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選擇留在香港工作,亦或離開香港回內地工作,理由都是什麼呢?

剛好有一個學弟在做一個論文,問了我這個問題。讀一年Master之後,在香港工作八個月,現在準備回去。

畢業接近一年,選擇留在香港的同學漸漸都在回去,也有一些繼續留在這裡的。所以很好奇,大家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香港master在讀,無邀自來了。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很主觀,就是問問大家的想法了。答案大約也會是見仁見智,總體說來,會留在香港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清晰,雄心勃勃要在HK大展拳腳,認為HK會為他們圓夢的;還有一種就是莫名其妙畢業了莫名其妙開始找工作了可是去哪兒工作都差不多啊既然身邊好多人都喊著要留在HK那我也留好啦。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從小看著明珠翡翠台對香港魂牽夢縈的浪漫派,唯心主義者此處暫略過不表。

擱置大陸與香港近期愈演愈烈的ZZ局勢先不談,香港這座城市確實是叢林社會最典型的寫照。崇拜強者,只要有能力的人都會在這裡拼出一席之地。這一點比之內地「拼爹」氛圍好上不只幾倍。還有一點,香港進可攻退可守,不論怎麼鬧畢竟還是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界,比起美歐還是親近一些的,離家鄉也近,家裡真出了什麼急事也不至於像在國外一樣干著急一時卻回不去。

許多人的想法都是,來都來了,待上幾年混個工作經驗再說,以後跳回內地也好找下家。更別提在這邊呆滿一年就能換北上廣戶口,辦出國簽證比內地不知道容易多少,時不時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多美呀。

但是往往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座城市的節奏之快,有時候真心令我覺得疲憊不堪。記得之前刷知乎,看到@李小宗說「我在香港隨時感到一種焦慮,要付出十倍的精力去學習當地人的節奏。

不去跟任何人造成麻煩,這可能是基本的公德。但是,香港真的不給你學習的時間。也許,我在走向@托尼娒的點餐台的時候,我已經認真的想好我要點什麼了。我真的努力了,甚至默默的在嘴裡複述好了我要點什麼東西。然後走到餐台前,我要點的東西沒了。然後只能重新看要吃什麼。就這麼兩分鐘的時間,我就成了「「X!大陸X真是麻X煩!」」,當時我的內心不能同意更多。

如果說我之前在歐洲讀書時候禮貌待人就能收穫他人善意的回應,那麼在香港我則需要夾著尾巴做人才能保證少招攬別人的白眼和隨時可能出現的錄像機。

那種感覺,怎麼說呢,就好像突然就能對黑奴感同身受了。我在歐洲時從不覺得自己怯懦卑下受人歧視,但是來到香港有一段時間甚至不敢開口說話,就因為不想承受別人態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香港挺好的,是個適合實現夢想的地方,我同學有好幾個家中借錢供他們來這裡讀書,他們也是拼了命要留在這邊;當然也不乏富二代官二代,在香港這寸土寸金的地界一個人住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還時不時抱怨單住太無聊,大約他們將來畢業後就是回去接手家裡的公司。不論如何,香港為每個人都提供了一個平台,有的人長袖善舞,上來後過的風生水起;有的人默默無聞,待畢業悄然離開,彷彿從未來過。


巫妖,知乎首答,激動到手抖。以下純屬個人分享,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大學來香港,本科5年,別問為什麼,專業導致的,好處是中間有一年時間學校給你特權出國玩、留港實習,出校門時就自帶至少0.5-1年全職專業相關工作經驗;壞處......畢業比同級晚,很多人以為我某一年fail重修了,實習回來學校幾乎沒有認識的人其他系同學,畢業照除了同班的和老師,一個熟人都沒留下。

內地生在香港讀本科的同學裡,想要留港拿永居的不少,身邊很多同學都選擇繼續留港讀一年研,原因有幾種:沒有合適的工作,讀書續簽證比較容易;想學的東西還沒學夠,讀書續簽證比較容易;回內地的話,master的文憑更容易找工作;對自己本科的學校排名不算滿意(比如我),想拿個排名更好的招牌;國外讀研影響拿永居,回內地讀研不想考,那不如在香港再水一年。

總之,本科畢業的同學,想身份的事絕對比研究生畢業的要多,已經待了4年或者5年了,就差那2-3年,為什麼不堅持堅持,給自己多一條路選擇呢?何必早早划去選項。所以選擇留下了。

另外讀本科的同學,其實不管我們承不承認,自己都多多少少開始適應了這座城市的運轉方式。讀書的時候,參加中學的同學聚會或其他朋友趴體,會隱隱覺得其實思維模式和溝通方式已經和內地同齡人不同了。前不久在糾結要不要在只差一年的時候放棄,然後回內地,因為自己做的行業是新媒體。一個認識很久的香港本地朋友問我,不考慮身份的問題,你覺得自己能不能適應內地工作環境和思維模式呢?我猶豫了,決定先攥穩兩個選項(永居和回內地)再考慮走不走的問題。

不含褒貶,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意識形態,北方人到南方都會有不適應,更何況背景並不相同的香港和內地。所以,我們為了等身份而留下還有一個原因,我們都知道現在內地發展得更好,可是我們也擔心會不會回去之後水土不服,導致最後混得還不如在香港的時候好,那起碼,到時候不用再考慮簽證,就能更自由地回來或者出去。

說到出國,當然很多同學是為了永居後那些免簽國家而等的,有個富二代師兄,畢業後在香港用虛擬辦公室註冊了一家公司,就雇自己,平時生活也不靠家裡,做freelance足夠養活自己一個人,在家工作,7年後拿完永居回家繼承家業,為了以後環遊世界方便。

工作後身邊同事很多來香港讀master的,他們很多選擇留下來工作覺得想在香港積累經驗,回內地更值錢一些,(終極目的地還是傾向於回內地,大城市或者自己家鄉)畢竟現在大多數專業的應屆生回到內地,工資10k打上的並不是普遍情況,但在香港10k已經是基本,而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也直逼香港了。權衡之下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就會先留下觀望。但是真正打定主意要等7年拿永居真不是很多,畢竟讀書只要一年,要一口氣想到6年以後的事情,太夢幻。

一部分已經離開的master還是覺得很難融入這裡的生活,一年時間太短了。記得自己剛來的頭兩年也特別不適應,每天都不開心,覺得壓抑,後來總結是因為語言,不會說廣東話覺得和本地的生活是隔絕的,我是那種不滿足於只待在內地人圈子的人。

花了一年時間能說能聽,實習的時候花了半年時間說到流利、基本沒有特別的口音,開始覺得香港的生活越來越順暢了。問過很多不願意講廣東話的master,都說是「不想講」,但其實他們真的不是主觀不願意學,一年時間要忙學業,要規劃前途,master的班級內地生很多,一直待在舒適圈裡學廣東話的動力自然就淡一些。

而語言本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master受不了自己語言學習尷尬期時的口音,寧願選擇放棄。覺得其實不學也沒所謂,反正普通話也能生活。可是現實是,作為這個城市的消費者,不會說沒關係,大家會包容你;但作為城市的一部分,不會本地語言想融入真的很難,自己也會覺得和周圍的世界有隔絕感。讀書時候做學生社團幹事,明顯感覺開會時,如果你用普通話討論,組員真的很難第一時間聽到或者回應你。這不是歧視,而是人對於母語和非母語同時出現時的自然反應,工作中這樣的問題就可能會放大。所以之前很多嫁過來的新移民,為了很快融入社會,哪怕她們廣東話很大口音還是逼自己要講,慢慢也就形成了現在大家聽到的「師奶口音」(no offense)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說英文也一樣可以啊,首先你英文是不是足夠native?其次香港的英文在日常生活的普及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高。

語言只是只來一年的同學比較容易碰到的一個問題,也是影響他們去留的其中一個因素,還有很多別的,我就不再展開列舉啦。當然身邊也有碩士畢業後找到合適的工作,在香港已經結婚了的同事,她來香港也才3年而已。

我目前正在為之後回內地準備,因為之前提過的職業;因為家庭,未來應該生活重心會在深圳;因為大環境,自己覺得香港雖然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但是本質其實是封閉的,覺得會限制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想像。現在住在深圳,兩邊跑,適應關口兩邊的生活。

走後應該唯一會挂念的這裡的自由,除了不用翻牆就能獲得很多資料和素材之外,還有大家對其他人(非「我」)的包容度很大,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空間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是很熟的朋友都不會對你的選擇評頭論足。你可以說這是因為大城市人與人的距離遠,也可以說這是這個城市包容、個人空間廣的體現。


讀完master, 正在香港工作。題主這個問題確實是很多內地學生在香港畢業以後得糾結點。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留下,只是覺得是一種虛榮,香港看上去工資高,而且讀金融的我們都覺得香港金融相比內地看上去就高大上,天真的覺得香港的工作經驗回大陸很吃香。

可是,現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理所當然。

首先,作為一個粵語好到local覺得我完全是土生土長的內地人來說,我覺得留在香港最大的障礙是沒有歸屬感。作為公司唯一一個內地人,深深感受到香港同胞骨子裡那種對大陸對大陸人的偏見,真的深深紮根在他們骨子裡。最討厭就是同事見到大陸人兩眼發光各種sale產品各種迎合各種忽悠,可是私底下又說大陸人各種不是各種鄙視。要讓我長待在這種沒有歸屬感,充滿狹隘偏見情緒的環境里,只會讓自己情緒崩潰。

第二點,香港的工作強度跟內地無法比,大太多。香港人的工作效率確實很高,而且大家工作也很投入,工作過的兩家公司,越是高層比我們來得越早越玩下班,真的是玩命的工作。這點確實很佩服他們的敬業精神跟效率。

第三點,說到香港的工作經驗是不是回內地有用。這一點,真不能太天真。特別對金融業,兩個不同制度的金融體系很多東西是很不一樣的,不過在香港工作國際視野的增長確實是有幫助的,還有更多就是在香港工作訓練出來的效率和好的工作習慣。

其實,寫著寫著完全跑偏,我是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留在香港,大概要留多久,也很有自信回國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所以在香港的時間,就盡量讓自己經歷更多,香港的很多資源,確實很豐富。最後,留不留香港其實都不是不重要,重要的對你對自己有信心,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知道自己在幹嘛。最後最後,要是你能正確評價自己,那還是去能讓自己揚長的地方。挑戰自己的短處,不是可歌可泣的,是在浪費自己的青春。


前兩天在知乎看到過一句話,如果你只在這個城市花錢,而不在這裡掙錢,那當然很美好。

由於工作地點的原因,每天都會經過時代廣場,崇光和希慎。一直覺得銅鑼灣是個「浮躁」的地方,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著裝時尚的年輕男女,拖著行李箱來買買買的人們,又亦或是蘋果店點排排坐賣iPhone 7的黃牛們。於你來說,剛畢業的這第一份工作並不足以支撐你在這個購物天堂肆意消費。每月工資的一半都要貢獻給那個還沒有你家廁所大的房間,及水電費強基金。

工作OT是常態,常常在凌晨3.4點收到sponsor 發來的郵件。也沒有真正的local 朋友。常常覺得自己從來沒有真正融入過這裡,一口不熟練的廣東話往往不經意間劃開一道無形界線。

儘管如此卻還是賴著不走,心裡常常在想姐姐還沒去到中環工作呢怎麼甘心離開。賭氣一般的。有千萬個別人看來可以離開的理由就有千萬個說服自己留下的理由。

他人經受,我必經受。選擇在該努力的年紀馬不停蹄的努力,是你對自己的承諾,也是支撐你留下來的動力。


看過很多答案,也有很多身邊的例子。本人在國內工作過,後來在香港master,現在人在香港國內兩頭跑,在香港公司,做國內業務。說到去和留,想說幾個感觸很深的地方。

1. 工作:香港的工作很多都和國內不一樣,比如金融,貿易,主要是因為制度和政策不同,很多香港的專業知識無法應用在國內。香港能很明顯的增長國際視野。但是香港的工作環境和國內很不一樣,香港希望的人才是單點突破的,很多人的專業技能非常強,但全面性卻不如國內。很多人都提及,香港人作為同事其實很好,辦公室鬥爭比較少,大家都很努力。而來香港,學習香港人工作的專業精神和負責的態度,把他們刻到自己骨子裡,是我留在香港的原因。現在的香港,其實很缺乏人才,香港新一代的素質其實沒有中年輩和老年輩那麼強,倒是我看到很多國內來的學生更加願意奮鬥努力。這未必不是一種機會。

2. 歧視:部分香港人確實會歧視國內人,但並不是全是如此,最重要的是不能玻璃心。記得有句話說,兩岸屌絲隔空對罵,兩岸精英聯手賺錢。所以歧視國內人的是什麼人,大概能窺見一二。

3. 文化:香港人的文化和思想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早期的發展,近代中國的烙印以及英國遺留下來的遺風以及現代中國的影響,形成了香港中西結合的特殊文化。香港人大多很願意幫助人,有禮貌,不願意給別人麻煩。這些方面國內離香港還是有一定距離。而如果有機會留在香港,這些好的方面非常值得我們去留意和學習。而香港不好的方面也有,比如年輕一代的頹廢,打工心態等等,則要努力避免。

4. 歸屬感:很多留在香港的國內同胞對香港都缺乏歸屬感,包括我,由於出生環境的不同,交朋友很難,文化認知也有差異,至少一半國內朋友離開香港的原因都是這個。

寫在最後,香港是一個很獨特的地方,總的來說,留下的人少,離開的人多,去留沒有對錯,只有自己覺得適不適合。對於我來說,我可能也會是回國大軍中的一個,但是既然來了,我希望不是空手而回,曾經的東方之珠,我想好好吸收一下光華再離去。


之前因為意外的機會本科過程中就來到香港。

之前一直在去香港還是美國之間猶豫不決,其實之前都有傾向於去美帝的。所以來香港之前gmat 都考了兩次托福大一考到申牛校的分數線了。來到香港這一年就覺得這裡真心是我想要一直發展的地方,當然也有很多醜陋的東西讓我也猶豫,但是分析下來還是利大於弊。

弊端第一條就是空間狹窄。看到租金是大陸一線城市三四倍而且還房間不如家裡廁所大得時候也是跪了。但是其實也沒那麼誇張,多出一點點租金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條件還是不錯的。除非真的要省錢。。5000 港幣以上的房間還好了如果合租。

弊端二,歧視。濃濃的歧視。剛來的時候完全不敢張口買東西用普通話。我家門口有家點心店很好吃但是必須要跟店員說她們才會幫你拿,後來自己在家學會廣東話怎麼講才敢上去買。。這種情況非常常見。香港人的歧視是絕對要你感受到的。特別是不會講廣東話的話就更慘。

弊端三,靠自己。人脈零,重新開始。在國內可能還能朋友成群。在這裡要重新開始社交。而且這裡強人太多,雖然我是211985但不是像清華北大那種level的學校所以在這裡全是美帝歐洲畢業的畢業生一起競爭以及很多人有很強大的實習做後盾的情況下。成功率很低。找工作極其困難。除非名校背景強的大牛。

這三條是我認為比較主要的。

優勢,情感因素。我很喜歡香港中西結合的文化。喜歡這裡的自由氛圍和那種極端拜金造成的效率化,相對公平,競爭激烈的整體氛圍。在香港一直有向上走的衝動。特別是現在我在東京工作,氛圍完全不一樣,東京已經非常發達,所以節奏跟歐美髮達國家一樣。生活條件也很優渥,即使不用拚死努力。但是香港是絕對絕對不一樣的。不努力就去地獄,努力就上天堂。

優勢,機會。這裡有世界最頂尖的公司,最頂尖的人才。一起競爭,雖敗猶榮。還是很爽的。很能提升自己。

優勢,生活。香港的吃喝玩樂都太好。我是非常習慣香港方式的吃喝玩樂,作為北方人竟然不是特別抵觸南方飲食也是醉了。購物天堂,美食天堂,夜生活也很豐富。香港的bar 簡直不能再好。

優勢,個性。我屬於還比較開朗的。幸運的交到幾個香港本地的朋友,特別是一個非常要好的香港女生。她特別好總跟我一塊玩,也跟我掏心掏肺。所以雖然也被香港人歧視,但也因為朋友接觸了一些真正的香港。也並沒有感覺完全被香港人隔絕。所以在香港生活主要還是要厚臉皮和大膽,要走出自己的大陸人圈子去和他們交流。當然不是所有本地人都很友好並且願意接納你。還是要分人。有時候也是運氣。但是若想真的在香港生存,必須不能只局限於大陸人的圈子。要嘗試去融入。

在東京gap了一年馬上九月又要回香港奮鬥了。感慨萬千。上次的離開完全是不得已,雖然找到香港的工作但是不是特別滿意才輾轉選擇遠赴日本明年再戰。這次回去應該是要紮根了。祝福每個在香港飄的大陸人,也祝福我自己。希望這次能全力以赴的留下來。


簡單說幾句,不針對個人,只是根據來港3年與人交談、觀察和思考。

那些覺得"香港不留人"的大概分幾類:

1.能力有限。比如英語和粵語都不怎麼好,凡事都是以普通話為大的思維,沒有國際視野。

2.不願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域。具體表現在無法適應飲食、居住環境的改變。由於一直以來交友圈都是大陸朋友,來港後也只和大陸人一起玩,自然缺乏歸屬感.。

3.習慣了大陸粗線條的生活。對人與人之間缺乏禮貌、公共秩序不佳和市民素質不高的環境習以為常。無法感受到香港服務水平、待人接物總體優於大陸。

對於那些經常說港人歧視大陸人、香港缺乏人情味的人,我的回復是:如果你英語和粵語都很流利,你會覺得香港社會比內地社會有人情味的多。香港人的總體素質高於內地,公交地鐵火車(和北上廣深相比)沒人開著公放看視頻,沒人侵佔你的空間,彬彬有禮,都是有序排隊,服務態度禮貌專業。。。但前提是你會粵語,認同粵語文化,再加上英語流利就更好了。


本人本科在武漢某墊底一本高校畢業後就來到香港城市大學讀研究生,學歷勉強過得去,畢業之後就留在香港開始從事保險行業,現就職於香港某最大的保險公司英國保X工作(避嫌就不寫全名了),做一名理財顧問(financial consultant). 關於英國保X,百度上介紹得比較清楚,是一家167年歷史的老牌保險公司,以及在倫敦紐約香港新加坡全部上市的一家世界百強公司,現在在香港的市場佔有率是第一名,也是咱們國內人來港投保的首選;公司的位置就在維多利亞港邊上的海港城,香港的購物中心之一,我相信了解香港的朋友都知道。

其實如果回到5年前,我根本都不會想到,自己現在會來香港讀書生活,5年前的自己一直都活在自己的舒適圈,內心還特別享受著這種舒適無憂的生活,以為世界就這麼大,而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借用某長者的話,當時自己當時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ve)。突然有一天,我一個特別好的學霸閨蜜跟我聊天,說她想要出國了,我特別驚訝。因為閨蜜是個大學霸,她當時在一所國內排名前10的武漢某高校學醫,而且還是本碩博8年連讀,當時閨蜜已經大三了,在學校也一直都是top3,居然毅然決定放棄現在的一切,選擇重新開始去澳洲上學,而閨蜜跟我說完沒幾天,便開始著手準備各種出國的事宜,第二年春天,閨蜜已經順利地在澳洲開始她新的求學之路了。那段時間,我一直都在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應該試著去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多出去走走看看,於是跟父母還有老師溝通了一段時間,最終,我決定,來香港讀研究生。現在看來,真的挺感謝閨蜜的,如果不是她,我可能這輩子就一直呆在武漢,過著那種簡單無憂的小日子了。

選擇來香港上學原因很簡單:首先,因為 香港離家近,如果想念爸爸媽媽或者家裡有什麼事情,回家比較方便,畢竟我是個獨生子女,還是離爸爸媽媽近一些會好一點;其次,香港的教育質量在國際上還是排名挺靠前的;最後就是香港的社會環境很特殊,既有東方文化;也充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彼此之間獨立且包容,宛如一個小世界。近兩年多在香港的學習生活經歷,證明了來香港至少對我來說,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香港呆久了,看到了很多香港繁華之下的東西,慢慢地就愛上了香港的生活。對於香港的生活,我覺得,撣去香港表面的浮塵, 即是一種「歡笑多於唏噓」的生活。雖然香港近幾年經濟發展大不如從前,更是比不上國內很多一線大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但香港也有很多她惹人喜愛,深入人心的細節,一直打動著我,打動著很多想我這樣的港漂。早上出門,地鐵站小巴站人頭攢動,等車人早已排成長龍,沒有插隊,沒有吵鬧,沒有推搡,大家有秩有序;中午在外吃午飯,熙熙攘攘,席間傳來粵語聲,國語聲,英語聲,聲聲交映,別有一番韻味;晚上下班,蘭桂坊維多利亞港馬場,人聲鼎沸,大家乘興而來盡興而歸,享受著都市生活;夜晚回到家,收到樓下的保安爺爺和藹的微笑和輕聲晚安,今晚便可以安心睡覺了。在香港的生活很簡單,卻很真實,真實到缺點很多,真實到你會感覺,這才是想要的生活,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的生活。

(寫到這裡,內心不禁哼起了周杰倫的《蝸牛》,很喜歡其中的一段歌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重重的殼裹著輕輕地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小小的天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

在香港,我的夢想很簡單,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多多帶著父母去世界各地旅行。於是我就在想,怎麼樣才能夠又有錢又有時間帶著父母去旅行呢?我該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才能滿足我的要求你?其實我專業學的是會計,屬於那種比較好找工作的專業,但會計相關的工作,可能在短期沒辦法實現我的夢想,即使後期很容易賺到足夠的錢給父母去旅行,但我估計也是很難有時間去陪著他們,於是畢業之後,我並沒有很著急去找工作,因為如果我在香港按部就班找一份工作的話,也許會有一份比較不錯的收入,但香港的工作時間工作節奏將會決定了我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辦法去陪著父母,更別說是長途旅行了。其實來香港這麼久,為了自己,少了很多陪伴父母的時間,自己心裡還是挺內疚的。有些人會說,年輕人就應該先努力賺錢,賺到錢了以後再去孝敬父母,可是我覺得,有些事是不能等以後的,隨著我們的成長,爸爸媽媽在慢慢的老去,陪伴我們的時間也不太多里,雖然錢很重要,可是對父母的陪伴更重要。因為錢不夠,可以慢慢賺,但父母不在了,卻是任何事情都無法彌補的。

所以為什麼我會在香港做保險,其實身邊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我,但是因為我在畢業沉澱了一段時間,很認真很認真的想過,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事業和什麼樣的生活,我給自己的答案是:財務上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家人;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生活習慣。要做到這些點,其實也不簡單,除了要努力工作,對自己嚴格要求之外,理財也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媽媽也是做財務相關行業的,記得小時候,媽媽就老對我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每次去銀行媽媽都會跟我嘮叨一次),當時還處於懵懂狀態,在香港這個大環境呆久里,在深感其道理所在,用錢去生錢才是最靠譜的一直賺錢方式,所以我選擇了在香港從事保險行業,其實也不單單做一個賣保險的銷售人員,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成為大家的財富管理專家,幫助大家解決問題,成為一個大家有需要就會想到找我幫忙,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

最後簡單說說我自己的業餘生活吧,我是個性格開朗很熱情很喜歡交朋友的女生,每次朋友來香港,我都是他們的私人 VIP導遊,帶著他們吃喝玩樂於香港;同時我也是個超級大吃貨,如果你們很喜歡香港的美食,找我就對了,香港的吃貨大眾點評就是我哦;平時周末也經常跟朋友一起看電影看美劇聽演唱會過過文藝小清新的生活;有時間也會去爬山去香港的離島探險,感受香港自然風光。我覺得,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不能開心的去享受生活,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我是左開心,歡迎大家向我諮詢任何關於香港的問題(例如:香港留學,香港旅行,香港購物,香港醫療,香港保險金融理財等都可以哦),更歡迎大家來香港找我玩,茫茫人海,能多認識一個朋友,是件多麼幸福美好的事情!希望我可以幫助到大家,謝謝!(我的微信號:zoe19921211)


香港工作一年了,全球排名前列的外資集團公司,從內地同一公司應聘過來的。公司人數不多,local最多,內地人,台灣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歐美人也不少。

好的地方,local同事工作很有效率,上班時很少閑聊或進行工作以外的事情,工作很專業,標準化。不過也感覺可能拘泥於眼界和經歷(畢竟不像國內有那麼大的市場那麼大的變化天天都在發生),靈活性稍弱。

感覺不好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同胞的特點了,感覺排擠你的反而是內地人,可能他們更為了顯示自己已融入了香港人的圈子,儘可能的要跟內地人劃清界限吧。很難想像這是個相對來說已經高學歷人群集中的公司,感覺更像是到了鄉下,幾個長舌婦天天對他人說長道短,眼睛盯著別人而不向自身觀看。可以想像,這樣的人必然掌握著話語權,通過自己的第一判斷廣而告之去定性某人,然後可以群起而攻之。從中show自己。內向的我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有多麼鬱悶。與此相對應,國內時,同事大部分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即使八卦也是吐槽吐槽客戶,抱怨抱怨直屬上司。需要說明的是,長舌婦是內地人,以及她領導小組的台灣人。反而同一大組的兩個local,平時就是干自己的工作,看不到到處社交八卦對他人說長道短。所以,這是個別的case還是某類人的劣根性?仁者見仁。

另外,香港小圈子現象確實嚴重,八卦也嚴重。

對於我來說,沒有一個相對乾淨的工作環境,很影響心情,準備熬滿合同期就撤了。


主要還是對「回內地會得到更好的生活」並不自信吧。


先說一下background:剛畢業,留港工作剛滿三個月。在港讀了一年full
time master後今年的5月份開始找工作,說一下畢業後在香港找工作的過程吧。。本人在今年的5月開始找工作的,直到7月中旬才找到,我現在任職的是一間媒體公司做的事市場分析。。部門裡面只有我一個內地人,香港的同事還是很照顧我們的,工作後發現,臉皮一定要夠厚,不懂得話一定要追著別人去問清楚,而其實他們還是很願意去回答你的(當然sales的話就另外算了),而休息的時候,大家也會討論中港問題,這時候其實就可以明顯感覺他們本身所謂的超強的優越感了,即使你能感覺到他們已經竭力去抑制自己不對內地人有歧視,可是言語間還是無法全改過來,當然在香港時間長了,也開始理解對於某些行為為什麼他們不喜歡內地人了。總的來說香港工作的環境暫時還是滿意的,壓力一點都不小,香港人很注重一些細節上面的問題,所以也經常提醒自己一定要細心細心細心,而說要留在香港多久實在是沒有數,主要是感覺在這裡沒有歸屬感,還有其實香港人與人之間還是很冷漠的,雖然大家表面都很有禮貌什麼的,不過留下來積累一下經驗,認識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文化,這些應該就是暫時讓我留下來的原因。。至於其他的。。以後再說吧。。


mainland的家就很好啊,為什麼要在HK擠小房間,怎麼選都可以,開心最重要啦


很多人當初選擇是看到了香港優勢的嚮往,而忽略了香港的劣勢

畢業後很多人留下來是因為在決策中優勢大於劣勢,很多人回內地是因為當初根本沒考慮劣勢,導致對劣勢根本受不了,或者當初認為的優勢沒有達到預期的期望


朋友得知我離開香港的時候,

第一個問題通常是:啊?你為什麼離開香港呀?香港不好嗎?

第二個問題一般是:你為什麼沒去北京或者上海呀?機會也是非常多的。

最後一句話是:嗯,其實杭州也挺好的。

離開或者重逢,放棄或者堅守,都需要足夠的勇氣。

慶幸的是,我從來不貪婪,做了一個決定,不會再去設想「如果」。

於我而言,每一個決定都是最好的決定,走好過程,結果自然會來。

不曾離開,只是離別,就像和一個老朋友分別一樣。也許在未來的日子裡,很久不聯繫,但一見面,依舊是無話不談,那份熟悉感已沉澱在心裡。

我把我的故事寫在了這篇文章里,歡迎一起交流。

http://mp.weixin.qq.com/s/JdvEnpCOwiIVkJb7yhtJYQ

http://weixin.qq.com/r/Yzo5IcrE4JefrY5C929x (二維碼自動識別)


讀完master返鄉,大概沒有一個特別的理由讓我留下,我最中意香港的大概是資訊發達,良好的公告秩序,各種藝術節音樂會活動。離開更多是考慮到自己能力毅力有限還有想用好應屆生資格參加內地秋招。


在香港讀master,在糾結了一年之後,由最初的想留下來找工作到現在義無反顧的回大陸,想說下我的心裡轉變。

首先,我很同意「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留下來,只是盲目跟風」這個觀點。沒錯,IANG制度讓我們畢業後可以留下找工作讓很多人覺得反正也沒想好怎麼走,不如留下來嘗試下。但我覺得有這種觀點的往往在香港呆不久,因為沒有堅定的想法很多人在耗了幾年後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離開香港,這樣在我看來實際上是耽誤了自己的時間。

作為一名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我把「應屆畢業生」的身份看的非常非常重要,因為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怎麼重視都不為過。而如果我留在香港工作,當我未來再回到內地,那麼勢必就不再有這一身份優勢。在我看來,剛剛進入職場,好的培訓和指引非常重要。香港有很多非常好的企業有很好的管培生制度,如果能夠參加將是非常好的職業發展平台,但是作為master來說,能夠獲得管培生offer的可能性很低(我並沒貶低的意思,只是在闡述事實,因為這種大型管培項目將會有眾多香港前三本科生及常青藤海歸與你競爭)我的很多同學最後進了小公司或創業公司。在我看來,香港的小公司和內地的本質上沒有區別,只不過公司名字是英文的,大多數local辦公講英文的幾率也不大,最大的劣勢就是一進去就是工作,還有可能因為語言問題短時間難以融入。與其這樣,不如回到內地,好好把握自己「應屆畢業生」的身份,找到一個好的公司,接受正規的培訓,一步一步完成由學生向職場人的轉變。

說了這麼多,純屬個人觀點,總結起來就是,不要被所謂的高大上蒙蔽了眼睛,城市牛不代表你牛,早日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選擇合適的道路,才能獲得最好的成長。


2009-2012年的三年有很多次去香港的機會,那個時候的香港並不讓人覺得很反感,我從最早知道香港排外所以剛開始去選擇全程講英文,到最後拿著普通話去吃飯都並不覺得他們看大陸人有什麼太大的反感;反而這個城市有他很特別的地方,不同於新樓房高樓大廈遍地都是的大陸,香港的還是有很多留在過去的痕跡;至於2012-2016關係年各種政治事件層出不窮導致關係緊張,香港人有總有一些很奇妙的優越感,殊不知,這種優越感正是30年代的大陸對香港有的,那時候香港不過是個小漁村,而我們在上海的家早就有了自動電梯一般;這座城市到了今天固步自封,每年大縮水,其實並不是悲哀,而是歷史的輪轉,這個城市的興起不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大陸的戰亂,如今早就過了戰亂的和平年代裡,已經逐漸沒有香港太多的發言權和優越感;這兩年的趨勢也可以逐步斷定,未來的香港的前景並不會光明


誠心祝福大家,捱得到新天地


推薦閱讀:

如何去香港行醫?
同一家外資銀行香港底薪30k+和北京底薪7k 應該選哪個?(提成另算)?

TAG:香港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