很高的個人素養,所以老子才一再提出道這個概念詞。81章道德經相輔相成,其實一直都在闡述一個道理,即個人的妄加干預都是對事實本身的一種傷害。道德經裡面說的最多的就是相對的比喻,你站在陽光下必然就有陰影,你做了你認為對的,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也許卻產生了不好的效果,那麼在這些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呢?順勢而為!重在引導而不是干預!當一個人做了錯事,你告訴他不能這樣要那樣,他聽了你的,也許下次同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但是性質相同而表達方式不同的事件發生的時候他還是不會知道怎麼處理的,因為他根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你不可能一輩子告訴他怎麼做吧?短期來看你是對的,長期來看你只是做無用功。而如果你順勢引導讓他慢慢明白為什麼這樣做是錯那樣做才是對的話,他就會學會判斷,從而盡量避免錯誤發生。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會思考,老子正是看出這一點才會提出無為的方法,是的,我認為無為是一種很高效率的做事方法,就個人而言,讓自己虛懷若谷,那麼對於萬事萬物就會有更大的空間去接受和理解,你站在高處看低處總是更容易不是嗎?就群體而言,你指出方向也總是更加方便不是嗎?當你對萬事萬物的見解達到一定的高度的時候你就會做出最貼合自然的舉動,以點及面慢慢的就會有人開始效仿你,偶像效應某種程度就是這樣的,前列的人身後一定有一大群跟風者,無為而無不為。對個人而言,無為是自己修行階段中一個很高的境界,從認識自己,認識萬物,認識四季運轉,認識天地陰陽,到內外合一渾然一體的境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看似無情,實則有情。因為在無為境界的人眼中,萬事萬物都是平等如一的。對群體而言,無為則是最佳的社會體系了,天地生態,萬事萬物從誕生最初就已經有其相對應的結局了,個人的強加干涉只會打破平衡,讓未來變得不可預知,這對於種族的延續無疑是毀滅性的。所以建立良性的循環,讓天地自行運轉就顯得必不可少。所以,無為是十分積極的一種思想理念。81章道德經也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無為而無不為,這才是無為的真諦,不是無所作為,該做為的實在是太多太多。光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這一樣也許就需要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奮鬥,還不一定做得到…所以,努力學吧,路還長著呀…


很明顯道德經是給當權者寫的,給統治者寫的,給當官的寫的。要從這個方面理解。他其實不是給大眾寫的。一直是以勸告當權者的語氣來說的。告訴他們,應該怎麼治理國家最好。就是無為這些,不是什麼也不幹,是不要過度干涉民眾,不要總灌輸各種智慧啊、思潮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和思想啊,這些。要讓民眾自我發揮,各行其道。


老子就是給強者讀的,強者才能以無事而取天下,因為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平和淡然下就能越來越強大。

相比較之下,孫子兵法就是給弱者讀的,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五事七計都是在自己資源有限情況下的掙扎。真正的強大用不著這麼多詭計。

現實的說就比如那些巨頭,以他們的體量,謙虛好學,能夠學習新企業的產品,吃掉新企業是很簡單的,而新企業想要出人頭地就要左沖右殺,用盡心思。


《老子》本來就是綜羅百代,廣博精微。

我有一大段時間還覺得《老子》騷氣十足呢。


丟掉一切,擁有世界.


其實,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明白《道德經》的寫作目的即可。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天下大亂,原有的社會秩序近乎土崩瓦解。在這種情況之下,出現了百家爭鳴,為何有百家爭鳴?一因政治力量分散而無力去一統思想,二因舊秩序瓦解急需建立新秩序。百家爭鳴,所爭之核心是應該建立什麼樣的新秩序,以及如何建立這樣的新秩序。針對這些問題,孔子給出的答案是「仁」,通過重建禮樂制度來平定天下;墨家找到「兼愛」,認為「兼相愛、交相利」即可結束紛爭;法家找到「法」,通過建立鐵血法制一統天下(法家的「法」與現代意義上的法不能等同)。等等。而老子,給出的答案是「道」,通過「無為」的手段建立一個「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天下格局。

所以,老子是否霸氣?霸氣的,因為他的胸懷和目的,是天下。同樣的,諸子百家霸氣嗎?霸氣,他們都昂揚自信、志在天下。


題主沒錯 老子說的是大實話

然而大實話都很難聽

貴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

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都是維(wen)金口訣


我覺得,什麼樣的人看這部書就有什麼樣的感悟。

這部道書如同一面鏡子,反射的是人心。

或許,適合老年人修鍊的一種境界。

人之三生,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

如同,少年、中年、老年。在每個年齡段,人的感悟是不同的,這部書估計適合人在老年時的無為心態吧,這也代表未來的希望。

或許,我們年輕人看過後理解了一些,懂得了一些。但懂得與實際行動差著無數個銀河系的距離。

慾望,這種情緒真的很難消除。

慾望難滅道胎難成。


老子說的是「無為」,又不是「窩囊」


推薦閱讀:

神仙不吃肉,為什麼祭祀要用肉類呢?
如果一切都放下了,那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請看圖,道士、和尚老年後,身體狀態差距非常大,是否能說明道家、佛教修行方面的差別和優劣?
如何看待微博名「全真道士梁興揚」的文章《我們被逼著更愛國》?
修道之人如何盡孝道?

TAG:道教 | 道德經書籍 | 老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