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那些侵略別國的國家在本國的歷史教材上是怎樣評價自己的?作為侵略者是如何向下一代解釋侵略這種行為的?

承認?否認?如果承認,也會有很多合理化的歷史意義么?


差不多是這樣的:

問題1:那些侵略別國的國家在本國的歷史教材上是怎樣評價自己的?作為侵略者是如何向下一代解釋侵略這種行為的?

歷史教材一百年占上兩段也是常見的,誰會去評價一場小小的侵略戰爭?所以我們歷史教材上常見的評價是這樣的:

但在他國的歷史教材上,可不是這麼說的。

參考問題:在越南歷史中,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他們的領土?中國現今在鄰國眼中的形象真的越來越差了嗎? - 政治

問題2:會有很多合理化的歷史意義么?

答案是,當然有!

劃紅線的部分,尤其是「有利於國家安定社會發展」「人民渴望統一」這兩句,不知道被屠殺的億萬平民聽到後有何感想。

然而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合理化的歷史意義」吧。


十三字真言 ……都護府 送公主 自古以來 收領土


贏了的,那就叫做歷史的車輪……


拿我國古代史說,主要有侵略其他少數民族和被其他少數民族侵略兩種。

從秦以後漢族的侵略擴張稱之為「促進民族融合,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基礎。」以及為少數民族帶來先進生產力,促進它們經濟、政治、文化發展……

被侵略就只能突出一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看,他們侵略了我們的同時還是被漢化了!他們都被我們的民族英雄感動了!積極意義主要是為中華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以及為近代中國版圖奠定基礎。


語文中的詳略得當很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是誰寫的?

這是溫斯頓丘吉爾寫的!

瞧丘吉爾大人的意思,大英帝國可沒侵略過印度,如果說英國統治了印度,那不是因為英國人侵略,要怪法國人才對!

至於征服英國的諾曼底人呢?

丘首相真是刀筆之人。在戰鬥之後,原來的貴族怎麼消失的?自己想吧,反正不是隱身了。一個「消失」,輕描淡寫,化干戈為玉帛。

「征服英格蘭是諾曼底人的最大功績」,丘首相氣度恢宏,宰相肚裡能撐船,變壞事為好事,莫過於丘首相了。一竿子把北歐人划出了歐洲區,順便來個「一起前進」,在丘首相的筆下,諾曼底人和英格蘭人為了建設和諧的大英帝國而共同努力。

按丘首相的寫法,中國的歷史書應該這麼來:

征服中原是蒙古人的最大功績,這次征服把中原的歷史再次和蒙古高原聯繫起來,防止她滑入女真帝國的狹窄軌道,從此,中原的歷史便同蒙古高原的民族和國家一起前進。


自古以來


第一次的回答:成王敗寇。大公雞從雞胸脯開始擴張就不是一隻吃素的雞。它可以婉約、可以豪放、可以客氣、也可以不客氣,總之就是不吃素。雞腿雞屁股雞頭雞尾巴都不是充話費的來的。甜朝粗品雞:這不是一隻話費雞、這是一隻生生不息不吃素的戰鬥雞。

第二次回答:

優勝劣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社會也是動物世界的玩法和進化論。

談不上美化或者醜化。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說法分要臉和不要臉、以及說與不說。

之前通訊和信息不發達、我把隔壁王二麻子打了、搶點他家東西、住旁邊的張三都未必知道。

現在我把隔壁王二麻子打一頓搶點東西、大廣播會讓全村都知道的。

隔壁的弱雞王二現在經常跳出來說我以前打過他、搶過他東西,別家我倒不怕、就怕我家那些熊孩子有樣學樣以後跟我比劃。所以只能跟家裡的倒霉孩子們、說我這是跟隔壁王二叔溝通促進感情呢。

其實村子裡面每家每戶都差不多在通訊不好的時候、互相搶來搶去的、沒人管也沒人互相指責。

現在不行了。所以村裡大廣播一說、小動作都容易被全村知道了。現在都提倡做文明人、作文明事兒。所以現在一做點啥不是能擺上桌面的事兒、就容易被廣播後然後被孤立或者被唾沫星子淹死。

不過像馬路對面的李四一直都是屬於家底兒厚的彪漢子、所以他掛了個村執法隊長的牌子悄么幾兒的搶點東西也沒人敢說啥。沒辦法、都怕被揍。


中國由黃河流域發展到現在的大公雞,歷史書上沒有寫是為什麼呢。


楊康站在完顏洪烈面前,想起自己真正的身世,開始不由得義憤填膺。

然而當他想起自己不是小王爺的時候,被別人百般羞辱,看到眼前這位對自己視如己出的父親,還是認了。

認賊作父,不是認同了賊當年所做的一切,而是看中的是賊現在的地位。

自己可以繼承王爺那份名號和實惠,甚至將來有謀取天下的資本。

中國外交部最無敵的兩個王牌是什麼?

1.強烈譴責。

2.自古以來。

自古以來,就是自賊以來。

承認當年侵略者做父,就相當於有了歷史上對那些領土的依據。

知道歐洲中古世紀繼承的關鍵嗎?宣稱權。

承認蒙古是中國的歷史,認成吉思汗為中國人,就有了蒙古人當年打下江山的宣稱權。

一句自古以來,以後打下中亞就可以把中亞划到中國領土來,自古以來嘛。

歷史是為政治服務的,考慮不到政治的目的,歷史學再好也是白學。

民族矛盾,要不得。要和諧,要和諧!


弔民伐罪、民族大融合、自衛反擊、保護僑民、推翻獨裁統治、共榮、親善…隨便挑


打贏了就算國家內戰


可以說征、伐、討、擊,反正死活不會說侵略,誰讓咱老祖宗有文化呢!反觀日本這種文字都要借用別國的蠻夷,只會說進入,進入,活該他道歉十幾次還讓人罵。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我們雖然沒有看過外國的歷史教科書,但我們可以根據我們自己的歷史教科書來開開腦洞嘛~

首先,思考幾個問題

1.問:歷史教科書中是怎樣描述文化大革命的?

答:粗略說一說呀~(這是對內而言只有負面意義的事)

2.問:我國歷史上有沒有侵略他國的歷史?

答:當然有,比如……侵略匈奴……比如……秦王掃六合(不過這好像並不是對外的哈……)

3.問:歷史教科書中怎樣描述侵略他國的歷史?

答:褒獎正面意義啊

4.問:為什麼這麼褒獎?

答:會這麼褒獎這些侵略史多半因為當初被我們侵略的民族都被我們統一了哇……所以他們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那麼就可以放肆一些去褒獎~我當然希望我們的國民相信自己的國家是正義善良的國家呀!

所以你猜猜外國人會怎樣描述自己對他國的侵略史?

這要分類討論

一、有節操的國家

1.有正面意義也有負面意義的侵略他國史:褒揚正面意義,負面意義--略,或者一筆帶過

2.只有負面意義的侵略他國史(如二戰的德日):一筆帶過,考試不會考

二、無節操的國家

1 . 有正面意義也有負面意義的侵略他國史:褒揚正面意義,負面意義--略

2. 只有負面意義的侵略他國史:修改教科書,篡改史實………………

總結:

1.歷史避無可避,所以絕對不能否認…………除非你沒節操~

2.大多數的歷史事件往往具有正面意義和負面意義,這二者都是歷史的事實,雖然都或多或少有「主觀的價值評判」在裡面。

3.我們雖然不能否認事實,但事實不止只有背陽面,我們可以儘可能多的留下向陽面,而篩選、過濾背陽面。

———————————————————————

有知友說德國教科書對二戰的描述很詳細,答者表示在下見識淺薄犯了一概而論的錯誤,不過也佩服德國人的素質……


史記有一段話:

秦初並天下,令丞相、御史曰:「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

大概就這樣子的吧


日本這不叫侵華戰爭,叫中日戰爭。為啥中在前呢?


我們就是正義的

解救當地人民於水火之中

╭(╯^╰)╮


【歷史教科書只會有選擇的展示給你看那些你適合知道的歷史,它有時候不會曲解,只會展示一部分,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解釋】

民族大融合。

給XXX帶來先進文化。

文化交流。

自古以來。


明明是送去了先進的生產力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被完全殲滅的國家嗎?
是不是中國人經常因為曾經的侵略而?日本,而西方人卻很少因為同樣的原因?德國?
越南是不是歷史上被中國欺負最多國家?
為什麼只有中國有「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廣的朝代」這樣的描述,而同樣被蒙古帝國統治上百年的其他國家卻沒有聽說有類似的表述?
如何反駁「如果我國遭到入侵,我就要跑到外國去,才不去反抗送死」的言論?

TAG:歷史 | 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