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合理的投資組合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投資的項目有很多,房地產,股票,債券.....那麼怎麼才能平衡好各項投資的比例,最大化的確保收益和安全。


前些天才和一個同事談論到這個問題,在這拋磚引玉:

一個合理的投資組合首先要做到是在保持一定流動性的情況下分散風險,而資金量達到一定的程度這個分散才有意義。否則試想你所有的資產都在北京的一套房裡,存款幾萬,這時的不管怎樣,絕大多數風險都在房子上,幾萬塊建議留在貨幣基金吧。

在資金量有一定保證的前提下,我認為在中國的個人投資者有以下幾個主要風險,但是配置比例需要具體分析:

1. 通脹風險。因此才有人會進行房產投資或者買入貴金屬。

2. 經濟增長風險。指的是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或是在經濟大好時持有現金的風險。所以建議是同時持有股票和債券,具體的資產配置方法我這就不說了,什麼60/40,風險平配etc。

3. 貨幣風險。由於大量資產是人民幣帶來的風險。需要根據未來對生活的打算計劃。(有無移民,小孩是否出國上學)這部分的資產也應根據需求來分配。

4. 流動性風險。應在投資組合里保持一定流動性,可以以現金或貨幣市場基金等形式存在。

5. 個人健康風險。建議買一份比較好的商業保險。

先寫這麼多,以後再補充。


早期投資生涯的時候,給建議或者自己做配置,就很喜歡套用

後來我發現了一個致命問題:大部分資產配置理念都出自海外發達市場如美國,而他們的市場里,那些對應產品的性質,與天朝的區別簡直天上地下,所以導致那些按比例分析,都沒有切入到中國具體的國情

舉例兩個天朝最典型的投資品種性質:

1、中國的房產,到目前的房產稅沒鋪開,持有成本極低,許多海外的投資人根本寫的不是這個性質的市場,我們不能預知未來房產稅,只能說平衡和做個估計

2、A股作為我們重要得投資配置,它的退市率是低到極點的,一個水準極低的投資者,反而可能通過過去幾年持有來盈利

所以後來發現後,自己做了些思考,事實上沒有什麼品種的條條框框,但總得來說有個原則:資產配置一定是先要列出自己的剛需和發展需要,再來看清單,可以有比例,但不要太多,最好別超過四部分

比如剛需:

1、不能沒現金流,每個階段不同,必須三十五歲,那您必須應付日常,還有贍養老人的現金流,備足「類現金」,容易換錢還能保本的資產

2、不要讓投資資產長期放在會跑輸通脹,同時需要每月每年定投的東西,比如國內大部分分紅險

(可能會得罪人,但事實就是當您具備對應基本知識,會發現大把工具能實現同樣目的,同時你隨時可以支取,我見過不少普通人就是被一個分紅險綁死)

發展需要就很個性化了

每隔幾年幾乎都有對應變化,沒有什麼能定論的,我提供身邊一個比較富有的中產安排,這是自己給建議的,剔除剛需的住的屋子和車,兩口子有穩定薪水獎金的中年人家庭,沒有移民渴望:

先堅持三年內每年把外匯額度用完,放點美元在外資銀行去境外游和購物

5%現金類資產,包括短期理財,保證有50萬現錢可以三天內支取,保證一家人旅遊和其他用途

50%是房地產之類,槓桿也加在這一塊,要還房貸,可以收租,市中心,迴避郊區

其他錢,直接配置在資本市場,簡單粗暴一張股東卡解決:可以買債類,買逆回購,買券商的理財,這是基本固收類,行情沉悶就補償幾個點穩定些,行情好,也可以選擇直接投資股票類權益資產,可以增值,看市場狀態

我給他的建議包括幾個不要:

1、不要定投任何公募基金,因為身邊有很多最職業的朋友,可以自己配置權益資產(具體實際圈子具體分析了)

2、不要碰任何p2p之類的借貸,因為那個收益點數相對他需要操心的時間,不值得,一次意外損失,是巨大的(考慮這個收益率一兩個點的錢,相對損失的絕對值,他們的確看不上)

3、不要投任何實業(這個考慮基於目前,可能會在數年內修改)

做這個事情不要沒事就套個框框,第一步先把自己剛需和發展需要列出來,第二步先列出自己技能圈和交際能實現的目標,然後再配置,配置能簡單就別複雜,別找罪給自己受,別沒事就搬出個專家著作來,大把專家分析了一萬字都跑不贏上海每天下午買菜的大媽就買了兩套市中心公寓天天煮飯煲劇,等到現實反轉了,大半輩子機會都過去了,做事要貼近中國現實國情


打個比方,構建投資組合就好比造房子:

第一步:打地基,即設定合理、適合的投資目標。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是之後所有工作的基礎。

在國外,投資顧問為超高凈值人士提供投資建議前,會花很長時間(往往1-2個月甚至更久)和投資人密切溝通,梳理其資金狀況和需求,並進行必要的教育,協助其明確投資目標。

常見的投資目標涵蓋以下方面:

  • 組合層面的預期收益是多少?在何時間段內實現(3年、5年、10年...)?

  • 風險承受能力如何?風險又包括波動性(volatility)、本金損失風險(risk of capital loss)、流動性風險(illiquidity risk)、未達到預期收益的風險(shortfall risk) 等多個維度。
  • 投資人對流動性的要求如何?如:50%的資產1年內可流動。

  • 投資組合未來的預期現金流情況(非投資相關)如何?如每年預期從投資組合中支出5%的資金(用於子女教育、慈善等等),或2年內預期有20%的新資金注入投資組合(預期未來股票套現)等。
  • 投資人對於不同資產類別或投資策略有何特殊偏好?如有人特別喜歡實物資產(房地產、黃金等),有人壓根不相信VC,有人特別喜歡投資新興市場等,這些都要在資產配置時考慮在內。

第二步:基於投資目標,制定資產配置方案,也就是實際的建造房體的過程。

根據第一步確定的風險、收益等目標,利用有效邊際(Efficient Frontier) 或者說馬克維茨模型,確立符合需求的大類資產配置。

眾所周知,一個模型的核心在於其假設。有效邊際模型所採用的假設是不同資產類別的回報和收益屬性(risk and return profile)及相關性。

關於這些屬性,大部分專業機構都有各自proprietary的假設,不同機構間略有差異,但差別不會太大,因為畢竟都是基於實際市場表現的empirical study。比如美股的長期收益率約為7%,波動率約為16%,這一假設在不同機構間基本大同小異。

資產配置還分為戰略(也稱為長期或靜態)資產配置和戰術(也稱短期或動態)資產配置,在此不展開,有興趣可參考之前的回答: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下,身家 1000 萬以上的高凈值客戶該如何進行全球資產配置?

假設投資人的長期收益目標為10%,可承受的波動性為20%,那麼基於大部分資產配置模型,一個潛在的配置方案是:40%股票、30%私募股權、10%對沖基金、10%實物資產(房地產、能源等)、10%固定收益。

總的來說,具體的進行資產配置的過程是一個相對「標準化」的流程,因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模型。當然,在模型的基礎上,根據人為經驗對結果進行調整,往往可產生巨大的增值(value-add)。這也是目前機器人投顧(robo advisor)還不能代替人的原因之一。

第三步:選擇具體的投資標的,可以看成是對建成的毛坯房進行裝修布置

毛坯房只有進行裝修、布置完傢具家電後才能住人;同樣,再好的資產配置也必須落實到具體的標的方能實現。

換個角度說,資產配置主要是從beta的角度產生回報,而具體投資標的的選擇則是產生alpha。

假設已確定40%的資金用於配置股票,那麼具體投資時,投資人仍需要做出一系列的決策:

  • 其中多少進行直接投資(即自己進行選股)、多少進行間接投資(即委託基金來管理)?

  • 進行分散投資時,採用何種結構,是平均分配、還是採用更複雜的結構:比如核心加衛星(core-sattelite)、「甜甜圈」(donut)形式等?
  • 是否採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包括成長型、價值驅動型、趨勢型等等。如是那麼不同策略間如何平衡和配置?

  • 在不同區域間如何配置?

  • 在每個具體標的層面,決定具體投資金額、時點(可分為多個時點進入)、退出機制等。

以上所有決策,均需根據投資人自身的資源進行安排,包括團隊、人脈網路、專業知識等。

比如,資金體量較大的家族辦公室往往會有專業化分工的投資團隊,也可能在部分領域有直接投資的能力;但對於高凈值個人來說,除非自身有特殊資源或專業從事金融,否則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更適合採用間接投資、並依賴專業的理財顧問(區別於理財產品銷售)給予建議。

第四步:投資組合再平衡(Rebalance),即對房屋進行維護修繕

投資是個動態的過程。資產配置雖然不會頻繁變動,但也需要定期復盤和調整。就如再好的房子也需要定期維護管理。一般再平衡每年進行1-2次。

再平衡的原因包括:

  • 配置偏離。假設40%的股票配置在一年後漲了20%,而整體組合只漲5%,那麼一年後股票所佔的比例就提高到了46%。600個基點的偏離幅度是比較大的,通常需要考慮是否將當前超配的份額轉移到其他低配的資產類別。換句話說,如果一個股票或基金在較短時間內上漲了20%,那麼它有可能已接近或到達估值高點,是時候鎖定部分收益、控制下行風險了。
  • 特定市場發生根本性變化。如20年前,美國PE的預期回報一般都在20%以上,但當前國外LP對PE這一資產類別的預期回報往往只有15%,或有人用股票市場收益+300-500基點(非流動性溢價,iliquiidy premium)。原因就是隨著PE市場自身的效率提高、AUM增大、競爭加劇等原因,行業整體的回報率下降了。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調整大類資產配置。
  • 投資人自身的收益風險偏好或資金規劃發生改變。

以上是構建投資組合的一個基本框架,是一個相對 time-insensitive、當然也相對抽象化的操作方法。實操過程涉及的很多問題需要系統化整理,以後一一發文吧。


我直接給出標的和方法。

1、A股:510300,510500,159915,510050

2、債券:511010,511220

3、美股:513100,513500,159920( 港股)

4、黃金:518880

5、貨幣基金:511880

以上都是ETF,買入簡單方便。為了方便每類可以只買第一支ETF。

再平衡建議自己定一個固定時間即可,另外當某個標的產生了大的變動也可以再平衡。

另外如果對A股有信心,可以相對低點加大一些A股佔比,相對高點減小一些佔比。

貨幣基金一般用不到,如果對資金波動有嚴格要求的,可以配置部分,長期最大回撤甚至可以控制到3個點以內,具體根據自己的期望收益和能承受的最大風險來配比。

更新:

配比是要根據風險期望和標的當前的波動來定的。

美股A股黃金債券大致可以為1:1:1:3,期望收益越高,前兩者增加配比,標的波動越劇烈配比則相應減少。


最近在看一本書:著名投資家Tony Robbin寫的《Money, master the game(標題大意:金錢,掌控遊戲)》,這是一本寫給普通大眾閱讀的投資理財類書籍,其銷量曾一度在亞馬遜網站名列榜首。

(Tony Robbins本尊)

作者在撰書前採訪了50名以上頂尖投資界人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億萬富翁和大學教授等,將他們的投資理念和自己的實操經驗結合,寫了這本書。如果說《窮爸爸和富爸爸》是給我們引入了理財的概念並且強調它的重要性,那麼這本《Money, master the game》就是為我們的理財活動提供了一套簡單可行易操作的方法論。為了方便讀者配置資產,作者在書里直接給出了兩種比較科學的投資組合:

1)The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of Yale University(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David Swensen推薦的投資組合。這種投資組合比較適合激進型投資者,因為它僅將30%放在了資本保值的「籃子」里,剩下70%都放在了負責增值的「籃子」中。詳細配置如下:

2)是Ray Dalio,a founder of the investment firm Bridgewater Associate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hedge funds(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公司之一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創始人)推薦的投資組合。作者認為這個投資組合比前者更優。按照作者說法,這個投資組合是經得起歷史數據檢驗的,自1984年至2013年,該組合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高達9.72%,但平均標準差(風險)僅有7.63%,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也僅僅虧損了3.93%(但是當年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可是下跌了37%之多),以下是該組合的詳細配置比例:

(Ray Dalio本尊)

上述兩種投資組合都經得起美國金融市場的歷史數據檢驗,幾十年來都能一直保持穩定適中的收益率。但是,這兩種投資組合是否適合中國市場有待考證。如果有空,我也想嘗試用中國金融市場過去10年的歷史數據檢驗一下以上兩種資產配置在中國市場上的有效性。屆時一定會發文分享。

欲閱讀全套投資方法,可以看我的另一個回答: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 Richard Q 的回答 - 知乎


以前上投資學的時候我們老師推薦過一個分配方案:股票比重(100-年齡)%,債券比重(100-年齡)*年齡%,剩餘的比重投資黃金。以一個30歲人舉例的話,股票:70%,債券:21%,黃金:9%。

僅供參考


私募排行榜剛入市的時候,全倉進全倉出,可是這樣的結果要麼賣得太早,要麼全線套牢,搞得心態很不好。經濟學上有一個「機會成本」的概念,當你滿倉套牢的時候,一旦有了其它更好的機會,卻沒辦法去買,那是很鬱悶的事情,每當這個時候,就會無比懷念現金,心想,要是賬戶里還有錢該多好。現金是什麼?巴菲特說,現金就像氧氣,有的時候不覺得怎樣,沒有的時候馬上就受不了了。事實上,無論機構還是散戶,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投資組合中如何持有現金都是一門學問。

為什麼要持有現金?

持持有現金首先是一種思維方式,然後才是具體的持有方法,這就是「」和「」。

現金是什麼?是打獵的子彈,是手中的糧食,是一場戰役中最重要的生力軍!可是偏偏又有太多人在現金持有上出問題,不是沒辦法持有現金就是不知道該如何持有現金。

你知道持有現金的比例多少合適嗎?你知道最好的現金替代物是什麼嗎?它不僅能保值還穩定還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關鍵是還能逆周期生長,不管熊市牛市都不受影響!除此之外,你知道該如何通過練習讓自己養成持有現金的好習慣嗎?

我們先來聊聊為什麼要持有現金

第一,持有現金是一種凡事留後路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容錯」的操作方式。因為人是在不斷成長的,今天的買賣決定過一段時間來看,很可能就是錯的,萬一錯了怎麼辦呢?被套牢怎麼辦呢?現金可以幫你儘快從泥沼中脫身。

第二,人性是不可靠的,往往會在恐懼和貪婪之間搖擺,現金能幫你克服這個問題。比如,在市場的瘋狂頂部,你意識到了風險,打算賣出了。這時,你有兩個心理難題,一是貪心,不切實際地寄希望於資產繼續增長;二是害怕,害怕一旦賣出,可能會踏空,萬一漲到天上去,你不就摔在地上了。在市場的恐慌底部,當市場日漸冷清,成交稀少,走勢平坦,你準備介入了。這時,你也有兩個心理難題,一是貪婪,擔心自己買的太早,既害怕套牢又希望能夠買到更便宜的;二是恐懼,害怕沒有買,市場突然反轉而錯失機會。

總之,不管在哪個階段,不管是買與賣,貪婪與恐懼時刻左右著你的正確決策,哪怕是你挑選企業的能力再強,市場波峰與波谷判斷得再準確,你若把握不好這兩種情緒,也會導致錯誤的操作。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道教太極圖中的陰陽魚。著名股票投資人小小辛巴認為,如果將現金與持倉視為道教陰陽的兩個對立面,你就應該注意到陰陽魚這個太極圖,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有現金與倉位。現金與倉位是投資的兩個方面,投資者應把握好合適的度,不走向任何一個極端。

持倉與現金就象道教的太極圖一樣,不管是什麼時候,都不把股票賣光,也不把現金用光。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不斷轉化,應對自如。

這樣做的話,你會有個很好的心態。比如說,你持有20%的現金,如果市場大漲,那麼,80%的倉位會讓你賺很多錢,萬一不幸大跌,別人都很悲慘,而你手上有現金,中國的股市往往很極端,總會跌到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區域,這時別人都在滿倉套牢,而你手裡有大把現金去抄底,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具體持倉管理中肯定有一套標準和操作紀律的,手中持有的現金也不可能永遠是20%,而是要隨著市場來變化,FOF圈層今天聊的只是一個思路。

如何持有現金?

大家都知道,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持有現金是個非常不划算的事情,因為它一直在貶值,但現金又這樣重要,到底該怎麼辦呢?

FOF圈層推薦一個替代品:現金等價物。所謂現金等價物,意思是在使用價值上是可以代替現金,但比起持有現金來,能獲得更多收益的東西。

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在使用價值上等同於現金,比如說,你看到了某個投資機會,需要馬上買入,那麼現金等價物是可以非常短時間內變成現金,然後變成你的資產倉位的。第二層含義是,比起持有現金來,能獲得更多收益,因為持有現金是沒有任何收益的,而持有現金等價物,是有收益的,雖然不多,但積少成多,蚊子腿也是肉。

下面玄甲金融就來介紹幾個現金等價物。

1國債逆回購

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在某個時間點,需要一筆小錢補一下頭寸,時間也不長,就用一兩天,所以願意用比較高的利率借錢,反正只是一兩天,利率高也花不了多少錢。而國債逆回購就是給這些機構用來借錢的一種工具。國債逆回購一點不複雜,其實就是一種短期貸款,你把錢借給別人,獲得固定利息,別人拿國債作抵押,到期還本付息,所有基本沒風險。

上圖是國慶節前倒數第二個交易日,也就是9月29日的K線,下圖是去年2月10日,也就是春節前的K線圖。由於國債逆回購的收益率就是投資者操作時的即時利率,一般而言,從一年來看,月末、季末、年末、大小長假前,市場資金緊張,國債逆回購的即時利率會飆升,一般會超過10%。每到這些時候,操作國債逆回購,都能獲得不錯的年化收益,比貨幣基金高很多。

2貨幣基金

包括銀華日利、華寶添益在內的場內貨基,也包括各種寶寶在內的場外貨基。

場內貨基可謂真正的「股市蓄水池」,適合利用炒股時的閑暇資金來賺取微利在場內貨幣基金沒有出現之前,投資者存放在證券資金帳戶中的交易保證金只能拿到活期收益(如果不採用逆回購操作的話),如果資金量很大的話真的非常吃虧。而證券公司則將投資者的保證金存儲到銀行獲取同業存款利息,而整個息差收益佔到證券公司利潤的10%-40%,這是一個很容易被投資者所忽視的收益,而場內貨幣基金的誕生就是為了讓大量沉澱的保證金在閑暇時也能產生收益,讓投資者「躺著也賺錢」。

場內貨幣市場基金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代場內貨基是申贖型貨幣基金,以匯添富收益快線為代表,投資者只能在場內申購贖回該基金;

第二代場內貨基是貨幣 ETF,以華寶興業現金添益為代表,交易型場內貨基增加了貨幣基金份額的交易功能,不僅在一級市場申購贖回,也可以在二級市場買入賣出,正是其二級市場交易功能實現了貨幣基金份額賣出後的「 T+0」可用、次日可取,滿足投資者的高流動性需求;

第三代場內貨基易方達保證金和招商保證金快線為代表,在申贖型場內貨幣基金基礎上,結合了第一代的申贖和第二代的交易功能,改進了二代的申贖效率,不僅可以實現T+0申贖,也可以實現T+0買賣,其一二級市場均具有較高的交易效率;

第四代場內貨基南方理財金為代表,它是分級運行,有理財金A和理財金H,理財金A只能在場外申贖,理財金H的交易機制和第二代貨幣基金一樣。

綜合來看,對於有現金流動性需求的投資者而言,貨幣基金仍是當前最有效的現金管理產品,而場內貨幣基金為閑置的保證金提供低門檻、高流動性的增值途徑。越來越多的回購投資者開始將其作為隔夜回購的替代品。

值得一提的是,場內貨基是可以套利的,就拿華寶添益來說,有一天它的價格是99.982,折價萬分之1.8,這裡我們不算華寶溢價的價格,只算他的公允價值100元。所以折價萬分之1.8,當天的收益大概是萬分之1.2,所以一天的收益就是萬分之3,250個工作日,年化收益7.5%。

3封閉債基和分級債基

作為現金等價物,肯定要選低風險甚至無風險的投資品種。

低風險的投資品種往往和債券有關,買債券很麻煩,所以買債基是個好選擇,債基又分為開放債基和封閉債基,開放債基申購太慢,封閉債基是個很小眾的投資品種,其成交量比較小,且往往有一定的折價,有折價就有套利空間。分級債基也一樣,有套利方法。

由於篇幅有限,本篇文章我們只介紹持有現金等價物的思路,後面有時間再單獨寫文章詳談這兩個品種的套利。

4公共事業股

其實股票是風險很高的投資品種,如果你是風險偏好比較高的投資者,其實不妨將穩定分紅的低風險股票作為現金等價物,比如公共事業股,包括高速公路等股票。

5京東白條

最後這個,其實是玄甲金融送給讀者朋友的一個小彩蛋。比起信用卡,京東白條才是真正的大殺器,因為它有30天到1年不等的免息期。

比如說,我的京東白條有6000元的額度,我想買個ipone7,那樣的話,我就用京東打白條,打個12期,一個月還500元,還沒有利息,然後我會把剩下的5500元拿去做投資,或者自己買股票,甚至買餘額寶也行,至少年化還有3個點的利潤。

至於這每個月500元的還款金額,反正有一年的時間,有的是辦法。

大類資產配置中應有現金頭寸

私募排行榜上面說的,只是股票持倉中如何持有現金。我們知道,大類資產配置門類眾多,包括房產、股票、債券、商品、原油等等,以股票持倉為例來解析,是因為它最容易說。

其實整個大類資產配置中,也一樣要持有現金的頭寸,它構建起來會更複雜些,因為各個大類資產之間有一定的聯動效應,比如股市和樓市就存在一定的「蹺蹺板效應」,那樣的話,現金的作用就更加凸顯了。

舉例來說,有一份資產組合方案這樣配置:50%債券+30%股票+5%黃金+5%原油+10%現金。

上圖中,這10%的現金頭寸就是生力軍,隨時可以支援其它幾個大類資產,如果出現重大機會,就可以迅速變成資產倉位,但一旦賺了錢,記得從盈利部分中把現金倉位給減出來,這樣才能無論漲跌,都手握生力軍,保持主動。

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人,一定要有大類資產配置中應該持有現金的理念及自己的操作方法,因為現金實在太重要啦!

如果你現在還沒做到,不妨先從強制配置20%現金等價物倉位開始,然後隨著市場的變動,不斷調整現金組合頭寸,多實踐多摸索,相信很快就有自己的方法了。


最近在知乎上查了很多portfolio的東西,現在論文快憋出來了,來回饋一下知乎。

如果讓我給建議,我會給以下幾點:

1.不用所有的金融工具都用上,債券保穩,期貨收益會比較高,股票就那樣。選兩個就好,多了顧不上。

2. 如果完全不懂,跳3; 如果稍懂,看4; 如果專業,好吧,你也不會看我的投資策略的。

3.不懂,就不要掙扎,不要入股市。存銀行挺保本,債券你懂,你就買公司債; 不懂,地方債。還有ETF就不錯,至少跌不慘。

4.稍懂,就買買股票,別花大錢。我很反感有人看見一直股票看似勢頭很好,就ALL IN,我個人總是保持倉位在40%-60%之間,40%比較舒心,你隨意。

而且不要看見股票一跌就跑,不跌哪來升?我最愛綠油油一片。當你認定一個股票的價值是被市場低估的時候,你應該在下行區間勇敢的加註,它跌的約多,你最後賺的越多ヾ(*′?`*)?

不要因為自己太了解什麼行業就都買一個行業的,他們之間相關性比較大,用人話來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每個行業都平均分布一些,10支以下看你心情分配,10支以上不建議。權重實在吃不準,就用等值權重分布,交易策略發明了那麼多,往往還是等值權重的跑得最好,跑得贏大盤,在股票數量比較大的情況下。

還有為什麼那麼執著的要入市,金融水這麼深難道你不知道? 就算處於保值的需要,我一句話就能撂倒你------沒有專業知識,你肯定一定是會賠的。

反過來不成立,好啦,就醬。


好問題,基於題主的要求,我推薦2個策略

1、第一是尋找alpha,這一點上我和 @坨子1979 一直在做相關的努力,我們建立了幾個無風險套利模型,可以實時提供給用戶交易信息。喜歡的朋友可以shujubox.com試試

2、我推薦橋水的全天候模型

全天候模型的基本理念是,如果美林的投資時鐘正確(時鐘見下圖)

又假設我們人類不可能預測經濟的增長點和衰退點,那麼我們把這四種投資品種全買了不就完事了嗎?

需要注意的是,組合中並沒有涉及房地產的相關產品,但我們依然可以購買在美國上市的房地產基金享受紅利,具體貨幣政策、經濟等原因對地產價格影響如何,我建議看2016年雪球嘉年華的相關視頻,有一位演講者說的很清楚。

構建好相關組合後,其實我認為我們最終的平均收益應該相當接近於通脹收益,或者略有提高,如果還不過癮,其實可以利用槓桿工具放大收益,但也一定要注意其中風險

雪球也有類似的全天候基金產品可供選擇。

最後做一點小小的提示,所有的投資者可能都會忽略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貨幣對沖,請一定不要吝惜你的金錢,該做的對沖(不僅僅是貨幣對沖)還是要做


投資風險理論中,較好的投資組合能夠提高期望收益的同時降低風險,從而在只承擔市場風險的同時獲得最可觀的收益。

  雖然上述都是廢話,但是廢話也有廢話的道理。實踐上簡單來說,就是低風險的投資高比例,而高風險的投資低比例。所以如果投資者資金量大,最好的選擇還是投資一線城市的房地產,舉例說明北京的地產環比增幅達18%左右,但是缺點就是各種操作上的不方便。當然方便的話也可以選擇年化收益12%左右的基金以及信託,基本都是保本保收益的。資金量小的話就推薦線下P2P,屬於新興行業,銀監會的政策也在積極引導,年化收益也是12%左右。以上的投資比例因為整個投資資金的80%。銀行存款、國債等隨隸屬低風險投資,但實際上利息跑不贏CPI就意味著貶值的非系統風險。

  當然剩下的少量資金應該投資高風險的諸如股票,黃金TD,風險偏好較高的基金等,比例基本為總投資量的20%以下,特別是宏觀經濟不景氣的時代,應該盡量降低高風險投資的比例。


(理論)量化分析構建投資組合:找出各類資產指數歷史數據,求出方差,求出相關係數,用有效邊界理論求出最佳市場組合。這樣就能確定各項資產所佔比例,以及特定CAL的情況下平衡收益和風險的最優組合。

推薦威廉-伯恩斯坦《有效資產管理》,裡面有關於各種資產配置的理論和經驗分析。


一份合理的投資組合應該是量身定做的。

個人認為決策者首先應該對投資人及家庭做詳細了解和分析。幫助他們理清自己的實際需求,幫助他們測量自己真正的風險承受能力。實際上很多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很高的,只是對金融產品不夠了解而已。(這裡不涉及營銷手段蓄意欺騙等問題)

保險,基金,股票,信託,不動產等都不是一定必須的。很多人對未來的規劃還是蠻細緻的,說得清自己可能的實際需求的。

還有資金量不同,組合形式也不一樣,鑒於中國實際上是混業經營,並不是特別適合"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個概念。尤其是避險功能。個人認為這個級別是千萬級以下。


除非準備孤注一擲,投資組合永遠應該=少數高風險資產+多數低風險資產。

分享下我目前的配置:

1 極高風險——數字貨幣,6位數。滿倉。

2 高風險——股票,6位數。空倉。股市還需要等待。

3 中等風險——教育類實業,6位數。

4 低風險——某特區城市小戶型房子一套,7位數。

5 無風險——銀行理財,7位數。

之後視情況會把5繼續分配到其他項上。但有個原則:高風險項目賺錢後,要適時轉換到低風險項上。否則很容易白忙一場。


構建實用基金投資組合方案,白領理財助手從此不月光


我是證券從業八年的新手,來談談我的看法。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我認為投資組合不單單是一份文件,一組資產名稱和比例,或者一段話,更重要的是切合投資組合使用者的情況。

如果是提供給客戶的,這個產品,對方接不接受,會不會按照你的意見執行,這是關鍵。否則客戶轉身把你給的意見忘掉了,你的投資組合再好,也沒有達到任何好的效果,說不定還被客戶鄙視一通。

金融投資沒有什麼最好,只有最適合,並沒有一個組合一定要包含某品種,必須符合某理論。

所以,投資組合必須要包含的,不是有形的部分,而是無形的:組合使用者自身需求和特性。更廣泛點看,所處時代,外部環境,家庭情況(傳統點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應當要考慮。

你給敘利亞老百姓推薦買美國股票?人家活命都難,安全而靈活的現金需求是第一位的。(除了收拾細軟跑美國的人,考慮轉移財產。)

你給八十歲老頭子推薦投資期權?人家還不一定搞得懂這是啥。(巴菲特這類專業投資人除外)

你看,我想舉個例子都要括弧一下,排除例外。

所以投資組合,真的是千人千面,各有不同。


美國經濟學家馬考維茨在1952年首次提出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獎。時至今日,投資組合理論是那些管理數以億計甚至數以百億計資產的基金經理必修技能。投資組合其實就是按照一定比例買入一攬子有價證券,在把握投資機會的同時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新手在股市中遇到的疑難,可以大致總結為:不知道如何選擇股票、不知道什麼時機買入與賣出股票。這恰恰也是1億中國散戶的需求痛點。由於每個依據「聰明的貝塔」(Smart Beta)策略打造的金貝塔組合,都有著簡明扼要的投資理念,並且投資理念還能夠通過智能搜索工具進行檢索,幫助新手快速學習與使用組合投資理念。

當新手用戶有一個初步的投資想法,卻又不知道應當選擇哪些股票時,就可以搜索投資想法中的關鍵字,找到所有切合自己思路的金貝塔組合。由專業投研人士或是基於量化模型創建的金貝塔組合,精選多隻優質股票按比例配置,融入組合投資理念。相比於個券投資,能夠起到較好的分散風險作用。投資者就可以迅速獲得一個能夠承載自己投資理念的股票組合,不知道如何選擇股票的問題也得以解決。以目前市場最火的新能源汽車為例,如果用戶在搜索框輸入關鍵詞,就能快速找到相關的金貝塔組合。


我大概知道兩種方法去平衡收益與風險。

第一種是基於馬克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需要各個資產的預期收益、各資產的協方差矩陣以及投資者個人的風險偏好做資產組合的優化。

第二種是風險平價策略。原理大概就是各個資產對組合的邊際風險貢獻相等,貌似只需要資產的協方差矩陣,橋水和蛋卷的全天候產品就是這種策略的實現。

題目中給出的「最大化的確保收益和安全」這一條件就基本確定了採用第一種方法,那麼組合優化方向就是

w是待優化變數,lambda 是風險偏好,Delta 是協方差矩陣。

這種方法主要是預期收益和風險偏好難以估計。

如果採用第二種方法,組合中各資產的收益幾乎完全由各市場提供(也基本就是各個資產的ETF收益)。這種方法比第一種簡單,不過不太符合最大化收益的要求。蛋卷全天候(海外)去年收益大概18%,橋水還要更低些(印象中年化8%-10%),考慮到中美GDP增速的差異,這一收益對發展較快的中國而言可能偏低了點。


不懂的,不碰;已經碰了的,持續地弄懂ta。

是投資組合選擇的要義。


大家都知道經濟是有周期性的。所以任何不切實現的經濟永遠向上,肯定是錯誤的。所有保持經濟永遠繁榮的想法與政策手段,與我們現實的真實訴求是背道而馳的。任何不尊重經濟規律的政策與措施都可以出台或者存在,但對我們個人,就要認真思考,放棄一切與經濟常識相背的誘惑,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在市場經濟社會裡,做一位理性的人。


每個人的年齡,知識(或者能力圈)以及經濟實力等方面來都是有差異的,因而投資組合也會有所不同。通常來講一個投資組合應該有以下個方面:

1,流動性的,用於滿足日常生活,此類一般以銀行活期存款,貨幣基金,或者短期理財基金為主,通常情況下要可以cover三個月的生活費

2,保障性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保險,比如失業,大病,意外,身故之類的。

3,投資期限較長,潛在回報率較高的,比如,股票,債券,期貨等等,這一類根據個人的能力自己選擇吧。

4,更廣泛來講,最好的投資是對教育的投資,比如參加培訓班,考取證書等等。


每個人情況是不一樣的,你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量身定做,沒有絕對的好的投資組合。


推薦閱讀:

如何看沈南鵬「中國互聯網很多地方已走在美國前列」的觀點?
虛擬現實初創公司 Jaunt 為什麼獲得 Disney, Google Ventures 等資本青睞?
風險投資(VC)公司職員的收入構成如何?
Magic Leap 是家怎樣的公司?為何得到 Google 及眾多知名投資公司的青睞?
投資一個項目,如何避免創始人拿錢跑路,以及亂用資金?

TAG:風險投資VC | 投資 | 投資組合 |