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航空公司普遍採用 costless collar 來對沖油價風險?
01-11
獨家:油價慘跌推高對沖成本 美國航空業者苦樂參半
三名熟悉對沖操作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主要是因為它們採用了通行但風險較高的對沖策略。其中有一種策略叫做「costless collar」:即賣出油價下跌時會獲得償付的期權,所得資金用於購買對沖油價上漲的避險品種。
| 深度分析
| cn.reuters.com金融小白不太明白這個 costless collar 是什麼?為什麼航空公司普遍採用這個策略來對衝風險呢?這個算是能源標的的特有策略嗎?
謝 @Vas Brandon 大神邀。先說第一個問題,costless collar是什麼?題主引用的報道中是這樣說的:其中有一種策略叫做「costless collar」:即賣出油價下跌時會獲得償付的期權,所得資金用於購買對沖油價上漲的避險品種。第一句話說明,航空公司有一個額外的sell put交易。
最基本的對沖就是買入一個油價看漲期權(buy call)(即上面引用的第二句話)。這樣在油價上漲時增加的成本損失,得以用call的收益來對衝掉。但這個對沖行為本身也需要付出成本的,參加下圖中的那個Premium。
那麼如果有人想在對沖油價的同時,「節省」掉這個對沖成本,costless collar就能派上用場了。參見下圖,在付出期權金buy call(strike =A)的同時,sell put(strike=B)獲取一份期權金,當一進一出兩份期權金的金額(近似)相同,就可以(近似)無成本的建立一個對沖頭寸了。這也是costless的由來,光看字眼就夠吸引人的。- buy call:缺點 -- 需要支付Premium成本;優點 -- 油價下跌無影響。
- costless collar:缺點 -- 油價下跌會承受損失;優點 -- (近似)零成本。
可以看出了吧,追求「costless」的代價,就是實質上把「對沖」變成了「對賭」。
接著說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航空公司普遍採用。不在類似航空公司的買方機構工作,僅猜測。當油價在高位徘徊的很長時期內,costless collar是很有吸引力的,幾乎零成本的完成對沖任務,總比傻傻的buy call去額外支付一筆期權金好。尤其是這種有吸引力的策略普遍蔓延開,就更具有自身加強的效果:就算知道有風險,但大家都在做,你做不做?業績與獎金可是與之掛鉤的,尤其是業績很容易橫向比較的情況下。
所以今天媒體爆出來costless造成的損失,可能只是前幾年油價高位徘徊的時候,航空公司通過它賺取利潤(節省了對沖成本)的「還債」而已。金融市場上不可能有「全天候」對你有利的策略,除非你不入市。選擇了高位徘徊時賺的策略,那麼一旦這個大氣候不存,劇烈下跌展開,就是你承受損失的時候了。----當然這麼說的必然前提,就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開始下跌。(如果有這能力,還辛苦對沖幹嘛?)如果只buy call的話,油價如果波動不大,那麼依然要承擔買期權的成本,但如果buy call的同時,sell put,那麼賣出看跌期權的收入就可以差不多衝抵買入看漲期權的成本,但缺點是,只買看漲的時候,油價如果下跌,那依然只需要承擔買入期權的成本,但第二種情況下,如果油價下跌,看跌期權的短頭寸會產生一個負的收益,從而導致損失更大
航空公司是油料的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所以第一部分的short put position是裸賣。所以對於航空公司來說,整體來看costless collar是風險的轉移工具 而非對沖工具。
簡單地講就是本來已經short油價的時候要對沖,那自然去long call,但這要一筆錢,所以再賣put來融資。但具體滿足zero cost的約束的時候會需要動腦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