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散文寫得自然?

問題已解決


這篇文章寫得太隨意,太散了,而且顯得矯情。

我們試著把這一段挑出來講講:

我被這一瓶子的生命所吸引,任那綺麗的光在瓶子里漸漸傾斜,傾斜到頭了,就變質成橙粉色,同西邊的天一樣,生了火苗,火苗往底下沉。

是的,「生命」。這篇文章最好就是突出這個話題。前面老年活動室的情景和後面阿嬸家的吵架,都是形形色色的生命的姿態,而「我」的童年生活,則是一個人最單純的、感受生命的階段(或者說是對「生命」感性的接觸)。

可是看後文的「詩」,這篇散文用意是略帶傷感的。——真是太糟糕了。

我的建議是,拆成兩篇來寫,把對生命的最初感悟用心寫好(生命是很美好噠),去寫傷感啦、「失力」啦、「沉下去」啦什麼的。傷感是生活里的小情調,近於無病呻吟,慎重。

說了文章主旨,再說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例如:

我側著頭,草席枕頭同沉在潭底的淤泥一樣冰涼,通過被膠帶補好的紗窗看到天上,看不見月亮,整個天卻是明朗的,整個我亦是快樂的。到底是在不想事的時候,到底還成長在童年。

「潭底的淤泥」不會比「潭底的鵝卵石」冰涼,為什麼要強調「被膠帶補好的紗窗」,不管真實的生活經驗是什麼樣,跟這篇文章有關係嗎?沒有的話還是刪掉吧。類似的東西還有很多,總而言之,敘述要精準,不要湊字數。建議寫好以後不妨大聲朗誦,覺得可要可不要的東西,還是刪掉吧。

「看不見月亮……亦是快樂的」,通篇讀下來,我看不出「我」何以快樂,所以前文是不是花力氣適當鋪墊一下。

先說這麼多吧,這篇文章還是很值得修改的。


謝邀。

先說題主的作品。

文字感覺很好,我覺得我不太能挑出問題。風格似乎有點受民國那些作家的影響,讀起來有點隔。但如果是刻意營造這種比較古老的效果的話,也無可厚非。

我唯一覺得有問題的地方在於,題主這篇文字寫成小說的話,也許更有意思。整個感覺不太像散文,因為有點刻意。而要真的當小說讀的話,又不夠節制。所以,我的建議是:修改修改,把它寫成小說。

總的來說,我覺得題主的文字已經很厲害了。

另外我想說的是,我個人對於散文這個概念本身其實是有偏見的。在我看來,散文這種文體是不存在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把散文當成一種狹義的文體概念來講,是中學語文要乾的事情。而所謂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核心要領,也只是中學生應該研究的。

很多人的散文觀,就是受了初高中的散文教育的影響,所以變得很糟糕。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在很多人看來散文寫得很好的李娟,我就不覺得有多好。雖然李娟寫的東西,的確比較符合一般人對於散文的想像。再比如說朱自清,很多人知道散文這種東西,基本上最開始就來自朱老,但我同樣不覺得朱自清的散文有什麼好。包括很多人時隔多年後覺得越來越好的《背影》,我現在依然不覺得好。

我覺得好的散文,是王小波《思維的樂趣》和《我的精神家園》。但是大家似乎並不把這樣的文字當做「散文」,而是更傾向於當它們是雜文。

所以,我其實更喜歡廣義的散文概念。

到這裡,就可以宏觀地回答題主的問題了。怎麼樣把散文寫得自然呢?答案是,當你把散文不要當散文寫的時候,就自然了。


先不評文章,的確寫得不錯,不敢妄評。

且先對題主的疑惑答一個。

問:如何「精緻」而不「浮誇」?

答:須知「精緻」與「浮誇」並非同一性質的不同程度。精緻必然細膩,精緻必然諧美。不浮誇,則不輕浮,不誇張。因此,我覺得若想寫得精緻而不浮誇,少用形容修辭,勿壞文章結構

以下充滿個人審美觀點,歡迎探討,不要那啥。

形容性修辭(這個名詞有可能是我自己編的)包括:

比喻、比擬、誇張、反語、聯想

少用形容性修辭,並不是讓你不用,否則文章沒有張力,死氣沉沉。但我總覺得,使用修辭手法時用逗號隔開,突出了修辭部分,頗有那修辭本身喧賓奪主之感。如文中的

(其實還是有的,有空再找)

題主你這篇在這點上做得挺不錯了,雖然我沒有細找,也有幾個擦邊球(如「好像是起了淡淡一層黴菌」,如果是表猜測的話,用「似乎」會更好),但是感覺起來都是蠻自然的。

感受一下這個: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先生或許是受到當時英文行文思維的影響,總是喜歡用「的」,而且喜歡獨立各種句子成分。可這就有點浮誇了。我倒覺得,不改一字,變成「葉子像舞女的裙,亭亭的,出水很高」都要更平實流暢些。

此外像

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看見這樣翠綠的麥田,就都嗅出白麵包子的香氣來了

……

等等這種,都感覺,呵呵了。。。

那用形容修辭的正確姿勢是什麼呢?就是融入結構。

把修辭部分變得短小精悍,典雅低調。

比如多用「如」、「般」、「似」、「若」等文言文用詞,少用「像……一樣」、「好像」,因為這些詞很難不累贅。

例:霞光映在墨玉般的湖面上

反例:霞光映在像墨玉一樣的湖面上

超級反:霞光映在好像墨玉一樣的湖面上(都有點不通順了)

比如直接化入文章結構,形成上下文的呼應,或者起到承接的作用,如:

河中的水流動著,城中的愛也流動著

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裡

第一句是有結構作用的,貌似是升華、點明主題。

第二句,修辭部分不能去掉,只能改。但不改既不浮誇,就沒必要把小小的亮點改掉了。

此外,用詞不要俗,不要艷,不要口語化。反例: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朱先生,你那天心情肯定特好吧?

再反例:「用詞不要太俗,不要太艷,不要口語化」

改正:「用詞忌過俗,忌過艷,忌口語化」

嗯哼?

忌「歐化漢語」。

夕陽緩緩地被炒菜聲、攪湯聲、高壓鍋排氣聲剪開,落到空氣里細細碎碎的,不一會就化了,粘附於其他世物上,世物都染得紅紅的

「細細碎碎地落到空氣里」,或者保持詞性一致,「……剪得細細碎碎的,落到空氣里」

自然連接,這點是中英文,或許可能是所有語言都相通的。

夕陽緩緩地被炒菜聲、攪湯聲、高壓鍋排氣聲剪開,落到空氣里細細碎碎的,不一會就化了,粘附於其他世物上,世物都染得紅紅的

「世物」這個詞,你若要重複,這便該另起一句,將中間那都好化為句號了。

或者你不重複,直接刪掉,感覺也會好些

最後,其實「精緻而不浮誇」的語言,未必就是「自然」的語言。

自然的語言,是要你感情所至,不加貳想,自然而然地寫出來的。

而當你想練習什麼寫法,或是炫技的時候,往往就不夠自然。當然,你練那個寫法多了,你就能化為己用,那你也能用它寫出自然的文章。炫技的時候都是不自然的。


不請自來,才疏學淺,承讓,見笑。

私以為,好的文辭四兩撥千斤,壞的文辭字字堆砌。

題主往後寫作,不妨能少寫一句就少寫一句,能少用一詞就少用一詞。時時提醒自己去追求最能精確傳達意蘊,同時洗鍊流暢的表達。

一己之見,以上。


剛遇見波士頓那年的我,依然記得,我是什麼模樣,波士頓這座城是什麼模樣。我拖著一行李箱穿著一藍色運動褲來到波士頓南車站;在這座愛爾蘭後裔充斥的城市中,一位東方鵝蛋臉美人出現在街頭,一家百貨商店外牆張貼著章子怡的巨幅海報。

從新罕布希爾州開來的巴士緩緩駛入波士頓的南站。在興奮中,抹去車船內的霧氣,外邊也是白雪皚皚一片。提了箱子,往車站外走出去。看見一位身穿黑色風衣的高大男子等在門口,他四處張望著,不時看著左手的手錶。

穿風衣的這個人,是我堂哥,父親有倆哥一姐,他是父親二哥之子。我倆許久沒曾見面,哥替我拉著行李箱上了他的車,我倆就駛向波士頓大學。可哥哥並沒有住大學宿舍,一人搬去了離大學較遠的一公寓,公寓在那波士頓學院旁,那兒有一龐大的蓄水池,旁邊是波士頓學院橄欖球場,可容納5萬人。

我參觀了他的公寓,住在15層。風景好到可以遠眺波士頓學院甚至更遠的威斯里安學院,唯一缺點只能是離他的波士頓大學遠了些,可這是外人覺得,哥哥和我都覺得這挺好。

他問我晚餐想吃中餐還是西餐,我回答,中餐。他又問,粵菜還是川菜還是上海菜,我又回答,上海菜吧。去餐廳的路上得經過波士頓大學,大學位於查爾斯河旁,校園位於鬧市區,一旁是輕軌,有的宿舍樓的窗口就對著那輕軌道。天還下著雪,校園裡還有學生抱著厚重的書行走在校園裡,馬路這邊的一家日式料理店,大學生們進進出出,進去的人們擺弄著脫去厚重的外套,出來的人則伴隨著呼吸的熱氣撒向寒冷的天空。

我們駛過了一座橋,開上高架。高架旁有一球館,叫北岸花園球館,那會兒我討厭這球館,因為我的偶像勒布朗詹姆斯憎惡這球館,更因為詹姆斯那幾年老輸給波士頓。

那晚,哥哥點了到上海烤麩給我。一口咬下去,甜甜的酸酸的,最後不知是甜還是酸。上海小籠也一樣,皮薄,多汁,肉鮮,心急一口下,滾燙的,最後不知舌頭嘗到了什麼味道,大概是被湯水暫時燙壞了舌頭。哥哥問我高中生活如何如何,我光顧著美食,就敷衍了他幾句。

今晚寫下這段快五年的往事,作用就好比五年前自己拍的照片今晚再拿出來回味一樣。我在不經意間想起這個片段,閉上雙眼,依然可以望見五年前他坐在電腦台前的樣子,一塵不染的公寓,還有窗外的雪景。以及那天晚上,我註冊了微信。

和2001年9月11日完一樣,可那會兒的坐標是上海,哥哥遞給我一個叫足球的東西,我們倆在客廳里踢起了足球,伴隨著大人們的制止聲和我們倆的喊叫聲,電視機里不斷播出美國紐約飛機撞上高樓的新聞,那會兒誰知道,我倆日後會去到那個國家,還相聚,吃了頓上海餐。

誰知?who knows?


不請自來。水平有限,拋磚引玉而已。

總而言之,你平時怎麼說話就怎麼寫,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最「自然」。

把多餘的東西去掉,把缺少的東西補上。不必用標點符號的時候不用,該用標點符號的時候就用正確的標點符號(現在好些人寫東西亂用標點,我個人最無法忍受這一點,尤其是直接引語不用引號的)。

比如:

我去老年活動館洗手,嘩啦嘩啦的麻將聲,老人們的話語好像就融化在這嘩啦嘩啦的麻將聲里,成了流動的語言,流言。

建議你把最後的「流言」兩個字去掉。


  散文之趣——

  馳騁才情,收發自如;

  形散神聚,妙趣天成。

  抒情型——坦陳情懷,表述情趣

  深夜對話

  這樣的地方,只有這樣的時刻,才會有了點寧靜,我珍惜這得之不易的寧靜。默然坐在書桌旁,桌上只有一杯濃茶,霧氣氤氳散文。我不喜歡濃茶,因為媽媽不許我喝。可每當這時,我總把茶泡得很濃,茶色很深,帶點秋日落葉的色彩,這樣我的心會更靜,這樣的夜晚,煩躁便從心中一點點滲透出來,飄散在這靜靜的夜空。

  就這樣坐著,有點迷糊,看著茶的霧氣縷縷上飄,一點點凝成一個身影。「你來了。」彷彿約好似的。你用那種深邃柔和的眼神看著我,在這眼神之下,我心中的一切都藏不住。「想什麼呢?」

  ……

  「其實,我就是你,你我本是一人。記住,人生如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樂,需要的是直面苦難的堅守、樂觀和勇氣,用積極奮進的態度去面對,你會過得很好……」隨著聲音,身影消失了。我才發現茶已冷,天亮了。我聽見窗外第一聲鳥叫,很脆。

  這樣的夜晚,這樣的心情,我需要一杯清茶,需要這樣的對話。

  記人型——展示人生,挖掘人性

  水邊的女人

  水邊的女人,永遠帶著那一份無悔,保持著那永不失去真彩的靈動。「汝」,於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你就如那一池流過沁芳閘的活水,帶著靈動,淌入了賈府。於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繹到了極致。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載,載著水做的女人的眼淚,流向遠方。

  寶釵用她特有的淑女風範展現了大家閨秀自重與懂事,而黛玉,你又輸在何處?一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句「月窟仙人縫袂,秋閨怨女拭啼痕」。試問你輸了嗎?沒有,恰恰相反,你爭得了那一池的靈動。

  為什麼碧藍的清池不會改變它的顏色?智者樂水,欣賞的就是它的靈性與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總是在這麼抗爭著,為著你的初衷,也為著你不變的靈氣。也許,你已經頭破血流,也許,你帶著那一絲不可遺忘的悔憾辭世,然而,如水,如你帶來的是不可磨滅的靈性與不可變更的志氣。面對封建的枷鎖,你選擇了水,洗一身清潔,染一池靈動,追一方夢想。

  汝——水邊的女人……

  敘事型——品味點滴,感悟人生

  野茉莉的幽香

  髒亂的站台,喧囂的車廂,悶熱的天氣,還有什麼比酷暑中的長途火車旅行更讓人煩悶的呢?!我坐立不安。

  「小姑娘,聞聞看。」老者依然微笑,「看你能聞到什麼?」

  「充斥著車廂的汗臭味,窗外烤焦了的燒烤味,還有……」「好了」,老者止住我,「我聞到了野茉莉的幽香。」

  蘇軾與禪師的故事嗎——禪師心中有佛,故其觀萬物類佛。而兄心中唯牛糞,故觀禪師類牛糞耳。」

  「心中有佛」?我默念著。

  「小姑娘,這就是心態,是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出身高貴的幸運兒,生在福中不知福是一種心態。一些出身貧賤的強者,不怕困難,在困境崛起,縱然失敗了仍微笑地面對生活,這也是一種心態,心態很重要,他可能使你陷入眾叛親離,孤立無援的深淵;也可能送你高朋滿坐,暢快的人生,良好的心態是披荊砍棘的鐮刀,是通往快樂的指南針……

  禪師、野茉莉、心態……我想起冰心的小詩:「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一路撒種,一路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地香氣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卻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不是悲涼!」

  漸漸地,我好像聞到了野茉莉的幽香……

  二、散文寫作要點

  1、有一個明確的感情觸發點:

  角度小而新,能自然地引出豐富的情思

  《深夜對話》:觸發點——一種感覺:煩躁

  《野茉莉的幽香》:觸發點——一件事情:酷暑中火車旅行的煩悶

  《水邊的女人》:觸發點——一個字:「汝」水邊的女人。

  《菊花飄香的時節》:觸發點——一個景:秋風,南飛雁,綠葉換上橙黃,菊花飄香的時節。

  2、有一條明顯的線索

  事物:菊花(《菊花飄香的時節》)、一首詩(《歸人,歸人,歸何處?》)、一個故事(《最美麗的微笑》)

  人:黛玉(《水邊的女人》)、曾國藩(《照海倚天》

  思考:閑的前提?(《上海:請忙一些吧》)

  心境:煩躁(《深夜對話》)

  線索與語詞的反覆野茉莉的幽香

  野茉莉的幽香

  「又停了!」我抱怨著把頭扭向窗外,不知名的小站。髒亂的站台,喧囂的車廂,悶熱的天氣,還有什麼比酷暑中的長途火車旅行更讓人煩悶的呢?!我坐立不安。

  對面坐著的那位白髮飄然的老者正微笑著看著我。「老先生,是什麼讓您心如止水?」我不禁問.「小姑娘,聞聞看。」老者依然微笑,「看你能聞到什麼?」「充斥著車廂的汗臭味,窗外烤焦了的燒烤味,還有……」「好了」,老者止住我,「我聞到了野茉莉的幽香。」幽香?我使勁吸一口氣,刺鼻的酸臭撲面而來,我愕然。老者呵呵笑起來,長長的白眉像兩隻欲要飄然飛去的仙鶴。

  聽說過蘇軾與禪師的故事嗎?蘇軾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在寺里跟一位德高望重的禪師坐禪,一個時辰後,蘇軾覺得全身毛孔頓開,暢快至極,便問禪師:「禪師看我坐禪的姿式如何?」禪師睜開眼睛,微笑著說:「很好,先生坐禪像尊活佛。」蘇軾頓時

  心花怒放,隨口說:「我看先生坐禪像堆牛糞。」禪師沒有反駁只是淺淺地微笑。蘇軾以為佔了便宜,便回家美滋滋地說給蘇小妹聽,小妹不無鄙夷地對哥哥說:「你上當了,禪師心中有佛,故其觀萬物類佛。而兄心中唯牛糞,故觀禪師類牛糞耳。」

  「心中有佛」?我默念著。

  「小姑娘,這就是心態,是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出身高貴的幸運兒,生在福中不知福是一種心態。一些出身貧賤的強者,不怕困難,在困境崛起,縱然失敗了仍微笑地面對生活,這也是一種心態,心態很重要,他可能使你陷入眾叛親離,孤立無援的深淵;也可能送你高朋滿坐,暢快的人生,良好的心態是披荊砍棘的鐮刀,是通往快樂的指南針……禪師、野茉莉、心態……我想起冰心的小詩:「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一路撒種,一路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地香氣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卻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不是悲涼!」

  漸漸地,我好像聞到了野茉莉的幽香……

  3、有一些細膩的描寫

  感受大自然

  我認為大自然永遠是最壯觀,最美麗,最神奇的。

  無不能喚起人們心中對美的讚歎。

  埃及的金字塔只因有遼闊的沙漠作背景,滔滔的尼羅河作點綴才給人以神秘,給人以震撼。中國的萬里長城只因有重重青山,層層黃土將她輕輕托起,才讓人把她想成飛龍,當成中國的象徵。美麗的香港不也正是因有藍天碧海的映襯才讓人感到她是那麼的燦爛,那麼的耀眼。

  我喜歡大自然,喜歡遠離喧鬧投到她的懷抱。我不知你是否領略過這樣的滋味:

  六月的正午的太陽照射大地,我曾在這個時候,仰面躺在兩山相夾的溪流中,溪水很淺,正好蓋住我的身體。陽光已被清涼的山水消去了暑氣,輕輕地沐浴著我的身體。耳中能聽到山水發出的叮咚聲,鳥兒的鳴叫聲,樹枝輕輕擺動發出的沙沙聲。我閉上眼無須看什麼,需要的只是用心去體會。

  例一:議論中的描寫——營造氛圍《風,可以穿越荊棘》

  蘇軾看見了風。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鬱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頓悟。

  於是他逍遙紅塵,寄情山水,最終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風,已遺落於歲月,無人見得了……

  梵高看見了風。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懶散地躺著,糾結於一個難解的疑問與痛苦:耗盡心血的畫作,竟是一幅也無人理解,一幅也賣不出去!對於一個把藝術當生命的人來說,無人欣賞自己的藝術好比無人重視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被輕視、被鄙視的痛苦!這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見了一陣風穿過向日葵田地。那陣風被阻擋了,發出憤怒的吼叫。然而它們向前!向前!全然不顧被招搖的枝幹劃破的身軀,它們成功了。

  例二:抒情中的描寫——豐富內涵

  黑暗溫柔得像深沉的海。我的感覺飄蕩沉浮,好像全世界所有的雨都落在我的窗外,好像這房子是世界上最後的一隻小船。傳說世界最初也只是一片海,只有惟一的一隻諾亞方舟;而我所看見的最初,是一片被淋濕的迷濛陸地。斜飛的雨絲濡濕了我剛剛睜開的眼瞼,我就赤足跑到戴望舒飄逸的雨巷裡去。看高遠的天空變成似乎伸手可及的暗藍色小徑;纏繞在老牆上的青藤透著被洗乾淨的蒼冷,葉間流動著清潤的雨滴;在青藤柔嫩的新芽上,我聽見生命最初的震顫;每片葉上每條細細的綠綠的脈絡,都是不同於別的美麗。

  從此以為生命的美好在於與眾不同。於是我喜歡坐在父親的膝蓋上,聽他說張揚個性、解放自我;喜歡一個人獨對子夜星天,讓飄飄洒洒的夜色駐進我黑的瞳仁;喜歡走不一樣的路,穿不一樣的衣服,買不一樣的花,聽不一樣的聲音……喜歡到只想獨自領受這些滋味而不願意與人分享。因為我是我,和所有的別人都不一樣的我。自由自在和我行我素,是我個性的組合。

  例三:敘述中的描寫——渲染氣氛

  《深夜對話》

  就這樣坐著,有點迷糊,看著茶的霧氣縷縷上飄,一點點凝成一個身影。「你來了。」彷彿約好似的。你用那種深邃柔和的眼神看著我,在這眼神之下,我心中的一切都藏不住。「想什麼呢?」「不知道。」「想媽媽了吧。」「有點,我回去過一次,他們太辛苦了,其實,我告訴過他們不用那樣的,作為父母,他們承受的夠多了,我不忍讓他們蒼老的身軀去擔負更多。他們總說這是他們的責任,可我的責任呢?」我有點自責,我選擇了沉默,連燈也熄了。

  黑暗中,你犀利的目光猶在,對話也更加深入。你還是柔柔的聲音「究竟是什麼讓你無法入眠呢?陷入了情感的沼澤,還是回味失落的感情?」「你是說愛情嗎?也許追逐過,事實上這留給我的是一片迷茫的記憶,我並不清楚曾經追逐的究竟算不算『愛情』,我只是覺得我更需要的是友情,真的。給我支持與鼓勵,共同努力,共同進步,而沒有一點雜念,只有純潔的心靈,燦爛的笑容。」

  4、有一個鮮明的中心(點明中心的重要性)

  《深夜對話》:人生如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樂,需要的是直面苦難的堅守、樂觀和勇氣,用積極奮進的態度去面對,你會過得很好……

  《野茉莉的幽香》:心態很重要,他可能使你陷入眾叛親離,孤立無援的深淵;也可能送你高朋滿坐,暢快的人生,良好的心態是披荊砍棘的鐮刀,是通往快樂的指南針……

  《水邊的女人》:智者樂水,欣賞的就是它的靈性與矢志不渝的心志。

  《菊花飄香的時節》: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

  5、有一點詩情與哲理

  月若有情月長吟

  太陽最終吝嗇地收起了它最後的一線亮光。月亮還沒有出來,留下的只是滿天的雲霞,輕輕地親吻著寧靜的山村。

  我心急如焚地奔走在狹窄的村巷間,無心欣賞大自然的贈賜。我焦急地挨家挨戶去籌錢為我媽治病。突然,一陣凄涼的哭聲傳入我的耳朵。「誰?這麼晚了,他為啥哭?」我循著聲音尋找,原來是一個小男孩。

  小男孩看見我,揪著我的褲管:「我迷路了,送我回家,好嗎?」我本能地應了一聲,就想抱起他走。突然,我觸到了一束熟悉的目光。咦,這不是王醫生的兒子嗎?頓時,我心裡轟起一腔怒火,王醫生的影子又浮現在腦海。就是他,為了小小的一筆醫藥費而拒不為我媽治病!

  「走吧!現在的世道還會有多少人情?」我心裡想著,腳下邁開了步子。這時,一聲更凄厲的聲音恨恨地剮了我一刀:難道真的丟下他不管?夜深了,難道就讓他留在孤寂的野外,他不怕黑暗嗎?他能抵抗動物侵害嗎?……我打了個冷噤。啊!不能,我不能丟下他而去,我猛轉身,我不能選擇與道義相悖的行為。

  我輕輕地敲開了王醫生家的門。我不理會他的語言與目光,只是快速地離開,我想我的心靈是純凈的,我不會因為金錢而喪失了做人的道德。我之所以走得如此迅速,不是因為憤怒,而是不願在這塊見利忘義的地方呆多一刻。

  月兒已經爬上了樹梢,有了些許涼氣。我仍然在為母親治病籌錢。我堅信:人與人之間一定有人情的氣息。

  當我拖著疲倦的身軀踏進家門的時候,我嗅到了一陣藥味。我疑惑地詢問我的母親。媽媽只是微笑地遞給我一封信。信上說:「謝謝你,把我的兒子送回家。你的行為給了我一次心靈的教育。在金錢與醫德面前,我們應該選擇醫德。」

  我的眼睛有點濕,我推開窗:多美好的夜!多明亮的月!多明智的選擇!人與人之間比金錢更珍貴的是友愛。

  溫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傾瀉而下,彷彿是滑過了一曲悅耳的琴聲。哦!月若有情月長吟!

  點評:

  這是一篇編故事寫法的應試文。這位考生,編寫了一個觸動心靈,需要作出選擇的故事,切合題意。故事以「我」為母親治病籌錢作線索展開,通過「我」選擇送迷路小孩回家,感化了王醫生選擇為「我」媽治病的事,表現了「友愛比金錢更可貴」的主題。故事內容豐富,較好地反映了社會風貌。

  更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故事設置在月光下展開。開頭寫月景,為「心急如焚」作反襯。中間寫月景,為「我堅信人間真情在」的美好心靈作映襯。卒章寫月景,為深化主題,為抒發情懷大放異彩。回頭再三味文章的標題,不更令人覺得意境深遠嗎?


多點各個單元組成的聯繫吧。


推薦閱讀:

如何用王家衛的方式寫一段關於冬天的故事?
梁遇春的散文怎麼樣,有什麼特點?
求推薦圖書類似於汪曾祺散文?
有哪些作家的散文非常值得一讀?
能否推薦一些談吃的名家散文?最好是懂吃又會寫文章的,像汪曾祺這樣的

TAG:寫作 | 文學 |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