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一步之遙》在柏林電影節海外反映遇冷?

之前《一步之遙》備受爭議,部分支持者認為《一步之遙》在國內遇冷是因為國內觀眾文化水平/素質之類的因素影響,但是今日騰訊新聞上出現了《一步之遙》在柏林電影節海外首映中,也有40%的觀眾中途離場。我們應該怎麼理解這個現象?


並不是一個迎合市場的作品,導演拍的太隨性了

還有就是,票房啊什麼的其實並不代表影片的質量,觀眾喜好也一樣


看了這個問題,覺得還是要站出來客觀的說兩句,原因有兩點,其一寫這篇新聞報道的記者我認識,其二我當時也同時在觀影現場。由於是當時是媒體場,媒體記者憑證入場觀影,來的媒體人本來就不是很多,而在《一步之遙》之後是情色大片《Fifty Shades of Grey》,很多媒體朋友都中途離場去搶佔有利看片位置,這也就照成了所謂的「40%的觀眾中途離場」 的狀況。但是買票入場的公眾放映場聽說人挺多的,以上是對現場比較客觀完整的的描述。至於片子的好壞,另當別論。


在豆瓣上看到了很多篇關於《一步之遙》的解讀,無法否認,那些解讀出種種觀點的人很牛。從那些人的觀點看,一步之遙是一部好片子。但為什麼又有很多人覺得很爛。是因為普通人理解不了現在的藝術了嗎?

假如你給一些人看畢加索的《格爾尼卡》蒙克的《吶喊》,即使不明白創作背景,也會在內心感受到格爾尼卡噴薄欲出的殘忍,吶喊中的戰慄。這是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而不需要依靠種種解讀。假如過分的解讀,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可以解讀出意義。

現在回到一步之遙,為什麼很多人覺得爛,因為直觀感受不夠好,看完電影只覺得是一場鬧劇,沒有感受到任何有價值的。或許姜文想要表達某些東西,但是表達的方式卻讓人理解不能。看電影不需要抱著一本關於各種藝術理論以及隱喻的說明書去看。

或許一步之遙真的只是一部爛片,縱使有著很大的野心,但我們沒有感受到。或許也只是我等藝術水平不夠,感受不到


還有報道說「柏林一步之遙首映,全場笑聲不斷,數千觀眾只有七人離場,最後掌聲熱烈中主創上台圓滿閉幕」。(笑)

另:電影觀後感明明就屬於私人的感受,電影褒貶不一 本就屬於正常情況,個人喜好不同啊,每個地域的人的偏好也有所不同,老去討論什麼別人喜歡或不喜歡這個片子以此找共鳴真沒有啥意義。

引用桃姐的微博:「片子大家都看過了,是好是壞你們自己都不會評價了么?非要看老外說好或不好才行?真正噁心的是報道,永遠都只會關註上座率,退場率,鼓掌幾分鐘,看哭幾分鐘。看個電影搞一堆數據,秒錶、計數器隨身帶么」


我沒有離場,因為我花了30塊錢


說明不光中國人理解不了,相對包容、先進的歐洲人也欣賞無能

不過你還是先確認下信息的可信度吧


國情


說明觀眾的接受度和審美觀,逐步趨同嘛!


大家的時間都是寶貴的,看著雲里霧裡,不退場難道坐在那裡玩手機?

消息引用數據無可厚非,因為數據直觀而且儘力剔除個人情感。拿引用數據說事,也是醉了。


因為寫這篇稿子的騰訊記者太傻逼

傳播假信息 加大量轉發 該判刑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娜塔莉?波特曼在《黑天鵝》中的芭蕾舞技?
如何理解電影《聞香識女人》里阿爾帕西諾帶查理去餐廳吃飯點酒時的對話?
如何評價娜塔莉 多默爾和娜塔莉 波特曼分別飾演的安妮 博林?
一步之遙影片審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覺得《讓子彈飛》不好看?

TAG:電影 | 柏林電影節 | 一步之遙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