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台灣作家張曉風以及她的作品?

個人很喜歡張曉風,她的散文言辭如水,卻有著觸動人心的力量,且其可讀性和耐讀性也很高,但卻是一位很小眾的作家。不懂她為什麼不象三毛、畢淑敏那樣有名氣。


真的很難得找到一位同樣深愛曉風的知己啊。握~

我自己認為,曉風作品有這幾個特點:

1.思想至深。她的切入點通常並不宏大,但其思考的深度令人驚嘆。她的文章常常蘊含對人生和生命宇宙的思考,新穎獨到。

2.語言至美。她的國學功力在當代各散文家中,在我看來,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她的語言用詞,構句,排韻,都十分漂亮。有一種如古詩詞的天生美感。

種種好處,鄙人才疏學淺,無法一一具體列出。何況諸多妙處,還需自己細品。

關於曉風為何一直人氣不高的問題,張曉風吧里好像曾經大範圍討論過,樓主可自去挖墳~個人以為,高處不勝寒,真正天才的知音,其實很難尋的~

其實紅不紅又有什麼關係呢?你我欽慕,學習,領悟曉風的作品,她其實早已不孤獨。


第一次知道她是因為《行道樹》。

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

當夜來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在黑暗裡,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把牙齦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被上面第一句話吸引,讀了一遍又一遍,心裡想,這個人,這個人,怎麼可以這樣寫,怎麼可以寫的這樣好。

一直都記著她,記著她念起來淺淺的「曉風」二字。

去年生日,收到心心念念的《一一風荷舉》。

(這書是選取她過去的散文集中幾篇合文章而成的)

喜歡這書名,一一,風荷,舉。

知道她是中文系老師,卻不知道她能將中文用的這麼美。

書名取自周邦彥的《蘇幕遮·燎沉香》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封面是一朵蓮,不艷不妖,封底是淡綠,襯得蓮花雅緻。

以下是書中我讀了一遍又一遍的文章: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

愛一個人就是在他遲歸時想上一千種壞可能,在想像中經歷萬般劫難,發誓等他回來要好好罰他,一旦見面卻又什麼都忘了。

愛一個人就是在眾人暗罵:「討厭!誰在咳嗽!」你卻急道:

「唉,唉,他這人就是記性壞啊,我該買一瓶川貝批杷膏放在他的背包里的!」

愛一個人就是上一刻鐘想把美麗的戀情像冬季的松鼠秘藏堅果一般,將之一一放在最隱秘最安妥的樹洞里,下一刻鐘卻又想告訴全世界這驕傲自豪的消息。

愛一個人就是在他的頭銜、地位、學歷、經歷、善行、劣跡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過是個孩子—好孩子或壞孩子——所以疼了他。

也因,愛一個人就是喜歡聽他兒時的故事,喜歡聽他有幾次大難不死,聽他如何淘氣惹厭,怎樣善於玩彈珠或打「水漂漂」,愛一個人就是忍不住替他記住了許多往事。

愛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已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於對方如霞光過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謝樹的冬殘,也有一個人沉如歷史典冊的瞳仁可以見證你的華采。

愛一個人總會不厭其煩地問些或回答些傻問題,例如:「如果我老了,你還愛我嗎?」「愛。」「我的牙都掉光了呢?」「我吻你的牙床!」

《你不能要求簡單的答案》

你看,你只問了我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我,卻為你講了我的半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記得旅行印度的時候,看到有些小女孩在織地毯,解說者說:必須從幼

年就學起,這時她們的指頭細柔,可以打最細最精緻的結子,有些毯子要花掉一個女孩一生的時間呢!文學的編織也是如此一生一世吧?這世上沒有什麼不是一生一

世的,要做英雄、要做學者、要做詩人、要做情人,所要付出的代價不多不少,只是一生一世,只是生死以之。

(書不在身邊,網上也沒有全文,只能摘這些)

總之,張曉風真是難能的細膩的人,體現在她和她丈夫的情感里,體現在她和孩子們的相處中,體現在她與朋友們的交談中,體現在她對祖國複雜的情感里,體現在她對一棵樹一隻鳥一簇花的感恩憫懷中。


是的,紅了又能怎麼樣呢?!

「一千二百年過去了,那張長長的榜單上(就是張繼擠不進去的那紙金榜)曾經出現過的狀元是誰?哈!誰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張繼」。有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遊街的盛景嗎?不!我們只記得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


很喜歡她的散文,地毯的另一端是我看過最甜的散文


張曉風有一篇散文,《念你們的名字》。

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至今依然打動我。可以說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選擇了臨床醫學專業。她告訴我,當醫生成為我們第二個名字的時候,陪同人類走過生老病死,我們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啊!一個真正的醫生怎能不是一個聖者?

「孩子們,求全能者以廣大的天心包覆你們,讓你們懂得用愛心去托住別人。求造物主給你們內在的豐富,讓你們懂得如何去分給別人。某些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療費,我願你們收到的更多--我願你們收到別人的感念。 念你們的名字,在鄉心隱動的清晨。我知道有一天將有別人念你們的名字,在一片黃沙飛揚的鄉村小路上,或是曲折迂迴的荒山野嶺間,將有人以祈禱的嘴唇,默念你們的名字。」

如今,確實醫患關係沒有那麼的融洽。可我依然相信大多數的醫(學)生都沒有忘記我們的初心。不排除有的人初心便是發家致富,他緊緊踐行著。當然我接觸到的,更多的朋友和前輩沒有忘記奉獻,沒有忘記更崇高的理想。讓別人去享受「人上人」的榮耀,而自己去善盡「人中人」的天職。


第一次讀到張曉風作品的時候還在念小學,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記和影響。

印象很深的一句文摘是: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這句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人生觀的形成,人生的種種際遇和經歷,我不時會想起這句話,然後在內心問自己:我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從來沒有人像張曉風和梁靜茹這樣長久而深遠地感動著我。從高中開始看張曉風的散文集。第一本是《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後來是《經典散文》,大學又遇到《這輩咖啡的溫度剛好》。沒有發瘋地看她的全部作品,因為覺得她給我的力量已經夠了。有一個人給她寫序:曉風的文,讀起來娟秀又不失豪氣,應該在春日的午後陪著清茶讀。俗是俗了點,回想起來還真是這樣呢。


咳咳,我本人是很喜歡張曉風的……

但是歪個樓……

在我做過的各種小學初中高中的語文卷子中,張曉風的文章是拿來做閱讀理解最多的……


張曉風的散文是山谷里最清澈歡暢的溪流,是樹葉間吹過的最乾淨疏爽的涼風,是三五之夕灑滿海面的最凜冽高潔的銀輝,她是這個時代的一首詩。每當心煩意亂,讀一點張曉風的文字就像飲一杯純粹的山泉水,整個人的靈魂都被洗滌了一遍,清靜下來,接著愛這個山在,河在,歲月在的世界。她不火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幸運,在這個喧囂的網路時代,任一個稍微出名點的作家都會受到一群自以為是的小人的攻擊,雖不必跟他們一般見識,但被潑了髒水總是會污染了我們心裡的曉風,就喜歡這樣默默的喜歡她


今天偶爾翻開大學時的參加「書評比賽」,我寫的就是張曉風,現在甚至完全忘了到底有沒有參加那次比賽,但稿子還在,遂翻開讀一讀。那是我大二第一次讀完她的散文就喜歡地不得了,摘抄了好多優美的句子,就像高中積累作文素材一樣,然後在哪裡使勁地感慨,使勁地開心,使勁地喜歡。以後的日子,時不時地會多看看她的文章,感悟也就多了,煩躁時、焦慮時總會讀一讀她的文章,然後總覺得一切都是美好的,生活要向她一樣細膩而充滿感恩,甚至讓我對基督教都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當我們在研讀專業書籍而陷入困境時,可否靜心讀一讀曉風的散文,在某篇散文中找到你的柳暗花明。當我們失落迷茫時,可否手捧一卷曉風的散文,讓它撫慰你的創傷。而當我們過於驕傲自負時,可否細讀曉風的散文,讓他指引你客觀理智地看待人生。很喜歡張曉風的心態,也很喜歡她的文筆。在她的筆下每件平常小事都可以滿溢哲理,每次經歷都可以有不同的思考,而每天的心情都可以充滿韻味。」這是我當時寫的,而她對我更深的影響就是讓我有了生活的方向,可以說是一定的小資,但更多的是去感悟、從容、平靜,充滿愛和感恩地生活。

是的,讀完她的文章都是甜甜的,笑著的。


給我一個解釋,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納歷史,我就可以義無反顧的擁抱這荒涼的人世


早在大學時,我便讀過作家張曉風的散文,覺得讀她的文章會讓我浮躁的內心安靜下來。對於張曉風的文章,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詞語來形容,也許用書名《孤意與深情》;來描述更為貼切、恰當。對於張曉風的評價可能會有兩種極端,喜歡的推崇備至,不喜歡的覺得她堆砌辭藻。於我而言,讀她的文章,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會覺得自己讀書甚少,又會覺得她讀過的書太多太多,深受國學的熏陶。

也許在世間懂她的知己太少太少,所以我們會有一種錯覺,覺得她孤傲。從《孤意與深情——張曉風散文精選》這本書中,我們就能夠看出張曉風強大的對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她說「所謂偉人,其實只是在遊戲場中忽有所悟的那個孩子。所謂玉,只是在時間的廣場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頭」;她說「生活就是一些稚拙的美,一些驚人的丑,以一種牢不可分的天長地久的姿態棲居在某個深深的巷底」;她寫恩師「是一個有其孤意有其深情的人,執著於一個綿邈溫馨的中國,他的孤意是一個中國讀書人對傳統的悲痛的擁姿,他的深情使他容納接受每一股昂揚衝激的生命」。我想,這也是作家張曉風的孤意與深情吧。

作家張曉風的深情在於她關心每一個生命,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人類自身。她的文章總是從小處著手,由一片葉子、一顆種子,就能聯想到一片土地,一個峽谷,學會敬畏生命。她所寫的事物與我們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沒有什麼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她看到了生活中的這些美,而我們卻忽略了。在她的文章中有對自然的熱愛,有對故友的懷念,有對生命的敬畏,有對哲學的思考。

作家張曉風在《孤意與深情》這本中寫道:「少年在呻吟時未必無病,只因生命資歷淺,不知如何把話刪削到只剩下『深刻』」。但是,我想,就算少年的資歷漸長,變成中年、老年,也未必能寫出一手充滿美感的文章吧,能寫出這樣文章的少年也只是萬分之一,億分之一吧。


愛她,只因為與她相遇!


大一時讀過張曉風老師的《紅毯的另一端》和《步下紅毯之後》。

其中大多數內容已記不清,但對張曉風老師有一個總體的印象,那就是智慧。

智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熱愛生活,能夠見微知著。等車時路旁的一片落花、公交車上的一縷陽光、早市裡的門店牌匾等等小事皆能引發其生出無限感慨。

2.有趣。對於一個女人來說,能夠在反覆瑣碎的家庭日常中保持有趣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通過她的作品,我發現曉風老師不管是在和丈夫的相處中,還是和孩子的交流上,都帶有一種純真感,而這種純真感表現出來的直觀形態就是有趣。比如說,為了讓女兒愛上吃橘子,她舉著一瓣剝開的橘子興奮地說「這像不像是金色的小船」,然後女兒自然就被吸引著參與想像的遊戲中去,進而慢慢地喜歡上吃橘子。

3.有大格局。張曉風的視野很寬廣,不囿於兒女情長,還有山川大地。對於台灣社會的種種,她都洞若觀火。所以她的文字讀起來,既有一種少女的細膩感,而且充滿了情懷和力量。

不得不說,這樣的女人真的很迷人啊。


輕煦,明潤,款款天真。

在讀過那些刻骨卻苦大仇深的書之後,你回頭一字字去讀張曉風,會覺得春風沉醉。

像那句,一一風荷舉。


小學的時候讀張曉風的文章,其實是老師要求背誦的,不然我也接觸不到。就是覺得很親切,後來看到更多她的作品,提及中國,中國人,我總是淚濕眼眶,不知道為什麼她總能使我感動,關於中國,關於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家的一切,使我對這個國家有了更多的感情。


語言很治癒,非常喜歡在晚上讀她的散文,很小資的生活情調,她是個幸福的女人。


他真的不是最有名氣的,但是我始終相信他定來自這世間最空靈的深處,閑走於最芬芳的小徑,要到達每一個人的心裡。


同好,買過她的幾本書,現在還記得她的那句: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

買的第一本書是《星星已經到齊了》

當時純粹是被動人的書名和封面所吸引,不過讀後就會發現,內容比封面更美,後來又買了同系列的幾本書,沒有一本讓我失望。


前段時間,看完了她的一本散文集,文字底蘊還是有的,她的有些文章某些蘊含哲理的段落晦澀不易懂。還記得一句話,愛的反面是淡忘。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陳綺貞的散文集《不在他方》?
你最近在讀哪本書?
如何評價黎戈的文字?還有相似風格的作家推薦嗎?
《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很多處都有提其妻早夭跡象,剛好看到這裡,求解…?
有哪些帶有華麗辭藻的散文書?

TAG:作家 |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